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考作文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精选20篇)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精选20篇)高考语文满分作文(精选20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
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满分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篇1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古谚有云:“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这是世代积累传承的观天经验,但看云卷云舒,从微末中推测天气变化,是种享受与乐趣。
而回头开启电视,世界范围的天气预报映入眼帘。
两种感知自然的途径不同,却无外乎为观得天气,殊途同归。
自然并无需划分出“近”与“远”。
对于自然,人理应借助科学发明和经验去了解,通达宏观层面,同时用细腻的心仔细体会和感受身边的微观自然之美,方可达成“宏通科学之通,微感自然之美”的境界,实现人、科学与自然最终的“和谐”。
科学与自然不曾分离,从古代各种水利工具的发明应用到如今发达的天气监测预报系统发展,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进步一直相辅相成。
人之于自然,甚为渺少,人类没有能力一一亲自探寻自然的所有奥秘,因此自然似乎离人很远。
而科学应用,正是解决人想在宏观上更好了解自然的需求的有力工具。
通过电视,人类可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地获取天气信息、地理资讯,增长了自然知识、弥补了人自身能力和视野的局限。
同时,科学知识对人形成科学思想也大有裨益。
达尔文曾说,他对自然的兴趣正是从前人的科学著作中萌生的,其中的科学理论如生物的纲目属种,都对他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产生巨大作用。
可见,利用科学感知自然,既便捷全面又有利于培养自然科学思维,正是“仰观宇宙之大”的好方法。
而“俯察品类之盛”则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生于自然,也归于自然。
汉字“性”中由一人和一生构成,可见人性之真必然离不开生态自然。
中国古代有“生”的哲学,生生不息,物我一体是古代给人们不竭的追求。
孟浩然、王维醉心于自然山水,感受天光云影之变,细观云过水动之美,创作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样反映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传世佳句。
高考满分作文之人与自然

高考满分作文之人与自然高考满分作文之人与自然(精选2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高考满分作文之人与自然(精选25篇),欢迎大家分享。
高考满分作文之人与自然1面对人类一往无前的探索,自然如同洞壁上栖息的美丽蝴蝶,向纵深之处隐匿而去。
我们,或许早该意识到,是时候了,对环境应留下一段敬畏又适当的距离。
美国有一首流传已久的诗:“在田纳西放一只坛子,原野上的一切将绕此重新展开。
”这,无疑是将人的影响置於了世界的中心。
人,在所向披靡的征途中为自己加上了无上的尊冕。
的确,天地有大美,壮阔无垠,可天地又是如此的脆弱,人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其造成无法逆转的影响。
而这些影响,注定会成为人们想要承担却又无法承担的重任。
对此,我们可以做的并不很多,只有在一开始便小心翼翼,不误闯入自然不容侵犯的领地。
对自然环境保有一定的距离,实在也是出於一种对人自身的保护。
自然脆弱,人实则更为脆弱。
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是无往不胜的,而作为个体,又何其渺小。
试想,当我们大呼“山登绝顶我为峰”时,背后又隐藏着多少对於高山的畏惧与不安。
而面对后退的蝴蝶以及逝去的美丽,我们追随的脚步里又还凝聚着多少无奈与担忧。
我相信频发的灾难是自然备受重压后愤怒的呐喊。
人会不会有一天像古龙所描述的盖世英雄,“登上了山顶,却发觉自己已一无所有。
”那样的人类会不会感到万分的孤独与惶恐?其实,人完全可以与自然一同诗意地栖居,其关键在於不互相侵扰,不事征服。
古人也寻幽探险,也流连於“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但他们的态度是如此的虔诚而小心。
他们只是竹杖草鞋,手攀足踏,也适可而止。
我以为,这样的探险,才是真正触摸了自然的心跳,却不将其惊扰的方式。
如此,既将人的环境诗化,也使万物自然的环境留得一份清静。
我们可以自在地欣赏环境所赠予的天光云影,花柳水月,却切不可去探求、征辟自然的禁地。
人与自然的和谐作文

人与自然的和谐作文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类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的关系。
自古以来,人类就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发展,同时也在不断地改变着自然。
然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
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地球家园。
首先,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在保护自然环境上。
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如果自然环境受到破坏,将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保护自然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植树造林、保护野生动植物等活动,减少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使自然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
其次,人与自然的和谐还体现在节约资源上。
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由于人类过度开采资源,导致资源的枯竭和浪费。
因此,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减少浪费,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再次,人与自然的和谐还体现在保护生态平衡上。
生态平衡是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状态,是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条件。
我们应该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平衡,使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都能得到合理的生存和发展。
最后,人与自然的和谐还需要从思想上进行转变。
我们应该树立绿色理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珍惜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使我们的行为更加符合自然的规律,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总之,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平衡,树立绿色理念,共同努力,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建设美丽的地球家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子孙后代也能享受到美丽的自然环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文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类与自然是共生共存的关系,人类依赖自然获取生存所需的资源,而自然也赋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人类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首先,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需要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应该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
保护森林、湿地、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水资源和空气质量,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
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其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需要推动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影响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
人类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
发展清洁能源,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
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人类的长远利益。
再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需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绿色生活方式是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包括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垃圾分类、骑自行车出行等。
人类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保护自然环境。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
只有每个人都积极参与,才能共同营造一个清洁、美丽的生活环境。
最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需要加强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增强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学校、社会组织、媒体等应该加强环境教育,普及环保知识,引导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培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只有加强环境教育,才能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向纵深发展。
总之,人与自然是紧密相连的,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强环境教育,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
只有人类积极行动起来,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构建美丽的地球家园。
人与自然高考作文800字

人与自然高考作文800字人与自然高考作文800字5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创造和谐社会最重要的一点。
只有我们节省资源、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大自然才会保持它那朴实真挚的美,我们的生活也才会好。
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人与自然高考作文800字例文,期望你宠爱。
人与自然高考作文800字(精选篇1)自然从混沌中挣扎出来,原始动植物开头繁衍。
接着是恐龙横行的时代,自然承受着,扛住了,却受到了自然之外的灭顶之灾,大量陨石向自然袭来,生活在地表的恐龙无处公开,为自然贡献了自己的生命。
龙寒骨遍野,血洒千里,惨不忍睹。
它们的血肉之躯也不能让太空之火停止对自然的摧残。
自然便毅然一入冰河期,把泪水凝成了成千上万的冰河。
上新世的重要性——消灭了人类。
自然的历史便要翻了一页。
从南方古猿进化到智人,约用了380万年。
这380万年间,人类与自然谱写的是段美丽的诗文,一首和谐的乐曲。
奇特不会一如既往,只是转瞬即逝。
人类开头了杀戮。
祝融与共工,炎黄与蚩尤,残害的不止是同种,还有那可怜的自然,仗打的是天昏地暗,大自然也黯然神伤。
不周山的塌陷,中原的深坑,是自然身上的疮疤。
改朝换代,自然资源抢夺之战,历来存在。
古代帝王怎懂得爱护生态系统?不理朝政也罢,滥杀无辜也罢,但却不能容忍对自然生态的残害,大肆出猎。
放火烧山都为常事,害!时代在变迁,科技在进步,对自然的残害却越加残暴。
工业革命的开头,对资源的渴望愈变愈深。
两次世界大战,残害了很多的生灵,运用的武器更加强大。
大面积的狂轰滥炸,将山头销平,死伤的动植物数不胜数。
日方的化学武器,大面积狂洒,自然苦不堪言。
原子弹的实力不容小觑,被炸后,五十年住不了人。
核能的压力只由自然承受着,焦黑的枯草,飘飞的弹片,燃烧的森林。
塑料袋的消灭,标志着生态又将面临新的挑战---白色污染。
海洋已不再是蔚蓝色,是白茫茫的云海。
百废待兴之际,又乱砍乱伐,乱排污水自然苦痛地哭泣着,开头暴怒。
回旋的海啸,溶化的冰山,四溅的岩浆,崩裂的山体这是自然霸气的回应。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文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文
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人类
的活动也在不断地影响着自然。
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首先,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
家园,我们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家一样爱护地球。
我们要珍惜水资源,不浪费水,不污染水源;要保护森林,不随意砍伐树木,不破坏生
态平衡;要保护动植物,不捕杀野生动物,不买卖珍稀动植物制品。
只有尊重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我们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其次,人类应该适应自然,顺应自然规律。
自然界有其自身的
规律,人类要学会适应这些规律,而不是随意干涉和改变。
比如,
在城市建设中,我们要遵循地形地貌,尊重自然环境,不要随意破
坏山水,不要盲目填海造地;在农业生产中,我们要顺应季节变化,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作物,不要滥用化肥农药,破坏土壤生态
平衡。
只有适应自然,顺应自然规律,我们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最后,人类应该保护自然,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保护环境是每
个人的责任,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
减少碳排放等。
同时,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也应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只有共同努力,保护自然,我们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总之,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尊重自然、适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不仅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是我们对子孙后代的责任。
让我们共同努力,建设美丽家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作文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
自然赋予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而人类也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积极采取措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首先,人们应该尊重自然。
自然界有着其自己的规律和节奏,人类应该尊重这些规律,不要随意破坏。
例如,人们应该保护野生动植物,不要随意捕杀或破坏它们的栖息地。
同时,人们也应该节约资源,不要浪费自然赋予的宝贵资源。
只有尊重自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其次,人们应该保护自然。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自然,人们应该减少污染,采取环保措施。
例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鼓励垃圾分类,推广清洁能源等。
只有保护自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再次,人们应该与自然和谐共生。
自然界的每一个生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共生。
例如,人们应该保护生态环境,不要破坏生态平衡。
同时,人们也应该尊重动植物的生存空间,不要侵犯它们的生存权利。
只有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最后,人们应该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绿色生活方式是指以环保、健康为宗旨的生活方式。
人们应该从日常生活做起,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鼓励步行和骑行,推广绿色食品等。
只有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总之,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
人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地球变得更加美丽。
希望人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积极采取行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高考作文】和谐的统一

【高考作文】和谐的统一和谐是一种美好的境界,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
而统一则是一个国家的根本。
和谐的统一,则是我们国家最为珍贵的财富与精神力量。
和谐,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矛盾得到了妥善解决,环境和谐,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等等。
从社会和环境来说,和谐的状态能够带来一种平和和美丽的感觉,而不和谐则会让人们心情不快,产生种种矛盾和冲突。
而统一,在我们中国则是非常重要的。
统一了一个山河,一个民族,从而带来了我们国家的强盛和发展。
我们能够看到,在过去,由于战争和种种历史原因,我们中国曾经出现分裂的情况,这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直到现在,我们中国各个地方仍然存在不同的文化习俗和方言,但是这些并不会影响我们的统一和和谐。
相反,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些文化传统,大力发扬光大,促进社会和谐,巩固国家统一。
如果我们将和谐和统一结合起来,那么这种力量将无以伦比。
当我们处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我们就会感到非常愉悦和舒适,这种舒适的感觉则会促进我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带来更多的进步和发展。
而当我们社会的统一得到巩固,我们的国家将会更加的强大,我们将会在更加宽广的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
因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和谐的统一。
首先,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教育。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公德心,教育他们尊重他人和环境,从而使他们能够以一种和谐的方式生活和交往。
同时,我们还需要教育我们的学生爱国精神,弘扬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
这样,我们的下一代就会在和谐和统一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其次,我们要更好地保护环境。
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体,我们的健康和幸福都与环境息息相关。
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从自己身边的环境做起,保护好我们的环境,让它更加美好和和谐,促进我们的社会和谐。
最后,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国家的统一。
我们应该在文化习俗和方言等方面加强交流和了解,促进全国各地的文化互通,从而加快社会的融合。
同时,在政治和经济上,我们也应该加强统一,使各地区的人民享有同样的待遇和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只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难拿高分》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只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难拿高分“不少考生对新材料作文还是会出现‘不适应’,主要是缺乏把握材料含义的能力!”“今年‘人与自然’会大撞车,只谈到‘和谐相处’只能算‘大路货’作文!”“这个题目也可以写议论文,假如考生这样写:探路者为保护蝴蝶竖提醒牌,却引来游人如织,蝴蝶最后彻底消失,是不是更有意思呢?”昨天,7位省内语文泰斗级专家共同探讨今年高考作文题如何写才能更出彩。
他们中有曾经出过高考作文题的专家、有长期研究高考作文的大学教授,也有中学的知名语文特级教师。
今年作文怎样写出彩?审题:看材料要“抓情节、看人物”高朝俊(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我觉得叙事性材料怎么去审很重要,一个是有情节,一个是有人物。
在审读材料过程中首先看清楚情节的阶段性。
这个故事情节有三个阶段:第一,进去探险为了看清楚蝴蝶点了蜡烛;第二,怕惊扰蝴蝶离开了;第三,后来回到洞里发现蝴蝶到更深更暗的地段。
考生在这三个阶段里都可以做文章。
叙事性材料也有人物,我们姑且把蝴蝶也称之为人物,我认为从总体意蕴来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护生活秩序,小细节会决定大变化,这是这个材料的总体意蕴。
新材料作文肯定不是就材料谈材料,可以深挖开来:第一方面,从探险者角度可以写要学会尊重和体察别人;第二方面,哪怕是无心之举也可能给别人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第三方面,要学会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探险者不要仅图自己一时之快,为了自己欣赏蝴蝶,根本没有从蝴蝶角度来考虑。
从蝴蝶来说,要学会保护自己,知道一点亮光会带来危害,往后退了,但也要懂得防患于未然。
立意:新材料作文可多层次、多角度凌焕新(省写作学会名誉会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据说,有调查显示,有七成以上的考生认为今年的作文题不好写,姑且不论这个数据的准确性,但也反映了一些考生的感受。
为什么会觉得难写呢?之前江苏自主命题以来,一直考的是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
现在的材料作文,有一定的范围限制。
但是材料作文不是就材料写材料,或者拘泥于材料的讲解和评析,也不是写材料评论,而是要由材料出发,引发与材料有关的含义,所以有它的灵活性和包容性。
一个材料中间有多种层次、多种角度,如果是叙事作品,还有一定的阶段性,等等。
写作的人可以从这个方面进行自由的选择,可以明扣,也可以暗合,他所表达的东西只要和材料是一致的就可以。
比如有考生问:“从细节谈行不行?”这个点也是从这个材料中间提出来,一个不经意间的小小蜡烛的烛光,有如此大的影响,他就抓住了这个“小”字,从作者角度提炼出一个核心理念。
那么你从“小”字做文章,当然是可以的。
还有考生提出,写“蝴蝶受到外来东西的干扰,行不行”?人是外来的,惊扰了蝴蝶,当然也可以引申到人与自然的关系。
材料作文应该有包容性,过去材料作文有一种倾向,就是材料作文一定要提炼出它最关键的中心思想,或者是核心思想,然后按照这个东西来写才行,如果偏离了这个东西,那就不行,就是偏题,就是不符合材料作文的要求。
如果这样,那很多的考生就偏了,就被打不及格了。
我个人理解,新材料作文应该允许多层次、多角度、与材料具有相关性就行了,如果一味就材料本身倒来倒去,就真的局限在材料里面了。
构思:联系实际做分析容易写好孙芳铭(南京一中特级教师)我认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核心还是人。
探险者是人,这是不用多说的。
探险者他点蜡烛,就他自己来讲,他是对的,为了自己探险。
当他发现蝴蝶以后,他主动退出来,退出来本身就表明他的一种善意。
蜡烛呢,蜡烛是人点的,点的意图从自己角度来说那是对的,但是他侵扰了蝴蝶,说得重一点,破坏了蝴蝶的生存环境。
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当然还是有文章可做的;蝴蝶从洞里面迁徙到更深的地方去,那是因为它的生存环境还是被人破坏了。
所以我认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核心还是要写到人:人的生存环境,人对自然界其他物种生存环境乃至自然环境的影响,这是问题核心。
在这三者当中,从探险者角度来说,他的心地是好的,但他客观上还是对蝴蝶的生存环境起到了不好的影响。
这可以联想到我们现实生活中有这种良好的意愿,最后造成不良后果的情况;甚至本来意愿就不对,造成的后果可能更严重。
所以考生若更多联系实际做一定分析,文章就比较容易写好。
比如说扬子晚报下水作文里一位老师写的文章,他就联系了自己教育学生过程中的某些细节没有处理好,无意伤害了学生的故事。
这样写,作文能拿高分!议论文可写“美丽中国”,记叙文可“峰回路转”尉天骄(省写作学会会长;河海大学教授、博导)这个题目如果从议论文角度写,最容易想到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
这里总是提到的蜡烛,准确地讲应该是烛光,烛光是一个很轻微的东西,它可以理解成一个人类并无恶意的一个轻微的行为,但这个行为可能不知不觉中对自然造成了影响。
从这个里面可能就会有很多引申,比如说平时多倒的一盆污水,多扔掉的一个废旧电池,这都是人类本身没有恶意的轻微行为,但对我们生态环境却可能造成很大的破坏。
再进一步说,如果人类再有意往河里倒污水,那便有更严重的影响。
这篇文章写议论,我看可以从美丽中国的角度出发,现在十八大正在提倡“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意味着国家不仅富有强大,而且要有美好的生态,没有美好的生态,美丽中国是一句空话。
蝴蝶是大自然生物中最富有诗意的东西,被称为“会飞翔的花朵”,是美丽生态非常典型的东西。
如果我们这种并无恶意的轻微行为,把大自然中最美好的事物不经意间损害了,那么我们的生态建设岂不是要落空吗?美丽中国不是要打折扣吗?从这个角度写,应该讲能写出一点新意。
既然讲题材不限,是不是今年很多考生会写记叙文呢?我认为会的,这个题目写记叙文,容易写,但不容易写好。
因为材料本身是有情节的小叙事片断,里面有场景,有人物,有事物,有景物,按照材料给的基本框架去给它添枝加叶,加一个扩写,写成一篇800字的文章是不难的,但是如果写记叙文想写好,一定要有创新。
那怎么才能有创意呢?假如我来写这个故事,我就会写:“这几个探险者感到要保护蝴蝶,于是在洞门口立了很大的牌子,标注‘此处有蝴蝶,请勿惊扰’,但没想到牌子一竖,反而引起了人们的好奇,游人如织,最后蝴蝶消失得无影无踪。
”如果这样写,可能记叙文会写出彩来。
“人与自然”谈到“变化”立意更高王继志(南京大学教授、博导)我认为今年题目在思维定势上是一种突破。
今年虽然是材料作文,但有两个关系,探险者代表人类,蝴蝶代表自然,说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和自然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要破坏它,如果作文写到这个程度,只是谈了关系,还没有延伸。
有的考生讲到:“我们不要去惊动自然,不要去惊动那些蝴蝶。
”我们可以再朝深处思考,加上辩证思考,难道说在黑暗中生活的蝴蝶就永远要保持这样一种安定吗?它就不需要改变吗?我想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生活,变化是常态的,发展是常态的,凝固不变反而是非常态的。
蝴蝶生存环境改变了,这是人的干扰,但自然界的干扰更多更多,地裂怎么办呢?所以从锻炼蝴蝶的生存能力来说,变化未必是坏事,况且人对它的干扰并不大。
人与自然都在不停地发生变化,如果不变,那么人类现在还是要茹毛饮血。
如果说什么都不能破坏,那么我们人类要不要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人类要利用自然,改变自然,要提升整个自然和人类的生存质量、生活质量,和谐相处。
我的意思是作文如果只找到了关系,只说人和自然,不要破坏自然,这样还只是平庸之作。
关键要谈到如何发展自然。
人类如果缺少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实际是对自己、对未来的不负责任。
如果通过这个提炼出来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人和自然生命是同等的,不要老是以主宰者、征服者、改造者去对自然胡作非为,那么立意就更高了。
能质疑作文材料且言之有理应给高分许祖云(南师附中特级教师)江苏题目是在原文基础上的缩写,而且这个缩写还有一点加工改造,因为要使题目对于考生来讲有吸引力,有些文采,它的故事情节也是有层次的。
对于绝大多数高三毕业生来说,受了这么多年教育,看了这个小故事以后,多少也能悟出些道理来。
现在网上很多人说感觉这个作文题难,但是感觉难不等于写不出来。
只要把握了命题的主旨,应该是可以正常作文的。
不过也不排除江苏40多万考生中,有学生知识面比较丰富,对蝴蝶也有研究,如果真有考生对作文题材料提出质疑,并且分析有理,语言清晰,应该给他打高分。
篇二:《人与自然作文素材》澳大利亚为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兴建奥林匹克公园时,曾因一群濒临绝种的青蛙,而让工程停了数星期,以修改工程设计,保护这数以百计的青蛙,有关方面本来设想把青蛙迁到别处,后经慎重研究决定还是保留青蛙的栖息地,用布将这块地围起来保护青蛙,并安排了新的设计配合,这样花在保护措施上的费用达到40万澳元。
在澳大利亚,严重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会受到国家法令的处罚,违法者得坐牢2年,或罚款10万澳元。
日前,一位美国朋友慕名来到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泰山。
川流不息的索道缆车,店铺林立的岱顶闹市,使他根本不觉东岳之雄伟壮观。
他遗憾地说:“泰山没有风景,只有商业。
”此语令我想起了周恩来总理保护泰山的往事。
20世纪70年代,有关部门曾三次向国务院打报告,要求在泰山上修建公路。
结果,周总理三次都不同意。
他指示:泰山是中华民族的神圣之山,要登山,不能修公路。
后来,他又强调:泰山是游览胜地,不能修公路,登泰山就要登,不能不登。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代,周总理有如此的远见卓识,不能不令人由衷敬佩。
然而,今天的泰山,岂止是修建了一条公路。
前些年,一些地方官员竟然提出“把风景的泰山,改造成经济的泰山”、“把岱顶建成热闹非凡的天上城市”等口号,于是,三条索道和一条公路真的把泰山变成了“经济山”,不仅有宾馆、饭店,还有娱乐城、电影院,非遗产商业建筑远远超过遗产建筑。
如今,空中索道来来往往,大量游客纷至沓来,自然景观面目全非,泰山如同带上了沉重的镣铐。
近日,沈阳建筑大学校园里的一棵奇怪的大树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也引起了人们深思。
原来这棵树是用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做树干,绿叶则是废旧的暖壶壶壳,这棵两米高的筷子树“长”得挺茁壮。
这棵筷子树的制作者告诉记者:整个树干使用一次性筷子就达十万枝,这些筷子都是师生们平日在学校的食堂和校园周边的商业街饭店里“捡”回来的。
大自然中一棵生长了20年的大树,也仅能制成这样的筷子6000~8000双,而我这棵树虽然只有一米九,但它耗费了十万双筷子。
记者了解到,沈阳市每天消耗掉的一次性筷子至少150万双,照此推算,沈阳人一年用的一次性筷子就要消耗掉两万棵大树。
知晓了“筷子树”的寓意后,很多同学纷纷在“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条幅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有的学生们还想出好办法,就是随时在包里带上一双自己的筷子,在外进餐的时候使用。
老虎发现人类没有尾巴,感到非常好奇。
虎:“你们人类怎么没有尾巴呢?”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