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的单质教案板书设计

合集下载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1一、素养教育目标(一)学问教学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碳跟氧气、氧化铜的化学反响)。

(二)力量训练点通过试验培育学生观看力量、分析问题的力量。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碳跟氧气反响,由于氧气量是否充分,会造成生成物不同,使学生知道化学反响的条件不同,对物质间的相互作用有不同的影响,对学生进展外因通过内因发生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难点碳单质跟氧化铜、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响。

3、疑点怎样证明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4、解决方法(1)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已经知道的很多事实,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和阅读材料,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学问,思索新的问题,做到温故而知新。

(2)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启发学生用化学方法证明金刚石和石墨的元素组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

(3)通过做好木炭复原氧化铜的演示试验,提出学生应留意观看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观看,启发调动学生思索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本质上理解木炭的复原性。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具预备木炭复原氧化铜的试验装置及药品。

五、学生活动设计1、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第一段,举例说明碳在常温下稳定这一化学性质。

培育学生自学力量。

2、练习写出本节所涉及的化学反响方程式。

稳固元素符号、化学式的写法,把握化学方程式。

3、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选学材料,分组争论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力量。

4、学生观看教师演示,观看试验中所发生的现象,分析争论在这个化学反响中有什么物质生成。

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和思维力量。

六、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学问目标(1)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稳定,在高温下化学活动性强。

(2)了解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有着一样的化学性质。

(3)把握单质碳的可燃性和复原性。

(4)初步了解化学变化的热理变化。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单质碳的基本化学性质,包括碳的燃烧、还原和吸附等性质。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碳的燃烧:碳与氧气的反应,二氧化碳。

2. 碳的还原:碳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如碳还原氧化铜。

3. 碳的吸附:碳对气体和溶液的吸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碳的燃烧、还原和吸附等化学性质。

2. 教学难点:碳的燃烧和还原反应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问题。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酒精灯、试管、导管、烧杯、镊子、滴管等。

2. 实验试剂:氧气、二氧化碳、氧化铜、碘酒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文:一、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碳的基本知识,如碳的原子结构、物理性质等。

2. 提问:碳有哪些化学性质?今天我们来学习碳的哪些化学性质?二、碳的燃烧:1. 实验演示:将碳放在酒精灯上燃烧,观察现象。

2. 提问:碳燃烧了什么气体?如何验证?3. 讲解:碳与氧气的反应,二氧化碳。

三、碳的还原:1. 实验演示:将碳还原氧化铜,观察现象。

2. 提问:碳是如何还原氧化铜的?了什么物质?3. 讲解:碳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如碳还原氧化铜。

四、碳的吸附:1. 实验演示:将碘酒滴在碳上,观察现象。

2. 提问:碳对碘酒有什么作用?这是什么现象?3. 讲解:碳的吸附作用。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碳的燃烧、还原和吸附等化学性质。

2. 拓展:碳还有哪些化学性质?请举例说明。

3. 作业: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碳的化学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本节课将要学习的碳的化学性质,包括碳的燃烧、还原和吸附等。

碳单质教案

碳单质教案

碳单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碳单质的种类和性质。

2. 掌握碳单质的用途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碳单质的种类和性质。

2. 难点:碳单质的用途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展示一些含有碳单质的物品,如铅笔、钻石等。

提问:这些物品中都含有哪种元素?
2. 碳单质的种类
介绍碳单质的种类,包括金刚石、石墨和无定形碳。

展示金刚石、石墨和无定形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观。

3. 碳单质的性质
讲解金刚石的性质,如硬度大、光泽度高等。

讲解石墨的性质,如导电性、润滑性等。

讲解无定形碳的性质,如吸附性等。

4. 碳单质的用途
讨论金刚石、石墨和无定形碳在生活中的用途。

展示一些应用实例,如钻石饰品、石墨电极等。

5. 实验探究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碳单质的性质。

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小组讨论。

6. 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布置作业:写一篇短文,介绍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碳单质的种类和性质,掌握了碳单质的用途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实验探究提高了观察能力和实验
操作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意观察和分析身边的物质,并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碳的几种单质教学教案

碳的几种单质教学教案

碳的几种单质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性质。

让学生了解碳的几种常见单质及其特点。

1.2 教学内容碳元素的基本性质。

碳的几种常见单质:金刚石、石墨、碳-60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介绍碳元素的基本性质及碳的几种单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模型,了解碳单质的结构特点。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碳元素及碳单质的理解程度。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碳的几种单质的特点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金刚石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金刚石的结构特点及物理性质。

让学生了解金刚石的用途。

2.2 教学内容金刚石的结构特点。

金刚石的物理性质:硬度、折射率等。

金刚石的用途:珠宝、工业切割等。

2.3 教学方法利用模型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金刚石的结构特点。

通过实验或视频,展示金刚石的物理性质。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了解金刚石的用途。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验或观看视频时的反应,了解他们对金刚石物理性质的理解程度。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金刚石用途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石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石墨的结构特点及物理性质。

让学生了解石墨的用途。

3.2 教学内容石墨的结构特点。

石墨的物理性质:导电性、润滑性等。

石墨的用途:电池、润滑剂等。

3.3 教学方法利用模型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石墨的结构特点。

通过实验或视频,展示石墨的物理性质。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了解石墨的用途。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验或观看视频时的反应,了解他们对石墨物理性质的理解程度。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石墨用途的掌握情况。

第四章:碳-60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碳-60的结构特点及物理性质。

让学生了解碳-60的用途。

4.2 教学内容碳-60的结构特点。

碳-60的物理性质:强度、导电性等。

碳-60的用途:材料科学、药物输送等。

4.3 教学方法利用模型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碳-60的结构特点。

第一节 碳的几种单质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第一节 碳的几种单质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第一节碳的几种单质——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碳元素的几种单质形态及其性质。

2.掌握金刚石、石墨和木炭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和木炭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教学难点:金刚石和石墨的内部结构及其性质差异。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聊一聊: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碳吗?它在自然界中有哪些存在形式呢?2.引导学生回顾:碳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二)新课讲解1.金刚石(1)展示金刚石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其颜色、光泽、硬度等特点。

(2)讲解金刚石的物理性质: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固体,具有很高的硬度和光泽。

(3)讲解金刚石的用途:金刚石广泛应用于珠宝、工业切割、磨削等领域。

2.石墨(1)展示石墨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其颜色、硬度、导电性等特点。

(3)讲解石墨的用途:石墨广泛应用于铅笔、电池、高温润滑等领域。

3.木炭(1)展示木炭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其颜色、吸附性等特点。

(3)讲解木炭的用途:木炭广泛应用于吸附、过滤、净化等领域。

4.碳元素的性质(1)引导学生思考:金刚石、石墨和木炭虽然都是碳元素的单质,但它们的性质为何如此不同?(2)讲解碳元素的内部结构:金刚石和石墨的内部结构不同,导致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三)实验探究1.实验一: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比较(1)准备实验材料:金刚石、石墨、玻璃片、剪刀等。

(2)实验步骤:将金刚石和石墨分别放置在玻璃片上,用剪刀轻轻剪一下,观察两者在玻璃片上的划痕。

(3)实验现象:金刚石在玻璃片上划出明显的划痕,石墨则无划痕。

(4)实验结论:金刚石的硬度大于石墨。

2.实验二:石墨的导电性实验(1)准备实验材料:石墨、导线、电流表、电源等。

(2)实验步骤:将石墨连接在电路中,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

(3)实验现象: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表明石墨具有导电性。

(4)实验结论:石墨具有导电性。

碳的单质教案

碳的单质教案

碳的单质教案教案标题:碳的单质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碳的单质特性和结构;2. 掌握碳的单质的制备方法;3. 了解碳的单质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发学生对碳的兴趣,提问学生对碳的了解程度;2. 介绍碳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探究:3. 介绍碳的单质特性和结构,如稳定性高、形成多种同素异形体等;4. 引导学生思考碳的单质的制备方法。

实验演示:5. 进行碳的单质制备实验演示,例如通过热解蔗糖、焦炭的制备等;6. 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

讲解与讨论:7. 结合实验结果,讲解碳的单质制备原理;8. 引导学生讨论碳的单质制备方法的优缺点。

应用与实践:9. 介绍碳的单质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制造钢铁、制备活性炭等;10. 给学生提供相关案例,让学生思考碳的单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总结与评价:1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碳的单质的重要性和应用;12. 布置相关练习或作业,巩固学生对碳的单质的理解。

教学辅助:- 实验材料:蔗糖、试管、酒精灯等;- 实验设备:实验台、显微镜等;- 教学资源:PPT、实验视频等。

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评价学生对碳的单质的理解程度;2. 对学生的练习或作业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碳的单质的掌握情况;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和改进方向。

教案扩展:1.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碳的同素异形体,如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和性质;2. 探究碳的单质与其他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

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提前做好实验风险评估;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理解能力,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的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的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单质碳的基本化学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和吸附性。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单质碳的基本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和吸附性。

2. 碳的燃烧实验:观察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3. 碳的还原实验:观察碳还原氧化铜的现象。

4. 碳的吸附实验:观察碳吸附色素和异味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单质碳的基本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碳的燃烧实验和还原实验的操作技巧,以及碳吸附作用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

2. 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已学的碳的物理性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 讲解与演示:讲解碳的基本化学性质,并进行燃烧、还原和吸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3.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碳的燃烧、还原和吸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碳的化学性质,并探讨碳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板书设计:课题:单质碳的化学性质1. 可燃性:碳在氧气中燃烧,二氧化碳。

2. 还原性:碳还原氧化铜,铜和二氧化碳。

3. 吸附性:碳吸附色素和异味。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单质碳化学性质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单质碳化学性质的认识。

七、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单质碳化学性质的掌握情况。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的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的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单质碳的基本化学性质,包括碳的还原性、可燃性和吸附性。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碳的还原性:通过实验观察碳还原氧化铜、氧化铁等物质的过程。

2. 碳的可燃性:通过实验观察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以及碳燃烧产生的产物。

3. 碳的吸附性:通过实验观察碳对颜色、气味等物质的吸附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验,观察和分析碳的化学性质。

2.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等。

2. 实验试剂:氧化铜、氧化铁、澄清石灰水等。

3. 碳的吸附性实验材料:彩色笔、香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碳的基本概念,引出碳的化学性质。

2. 碳的还原性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碳还原氧化铜、氧化铁的实验过程,分析碳的还原性。

3. 碳的可燃性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碳的可燃性。

4. 碳的吸附性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碳对颜色、气味等物质的吸附作用,分析碳的吸附性。

5. 总结与拓展:总结碳的化学性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拓展。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碳的化学性质。

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碳的化学性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 实验报告评估:评估学生在实验报告中的观察结果、分析能力和问题解答。

3.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巩固学生对碳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记忆。

七、安全与环保:1. 实验操作时,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室安全,遵守实验规程。

2. 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要进行分类处理,遵循环保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的单质教案板书设计【篇一:碳单质教案】九年级化学教案碳的几种单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通过分析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单质,进一步理解元素和单质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能力目标通过三种单质用途的学习,继续深化“结构决定性质”思路,培养对比思维能力;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碳单质的学习,了解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提高学习化学兴趣;通过c60的学习,拓展课堂学习,开阔学生视野,了解化学与社会。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碳单质(金刚石、石墨、球碳等)是初中学生学习氧气、氢气之后首次全面学习的固态非金属单质。

此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氧气、氢气学习的继续,同时为后面学习金属单质打下基础。

碳单质有定型碳和无定型碳两类。

金刚石、石墨是重要的定型碳,做重点介绍。

从学生较熟悉的金刚石、石墨入手学习,而后介绍球碳,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宜到难,由远及近,又熟悉到陌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化学与社会的关系、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

另外,教材编排首先对碳的典型单质——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物理性质、用途进行学习,而后再简介无定型碳,最后安排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学习,旨在使学生从感性上理解碳单质结构不同,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课堂引入指导法一:璀灿的钻石,普通的铅笔芯,取暖用的煤,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工业血液”石油等物质之间有什么相互联系?学完碳和碳的化合物后你就明白了。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碳的几种单质”。

法二:石墨、木炭能变成钻石吗?学习完《碳和碳的化合物》后你将自己得出结论。

关于球碳(c60)的建议:球碳是碳的又一同素异形体,是科学家的最新发现,建议补充介绍。

如何介绍,应根据学生状况而定。

生源较好的学校应对照金刚石、石墨的结构介绍球碳的结构,简单介绍球碳的用途,有条件的学校课安排学生上网查阅球碳的发现史及其它资料。

生源机较差的学校至少应介绍球碳也是碳单质的一种,结构独特,性质特殊。

教学时适当介绍球碳,对学生感受科学的发展大有益处。

如果程度更好的学校,课安排学生探究活动,主题是关于球碳的调查。

课下调查,课上交流汇报,从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关于知识讲解指导:1.尽量让学生观察金刚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等让学生对透明、硬、软、划痕、疏松多孔、细等字眼有深刻的感性认识。

2.归纳对比学习是学习差异性较好的方法,具体操作时以列表方式较好。

3.讲解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时不可过分深入,否则会分散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难度。

4.应深刻理解教材。

讲金刚石时应突出“硬”,讲石墨时要突出“软”,讲无定形碳应以木炭为主,突出吸附作用。

5.本部分内容知识即贴近生活,又是贴近现代科技发展新动向,适当补充是十分必要的。

如碳纤维等。

课程结束指导1.合成金刚石是人类的梦想,让学生课外研究金刚石合成的历史、主要问题、现阶段水平等会极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是学生学习文献研究的科学研究方法的一个教好的例子。

2.研究是当今世界科学研究的热门话题,让学生寻找这方面的资料学习,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

课外实验指导木炭制备可以利用铝箔隔绝空气,加热干馏火柴杆的方法来制取。

让学生在家庭中完成,有利于学生对木材干馏和其液、气产物的理解,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通过录像及实物学习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通过录像了解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用途,对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这一辩证关系有进一步理解;通过对碳纤维、人造金刚石等知识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教学用具:录像机石墨、木炭、活性炭、二氧化氮气体、澄清石灰水、氧化铜、大试管、铁架台、酒精灯。

镶钻石的饰品、普通乒乓球拍、普通羽毛球拍、普通网球拍;碳纤维乒乓球、羽毛球拍、特制的网球拍等、防毒面具模型教学方法:讲述法与讨论法教学过程:【引入】让学生观察镶嵌在手表上的钻石、铅笔芯、碳纤维网球拍或钓鱼竿、木炭,提问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互联系?学习完碳和碳的化合物之后你就明白了。

【讲解】金刚石和石墨还有木炭、活性炭、焦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用什么方法能证明这一点呢?(学生讨论,并提出几种方法)教师总结、讲解。

引导学生看录像《金刚石》在液氧中燃烧【讲解】同样的方法,可以证明石墨、木炭、焦炭、活性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

【阅读】p79-80《化学》全一册初级中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要求:用列表的方式归纳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投影】一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讲解】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决定了用途上的差异。

1.利用金刚石硬度大、耐高温可做钻探机的钻头;利用硬度大,可做玻璃刀;由于金刚石对光有优异的折射作用,可做装饰品。

2.利用石墨质软,在纸上划过会留下深灰色的痕迹可做铅笔芯;利用石墨滑腻、质软、耐高温,可做耐高温的润滑剂。

3.利用石墨有良好导电性和耐高温可做高温电炉的电极和普通电极。

(展示实物)4.利用石墨传热性能好,耐腐蚀,耐温度骤然变化的特性可做石墨坩埚。

5.利用石墨耐酸碱的耐腐蚀性强,可做化工管道,耐酸槽、耐碱槽等。

【小结】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物理性质上有如此大的差异是由于二者中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性质不同因而用途也不相同。

即性质决定用途。

【讲解】在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中还有一类含杂质较多的叫无定形碳,包括木炭、焦炭、活性炭及炭黑。

介绍:炭与碳的区别。

【展示】木炭【演示】木炭吸附气的实验【演示】木炭与红或蓝墨水的吸附实验(学生讨论,得出木炭性质的结论)【小结】木炭能吸附某些有色物质,说明木炭具有吸附性,能把大量气体或染料吸附在其表面。

加热后,红棕色又出现,说明以上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投影】二无定形碳(以木炭为例)1.物理性质:灰黑色多孔、疏松物质,具有吸附性。

能大量吸附气体和小微粒。

2.吸附作用:气体或液体里的某些物质被吸附到固体表面的作用。

3.吸附原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81第四段)4.用途:燃料,黑火药、吸附剂制铅笔(某些)三、碳单质的新成员--c60:近来科学家发现往中嵌入少量的某些金属,可制成超导材料,这为高温超导开辟了崭新的领域。

另外,为物质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素材。

【小结】金刚石、石墨和等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性质和用途上存在很大差异,这是由于它们的结构不同所造成的。

探究活动1.如何由石墨制得金刚石?2.碳的研究目前有何新进展?3.撰文介绍人类合成金刚石的历史――《人造金刚石过程》。

【篇二:碳的单质教案】碳的单质孝义市高阳初中于忠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种元素也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2)了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懂得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碳的单质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的观点。

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难点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导入】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很多的东西,接下来,这里会出现一些图片,看看咱班谁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依次出示石墨棒、木炭、焦炭和活性炭、金刚石的图片)这些物质中,谁的价值高一些呢?(金刚石)【过渡】从外貌来看,金刚石在这几种物质中非常突出,它纯净透明、高雅脱俗、光芒四射,但是,今天,我要把金刚石和石墨、木炭它们划上等号!为什么呢?(因为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提问】1.什么是单质?2.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吗?【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106~109页“碳的单质”,完成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

【过渡】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

天然采集到的的金刚石经过仔细研磨后,可以成为璀璨夺目的装饰品——钻石!(ppt显示),它还可以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而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它很软,它可以用来做铅笔芯!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合作】1.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金刚石的什么性质使他能作为装饰品!答:金刚石时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3.物质的结构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4.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金刚石,这是什么变化?(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练习】电视机遥控器按键下面有一层导电胶,当遥控器的某个按键不灵时,打开遥控器,在导电胶接触面上涂上少量铅笔粉就能解决问题,这是由于石墨( b )a.有滑腻感b.能导电c.质软d.熔点高【讲述】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我们常常用到木炭、焦炭、活性炭和炭黑等,这些物质的主要成分也是碳单质,而它们的结构则与石墨类似。

【实验探究】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中,加入一滴墨水,使水略显黑色。

投入一定量的木炭,轻轻振荡锥形瓶,观察现象,并分析。

(红色逐渐褪去,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作用)【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07~108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讨论】“碳”和“炭”有什么区别?(碳指的是碳元素;而炭指由碳元素组成且含有少量杂质的具体物质,书写时要注意!)【练习】重庆天元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件,救援人员使用了防毒面具,以下适用于填充防毒面具并吸附毒气的是( c )a.金刚石b.炭黑c.活性炭d.石墨【知识梳理】碳的单质金刚石碳单质石墨60结构性质用途木炭吸附性活性炭【篇三:第一节--碳的几种单质(教学设计)】第一节碳单质(教学设计)彩虹学校高峰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金刚石、石墨和木炭等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通过金刚石与石墨组成元素相同而性质不同的分析,使学生加深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3.培养学生阅读自学能力。

重点和难点金刚石、石墨在物理性质方面的特性与用途的对应关系教学方法自学与讲解相结合教学过程表示的是什么原子?(碳原子);它属于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还是稀有气体元素?(非金属元素),你的依据是什么?(因为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

种类有限的元素构成数不清的物质,你们知道哪种元素形成的物质种类最多吗?这种元素是第六号元素——碳,在新的一章里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碳和碳的化合物。

【板书】第五章碳和碳的化合物(第一节)【阅读】碳元素可以说是一种神奇的元素,神在哪里?奇在何处?大家打开课本p78,阅读完本章的章图和章绪就有个大致的了解。

【归纳】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占世界所有物质的90%以上,已超过二千万种,是化学世界里最庞大的家族。

而且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每年还新研制合成大量的新物质,其中大部分也还是含碳的化合;世界上千万种生物中无不含有碳,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