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检查的方法、顺序
体格检查方法训练(检查顺序)

体格检查方法训练(检查顺序)体格检查是医学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子细的体格检查可以匡助医生确定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而体格检查方法的训练也是医学生和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本文将介绍体格检查方法的训练,重点是检查顺序。
一、普通情况检查1.1 观察患者的普通情况:包括患者的体型、体位、表情、自主活动能力等。
1.2 问询患者主诉和既往病史: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和治疗经历。
1.3 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二、头颈部检查2.1 观察头颈部外形:包括头颅大小、形状、头发分布等。
2.2 检查头颈部皮肤和黏膜:观察皮肤颜色、有无异常斑块、疤痕等。
2.3 检查头颈部淋巴结:触诊颈部淋巴结是否肿大、有无压痛等。
三、胸部检查3.1 观察胸廓形态:包括胸廓对称性、呼吸运动等。
3.2 听诊肺部:通过听诊器听取肺部呼吸音,观察有无异常音。
3.3 叩诊胸廓:通过叩诊胸廓判断有无胸腔积液或者肺部实变。
四、腹部检查4.1 观察腹部外形:包括腹部膨隆、凹陷、腹壁皮肤情况等。
4.2 触诊腹部:通过触诊腹部检查腹部肿块、压痛等情况。
4.3 打听腹部听诊:通过听诊器听取腹部肠鸣音,观察有无异常声音。
五、四肢检查5.1 观察四肢外形:包括四肢的对称性、肿胀、皮肤情况等。
5.2 检查四肢关节活动度:检查四肢关节的活动度,观察有无异常。
5.3 检查四肢神经肌肉功能:检查四肢的感觉、运动功能,观察有无异常表现。
通过以上的体格检查方法训练,医学生和医生可以系统地、全面地检查患者的身体情况,为准确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希翼医学工作者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体格检查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体格检查的四种方法

体格检查的四种方法以体格检查的四种方法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体格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旨在通过观察、触摸、听诊等手段,对人体的各个系统进行评估。
本文将介绍体温测量、血压测量、心肺听诊和腹部触诊这四种常见的体格检查方法。
一、体温测量体温是人体内部热量的体现,是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体温测量通常通过口腔、腋下、肛门或额头等部位进行。
其中,腋下测量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进行体温测量时,需要使用电子体温计或水银体温计等工具,将温度计放置在相应部位,等待一定时间后读取温度值。
二、血压测量血压是人体循环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反映了心脏泵血能力和血管阻力的平衡情况。
血压测量通常通过袖带和血压计进行,常见的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
其中,间接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进行血压测量时,需要将袖带缠绕在上臂上,然后通过充气和放气的方式观察血压计上的刻度,得到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数值。
三、心肺听诊心肺听诊是评估心脏和肺部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听诊器将听诊头放置在胸部和背部不同位置,可以听到心脏和肺部的声音。
心肺听诊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是否有异常心音、肺部是否有呼吸音异常等。
常见的听诊位置包括心脏区域、肺上、肺中、肺下等。
四、腹部触诊腹部触诊是评估腹部器官状况的一种方法。
通过手部轻压、揉动、叩诊等手法,可以观察腹部器官的位置、形状、压痛情况等。
腹部触诊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腹部器官是否有肿块、囊性或实质性病变等。
常见的腹部触诊手法包括浅表触诊、深层触诊、叩诊等。
体温测量、血压测量、心肺听诊和腹部触诊是常见的体格检查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医生可以评估人体的生理状况,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体格检查方法仅是初步评估手段,若有异常情况,还需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
因此,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应当结合病史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体格检查的方法、顺序

《检体诊断》技术实践技能操作指导xx的方法、顺序一、一般检查1、病房内查体,病人多取仰卧位.医师步入病房,站在病人右侧,向病人问候,并作自我介绍.告之查体注意事项,希望病人予以配合,通过简短的交流,消除其紧张情绪,增强信任感,并了解病人的应答和言语状况。
2、取体温表,先检查体温表内水银柱是否已甩至35℃以下,然后把体温表放在腋窝深处紧贴皮肤,中有汗液则须擦干后测体温,并嘱病人。
环指指腹平放在病人右手桡动脉近手腕处,至少计数30秒脉搏搏动次数,同时观察病人呼吸,计算胸廓起伏频率,计数30秒。
3、测量右上臂血压前必须在安静环境下休息5~10分钟.先打开血压计开关,检查水银柱液面是否与0点平齐,使病人右上肢裸露,伸直并外展45°,袖带气囊胶管避开肱动脉,袖带紧贴皮肤缚于上臂,下缘距肘弯横纹上2~3cm,袖带不宜过紧或过松,一般以能伸进1指为宜。
在肘窝肱二头肌腱内侧触及肱动脉,将听诊器膜式体件置于肱动脉上,不宜将体件塞在袖带下,并使测量点与腋中线同一水平。
右手以均匀节奏向气袖内注气,待动脉搏动消失,再升高20~30mmHg(2. 6~4.00KPa),然后缓缓放气,使水银柱缓慢下降,以每秒2mm速度为宜。
两眼平视水银柱平面,听到的第一个搏动声为收缩压,水银柱继续下降至声音突然变低沉,直至消失,此时所示压力值为舒张压。
同样的方法测定两次,间歇1分钟左右,取最低值为血压值。
解下袖带,整理好后放入血压计内。
向右侧倾斜血压计约45°,使水银柱内水银进入水银槽内后关闭开关。
取出体温表,观察刻度后甩下水银,将体温表放入托盘。
分别记录每分钟脉搏、呼吸次数,血压和体温。
观察被检者发育、营养、体型、面容表情和体位。
二、头部1、观察头发、头颅外形。
用双手拨开头发,检查整个头颅有无压痛、包块、损伤等。
2、观察眉毛分布有无脱落,眼睑有无下垂、水肿。
嘱被检查者眼睛下视,用右手示指和拇指捏住左上睑中部的边缘,轻轻向前牵拉,然后示指向下压,并与拇指配合将睑缘向上捻转,翻转上眼睑,观察眼睑结膜和穹窿结膜。
诊断学体格检查(1)

诊断学体格检查引言体格检查是医学诊断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患者的身体各系统进行观察、触诊、听诊等方法,可以获取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病情,从而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诊断学体格检查的步骤、方法和一些常见的体征,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体格检查技巧。
步骤和方法第一步:准备工作在进行体格检查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包括确认患者的身份和主诉、了解患者的病史、选择合适的检查环境和设备等。
第二步:全身检查在进行全身检查时,医生要求患者脱衣,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和检查。
以下是一般的全身检查方法:1.观察:包括面色、体形、步态、心率等方面的观察。
2.触诊:通过手触来检查患者的皮肤温度、湿度、有无畸形等。
3.听诊:使用听诊器来听取患者的心音、肺音等,以便判断有无异常。
4.叩诊:通过手指敲击患者的身体表面,可以判断有无腹部腹水、心肺异常等。
5.嗅诊:医生可使用嗅觉检查器来嗅一些患者体液或排泄物,以确定有无特殊气味。
第三步:系统检查在全身检查之后,医生需要对各个系统进行详细的检查。
常见的系统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
以下是各个系统检查的一些方法和注意事项:呼吸系统•肺音检查:医生可以通过听诊器来听取患者的呼吸音,包括呼气音和吸气音。
正常的呼吸音应该是清晰、平稳、无异常音。
•叩诊:医生可以通过叩诊来判断患者是否有胸腔积液或肺部异常。
循环系统•心脏听诊:医生可以通过听诊器来听取患者的心音,包括心脏的收缩和舒张音等。
异常的心音可能暗示患者存在心脏病等问题。
•血压测量:医生可以使用血压计来测量患者的血压,以了解患者的循环状况。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检查主要包括对患者的反射、感觉和运动功能等方面进行检查。
这部分检查需要医生有一定的经验和技巧。
消化系统•腹部触诊:医生可以通过手触来检查患者的腹部,了解腹部是否有肿块、压痛、肝下垂等问题。
•肛门指诊:医生通过直肠指诊来检查患者的肛门和直肠,以确定有无痔疮、肿瘤等问题。
体格检查方法训练(检查顺序)

体格检查方法训练(检查顺序)引言概述:体格检查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它能够通过观察、触摸、听诊等方式,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
正确的体格检查方法和顺序对于准确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体格检查的方法训练及检查顺序。
正文内容:1. 头部和颈部检查1.1 头部外观检查:包括头颅形态、头发、眼睛、耳朵等外观特征。
1.2 颈部检查:包括颈部皮肤、淋巴结、颈动脉和甲状腺等的触诊和触摸。
2. 胸部检查2.1 胸廓检查:包括观察胸廓形态、呼吸运动、胸廓畸形等。
2.2 肺部检查:包括触诊、叩诊、听诊等,以评估肺部的呼吸音、共鸣音和杂音等。
2.3 心脏检查:包括触诊、叩诊、听诊等,以评估心脏的心率、心律、心音等。
3. 腹部检查3.1 腹部外观检查:包括腹部形态、腹壁肌肉张力、脐部情况等。
3.2 腹部触诊:包括浅表触诊和深部触诊,以评估腹部的肝脾大小、肿块等。
3.3 腹部听诊:包括听肠鸣音和血管杂音等。
4. 四肢检查4.1 上肢检查:包括观察手指、手掌、指甲等外观特征,以及触诊肱骨、尺骨等。
4.2 下肢检查:包括观察足部、足背、足底等外观特征,以及触诊胫骨、腓骨等。
5. 神经系统检查5.1 神经系统观察:包括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言语能力、肌力等。
5.2 神经系统检查:包括脑神经、感觉、运动、腱反射等的检查。
总结:在进行体格检查时,正确的方法和顺序能够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和效率。
首先,头部和颈部检查能够评估患者的外貌特征和颈部状况。
其次,胸部检查包括胸廓、肺部和心脏的评估。
腹部检查能够了解患者的腹部情况。
四肢检查能够评估患者的上肢和下肢状况。
最后,神经系统检查能够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
通过掌握正确的体格检查方法和顺序,医护人员能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一般体格检查及头颈部体格检查

三种体温测量方法及正常值
口测法 方法 舌下含5’ 正常值 36.3-37.2℃
肛测法
涂润滑剂,插入 肛内1/2表长, 5’
36.5-37.7 ℃
腋测法 腋下10’ 36-37 ℃
优缺点 可靠,小儿及 安全可靠,可用
昏迷病人不能用 于小儿及昏迷病 人
门诊病人使 用方便,不易 发生交叉感染
回回上上页页
• (一)头发和头皮
• (二)头颅
•
1.大小:正常:新生儿头围34cm,18岁达53cm
异常: 小颅,巨颅
2.形态:方颅,尖颅
3.运动:正常:运动自如
异常:见于颈椎病、震颤麻痹、Musset征
4.测量:软尺经眉间绕到颅后经过枕骨粗隆。
六﹑头颈部体格检查
(三)眼:
1.眉毛: ①稀疏脱落 ②外1/3稀疏或脱落
(1)轻度昏迷: (2)中度昏迷: (3)深昏迷:
谵妄-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感觉错乱(幻觉,错觉)躁动不安,言语 杂乱
(六)语调与语态 (七)面容与表情
1.急性病容:潮红.不安.呼吸急促 2.慢性病容:憔悴.灰暗或苍白.目光黯淡 3.贫血病容:苍白.无力 4.二尖瓣面容:两颊及口唇发绀 5.甲亢面容:面容惊愕.眼裂大.突眼.目光闪闪有神.不安烦躁易怒 6.粘液性水肿面容:面色苍白,浮肿,脸厚面宽,目光呆滞, 反应迟钝,眉
Thank You!!!!
一般检查及头颈部检查
------川北医学院检体诊断教研室
一、基本方法与要求
(一)五种基本方法:视、触、叩、 听、嗅
(二)兼顾全身与系统 (三)顺序(卧位为例):一般情况和生命
征→头颈部→前、侧胸→后背部(取座位) →腹部(卧位)→上下肢→肛门直肠→外 生殖器→神经系统(站立位) (四)准备和清点器械 (五)自我介绍
第3章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

第3章体格检查第1节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视诊:视触诊:触叩诊:叩听诊:听嗅诊:嗅基本原则:1、危重病人先抢救后检查或边抢救边检查。
2、按一定顺序检查。
3、随时复查。
4、集中检查,分开记录。
一.视诊视诊是以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注意事项:视诊时被检查部位应充分暴露、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因黄疸及某些皮疹在灯光下不易辨认而常发生漏诊。
视诊内容:一般状态和许多全身性的体征,如:年龄、发育、营养、体型或体质、意识、表情、体位、姿势和步态等。
局部视诊:如:皮肤、黏膜、眼、耳、口、鼻、舌、头、颈、胸、腹、肌肉、骨骼、关节等外形。
特殊部位视诊须借助于某些仪器进行检查,如:耳镜、鼻镜、检眼镜及内窥镜等。
二.触诊触诊:是医师通过手接触被检查部位是的感觉来进行判断的一种方法。
分浅部触诊和深部触诊两种方法。
1. 浅部触诊法(1cm)适用于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浅部的动脉、静脉、表浅神经、阴囊和精索等。
2. 深部触诊法(2cm以上,有时可达4~5cm )用于诊察腹内脏器大小和腹部异常包块等病变。
(1)滑行触诊法:该触诊法常用于腹腔深部包块和胃肠病变的检查。
(2)双手触诊法:用于肝、脾、肾和腹腔肿物的检查。
(3)深压触诊法(4)冲击触诊法:一般用于大量腹水患者肝脾的触诊。
注意事项:1、检查者应位于被检查者右侧,面向被检查者,随时注意观察触时被检查者的表情,检查者的态度必须稳重、端庄。
2、病人体位一般为仰卧屈膝,两腿略分开,必要时可采用半坐位、立位和侧卧位,侧卧检查时下腿应伸直,上腿略弯曲。
3、检查手法应注意轻柔,由浅而深,由轻到重,手掌应保持温暖以免刺激病人而混淆检查结果。
检查时应遵循由远离病变部位开始,下腹部检查时病人应先排尿,以免将充盈膀胱误诊为包块。
叩诊三.叩诊(percussion)是指检查者用手指叩击被检查者体表使之产生音响,由于人体各种组织结构的密度、弹性各异而发生不同的声音,借助叩击发出的不同音响来判断体内器官状况的检查方法。
体格检查的四种方法

体格检查的四种方法以体格检查的四种方法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体格检查是医学中常见的一种诊断方法,通过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全面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下面将介绍体格检查的四种方法:观察法、触诊法、叩诊法和听诊法。
一、观察法观察法是体格检查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医生通过肉眼观察患者的外貌特征,包括面色、皮肤、黏膜等,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
例如,面色苍白可能与贫血有关,面色黄疸可能与肝功能异常有关。
医生还会观察患者的姿势、步态等,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例如,步态不稳可能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
二、触诊法触诊法是通过手触患者的身体来进行检查的方法。
医生可以通过触诊来了解患者的体温、湿度、硬度等情况,以及触察到的肿块、包块等。
例如,在腹部触诊时,医生可以通过触摸来评估脏器的大小、形状和质地,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腹部疾病。
触诊法还可以用于检查淋巴结的肿大、甲状腺的肿大等情况。
通过触诊,医生可以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和位置,为进一步诊断提供参考。
三、叩诊法叩诊法是通过敲击患者的身体来进行检查的方法。
医生用手指或敲击锤轻轻敲击患者的身体表面,并根据敲击的声音和振动来判断内部器官的情况。
例如,在胸部叩诊时,医生可以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判断是否存在肺部病变。
叩诊法还可以用于检查腹部、心脏等器官的情况。
通过叩诊,医生可以获取一些间接的信息,帮助进行初步诊断。
四、听诊法听诊法是通过听取患者身体发出的声音来进行检查的方法。
医生用听诊器放在患者身体的特定部位,如心脏、肺部等,听取相关器官的声音。
例如,在听诊心脏时,医生可以听到心脏的心音和杂音,以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
听诊法还可以用于检查肺部呼吸音、血管杂音等情况。
通过听诊,医生可以了解器官的功能状态,辅助诊断疾病。
体格检查的四种方法:观察法、触诊法、叩诊法和听诊法,是医生进行诊断的重要手段。
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通过结合运用不同的方法,医生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为治疗提供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体诊断》技术实践技能操作指导xx的方法、顺序一、一般检查1、病房内查体,病人多取仰卧位.医师步入病房,站在病人右侧,向病人问候,并作自我介绍.告之查体注意事项,希望病人予以配合,通过简短的交流,消除其紧张情绪,增强信任感,并了解病人的应答和言语状况。
2、取体温表,先检查体温表内水银柱是否已甩至35℃以下,然后把体温表放在腋窝深处紧贴皮肤,中有汗液则须擦干后测体温,并嘱病人。
环指指腹平放在病人右手桡动脉近手腕处,至少计数30秒脉搏搏动次数,同时观察病人呼吸,计算胸廓起伏频率,计数30秒。
3、测量右上臂血压前必须在安静环境下休息5~10分钟.先打开血压计开关,检查水银柱液面是否与0点平齐,使病人右上肢裸露,伸直并外展45°,袖带气囊胶管避开肱动脉,袖带紧贴皮肤缚于上臂,下缘距肘弯横纹上2~3cm,袖带不宜过紧或过松,一般以能伸进1指为宜。
在肘窝肱二头肌腱内侧触及肱动脉,将听诊器膜式体件置于肱动脉上,不宜将体件塞在袖带下,并使测量点与腋中线同一水平。
右手以均匀节奏向气袖内注气,待动脉搏动消失,再升高20~30mmHg(2. 6~4.00KPa),然后缓缓放气,使水银柱缓慢下降,以每秒2mm速度为宜。
两眼平视水银柱平面,听到的第一个搏动声为收缩压,水银柱继续下降至声音突然变低沉,直至消失,此时所示压力值为舒张压。
同样的方法测定两次,间歇1分钟左右,取最低值为血压值。
解下袖带,整理好后放入血压计内。
向右侧倾斜血压计约45°,使水银柱内水银进入水银槽内后关闭开关。
取出体温表,观察刻度后甩下水银,将体温表放入托盘。
分别记录每分钟脉搏、呼吸次数,血压和体温。
观察被检者发育、营养、体型、面容表情和体位。
二、头部1、观察头发、头颅外形。
用双手拨开头发,检查整个头颅有无压痛、包块、损伤等。
2、观察眉毛分布有无脱落,眼睑有无下垂、水肿。
嘱被检查者眼睛下视,用右手示指和拇指捏住左上睑中部的边缘,轻轻向前牵拉,然后示指向下压,并与拇指配合将睑缘向上捻转,翻转上眼睑,观察眼睑结膜和穹窿结膜。
提起上眼脸皮肤,使眼睑翻转复原。
按同样方法检查右上眼睑。
用双手拇指置于下眼睑中部,请受检者向上看,同时向下牵拉睑边缘,观察下眼睑结膜、穹窿结膜、球结膜及巩膜。
3、观察眼球的外形有否突出或下陷,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
取手电筒,聚光圈后检查对光反射。
先查左瞳孔,手电光由外和内移动,直接照射瞳孔,并观察左瞳孔是否缩小。
移开光源后,用手隔开双眼,再次用手电光直接照射左瞳孔并观察右侧瞳孔的动态反应,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右侧瞳孔的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
检查者伸右臂竖示指,距受检者左眼前约30~40cm处。
嘱被检者注视示指的移动,并告之勿转动头部,可用左手固定被检者头部.示指按水平向外→外上→外下→水平向内→内上→内下,共6个方向进行,检查每个方向时均从中位开始,观察有无眼球运动障碍和眼球震颤。
同法检查右侧眼球运动。
4、嘱被检者注视1m以外的示指,然后将示指较快地向鼻梁方向移动于距眼球约20cm处,观察两侧瞳孔变化,即调节反射。
再将1m外的示指缓慢移动,观察两侧眼球的内聚,称为辐辏反射。
5、角膜反射检查时,嘱被检者向对侧上方注视,用棉签毛由眼角外向内,轻触被检者的角膜边缘,同时观察两侧眼睑闭合反应。
先查左侧,后查右侧。
清醒病人可不查角膜反射.6、检查耳廓有无畸形、结节或触痛.请被检者头部转向右侧,将左手拇指放在耳屏前向前牵拉,右手中指和环指将耳廓向后上方牵拉,拇指和示指持手电筒,观察外耳道的皮肤及有无溢液.检查乳突有无压痛。
先左后右。
7、观察鼻部皮肤和外形。
左手拇指将鼻尖上推,借助手电光观察鼻前庭和鼻腔。
检查者用手指压闭一侧鼻翼,请受检者呼吸,以判断通气状态。
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
8、检查额窦、筛窦和上颌窦有无压痛。
用双手固定于病人的两颞侧,将拇指置于眶上缘内侧同时向后按压,询问有无压痛,两侧有无差别。
将手下移,先用右拇指置于被检查鼻根部与眼内毗之间,向后内方按压,询问有无疼痛。
再将两手下移,拇指置于颧部,同时向后按压,询问有无疼痛,两侧有无差别。
9、观察口唇色泽,有无疱疹、口角糜烂等。
取手电筒和消毒压舌板观察口腔粘膜、牙齿、牙龈,注意有无出血和溢脓,嘱病人张大口并发“a”音,手持压舌板的后1/3与舌2/3与舌后1/3交界处迅速下压,借助电光手筒观察软腭、软腭弓、悬雍垂、扁桃体和咽后壁。
注意有无粘膜充血、红肿、淋巴滤泡增生。
扁桃体增大,则须分度。
请被检者伸舌,观察舌体、舌苔和伸舌运动、鼓腮、示齿动作。
三、颈部1、解开衣领,充分暴露颈部。
观察颈部皮肤,有无颈静脉怒张、搏动和颈动脉搏动,先左后右。
观察甲状腺是否突出,是否对称。
2、按顺序由浅入深触诊颈部淋巴结。
用双手指滑动触诊耳前、耳后、乳突区淋巴结。
请被检者将头转向右侧,用右手指触诊枕骨下区的枕后淋巴结.头部还原,检查者双手指尖在颈后三角沿斜方肌前缘和胸锁乳突肌后缘触诊;翻掌,用双手指在颈前三角区,先沿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
然后让被检者头稍低向左侧,检查者左手扶住头部,右手指尖分别触摸颌下和颏下淋巴结。
同法触摸右侧颌下和颏下淋巴结。
被检者头部稍前屈,用双手指尖在锁骨上窝内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检查锁骨上淋巴结。
如触到淋巴结时,应注意部位、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有无粘连,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疤痕、瘘管等。
3、双手触诊法检查甲状腺。
右手拇指在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甲状腺峡部在气管前有无增厚,请受检者作吞咽动作,判断有无肿大或肿块。
然后用左手拇指在甲状软骨下气管右侧向对侧轻推,右手示指、中指和环指在左胸锁乳突肌后缘,右手拇指在气管旁,使甲状腺左叶在此四指间,以拇指滑动触摸来确定甲状腺的轮廓大小及表面情况,有无肿块和震颤。
请被检着吞咽,肿大的甲状腺可陆吞咽动作上下移位。
同法检查甲状腺右叶。
4、将示指与环指分别放在两侧胸锁关节上,将中指置于气管之上,观察中指与示指、环指间距离,判断有否气管移位。
5、听诊颈部大血管区血管性杂音,先左后右。
如果有甲状腺肿大,则将听诊器放在肿大的甲状腺上,注意有无连续性静脉“嗡鸣声”或收缩期动脉杂音。
甲状腺无肿大则无须听诊。
6、揭开被子,去枕,嘱被检者下肢自然伸直,颈部放松,检查者左手托住被检者枕部,右手放在其胸前固定位置。
左手使被检者头部前屈作被动屈颈动作,测试颈肌抵抗力,有无颈项强直;再次快速屈颈,观察两膝关节和髋关节的活动,如有屈曲则为brudzinski征阳性。
四、前胸部和肺部1、解开衣服,充分暴露前胸部。
视诊皮肤,观察呼吸运动是否均衡、节律是否规整,两侧是否对称,肋间隙宽度,胸壁静脉有无曲张。
蹲下观察并比较胸廓的前后径与左右径,注意胸廓外形的异常改变,如桶状胸、佝偻病胸或局部隆起。
视诊两侧乳房对称性和乳房皮肤有无异常,乳头的位置、大小和对称性,男性有无乳房增生。
2、触诊腋窝淋巴结.检查者左手扶着被检查者左前臂,屈肘外展抬高约45°,右手指并拢,掌面贴近胸壁向上直达腋窝顶部,手臂放下靠拢身体,由浅入深滑动触诊。
然后依次触诊腋窝后壁、内侧壁、前壁,触诊腋窝前壁时,注意拇指和四指的配合,再翻掌向外,触诊腋窝外侧壁。
同法检查右腋窝淋巴结。
注意事项同颈部淋巴结的触诊。
3、用手掌前部分别触诊胸廓左右上、中、下三部有无皮下气肿,并询问被检查者有无胸壁压痛。
双手按压胸廓两侧,检查胸廓的弹性。
用拇指按压胸骨柄及胸骨体的中、下部,询问检查者有无压痛。
女性则常规触诊乳房,先查健侧,后查患侧。
左乳房检查按外上、尾部、外下、内下、内上顺序由浅入深施加压力,旋转滑动触诊,一般以能触及肋骨而不引起疼痛为度,注意乳房有无红肿热痛和包块。
触诊乳晕和乳头,则用拇指和示指和同时轻压乳头两侧对应部位,注意有无硬结和分泌物。
4、检查胸廓扩张度,两手掌及伸展的手指置于胸廓前下部的对称位置,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两拇指间距约2cm。
然后嘱被检者作深呼吸动作,比较两手的动度是否一致。
5、将双手掌置于被检查者胸部的对称位置,嘱其以同等强度发“yi”长音,并双手作一次交换,以排除两手触觉的误差。
检查上、中、下三部位,比较两侧相应部位语音震颤的异同,注意有无增强或减弱。
检查胸部叩诊音分布,以胸骨角为标志,确定肋间隙。
板指与肋骨平行,由第一肋间至第四肋间,按由外向内、自上而下、两侧对照的原则叩诊。
注意叩诊音改变及板指的震动感。
6、肺下界叩诊,按右锁骨中线、右腋中线、右肩胛下角线叩三条线。
被检者平静呼吸,检查者板指贴于肋间隙,自上而下,由清音叩到浊音时翻转板指,取板指中部用标记笔作标记,数肋间隙并作记录。
7、肺部听诊按锁骨中线、腋前线和腋中线三条线,上、中、下部三个部位左右对称部位(共18个听诊部位)。
比较两侧的呼吸音有无异常变化,是否有呼吸音以外的附加音(干、湿性啰音),必要时嘱被检者作深吸气动作。
8、检查语音共振,听诊器体件位置同语音震颤的检查,上、中、下三个部位,从内到外。
嘱被检者以一般的声音强度重复发“yi”长音,作两侧对比,有无增强或减弱。
嘱被检者深吸气,在前下侧胸壁听诊有无胸膜摩擦音。
五、心脏检查者下蹲,以切线方向观察心前区是否隆起,观察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弱和范围及心前区有无异常搏动。
手掌置于心前区,注意心尖搏动的位置、范围,是否弥散,有无抬举性搏动,确定的心前区异常搏动(包括剑突下搏动)。
用手掌在心底部和胸骨左缘第4肋间触诊,注意有无震颤及心包摩擦感。
必要时用手掌尺侧(小鱼际)确定震颤的具体位置,判定是收缩期还是舒张期。
心脏叩诊先叩左界,从心尖搏动最强点外2—3cm开始,沿肋间由外向内。
叩诊音由清变浊时,翻转板指,在板指中点用标记笔作标记。
如此自下而上,叩至第二肋间。
叩右界则先右锁骨中线,自上而下,叩诊音由清变浊时为肝上界,于其上一肋间(一般为第四肋间)由外向内叩出浊音界,上移一个肋间,于第三、第二肋间由外向内叩出浊音界,并分别作标记。
然后标出前正中线和左锁骨中线,用直尺测量左右心浊音界各标记距前正中线的垂直距离和左锁骨中线与前正中线间的距离。
心脏听诊先将听诊器体件置心尖搏动最强的部位.听诊心率(1分钟)、心律、心音(强度改变、心音分裂、额外心音)、杂音。
然后依次在肺动脉瓣听诊区(胸骨左缘第二肋间)、主动脉瓣听诊区(胸骨左缘第二肋间)、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四、五肋间}及三尖瓣听诊区听诊。
注意A2与P2的强度比较、心音分裂与呼吸的关系,如听到杂音,应认真辨别其最响的部位、时期、性质、传导、强度及与体位、呼吸、运动的关系。
在胸骨左缘3、4肋间听诊心包摩擦音。
六、背部嘱被检者坐起,稍转向检查者,两手抱膝,暴露背部,视诊皮肤。
双拇指在第10肋骨水平,对称性地把手掌放在背部两侧,两拇指间距约2cm,两手向脊柱方向推挤,使皮肤松弛致双手在拇指掌侧缘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