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附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小升初选拔综合素质评价试卷 附答案 (1)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小升初选拔综合素质评价试卷 附答案 (1)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小升初选拔综合素质评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1部分识字与写字 (19分)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词语。

(7分)还记得刚踏进校园时的我们,是那般天真yòu zhì( ),喜欢到cǎo cóng( )里捉xī shuài( ),把bō li( )弹珠当成珍宝一样收藏,小脑袋里充满了各种奇妙的líng gǎn ( )……这làng màn( )的童年时光呀,就这样悄悄溜走。

感谢成长路上的伙伴,再相聚时轻声说一句:“qià hǎo( )那时你也在!”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坚劲.(jìn) 鸿鹄.(hú)处.境(chù) 正.月(zhēng)B. 燕.山(yàn) 搜.集(sōu)汤匙.(shi) 躲藏.(cáng)C. 依偎.(wēi) 脉.脉(mò)书籍.(jí) 机杼.(zhù)D. 栖.息(pì) 畜.养(xù)花圃.(pǔ) 兴.旺(xìng)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2分)A. 万象更.新B. 更.换C. 更.替D. 更.加4.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侵袭侵覆B. 避免僻静C. 防御领域D. 凄凉荒凉5.“弗”字的第三笔是( )。

(2分)6.下列词语中的“虚”与“虚幻”中的“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 谦虚B. 虚度年华C. 乘虚而入D. 虚位以待7.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 死得其所.(处所,地方)B. 雨雪..霏霏(下雪)C. 终日不成章.(文章)D. 两小儿辩.日(辩论,争论)第2部分积累与运用 (20分)8.将词语填入下面句子的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班级姓名等级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

(40分)(一)读拼音,写词语。

(6分)yuán dàn()那天晚上,我想吃yuán xiāo(),可妈妈却给我煮了jiǎo zi( ),里面的馅儿是老腊肉。

妈妈从菜缸里捞出色如翡翠的蒜头,再用tānɡchí()舀了一点儿chén cù()倒在碟子里当作料。

我用kuài zi( )夹了一个尝了尝,真是美味极了!(二)下面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4分)A.万象更新张灯结采残灯末庙B.能歌善舞行善积得身无分文C.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牛郎织女(三)给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找近义词,写在括号里。

(4分)1.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 )2.这棵树粗壮极了,我双臂合拢才把它抱住。

( )3.春节是老北京人最闲在的时候。

( )4.藏戏与其他戏剧的特点截然不同。

()(四)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22分)1.以“月亮”为描写对象,分别写一个比喻句和拟人句。

(10分)(1)比喻句:(2)拟人句:2.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然后仿写一句话。

(4分)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都是纱灯,有的传》故事。

3.用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造句。

(2分)这不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粥,而是4.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2分)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5.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4分)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五)判断正误。

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4分)1.“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句中的“元旦”指的是公历一月一日。

( )2.《北京的春节》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元旦、正月十五这几天过节的内容。

( )3.《腊八粥》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其中喝粥写得最详细。

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

(3分)A.万象更新 平易近人 临危不具 水青玉洁B.随心所欲 融会惯通 博古通今 喜笑颜开C.行善积德 开卷有益 发愤图强 雷历风行D.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 青面獠牙 满园春色二、看拼音,写词语。

(8分)r án sh āo sh āng f àn h è k ǎ r ǎn g āngc ǎi hu ì c āi xi ǎng l à r òu t ōng xi āo三、用“\”画掉加点字的不恰当的读音。

(3分)弟弟的咽.(y ān y àn )喉发炎了,咽.(y ān y àn )不下东西,他难受得呜咽.(y ān y àn )起来。

四、下列词语搭配完全恰当的一组是( )。

(3分)A.上半月的初旬 过年的味道 各色的年画B.很小的小孩子 特有的季节 最闲的时候C.有名的老铺子 快乐的日子 分外热闹D.娴熟的技能 接替客人 有声有光地玩耍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6分)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藏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2.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3.北京( )是城市,( )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 )过得分外热闹(在括号内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六、读下列句子,写出其中蕴含的情感。

(6分)1.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2.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七、根据本单元的内容填空。

(14分)1.《》向我们介绍了北京春节节日习俗的丰富多彩,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

《腊八粥》全文围绕“”全家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的图景2.《寒食》是代诗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今天人们喜欢用此诗中的“”来渲染春天的美丽景色。

3.《迢迢牵牛星》取材于我国古代的民间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培优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识字与写字(20分)1.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

(6分)..、整洁..、端正luò tuo suàn bàn là bāáo zhōu tián nìnóng chóu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搅.和(jiǎo) 间.断(jiān) 娴.熟(xián)B. 分.外(fèn) 恰.好(qià) 眨.眼(zhǎ)C. 吞咽.(yān) 正.月(zhēng) 栖.息(xī)D. 截.然(jié) 汤匙.(shí) 白云观.(guàn)3.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2分)A. 通宵小贩肿账杂拌儿B. 蜡烛彼此贺年沸腾C. 分外解释深染缸D. 鞭炮摆滩彩绘燃放4.选择恰当的字填在句子中。

(2分)栗粟融溶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 )子,不久就( )掉了。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6分)行善( )德( )堂大笑随心所( ) 万( )更新无( )顾及开山( )祖6.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泣涕零.如雨(零:落下)B. 纤纤擢素..手(擢:伸出;素:白皙)C. 脉脉..不得语(脉脉:相视无言的样子)D. 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庭:厅堂、堂屋)第二部分积累与运用(22分)7. 地坛庙会的盛景被誉为现代的《清明上河图》,几乎每届庙会都能吸引游客上百万人次。

如果用一个成语形容地坛庙会的场面,最不合适的一项是( )。

(2分)A. 人声鼎沸B. 金碧辉煌C. 人头攒动D. 悬灯结彩8.根据句子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写与加点词语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

(3分)节假日期间,北京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

故宫博物院人头攒动....,八达岭长城__________________,南锣鼓巷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什刹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精选)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精选)

学校姓名班级___________ 座位号……装…………订…………线…………内…………不…………要…………答…………题……2020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读拼音,写词语。

(8分)北京的春节真热闹!腊八这天,家家都会áo làbāzhōu( )。

除夕夜家家dēnɡhuǒtōnɡxiāo( ),biān pào( )声日夜不绝。

yuán dàn( )这天,男人们午前到qīn qi( )家、朋友家bài nián( ),而小孩子最喜欢逛庙会,因为庙会上有sài jiào chē( )和sài luòtuo( )的。

二、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A、英俊艰难无原无故意想不到B、考验名义狂风暴雨专心致志C、插秧副度养尊处优精心动魄三、先说说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再仿写一句。

(9分)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挑起摇摆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课内阅读。

(10分)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

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会锻炼出一颗。

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努力生长。

1.按课文内容填空。

(3分)2.选段中划线的“不确定”,第一个“不确定”是指,第二个“不确定”是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复习检测(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复习检测(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复习检测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掺.和(cān chān)栖.息(qī xī)机杼.(shū zhù)僧.人(sēng zēng)翡.翠(fēi fěi) 吞噬.(shì sì)唾.沫(chuí tuò)肿.胀(zhōng zhǒng)2.读拼音,写词语。

tān fàn suàn miáo chén cù jiǎo bàn zhǔ zhōu()()()()()luò tuo kū qì rán fàng nóng chóu shuǐ gāng()()()()()3.同音字选字组词。

【霄宵消】()夜()失云()元()【糊湖蝴】()涂()蝶江()模()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然()同悬()结()()歌()舞()无()有万()更()()心()欲5.下面那个词语不是表示“第一、获胜”的意思()A.摘得桂冠B.喜夺金牌C.名落孙山D.独占鳌头6.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这不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用加点的关联词写一句话)..粥,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难道还能设什么法反抗吗?(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

(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_____原名________。

文章以________为顺序,细致地描写了老北京春节的一系列________,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几天,反映出老北京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愿。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卷 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卷 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第1部分第2部分第3部分第4部分总分得分第1部分识字与写字 (22分)1.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端正..。

(6分)..、整洁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挑剔.(tì) 叛.乱(pàn) 木筏.(fá)B. 栅.栏(shān) 侵袭.(xí) 防御.(yù)C. 简陋.(lòu) 畜.养(xù) 畏.惧(wèi)D. 圈.养(juàn) 鸡冠.(guàn) 控.制(kòng)3.选字组词,并填空。

(11分)【籍藉】书( ) 慰( ) ( )贯【漠寞】冷( ) 寂( ) 沙( )【贷货】车( ) ( )物责无旁( ) “( )贯”中所填的汉字共有( )笔,“贯”字的第二笔是( )。

4.明明在读世界名著《鲁滨逊漂流记》,当他读到“我们在困窘中,就是我们所说的,左右为难或者踌躇不定的境地中……”时,不认识“踌躇”二字,就去查字典,他先查“踌”字的部首____,再查____画,知道了这两个字读“chóu chú”,这句话中“踌躇”的意思是______。

(填序号)(3分) 踌躇:①犹豫:颇费~ | ~不决|~了半天,我终于直说了。

第2部分积累与运用 (24分)5.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10分)①心( )气( ) ②聚精( )( )③得意( )( ) ④( )( )非福⑤( )头( )气⑥( )晕( )眩⑦跃跃( )( ) ⑧( )喜若( )(1)写出与词语③结构相同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含身体部位名称的四字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附答案 (1)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附答案 (1)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限时:15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35 分)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3 分)火花在我们眼前飞舞,艳丽的色彩yìng ______照在伯父的脸上。

我突然注意到他脸上的表情,那么慈祥,那么愉快,眉毛,眼睛,还有额上一条条的皱.纹,都现出他心底的欢笑来。

那时候,他的脸上充满了自然而和xié______的美,是我从来没看见过的。

yìng ______照和xié______ 皱.______纹2. 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 我什么都没说,他就恍然大悟....了,也许是他悟性好吧。

B. 小时候读书囫囵吞枣....,后来,我才慢慢明白其中的意蕴。

C. 这篇作文在涉及历史事件时,有好几处张冠李戴....的错误。

D. 一场大风过后,这里成了不毛之地....,庄稼倒了一大片。

3. [2022·烟台芝罘区期末]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A. 能否加强亚洲各国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是携手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走向更为广阔的前景的关键。

B. 为了杜绝中国式过马路这一不良行为,每个人心中都必须绷紧一根弦。

C. 经过近一年的打造,使传统手工作坊已经遍布在仿古街道的两旁。

D. 有报道称,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利润在8% 以下,比去年下降了一倍。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你明天什么时候出发?坐飞机?还是坐火车?请提前告诉我。

B. 他走过来对我说,原定今天下午的会议改到明天上午了。

C. 家乡盛产的梨呀,柿子呀,猕猴桃呀,都是我从小到大喜欢吃的水果。

D. 他还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怎能承受那么大的打击呢?5. 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生态文明建设如同一面广角镜,______,______,______。

①照见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的大局观、整体观②见证对子孙后代负责、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历史担当③折射出追求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发展理念A. ①③②B. ③①②C. ②③①D. ②①③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A.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作者是周晔,她是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赞美和怀念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第1部分第2部分第3部分总分得分第1部分积累与运用(29分)一、读拼音,写词语。

(6分)1.tōng xiāo fěn suì jiě shì( ) ( ) ( )zhǒng zhàng jiǎo zi cǎi huì( ) ( ) ( )二、选择符合要求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入括号中。

(每小题1分,共11分)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獠牙(liáo) 火炽.(zhì)B.正月(zhēng) 白云观.(guàn)C.掺.和(chān) 榛.子(zhēn)D.吆喝.(he) 抵御.(yù)3.下面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B.C.D.4.“馔”字的意思最有可能是( )。

A.金属的名称B.祭祖的器具C.陶制的瓦罐D.一般的饭食5.下列古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纤纤擢素.手(白皙)B.盈盈..一水间(溢出)C.今夜月明人尽.望(都)D.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天的京城)6.观察下面语段中加点词语的特点,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词语是( )。

国庆节期间,福建省各景点迎来了大批游客。

厦门鼓浪屿上游人摩肩接...踵.,福州三坊七巷里________,龙岩古田旅游区内熙熙攘攘....,武夷山风景区人山人海....。

A.星罗棋布B.座无虚席C.寥寥无几D.人头攒动7.下列诗句中,与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8.下列对本单元课文分析或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把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当作重点描写,通过描写每个日子的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腊八粥》的作者把等粥和喝粥作为重点进行详细描写,这样安排使文章的重点十分突出。

C.《北京的春节》的作者引用了俗语“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及“玩意儿”“零七八碎儿”等使文章的语言朴素自然,富有京味儿。

D.课文《藏戏》采取“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进行叙述,课文脉络清晰,描述有详有略。

9.下列句子表达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B.世界上有许多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C.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D.世界上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10.闽南地区除夕的习俗“围炉”的寓意是( )。

A.合家团圆B.万事如意步步高C.年年有余D.福气盈门11.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福州的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B.《千手观音》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好评。

C.清晨,金色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D.这群星璀璨的夜空真让人陶醉。

12.将词语填入语段的横线处正确的一组是( )。

多美的小雪花啊!一开始________,小小的,又轻又柔,仿佛那高贵的白天鹅轻轻抖动着翅膀,一片片绒毛________地落了下来。

接着小雪花慢慢变大,变厚了,变得________,仿佛月宫里的吴刚用力地摇动着玉树琼花,那洁白无瑕的花瓣________下来。

①飘飘悠悠②密密麻麻③零零落落④纷纷飞落A.③①④②B.③④①②C.③①②④D.③②④①三、根据提示填写相关古诗句。

(12分)13.《十五夜望月》一诗中,表达诗人因孤独而思念亲朋好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食》一诗中,表现寒食节春意浓郁,垂柳随风飘动画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反映了我国传统节日的民间习俗。

第2部分阅读与欣赏(41分)(一)祖国各地的月饼(20分)①中秋来了,好吃的月饼也来了。

提起月饼,会让人想到京式月饼、广式月饼、苏式月饼、台式月饼、滇式月饼、港式月饼等。

其实,祖国各地有很多口味独特的月饼,甚至很多都已经成为当地的特产,远销海外。

②冰薄月饼属于中秋节特有食品,发源于重庆开州区临江镇,始于明朝末期,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冰薄月饼已经被开州区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象。

冰薄月饼使用的原材料和制作工艺十分考究,主料为精制上等白面粉,辅料有油脂、熟芝麻、冰糖、白糖、花生、香料、饴糖及各种蜜饯,制作总体分7道大工序、11道小工序。

首先是去芝麻皮,将芝麻用清水浸泡约一小时,进行搅拌后用水冲洗去皮,捞起后,必须当天晒干,以防发芽、生霉。

随后制作饴糖,先将大米蒸熟,低温发酵后将其甜水倒入大锅中熬制成饴糖。

接着配料制馅,将油脂、熟面粉、花生面、芝麻面和各种蜜饯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一个一个地捏成四钱五分重的圆球,备为馅料;最后,将精制上等白面粉加上定量的饴糖以及少许油脂和水一起搅拌均匀,做成干湿恰当的面团。

为了成饼后酥松不硬,在配料时要添加定量的水碱,再做成三钱五分重的一张一张的圆形皮料;用皮料包裹馅料放入模里擀成生饼,在簸箕里用白麻仁进行裹衣,称为“上麻”;将上麻后的生饼,放在灶炉内进行烘烤,做到既要烤熟,又不烤煳;最后再进行分封包装。

③甘肃省武威古浪的月饼和市售的月饼很不同,是一种大型的蒸饼,其大小按蒸笼定,也就是有多大的蒸笼就蒸多大的月饼。

制作时将发面擀成同样大小的薄面张,然后涂上清油,再撒上姜黄、红曲、香豆、玫瑰花等各种材料,一层一层叠起来,放到锅上蒸约两个小时,蒸出来的月饼厚10~20厘米,直径40~60厘米。

吃时将月饼切成小墩,这种月饼看上去如菊花绽放,吃起来暄腾腾、香喷喷,极受食用者青睐。

④吴川月饼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远近闻名。

特别是巨大如盆的大月饼,独具特色,深受欢迎。

吴川月饼属广式月饼,传统的有五仁(瓜仁、榄仁、麻仁、桃仁、杏仁)金腿(金华火腿)月饼、五仁叉烧月饼、绿豆沙月饼、莲蓉月饼等,选料纯正,味道独特,口感好,个头大(大饼重达4斤或6斤),深受群众喜爱,是中秋赏月的传统美食和馈赠亲友的好礼物,也是中秋佳节表达思乡情怀的独特载体。

(有删改)14.文章比较详细介绍的月饼有( )。

(3分)A.京式月饼广式月饼苏式月饼B.台式月饼滇式月饼港式月饼C.武威古浪月饼吴川月饼冰薄月饼D.冰薄月饼广式月饼港式月饼15.归纳的“冰薄月饼”的制作步骤正确的是( )。

(3分)A.去芝麻皮——制作饴糖——晾晒芝麻——配料制馅B.去芝麻皮——晾晒芝麻——配料制馅——制作饴糖C.去芝麻皮——晾晒芝麻——制作饴糖——配料制馅D.配料制馅——去芝麻皮——制作饴糖——晾晒芝麻16.文章介绍吴川月饼时重点介绍了它的( )。

(3分)A.历史悠久B.选料纯正C.制作过程D.品种多样17.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传统美食是传统节日中的重要内容,你的家乡在过节时会吃什么特色美食呢?请你选择一种,给大家介绍一下。

如果能从视觉、嗅觉、味觉多个方面介绍就更好了。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亲亲的端午(21分)待那满树的槐花落尽,小麦就一片金黄了,人们似乎又闻到了馒头的香味,也闻到了艾蒿和粽子的香味。

过完元宵节,女人们就开始预留端午包粽子的糯米了,晴好的日子里,会在门前的凉床上晾着那些白花花的糯米。

端午的头一天,女人们会到河边的芦苇地里采来青青的苇叶,放在水盆中浸泡。

糯米须提前用竹篮淘好控尽水,放在一边,若要包带馅的粽子,还须把花生、蜜枣、红豆等辅料备齐。

傍晚时分,农舍的门前,女人们三五个聚在一起,边拉呱儿边包粽子,嘴不闲,手不停。

不一会儿,面前的盆里就码起了一堆精致小巧的粽子,有三角形的,有小脚形的,还有枕头形的。

有的女人还包出一个个袖珍的小粽子,并串联起来,像一串小元宝,用来哄孩子玩,会引来一阵笑声……不知是从谁家的锅屋里冒出了粽子的清香,紧接着,两三家、五六家,乃至整个村庄都弥漫着这种香气。

待粽子煮好后,女人们便把它捞出来,放进一个盛满凉水的木桶里。

母亲会取出一些花生粽子,让我给那些老邻居们送过去尝尝鲜。

左邻右舍也争相把刚出锅的蜜枣粽或红豆粽让我捎回来。

推让声、道谢声不断响起,整个村庄沉浸在欢快、融洽的气氛里。

端午那天,也是农人们起得最早的一天。

男人们照例下地干活,女人们则天蒙蒙亮就挎着竹篮,到集市上去买烧饼油条、凉皮豆干、猪肉鱼虾。

有两件事,女人们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忘记的,就是给自家的男人打回两斤烧酒,给孩子们精心挑选五颜六色的耍线。

耍线好看,有的系在亮闪闪的铜铃铛上,有的系在桃木刻制的平安符上。

听老辈人讲,那红红绿绿的耍线系在孩子白嫩的手腕上,等到农历六月初六剪下,让喜鹊叼去,飞到天上用它搭桥,牛郎和织女就能在七夕相见。

这虽是传说,但女人们赶集时还是要花费一番心思挑选的。

早上,每家都会煮上一些鸡蛋并捣上一钵蒜泥,据说熟鸡蛋蘸蒜泥,吃了可以预防红眼病。

吃了煮鸡蛋的孩子,会欢天喜地下湖,砍来一捆捆青青的艾蒿,把它插在自家的门楣上,锅屋、牛屋也会插上,只要有屋檐,你就会看见那长长的艾蒿。

艾蒿溢出的浓郁的香气,可驱虫避邪。

剩下的艾蒿则打成捆挂在房梁的下端,待风干后,留给产妇和婴儿用来洗艾水澡,艾叶也可用来泡脚。

母亲还说,把艾蒿放在石臼里用木棒捣烂,用纸包成长条,小孩肚子疼,把艾条燃着熏灸肚脐能止痛。

在端午这天,大人们为了避邪,还会用雄黄粉蘸些水点在小孩子的眉心,用桃木做成刀剑挂在小孩子的身上。

细心的母亲们,还会亲手缝制红色的香囊挂在小孩子的颈脖上,里面有栀子花、金银花、艾蒿叶,软软的,连同深深的爱都装了进去。

啊,五月乡村,那亲亲的端午哟!(有删改)19.下列不属于端午节特有的习俗是( )。

(3分)A.登高B.插艾蒿C.挂香囊D.包粽子20.妇女包袖珍粽子用来( )。

(3分)A.敬神B.祭祖C.哄孩子玩D.拜土地爷21.下列整理的制作粽子的流程正确的是( )。

(3分)①淘糯米,备辅料②采苇叶③晾糯米④留糯米A.③①②④B.④③①②C.④②③①D.④③②①22.对“母亲会取出一些花生粽子,让我给那些老邻居们送过去尝尝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