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体格检查步骤(4页)
全身体格检查步骤

全身体格检查流程【流程】(一)准备:1、准备和清点器械:消毒盘、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画线笔、直尺、压舌板、手电筒、叩诊锤、一次性纸巾、棉签、弯盘、查体车。
2、洗手;3、自我介绍(说明职务、姓名,并进行简短交谈以融洽医患关系);4、确定病人身份,简短交谈以融洽医患关系,了解病人年龄。
(二)一般状况检查:1、体温观察发育、营养、面容、表情和意识等一般状态。
2、体温(观看刻度,甩至36度以下,面巾纸擦干腋窝,测腋温,10min)血压(第一次,袖带下缘距肘弯横纹上方3cm,胶管避开肱动脉,触右上肢肱动脉搏动,边充气边听诊,待肱动脉搏动声消失,再升高20-30mmHg,放气时缓慢,双眼平视汞柱表面,2-3mm/s)脉搏(三指触诊,至少30s,再双手触诊、节律、频率、再同时触诊双侧桡动脉,检查其对称性)呼吸(胸或腹、至少30s,节律、频率)血压(第二次,如果收缩压或者舒张压2次读数相差5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以2或3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关闭时血压计向右倾斜45度角)。
(三)头颅1、视诊:大小、形态、头发(疏密、色泽、分布、损伤)。
2、触诊:询问头部压痛、包块。
3、头部器官(1)眼:视(眉毛有无脱落、睫毛有无倒睫、眼睑有无水肿及下垂、眼球有无突出、凹陷)、视力(遮未检查眼,判断检查者手指数进行初测,嘱夹好体温计)、睑结膜、球结膜、巩膜(有无充血、水肿、苍白、出血、滤泡、黄染等);角膜(有无混浊、疤痕)、瞳孔(大小、形态、是否对称)、眼球运动(左手固定被检查者头部,右手食指距被检者左眼前30-40cm 处,眼球随目标方向移动,一般按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6个方向顺序进行。
反射(直接对光反射,用手电筒直接照射瞳孔并观察其动态反应。
正常人,当眼受到光线刺激后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源后瞳孔迅速复原。
间接对光反射是指光线照射一眼时,另一眼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线,瞳孔扩大。
检查间接对光反射时,应以一手挡住光线以免对检查眼受照射而形成直接对光反射。
系统体格检查流程

系统体格检查流程一、基本检查:脉搏:左右手同时触诊,以并拢的食指、中指、无名指指端触诊,注意脉搏的速率、节律、波形、强弱变化和动脉壁性状。
正常脉搏60~100次/分,节律整齐。
血压:取仰卧位,被检手臂外展与右心房处于同一水平,打开血压计汞柱开关,气袖排空余气后中部对准肱动脉平整缠于上臂,下缘距肘窝2~3厘米,松紧适度(插入二指为宜),听诊器置于肘窝肱动脉搏动处(不可插在袖带下),充气至脉搏消失以后再使压力升高20~30mmHg,缓慢放气,当听到第一声动脉搏动时的压力即为收缩压,一般患者按搏动声音消失时的读数为舒张压。
如声音消失距离明显变调20mmHg以上,应将此两数同时记录,如150/80-40mmHg。
头颅大小及测量:头颅大小以头围来衡量,测量以软尺自眉间经枕骨粗隆环绕一周.头颅形状(异常):小颅:囟门闭合过早(正常12~18个月)尖颅:矢状缝、冠状缝闭合过早。
方颅:小儿佝偻病、二期梅毒。
巨颅:脑积水(大而圆),可见落日现象(由于颅内压增高,压迫眼球,使双目下视,巩膜外露)头皮:无红肿,异常分泌物头发:头发光泽,分布均匀,无稀疏、脱落。
眉毛:分布均匀,外侧1/3无脱眉眼睑:检查是否水肿、上睑下垂、睑内翻、眼睑闭合障碍1.眼睑水肿:正常人低枕睡眠可出现,病态见于肾炎、肝炎、营养不良、血管神经性水肿、贫血等。
2.上睑下垂:双侧:先天性睑下垂、重症肌无力。
单侧:动眼神经麻痹3.睑内翻、倒睫:见于沙眼。
4.眼睑闭合障碍:双侧:甲亢单侧:面神经麻痹结膜:注意有无充血、水肿、出血点、颗粒、滤泡、疤痕等。
(1)下睑结膜:眼向上看,拇指稍向下拉;(2)上睑结膜:翻上眼睑要领:“向下看,大把抓,用力拉,不用怕”。
巩膜:正常为青白色。
黄疸(实际是结膜黄染):巩膜部明显。
脂肪沉积(内眦部,不均匀块状分布)、药物性黄疸(角膜缘最重,逐渐变浅)、食物(手掌、足底、前额、鼻部,如过多食用胡萝卜、橙汁等)角膜:检查注意有无混浊、白斑、云翳、溃疡、新生血管等,角膜反射。
诊断学系统体格检查PPT课件

(不可插在袖带下),充气至脉搏消失以后再使压力 升高20~30mmHg,缓慢放气,当听到第一声动脉搏 动时的压力即为收缩压,一般患者按搏动声音消失时 的读数为舒张压。如声音消失距离明显变调20mmHg 以上,应将此两数同时记录,如150/80-40mmHg。
• 眼球:眼球外形和运动。
• 1.外形:眼球突出:双侧:突眼性甲亢;单侧:眼球炎症、出血、 肿瘤
• 眼球凹陷:双侧:严重脱水;单侧:Horner’s 综合征(颈交感神 经麻痹)
• 2.眼球运动和震颤:
• 眼球运动(中点开始,回到中点):嘱头部固定,眼球随医师手 指(距离30~40cm)作移动,按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 下6个方向进行。运动障碍为动眼、滑车或外展神经麻痹。(眼球 运动由6条肌肉支配,内外直肌、上下直肌、上下斜肌)
编辑版ppt
13
基本项目
1、一般检查/生命体征 准备好器械 、自我介绍、当受检者洗 手、诊脉30秒(双侧是否对称)
2、头颈部 3、前、侧胸部 4、背部 5、腹部
编辑版ppt
14
基本项目
6、上肢 7、下肢 8、肛门与直肠 9、外生殖器 10、共济运动/步态/腰椎运动
编辑版ppt
15
特殊情况的体格检查
• 3.睑内翻、倒睫: 见于沙眼。
• 4.眼睑闭合障碍: 双侧:甲亢 单侧:面神经麻痹
• 结膜:注意有无充血、水肿、出血点、颗粒、滤泡、 疤痕等。
• (1)下睑结膜:眼向上看,拇指稍向下拉;
• (2)上睑结膜:翻上眼睑要领:“向下看,大把抓, 用力拉,不用怕”。
(完整版)全身体格检查的步骤及答案

全身体格检查一、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要求:1、内容务求全面系统。
2、顺序应是从头到脚分段进行。
3、内容、顺序要熟练、规范、顺畅。
个别顺序可作适当调整,如甲状腺触诊,可在检查背部时从受检者背后予以补充检查。
腹部检查可采取视、听、叩、触的顺序进行,但仍按视、触、叩、听的顺序记录。
4、体格检查应注意原则的灵活性。
如急诊、重症病人,可能需要简单体检后即着手抢救或治疗,遗留的内容待病情稳定后补充。
5、全身体格检查的顺序总的原则是;先整体后局部,从上到下、由前向后、自外向内、先左后右的顺序进行,检查手法一般是按视触叩听的顺序,腹部按视听叩触进行。
具体检查部位顺序如下:①卧位受检者: 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头面颈部→前、侧胸部(心、肺)→(受检者取坐位)后背部(包括肺、脊柱、肾区、骶部)→(卧位)腹部→上肢、下肢→肛门直肠→外生殖器→神经系统(最后为站立位)②坐位受检者: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上肢→头颈部→后背部(包括肺、脊柱、肾区、骶部)→(受检者取卧位)前胸部、侧胸部(心、肺)→腹部→下肢→肛门直肠→外生殖器→神经系统(最后站立位)。
保证分段而集中的体格检查顺利完成。
受检者仅有二、三次体位更动。
6、掌握检查的进度和时间。
一般应尽量在30~40min内完成。
二、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项目(以卧位受检者为例)1、一般检查及生命体征(1)查体前洗手;必须当受检者的面洗手。
(2)准备和清点器械;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压舌板、电筒、叩诊锤、近视力表、别针、棉签、卷尺、直尺(两把)、记号笔(3)自我介绍(姓名、职务,并进行简短交谈以融洽医患关系);您好!我是您的主管医生。
我姓张。
为了对您的病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需要对您进行一次全身的体格检查。
请您配合一下,好吗?询问病人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疾病情况等情况,观察病人的意识情况,同时与病人沟通、交流。
(4)观察发育、营养、面容、表情和意识等一般状态;汇报:患者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表情自然、无病态面容、神志清醒、自动体位、异常情况:发育不良、超常。
健康评估-体格检查操作流程

【体格检查注意事项】 1. 环境:安静、舒适、自然光、私密性。 2. 检查前洗手。 3. 立于卧位患者右侧。 4. 按顺序进行。尽量减少患者的体位改变。 5. 手脑并用。 6. 根据病情随时复查补充。 7. 动作轻柔、准确、规范,态度和蔼,突出重点。
【练习用具】
手电筒、压舌板、血压计、体温计、听诊器、软尺、叩诊锤、棉签、直尺、笔、标记笔
通过腋窝前皱襞,沿前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 通过腋窝后皱襞,沿后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 自腋窝顶端位于上述 2 线之间的向下的垂直线。 低头时最突出,其下为第一胸椎。为计数胸椎的标志。 肩胛骨的最下端,可作为后胸部计数肋骨的标志。被检 查者取直立位两上肢自然下垂时,肩胛下角可以作为第 7 肋 或第 8 肋骨水平的标志,或相当于第 8 胸椎的水平。 双臂下垂时通过肩胛下角,与后正中线平行的垂直线。
以压舌板轻轻压迫牙龈,注意有无肿胀、出血和溢脓。 请被检者伸舌,观察舌体、舌苔和伸舌运动。 嘱病人张大口并发“a”音,手持压舌板在舌前 2/3 与后 1/3 交界处将舌迅速下压,借助手电光观察硬腭、软腭弓、 腭垂、扁桃体。如扁桃体肿大则应注意分度。(分为Ⅲ度: Ⅰ度肿大之扁桃体不超过咽腭弓;Ⅱ度超过咽腭弓,未达到 咽后壁中线;Ⅲ度处于或超过咽后壁中线)。
步骤
方法和要点
全身状态检查内容
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其他状况检查 (性别、年龄、意识、发育、营养、体型、面容表情、体位 姿势、步态)。
备物、洗手、解释
物品准备齐全,推检查车到病室,当病人的面洗手,向 病人解释检查目的和要求,解除病人的紧张。
一、生命体征的测量 测体温 测脉搏 测呼吸 取出体温计 测血压
用 双 手 手 掌 前 部 分 别 按 压 两 侧 胸 廓 的 上 、中 、下 三 部 分 , 观察有无压痛和皮下气肿(捻发感)。
体格检查规范

体格检查规范体格检查是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身体检查的一种方法,通过观察、触摸、听诊等手段,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一项规范的体格检查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患者疾病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体格检查的规范步骤和注意事项。
1. 准备工作在进行体格检查之前,医生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解释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获得患者的充分配合。
同时,医生应确保检查环境安静、整洁,保护患者的隐私。
2. 体格检查步骤(1)体格检查一般从头部开始,依次进行全身检查。
(2)观察:医生应仔细观察患者的面容、皮肤、眼睛、口腔、鼻子、耳朵等部位。
观察是否有异常的肿块、疮疖、红肿等。
(3)听诊:医生使用听诊器仔细倾听患者的心脏、肺部、肠鸣音等内部器官的声音,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4)触诊:医生用手触摸患者的身体部位,检查是否有异常的硬块、肿胀等。
常见的触诊方式有浅触诊、深触诊、压痛等。
(5)叩诊:医生用手指或敲击器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叩打,通过声音的变化来判断内部器官的状况。
(6)量度:医生会进行一些基本的生理量度,例如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血压、体温等。
3. 注意事项(1)在进行触诊和叩诊时,医生要注意手的清洁和使用一次性手套,以防交叉感染。
(2)对于敏感区域的检查,如乳房、生殖器等,医生应事先征得患者同意,并在保护患者隐私的前提下,进行谨慎检查。
(3)体格检查时,医生应注意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患者的主诉和病史,以帮助判断病情。
综上所述,体格检查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对于及时发现疾病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应该严格按照规范的步骤进行检查,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同时,医生在体格检查中也需要考虑患者的隐私和尊重,保持专业和人性化的态度。
只有在规范的体格检查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疗服务。
系统查体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1]
![系统查体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1]](https://img.taocdn.com/s3/m/7c1acec0941ea76e59fa041e.png)
体格检查操作流程一一般检查、头颈部、淋巴结1.生命体征:T、P、R、BP。
2.全身状况:发育、营养、面容表情、体位、姿势、意识状态、步态。
3.皮肤:皮肤颜色、色素沉着、皮诊、出血点、瘀斑、皮肤弹性、有无水肿。
4.头部:(1)头颅大小、形态、畸形、包块。
(2)眼部:眼睑、结膜、眼球、巩膜、角膜、瞳孔大小形态、对光反射、调节、辐辏反射。
(3)鼻部:外形、鼻窦。
(4)口:口唇、口腔粘膜、牙齿、牙龈、舌、咽扁桃体。
5.颈部:视诊运动、颈动脉、颈静脉、甲状腺、气管位置。
6.淋巴结:(1)耳前、耳后乳突、枕骨下、颌下、颏下、颈部、锁骨上、腋窝、滑车上、腹股沟。
(2)数目性状描述:大小、数目、压痛、硬度、活动度、表面性状。
二胸部体检(一)肺部查体1.胸部视诊(先俯视再侧视)(1)能指出胸部体表主要骨骼标志(肋脊角、剑突、胸骨角、肋间隙)、主要垂直标志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肩胛线)及主要自然陷窝(锁骨上窝、锁骨下窝,胸骨上窝、腋窝)。
- 1 -(2)在视诊胸廓形状等内容方面,能提到桶状胸、扁平胸、肋间隙是否饱满、乳房是否对称、脊柱形态等。
(3)视诊呼吸运动的主要内容时,能提到呼吸频率、呼吸节律者。
2.胸(肺)部触诊(1)胸部(廓)扩张度双手触诊方法,姿势正确。
①前胸廓扩张度的测定,检查者两手置于被检查者胸廓下面的前侧部,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位,两手掌和伸展的手指置于前侧胸壁。
(或可取后胸廓扩张度的测定,则将两手平置于被检查者背部,约于第10肋骨水平,拇指与中线平行,并将两侧皮肤向中线轻推)。
②嘱被检查者做深呼吸,观察比较两手动度是否一致。
(2)语言震颤(又称触觉震颤)触诊方法正确。
①检查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被检查者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然后嘱被检查者用同等强度重复发“yi”长音。
②自上至下,从内到外比较两侧相应部位两手感触到的语言震颤的异同、增强或者减弱。
(3)能正确演示胸膜摩擦感操作方法。
医学临床全身体检详细步骤

全身体格检查一、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要求 1、内容务求全面系统2、顺序应是从头到脚分段进行 3、内容、顺序要熟练、规范、顺畅个别顺序可做适当调整,如甲状腺触诊,可在检查背部时从受检者背后予以补充检查。
腹部检查可采取视、听、叩、触的顺序进行,但仍按视、触、叩、听的顺序记录。
4、体格检查应注意原则的灵活性如急诊、重症病人,可能需要简单体检后即着手抢救或治疗,遗留的内容待病情稳定后补充。
5、全身体格检查应注意的顺序总的原则是:先整体后局部、从上到下、自前向后、自外向内、先左后右的顺序进行,检查手法一般是按视触叩听的顺序,腹部按视听叩触进行,具体检查部位顺序如下:①、卧位受检者:一般情况和生命征→头面颈部→前、侧胸部(心、肺)→(受检者取坐位)后背部(包括肺、脊柱、肾区、骶部)→(卧位)腹部→上肢、下肢→肛门直肠→外生殖器→神经系统(最后为站立位)②、坐位受检者:一般情况和生命征→上肢→头面颈部→后背部(包括肺、脊柱、肾区、骶部)→(受检者取卧位) 前、侧胸部(心、肺)→腹部→下肢→肛门直肠→外生殖器→神经系统(最后为站立位)。
保证分段而集中的体格检查顺利完成。
受检者仅有二、三次体位变动。
6、掌握检查的进度和时间。
一般应尽量在30~40min内完成。
二、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项目(以卧位受检者为例) 1、一般检查及生命体征(1)自我介绍(姓名,职务,并进行简短交谈以融洽医患关系)您好!我是您的主治医生谢浩,为了对您的病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需要对您进行一次全身的体格检查。
请您配合一下,好吗?(2)查体前洗手,必须当受检者的面洗手(3)准备和清点器械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压舌板、电筒、叩诊锤、近视力表、别针、棉签、卷尺、直尺(两把)、记号笔(12样东西)(4)观察发育、营养、面容、表情和意识等一般状态。
汇报:患者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表情自然、神志清醒、自主体位异常情况:发育不良、超长,营养:中等、不良、恶病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体格检查步骤【要求】一、掌握全身体格检查的内容二、掌握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地点】查体室【学时】7学时【准备】标准化病人(SP),案例资料,全身体格检查评分表,临床病历。
【流程】一、教师讲解全身体格检查相关知识(1学时)一)准备:1、准备和清点器械:消毒盘、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画线笔、直尺、压舌板、手电筒、叩诊锤、一次性纸巾、棉签、弯盘、查体车。
2、洗手;3、自我介绍(说明职务、姓名,并进行简短交谈以融洽医患关系);4、确定病人身份,简短交谈以融洽医患关系,了解病人年龄。
二)一般状况检查:1、体温观察发育、营养、面容、表情和意识等一般状态。
2、体温(观看刻度,甩至36度以下,面巾纸擦干腋窝,测腋温,10min)、血压(第一次,袖带下缘距肘弯横纹上方3cm,胶管避开肱动脉,触右上肢肱动脉搏动,边充气边听诊,待肱动脉搏动声消失,再升高20-30mmHg,放气时缓慢,双眼平视汞柱表面,2-3mm/s)、脉搏(三指触诊,至少30s,再双手触诊、节律、频率、再同时触诊双侧桡动脉,检查其对称性)、呼吸(胸或腹、至少30s,节律、频率)、血压(第二次,如果收缩压或者舒张压2次读数相差5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以2或3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关闭时血压计向右倾斜45度角)。
三)头颅1、视诊:大小、形态、头发(疏密、色泽、分布、损伤)。
2、触诊:询问头部压痛、包块。
3、头部器官1)眼:视(眉毛有无脱落、睫毛有无倒睫、眼睑有无水肿及下垂、眼球有无突出、凹陷)、视力(遮未检查眼,判断检查者手指数进行初测,嘱夹好体温计)、睑结膜、球结膜、巩膜(有无充血、水肿、苍白、出血、滤泡、黄染等);角膜(有无混浊、疤痕)、瞳孔(大小、形态、是否对称)、眼球运动(左手固定被检查者头部,右手食指距被检者左眼前30-40cm处,眼球随目标方向移动,一般按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6个方向顺序进行。
反射(直接对光反射,用手电筒直接照射瞳孔并观察其动态反应。
正常人,当眼受到光线刺激后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源后瞳孔迅速复原。
间接对光反射是指光线照射一眼时,另一眼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线,瞳孔扩大。
检查间接对光反射时,应以一手挡住光线以免对检查眼受照射而形成直接对光反射。
检查集合反射:嘱病人注视1m以外的目标(通常是检查者的示指尖),然后将目标逐渐移近眼球(距眼球约5~10cm),正常人此时可见双眼内聚,瞳孔缩小,称为集合反射convetgence rellex)。
2)耳:双侧耳廓有无畸形,外耳道分泌物(手电筒)、乳突区压痛、听力(分别检查双耳听力:在静室内嘱被检查者闭目坐于椅子上,并用手指堵塞一侧耳道,医师持手表或以拇指与示指互相摩擦,自1m以外逐渐移近被检查者耳部,直到被检查者听到声音为止,测量距离,同样方法检查另一耳。
比较两耳的测试结果并与检查者(正常人)的听力进行对照。
正常人一般在1m处可闻机械表声或捻指声。
嘱夹好体温计)。
3)鼻:观察外鼻形态、鼻翼扇动分别检查左右鼻道通气状态,检查鼻腔异常分泌物;检查鼻窦有无压痛:上颌窦:医师双手固定于病人的两侧耳后,将拇指分别置于左右颧部向后按压,询问有无压痛,并比较两侧压痛有无区别;额窦:一手扶持病人枕部,用另一拇指或示指置于眼眶上缘内侧用力向后向上按压。
或以两手固定头部,双手拇指置于眼眶上缘内侧向后、向上按压,询问有无压痛,两侧有无差异;筛窦:双手固定病人两侧耳后,双侧拇指分别置于鼻根部与眼内眦之间向后方按压,询问有无压痛。
4)口:口唇颜色、有无(疱疹、皲裂、溃疡、糜烂)、借助压舌板检查颊粘膜(疹、出血、溃疡、麻疹粘膜斑)、牙龈(颜色、肿胀、溢脓、出血、铅线)、牙齿(排列是否整齐,龋齿、缺牙、义牙、残根,标记位置)、舌(形态、舌质、舌苔、伸舌检查舌下神经、运动、震颤、偏斜)、借助压舌板检查口咽部及扁桃体(张口、发“啊”,压舌板压迫前2/3与后1/3交界处,用手电筒观察咽部是否有充血,扁桃体是否有肿大、分泌物)、悬雍垂、咽后壁。
四)颈部及淋巴结1、视诊:观察颈部外形和皮肤、对称性、颈静脉充盈和颈动脉搏动情况。
2、触诊浅表淋巴结:耳前、耳后、枕后、颌下、颏下(需低头)、颈前浅组、颈后、锁骨上淋巴结(需耸肩)顺序。
触诊甲状腺峡部和甲状腺侧叶(配合吞咽)1)甲状腺峡部:甲状腺峡部位于环状软骨下方第二至第四气管环前面。
站于受检者前面用拇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可感到气管前软组织,判断有无增厚,请受检者吞咽,可感到此软组织在手指下滑动,判断有无长大和肿块。
2)甲状腺侧叶:前面触诊:一手拇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示、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可触及被推挤的甲状腺。
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4、触诊气管位置:是否居中(将示指与环指分别置于两侧胸锁关节上,将中指置于气管之上,观察中指是否在示指与环指中间)。
5、听诊颈部(甲状腺、血管)杂音。
(看表,10分钟已到,取出体温计,读出结果,观看刻度后甩至36度以下)。
五)前胸部1、胸廓1)视:胸廓外形、对称性、胸壁(皮肤、静脉曲张、肋间隙)和呼吸运动、乳房对称性及外观。
2)触:腋窝淋巴结(左右各五群,检查顺序按尖群、中央群、胸肌群、肩胛下群和外侧群的顺序进行,左手触右侧,右手触左侧),胸廓(皮下气肿、胸壁压痛(前胸部上中下各一处,侧胸部上下各一处,共10个部位)、胸骨压痛(上、中、下3个点)、乳房(硬度、弹性、有无压痛、有无包块,如有包块需描述包块部位、大小、外形、硬度、压痛、活动度)。
外上象限顺时针方向触诊(外上、外下、内下、内上)。
2、肺脏1)视: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呼吸节律。
2)触:双侧呼吸活动度(胸廓扩张度,肋弓处)、双侧触觉语颤(双手交叉进行,前胸壁2对,侧胸壁1对,共6个部位)、胸膜摩擦感(胸廓的下前侧部)。
3)叩:标记前正中线、左右锁中线(两点一线),肋间隙叩诊(上→下、左→右,沿肋间隙叩诊)、标记肺肝界。
4)听:18个部位(从上到下,两侧锁中线6个,腋前线6个,腋中线6个,每个点,听一个呼吸周期)、语音共振(双手交叉进行,前胸壁2对,侧胸壁1对,共6个点)、胸膜摩擦音(两侧胸廓的下前侧部)。
3、心脏1)视:心尖(下蹲,以切线方向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或凹陷,心尖搏动位置、强度、范围、心尖搏动以外的异常搏动,正常位于第五肋间,左锁中线内0.5~1.0cm处,搏动范围直径2.0-2.5cm)。
2)触:心尖(全手掌→小鱼际或示、中指腹,搏动位置、强度、范围、抬举性搏动)、震颤(各瓣膜口)、心包摩擦感(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3)叩诊心脏相对浊音界:顺序是先叩左界,后叩右界。
左侧在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由外向内,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2肋间。
右界叩诊先叩出肝上界,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2肋间。
对各肋间叩得的浊音界逐一作出标记,并测量其与胸骨中线间的垂直距离。
4)听:心率、心律、心音(强度、性质、分裂、额外心音)、杂音、瓣膜听诊区(二尖瓣区→肺动脉瓣→主动脉瓣第一听诊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心包摩擦音(胸骨左缘3、4肋间)。
六)腹部1、视: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曲张及血流方向、皮疹、疝、腹纹、胃肠型、蠕动波。
2、听:肠鸣音(右下腹)、血管杂音(脐上-腹主动脉;脐上两侧-肾动脉;脐下两侧-髂动脉)、股动脉有无枪击音及Duroziez双重杂音(听前先触)。
3、触:1)腹部:屈腿。
9个区(左下腹开始触),浅触(腹肌紧张度、抵抗感、表浅的压痛),深触(包块、压痛),Mcbueney点(压痛、反跳痛);2)肝脏触诊:(右锁骨中线上-双手;前正中线上—单手);3)Murphy征:钩指触诊法(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胸下部,以拇指指腹钩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嘱患者缓慢深吸气,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终止则为阳性);4)脾脏触诊:触诊理想、不理想(右侧卧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5)输尿管压痛点:(上输尿管点-脐水平线上腹直肌外缘;中输尿管点-髂前上棘水平腹直肌外缘);6)腹股沟淋巴结。
4、叩:1)全腹:九分法、自左向右叩。
2)移动性浊音:(平卧自腹中部向左叩…患者右侧卧位…向右叩…患者左侧卧位…向左扣),如移动性浊音阳性应查液波震颤。
3)肝区叩击痛。
七)四肢与关节1、上肢1)视:皮肤、手指、指甲、关节形态、杵状指、肝掌、蜘蛛痣;2)触:皮肤弹性,水冲脉(握紧患者手腕掌面,将其前臂高举过头,可明显感知犹如水冲的急促而有力的脉搏冲击),奇脉(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3)叩: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Hoffman征。
2、下肢1)视:双下肢外形、皮肤、静脉、关节、踝部、趾甲;2)触:凹陷性水肿(胫前和踝部)、足背动脉搏动;3)叩:膝腱反射、踝腱反射、Babinski征。
八)神经系统脑膜刺激征(去枕,颈强、Kernig征、Brudzinski征)九)后背部1、后背部(请受检者坐起,充分其暴露背部)1)视:观察皮肤;脊柱、胸廓外形及呼吸运动;2)划标记线-肩胛线:(双臂自然下垂时通过肩胛下角与后正中线平行的垂直线);3)触:胸廓活动度及其对称性;双侧触觉语颤检查双侧触觉语颤:8个点,肩胛间区2对,肩胛下2对;4)叩:(请受检者双上肢交叉抱肩)肋间隙叩诊(从上-下腋后线、肩胛下区、肩胛下线沿肋间隙叩,左右肩胛间区上下各一处)双侧肺下界移动范围(双手自然下垂,与肩胛下线上叩诊);5)听:呼吸音(两侧肩胛线自上下沿肋间隙听,肩胛间区左右自上而下各2个点,腋后线沿肋间隙听)、语音共振(两侧肩胛线自上下各2个点,肩胛间区左右自上而下各2个点,共8个点);6)肋脊点压痛(背部第十二肋骨与脊柱的夹角)、肋腰点压痛(第十二肋骨与腰肌外缘的夹角)、双肾区叩击痛(左手掌平放在肋脊角处)。
2、脊柱1)脊柱有无侧弯(右手食指与中指沿脊柱两侧作下滑动作);2)压痛:(病人取端坐位,身体稍向前倾,检查者右手拇指自上而下逐个按压脊椎脊突);3)直接、间接叩击痛。
十)站起1、请受检者站立,并行走几步,观察步态;2、指间关节、腕关节、肘、肩关节活动度;3、颈椎、腰椎活动度检查(前屈、左右侧弯、后弯、旋转)。
检查结束后,向受检者的良好合作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