糖尿病治疗论文

合集下载

糖尿病综述论文(两篇)

糖尿病综述论文(两篇)

引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全球范围内都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它被认为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不良引起的高血糖症。

本文将在上一篇论文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讨糖尿病,具体包括糖尿病的病因和分类、预防和控制措施、并发症及其治疗、糖尿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和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正文内容:一、糖尿病的病因和分类1.1遗传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1.2环境和生活方式对糖尿病的影响1.3糖尿病的分类和病程二、预防和控制措施2.1健康饮食和合理营养摄入2.2适量运动和体重控制2.3控制血糖和监测血糖水平2.4应用药物治疗糖尿病2.5心理辅导和支持三、并发症及其治疗3.1微血管病变引起的并发症3.2大血管病变引起的并发症3.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的处理3.4神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的防治3.5肾脏和泌尿系统并发症的防治四、糖尿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4.1生活质量的降低4.2心理健康问题4.3婚姻和家庭的影响4.4与工作和社交的关系4.5产生的经济负担五、糖尿病的研究进展5.1糖尿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方法的改进5.2胰岛素治疗的进展5.3综合干预措施的研究5.4基因治疗及干细胞治疗的研究5.5具有潜在治疗潜力的新药的开发总结: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病因和分类复杂多样。

针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采取合理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是降低发病率和控制疾病进展的关键。

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严重问题,及时的治疗和预防可减轻这些并发症的风险。

糖尿病对患者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包括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家庭和社交关系等。

虽然目前对糖尿病的研究仍在不断进行中,但已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如早期诊断方法的改进、胰岛素治疗的进展以及新药的研发等。

通过深入研究糖尿病的病因和分类、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及其治疗、对患者生活的影响以及研究进展,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全球性健康问题。

引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有数以亿计的患者。

糖尿病专业论文

糖尿病专业论文

糖尿病专业论文
研究背景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不断增加。

该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对糖尿病
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研究目的
本论文旨在探讨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以期
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研究内容
1. 糖尿病的分类和病因
- 根据病理生理特点,将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

- 探讨糖尿病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对发病的影响。

2.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 分析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机制,以及胰岛素抵抗的产生原因。

- 探讨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分泌不足之间的关系。

3. 糖尿病的并发症
- 研究糖尿病引发的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和眼部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机制。

- 探讨如何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症。

4.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 分析目前常用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的原理和效果。

- 探讨饮食控制、运动等非药物治疗对糖尿病的影响。

研究意义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和理解,为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对于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结论
通过对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有力的支持。

这对保障患者的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论文15篇

糖尿病论文15篇

糖尿病论文15篇糖尿病论文1[1]文江平.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xx,36(18):2711-2713.[2]王娇,张如意,罗金花,等.中老年糖尿病高危人群血脂异常现状调查[J].中国糖尿病杂志,20xx,22(7):606-609.[3]师正坤.郭佳.中国糖尿病风险评估工具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xx,18(20):2368-2372.[4]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xx,8(1):5-6.[5]王德志.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诊断及监测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xx,10(10):74-75.[6]毛佳丽,叶山东,洪海鸥.HbA1c筛查和诊断糖尿病的切点探讨[J].中国糖尿病杂志,20xx,20(10):728-731.[7]苏伟,王莉,尚有全.空腹血浆葡萄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糖化血红蛋白筛查糖代谢异常的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xx,21(2):154-156.[8]陆玲钦.糖尿病联络在非糖尿病病区糖尿病护理中的作用[J].糖尿病天地(临床),20xx(03):118-119.[9]步红兵,刘艳艳,尹卫.糖尿病联络护士培训模式及效果[J].护理研究,20xx(35):3293-3294.[10]陆晔,谢雯俊,刘彦.糖尿病联络护士在非糖尿病病区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xx(19):3-5.关于糖尿病的论文参考文献:[1]熊学勤,罗碧霞,郑晓玲,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西部医学,20xx,25(7):1095-1097.[2]徐勤容,陈育群,吴丽琴,等.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xx,29(1):27-29.[3]黄庆娟,韦翠英,王菊廷,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实施方法和效果分析[J].广西医学,20xx,34(8):1096-1097.[4]张亚玲.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xx,9(21):231-232.[5]李惠.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xx,30(22):143-143,145.[6]李霞.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xx,14(1):95-96.[7]白羊,章永垒,黄奋飞,等.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xx,13(6):105-108.[8]薛艳艳.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xx,35(30):6798-6799.[9]朱丽.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糖尿病新世界,20xx,34(15):48.[10]程俊玲,陈俊瑜.糖尿病护理小组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J].吉林医学,20xx,34(17):3482-3483.[11]李德霞,赵淑坤,吕英华,等.糖尿病护理团队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xx,47(11):974-976.关于糖尿病的论文参考文献:[1]张晓丽,赵洪霞.当议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糖尿病护理小组的作用[J].糖尿病新世界,20xx,06(06):174-176.[2]郑媛媛,马秋芳,任艳芳,等.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护理中的作用[J].大家健康(中句版),20xx,8(6):282.[3]吴国玉.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探究[J].现代养生,20xx,30(7):203-203.[4]黄淑华,阳爱芳,张翠娟,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xx,04(04):1895-1898.[5]白昆霞,潘桂琼,谭丽君,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开展专科护理服务实践与效果[J].现代医院,20xx,04(04):94-95.[6]徐勤容,陈育群,吴丽琴,等.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xx,29(1):27-29.[7]杜虹,刘凯,陈有信,等.贫血相关视网膜病变[J].中华眼科杂志,20xx,51(10):789.糖尿病论文21资料与方法1.1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基本知识教育基本知识教育主要有:糖尿病的基本知识,运动、药物、饮食、病情的监测、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足部护理的相关指导知识。

糖尿病的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 毕业论文(设计)

糖尿病的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  毕业论文(设计)

糖尿病的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毕业论文(设计)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威胁着越来越多的人们。

为了更好地掌握糖尿病的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糖尿病的常见问题,糖尿病的饮食护理,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护理和糖尿病自我管理。

一、糖尿病的常见问题1.高血糖:高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最普遍的问题之一,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2.缺水:糖尿病患者排尿频繁、大量,易导致脱水。

3.低血糖:由于接受治疗不当等多种原因,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的情况,比如饥饿、情绪波动等。

4.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出现神经系统病变,如感觉组织萎缩、双下肢乏力、手部麻木等。

5.心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心脏和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冠心病等。

二、糖尿病的饮食护理1.饮食结构:建议糖尿病患者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蛋白质和脂肪稍微降低。

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

2.饮食习惯: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天定时定量进食,避免过饱或饥饿,注意饮食卫生,摆脱暴饮暴食的习惯。

3.控制饮食量:需要根据个人情况确定每餐的能量和热量,避免食物过油、过咸、过甜,多吃水果、蔬菜、杂粮等纤维素含量更高的食物。

三、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护理1.药物治疗方案: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等,但使用之前需要注意是否过敏。

2.定时用药:遵循医生开具的用药方案,按时按量用药,避免漏服或迟服药物,避免交叉使用药物。

3.药物剂量:根据身体状况和用药效果,定期检查药物剂量,避免药物过量或不足引起的副作用。

四、糖尿病自我管理1.定期检测血糖: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查血糖,特别是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2.运动锻炼:适度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稳定体重,增强身体抵抗力。

3.自我监测: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需要做好自我监测,如测量血压、监控摄入的能量和热量等。

4.情绪调节:情绪波动会对血糖产生影响,糖尿病患者需要学会放松自己,避免情绪波动对病情带来的不良影响。

糖尿病论文范文大全

糖尿病论文范文大全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糖尿病论文范文大全篇一:糖尿病论文前言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无论在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都呈上(:糖尿病论文范文大全)升趋势,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继心脑血管病、癌症之后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

目前糖尿病还不能根治,一切治疗方法都是对症治疗。

因此一旦患病,往往伴随终身。

继发于糖尿病基础上的各种并发症是影响糖尿病人健康乃至生命的主要问题。

在各种疾病当中,糖尿病是最需要患者有耐心和毅力的一种疾病。

它需要患者长期不懈地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坚持自我调理饮食和生活起居,才能达到控制病情,减少或延缓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据报道,全球现有糖尿病患者超过1亿,中国至少有4500万人之多。

由于病因的复杂性,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变得十分困难。

除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外,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对糖尿病防治也有重要影响。

因此,真正关注自身健康,讲究科学营养,改变不和理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注意劳逸结合,才能更好的防控病情。

本文从糖尿病定义、典型症状、分类、饮食原则、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原则运动?1、糖尿病的定义:是由于体内缺乏或是胰岛素在靶细胞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而引起的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性病症。

?2、典型症状:临床上所说的“三多一少”指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

?3、并发症?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

除幼年型病人外,一般起病徐缓,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发病早期病情轻或无明显症状,但发展下去往往有并发症,而并发症致死致残率极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3.1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低血糖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等。

?3.2慢性病法症:糖尿病性眼部病变、肾病病变、神经病变、皮肤病变、心血管系统合并症、糖尿病足感染等。

?4、糖尿病分类?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尿病(Dm)的临床分类:?(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约占病人总数的5%—10%。

糖尿病论文6篇

糖尿病论文6篇

糖尿病论文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中人体无法利用血液中的糖(葡萄糖)含量,从而导致长时间的高血糖水平。

我们血液中存在的糖是由一种称为胰岛素的激素携带到细胞中的,并被存储或用作能量来源。

当人体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或胰岛素无法有效地将产生的葡萄糖转移至人体组织时,就会发生糖尿病。

糖尿病是严重的健康问题,需要定期的医疗护理。

糖尿病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尿频,体重异常减轻,食欲增加和渴望食用甜食。

关于糖尿病的简短文章–对人类的无声威胁–文章1(200字)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是由于人血中糖(葡萄糖)过量引起的。

它也被称为糖尿病(DM)。

我们的身体会产生一种激素-胰岛素,它主要负责将血液中存在的葡萄糖运送到细胞中进行储存和用作能量来源。

当胰腺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或者所产生的胰岛素无法将葡萄糖从血液有效转移到细胞时,就会出现问题。

持续升高的血糖水平是对人体重要器官和其他部位的潜在威胁。

糖尿病的最初症状是尿频,头晕,体重减轻,饥饿感增加等。

糖尿病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例如-意识丧失,肾衰竭,脑中风,足溃疡和眼睛损伤。

糖尿病已成为最常见的疾病,全球约有4.25亿人患有糖尿病。

其中8200万属于东南亚地区。

印度也是东南亚的一部分,每年记录的糖尿病病例超过7亿。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体育锻炼的减少,越来越多的人受到糖尿病的影响。

据估计,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仅东南亚地区的糖尿病患者总数就将增加到1.51亿。

糖尿病和糖尿病日论文-论文2(300字)介绍糖尿病是由于人体血糖水平过高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血液中过量的糖会损害其他重要器官,例如肾脏,心脏和大脑。

虽然这是由于胰腺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但它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由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而引起。

糖尿病对健康的影响糖尿病对人体和健康有广泛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人体血液中存在的葡萄糖以某种方式无法用作能量来源。

这可能是由于胰岛素激素的生产不足,胰岛素将糖从血液输送到细胞,也可能是由于细胞对糖的反应迟钝。

糖尿病的论文

糖尿病的论文

糖尿病的论文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非常高的发病率。

糖尿病的患者除了需要遵循特定的饮食和运动规律,还需通过药物辅助治疗,甚至是胰岛素注射等手段来维持血糖水平。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会从糖尿病的发病原因、预防及治疗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糖尿病的病因及类型糖尿病既有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也与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中常见的病因包括:1.遗传因素:研究表明,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家族中有遗传性的影响,若某个亲属患有糖尿病,那么该家族中后代患糖尿病的风险将大大提高。

2.生活方式:饮食不节制、缺乏运动、存在肥胖等问题都是引起糖尿病的一些常见因素。

3.慢性病:无论是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等都可能引起糖尿病,建议在治疗慢性病时,应该特别注意对糖尿病的预防。

根据发病原因的不同,糖尿病可分为两大类:1.1型糖尿病:也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细胞被攻击、破坏所致,导致胰岛素分泌量极低或者完全缺失,导致血糖升高。

2.2型糖尿病:也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主要由于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而引起,胰岛素分泌量或者分泌本身则可能是正常的。

二、糖尿病的预防2.1全面检查:预防糖尿病首先要检查血糖、胆固醇、血压等健康指标,掌握身体的健康状态,及早发现糖尿病。

2.2科学饮食: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保证生活常规饮食的营养均衡。

建议多吃高纤维食物、蔬菜水果等。

2.3合理运动:通过合理运动可以提高机体的耐糖能力,保持体内代谢的平衡。

2.4控制体重: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控制体重可以有效地降低糖尿病的风险。

三、糖尿病的治疗方法3.1控制饮食:糖尿病患者应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饮食方式,可以采用低糖饮食、高纤维饮食等方式,帮助身体控制血糖。

3.2药物治疗:糖尿病可以采用口服药物、胰岛素注射等方式进行药物治疗,以协助控制血糖。

3.3注重心理调节:糖尿病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病,治疗和康复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过程,需要注重心理调节,维持良好的心态。

糖尿病治疗方法论文

糖尿病治疗方法论文

糖尿病治疗方法论文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世界各地都有大量的人群受到其困扰。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食品结构的不断变化,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因此,寻找有效的糖尿病治疗方法成为了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药物治疗、饮食调控和运动治疗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目前糖尿病治疗的主要策略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注射。

口服降糖药物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能够通过不同的机制降低血糖水平,如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以及抑制肝糖原的分解等。

而胰岛素注射则多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因其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

药物治疗在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饮食调控饮食调控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理的饮食安排,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减轻胰岛负担,改善病情。

首先,糖尿病患者应限制摄入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食物,以防止血糖过高和体重增加。

其次,应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可以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胃肠道功能。

最后,合理分配每餐的食物比例,合理搭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

饮食调控在控制血糖、保持营养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三、运动治疗运动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另一重要手段。

通过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加身体活动量,促进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利用,降低血糖水平。

首先,有氧运动是糖尿病患者较好的选择,如散步、跑步、骑车等。

其次,适量的力量训练也可以增加肌肉的代谢水平,促进糖尿病患者自身胰岛素的分泌。

最后,在运动前后要注意血糖的监测和饮食的调节,以保证运动效果的同时不引起低血糖。

综上所述,药物治疗、饮食调控和运动治疗是当前糖尿病治疗的三大方面。

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医生的建议,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同时,应该重视长期的病情监测和管理,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对糖尿病患者以及相关研究者能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促进糖尿病治疗的研究和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治疗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并下肢血管病变的治
疗效果。

方法:6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两组分别治疗
6个月。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肝
功能转氨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踝肱指数(abi)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等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

结果: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及血压均无显著性差异。

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总胆固醇(5.83±1.14vs6.21±1.25,p<0.05),甘油三酯(1.73±0.55vs2.40±0.67, p<0.05),低密度脂蛋白(2.64±0.60vs3.72±0.58, p<0.05)
及高敏c反应蛋白(4.68±1.52vs8.22±1.22, p<0.05)明显降低,而abi值(0.88±0.18vs0.72±0.20, p<0.05)升高明显,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明显下降(1.30±0.26 vs1.50±0.28,p<0.05)。

结论:阿托伐他汀联用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能不同程度的改善大血管病变,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关键词】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阿托伐他汀
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表明强化控制血糖能够显著降
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但不能显著降低大血管病变,目前尚无理想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2]。

近年研究发现,他汀类调脂药物除通过调脂作用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外,还可通过其一系
列调脂外途径,减退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本研究旨在运用
abi及imt两个指标探讨在降糖治疗的基础上联用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伴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09.1~2009.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2型糖尿病伴下肢血管病变患者60例,其中男性27例(45%),女性33例(55%)。

全部病人符合以下标准:1)hba1c0.05)。

治疗后b组abi值较a组明显增加(p 本研究对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维持原有降糖治疗的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

本研究中,以abi和imt为主要研究参数,探讨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治疗效果。

6个月后发现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超敏crp (hs-crp)明显下降,而abi值升高明显,imt值下降明显。

在t2dm 患者中,abi与imt呈明显负相关,与国内外文献报道一致[11,12]。

本研究结果表明,阿托伐他汀能使颈动脉imt变薄。

我们检测了患者治疗前后的abi和imt值的变化,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没有明显变化,而治疗组在随访结束后abi值明显上升,而imt值明显下降。

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可显著降低hs-crp水平,阿托伐他汀可通过其抗炎、抗氧化及调脂等作用而发挥其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的保护作用,并改善和延缓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进程。

他汀类所致明显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的肌肉损害和肝毒性。

有报道,长期应用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使血清转氨酶升高,但一般发生
在治疗后3-12个月。

我们在用药期间未发现有转氨酶升高者,可能与我们观察时间短有关,在长期应用时,需继续监测其不良反应。

本研究中有一人因肌酶升高,肌痛而退出实验,所以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检测肌酶,警惕某些严重副作用。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后,患者的血脂有明显降低,下肢大血管病变有明显改善,并且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和安全性均比较理想。

可以作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首选降脂药物,并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使患者从中获益。

参考文献
[1] medmottm,liu k,guralmik j,et al.the ankle brachial index independently predicts velocity and walking endurance in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j].j am deriatr soc,1998,46:1355-1362.
[2] ostchega y,paulose2ram r,dillon cf,et a1. prevalence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and risk factors in personsaged 60 and older:data f rom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2t 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1999-2004 [j].j am
geriatrsoc,2007,55:583.
[3] turner rc,milins h,neil ha,et al.risk factors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non 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united kingdom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j].bmj,1998,316(6):823-828.
[4] 周君毅,刘玉山,甄永存.彩色多普勒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1,17(5):469-470.
[5] helenmc,d johnb,paulnd,et al. primaryprevention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with atorvastatin in type 2 diabetesin the collaborativeatorvastatindiabetes
study(cards):multicentre randomised placebo2controlled
trial[j].lancet,2004,64:685.
[6] 王爱红,许樟荣,王玉珍,等.踝肱比值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意义.中国糖尿病杂志.2006,14(2):105-107.
[7] ridker pm.cannon cp,morrow d,et al.creaction protein level and out-comes after therapy.n eng j
med,2005,352(1):20-28.
[8] 杨进刚,王建旗,李觉.外周动脉疾病诊疗指南[m].上海:同
济大学出版社,2006,42.
[9] 李馨,司良毅,高云华.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及外周血管内皮功能评价动脉粥样硬化[j].中国超声医学杂
志,2004,20(1):42244.
[10] pip,tremoli e,poll a,et a1.1ntimal plusmedial thickness of the arterialwall:a direct measurement with ult ra2 sound imaging [j].circulation,1986,74:1399.
[11] hayashi c,ogawa o,kubo s,et a1.ankle brachial
pressure index and carotid in -tima 2media thickness as atherosclerosis markers in j apanese diabetics [j].diabetes resclin pract,2004,66:2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