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理论

合集下载

最新 外国文学中的比较文学理论研究及发展-精品

最新 外国文学中的比较文学理论研究及发展-精品

外国文学中的比较文学理论研究及发展比较所研究的主要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背景、不同民族之间文学的联系和异同,从而实现各种文学种类之间、不同国别文学之间的跨越式对话,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关于比较文学理论研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比较文学概述近年来,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被广泛的关注。

比较文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自从1827年歌德提出“世界文学”和1886年波斯奈特提出“比较文学”,到现在,作为一门比较正式的学科,比较文学也走过了近一百年的历史。

自从西方在十九世纪末产生了比较文学,其发展势头非常强劲,到二十世纪中期,比较文学已成为文学领域最为引人关注的学科。

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在经济上的联系,使得其文化、文学方面也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并且在日益紧密地进行着,从而使得比较文学也在不断地传播和发展着,从欧洲的法国学派发展到美洲的美国学派,在发展到亚洲的中国学派,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比较文学所研究的主要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之间文学的联系和异同,从而实现各种文学种类之间、不同国别文学之间的跨越式对话。

比较文学具有明显的跨越性特征。

可见比较文学主要是对不同文化文学、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联系和作用进行研究,以及对文学跟其他门类学科或者跟其他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或者相互关系进行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的跨越性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跨语言研究。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但即使是同一语系的语言都会有较大差别,更不用说不同语系的两种文化了。

因此语言是比较文学研究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第二是跨学科研究。

比较文学对文学跟其他所有的学科都能进行跨科际比较研究,其所包括的学科有语言学、、宗教学、心、科学与等等。

第三是跨文明研究。

主要是指不同文明的文学、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所进行的比较研究。

综上,比较文学主要是通过比较的方法对不同语言、不同学科、不同国别、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文明之间文学的差异性、普适性研究。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文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是文学研究的核心,通过不同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文学作品,揭示其内在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表现。

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在文学研究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有助于我们更系统、全面地理解和解释文学作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探讨它们的特点、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一、文学研究的理论1.结构主义理论结构主义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由一系列结构和符号组成的,通过分析这些结构和符号之间的关系,揭示作品的内在逻辑和意义。

例如,对文本中的符号、概念和主题进行分析,以及不同符号之间的对比和对应,都是结构主义方法的重要内容。

2.形式主义理论形式主义理论强调文学作品的形式和艺术结构,注重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技巧,而不是其内容和意义。

形式主义方法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叙述结构、语言运用、节奏和韵律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3.话语分析理论话语分析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特殊的话语实践,通过分析文本中的言辞、语言和修辞手法,揭示作品的话语逻辑和意义。

话语分析方法注重对作品中的语言现象和交际情境进行分析,揭示其语言结构和功能特点。

4.传记批评理论传记批评理论强调作品和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心理特点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注重通过作家的传记材料来解释作品的背景和意义。

传记批评方法包括对作家生平和创作背景的详细考察,揭示作品和作家的密切关系。

5.历史主义理论历史主义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时代和社会的产物,注重作品与历史背景和社会变革的关系。

历史主义方法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现实和思想风气进行分析,揭示作品与时代和社会的互动关系。

二、文学研究的方法1.文本分析方法文本分析方法是文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通过对文本中的语言和结构进行分析,揭示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意义。

文本分析方法包括词语、句子和段落的分析,以及文本的整体结构和篇章特点的考察。

2.比较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作品之间的比较和对比,揭示它们之间的异同和联系,进而分析作品的特点和意义。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文学研究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它借助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来揭示文学作品内在的规律和特点。

文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不仅仅关乎学术的深度和广度,更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全面解读的必备工具。

本文将从理论与方法两个方面来比较文学研究的不同观点和实践,以及各个时期在文学研究中的贡献和影响。

一、理论比较1.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它强调文本内在的结构和形式,认为文学作品不是随意的创作,而是受到某种规律和结构的限制。

结构主义关注语言、符号和符号系统的运作规律,认为作品的意义是通过符号系统来构建的,而不是随意的外在表达。

结构主义对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促进了对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使人们更加关注文本内在的规律和特点。

2.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期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它对结构主义提出了质疑,并试图超越结构主义的限制。

后现代主义认为文学作品是多样化、多元化的,不能简单地套用某种结构或规律来解读。

后现代主义强调对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和解释,认为意义是不断流动和变化的。

后现代主义对文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促进了对文学作品多样性的关注。

3.传统批评传统批评是文学研究的一种经典范式,它注重作品的外在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认为作品的意义和风格是受到社会和历史条件的影响。

传统批评注重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强调作品的社会功能和历史意义。

传统批评在文学研究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对文学作品的传承和解读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方法比较1.理论分析理论分析是文学研究的一种常见方法,它通过运用特定的文学理论来解读文学作品。

在理论分析中,研究者会选择合适的理论来对作品进行阐释,比如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等。

理论分析注重理论的适用性和成熟度,需要研究者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敏锐的文本感知能力。

2.历史研究历史研究是文学研究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考察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来揭示作品的深层含义和意义。

《比较文学概论》什么是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概论》什么是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概论》读书笔记,第一章:什么是比较文学第一节比较文学的定义三大阶段:一、发生在欧洲、以法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美洲、以美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的第二阶段和发生在亚洲、以正在形成的中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的第三阶段。

1886年,波斯奈特提出:“比较文学是关于‘文学进化’的一般理论,即文学要经过产生、衰亡这样一个进化过程”。

后随着达尔文进化论衰退而衰退。

19世纪的法国受孔德实证主义影响,于是以实证性影响研究为基本特征的法国学派便应运而生。

法国学者提出: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而是国际文学关系史,是国与国之间的文学相互影响关系的研究。

第一阶段,法国学派:梵·第根,全面系统阐述法国学派理论第一人,在实证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一套严密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一方面以“国别文学”、“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对文学研究进行划分,以影响研究为主轴,为比较文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他将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确定为文学的同源性,为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学理依据。

构建了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三大理论支柱:流传学、媒介学、渊源学。

梵·第根认为比较文学即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便充分把每一个事实加以解释,应该摆脱全部美学的含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含义。

不足:抛弃了对“文学性”的分析,以实证性的影响为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设限。

梵·第根之后,法国学者们开始渐渐抛弃“总体文学”,企图将其并入“比较文学”。

第二阶段:美国学派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对比较文学的定义(雷马克):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而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识领域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领域的比较。

贡献之处:平行研究。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文学研究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的学科,它涉及到一系列理论和方法的运用。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它涉及到各种学派的理论和各种具体的研究方法。

本文将从不同学派的视角和具体的研究方法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学派的视角出发来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主要包括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不同的观点。

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系统,它包括语言、符号、符号系统和结构。

结构主义强调对文学作品的符号和结构的分析,其方法主要是对作品中的符号和符号系统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释。

后结构主义则对结构主义进行了批判,主张对文学作品进行更多的历史、社会、文化的分析。

后现代主义则主张对文学作品进行更多的语言、符号、符号系统和结构的批判,以揭示其中的权力结构和话语权。

女性主义主张对文学作品进行女性主义的分析,主要包括文学作品中的性别、权力、身份关系等问题。

后殖民主义则主张对文学作品进行后殖民的分析,主要包括文学作品中的权力、身份、历史、身份等问题。

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比较方法、对比方法、综合方法等。

比较方法主要是对不同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强调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异同。

对比方法主要是对同一文学作品进行不同的研究,强调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和特点。

综合方法主要是综合利用比较和对比方法对文学作品进行整体的研究,强调文学作品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在文学研究中,不同的理论和方法都有其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对象来选择。

结构主义强调文学作品的符号和结构,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有利于揭示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和特点。

后结构主义强调对文学作品进行更多的历史、社会、文化的分析,有利于揭示文学作品的外部关系和社会意义。

后现代主义强调对文学作品进行更多的语言、符号、符号系统和结构的批判,有利于揭示文学作品的权力结构和话语权。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文学研究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涵盖了文学理论与文学方法两个方面。

文学理论是指对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审美性、价值性等方面的理论探讨,而文学方法则是指研究者在具体的文学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研究方法和技术。

在文学研究中,理论与方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本文将分别对文学理论和文学方法进行阐述,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它主要包括文学批评理论、文学美学理论、文学价值理论等。

文学理论的作用是指导文学研究活动,为研究者提供研究的思想指导和方法指导。

它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工具,也是文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1.文学批评理论:文学批评理论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的理论基础。

它主要包括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文学批评的方法和技巧、文学批评的观念和学说等。

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和演变与文学研究的发展和演变密切相关,对文学研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2.文学美学理论:文学美学理论是文学作品的审美性和艺术性的理论基础。

它主要包括文学美学的基本原则、文学美学的审美观念和学说、文学美学的方法和技巧等。

文学美学理论对文学研究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对研究者进行了艺术感知和审美启发,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研究的内涵和意义。

3.文学价值理论:文学价值理论是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社会性的理论基础。

它主要包括文学价值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文学价值的人文精神和社会情怀、文学价值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观点等。

文学价值理论对文学研究的思想和社会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对研究者进行了价值意识和社会责任,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深刻的价值支持和科学的理论依据。

二、文学方法文学方法是文学研究的具体实践活动,它主要包括文学研究的方法原则、文学研究的方法技巧、文学研究的方法工具等。

文学方法的作用是指导文学研究过程,为研究者提供研究的技术指导和实践指导。

它是文学研究的具体实践工具,也是文学研究的具体手段和途径。

比较文学的本体论与方法论

比较文学的本体论与方法论

比较文学的本体论与方法论(一)比较文学的本体论1.本体现在讨论中所使用的本体一概念,其基本内涵即源自于“essentia”,在康德及其以后的哲学那里固定下来,意指万物恒定不变的基点、本源。

2.本体论本体论是指从哲学的高度研究万物创生的基点——本源——终极存在的学问。

3.比较文学本体论借用本体与本体论这两个概念,使其转型到比较文学基本原理的建构中,来设问与回答“比较文学的本体是什么”,以此成立比较文学本体论,即设问与回答比较文学研究作为一门学科的成立它所安身立命的基点是什么,对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点——本源做终极意义上本体论追问。

4.比较文学的本质或性质比较文学的本质或性质是研究,是文学研究,是作为一门学科对两个民族以上的文学和文学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汇通性的学术研究。

这是比较文学的本质或性质。

5.比较文学的本体: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点——本体就是比较视域,比较视域就是比较文学的本体。

(二)比较视域1.不同于民族文学研究和国别文学研究的是,比较文学研究在学科成立的意义上非常强调主体性,这种主体性即是比较文学研究主体的比较视域。

2.视域:“视域”在比较文学这里是指一种多元观察的、多视点透视的研究视野,我们把它总称为“视域”。

3.在古汉语中,“比”有两种基本意义涉及比较文学原理的建构(1)“比”在“密”的原初意义上引申为“亲近”、“亲合”、“和协”、“齐同”、“并列”与“相连接”,这样一条意义链正契合比较视域对两种民族文学关系或文学与其他相关学科关系进行透视所获取的内在意义。

(2)“比”在古汉语中的第二种基本意义就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比较”人们在这个层面上对“比”与“比较”的理解、使用在日常生活中是最为普泛的,一些初涉比较文学的学者往往从这一字面上提取意义,去理解比较文学,最终导致对比较文学产生望文生义的误解,认为比较文学就是把两种文学现象拿过来进行对比。

4.比较视域的含义(1)比较视域是比较文学在学科成立上安身立命的本体,是比较文学研究主体在两种文学关系之间或文学与其他相关学科关系之间的内在透视,这种透视是跨越两种及两种以上民族文化知识的内在汇通,也是跨越文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内在汇通。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文学研究是一门多元化的学科,其理论与方法有着丰富多样的特点。

文学研究的理论主要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理论、文学美学理论等,而文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文本分析、历史文化分析、比较研究、批评性研究等。

下面分别从理论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文学研究的理论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它是研究文学作品产生、发展和规律的总体理论。

文学理论主要包括文学创作理论、文学批评理论和文学美学理论等。

文学创作理论着重研究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创作方法、创作特点,旨在揭示文学作品的生成规律和创作价值。

文学批评理论着重研究文学作品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原则,旨在揭示文学作品的品质特点和审美价值。

文学美学理论则着重研究文学作品的审美特点、审美原则、审美法则,旨在揭示文学作品的审美规律和审美价值。

所有这些理论都是文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对于指导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文学批评理论文学批评理论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着重研究文学作品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原则,旨在揭示文学作品的品质特点和审美价值。

文学批评理论主要包括形式主义批评理论、结构主义批评理论、后现代批评理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等。

形式主义批评理论着重研究文学作品的形式特点、语言特点、结构特点,主张从形式的角度来评价文学作品。

结构主义批评理论着重研究文学作品的符号系统、隐喻结构、符号关系,主张从符号的角度来评价文学作品。

后现代批评理论着重研究文学作品的后现代特点、后现代价值观、后现代审美,主张从后现代的角度来评价文学作品。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着重研究文学作品的女性意识、女性形象、女性题材,主张从女性的角度来评价文学作品。

这些批评理论都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解读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有助于揭示文学作品的审美内涵和价值。

3.文学美学理论文学美学理论是文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着重研究文学作品的审美特点、审美原则、审美法则,旨在揭示文学作品的审美规律和审美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文学理论》是201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方汉文。

页数 348 定价 39.00
内容介绍21世纪初年以降,兴起了"世界文学新建构"的比较文学学科转型,东方与西方、国学与西学、新学与旧说之间的对话是本书的语境。

以本书作者为代表的中国"新辩证论"与美国新进学者达姆罗什等的"世界文学重构说"围绕世界文学这一核心概念展开各自独立的理论
体系建构,重塑比较文学学科的主流规范。

本书是在传统阐释中体现新理论观念的递进,建设中国化的学科理论体系与呈现东西方广阔的研究实践业绩。

在跨文化跨时空的思理指导下,以十五章篇幅,区别囿分,层层递进。

分别以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与实践论的范畴板块,义理、辞章、考据、阐释等方法模式,提出新定义、新观念与新学说。

以比较诗学、诗歌、小说、戏剧、比较叙事与比较文化研究等领域的深刻例证论述,形成焕然乃珍的意义独照,从而在传统话语中抽绎出日新其业的观念。

深度反思的目标正是以最通俗的语言来论述的,书中所征的各种文献都经过精心梳理爬剔,可供读者在教学与研究中采撷与借鉴。

作为一部开拓性的学术专著,也是新世纪的教材、参考书与辅导读物,适宜于各种层次的大专院校的语言文学、社会科学与文化文明的相关专业,社会各种阅读与研究层次的读者。

目录第一章比较文学的源流第一节文学中的跨文化比较意识第二节文学比较研究的高潮第三节从"世界主义"到世界文学第四节比较主义思潮与比较文学学科第五节比
较文学学科的发展与分期第二章比较文学的新定义第一节定义方式的思维转换第二节比较文学的新定义第三节总体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第四节跨学科研究与比较文学的关系
的概念第二节中国化体系的主要观念第三节中国化体系的价值与意义第四节中国化体
第二节比较文学认识论的建立第三节中国的易辩逻辑第四节西方后现代差异逻辑第五
第二节本体论的三个层次第三节道与存在:比较文学的观念融合及会通第四节比较文学本
世界与文本境界第一节客体世界的分裂第二节文本境界的多元化第三节语境的转换与文
本境界:移境、合境与造境第四节文本境界中的异域风物第八章文学关系的历史实证方法与"影响研究" 第一节世界文学中的影响与接受第二节历史实证方法的名与实第三节传统
的整体性观念第二节中国的"义理"与西方的"理念" 第三节义理与审美比较的真谛第十章
文本辞章的比较研究第一节文本中心论的极限第二节东西方的辞章研究第三节中西辞章分析对话第四节辞章研究的理论模式第十一章世界文学经典的阐释与评价第一节世界
文学经典的"重构"与中国文学第二节"重构"的经典观与中国传统文学第三节20世纪中国
文学经典评价第四节世界文学"安理会"与文学想象第十二章比较形态学:思潮、主题与意象第一节比较形态学的基本构成第二节象-言形态:世界神话比较研究第三节意-言形态:现实主义叙事比较第四节意-象形态:世界浪漫主义思潮第五节言-意形态:形式主义文学思潮及其传播第六节言-象形态:西方与东方的现代主义文学第十三章世界文学的历史观第一节比较视域中的世界文学史第二节文化差异与文学史评价第三节比较文学史的模式与历史分期第四节文学"进化论"的"再现" 第五节如何评价"进化论"的世界文学史观第六节文学史论中的"情节"与"风格" 第七节跨文化的世界文学史第十四章世界文学新建构中的跨文化翻译第一节跨文化的语境转换第二节异类文化的名物阐释第三节文本观念、形象与意象的翻译第四节翻译语境与叙事话语第五节世界文学的跨文化翻译活动第十五章比较诗学与世界诗学体系第一节比较诗学的主要观念与世界诗学体系划分第二节中国诗学的历史与东西方诗学比较第三节世界诗学中的印度体系第四节波斯-阿拉伯诗学体
系与西方诗学的比较参考文献后记[1]
20世纪末,英国女学者波斯奈特博士,在她《比较文学批评导论》一书的开头也说:“对什么是比较文学的简明回答是,比较文学是关于跨越两个以上文化的文本的跨学科研究,也是对跨越了时空的两个以上文学相关模式的关系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