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负荷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生理第四章血液循环试题及答案

第四章血液循环二、填空题1、内分泌2、缩短,舒张期缩短3、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4、关闭,关闭5、关闭,关闭+-1.心脏除了有循环功能外,还有______功能。
2.心率增快时,心动周期_______,其中以_____更为显著。
3.心室收缩期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
4.等容收缩期时,房室瓣处于______状态,半月瓣处于______状态。
5.等容舒张期时,房室瓣处于______状态,半月瓣处于______状态。
三、单项选择题(A型题)1.E 2.B 3.B 4.B 5.E1.心动周期中,占时间最长的是()A.心房收缩期B.等容收缩期C.等容舒张期D.射血期E.充盈期2.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的充盈主要取决于()A.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B.心室舒张时造成负压的“抽吸”作用C.胸内负压促进静脉血回心D.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E.骨骼肌的挤压作用促进静脉血回心3.在一次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压力升高速度最快的是()A.心房收缩期B.等容收缩期C.快速射血期D.减慢射血期E.等容舒张期4.在一次心动周期中,室内压最高的时期是()A.等容收缩期B.快速射血期C.减慢射血期D.等容舒张期E.快速充盈期5.心动周期中,心室容积最大是()A.等容舒张期末B.快速充盈期末C.快速射血期末D.减慢充盈期E.心房收缩期末四、多项选择题(X型题)1.AC 2.ABC 3.BD 4.CD 5.ACD1.等容收缩期的特点是()A.心室容积不发生改变B.心室内压下降速度最快C.房室瓣膜和半月瓣都关闭D.心室内压高于动脉压E.心房内压高于心室内压2.xx泵血时()A.心室肌的收缩和舒张是造成室内压力变化的原因B.压力梯度是推动血液在腔室之间流动的主要动力C.瓣膜的活动可控制血流方向D.瓣膜的活动与室内压的变化无关E.心室容积不发生改变3.心房和心室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A.房室压力梯度的形成主要来自心房收缩B.心室等容舒张期内,室内压力大幅度下降C.心房收缩对于心室充盈起主要作用D.心房收缩进入心室的血量约占心室充盈总量的30% E.房室压力梯度的形成主要来自心房舒张4.关于搏出量正确的叙述有()A.等于每分输出量与心率的乘积B.xx大于右心室C.指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D.正常人安静时为60-80mlE.5~6L/min5.关于心音正确的叙述有()A.第一心音发生在心缩期,持续时间较长B.第二心音发生在心舒期,持续时间较长C.第一心音产生标志着心室收缩开始D.第二心音产生标志着心室舒张开始E.第一心音调高、持续时间长五、是非题(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1.T 2.T 3.F 4.T 5.T( )1.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
左心衰

心衰一临床表现:(一)、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1.症状(1)、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较早出现的症状,1)、劳力性呼吸困难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病人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采取坐位,呼吸深快,可伴阵咳,肺部哮鸣音泡沫样痰,后者称为心源性哮喘。
其发生机制为睡眠平卧血液重新分配使肺血量增加,回心流量增加,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以及小支气管收缩,膈肌高位,肺活量减少所致。
3)、端坐呼吸。
4)、急性肺水肿是心源性哮喘的进一步发展。
(2)、咳嗽、咳痰和咯血。
(3)、体力下降、乏力和虚弱。
(4)、泌尿系统症状;心排血量下降,肾血流减少,出现少尿,血尿素氮,血肌酐升高等。
2.体征(1)、一般体征,活动后呼吸困难,重者发绀。
外周血管收缩,四肢未梢苍白。
窦性心动过速。
心律失常等交感神经等活性增高伴随征象。
(2)、心脏体征:典型有为奔马律。
(3)、肺部体征:肺底湿罗音是左心衰时肺部的主要体征,在急性肺水肿时,双肺满布湿罗音,哮鸣音及咕噜音爆破音。
(4)、神经系统:极重者因脑缺氧,而致神志模糊,晕厥,称为心源性晕厥,晕厥发作持续数秒钟时可有呼吸暂停,四肢抽搐、紫绀等表现,称为阿—斯综合征。
(二)、右心衰竭。
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血为主的综合征。
1、症状:(1)、胃肠道症状:长期胃肠道瘀血,可引起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便秘及上腹疼痛症状。
(2)、肾脏症状:肾脏淤血可引起少尿及肾功能减退。
(3)、肝区疼痛:肝瘀血所致,长期肝瘀血可发生心源性肝硬化。
(4)、呼吸困难:较轻(单纯右心衰)。
2、体征:水肿为右心衰竭的典型体征,,其它有胸腹水,肝大,肝颈静脉反流征等。
鉴别诊断:(三),左心衰竭的鉴别诊断,主要是心源性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尤其是心源性哮喘与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和心血管疾病时,如有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病史者发生左心衰竭常发生很严重的支气管痉挛和哮鸣音。
治疗鉴别。
对大气管扩张剂有效者支持肺源性呼吸困难,而对强心、利尿及扩血管有效则支持心衰是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
连续心排血量[cco]监测的意义贾树山讲解
![连续心排血量[cco]监测的意义贾树山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c1bd0243de80d4d8d05a4f2b.png)
CO生理学原理(每搏量的调节)⑨
心肌收缩力
心肌的变性肌力状态 心肌纤维缩短和舒张的速度
CO生理学原理(每搏量的调节)⑩
增强心肌收缩性的因素
兴奋交感神经→收缩↑ 心率↑ 抑制副交感神经→心率↑ 使用增强心肌收缩性的药物
抑制心肌收缩性的因素
兴奋副交感神经→收缩 ↓ 心率↓ 抑制交感神经→阻断儿茶酚胺 心肌缺血、梗死,低氧血症和酸中毒 使用抑制心肌收缩性药物
Hb
9
SaO2(%)
100
SvO2(%)
75
9
Grams
100
%
52
%
病例研究:稳定的血压和心排量并 不反映 SvO2 的改变
患者,男,59 岁,进行冠脉搭桥 CABG
和瓣膜置换后
病例研究:心排量改变 而 SvO2 不变
心排量的改变可能没 有临床意义
总结
相关实验证实CO-CCO数据的一致性 有创CCO不易反复进行,缺乏对病人
CCO的临床意义和应用②
连续心排量和 SvO2 的临床应用
提供对心脏功能的自动、连续的评估 排除了手动 Bolus 测定心排量的需要 提供更多的最新的信息来预防危象 发生病情变化时,马上干预 评估病人对于干预的反应
CCO的临床意义和应用③
分析临床CCO的原则
坚持临床病人个体差异性原则 综合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 对有心内异常压力、分流和心律失
PAWP/LAP正常值: 6~12 mmHg
CO生理学原理(每搏量的调节)⑥
后负荷
定义:心室收缩期射血进入体循环或肺 循环时心肌纤维的压力或阻力,它受心 室容量、室壁厚度、外周血管阻力等因 素影响。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及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及临床意义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每个参数都有他的临床意义,怎样结合其它参数或临床等等都是我们应该掌握和经常思考的,而且只有在临床中不断运用、思考才能真正理解这些参数。
本文介绍了直接测量所得指标:上肢动脉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压、右心室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顿压、心输出量。
由直接测量指标所派生的指标:心脏排血指数、心脏搏出量、肺血管阻力、心室做功指数和PICCO参数:血管外肺水、胸内血容量。
介绍了临床应用于判断左心功能、疾病的鉴别、心功能状态的治疗原则、指导疾病的治疗等。
供大家参考。
1、主要监测指标1.1直接测量所得指标1.1.1上肢动脉血压(AP)正常值:收缩压12.0~18.7kPa(90~140mmHg),舒X压8.0~12.0kPa(60~90mmHg)。
心排量、全身血管阻力、大动脉壁弹性、循环容量及血液粘度等均可影响动脉血压。
一般用袖带血压计测量。
在休克或体循环直视心脏手术时,应以桡动脉穿刺直接测量为准[1]。
血压是反应心排量水平和保证器官有效灌注的基础,过高时增大左室后负荷和心肌耗氧,过低不能保证重要器官有效灌注。
当MAP低于75mmHg 时,心肌供血曲线变陡下降,因此,MAP75~80mmHg,是保证心肌供血大致正常的最低限度[2]。
对原有高血压病人,合理的MAP应略高于此。
1.1.2心率(HR) 正常值:60~100次/min。
反映心泵对代谢改变、应激反应、容量改变、心功能改变的代偿能力。
心率适当加快有助于心输出量的增加,<50次/min或>160次/min,心输出量会明显下降[3]。
1.1.3中心静脉压(CVP) 正常值:0.49~1.18kPa(5~12cmH20)。
体循环血容量改变、右心室射血功能异常或静脉回流障碍均可使CVP发生变化,胸腔、腹腔内压变化亦可影响CVP测定结果。
在无条件测定PCWP时,CVP对血容量的估计及输液的监测有一定价值。
心内科常见护理诊断

心内科常见护理诊断一、心输出量减少相关因素1、前后负荷增加或减少2、后负荷增加3、心肌收缩力降低4、心动过速或过缓5、心瓣闭锁不全评估1、评估心输出量减少的指征2、监测并记录心衰病人的早期症状和体征3、测量生命体征4、观察周围血管灌注不良的症状:出汗、脉细数、皮肤发凉、失眠、头晕、毛细血管充盈度差、陈—施呼吸5、监测右心衰竭产生的体静脉充血增强的迹象:颈静脉怒张、腹水、眼眶水肿、肝肿大6、测量并记录尿量7、评估肺呼吸和喘鸣音措施1、让病人卧床休息,限制活动2、遵医嘱严格限制液体入量,记录液体出入量,维持液体平衡,输液速度不超过20-30滴/分3、遵医嘱给予利尿剂,监测有无电解质失调4、提供病人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限制探视,保证病人充分休息5、根据病情给予适当的体位6、吸氧7、必要时每日称体重8、限制盐和水的摄入量9、遵医嘱给下列药物,如利尿剂、强心剂、扩血管药物,血管紧张素抑制剂、抗心律失常药,同时观察药物的疗效及毒副作用二、体液过多相关因素1、排尿量减少继发于心力衰竭2、饮食不当3、腹水继发于心衰/肾衰措施1、抬高床头,半卧位2、详细记录24h液体出入量,维持体液平衡,限制一天摄入包括食物中钠的摄入,给予低盐、高蛋白饮食3、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药4、鼓励病人经常自己翻身,保持床上有床档,下地活动时有扶手或拐杖5、每日称体重三、潜在并发症:电解质紊乱危险因素1、体液总量增加导致电解质浓度降低2、肾灌注量减少导致钾、钠的再吸收增加3、利尿治疗增加了体液及钾、钠的排泄4、低钠饮食措施A\低钠血症1、遵医嘱限盐,提供饮食指导2、遵医嘱给利尿剂,并监测效果B、低钾血症1、遵医嘱口服或静脉补液,口服补液应在饭后或进餐时,以减少胃肠道的刺激2、鼓励病人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葡萄干、香蕉、马铃薯四、活动无耐力相关因素1、心输出量下降2、病情恶化措施1、根据心功能的分级决定病人的活动量2、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使心脏负荷突然增加3、教会病人使用环境中的辅助设施,以增加活动耐力和自理程度4、在病人活动量允许的范围内,让病人尽可能自理,并为病人自理活动提供方便条件5、病人活动时给予情感上的支持,以减轻焦虑及恐惧6、吸氧五、缺乏知识相关因素1、对疾病及治疗不熟悉2、焦虑3、信息缺乏措施1、教会病人疾病知识、药物的作用、治疗的重要性、常见症状2、活动量要适宜,以不引起心慌、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为原则,避免劳累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情绪激动4、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避免过饱,限制钠盐摄入,肥胖者要减轻体重,禁刺激性食物,戒烟酒5、定期复查6、鼓励病人/家属提问题六、气体交换受损急性心功能不全(急性肺水肿/肺淤血)相关因素1、肺静脉淤血2、肺泡—毛细血管床改变措施1、让病人半坐位,双腿下垂,以利于呼吸盒减少静脉回心血量2、鼓励病人尽量做缓慢的深呼吸,协助病人咳嗽,必要时吸痰3、遵医嘱给病人20%——50%的酒精湿化吸氧4、遵医嘱给药:吗啡、硝酸酯类、利尿剂、氨茶碱心源性休克相关因素1、血流改变2、毛细血管—肺泡膜的改变措施1、抬高床头以利于病人呼吸2、吸氧3、必要时吸痰七、疼痛相关因素:1、心肌缺血缺氧2、高血压措施1、卧床休息2、吸氧3、遵医嘱给药:硝酸甘油、吗啡或杜冷丁,降压药4、必要时给予心电监护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八、潜在并发症:心脏骤停措施1、立即进行心外心脏按压2、如出现室速或室颤,应立即给予电除颤3、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药和输液,纠正酸中毒4、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5、迅速准确地配合抢救6、做好抢救记录。
心输出量测定

心输出量测定1简介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是指每分钟左心室或右心室射入主动脉或肺动脉的血量。
左、右心室的输出量基本相等。
心室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人体静息时约为70毫升(60~80毫升),如果心率每分钟平均为75次,则每分钟输出的血量约为5000毫升(4500~6000毫升),即每分心输出量。
通常所称心输出量,一般都是指每分心输出量。
2作用心输出量是评价循环系统效率高低的重要指标。
为了便于在不同个体之间进行比较,一般多采用空腹和静息时每一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心输出量即心指数为指标:一般成年人的体表面积约为1.6~1.7平方米。
静息时每分心输出量为5~6升,故其心指数约为3.0~3.5升/分/平方米。
在不同生理条件下,单位体表面积的代谢率不同,故其心指数也不同。
新生婴儿的静息心指数较低,约为2.5升/分/平方米。
在10岁左右时,静息心指数最高,可达4升/分/平方米以上,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
3调节心输出量的基本因素调节心输出量的基本因素一是心脏本身的射血能力,外周循环因素为静脉回流量。
此外,心输出量还受体液和神经因素的调节。
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后者和心肌细胞膜上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可使心率加快、房室传导加快、心脏收缩力加强,从而使心输出量增加;心迷走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胆碱能受体结合,可导致心率减慢、房室传导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以致心输出量减少。
体液因素主要是某些激素和若干血管活性物质通过血液循环影响心血管活动,从而导致心输出量变化。
血管紧张素Ⅱ可使静脉收缩,静脉回流增多,从而增加心输出量。
此外,甲状腺素(T4和T4)可使心率加快、心缩力增强,输出量增加。
在缺血缺氧、酸中毒和心力衰竭等情况时,心肌收缩力减弱,作功能力降低,因此心输出量减少。
另外,某些强心药物如洋地黄,可使衰竭心脏的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得以增加。
心输出量在很大程度上是和全身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率相适应。
心功能临床评价方法

早期因心脏及体内代偿机制,心排血量满足机体的代谢需 要--心衰代偿期。
后期,心排出量不能满足机体的代谢需要--心衰失代偿期。
心功能临床评价方法
心力衰竭分类(按发生的部位)
• 左心衰竭 • 右心衰竭 • 全心衰竭
心功能临床评价方法
左心衰竭(1)
• 即左室衰竭和左房衰竭总称。 • 左室衰竭:因左室受损或负荷过重所致:
• 心肌迟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当心肌缺氧、能量不足、代谢障碍、 或心肌肥厚、纤维化、硬化、坏死、顺应性降低、几何形态改变 →心肌迟缓过程障碍。
• 此期充盈量占心室总充盈量的75%,一旦↓,机体为保证正常心 输出量,代偿性加强心房收缩力→↑心房收缩期充盈量。
• 当心房失代偿或心房颤动时,心室所必需的充盈量只能靠高心房 压来实现。但心房压升高有限度, LAP>20mmHg→肺淤血; LAP>30mmHg→肺水肿; RAP↑→体循环淤血。
2. 等容收缩期 (0.05秒): 从房室瓣关闭---半月瓣开放,
此期室内压迅速升高,心肌纤维张力增加,但长度不变, 心室容积不变。
3. 快速射血期 (0.09秒):从半月瓣开放--心室内压力升
高到顶点,此期室内压>动脉压,血液从心室迅速射出, 心室内压继续上升。
4. 缓慢射血期 (0.13秒): 从室内压最高点---心室舒张开
心功能临床评价方法
右心衰竭(1)
• 常继发于左心衰竭,也可单独出现。 • 主要影响右心的病变如急性或慢性肺心病、房间隔缺损、
伴肺动脉狭窄或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可→单独右心衰竭。 • 弥漫性心肌病变一般引起双侧心力衰竭,因右心室较易
扩张,右心衰竭的表现可比左侧为重。 • 整个循环系统是有机地联成一体的,即使是单纯的右心
前后负荷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前后负荷对心输出量的影响前后负荷是指心脏在不同工作阶段下所承受的负荷,包括前负荷和后负荷。
前负荷是指心脏在舒张期接受的血液容量负荷,后负荷是指心脏在收缩时需要克服的血液阻力负荷。
前后负荷对心输出量具有重要影响,下面将详细介绍其影响机制。
前负荷对心输出量的影响:1.血液容量:前负荷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血液容量,血液容量的增加会引起心脏充盈增加,从而增加心脏舒张末期容量,进而扩大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是影响心输出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增加血液容量可以增加心输出量。
2.静脉回流:前负荷还包括静脉回流的速度和质量。
静脉回流速度快,回流质量好,可以增加心脏充盈和心房的舒张期填充,进而增加心室舒张末期容量,从而增加心输出量。
3.心室顺应性:心室顺应性是指心室对舒张期充盈的敏感性,顺应性越高,相同的充盈压力下心室舒张末期容积越大,心输出量就越大。
后负荷对心输出量的影响:1.动脉压力:后负荷主要受动脉压力的影响,动脉压力增加会增加心室收缩时需要克服的阻力。
当后负荷增加时,心室需要产生更大的收缩力才能将血液推出,从而增加心脏的耗氧量,反过来影响心输出量。
2.动脉顽张:动脉顽张是指动脉血管的收缩状态,当动脉血管收缩时,阻力增加,心室需要付出更大的收缩力才能将血液推出。
因此,动脉顽张的增加会增加后负荷,降低心输出量。
3.扩张压:扩张压是指心脏舒张时心室内的压力,扩张压的增加会导致心室容积减少,降低心胸房协调性,进而影响心输出量。
综上所述,前后负荷对心输出量有重要影响。
前负荷增加可以通过增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来增加心输出量,而后负荷增加则会增加心脏耗氧量和心脏收缩所需的力量,降低心输出量。
正常情况下,心脏能够根据前后负荷的变化来自适应性调节心输出量,以维持机体对血液的需要。
然而,一些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等会导致心脏的自适应性调节障碍,使心输出量不能有效增加或维持,进而导致心功能不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
【实验目的和原理】
心输出量指一侧心室的每分输出量。
它受心率、前负荷、心肌收缩能力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前负荷和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当前负荷不变时,后负荷增加,则心输出量降低。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在体蛙心灌流,观察前、后负荷改变时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实验对象】
蟾蜍
【实验器材和药品】
1、仪器和材料FCO-1蛙心输出量测定系统(长立柱、前负荷标尺0-250 mm、后负荷标尺0-450 mm、后负荷调节模块、动脉插管、10ml量筒、静脉插管、储液瓶300ml)、蛙类手术器械
2、药品任氏液
【实验方法和步骤】
一、系统组件的安装
二、营养液管路及前、后负荷的准备
将储液瓶中加入实验所需的任氏液,使液体充盈至静脉插管,排除气
泡,关闭三通;调节储液瓶高度,观察前负荷标尺刻度,当液面到达设定前
负荷时,固定储液瓶;拧松后负荷调节模块的锁紧螺钉,滑动模块至设定后
负荷刻度时锁紧螺钉,完成后负荷的调节。
三、FCO-1型蛙心输出量测定系统介绍
计量单位时间内的收集量即为蛙心输出量。
前负荷标尺上液面高低表示了前负荷的大小。
后负荷标尺上液面最高点与心脏之间的距离,决定了心脏收缩所需克服的静水压,它的高度代表收缩时后负荷的大小。
通过改变前后负荷的高度,可测定蛙心在改变条件下的心输出量。
(装置如下图所示)
四、制备心脏标本
1、用探针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将其仰卧并固定于蛙板上,打开胸腔,暴露心脏、剪去心包膜。
2、细心剪去左右主动脉两旁的包膜,右主动脉下穿一丝线,左主动脉下穿两丝线备用。
(正面观)
3、将心脏倒翻向头部,识别静脉窦、后腔静脉(下腔静脉)的解剖位置。
细心剪去下腔静脉两旁的包膜,穿一丝线备用(背面观)
五、后腔静脉插管
储液瓶中加任氏液,将心脏倒翻向头部,识别静脉窦、后腔静脉(下腔静脉)的解剖位置。
细心剪去后腔静脉两旁的包膜,穿一丝线(背面观),提起丝线或用眼科镊子夹住后腔静脉上壁,用眼科剪刀在后腔静脉做一小切口,随即把与储液瓶相连的静脉插管向心插入静脉(注:进行插管时为方便手术操作,可将插管从插管组件上取下进行操作,插入后再装入组件中),并结扎固定。
再将插管组件的三通打开,储液瓶中任氏液即通过静脉插管灌流进入心脏(注意:储液瓶要预先装上任氏液,同时排尽整个管道的气体)。
六、主动脉插管
翻转心脏向下,分离结扎右侧主动脉。
左侧主动脉远端结扎,近心端上方剪一小口,将动脉插管向心插入动脉,并结扎固定。
此时可见液体从动脉插管中流出,心输出液通过主动脉插管进入后负荷管路,收集至小量筒中。
【观察项目】
1.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①调节储液瓶高度,将后负荷固定在5cm处(后负荷标尺显示),用
量筒收集1min流出的液体量。
②缓慢抬高储液瓶,将后负荷固定在10cm处(后负荷标尺显示),用
量筒收集1min流出的液体量。
③缓慢抬高储液瓶,将后负荷固定在15cm处(后负荷标尺显示),用
量筒收集1min流出的液体量。
2.后负荷(动脉血压)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①将前负荷固定于10cm左右,移动后负荷滑动模块将后负荷置于5cm
处,记录1min流出的液体量。
②将前负荷固定于10cm左右,移动后负荷滑动模块将后负荷置于10cm
处,记录1min流出的液体量。
③将前负荷固定于15cm左右,移动后负荷滑动模块将后负荷置于10cm
处,记录1min流出的液体量。
【实验结果】
1、前负荷对心输出量的调节
以前负荷为横坐标,心输出量为纵坐标,绘制心输出量-前负荷关系曲线。
2、后负荷对心输出量的调节
以后负荷为横坐标,以心输出量为纵坐标,绘制心输出量-后负荷关系曲线。
【结果分析】
本实验以蟾蜍心脏为实验材料,通过改变灌注液面高度改变前负荷(同时也就改变了回心血量),通过改变动脉插管的液面高度改变后负荷。
1、前负荷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心输出量等于搏出量乘以心率,凡能影响搏出量和心率的因素都能影响心输出量。
前负荷、心机收缩能力、后负荷决定搏出量的多少。
前负荷指心室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它决定着心肌的初长度。
通常用心室舒张末期压力或容积反映心室的前负荷或初长度。
在一定限度内,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容积)愈大,心室肌的初长度愈长,则心肌收缩强度和速度就愈大、搏出量就愈多。
因此,把通过改变心肌的初长度而使心肌的收缩强度和速度增大,搏出量提高的这种调节,称为异长调节。
•心脏前负荷指心室末期压力或容积。
在一定范围内,前负荷↑→初长度↑→搏出量↑。
其意义:在一定的工作范围内,可以随着静脉回流量增加而提高搏出量,使搏出量与静脉回流量经常保持动态平衡,使血液不会在静脉内蓄积,这是一种重要的适应性表现,是对搏出理的一种精细调节。
心室肌的前负荷是由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决定的。
此量等于静脉回心血量和心室射血后剩余血量的总和。
其中静脉回心血量是影响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的重要因素。
而静脉回心血量又与心室舒张期的时程和静脉回流速度呈正比。
此外,心房收缩也能增加心舒末期的充盈量,因而可提高心肌收缩强度和速度。
2、后负荷对心输出量的调节
指心室肌在收缩过程中所承受的负荷,即心脏在射血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
这一阻力来自动脉血压。
因此用动脉血压来反映心脏的后负荷。
在整体内,动脉血压升高,使心室后负荷增大而导致搏出量减少,但搏出量的减少,却使心室内剩余血量增加,加之静脉回流量不变,因而使心脏的前负荷增加,通过异长调节搏出量恢复正常。
在动脉血压增高的情况下,要通过心脏前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和心脏后负荷三方面综合作用的影响,使心脏得以维持适当的搏出量。
【结论】
心脏的泵功能受到前负荷、后负荷等多方面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心脏具有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以保证在特殊情况下的供血。
【注意事项】
1、静脉插管水平放置的高度应与前负荷标尺上的零刻度线持平,动脉
插管水平放置的高度应与后负荷标尺上的零刻度线持平。
2、手术操作时应注意分离并穿线结扎两侧肺静脉和右侧主动脉,防止
灌流液溢漏。
3、整个实验中管道不要扭曲,输液管道中不得存有气泡。
4、心脏表面经常滴加任氏液,防止组织干燥;手术时不要损伤静脉窦。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