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植物学实验

植物学实验——南瓜茎纵切片导管观察

生科院10级1班09100103 卞磊

图1 (南瓜茎纵切片螺纹导管)

图2(南瓜茎纵切片网纹导管)

图3(南瓜茎纵切片环纹导管)

(在几个装片中没有找到梯纹导管)

根据导管发育先后及其侧壁次生增厚和木化方式不同,可将导管分为五种类型:环纹导管(annular vessel),每隔一定距离有一环状的木化增厚次生壁;螺纹导管(spiral vessel),侧壁呈螺旋带状木化增厚;梯纹导管(scalariform vessel),侧壁呈几乎平行的横条状木化增厚,与未增厚的初生壁相间排列,呈梯形;网纹导管(spiral vessel),侧壁呈网状木化增厚,“网眼”为未增厚的初生壁;孔纹导管(spiral vessel),侧壁大部分木化增厚,未增厚部分形成孔纹。

上述五种导管类型中,前两种导管出现较早,常发生于生长初期的器官中,导管直径较小,

输水能力较弱,未增厚的初生壁还可随器官伸长而延伸;后三种导管多在器官生长后期分化形成,导管直径大,每个导管分子较短,输导效率高。有时在一个导管上可见到一部分是环纹加厚,另一部分是螺纹加厚;有时梯纹和网纹之间的差别十分微小;也有网纹和孔纹结合而成网孔纹的过渡类型。导管的长度从几厘米到几米不等。

导管普遍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向上运输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它们是由许多管状的、细胞壁木质化的死细胞纵向连接成的一种输导组织。组成导管的每一个细胞称为导管分子(vessel element)。

在导管分子的发育初期,其细胞内含有丰富的微管、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随着细胞的生长、液泡的分化和继后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导管分子的侧壁形成各种纹饰的次生加厚,端壁逐渐解体消失,形成不同形式的穿孔(单穿孔或数个小孔组成的复穿孔)。具有穿孔的端壁称为穿孔板(perforation plate)。穿孔的形成及原生质体消失使导管成为中空的连续长管,有利于水分及无机盐的纵向运输。导管还可通过侧壁上的纹孔或未增厚的部分与毗邻的细胞进行横向运输。根据导管的发育先后和侧壁木质化增厚方式,可将其分为环纹导管、螺纹导管、梯纹导管、网纹导管和孔纹导管五种类型。

环纹导管(annular vessel)和螺纹导管(spiral vessel)这类导管是在器官的初生生长早期形成的,位于初生木质部中的原生木质部,其导管分子细长而腔小(尤其是环纹导管),且其侧壁分别呈环状或螺旋状木质化加厚,输水能力弱,有时同一条导管的不同部分可出现环纹与螺纹增厚。由于其增厚的部分不多,未增厚的管壁部分仍可适应于器官的生长而伸延,但易被拉断。

梯纹导管(scalariform vessel)、网纹导管(reticulated vessel)和孔纹导管(pitted vessel)这类导管是在器官的初生生长中后期和次生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位于初生木质部中的后生木质部和次生木质部,其导管分子短粗而腔大,输水效率高(尤其是孔纹导管)。梯纹导管和网纹导管的侧壁分别呈梯状和网状增厚,孔纹导管的侧壁则大部分木质化增厚,未加厚的部分则形成纹孔。

植物学实验报告

植物学实验报告 植物学实验 实验一、植物学实验的基本研究方法 1、简述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放置准备:a、取时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小心轻放,放置实验台中部略偏左位置,距桌3-4cm。 b、插电源 c、旋转物镜转换器,低倍镜就位 e、使虹彩光圈调到最大,聚光器转到最高 2)放装片,准备观察:a、放载玻片 b、从左侧观察,调至最中心 c、用双手调节粗准焦螺旋 d、调节目镜 3)观察:a、调节粗准焦螺旋,下降载物台至最低,使其清晰,上调 b、调节细准焦螺旋 c、用推进器使物体于视野中央 d、左眼观察,右眼画图 4)高倍镜观察:a、侧面转动转换器(不换油镜) b、调节光源亮度 c、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像清晰 d、画图 5)换载玻片:a、载物台放至最低 b、调节至最低物镜 c、换新片 d、用低倍镜观察 6)结束整理:a、关闭电源 b、载物台放至最低 c、取下载玻片

d、4倍,10倍物镜内呈八字形放置 e、电源线缠绕2圈半(至镜筒上) 2、常用的植物制片技术有哪几种? 共5种——临时水封片、徒手切片法、压片法、石蜡切片法、离析法 3、详细说明生物绘图的具体步骤与要求 a、观察:细心观察,对各部分的位置、比例、特征等有完整的认识 b、起稿:勾画轮廓,用软铅笔(HB)勾勒观察对象的轮廓和结构 c、定稿:用硬铅笔(2H或3H)将全图绘出。用线条表示结构,线条要均匀,光 滑,用圆点表示各部分的对比度,点要圆。 d、标注名称:一般为直接标注,标出指示部位的名称,最好在右侧 e、核实全图:核实绘图内容,保持图画整洁,并在下方写图名称 实验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根据观察简述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你都观察到了那些细胞器? 植物细胞:细胞壁——纹孔和胞间连丝 原生质体——细胞质——细胞器和胞机制 后含物细胞核 细胞膜 观察到的细胞器有:质体(叶绿体、白色体、有色体) 液泡 2、植物细胞中后含物包括哪些,通常位于细胞的什么细胞器内? 1)淀粉——以淀粉粒的形式在造粉体内形成并贮藏 2)蛋白质——通常位于细胞的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中 3)脂肪和油——存在于白色体 4)晶体——液泡 实验三、植物分生组织和细胞分裂

(完整版)植物学实验

植物学实验——南瓜茎纵切片导管观察 生科院10级1班09100103 卞磊 图1 (南瓜茎纵切片螺纹导管) 图2(南瓜茎纵切片网纹导管) 图3(南瓜茎纵切片环纹导管) (在几个装片中没有找到梯纹导管) 根据导管发育先后及其侧壁次生增厚和木化方式不同,可将导管分为五种类型:环纹导管(annular vessel),每隔一定距离有一环状的木化增厚次生壁;螺纹导管(spiral vessel),侧壁呈螺旋带状木化增厚;梯纹导管(scalariform vessel),侧壁呈几乎平行的横条状木化增厚,与未增厚的初生壁相间排列,呈梯形;网纹导管(spiral vessel),侧壁呈网状木化增厚,“网眼”为未增厚的初生壁;孔纹导管(spiral vessel),侧壁大部分木化增厚,未增厚部分形成孔纹。 上述五种导管类型中,前两种导管出现较早,常发生于生长初期的器官中,导管直径较小,

输水能力较弱,未增厚的初生壁还可随器官伸长而延伸;后三种导管多在器官生长后期分化形成,导管直径大,每个导管分子较短,输导效率高。有时在一个导管上可见到一部分是环纹加厚,另一部分是螺纹加厚;有时梯纹和网纹之间的差别十分微小;也有网纹和孔纹结合而成网孔纹的过渡类型。导管的长度从几厘米到几米不等。 导管普遍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向上运输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它们是由许多管状的、细胞壁木质化的死细胞纵向连接成的一种输导组织。组成导管的每一个细胞称为导管分子(vessel element)。 在导管分子的发育初期,其细胞内含有丰富的微管、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随着细胞的生长、液泡的分化和继后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导管分子的侧壁形成各种纹饰的次生加厚,端壁逐渐解体消失,形成不同形式的穿孔(单穿孔或数个小孔组成的复穿孔)。具有穿孔的端壁称为穿孔板(perforation plate)。穿孔的形成及原生质体消失使导管成为中空的连续长管,有利于水分及无机盐的纵向运输。导管还可通过侧壁上的纹孔或未增厚的部分与毗邻的细胞进行横向运输。根据导管的发育先后和侧壁木质化增厚方式,可将其分为环纹导管、螺纹导管、梯纹导管、网纹导管和孔纹导管五种类型。 环纹导管(annular vessel)和螺纹导管(spiral vessel)这类导管是在器官的初生生长早期形成的,位于初生木质部中的原生木质部,其导管分子细长而腔小(尤其是环纹导管),且其侧壁分别呈环状或螺旋状木质化加厚,输水能力弱,有时同一条导管的不同部分可出现环纹与螺纹增厚。由于其增厚的部分不多,未增厚的管壁部分仍可适应于器官的生长而伸延,但易被拉断。 梯纹导管(scalariform vessel)、网纹导管(reticulated vessel)和孔纹导管(pitted vessel)这类导管是在器官的初生生长中后期和次生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位于初生木质部中的后生木质部和次生木质部,其导管分子短粗而腔大,输水效率高(尤其是孔纹导管)。梯纹导管和网纹导管的侧壁分别呈梯状和网状增厚,孔纹导管的侧壁则大部分木质化增厚,未加厚的部分则形成纹孔。

植物生理学实验

实验五种子活力的测定(红墨水法) 一、实验目的 掌握快速测定种子活力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种子生命力是指种子能够萌发的潜在能力或种胚具有的生命力。它是决定种子品质和实用价值大小的主要依据,与播种时的用种量直接有关。活细胞的原生质膜具有选择性吸收物质的能力,而死的细胞原生质膜丧失这种能力,于是红墨水染料可进入死细胞而使其染色。活细胞不能吸收红墨水所以不染色。 三、试剂、材料 5%红墨水、培养皿、刀片 青稞种子 四、实验过程 1、将随机购买的种子用温水浸泡3-6小时,使其充分吸胀。 2、吸胀后的种子挑选50粒,沿胚中心线纵切为两半。 3、一半至于培养皿中,用红墨水浸泡染色10分钟,染色后倒去红墨水,用清水冲洗至液体无色。 4、另取50粒种子吸胀,沸水煮熟成死种子,重复步骤3,作为空白对照。 五、计算结果 未被染色的种子数目 种子活力=*100% 总种子数目

实验一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植物细胞水势概念及计算公式; 2、了解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水势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植物细胞、组织之间以及植物体和环境间的水分间移动方向都由水势差决定; 2、当植物细胞或组织放在外界溶液中时: A、ψw<ψs,则植物组织吸水,C外↑,液滴↓; B、ψw>ψs,则植物组织失水,C外↓,液滴↑; C、ψw=ψs,则二者水分保持动态平衡,C外不变,液滴不动。 三、试剂、材料 试管、试管架、滴管、打孔器、蔗糖溶液 菠菜 四、实验过程 1、取出8支试管,依次编号 1、用1mol/l的蔗糖溶液配制0.10、0.20、0.30、0.40、0.50M、0.60M、0.70M、 0.80M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取出8支试管用力混匀。 五、实验结果 根据公式计算叶片细胞的水势 公式:ψw =-RTiC 式中:ψw为细胞水势, R为摩尔气体常数,0.083×105(L?Pa)/(mol?K); T为热力学温度,单位K;即273+t ,t为实验温度,单位是℃; i为解离系数,蔗糖为1; C为等渗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单位是mol/L。

植物学实验

植物学实验 1、泥胡菜菊科43、苦苣菊科 2、柏树柏科44、一年蓬菊科 3、打碗花旋花科 45、酸膜叶蓼蓼科 4、小叶女贞木犀科46、破铜钱伞形科 5、朱顶红石蒜科47、通泉草玄参科 6、八仙草景天科48、红花醡浆草醡浆草科 7、猪殃殃茜草科49、红继木金缕梅科 8、活血丹唇形科50、白茅禾本科 9、八仙花虎耳草科51、鸢尾鸢尾科 10、苏铁苏铁科52、吉祥草百合科 11、紫荆豆科53、马蹄金旋花科 12、桂花木犀科54、荠菜十字花科 13、榉树榆科55、莎草莎草科 14、小叶黄杨黄杨科56、构树桑科 15、雪松松科57、三叶草豆科 16、樱花蔷薇科58、斑种草紫草科 17、枫杨胡桃科59、剪股颖禾本科 18、金边大叶黄杨卫矛科60、云南黄馨木犀科 19、锦带花忍冬科61、五爪金龙葡萄科 20 瘦风轮唇形科62、大金鸡菊菊科 21、凌霄花紫葳科63、大叶黄杨卫矛科 22、爬山虎葡萄科64、朴树榆科 23、麦冬百合科65、雀麦禾本科 24、香附子莎草科66、灰灰菜藜科 25、三色堇堇菜科67、狗牙根禾本科 26、石竹石竹科68、鸡爪槭槭树科 27、繁缕石竹科69、葱兰石蒜科 28、毛茛毛茛科 29、佛座唇形科70、细叶芹伞形科 30、空心莲子草苋科71、鸭跖草鸭跖草科 31、八角金盘五加科72、稗草禾本科 32、杜英杜英科73、含笑木兰科 33、红叶石楠蔷薇科74、紫薇千屈菜科 34、灯台树山茱萸科75、紫叶小檗小檗科 35、樟树樟科76、合欢豆科 36、野老鹳草牻牛儿苗科77、海桐海桐科 37、赤地利蓼科78、黄鹌菜菊科 38、卷耳石竹科79、无患子无患子科 39、车前车前科80、喜树蓝果树科 40、风轮菜唇形科81、臭荠十字花科 41、星宿菜报春花科82、大叶女贞木犀科 42、鹅观草禾本科83、南天竹小檗科

植物生理学实验

一植物组织中ETH(乙烯)释放量的测定 测定原理:ACC是乙烯合成的直接前体,为了更好地了解乙烯对植物的调节作用,有必要测定植物中ACC的含量,在冷却的Hg+存在下,NaClO专一地使ACC转化成乙烯。ACC:1-氨基环丙烷-1-羧酸 测定中气相色谱仪用的是氢火焰检测器FID。 色谱仪包括固定相和流动相。由于固定相和流动相对各种物质的吸附或溶解能力不同,因此各物质的分配系数不一样。当待测样(含ETH混合气体)加入固定相以后,不断通以流动相(通常为氮气、氢气)待测物不断再分配,最后按照分配系数大小顺序依次被分离,并进入检测系统被检测,检测信号的大小,反映出物质含量的多少,在记录仪上呈现色谱图。判断气相色谱仪氢火焰检测器是否点燃的3种方法?如何判断检测器已工作? 1、将不锈钢镊子接触到检测器的喷扣处,若镊子上有水珠证明氢气已被点燃; 2、根据记录笔的位置来判断; 3、微电流放大器的“引燃开关”切换“引燃”时,检测器如发出扑声火焰已被点燃。 结果分析:经冷冻的苹果ETH释放速率低于常温的乙烯释放速率。经低温处理ACC合成酶的形成受到损伤和影响,从而降低乙烯的合成与释放。 3大温度3大气流量:基线成一直线表明稳定了 柱温80度进样器温度120度检测器温度140度 N2 流量35微升每分钟400 H2 流量45 微升每分钟55千帕空气流量350 微升每分钟40 千帕 二植物组织中脂肪氧化酶活力测定 原理根据基质浓度一定,反应体系中溶解氧浓度的变化与酶活力大小呈线性相关原理进行测定。LOX氧化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生成具有共轭双键的过氧化物时消耗氧气,溶液中氧浓度的减少速率与酶活力大小成正比,用氧电极可精确的测定酶活力。 结果:经过干旱处理的小麦组织中LOX活力低(受干旱条件的诱导LOX基因的表达) 注意事项:1测定时,维持温度恒定,氧电极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 2 反应杯中不应有气泡,否则会造成信号不稳 3 进行试验时要保持磁转子的转动,以平衡氧气浓度 4 电极使用一段时间后,在阳极上形成一层氧化膜,使电极的灵敏度下降,需要用清洁剂清洁阳极。 三半伤害温度的求算 1 以伤害度为纵坐标,温度为横坐标,制作曲线,50%伤害对应的温度即半伤害温度; 2 以Logistic生长曲线方程拟合Y=K/(1+Ae-BT) Y 伤害度(相当于胁变)K 最大外渗量 T 温度(相当于胁强)A,B 常数 据Logistic方程,以Ln((K/Y)-1)为纵坐标,以T为横坐标作图,的一直线,直线与横轴交点即半伤害温度。 半伤害温度的生理意义,半伤害温度通常可用来表示植物对高温或低温抗性的大小。在高温伤害情况下,若半伤害温度高,说明对高温伤害抗性强;在低温伤害时,则半伤害温度越低,植物对低温伤害抗性强。对于其他逆境,具有相应的生理意义。 但是对于高温伤害,同样以Ln((K/Y)-1)为纵坐标,以T为横坐标作图,发现做出的不是直线而是S型曲线。 四蒸汽压渗透压计测植物组织渗透势蒸汽压渗透压计的工作原理 1 原理对于一种溶液来说,溶质颗粒数的增加改变了溶剂分子的自由度,导致溶剂分子主要特征的改变。这些溶液特征的相对变化与溶液中粒子的增加量呈线性相关,所以称他们为

21-植物学实验指导手册

《植物学》实验指导手册

目录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及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观察 (1) 实验二植物种子结构观察及种子营养成分的鉴定 (8)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及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熟练使用显微镜。 2、学会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3、观察植物细胞,掌握细胞结构图的绘制方法。 二、仪器和用具: 显微镜、擦镜纸、镊子、解剖针、盖玻片、载玻片、刀片、吸水纸、纱布 三、实验药品: 蒸馏水、1%碘-碘化钾溶液(先用3g碘化钾溶于100ml蒸馏水中,再加入1g碘,溶解后即可使用。保存于棕色瓶中)、蔗糖溶液0.3g/ml、二甲苯 四、实验材料: 洋葱(Allinm cepa)或蒜(A.satium),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五、实验方法和步骤: (一)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显微镜的种类很多,一般可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大类。应用最普遍、最广泛的是光学显微镜,也是植物学实验和研究的基本仪器,必须要训练掌握。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可分为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部分。

1、显微镜的机械装置 显微镜的机械装置由金属或塑料制成,其作用是固定和调节光学系统、放置及移动标本。 (1)镜座:为显微镜的底座,有马蹄形和长方形,支持整个镜体,使显微镜保持平衡。 (2)镜柱:是在镜座后方中部直立向上的部分,支持镜臂及以上部分。 (3)镜臂:全形弯曲,为携取显微镜时执手之用。有的显微镜的镜臂下端有倾斜关节,借此可使镜臂及其以上部分在90度范围内倾斜,以利观察,但通常不超过30度。 新型显微镜具有倾斜镜筒,是固定的,无倾斜关节。 (4)载物台:也叫工作台或镜台,方形或圆形,为放置标本之用。载物台有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固定式载物台:载物台上有两个金属压夹,用作固定玻片标本。有的载物台上装有玻片移动器,可固定和移动标本之用。载物台中央有一通光孔,反射镜反射上来的光线,通过通光孔而透到标本上。移动式载物台:装有旋钮,可前后左右移动。移动式载物台上装有纵横游标尺,可用来测量标本大小或或被检部分作标记,便于再次观察。 (5)镜筒:是由金属制成的圆筒。其上端放置目镜,下端连接物镜转换器及物镜,后侧有齿刻与镜臂相连,通过调焦螺旋可使镜筒上下升降(有的类型镜筒是固定的)。镜筒有直筒式和斜筒式两种,直筒式的目镜和物镜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斜筒式的目镜和物镜的中心线互成45度角,在镜筒的转折处有棱镜,使光线转折45度角。 (6)物镜转换器:由两片凹面向上的金属圆盘组成。下盘有3-4个物镜螺旋口,用于安装物镜,转动下盘可以方便地更换观察使用的物镜。转换物镜时,应旋转物镜转换器下盘,切勿直接推动物镜,以免损坏显微镜。转换器上金属圆盘的后侧中央装有弹性卡夹,旋转下盘时,使弹性卡夹对准所需物镜后上方的槽线处,就能保证目镜与物镜的光轴合在一起。 (7)调焦装置:为了得到清晰的图像,必须调节物镜与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镜的焦点对准标本,这一操作叫调焦。在显微镜的镜臂上装有大小螺旋各一对。大的叫粗动调焦螺旋每旋转一周可使镜筒升降20毫米;小的微动调焦螺旋,每旋转一周可使镜筒升降0.1毫米或更小。由于显微镜型号的不同,调焦有不同方式。较新型的显微镜,借助调焦螺旋,使载物台升降进行调焦。 2、显微镜的光学系统 (1)物镜:安装在镜筒下端的物镜转换器下方,因为它靠近被视物体,故又称接物镜。物镜是决定显微镜性能如分辨力的最重要的构件。物镜的作用是将标本第一次放大成倒像。一台显微镜备有数个物镜,每个物镜由数片不同球面半径的透镜组成。物镜下端的透镜口径越小,镜筒越长,其放大倍数越高;否则反之。 物镜有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其放大倍数一般刻在物镜的镜筒上,例如4×、8×、10×、40×、45×、65×、90×、100×,分别表示4倍、8倍、10倍……。其中40-65倍叫高倍物镜,90或100倍的称为油浸物镜(使用时需在标本和物镜之间加入折射率大于1,而与玻璃折射率相近的液体,如香柏油作为介质)。 (2)目镜:安装在镜筒上端,因为它靠近观察者的眼睛,又称接目镜。目镜的作用是

植物营养学实验指导(实验二)

植物营养学实验指导(实验二) 植物营养学实验指导(实验二) (实验二不同养分水平的溶液培养与植株中养分含量的速测) 实验二不同养分水平的溶液培养与植株中养分含量的速测 (综合性实验) 一.原理 绿色植物在整个生活周期中,除了通过叶片的光合作用外,只要满足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矿质元素和其他条件,植物不一定非在土壤中生长不可。因此,在用蒸馏水及必需的几种元素配成的溶液中,植物同样可以正常生长发育,这种培养方法称为溶液培养(又称水培)。由于溶液培养其元素的种类和数量可以控制,因此要了解某种元素的数量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时,可有意识地配制不同水平某种元素的培养液,根据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及症状,了解其影响。收获后,通过测定植株中的养分含量,了解养分在植物体中的累积情况。 二.材料、仪器及药品 1、材料准备 玉米或白菜幼苗于实验前15天左右砂培育苗。 2、仪器 气泵、天平、pH计、分光光度计、火焰光度计 10ml刻度吸管、1000ml量筒、培养箱及泡沫板、移液器、棉花、试剂瓶、容量瓶、白瓷板、标准滴唧、比色管 3、药品 (1)Ca(NO3)2?4H2O, (2)KNO3, (3 )KH2PO4, (4) K2SO4, (5) CaCl2, (6) NaH2PO4, (7) NH4NO3, (8) KCl (9) FeSO4?7H2O, (10) EDTA-Na2, (11) H3BO3, (12) CuSO4?5H2O, (13) MnSO4?4H2O, (14) ZnSO4?7H2O, (15)(NH4)6Mo7O24?4H2O。(16)MgSO4?7H2O

4、试剂 (1)浸提剂:称取化学纯氯化钠58.5克放入烧杯中,加入约500毫升蒸馏水溶解,用小量筒准确量取2.1毫升浓盐酸倒入烧杯中,搅匀,移入量筒中,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毫升。 (2)混合标准原液 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分析纯的下列试剂于小烧杯中:磷酸二氢钾0.2194克,硝酸钾1.806克,硫酸钾3.873克,用少量蒸馏水溶解,然后转移至500毫升容量瓶中,用少量蒸馏水洗烧杯几次,都无损地移入量瓶中,最后用蒸馏水稀至刻度,摇匀,即得含磷100mg?L-1,含硝态氮500mg?L-1,含钾5000mg?L-1的混合标准原液。此液加甲苯防腐剂5滴,即可保存3~4个月。 (3)甲种混合标准稀溶液 用移液管准确吸取混合标准原液1毫升,放入100毫升容量瓶中。用浸提剂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勿溅出)即得含磷(P)1mg?L-1,含硝态氮(NO3-N)5mg?L-1,含钾(K)50mg?L-1的甲种混合标准稀溶液。此液几天内失效。 (4)乙种混合标准稀溶液 用移液管准确吸取混合标准原液2毫升,放入100毫升容量瓶中。用浸提剂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勿溅出)即得含磷(P)2mg?L-1,含硝态氮(NO3-N)10mg?L-1,含钾(K)100mg?L-1的乙种混合标准稀溶液。此液几天内失效。 (5)硝酸试粉:(甲)称取硫酸钡(BaSO4)10克(在105℃下烘干4小时,冷后磨细,过60目筛;这种试剂含硝酸盐的可能性最大,要注意选择),把它分为三份,再称硫酸锰(MnSO4?H2O)1克(磨细,不用过筛),对氨基苯磺酸0.4克,α-萘胺0.2克,分别与一份硫酸钡混合均匀,最后合起来再加入柠檬酸7.5克,一起在研钵中研磨均匀,贮于密闭瓶中。(乙)称取0.2克锌粉(磨细过80~100目筛)及化学纯硫酸钾9.8克,在研钵中充分研细,贮于密闭瓶中。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避免与NO3-或NO2-的化合物接触,而且由于柠檬酸吸湿性强,不宜操作过久,以免长期暴露于空气中。

植物学实验

植物学实验 植物学实验是植物学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植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内容不仅与理论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而且相对独立。植物学实验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课程,旨在学习植物学实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通过实验学习,要求学生逐步掌握植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植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逐步提高实验观察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课程简介编辑 植物学实验 植物学实验(5) 植物学实验内容主要有: 1.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包括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植物体各个器官的构造; 2.植物体各器官的主要生理功能; 3.植物的系统分类; 4.植物与环境; 5.基本的实验方法与技能。 植物学实验教学中体现形态结构与生理内容相结合,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规范的工作习惯、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积极思考、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部分实验中开展拓展性实验,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进行研究的能力。

在实验内容安排上尽可能与课堂教学内容相一致,但考虑到实验的相对独立性及实验材料会受到季节性影响等原因,实验顺序可作适当调整或适当增减内容。 2目标要求编辑 通过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能熟练掌握徒手切片方法及临时制片和压片的制作;掌握植物绘图技术,能够形象绘制植物组织、器官的详图及简图;能熟练地解剖植物各器官并能够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能熟练地掌握植物分类工具书的使用;能正确识别本地区常见的植物,特别是校园植物;能够独立完成某地区植物资源调查及植物蜡叶标本制作、鉴定等工作;能独立开展与植物学相关的科学研究。[1] 3实验用品编辑 必备用品: 绘图铅笔两只(一只HB、一只3H)、实验报告纸、橡皮、三角板或小尺子、镊子 常用仪器: 电视显微镜、体视电视显微镜、录像机、投影仪、幻灯机、显微镜、解剖显微镜、平台扩大镜、冰箱、恒温箱、烘箱 常用玻璃器皿: 培养皿、滴瓶及滴管(少量为棕色)、烧杯、树胶瓶、标本瓶、酒精灯、两桶、玻棒、载玻片、盖玻片、表面皿 常用工具:

植物学实验教案

植物学实验教案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掌握植物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学习植物的分类及其特征。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 1.显微镜; 2.刀片和载玻片; 3.盖玻片; 4.镊子; 5.游离维生素C试剂。 三、实验步骤 1.观察植物的根 (1)取一颗鲜活的植物,用镊子将其根部取出,用盖玻片盖住根部; (2)将根部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根尖的结构和细胞的形态。 2.观察植物的茎 (1)取一根鲜活的植物茎,用刀片将其切片; (2)将切片放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盖住; (3)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茎的结构和细胞的形态。

3.观察植物的叶 (1)取一片植物叶片,用镊子将其取出; (2)将叶片放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盖住; (3)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叶片的结构和细胞的形态。 4.观察植物的营养方式 (1)取一片植物叶片,加入适量的水; (2)将叶片放入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叶片中含有色素颗粒的部分; (3)加入几滴游离维生素C试剂,观察色素颗粒的变化。 5.观察植物的生殖方式 (1)观察植物茎上的花蕾,记录花的形态特征; (2)用镊子将花蕾剖开,观察花内部的雄蕊和雌蕊,记录它们的形态特征; (3)观察花的雌性器官和雄性器官的结构特点,了解植物的生殖方式。 四、实验注意事项 1.操作时要小心,避免损坏实验器材; 2.显微镜使用前要调节焦距和光源亮度; 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清洁卫生,避免将植物部分带回宿舍; 4.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器材进行清洗和消毒。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1.根的结构和细胞形态的观察结果,描述根尖和根毛的特点; 2.茎的结构和细胞形态的观察结果,描述茎的特点; 3.叶片的结构和细胞形态的观察结果,描述叶片的特点; 4.营养方式的观察结果,描述色素颗粒的变化; 5.生殖方式的观察结果,描述花的形态特征和雄蕊、雌蕊的特点。 六、实验总结 1.通过本实验,我了解到了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细胞结构; 3.掌握了植物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4.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这个植物学实验教案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植物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并学习植物的分类及其特征。实验中使用的器材包括显微镜、刀片、载玻片、盖玻片和镊子等,用于观察植物的根、茎和叶的结构和细胞的形态。实验步骤包括观察植物的根、茎和叶的结构和细胞形态,观察植物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对于实验结果和分析,学生需要描述根尖和根毛的特点,茎的特点,叶片的特点,营养方式中色素颗粒的变化,以及花的形态特征和雄蕊、雌蕊的特点。实验注意事项包括操作注意事项、显微镜使用前的调节工作、注意实验过程的卫生和清洁,以及实验结束后的清洗和消毒。实验总结主要是

植物学实验报告

植物学实验报告 北方植物学实验报告 引言: 身处这个多元化的生态系统中,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基石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通过植物的生长、繁殖与适应特性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态行为及其对环境的响应。本实验 旨在通过对北方地区常见植物的观察、测量及统计,探究植物的 生态特点。 方法: 1. 实验材料和设备: - 北方常见植物标本 - 量尺和电子秤 - 硬度计和天平 2. 实验步骤: - 选择一定数量和类型的植物标本 - 观察并描述植物的形态特征

- 测量并记录植物的高度、茎径、叶片长度和宽度等参数 - 进行叶面积测定和叶片密度测量 - 统计并比较不同植物之间的数据差异 结果与讨论: 1. 植物形态特征: 通过对植物标本的观察,我们发现植物形态特征的多样性。有 些植物具有细长的茎,适应于高温和干旱环境,例如北方某些草 原植物;而另一些植物则具有粗壮的茎,适应于寒冷和多雪的环境,例如北方某些树种。 2. 植物生长特性: 测量和统计了不同植物的高度、茎径、叶片长度和宽度等参数,发现不同植物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例如,一些高大的植物在相同 时间内生长迅速,而一些矮小的植物生长缓慢且高度有限。这些 差异很可能是由于遗传、环境条件和竞争等因素引起。 3. 叶面积和叶片密度:

叶面积和叶片密度是植物生态特征的重要参数之一。测定了不同植物的叶面积,并计算出其叶片密度。结果显示,叶面积和叶片密度也存在较大差异。一些植物拥有较大的叶面积,这可能是为了增加光能的吸收;而另一些植物则具有较高的叶片密度,这可能是为了减少蒸腾和水分损失。 结论: 通过本次植物学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北方地区植物的生态特征。植物形态特征的多样性与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密切相关。植物生长的快慢、叶面积的大小以及叶片密度的差异,揭示了植物在适应环境和与其它生物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生态策略。生态学家可以根据这些特征来进一步研究植物的生态行为、种间关系以及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等问题。 附录: 1. 植物标本形态特征观察表 时间:2021年10月 地点:某北方城市公园

植物学实验

3.显微镜使用方法+注意事项15分 (1)放置方法: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向着光放在实验台上。 (2)对光调整: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亮的光圈。(3)观察细胞①把所要观察的细胞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央。②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等,直到找到切片上的细胞;再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细胞结构为止 (4)整理器材:显微镜使用完毕,先上升镜筒移开镜头后取出玻片标本;使用粗准焦螺旋下降载物台至低位;套好镜罩,放置在合适位置。 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1)取送显微镜时,应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轻拿轻放。 (2)镜检时,坐姿端正,一般用左眼观察物象,用右眼看着实验报告纸画图。两眼须同时睁开。 (3)切忌一面从目镜进行观察,一面使镜简下降,这样容易使物镜与玻片标本碰撞而损坏。 (4)在高倍镜下调节焦距时,切勿使用粗调节器,以免压坏标本,损坏物镜。 (5)显微镜使用完毕必须先上升镜筒,移开镜头后再取出玻片标本,以免取玻片时擦损镜头的镜面。 4.徒手切片(芹菜)制作方法15分 (1)盛清洁的水于培养皿中。然后用左手的拇指及食指、中指夹住材料(芹菜叶柄),拇指的位置要低于食指,并使材料的上端伸出指外,材料的切面必须保持水平方向。 (2)右手执刀片,平放在左手食指之上,刀口向内,自左前方向右后方滑行切割,要用臂力,不要用腕力,不可向内平切。 (3)拉切的速度宜快,一次切下,不要中途停顿或似拉锯式,以免损伤材料或切得不平。 (4)切片过程中,如发现由于用力不均而使材料表面倾斜时,必须立即削平。 (5)刀片必须锋利,材料及切片均需经常沾水,以保持材料湿润、润滑。 (6)切下的薄片可随时涮入培养皿的水中,以备观察。等切到相当数量 后,再选择其中最薄的透明度最大的做成临时玻片观察。

植物学实验案例

植物学实验案例 植物学实验教案1 植物形态解剖学实验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和生物绘图 一、目的要求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成像原理;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习生物绘 图的基本技术。 二、材料用品洋葱表皮细胞永久装片、显微镜、载玻片。三、内容和方法 (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在植物学实验课中,经常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体内的各种结构。因此,在 实验课开始之前,必须先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1、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的种类不尽相同,但目前使用的多是复式显微镜,其构造 可 植物学实验教案2 以分为光学部分和机械部分(图1-1)。 光学部分:物镜、目镜、聚光镜、反光镜; 机械部分:镜座、镜柱、倾斜关节、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粗调节器、细调节 器和载物台。 2、显微镜的成象原理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光学的成象原理观察植物体结构的。显微 镜的目镜和物镜各由若干透镜组成,但可看成是一个凸透镜。(图1-2) 3、显微镜的使用显微镜的使用主要包括二个方面:一是光度的调节,另一个是焦 距的调节。具体方法分叙于后。 (1)取镜和放镜取镜时应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保持镜体直立,不可歪斜,安放时,动作要轻。一般应放在座位的左侧,距桌边5―6厘米处,以便观察。 (2)对光扭转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载物台上的通光孔,打开聚光器的光圈,然 后左眼对准接目镜注视,右眼睁开,用手翻转反光镜,是镜面向着光源,光强时用平面镜,光弱时用凹面镜。并利用聚光器或虹彩光圈调节光的强度,使视野内的光线既均匀明亮, 又不刺眼。

(3)放玻片将需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二端,将玻 片中的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4)低倍镜使用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因为低倍镜视野范围大,容 易发现和确定需要观察的部位。 A、调整焦点使用低倍镜时,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旋转粗调节器。使物镜停留在 距离载物台约5毫米处。接着用左眼在目镜中观察,同时按反时针方向,向后向内转动粗 调节器,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到标本物象为止。 植物学实验教案3 B、低倍镜的观察焦点调节好后,可根据需要移动玻片,把要观察的部分移动到最 有利的位置上,找到物象后,还可以根据材料的厚薄,颜色,成象的反差强弱等情况进行 调节,如视野太亮,可降低聚光器或缩小虹彩光圈,反之,则升高聚光器或放大虹彩光圈。 (5)高倍镜的使用观察细微结构时,需要使用高倍镜。 使用高倍镜前,应先在低倍镜中选好目标,将其调整到视野的中央,转动转换器,换 用高倍镜进行观察。转换高倍镜后,一般只要略微扭转调节器,就能看到清晰的物象,若 接物镜不是显微镜上原配套镜头,则需重新调整焦点,此时应从侧面观察物镜,并小心地 转动粗调节器,使镜筒慢慢下降到高倍镜的镜头几乎要与切片接触时为止,切勿使镜头接 触玻片,然后一边从目镜向内观测视野,一边转动粗调节器,稍微升高或下降镜筒,看到 物象后,再调细调节器直到获得清晰物象为止。 (6)显微镜使用后的整理观察完毕,先升高镜筒,取下切片,再扭转转换器,使 镜头偏于两旁,擦净镜头,然后降下镜筒,擦净镜体,装入镜箱。 4、显微镜操作练习对显微镜构造和使用方法有初步了解后可进行下列操作练习:(1)取“字母”制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按照显微镜操作方法,找到所要观察的物象,此时,放大的物象是否为倒像?把制片向左和向右移动,物象移动的方向与制片移动的方 向是否一致。反复多次练习掌握玻片使物象保持在中央的规律。 (2)取洋葱表皮细胞的永久装片,置低倍镜下,对好光,观察视野中表皮细胞数目 和大小,然后转换高倍镜,此时,所看到的细胞的数目和大小,与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 象有何不同。 (二)生物绘图绘图是学习和研究植物学必备的基本技能。具体方法: 1、必须认真观察所需画的对象,学习有关理论,搞清所需观察的结构,掌握住各部 分特征,画出结构中最本质和典型的部分,不需要有什么画什么。要依据实际观察到的图 象绘图,不要凭假想,不要单纯以书本照抄、照画,以保证形态结构的准确性,达到生物 图所具有的科学性。

植物生理学实验

植物生理学实验 实验01 植物组织中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的测定 植物组织中的水分以自由水和束缚水两种不同的状态存在。自由水与束缚水含量的高低与植物的生长及抗性有密切关系。自由水/束缚水比值高时,植物组织或器官的代谢活动旺盛,生长也较快,抗逆性较弱;反之,则生长较缓慢,但抗性较强。因此,自由水和束缚水的相对含量可以作为植物组织代谢活动及抗逆性强弱的重要指标。 一、原理: 自由水未被细胞原生质胶体颗粒吸附而可以自由移动、蒸发和结冰,也可以作为溶剂。束缚水则被细胞原生质胶体颗粒吸附而不易移动,因而不易被夺取,也不能作为溶剂。基于上述特点以及水分依据水势差而移动的原理,将植物组织浸入高浓度(低水势)的糖溶液中一定时间后,自由水可全部扩散到糖液中,组织中便留下束缚水。自由水扩散到糖液后(相当于增加了溶液中溶剂)便增加了糖液的重量,同时降低了糖液的浓度。测定此降低了的糖液的浓度,再根据原先已知的高浓度糖液的浓度及重量,可求出浓度降低了的糖液的重量。用浓度降低了的糖液的重量减去原来高浓度糖液的重量即为植物组织中的自由水的量(即扩散到高浓度糖液中的水的量)。最后,用同样的植物组织的总含水量减去此自由水的含量即是植物组织中束缚水的含量。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小白菜、棉花叶片。 (二)仪器设备:1.阿贝折射仪;2.分析天平或电子顶载天平(感量0.1mg);3.烘箱;4.干燥器;5.称量瓶;6.打孔器(面积0.5cm2左右);7.烧杯;8.瓷盘;9.托盘天平(1/100g);10.量筒。 (三)试剂:重量百分浓度为60%~65%的蔗糖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蔗糖60~65g,置烧杯中,加蒸馏水40~35g,使溶液总重量为100g,溶解后备用。 三、实验步骤 1.植物组织中总含水量的测定 (1)取称量瓶3只(三次重复,下同),依次编号并分别准确称重。(2)在田间选取生长一致的待测的植物数株,各选部位、长势、叶龄一致的有代表性叶子数片。用打孔器钻取小圆片150片(注意避开粗大的叶脉),立即装到上述称量瓶中(每瓶随机装入50片),盖紧瓶盖并精确称重。(3)将称量瓶连同小圆片置烘箱中105℃下烘15min以杀死植物组织细胞,再于80~90℃下烘至恒重(称重时须置干燥器中,待冷却后称)。设称量瓶重量为W1,称量瓶与小圆片的重量为W2,称量瓶与烘干的小圆片的重量为W3(以上重量单位均设为g,下同)。则植物组织的总含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植物组织的总含水量(%)=(W2-W3)/(W2-W1)×100 根据上式可分别求出三次重复所得到的组织总含水量的值并进一步求出其平均值。 2.植物组织中自由水含量的测定(1)另取称量瓶3只,编号并分别准确称重。(2)用打孔器打取小叶圆片150片(植物材料的选取同上),立即随机装入三个称量瓶中(每瓶装50片),盖紧瓶盖并立即称重。(3)三个称量瓶中各加入60%~65%的蔗糖溶液5ml左右,再分别准确称重。(4)各瓶于暗处置4~6h(经减压处理后,只需在暗处置1h),其间不时轻轻摇动。到预定的时间后,充分摇动溶液。用阿贝折射仪(见附注)分别测定各瓶糖液浓度,同时测定原来的糖液浓度。设称量瓶重量为W1,称量瓶与小圆片的重量为W2,称量瓶与小圆片及糖液的重量为W4,糖液原来的浓度为C1,浸过植物组织后的糖液的浓度为C2。则植物组织中自由水的含量(%)可由下式算出: 植物组织中自由水的含量(%)=(W4-W2)×(C1-C2)/[(W2-W1)×C2]×100

植物生理学实验

实验一植物细胞渗透势的测定(质壁分离法) 实验二钾离子对气孔开度的影响 实验三希尔反应的观察 实验四植物种子生命力的快速测定 实验五单盐的毒害作用及离子间的对抗作用 实验六水稻种子萌发对氧的需要 实验七生长素对绿豆苗发根的影响 实验八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九脱落酸对植物叶柄的脱落效应 实验(上面实验中选4个+1个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 实验一植物细胞渗透势的测定(质壁分离法) 植物细胞的渗透势主要取决于液泡的溶质浓度,因此又称溶质势。渗透势与植物水分代谢、生长及抗逆性等有密切关系。已知在干旱、盐渍等条件下,一些植物常在细胞内主动积累溶质,以降低其渗透势,增加吸水能力,而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细胞膨压,保障细胞的生长和气孔的开放,这种现象叫做渗透调节作用。渗透调节能力的大小可以用逆境条件下细胞的渗透势的降低值来表示,在水分生理与抗逆性生理研究中经常需要测定。

一、原理 将植物组织放入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植物细胞与蔗糖溶液间将达到渗透平衡状态。如果在某一溶液中细胞脱水达到平衡时刚好处于临界质壁分离状态,则细胞的压力势(Ψ p )将下降为零。此时细胞液的渗透势(Ψs )等于外液的渗透势Ψs 0 。此溶液称为该组织的等渗溶液,其浓度称为该组织的等渗浓度,即可计算出细胞液的渗透势(Ψs )。实际测定时,因为临界质壁分离状态难以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所以一般均以初始质壁分离作为判断等渗浓度的标准。处于初始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体积,比吸水饱和时略小,故细胞液浓缩而渗透势略低于吸水饱和状态时的渗透势称基态渗透势。 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一)实验材料 洋葱鳞茎、紫鸭跖草、苔藓、红甘蓝或黑藻、丝状藻等。 (二)试剂 1 . 1 mol/kg 蔗糖水溶液:称取预先在 60 ~ 80 ℃下烘干的蔗糖 34. 2 g 溶于100 g 蒸馏水中,即为 1 质量摩尔浓度的蔗糖溶液。 2 .%中性红溶液。 3 .蔗糖系列标准液:取干燥洁净的小试剂瓶 9 支编号,用 1 mol/kg 蔗糖水溶液依据 C 1 V 1 =C 2 V 2 公式配制 mol/kg 、 mol/kg 、 mol/kg 、 mol/kg 、mol/kg 、 mol/kg 、 mol/kg 、 mol/kg 、 mol/kg 等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蔗糖

植物学实验电子教案

实验一、植物细胞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识别植物细胞的结构,了解植物细胞的后含物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学会临时装片的制作。 二、实验材料 白菜、菠菜、洋葱、马铃薯、红辣椒及各种装片。 三、实验内容 1、显微镜的使用。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⑴植物细胞:取洋葱叶肉一小块制成临时装片。 ⑵质体的类型:①、叶绿体:取菠菜近上表皮或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制成临时装片。②、有色体:取红辣椒果实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③白色体:取白菜叶柄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⑶后含物:刮去马铃薯汁液制成临时装片。 ⑷纹孔、胞间连丝:取柿胚乳细胞,观察胞间连丝。取辣椒果皮观察纹孔。 ⑸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取洋葱根尖切片,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 四、作业 1、绘一个洋葱表皮细胞,注明各部分结构。 2、绘菠菜部分下表皮细胞,示叶绿体。 3、绘白菜叶柄部分表皮细胞,示白色体。

4、绘红辣椒部分果皮细胞,示有色体和纹孔。 5、绘马铃薯的淀粉粒。 6、绘柿胚乳细胞,示胞间连丝。

实验二、植物组织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各种组织的类型和分布。 二、实验材料 各种切片、装片。 三、实验内容 1、分生组织:⑴顶端分生组织---洋葱根尖纵切(分生区)。⑵侧生分类组织---椴树茎横切(形成层)。 2、保护组织:⑴初生保护组织---豇豆叶表皮装片(表皮)。⑵次生保护组织---椴树茎横切(周皮)。 3、薄壁组织:⑴通气组织---睡莲叶横切(气腔)。⑵同化组织---夹竹桃叶横切(叶肉、复表皮)。⑶储藏组织---马铃薯块茎横切(淀粉粒)。 4、机械组织:⑴厚角组织---蓖麻叶柄横切、芹菜叶柄横切(徒手切片)。⑵厚壁组织---草纸纤维、梨果肉右细胞。 5、输导组织:⑴导管、筛管、伴胞---南瓜茎横切。⑵管胞---松茎离析材料(临时装片)。 6、分泌结构:⑴外分泌结构---棉花茎横切(腺毛)。⑵内分泌结构---松茎横切(树脂道)。 四、作业 绘上述各类组织结构图。

植物学实验

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目录 绪论 (1)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3) 实验二生物绘图 (6) 实验三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的观察 (9) 实验四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显微观察 (12) 实验五植物体各种组织的显微观察 (14) 实验六根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17) 实验七茎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21) 实验八低等植物(藻类、菌类和地衣植物) (25)

绪论 一、实验课教学的目的及意义 本课程以验证课堂理论、掌握研究方法和操作技能为宗旨,培养学生独立开展以植物生物学为基础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通过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生物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研究植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运用这些方法和技能去研究植物个体发育中植物器官的形态建成与结构;学习植物系统发育过程中植物界各大类群植物的主要的形态特征、代表植物、它们在植物界中的地位和演化规律,认识一些常见的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植物。理论与实践统一,使学生加深对课堂讲授的内容的认识与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索与实验的能力与素质,以适应新经济时代对科技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实验室规则 1. 学生应提前5-10分钟进入实验室,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2. 按号使用显微镜和解剖镜,使用前要检查,使用后要擦试整理,并放回原处.如果发现损坏或发生故障,要及时报告指导教师。 3. 爱护仪器、标本及其他公共设施,节约药品和水电。损坏物品时应主动向指导教师报告并及时登记。 4. 保持实验室安静、整洁。实验时不得随意走动和谈笑。室内禁止吸烟,不准随地吐痰和乱扔纸屑、杂物。每次实验后,各实验小组要清理实验桌面,并轮流打扫实验室。 5. 最后离开实验室的学生要负责检查水、电、门、窗等是否关严。 三、实验课课程进行方式及对学生的要求 1. 实验前必须预习每次实验课内容,写出简单的实验提纲,并把个人准备好的实验必备物品带到实验室。 2. 必须仔细听取教师对实验课的要求、操作中的重点、难点和应注意问题的讲解。 3. 实验时,学生应根据实验教材独立操作,仔细观察,随时做好记录。遇到问题,应积极思考分析原因,排出故障。对于经自己努力解决不了的问题,应请指导教师帮助。 4.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学生除了在实验室学习外,还应以整个校园、植物园、各大公园等作为课堂,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学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