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的急救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最新word论文】心肺复苏急救与护理【临床医学专业论文】

【最新word论文】心肺复苏急救与护理【临床医学专业论文】

心肺复苏急救与护理【关键词】心肺复苏急救护理多种危重病及意外造成的心脏呼吸骤停是急诊科常见的急症,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基本措施。

护理人员只有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及方法,思维敏捷,有迅速的应急能力,观察病情有预见性,并在复苏过程中与医生密切配合,及时准确的完成急救状态下的各种治疗和护理工作,才能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近年来,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率明显提高,但复苏后仍需做大量细致的护理监测工作[1,2]。

1 迅速评估判断要对心脏呼吸骤停者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判断,常用一摸二视三听法,即摸颈动脉有无搏动,看胸部有无呼吸运动,听有无心音。

对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者即可诊断为心脏骤停。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 年提出,只需确定患者无呼吸、咳嗽或身体动作即可做出心脏呼吸骤停的判断。

即使患者有偶然的喘息,救助人员也应怀疑心脏骤停,应开始心肺复苏[3]。

2 抢救用物的准备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准备好气管导管、喉镜、金属导芯、舌钳、牙垫、吸痰管、导尿包,同时准备好简易呼吸器囊、除颤监护仪、氧气装置、吸引器、急救药品、呼吸机、冰帽或冰块等。

3 畅通气道心脏呼吸骤停后行胸外心脏按压,复苏开始的时间是决定复苏成功与否的最重要因素。

如能在心脏骤停后5min 内开始心肺复苏,生存率可达47.9%[4]。

故一旦发现患者心脏呼吸骤停,应立即将患者置于地板或硬板床上,解开衣领,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去掉义齿,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并配合口对口人工呼吸,应在胸外心脏按压的同时给予气管插管,用简易呼吸气囊加压给氧,观察胸部起伏情况,听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继以呼吸机支持呼吸。

因心脏骤停后呼吸也立即停止,在心脏复苏的同时还要重视呼吸复苏。

4 选择给药途径4.1 静脉给药在 CPR中给药途径有静脉用药和气管用药。

静脉用药安全、方便、起效快,目前优选上腔静脉系统[5]。

首先为中心静脉或颈外静脉,其次为肘关节或以上静脉,不宜使用手背、足背静脉。

心肺复苏心得

心肺复苏心得

心肺复苏心得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一种紧急救护措施,用于挽救因心脏骤停或呼吸骤停而导致生命威胁的患者。

心肺复苏的目的是通过人工按压胸部和人工呼吸来维持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以保证身体组织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为进一步的医疗救治争取时间。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技巧至关重要。

以下是我在学习和实践心肺复苏过程中总结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和步骤是非常重要的。

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按压胸部来维持心脏的循环功能,同时通过人工呼吸来维持呼吸功能。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首先要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然后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接着要迅速判断患者的意识和呼吸情况,如果患者没有意识且没有呼吸,就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其次,正确的按压和人工呼吸技巧非常重要。

在进行按压时,要确保患者位于坚实的平面上,然后用双手交叉放置在患者的胸骨下方,用力按压胸部,每次按压的深度应该是至少5厘米,按压的频率应该是每分钟100-120次。

在进行人工呼吸时,要先抬起患者的下巴,然后用手捏住鼻子,用嘴对嘴或者用面罩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呼吸的时间应该是1秒钟,每次呼吸之间要有足够的间隔时间。

此外,心肺复苏的持续时间也非常重要。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要持续进行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专业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并接管患者,或者直到患者出现自主呼吸和心跳。

在进行心肺复苏的过程中,要时刻留意患者的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操作方法,以确保患者得到最有效的救治。

最后,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培训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才能够正确地进行心肺复苏,才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因此,我强烈建议每个人都参加心肺复苏培训课程,学习正确的心肺复苏技巧和步骤,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挽救生命。

总之,心肺复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紧急救护措施,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技巧能够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心跳呼吸骤停后的护理

心跳呼吸骤停后的护理
首先要建立静脉通道,建立静脉通道的途径有: (1)外周静脉途径:技术简单并发症少,不中断心肺复 苏。 (2)中心静脉输液:药物很快达到作用部位 (3)气管内给药:给药次数有限现不提倡使用 (4)心内给药:需中断心肺复苏并有严重的并发症:如 冠状动脉穿孔、心包填塞、气胸等一般不主张用。
药物的应用
盐酸肾上腺素1mg: 用法:1mg/次,静脉注射,3~5分钟可重复使用。 多巴胺20mg: 用法:20mg/次,静脉注射,10ug/分/kg 阿托品0.5mg: 用法:心室停搏1mg/次,静脉注射,3~5分钟后重 复心动过缓0.5~1.0mg/次,静脉注射
(1) 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和漏气。 (2)便于呼吸管理,保证通气。 (3)减少气道死腔量,增加有效肺泡通气量。 (4)头颈部手术可远距离控制麻醉和通气。 (5)便于控制呼吸动作,稳定手术,利于精细 的手术操作。
管插管用物
吸痰装置应给予适当镇静,必要时可给予约束,约束 患者的双上肢 2、严密监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 3、选择型号合适的气管插管,检测气囊,石蜡油润滑气管 插管 4、气管插管过声门后协助拔出导引钢丝,放置牙垫,妥善固 定气管插管,退出喉镜。 5、给予导管吸氧或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
三、心脏骤停的急救
1、生存链一分为二
3、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一:
判断病人神志是否清楚,检查有无自主呼吸,高声呼救,使病 人处于去枕仰卧位。放置在质地较硬的平台、地面或床面上, 检查是否呼吸道通畅,如不通畅迅速清理解开病人衣服,检查 有无大动脉搏动。首先行胸外心脏按压
4、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二:
•继之开放气道 •再行人工呼吸 •有条件时进行电除颤、气管插管后人工呼吸 •头部降温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药物复苏 •在进行抢救的同时转送至医院或重症监护室,继续复苏。

AHA CPR 心得

AHA CPR  心得

AHA CPR 心得标题:AHA CPR 心得引言概述:在现代社会,突发心脏骤停事件时,正确的心肺复苏(CPR)操作可以拯救患者的生命。

美国心脏协会(AHA)制定的CPR指南是全球公认的标准,掌握AHA CPR技能对每一个人都至关重要。

在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关键的心得,希翼与大家分享。

一、正确的CPR姿式1.1 体位:患者应平躺在坚实的地面上,头部稍微仰起。

1.2 手位:手掌交叉放在患者胸骨下方,按压位置在胸骨下缘。

1.3 姿式:双手交替按压,臂部垂直下压,身体重心在患者上方。

二、按压频率和深度2.1 频率:按压速率应为100-120次/分钟,即每秒钟1-2下。

2.2 深度:成人按压深度应为至少5厘米,儿童按压深度为至少1/3胸宽。

2.3 停顿:每进行30次按压后停顿,赋予2次人工呼吸。

三、人工呼吸技巧3.1 开放气道:将患者头后仰,清除口腔内异物。

3.2 闭合口鼻:用手捏住患者鼻孔,同时用嘴对准患者口腔进行呼吸。

3.3 呼吸量:每次呼吸应持续1秒钟,观察患者胸廓是否隆起。

四、AED使用要点4.1 快速启动:在发现患者心脏骤停时,即将启动AED。

4.2 贴心电图:根据AED提示,贴上心电图贴片,避免人员接触患者。

4.3 分析心律:AED会自动分析患者心律,指导是否进行电除颤。

五、心脏骤停后的处理5.1 呼叫急救:在进行CPR和使用AED的同时,及时呼叫急救人员。

5.2 持续监测:持续观察患者反应,根据情况调整CPR操作。

5.3 紧急转运:一旦急救人员到达,及时将患者转运至医院进一步治疗。

结语:通过学习和实践AHA CPR技能,我们可以在关键时刻拯救他人生命,同时也增强自己的急救能力。

希翼每一个人都能掌握正确的CPR技巧,为社会健康贡献一份力量。

2024年急救科护士的心得体会

2024年急救科护士的心得体会

2024年急救科护士的心得体会
护理是一份充满挑战和责任的工作,而在急救科更是如此。

作为一名急救科护士,我在过去的几年中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必须具备坚强稳定的心理素质。

急救科是一个充满紧张和紧急情况的环境,在一瞬间做出正确的决策至关重要。

面对病人的疼痛和危险,我们不能失去冷静和自控,必须保持专业和稳定。

其次,细心和耐心是必备的品质。

急救科的护理工作需要不断观察和监测病情,任何细微的变化都可能是重要的提示。

因此,我们必须细心地观察每一个细节,并及时地处理和报告。

此外,在面对病人和家属时,要有耐心和关怀,给予他们情感支持和安慰。

再次,团队合作是成功的关键。

急救科是一个高度协作的环境,多个医护人员需要紧密合作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救治。

因此,与医生、其他护士和急救人员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是必须的。

急救科是一个不断进步和发展的领域,新的科技和治疗方法不断涌现。

作为一名急救科护士,我们必须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提升技能和专业水平,以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和救援。

总之,成为一名急救科护士需要坚强的心理素质、细心和耐心的品质、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不断学习和提升的态度。


是一份充满挑战和责任的工作,但也是非常有意义和值得的。

通过我的实践经验,我相信这些心得体会对于未来任何一位急救科护士都会有所帮助。

参加心肺复苏活动感想体会

参加心肺复苏活动感想体会

参加心肺复苏活动感想体会心肺复苏(CPR)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急救技能,它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挽救人的生命。

最近,我参加了一次心肺复苏活动,并且深刻体会到了这项技能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在这次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并且实际操作了心肺复苏技术,这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发。

以下是我在这次活动中的一些感想和体会。

首先,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到心肺复苏是一项非常简单但又非常重要的技能。

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有人出现了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如果有人能够及时施行心肺复苏,就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我知道很多人都误以为心肺复苏只是医护人员才需要学会的技能,其实不然,任何人都可以学会这项技能,并且掌握这项技能可以事关生死。

我深深意识到,学会心肺复苏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能够在紧急情况下为他人提供帮助。

这其中蕴含着一种人道主义精神,这对每个社会成员来说都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其次,这次活动让我意识到,心肺复苏并不是一个复杂的技能。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通过模拟情景进行实际操作,学习了正确的心肺复苏步骤和技巧。

我发现,其实心肺复苏并不像我之前想象的那样复杂,只要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操作,并且保持稳定的节奏,就能够发挥出很大的作用。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深信只要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任何人都可以学会心肺复苏。

这也让我对之前的想法有了一定的改变,我认识到作为普通人也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挽救他人的生命,这种能力也给予了我更多的信心和勇气。

最后,这次活动也让我思考到了心肺复苏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我们的生活中,突发状况时有发生,特别是在人多聚集的场所,如学校、商场、体育场等,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

如果我们都能够掌握心肺复苏技能,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能够及时给予受害者正确的急救,挽救他们的生命。

而且,心肺复苏并不只是在社会大众中的应用,它在企业、学校乃至家庭中也都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需要使用这项技能。

因此,我认为心肺复苏不仅仅是一项技能,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心肺复苏实践报告

心肺复苏实践报告

心肺复苏实践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回顾我参与的心肺复苏(CPR)实践过程,并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我将介绍事件的背景和目标,接着描述实践的具体步骤和所遇到的挑战。

最后,我将对实践过程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

1. 引言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救护措施,用于在心脏停止跳动或呼吸暂停时恢复血液循环。

它的目标是通过进行胸外按压和口对口呼吸,为患者提供氧气和维持血液流动,从而延长生命。

本次实践旨在提高我的CPR技能,并为我在日常生活中应对紧急情况提供基本救援能力。

2. 案例背景在这次实践中,我模拟了一个突发性心脏骤停的情况。

假设场景是一个公共游泳池,一个年轻男子突然倒地不省人事。

我迅速建立了与紧急医疗服务联系的通信,并观察了现场的安全状况。

3. 实践步骤3.1 评估患者在进行任何救护措施之前,我首先评估了患者的意识和呼吸。

由于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我立即判断他需要进行CPR。

3.2 呼叫紧急医疗服务我拨打了紧急医疗服务电话,并向他们提供了现场的位置和患者状况的简要描述。

他们告诉我救护车正在前往这里的路上。

3.3 进行胸外按压我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并屈膝站在他的旁边。

我将自己的手掌堆叠在一起,然后将它们放在患者的胸骨的中心位置上。

我保持手臂伸直,并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速度按压患者的胸骨。

3.4 进行口对口呼吸在每30次胸外按压后,我将头后仰,捏紧患者的鼻子,并用我的嘴对他的嘴进行两次吹气。

我确保每次吹气都能使胸部抬起。

3.5 继续进行CPR直到医务人员到达我没有中途停止CPR,而是持续进行,直到紧急医疗服务人员到达并接管患者的抢救工作。

4. 遇到的挑战在本次实践中,我遇到了一些挑战。

首先,胸外按压的节奏和力度需要很好地掌握,以确保有效地将氧气输送到患者的体内。

此外,进行口对口呼吸时需要注意适当的位置和姿势,以避免气道阻塞。

5. 实践评估与改进建议5.1 实践评估我认为在这次实践中,我成功地进行了应急CPR,并按照正确的步骤和顺序执行了胸外按压和口对口呼吸。

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及复苏护理常规

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及复苏护理常规

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及复苏护理常规一、检查环境和评估患者状况:1.确保环境安全,迅速评估患者状况。

2.验证患者是否没有意识、没有呼吸以及没有脉搏。

二、呼救:三、开始心肺复苏:1.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

2.迅速检查患者的呼吸和脉搏,如果没有呼吸或脉搏,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3.找到正确位置,将一只手放在患者胸骨正上方,另一只手叠放在上方手背上,手指交叉。

4. 迅速压下胸骨,按下去的深度应该是至少5cm,然后迅速松开。

每分钟完成100-120次的按压。

四、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1.尽快使用AED,如果AED可用,立即将其放置在患者身上。

2.按照AED设备的指示进行操作,确保患者的胸部干燥和光洁。

3.根据AED指示,若提示“分析心律”,保持患者胸部,让AED分析心律。

4.根据AED指示,若提示“电击”,确保没有人员接触患者,并按下“电击”按钮。

5.恢复胸外按压,每隔2分钟则重新分析心律、进行电击或胸外按压。

五、持续心肺复苏和监测:1.在急救人员到达前持续进行心肺复苏,坚持按压胸骨继续进行CPR。

2.如果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将患者侧翻到安全的位置,保持通畅呼吸道。

六、等待急救人员到达:1.在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时,持续进行心肺复苏。

2.紧密配合急救人员的指示行动。

在实施急救及复苏护理常规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所有操作都需要迅速、果断且准确,尽量减少中断胸外按压的时间。

2.呼吸和胸内按压的比例应保持为30:23.在进行心肺复苏过程中需要保持团队合作和协调。

可以有一个人负责按压胸骨,另一个人负责使用AED和记录操作过程。

4.在复苏过程中,及时进行电除颤、给予药物和进行气管插管等额外的操作,以提高成功复苏的机会。

5.在复苏过程中,减少人员交替的次数,以免浪费时间和能量。

总之,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及复苏护理常规操作应该首先进行心肺复苏,然后尽快使用AED设备,并配合急救人员提供的指示行动。

及时的急救和复苏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患者复苏的机会并减少患者的生命危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的急救护理体会目的:分析一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抢救与护理体会。

方法:
2015年7月我科救治一例呼吸心跳骤停5分钟的患者,医护人员紧密配合,争
分夺秒,积极行胸外心脏按压,呼吸机控制呼吸,电除颤数次,升压,纠酸等对症治疗。

结果:经全体医护人员积极努力,抢救11分钟后患者恢复心跳,2小时后恢复自主呼吸,继续下一步治疗。

结论:对于心跳骤停患者,通过医护人员紧密配合,及时有效救治,成功率有效提高。

标签:呼吸;心跳骤停;胸外心脏按压
心跳骤停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搏,射血功能终止,脉搏消失,呼吸停止,意识丧失[1]。

一旦确诊为心脏骤停,必须争分夺秒进行心肺复苏。

心跳骤停患者会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和脉搏消失等症状,心肺复苏主要用于突发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患者。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40岁,以“意识不清8小时,心跳呼吸骤停5分钟”之代诉于2015年7月10日15:45入院,患者既往有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一直行透析治疗,2015年7月10日下午从杨凌准备去西京医院进行治疗,途经西安大兴新区时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急送我院急诊科抢救,于15:45进入抢救室,主治医师立即接诊,快速评估患者:颈动脉搏动消失,立即予以150焦耳电除颤一次后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无自主呼吸,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有条不紊,经过2个循环后进行评估,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心电图呈一直线,呼吸、血压均为0,主任再次给予连续2次120焦耳电除颤,静推盐酸肾上腺素2mg后继续胸外心脏按压,4分56秒后,心电监护仪出现室颤波,“再次予以双向波120焦耳电除颤2次,静脉注射盐酸肾上腺素1mg!”主任指示持续胸外心脏按压,2分钟后出现室性异位心律,即刻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0ml+胺碘酮150mg静脉注射,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15:56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STT变化,P114次/分,呼吸机辅助呼吸18次/分血压120/80mmHg。

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10ml+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0.2mg静脉注射强心治疗,16:14血气分析PH值为7.27,PCO2 45mmHg,PO2 61mmHg,电解质回报血钾7.7mmol/L,遵医嘱给予5%碳酸氢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纠正酸中毒及高钾血症等对症治疗,18:00收入肾内科继续治疗。

2 急救
2.1 快速评估
接诊患者后,使患者直接仰卧摆正体位,仰头抬颏,解开颈部钮扣及腰带,医师首先先判断患者有无意识,触摸颈动脉,判断颈动脉搏动时间要小于10秒,如果触摸不到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同时另外一名工作人员判断呼吸,检查口
腔内有无活动性义齿或分泌物,如果没有立即给予气囊辅助呼吸,第三人准备气管插管以及呼吸机、除颤仪,尽快实施心肺复苏。

2.2 CPR
CP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因此将急救工作的重点放在高质量的CPR上:急诊科医师护士严密组织分工,减少人为浪费时间,使心肺脑复苏在最快的时间得到有序的贯彻实施,及时积极的抢救,为患者争取有效的救治时间而获得生命延续[2]。

2.3 除颤
早期除颤是增加抢救存活的关键,2015心肺复苏指南CPR指出尽快除颤一直是CPR中保证患者存活率的关键一环,一旦除颤器准备就绪,就直接除颤。

2.4 专业用药
有研究发现,针对不适合电除颤的心律时,及早给予肾上腺素可以增加存活出院率和神经功能完好存活率[3]。

3 护理
3.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复苏后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3.2 加强脑复苏
呼吸心跳骤停后主要死因之一是脑缺氧,因此有效的脑复苏治疗是复苏成功的关键。

低温疗法具有降低脑组织的新陈代谢,延缓和减轻脑细胞的变性、坏死的作用。

当患者自主心率恢复后立即进行,因地制宜,用冰块置于患者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动脉处进行降温[4]。

3.3 呼吸道的管理
气管插管的患者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进入气道和口鼻腔的吸痰管要分开,每根吸痰管只能用一次,吸痰时间小于15秒。

3.4 基础护理和安全防护
心跳呼吸恢复后,给予更换床单、衣服,擦净口面部呕吐物;意识恢复后注意出现烦躁,适当给予约束带约束。

3.5 安全转运
由经验丰富的急诊医师、肾内科医师协同护士陪同转运,转运前测量并记录生命体征,途中随时观察各参数的变化,如果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配备便携式多功能监护仪、便携式呼吸机、气管插管盘、急救药品、氧气等抢救物品[5],安全转至肾内科。

4 结果
18:00患者自主呼吸恢复,P96次/分,R12次/分,BP172/116 mmHg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恢复正常,PH值为7.42,PCO2 36mmHg,PO2 61mmHg,Na++ 39mmol/L,K+4.9mmol/L,经肾内科医师会诊,考虑为高钾血症引起心跳骤停,转肾内科继续行透析治疗。

5 小结
人体心脏一旦停止跳动,若得不到及时的救治,4~6分钟后将造成患者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的不可逆损伤。

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很大,因此速度是关键[6]。

综上所述,对于心跳骤停患者,医护人员应紧密配合,争分夺秒,及时有效救治,从而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黄超莹.1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01):109110.
[2] 李艳辉.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J].中国社区医师,2000(12):1011.
[3] 梁桂琤,郭涛.心肺复苏中联用血管加压素和肾上腺素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旬刊,2011,24(03):11031104.
[4] 汤胜容.心跳呼吸骤停抢救的护理配合[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09(04):102103.
[5] 孙琳,韩小琴,狄开荣.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09):644645.
[6] 袁凤娟,葛丽荣,于海英,等.语音(视频)指导心肺复苏院前急救的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02):3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