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高考题中问题探讨 Nile 尼罗河泛滥
高考地理非洲尼罗河

尼罗河尼罗河长6600多千米,是世界流程最长的河流。
发源于东非高原多雨的群山之中,自南向北,在埃及境内注入地中海。
尼罗河每年6~10月定期泛滥。
8月份河水上涨最高时,淹没了河岸两旁的大片田野,之后人们纷纷迁往高处暂住。
10月以后,洪水消退,带来了尼罗河丰沛肥沃的土壤。
在这些肥沃的土壤上,人们栽培了棉花、小麦、水稻、枣椰等农作物。
在干旱的沙漠地区上形成了一条“绿色走廊”。
埃及流传着“埃及就是尼罗河,尼罗河就是埃及的母亲”等谚语。
尼罗河确实是埃及人民的生命源泉,她为沿岸人民积聚了大量的财富、缔造了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的上游主要有两条:一条是发源于东非高原的白尼罗河,另一条是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
两条河流在苏丹中部喀土穆会合。
青尼罗河是尼罗河下游大多数水和营养的来源,但是白尼罗河则是两条支流中最长。
思考1:为什么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水量的变化不一样?白尼罗河的上游临近湿润的热带草原地区,且有湖泊水补给,河水全年的水量变化很小;但在流出高原后,由于地势极其平坦,水流异常缓慢,水中繁生的植物也延滞了水流前进,在低纬干燥地区的阳光照射下蒸发强烈,从而损耗了巨额水量,所以能流到下游的水很少。
青尼罗河的河水来自湿季多雨、干季少雨的热带草原地区,水量变化很大;湿季青尼罗河水量增大,使尼罗河下游河道容纳不下,溢出河岸,造成泛滥。
思考2、尼罗河每年6月至10月定期泛滥的原因是什么?支流青尼罗河发源于热带草原气候区,6月至10月是它的雨季,降水丰富,水量大增导致泛滥。
思考3、尼罗河为埃及带来哪些赠礼?①形成了尼罗河沿岸平原和三角洲②带来了肥沃的土壤③提供了便利的灌溉水源思考4、20世纪70年代,埃及在阿斯旺兴建了尼罗河巨大水坝即阿斯旺大坝,形成了纳赛尔水库。
请分析阿斯旺大坝建成的利弊。
利:防洪、发电、灌溉、旅游、养殖、航运等综合效益弊:入海泥沙减少,三角洲受到萎缩;土壤肥力持续下降,沿河地带土壤盐渍化加剧;库区及水库下游的尼罗河水水质恶化;海水倒灌;尼罗河河口附近海区的渔业减产。
2020年领军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2.3气候类型及判读(练习)含解析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3讲气候类型及判读一、选择题。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
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
据此完成第1题。
1.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
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A.热带雨林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答案】1.B【解析】1.从题中可知,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则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在11月到第二年5月,即冬季为植物生长期,故地中海气候区符合植物从周边地区引入的、生长期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的条件。
故选B。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下图分为图Ⅰ和图Ⅱ两部分,图Ⅰ为澳大利亚某地理事象的分布示意图,图Ⅱ为该区域内三地月降水量分布图和月最高气温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列2-3题。
2.该地理事象可能是( )A.风力B.年降水量C.陆地自然带 D.≥10℃积温3.甲地月降水量与月最高气温,正确的组合是( )A.②③B.①④C.②⑤D.④⑥【答案】2.A 3.B【解析】2.澳大利亚的东部有南北纵贯的大分水岭,所以在大分水岭的东侧,受东南信风的影响较大,风力较大,广大内陆地区位于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力相对较小,南部沿海地区受西峰的合或者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
西北方位受西北季风的影响,风力也较大,所以澳大利亚的风能资源,沿海地区较为丰富,而广大中部内陆地区较为贫乏,所以图中地理现象应当为风力。
而年降水量和陆地自然带,应基本呈半环状分布,与图示地理事物分布不符,BC错。
大于等于10摄氏度的积温应当从北向南逐渐减少,基本与纬线平行,与图中地理事物分布规律不相符,D错,故选A。
3.读图可知,甲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降水最多月在当地的冬季,对应图中的降水柱状①。
(整理)古代尼罗河洪水泛滥时往往地中海有赤潮发生.

古代尼罗河洪水泛滥时往往地中海有赤潮发生,试分析原因。
材料一尼罗河流域图(图9)和埃及旅游交通图(图10)。
料抖二地理学家发现,尼罗河口附近海域有腐殖质(已死的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含量很高的沉积层。
如图11所示。
(1)试分析尼罗河的流量特点。
(10分) (2)古代尼罗河洪水泛滥时往往地中海有赤潮发生,试分析原因。
(6分)(3)联系上题简述腐殖质含量很高的沉积层的形成过程。
(6分) (4)旅游业是埃及主要经济支柱之一,根据材料分析埃及发展旅游业的有利因素。
(8分) (1)定期泛滥;尼罗河6月开始涨水,9月到达最高水位,最大洪峰在10月。
原因上游位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受那里的季节性降水影响。
每年6~10月流量大增,并携带大量肥沃土,汇入尼罗河干流,引起尼罗河下游的定期泛滥。
(2)尼罗河的讯期在夏季,然而在地中海,由于地中海气候的影响,夏季干旱,高温少雨,海水盐度高,气流径流水团交汇,营养盐类上翻,易形成赤潮;(3)由于尼罗河上游雨水聚积,定期泛滥的特点冲刷着两岸的腐殖质,经过高山险峻到达平缓的尼罗河口海域,使致腐殖质含量很高。
(4)旅游资源丰富,优质,具有非凡性;靠近欧洲,西亚,有广阔的市场腹地;自然条件优越,典型的地中海气候,海边风景怡人;政府政策支持旅游业发展促进就业;交通条件好,航空业发展很快。
2012年高二地理备考资料--中亚、西亚中亚1.地理位置⑴中纬度;亚欧大陆中部,深居内陆。
⑵地理意义:①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②联系亚欧两地(连接太平洋西岸和大西洋东岸)的陆上交通要道。
2.地形地势⑴地形地势:①地势东高西低;②地形以平原与丘陵为主。
(见图)⑵卡拉库姆运河的布局有何特点?沿等高线延伸,施工难度小。
3.气候⑴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⑵气候特征: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大。
⑶气候成因: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
⑷天然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⑸自然带:温带荒漠带⑹中亚降水分布:东多西少。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带答案重难点归纳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带答案重难点归纳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班求。
尼罗河全长约6600km,是世界第一长河,注入地中海。
其干流上的阿斯旺大坝位于距首都开罗以南约800km 的阿斯旺城附近,蓄水后形成纳赛尔水库,水库总面积达6751km2。
大坝建成后对中下游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右图示意阿斯旺大坝位置。
(1)尼罗河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__。
(2)地表径流能实现地表物质迁移,简述大坝建成后下游尼罗河物质迁移的变化及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
(3)请列举除修建大坝外.其他可以直接改变地表径流的人类活动。
2、纽芬兰渔场位于北美大陆的东海岸纽芬兰岛附近,下图为纽芬兰岛位置图,早在16世纪,这里的鱼群非常密集,人们甚至用“可以踩着鳕鱼背在海面上行走”来形容。
经过几个世纪的开发,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大型机械化拖网渔船开始在渔场作业后,纽芬兰渔场的鱼群数量急剧下降。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从海水运动角度说明纽芬兰渔场的形成原因。
(2)比较甲、乙、丙三处表层海水温度差异,并分析主要原因。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①②洋流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说明图中洋流对甲、乙两处气候的影响。
(3)一艘轮船自A城市航行至B城市,在图中①②洋流的作用下其航行速度较________。
当该轮船航行至丁海峡时,其航行速度会________,请说明原因________。
(4)分析图中丙处能形成大规模渔场的原因。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乌江流域水系分布图,图2为乌江流域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图。
材料二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流域面积87920k㎡,干流全长1037km,河口多年平均流量为1690m/s.流域内石灰岩岩层广布,以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于世,号称“天险”。
材料三自20世纪末以来,由于磷矿开采粗放、网箱养殖超载、污水处理滞后等原因,乌江污染愈加严重,尤其是总磷长期超标。
高考地理综合题小专题答题模式(答题模式+高考真题+强化训练):影响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因素

影响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因素【答题模式】
①河水的补给: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冰雪融水多少的季节变化。
②水库、湖泊、植被、地下水的调节。
③河流支流的调节(水系的调节)
【高考真题一】
图5示意尼罗河三个源流流域年降水量分布。
分析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16分)
季节变化特点:洪水期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枯水期出现在冬半年。
原因:尼罗河三个源流的流域大部分,以及流域降水量最丰富、产流量最多的地区,位于北半球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区),雨季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产生径流多;干季出现在冬半年,产生径流少。
【高考真题二】
图11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表2为图11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资料。
完成下列问题。
表2
差异。
(12分)
【答案】流域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小,五大湖的调节作用明显。
①河段较②河段流速快、流量小,冰期短。
【考查的知识点】水文特征分析
【解题思路】
河流水位影响因素是降水和湖泊的调节能力。
根据表二,得出降水均匀。
河流水文特征包括水位、流速、流量、冰期、含沙量等方面。
根据图中所示水位差,可以得出河段①的流速更大,且①河段在上游,纬度较低,因此流量较少,冰期较短。
【强化训练一】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某区域地形、水系分布示意图
材料2:不同地点测得的径流变化曲线图和E点以上流域的降水量变化曲线图
简要说明G流量曲线较平稳的原因。
与N市以下河段相比,以上河段:支流较多,流域面积较大;(3分)降水较多;(3分)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3分)(若无比较,每点给2分)。
2019年新课标高考真题解析(全国Ⅲ卷):非洲地区和欧洲地区(共25张PPT)

答案 D 本题考查农业发展条件。“刀耕火种”是指人们在进行农耕之前,需要将原土地 上的植被清除。古埃及人能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主要是因为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植被相对 较少,且河流泛滥将原有植被或作物掩盖,使人们免除清除植被的工作,D项正确;用水便利、土 壤肥沃、地势平坦是当地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但不是免除刀耕火种的原因,故A、B、C项错 误。 素养体现 该题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本题要求学生不仅能分析自然 地理要素配置的有利影响,还必须对土地利用形式下自然地理要素配置的特殊性有所认识。
B组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1.(2016北京文综,9,4分)芬兰 ( ) A.盛行西风,终年温和多雨 B.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城镇数量少 C.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 D.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
答案 D 本题考查气候、生态问题、农业地域类型、资源开发等内容。读图可知,芬兰纬 度高,冬季寒冷,A项错误;芬兰森林覆盖率高,水土流失并不严重,B项错误;大牧场放牧业分布 在温带、亚热带草原地区,C项错误;芬兰森林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木材加工业,D项正确。
答案 A 本题考查世界地理和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据图可知,非 洲大陆东部大部分地区由出口为主地区变为进口为主地区,马达加斯加岛由进口为主地区变 为出口为主地区,因此非洲东部地区变化最大,故A项正确。
6.(2014福建文综,8,4分)中国从非洲进口农产品快速增长,最主要原因是 ( ) A.交通更加便捷 B.非洲位置靠近中国 C.中国需求扩大 D.非洲农业技术提高
答案 C 本题考查世界地理。中国与非洲距离遥远,交通不便,故A、B两项错误。中国经济 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需求扩大,从非洲进口农产品快速增长,C项正确。非洲农业技术提 高,生产能力提高,也是中国进口增长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D项错误。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009 3.3 .3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附答案解析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3.3.3 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目标导学】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尼罗河的自然地理背景。
2.通过比较阿斯旺大坝带来的利与弊;讨论并说明河流上该不该建坝的理由。
3.通过对阿斯旺水坝建成后利弊的分析,迁移扩展其他河流的建坝(长江三峡)体会对河流开发利用进行评价的过程和方法。
课前预习尼罗河概况:尼罗河在阿拉伯语中是“大河”的意思,它发源于东非高原布隆迪高地,流经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苏丹和埃及七国,注入地中海,全长6670千米。
流域面积287万平方千米。
上游段:从源地到苏丹和乌干达接壤处的尼木累,具有山区河流特征。
河流流经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区,水量丰富,季节变化小。
中游段:从尼木累至苏丹喀土穆,称白尼罗河。
流经地势平坦的沼泽平原。
白尼罗河在此分叉漫流,蒸发损失水量约一大半。
发源于埃塞俄比亚的青尼罗河在喀土穆附近和白尼罗河汇合后称为尼罗河。
青尼罗河全年流量变化很大,洪水期最大流量达5610立方米/秒,而枯水期最小流量仅85立方米/秒。
洪水期,尼罗河水量70%来自青尼罗河。
下游段:青、白尼罗河汇合后到河口为下游段,尼罗河下游流经典型的沙漠气候区,尼罗河为其沿岸国家的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宝贵的水源。
下游河段可分三部分:喀土穆至阿斯旺为峡谷段,有著名的“尼罗河六瀑布”。
阿斯旺大坝就建在第一瀑布处。
阿斯旺至开罗段,穿越沙漠,形成一条绿色走廊。
开罗以下为河口段,形成面积达2.4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
课堂探究探究一河流开发1. 据以上材料分析尼罗河流域的自然地理背景?2.尼罗河为沿岸地区人民从事耕种提供了那些有利条件?探究二建大坝带来的经济效益(阅读课本资料2)1.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带来了发达的灌溉农业,为什么埃及还要在河上修建阿斯旺大坝?2.阿斯旺大坝从那些方面提高了尼罗河的利用效益?探究三建大坝带来的消极影响(阅读资料3)阿斯旺大坝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探究四综合评估大坝的利与弊1.权衡利弊,阿斯旺大坝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2.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修建水库和大坝?说说前期规划和论证的重要性。
高一英语世界地理单选题50题

高一英语世界地理单选题50题1. Which continent is known as the "Dark Continent" in history because it was less explored in the past?A. AfricaB. AsiaC. EuropeD. South America答案:A。
解析:在历史上,非洲被称为“黑暗大陆”,因为过去对它的探索较少。
Africa就是非洲的英文表达,Asia是亚洲,Europe 是欧洲,South America是南美洲,它们不符合题意。
2. Which continent has the highest average elevation?A. AntarcticaB. North AmericaC. AustraliaD. Africa答案:A。
解析:南极洲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Antarctica表示南极洲,North America是北美洲,Australia是澳大利亚( 大洋洲的主要国家也可指代大洋洲),Africa是非洲,只有Antarctica符合平均海拔最高这一地理知识。
3. The Andes Mountains, the longest continental mountain range in the world, are mainly located in which continent?A. South AmericaB. AsiaC. EuropeD. Africa答案:A。
解析: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大陆山脉,主要位于南美洲。
South America是南美洲的英文,Asia是亚洲,Europe是欧洲,Africa是非洲,所以答案是A。
4. Which continent has the largest desert, the Sahara Desert?A. AfricaB. AsiaC. AustraliaD. North America答案: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尼罗河泛滥区是地球上最适宜原始农耕的区域。相应地,也就率先出现 了农耕文明。 另外,资料中明确区分了洪积物与土壤。在许多书籍中,常常把尼罗河泛滥区 的洪积物误称为土壤。大河流的下游洪积物主要成分一般为次生矿物和腐殖质, 与土壤的组成一致,也可以有一定的土壤肥力,但在沉积过程中,没有成土过程, 也没形成特有的土壤结构,如团粒结构等,更没有土壤发生层。因此,不应称其 为土壤。
7.A 第7 题进一步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素养,重点在于 理解降水特点和土壤侵蚀的关系。尼罗河干流河水主要来 自两大支流: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洪水期,尼罗河水量 中青尼罗河占 68 %,白尼罗河占 10 %;枯水期,尼罗河 水量中青尼罗河下降为 17 %,白尼罗河上升到 83 %。青 尼罗河流域气候以热带 (稀树)草原气候为主,年降水量较 大,降水季节性强,侵蚀土壤能力强。
2017-2新课标2卷甲卷 地理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 年6~10 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 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 成6~8题。 7.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尼罗河位置示意图
2017-2新课标2卷甲卷 地理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 年6~10 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 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 成6~8题。 6.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 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D A.用水便利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 7.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A 8.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 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B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尼罗河高考题中问题探讨
尼罗河流域Nile Basin Nile valley the Nile River
尼罗河 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它发源于大湖地区的卡盖 拉河,自南向北流贯非洲东北部,最终注入地中海。 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是尼罗河的两大支流,它们在 苏丹喀土穆汇合后,始称尼罗河。从白尼罗河源头 卡盖拉河最上源算起,尼罗河全长6671千米,流 经卢旺达、布隆迪、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 刚果(金)、苏丹、埃塞俄比亚和埃及,流域面积 287.5万平方千米,入海处年平均流量2300立方 米/秒,年径流总量约725亿立方米。源头至苏丹 尼穆莱为尼罗河上游,长1716千米,水量丰富, 有湖泊调节,水量季节变化小,多急流、瀑布,水 能资源丰富。从尼穆莱至喀土穆为尼罗河中游,长 1930千米,也称白尼罗河。在喀土穆附近,青尼 罗河自东南汇入,水量大增。青尼罗河源自埃塞俄 比亚高原西北部海拔1830米的塔纳湖,河水从该 湖南端流出后,河谷深切,水流湍急,是尼罗河干 流水量的主要来源。但青尼罗河以高山融雪补给为 主,流量季节变化很大,每年都会导致下游区域季 节性泛滥。喀土穆以下为尼罗河下游,长3025千 米,流经气候干旱的热带沙漠区。第一瀑布处建有 阿斯旺高坝,形成巨大的纳赛尔人工湖。开罗以下 的河口段,河流分汊注入地中海,形成面积约2.4 万平方千米的河口三角洲。尼罗河下游谷地和三角 洲是著名的古埃及文明发祥地。目前,尼罗河流域
6.D 第6题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素养,要求考生不仅能分析自然 地理要素高质量配置意义,而且还必须针对土地利用形式(如原始的 农耕)下自然地理要素高质量配置的特殊性有所认识。同时考查考生 的人地和谐观。 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生,是人类历史重大的革命性进步。在农耕文 明的社会里,人类告别了采集和渔猎生活,通过耕种,稳定了食物 供应。与此相适应,采用了定居的生活方式,进而发展出城市和国 家。人类进入农耕文明的时间差异较大,一般认为,尼罗河流域和 两河流域在距今 8000 年至 10000 年率先进入农耕文明,随后,印 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也先后进入农耕文明。农耕文明是现代文明的基础。
2017-2新课标2卷甲卷 地理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 年6~10 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 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 成6~8题。 6.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 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用水便利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