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春日》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春日》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春日》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春日》这首诗的内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互动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诗中的关键词汇,理解诗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春日》是唐代诗人朱熹创作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
诗中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春日》这首诗。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的特点和景色,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讲解教师对《春日》这首诗进行逐句讲解,解释诗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思。
3.3 互动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共同讨论诗中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诗中的意境和表达手法,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5 背诵与默写学生进行《春日》的背诵和默写练习,巩固对诗的理解和记忆。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互动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学生对诗的理解、背诵和默写能力以及课堂参与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春日》诗文文本。
5.2 辅助材料春天的图片、视频或音频素材。
5.3 教学工具黑板、投影仪、教学PPT等。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第一步: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特点和景色,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兴趣和好奇心。
6.2 第二步:初读诗文学生自由朗读《春日》诗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字词意思。
6.3 第三步:讲解诗文教师对《春日》诗文进行逐句讲解,解释诗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思。
6.4 第四步:互动讨论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共同讨论诗中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三年级下册春日教案

三年级下册春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春日》。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描绘和赞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想象春天的美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珍惜大自然的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春日》。
2. 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描绘和赞美。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深层含义。
2.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想象春天的美景。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春日》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教学卡片或黑板,用于展示关键词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春天的美景,引起学生对春天的兴趣。
(2)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
2. 新课展示:(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春日》,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解释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草长莺飞”、“拂堤杨柳”等,并解释其意义。
(2)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想象春天的美景,并分享他们的想象。
4. 应用拓展:(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写一写他们心中的春天。
(2)邀请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作品,并给予评价和鼓励。
5. 总结:(1)教师总结课文《春日》的主要内容和意境。
(2)强调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珍惜大自然的情感。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讨论参与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词语解释和想象力方面的表现。
2. 评价学生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珍惜和热爱。
七、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春日》并背诵。
2. 选择一个与春天相关的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下节课分享。
三年级下册春日教案

三年级下册春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春日》。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所描述的春日景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春天的美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珍惜时光的情感。
(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自然、感受生活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春日》。
2. 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描述课文所描绘的春日景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创意写作。
3. 培养学生主动观察自然、感受生活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春日》的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春天的美好景象。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
(3)板书课题:春日。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
(3)带领学生共同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
3. 理解课文:(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课文主题。
(2)讨论课文中的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3)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的理解。
4. 应用拓展:(1)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春天的景象。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
(3)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运用课文中的诗句。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3)布置课后作业:背诵课文《春日》。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春日古诗教案模板及反思

课时:1课时年级:小学三年级教材来源:《小学生语文课本》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朗读《春日》这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背诵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内容,背诵古诗。
2. 感受诗人的情感,体会春天的美好。
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比喻。
2. 感受诗人情感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春日景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春天的特点。
2. 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学生自由发言。
3. 引入课题:《春日》。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跟读。
2. 逐句讲解古诗内容,解释生字词。
3. 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比喻,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
4. 学生讨论:诗人为什么喜欢春天?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 教师总结: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巩固练习1. 学生分组朗读古诗,互相纠正发音。
2. 学生背诵古诗,教师检查。
3. 出示与春天相关的诗句,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诗句填空。
四、拓展延伸1. 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以“我眼中的春天”为主题,创作一首小诗。
2. 教师带领学生欣赏春天的歌曲或画作,感受春天的美好。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
六、作业布置1. 背诵《春日》古诗。
2. 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制作成手抄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对古诗《春日》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理解古诗内容。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比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春日》知识点、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春日》知识点、教案春日(作者: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1、题、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作者简介: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谥文,又称朱文公。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南宋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春日》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指导书写“紫”。
通过对诗古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2、引领学生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大胆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重难点: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色。
课前交流: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苏醒,是温暖,是生机,是希望,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草》、《春晓》、《村居》《咏柳》一、导入1、揭题:是啊!春天就是那声声清脆的鸟儿的歌声,春天就是那缤纷的野花,春天就是那枯了又荣的青青草,那么在诗人朱熹的眼中春天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春日》这首诗。
(板书课题)“春”。
(仔细观察这个春的字形,你想到了什么?(三个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结伴去春游)。
补充“日”《春日》正是诗人游山玩水时写下的一首诗。
最新小学三年级语文《春日》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春日》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春日》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
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春日》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春日》知识点原文:春日(作者: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1、题、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作者简介: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谥文,又称朱文公。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南宋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春日》教案学习目标:1、会认2个生字,学会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光景、万紫千红等相关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熟读并背诵。
3、感受这首诗所描绘的春光美,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
重点:理解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
难点:读出诗的节奏感,读出感情。
学法指导:以自学为主,通过注释、工具书理解词意,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所感所想。
知识链接:朱熹是南宋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春日》知识点、教案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春日》知識點原文:春日(作者: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注釋:1、題、春日:春天。
2、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尋芳:遊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5、濱:水邊,河邊。
6、光景:風光風景。
7、等閒:平常、輕易。
“等閒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8、東風:春風。
譯文:風和日麗遊春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
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
作者簡介: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州病叟、雲穀老人、滄洲病叟、逆翁。
諡文,又稱朱文公。
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三明市)。
南宋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春日》教案教學目標:1、會認2個生字,指導書寫“紫”。
通過對詩古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美的思想感情。
2、引領學生大體瞭解詩句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3、大膽想像詩句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重難點:理解詩句意思,品味詩歌意境,想像詩中描繪的美麗景色。
課前交流:一年之計在於春,春是蘇醒,是溫暖,是生機,是希望,你還記得哪些描寫春天的詩句?《草》、《春曉》、《村居》《詠柳》一、導入1、揭題:是啊!春天就是那聲聲清脆的鳥兒的歌聲,春天就是那繽紛的野花,春天就是那枯了又榮的青青草,那麼在詩人朱熹的眼中春天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這節課就讓我們走近《春日》這首詩。
(板書課題)“春”。
(仔細觀察這個春的字形,你想到了什麼?(三個人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裏結伴去春遊)。
補充“日”《春日》正是詩人遊山玩水時寫下的一首詩。
三年级下册春日教案

三年级下册春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春日》。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诗人对春天的描绘和赞美。
(3)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图片、实物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模仿、创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春日》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学习和运用。
三、教学重点1. 课文《春日》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春日》的文本和相关的图片、实物等辅助材料。
2. 学生的写作本和写作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经历。
2. 展示与春天相关的图片、实物等辅助材料,引起学生对春天的兴趣。
二、课文学习(15分钟)1. 朗读课文《春日》,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描绘和赞美。
2. 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运用。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风格,创作自己的诗歌或短文。
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给予评价和建议。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教学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春游或户外观察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春天的美丽和生机,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语文《春日》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知识点】
原文:
春日(作者: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题、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作者简介: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谥文,又称朱文公。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南宋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教案】
学习目标:
1、会认2个生字,学会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光景、万紫千红等相关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熟读并背诵。
3、感受这首诗所描绘的春光美,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
重点:理解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
难点:读出诗的节奏感,读出感情。
学法指导:以自学为主,通过注释、工具书理解词意,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所感所想。
知识链接:
朱熹是南宋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的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天了,你有没有到郊外去踏春?春天风和日丽,让我们走进春天,去感受春日的美好,感受盎然的春意。
(看课件上的也图片,感受春日的魅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有名的一首古诗——贺知章的《咏柳》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2个生字,学会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光景、万紫千红等相关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熟读并背诵。
3、感受这首诗所描绘的春光美,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
三、了解作者
朱熹,字元晦,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
南宋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四、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学生展示搜集的与春天相关的古诗。
2、谁知道题目的意思?(春天的日子)
3、请大家打开书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朱熹写的《春日》。
4、检查学生读书情况,纠正读错的字音。
五、合作探究,理解诗意:
1、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天里的心情吗?
2、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中的词语(自学古诗)。
3、全班交流:(说出一处,将词语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
(1)胜日——(2)寻芳——
(3)泗水滨——(4)无边——
(5)光景——(6)一时新——
(7)等闲识得——(8)万紫千红——
4、根据提示,理解古诗
读古诗思考问题
1、作者什么时间,到什么地方去观赏风景?
2、那里的风景如何?
3、作者有什么感受?
4、假如你是一个游客,在晴朗的日子里看到了美好的春景,你能想像当时的景致是怎样的吗?(重点理解“万紫千红”的意思)
5、小组交流,说说古诗的。
意思
6、背诵古诗。
六、拓展
描写春天的古诗和名言警句很多,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
1、读古诗《早春》
早春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2、读课件上描写春天的名句。
3、写一写
今天读了朱熹的诗,我们仿佛来到了美丽的泗水河边,春天似乎已来到我们的眼前,融入我们的心田。
同学们,春天是否到过你的家乡,到过你每天经过的
小路旁,小河边,田野上?是否也来到我们的校园?同学们,画画、写写、照照你心中的春天。
七、课堂检测:
1、熟读古诗,同桌互相背诵古诗。
2、词语解释:
胜日:光景:
等闲:寻芳: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教学反思】
《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努力学习,劝告大家多读书),《春日》教学反思。
(指着学生板书)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
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丽的春色,让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
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想吗?能有知识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认识吗?正因为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才成为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这首暗喻读书的《春日》诗,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
咱们应该像朱熹一样在书海中求知,因为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享受春日,古诗短而精,间接而含蓄,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玩味,细细品尝。
教学古诗,如果仅仅停留在“解释”上,肯定枯燥乏味、了无生趣。
古人写诗,往往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景寓理、借物寓理。
诵读古诗,不能“千诗一面”,有的豪放,有的婉约,有的高昂,有的低沉,有抑有扬,有急有缓。
朱熹的《春日》诗,乃咏春诗中的精品,诗人踏春赏春时高兴、喜悦、兴奋、激动、舒畅、得意的心情蕴含在诗中的每一个字中。
诗人是在享受春日,春光无限好!我和孩子们也在享受春日,从诗句中寻找“美丽”的心情,诗人快乐,我们也快乐!
从描写春天的好词佳句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就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春天
仿佛就在眼前!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进入佳境,随着诗人畅游,享受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大好春光。
朱熹曾写过一首《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人运用自然景物来比喻思想要保持清醒开阔而不陈腐,就应不断吸取新知识。
而《春日》诗,同样采用比喻的手法,但意蕴更为深藏: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比美丽的春色,让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
诗人不仅仅是在享受春日的乐趣,更是在享受读书的乐趣!孩子们学了这首诗,肯定会有所启发。
古诗教学,有待“亲密接触”,因为她就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