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实验报告
植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植物营养器官1.茎的形态术语根据茎的性质和寿命可分为:(1)木本茎,茎内木质部发达、木质化组织较多,质地坚硬,具有木本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又可分为乔木、灌木、半灌木。
乔木:植株高大、主干显著直立,上部繁盛的分枝形成广阔树冠的木本植物。
灌木:植株矮小,无显著主干,常于近地处分枝的木本植物。
半灌木:外似灌木,但地上部分为一年生,越冬时枯萎死亡的木本植物。
(2)草本茎:木质部不发达,木质化组织较少,茎干柔软,植株矮小。
具有草本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根据生活周期的长短可分为一年生草本、二年生草本和多年生草本。
一年生草本:在一个生长季完成全部生长史的植物。
二年生草本:在两个生长季内完成全部生活史,在第一年生长,第二年开花结实直至枯萎死亡。
多年生草本:生存期超过2年以上的草本植物。
植株地下部分生活多年,每年进行发芽生长,而地上部分每年生长季节末死亡。
根据茎的生长习性可分为:(1)直立茎:茎垂直地面直立生长。
(2)缠绕茎:茎柔软,不能直立,以茎本身缠绕于他物上。
(3)攀缘茎:茎柔软,不能直立,借助攀缘器官攀附他物上生。
(4)平卧茎:茎细长柔软,平卧地面生长。
(5)匍匐茎:茎平卧地面生长,节间极长,节上有不定根2.如何区分单叶和复叶单叶:在一个叶柄上只长一片叶。
复叶:在一个叶柄上有两片以上的叶。
复叶的叶柄称为总叶柄,总叶柄上着生的叶称为小叶,着生小叶的轴状部分称为叶轴。
3.描述10种植物的叶,并给出图片○1天竺桂叶近对生或在枝条上部者互生,卵圆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7-10厘米,宽3-3.5厘米,先端锐尖至渐尖,基部宽楔形或钝形,革质,上面绿色,光亮,下面灰绿色,晦暗,两面无毛,离基三出脉,中脉直贯叶端,在叶片上部有少数支脉,基生侧脉自叶基1-1.5厘米处斜向生出,向叶缘一侧有少数支脉,有时自叶基处生出一对稍为明显隆起的附加支脉,中脉及侧脉两面隆起,细脉在上面密集而呈明显的网结状但在下面呈细小的网孔;叶柄粗壮,腹凹背凸,红褐色,无毛。
植物内部构造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根、茎、叶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掌握植物内部构造的观察方法。
3. 比较不同植物器官的结构差异。
二、实验原理植物内部构造是指植物器官的内部组织结构,主要包括细胞、组织、器官三个层次。
通过观察植物根、茎、叶的横切面和纵切面,可以了解其内部构造和功能。
三、实验材料1. 根:胡萝卜、土豆2. 茎:向日葵、玉米3. 叶:白菜、荷叶4. 实验器材:显微镜、解剖刀、刀片、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酒精灯、火柴、剪刀、镊子等。
四、实验步骤1. 根部观察(1)将胡萝卜和土豆分别切成薄片,置于载玻片上。
(2)滴加适量的水,盖上盖玻片。
(3)在显微镜下观察根的内部结构,包括表皮、皮层、维管束等。
(4)记录观察结果。
2. 茎部观察(1)将向日葵和玉米的茎分别切成薄片,置于载玻片上。
(2)滴加适量的水,盖上盖玻片。
(3)在显微镜下观察茎的内部结构,包括表皮、皮层、维管束等。
(4)记录观察结果。
3. 叶部观察(1)将白菜和荷叶分别切成薄片,置于载玻片上。
(2)滴加适量的水,盖上盖玻片。
(3)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的内部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叶脉等。
(4)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部结构胡萝卜根和土豆根的内部结构基本相似,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束。
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起到保护作用;皮层细胞排列疏松,有利于水分和养分的运输;维管束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输送。
2. 茎部结构向日葵茎和玉米茎的内部结构基本相似,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束。
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起到保护作用;皮层细胞排列疏松,有利于水分和养分的运输;维管束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输送。
玉米茎具有发达的气腔,有利于呼吸作用。
3. 叶部结构白菜叶和荷叶的内部结构存在一定差异。
白菜叶的内部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叶肉细胞排列紧密,有利于光合作用;荷叶的内部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叶肉细胞排列疏松,有利于水分蒸发和光合作用。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植物根、茎、叶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024年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本

2024年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本一、实习简介在2024年暑期,我参加了一次为期两个月的植物学实习。
本次实习地点位于一个大型植物园,植物园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研究设施,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实习条件。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植物分类、植物生长与发育等方面的研究,并进行了一定的实验。
二、实习过程1. 植物分类在实习开始的前几天,我们首先进行了植物分类的学习。
植物分类是植物学的基础,对于了解植物的系统进化和多样性非常重要。
我们学习了植物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实地观察了植物园中不同种类的植物。
通过比较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和产地信息,我们学会了如何识别和分类不同种类的植物。
2. 植物生长与发育随着实习的深入,我们开始了对植物生长与发育过程的研究。
我们选择了一种常见的花卉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究其生长和发育的规律。
我们观察了植物的萌发过程、根系的生长、茎的生长与分化、叶片的生长与展开等等。
通过对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进行观察和测量,我们了解了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组织结构的变化。
3.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在实习的后期,我们开始了一些简单的实验。
我们选择了一种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例如光照、水分和温度等,设计了相应的实验方案进行研究。
我们通过操控实验条件和测量植物的生长指标,如高度、茎粗等,分析不同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对植物的生长机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了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三、实习成果在实习结束后,我整理了实习期间的研究数据,并撰写了一份实习报告。
根据实习期间的观察和实验结果,我对植物的分类和生长机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我总结了植物分类的特点和方法,了解了植物多样性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同时,我也总结了植物生长与发育的规律和影响因素,探讨了植物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四、实习收获与感想通过这次植物学实习,我不仅学到了植物分类和生长的基础知识,还培养了实际操作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在实习期间,我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结构,学会了设计和进行简单的实验,并学会了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
植物学实习报告4篇

XX植物学实习报告4篇植物学实习报告1、实习目的与任务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情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认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
通过野外实习巩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激发学习生物科学、探究大自然的热情,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和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对植物学的兴趣。
2、实习步骤与内容黑石顶简介黑石顶自然保护区位于封开县东南部七星镇内,东经111°52’,北纬23°31’,北回归线穿越腹地。
最高海拔,地形复杂,森林茂密。
木兰科、金缕梅科、壳斗科、樟科、山茶科为5个典型科,在黑石顶分布广泛,这几个科组成优势群落,在森林中形成高大乔木。
实习内容7月5日上午从珠海出发,下午到达黑石顶,晚上老师对本次实习的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作了简要的介绍。
7月6日上午在xx老师和唐恬老师的带领下沿公路认种并采集标本108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7日上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沿某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114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8日上午在唐老师的带领下沿另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39种,同时采集压制标本,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9日上午对这几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下午学习压制标本的方法以及进行认种考试。
7月10日白天攀登黑石顶,沿线观察热带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晚上开总结大会。
7月11日与第二批到达的同学完成交接,乘车返回珠海。
3、实习心得与体会这次在黑石顶的实习使我获益良多。
最直接的学习成果就是对两百多种植物的特征以及所属科、种的认识。
像认识朋友一样认识每一种植物,即使一个人走在山野里也满目都是老相识,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到现在,我还记得有着苹果香味的阿丁枫,有着漂亮的蓝紫色果实的山菅兰,有圆圆腺窝的黄樟,有风油精味道的光皮桦,长了“瘤”的福建莲座蕨,叶子被揉了之后会有蜡痕的甜茶椆……以前还没有认真地去观察学习的时候,一棵树就是一棵树,所有的叶子长得都差不多,所有的树皮都是一个样。
植物学实验报告

植物学实验报告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结构、生长、发育、分类、生态、生理等方面的学科。
在学习植物学的过程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就在实验中所接触到的一些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讨论。
一、观察花粉和花药花粉是植物的雄性生殖细胞,在花药中产生,通过风或昆虫等方式传输,以进行花粉在雌蕊中与卵细胞结合的授粉。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显微镜观察了不同植物花粉的形态和大小,发现不同的植物花粉形态各异,有的是球形,而有的则呈现各种几何形状,花粉大小也不相同。
花药则是花粉产生的地方。
在实验中,我们还研究了不同植物花药的结构和形态,发现不同植物花药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构。
有的花药分成四个小囊室,有的则是如同开花的小碗状,而有的则是狭长的管状。
通过观察花粉和花药,我们了解了不同植物花粉和花药的形态、大小、结构等特点,对于了解植物的生殖机制,以及分类和鉴定各个种类的植物,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观察叶片表皮叶片表皮是植物的外皮,它是植物与外界交流的重要部分。
在这次实验中,我们观察了植物叶片表皮切片,发现叶表皮有着不同的形态和型复。
有的叶表皮表面布满毛发,叶片上的气孔也随之变化,有的物种气孔比较密集,有的则比较分散;有的叶表皮紧密,而有的则松散。
通过观察叶片表皮,我们了解了植物表面解剖的形态和结构,掌握了植物表皮从一个角度上的形态和变化,有助于学习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
三、测定叶片蒸腾速度植物通过叶表皮释放水分,称为蒸腾,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过程之一。
在实验中,我们带着一个干净的量杯到自然地区采集几片同种植物的叶子,并在实验室中将它们转移到一定的实验条件下。
通过不断测量在一定时间内实验容器中量杯内水面的高度变化,最终计算得到在这样的条件下,植物叶片的蒸腾速度。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植物在不同条件下蒸腾速度的变化,掌握了测定植物蒸腾速度的方法和步骤,对于了解植物的生理机理,以及了解不同条件下植物的耐受性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结植物学是一门涉及许多不同学科的综合学科,学习植物学的过程中要学习到很多的知识和技能,其中实验环节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植物学实习报告模板汇编8篇(植物学实验报告总结)

植物学实习报告模板汇编8篇(植物学实验报告总结)植物学实习报告篇120xx年7月13日,结束了泉州、厦门站的动物野外实习后,我们来到了南靖和溪,由孔祥海老师带队,开头了这次的植物野外实习。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1.了解采集地植被分布状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熟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
2.通过野外实习巩固理论学问,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学问的理解和记忆。
3.激发学习生物科学、探究大自然的热忱,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和老师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提高对植物学的兴趣。
二、实习步骤与内容7月13日下午,从实习宿舍(和溪镇热带雨林实习基地)动身,在孔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和溪镇沿着大路熟识沿路植物并采集标本20余种。
7月14日下午,我们来到了乐土雨林.在孔老师等的带领下,沿路熟识了许多植物.并以小组为单位(五人一组)采集标本70余种。
同时压制了所采集的标本。
7月14日下午,校车再次把我们送到乐土雨林后便返回了。
我们在孔老师等的带领下沿路认种并采集标本50余种。
同时压制了所采集的标本。
7月15日上午,我们来到了仙岭,在孔老师等的带领下,沿山路认种并采集了30余种植物标本。
7月15日下午,我们在宿舍压制所采集的标本。
(并在晚饭后返回了学校)7月16日,回到了学校,我们在试验室忙着压制标本,挂标签,复习巩固。
7月17日上午,针对这次植物野外实习,以小组为单位孔祥海老师对我们进行了考核。
三、实习心得与体会这次在南靖和溪的实习使我获益良多。
最直接的学习成果就是对所采集的160多种植物的特征以及所属科目有所熟识。
到现在,我还记得种子会粘人衣服的鬼针草,属于百合科有着好听名字的吉利草,长了“瘤”的福建莲座蕨,有药用作用的积雪草,天南星科的名符其形的一把伞天南星,跟姜长得很相像的高粱姜……以前还没有认真地去观看学习的时候,一棵树就是一棵树,全部的叶子长得都差不多,全部的树皮都是一个样。
而在这次的观看中,我发觉每一株植物的叶子都长得那么有性格,有些气味特殊,有些叶脉惊奇,有些形状惊奇,有些毛茸茸有些光溜溜……就连貌不惊人的树皮也分长条形剥落还是片状剥落等等。
植物实验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了解植物的基本生理特性,掌握植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二、实验内容1. 植物形态观察(1)实验材料:小麦种子、白菜种子、向日葵种子等。
(2)实验步骤:①将小麦种子、白菜种子、向日葵种子分别播种于装有土壤的盆中。
②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叶片展开、花蕾形成等过程。
③测量并记录幼苗的高度、叶片长度等生长指标。
(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观察,小麦种子发芽后长出细长的茎和绿色的叶片,叶片展开呈长条形;白菜种子发芽后长出细小的茎和圆形的叶片,叶片展开呈匙形;向日葵种子发芽后长出粗壮的茎和绿色的叶片,叶片展开呈掌状。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的种子在发芽和幼苗生长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2. 植物光合作用实验(1)实验材料:向日葵幼苗、遮光纸、光强计、CO2分析仪等。
(2)实验步骤:①将向日葵幼苗置于光照强度为1000勒克斯的环境中,测量并记录光合速率。
②用遮光纸将向日葵幼苗部分遮光,测量并记录光合速率。
③将向日葵幼苗置于黑暗环境中,测量并记录光合速率。
(3)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向日葵幼苗在光照条件下光合速率较高,遮光条件下光合速率降低,黑暗条件下光合速率几乎为零。
这表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光照强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
3. 植物呼吸作用实验(1)实验材料:小麦种子、呼吸速率计、CO2分析仪等。
(2)实验步骤:①将小麦种子置于呼吸速率计中,测量并记录呼吸速率。
②将小麦种子置于黑暗环境中,测量并记录呼吸速率。
(3)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小麦种子在光照条件下呼吸速率较高,黑暗条件下呼吸速率降低。
这表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关联,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黑暗条件下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增强。
4. 植物水分运输实验(1)实验材料:向日葵幼苗、水势计、染料等。
(2)实验步骤:①将向日葵幼苗的根部用染料染色。
植物实验报告

植物实验报告引言植物实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实验课程,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际操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和规律。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种常见的植物——豌豆,来进行观察和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设计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设计此次实验的目的是观察豌豆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芽和生长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实验条件:1. 温度条件:将豌豆种子分为三组,分别放置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
第一组置于常温环境(室温),第二组置于较高的温度环境,第三组置于较低的温度环境。
2. 光照条件:将豌豆种子分为三组,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
第一组置于常规自然光照环境下,第二组置于强光照射环境下,第三组置于遮光环境下。
3. 水分条件:将豌豆种子分为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水分处理。
第一组进行常规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第二组进行过量浇水,使土壤处于湿润饱和状态;第三组进行干旱处理,保持土壤较干。
实验过程1. 实验前,我们首先准备了豌豆种子和种植土壤,并消毒处理。
2. 将豌豆种子分组,并按照实验设计的条件进行处理。
确保每组种子的数量和处理条件一致。
3. 在温度条件下,将每组豌豆种子放置于相应的温度环境中,并定期观察和记录发芽和生长情况。
4. 在光照条件下,同样将每组豌豆种子放置于相应的光照环境中,观察和记录发芽和生长情况。
5. 在水分条件下,每天对每组豌豆种子进行相应的水分处理,并记录发芽和生长情况。
6.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记录每组豌豆种子的发芽时间,发芽率,以及生长情况,包括茎长、叶片数量等。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观察和数据统计,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1. 温度条件:在常温下,豌豆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情况最好。
较高温度条件下,豌豆的发芽率较低,生长速度也较慢;而较低温度条件下,豌豆种子几乎无法发芽生长。
2. 光照条件:在常规自然光照条件下,豌豆种子的发芽率最好,生长情况也较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学实验报告
植物学实验
实验一、植物学实验的基本研究方法
1、简述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放置准备:a、取时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小心轻放,放置实验台中部略偏左位置,距桌3-4cm。
b、插电源
c、旋转物镜转换器,低倍镜就位
e、使虹彩光圈调到最大,聚光器转到最高
2)放装片,准备观察:a、放载玻片
b、从左侧观察,调至最中心
c、用双手调节粗准焦螺旋
d、调节目镜
3)观察:a、调节粗准焦螺旋,下降载物台至最低,使其清晰,上调
b、调节细准焦螺旋
c、用推进器使物体于视野中央
d、左眼观察,右眼画图
4)高倍镜观察:a、侧面转动转换器(不换油镜)
b、调节光源亮度
c、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像清晰
d、画图
5)换载玻片:a、载物台放至最低
b、调节至最低物镜
c、换新片
d、用低倍镜观察
6)结束整理:a、关闭电源
b、载物台放至最低
c、取下载玻片
d、4倍,10倍物镜内呈八字形放置
e、电源线缠绕2圈半(至镜筒上)
2、常用的植物制片技术有哪几种?
共5种——临时水封片、徒手切片法、压片法、石蜡切片法、离析法
3、详细说明生物绘图的具体步骤与要求
a、观察:细心观察,对各部分的位置、比例、特征等有完整的认识
b、起稿:勾画轮廓,用软铅笔(HB)勾勒观察对象的轮廓和结构
c、定稿:用硬铅笔(2H或3H)将全图绘出。
用线条表示结构,线条要均匀,光
滑,用圆点表示各部分的对比度,点要圆。
d、标注名称:一般为直接标注,标出指示部位的名称,最好在右侧
e、核实全图:核实绘图内容,保持图画整洁,并在下方写图名称
实验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根据观察简述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你都观察到了那些细胞器?
植物细胞:细胞壁——纹孔和胞间连丝
原生质体——细胞质——细胞器和胞机制
后含物细胞核
细胞膜
观察到的细胞器有:质体(叶绿体、白色体、有色体)
液泡
2、植物细胞中后含物包括哪些,通常位于细胞的什么细胞器内?
1)淀粉——以淀粉粒的形式在造粉体内形成并贮藏
2)蛋白质——通常位于细胞的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中
3)脂肪和油——存在于白色体
4)晶体——液泡
实验三、植物分生组织和细胞分裂
1、从根尖分生组织的类型、位置和细胞特点等方面说明分生组织的特点
根尖分生组织的类型:1)原生分生组织:位于根和茎的最前端,是从胚胎中保留下
来的,具有永久分裂能力的细胞群,由原
始细胞组成,细胞分化少
2)初生分生组织:由原生分生组织刚衍生的细胞组成的,位
于原生组织后方,细胞已出现初步分化,
其又可划分成三部分即原表皮、基本分生
组织和原形成层,随后依次发育成表皮,
维管柱,皮层
分生组织细胞的特点:细胞小,壁薄,原生质丰富,细胞核大并位于细胞中央,没
有液泡或会有分散的小液泡,细胞排列紧
密
2、做好根尖压片的关键是什么?
1)固定液要迅速杀死正在分裂的细胞使其保持分裂状态
2)解离时注意解离时间
3)染色时间充分
4)轻压盖玻片使细胞分散
实验四、植物组织观察
1、比较导管和筛管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何异同?
结构:同:都由长管状细胞上下连接而成,均无细胞核
异:导管:以端壁形成的穿孔相互连接,上下贯通:由有花纹的死细胞构成,
有五种类型
筛管:细胞连接处稍微膨大,连接端壁即筛板上有许多筛孔;由活细胞构
成
功能:同:都有运输功能
异: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
筛管运输有机物
2、机械组织有何类型,简述其在植物体内的分布规律
机械组织:厚角组织:细胞壁在细胞角隅加厚,一般存在于幼茎和叶柄内
厚壁组织——纤维:以尖端交错连接,多成束,成片分布于植物体中,根
据存在部位可分为韧皮纤维和木纤维
石细胞:可单个或成群分布,或形成连续的坚硬组织,在植
物的茎、叶、果实和种子中均存在,少数植物的根
中也有发现
实验五、藻类植物
1、根据绿藻门中各类群植物形态结构特征,探讨生物在自然中的演化趋势
1)从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
衣藻属是单细胞生物,有鞭毛无液泡、细胞质
水绵属则由一系列细胞构成不分枝的丝状体,无鞭毛但有液泡与细胞质
2)由水生到陆生
衣藻属有鞭毛进行无性生殖产生游动孢子,可见其生活在水中
水绵属合子耐旱性强,水涸不死
小球藻属能在土壤中存在
丝藻属有固着器,能进行营养繁殖,可生活在岩石上
实验六、菌物观察
1、黑根霉和青霉形态结构有何不同?
黑根霉是匍匐生长的无隔菌丝,有垂直向上的孢子囊梗,孢子囊及向下生长的假根
青霉是有隔菌丝,营养菌丝上生有长而直立的分生孢子梗且分生孢子梗能经2—3次分枝形成扫帚状,分子孢子小梗顶端产生多个圆形,成串的分子孢子
2、异层地衣和同层地衣的结构有何不同?
异层地衣有上皮层、藻胞层、髓层、下皮层
同层地衣有上皮层、髓层、下皮层(衣藻细胞在髓层中均匀分布)实验七、苔藓植物观察
实验八、蕨类植物观察
1、怎样从显微镜下识别蕨类植物的精子器和颈卵器
精子器位于假根附近呈球状突出于配子体表面,外层细胞是精子器的壁,较厚
颈卵器位于原叶体腹面凹刻处,位于生长点下方精子器上方且比精子器大颜色较深
实验九、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一)
以小麦为例比较禾本科植物与双子叶植物根、茎、叶的解剖结构有何异同?
根:1)禾本科植物不产生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且只有初生结构
2)禾本科植物外皮层由机械组织细胞构成,内皮层细胞五面加厚,有通道细胞
3)2者在其他方面并无太大差别,它们的初生构造都由表皮、皮层、维管柱构成
茎:
禾本科植物双子叶植物无形成层的有限维管束,木质部“V“形有形成层的无限维管束
维管束二轮排列或散生轮状排列
具基本组织皮层、髓射线和髓界限分清导管、筛管终生有功能不终生有功能
二者都有表皮和维管束
叶: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1)叶片——上表皮表皮毛,气孔器
下表皮
2)叶肉——海绵组织
栅栏组织
3)叶脉——维管束鞘
木质部
韧皮部
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1)表皮:a、由长细胞和短细胞构成
b、细胞排列整齐规则
c、气孔器——保卫细胞
副卫细胞
d、刚毛
e、泡状细胞
2)叶肉:等面叶
3)叶脉:a、平行脉序
b、无维管形成层
c、木质部“V“形
实验十、种子植物营养器官(二)木本植物
旱生环境植物叶的解剖结构有何特点?
1)降低蒸腾:外形上——叶片小而硬
结构上——表皮细胞小,且外壁增厚,外壁外面有厚的角质层,表皮
外常密生表皮毛,气孔下陷或局限在气孔窝内,表皮下面
常有下皮层,形成复表皮。
叶肉组织排列紧密,细胞间隙
小,栅栏组织层次多,特别发达,甚至于上下两面均有栅
栏组织分布,机械组织和疏导组织发达
2)贮水:肉质植物形成肉质叶,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叶肥厚多汁,在叶肉内有发达
的薄壁组织,贮存了大量的水分,其细胞保持水分,以适应旱生的环境。
实验十一、种子植物营养器官形态类型及其变态
1、写出下列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类型
萝卜:贮藏根——肥大直根
藕:地下茎——根状茎
马铃薯:地下茎——块茎
慈姑:地下茎——球茎
红薯:贮藏根——块根
洋葱:地下茎——鳞茎
2、用学过的形态学术语结构描述以下植物的特征
爬山虎:攀援根、攀援茎——吸盘
叶:互生、基部楔形,粗锯齿缘,叶尖钝形,掌状网脉,复叶
仙人掌:无明显直根、须根系
直立茎、肉质茎
刺状叶
夹竹桃:直根系
木质茎,直立,三叉分枝
针形(线状披针形至长圆披针形),全缘,三叶轮生(二叶对生),侧脉羽
状平生
美人蕉:须根系
粗壮的根状茎
长椭圆状披针形,互生,叶尖尖形,单生,侧出平行脉
豌豆:直根系
木质茎
长圆形至卵圆形,全缘,偶数羽状复叶,叶卷须
实验十二、种子植物花的形态结构发育
如何理解花是适应生殖而变态的枝?
从植物系统进化和植物形态学的角度来看花实际上是一种不分枝且节间缩短的,适于生殖的变态的短枝。
花柄是枝条的一部分,花托是花柄的顶端略为膨大的一部分,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是着生于花托的变态叶。
花是被子植物特有的有性生殖器官,是形成雌雄生殖细胞核进行有性生殖的场所。
被子植物通过花器官完成受精结果,产生种子等一系列有性生殖过程,以延续种族。
实验十三、花序类型和果实的结构(详情见实验报告)
实验十四、裸子植物
实验十五、被子植物分类(一)实验十六、被子植物分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