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九宫针法

合集下载

子午流注法

子午流注法

子午流注法子午流注针法临床应用提要:人和一切生物都有生物节律,这是生命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于自然界的一种表现,把这种现象称为“天人合一”。

研究生物节律与医学关系有重要意义,它将深刻改变现代医学的面貌。

而中医理论早就十分重视生物节律与医学的诊断和治疗的关系,这主要体现在中医用干支记时的“子午流注”方法,来掌握疾病发生的规律,以及作为治疗用药指导上。

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中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也叙述了这样观点:“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效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

”他同时叙述了六经病的生物节律现象:“凡病欲知何时得,何愈?……日中得病半夜愈者,以阳得阴则解也,夜半得病明日日中愈者,以阴得阳解也。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戊上;”“少阳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这样就为六经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时机。

“子午流注”是根据《内经》中“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基础的,一昼夜,漏水下百刻,气行五十周于身,并根据人体12条经脉流注程序,以子时一刻乃一阳之生,至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将脏腑配合在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上成为“子午流注法”,提出按时取穴治疗。

“子午流注”取穴法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天干为取穴方法的“纳甲法”,另一种是以地支为取穴方法的“纳支法”。

中医常用的多为“纳支法”。

在“纳支法”理论中,十二经气血流注顺序如下:①肺:寅时(凌晨3-5时)②大肠:卯时(凌晨5-7时)③胃:辰时(7-9时)④脾:巳时(9-11时)⑤心:午时(11-13时)⑥小肠:未时(13-15时)⑦膀胱:申时(15-17时)⑧肾:酉时(17-18时)⑨心包:戌(19-21时)⑩三焦:亥时(21-23时)(11)胆:子时(23-凌晨1时)(12)肝:丑时(凌晨1-3时)。

子午流注(针法)详解

子午流注(针法)详解

第一节子午流注的涵义与源流一、子午流注的涵义[子午]原是对立的名词,用以代表天地、山泽、风雷、水火、春秋、寒暑、日月、夜半与日中两时辰等的表示相对关系的符号。

如“子午面”,“子午线”,“子午道”,“子时午时”。

[子午的意义]1.子午代表阴阳:是阴阳的总称。

子阴午阳,子午是阴阳的起点与分界线。

子为阳之始,午为阴之始。

2. 子午代表时间:一天之中,子为夜半(23~1点),午为日中(11~13点)。

[如图]?/P>一年之中,子为农历11月(冬至为十一月),午为农历5月(夏至为五月)。

3. 子午代表气候寒热:子时寒,午时热。

4. 子午代表十二地支:如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均以子午为推算的开始。

5. 子午代表人体气血流行的阴阳盛衰。

[如图][流注]流指水流,注指注输、灌注。

这里具体是指将人体的气血循环比作水流,以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作喻,说明人体气血就象水流一样,始出为井,渐成细流为荥,水流如由浅入深灌注为输,渐而水流在通畅的河流中通行即称为经,最后如百川汇合入海即所入为合,以示脉气的流行经过。

[子午流注]为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依据,它是从时间角度认识人体生命现象,即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盛衰规律的一种学说。

人体气血循行,周流出入,如流水般,或从子到午,或从午到子,随着时间先后的不同,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时间,气血迎时而至为盛,气血过时而去为衰。

泻则乘其盛,补则随其去,逢时为开(气血流注开穴的时间,谓之逢时),过时为阖(某穴开时已过,谓之过时,则穴闭),定时开穴,补虚泻实,把握时机,调和阴阳而治病。

[如图][子午流注针法]是以时间为主要条件的一种特殊配穴治疗方法。

属于时间医学的范畴。

是以十二经脉肘膝以下的六十六个经穴为基础,根据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原理,配合阴阳、五行、脏腑理论,运用天干、地支推算逐日按时开穴的一种古典针刺取穴方法。

中心内容:择时——依据气血流注的盛衰时间为主体。

子午流注(针法)详解

子午流注(针法)详解

第一节子午流注的涵义与源流一、子午流注的涵义[子午]原是对立的名词,用以代表天地、山泽、风雷、水火、春秋、寒暑、日月、夜半与日中两时辰等的表示相对关系的符号。

如“子午面”,“子午线”,“子午道”,“子时午时”。

[子午的意义]1.子午代表阴阳:是阴阳的总称。

子阴午阳,子午是阴阳的起点与分界线。

子为阳之始,午为阴之始。

2. 子午代表时间:一天之中,子为夜半(23~1点),午为日中(11~13点)。

[如图]/P>一年之中,子为农历11月(冬至为十一月),午为农历5月(夏至为五月)。

3. 子午代表气候寒热:子时寒,午时热。

4. 子午代表十二地支:如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均以子午为推算的开始。

5. 子午代表人体气血流行的阴阳盛衰。

[如图][流注]流指水流,注指注输、灌注。

这里具体是指将人体的气血循环比作水流,以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作喻,说明人体气血就象水流一样,始出为井,渐成细流为荥,水流如由浅入深灌注为输,渐而水流在通畅的河流中通行即称为经,最后如百川汇合入海即所入为合,以示脉气的流行经过。

[子午流注]为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依据,它是从时间角度认识人体生命现象,即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盛衰规律的一种学说。

人体气血循行,周流出入,如流水般,或从子到午,或从午到子,随着时间先后的不同,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时间,气血迎时而至为盛,气血过时而去为衰。

泻则乘其盛,补则随其去,逢时为开(气血流注开穴的时间,谓之逢时),过时为阖(某穴开时已过,谓之过时,则穴闭),定时开穴,补虚泻实,把握时机,调和阴阳而治病。

[如图][子午流注针法]是以时间为主要条件的一种特殊配穴治疗方法。

属于时间医学的范畴。

是以十二经脉肘膝以下的六十六个经穴为基础,根据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原理,配合阴阳、五行、脏腑理论,运用天干、地支推算逐日按时开穴的一种古典针刺取穴方法。

中心内容:择时——依据气血流注的盛衰时间为主体。

子午流注针法

子午流注针法

井荥输经合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焉,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传。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曲泽连,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言。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十五络穴歌》人身络穴一十五,我今逐一从头举,手太阴络为列缺,手少阴络即通里,手厥阴络为内关,手太阳络支正是,手阳明络偏历当,手少阳络外关位,足太阳络号飞扬,足阳明络丰隆记,足少阳络为光明,足太阴络公孙寄,足少阴络名大钟,足厥阴络蠡沟配,阳督之络号长强,阴任之络号尾翳,脾之大络为大包,十五络脉君须记。

《十二背俞穴歌》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十二募穴歌》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脾募章门胃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何处取?胸前膻中觅浅深。

《八脉交会穴》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胆、肝、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3、4、5、6、7、8、9、10、11 、1211-1 1-3 3-5 5-7 7-9 9-11 11-1 1-3 3-5 5-7 7-9 9-11阳配阳,阴配阴天干用六轮,地支用五轮配,一周为60年,一甲子。

年——年干支是以立春为界我们以2010年为例;天干算法: 2010-3=2007, 2007/10=200余7, 7对应天干第7位是庚,即天干为庚;地支算法: 2010-3=2007, 2007/12=167余3, 3对应地支第3位是寅,即地支为寅;综上公元2010是用天干地支纪年为庚寅年月年代干数x 2 + 当月月数(农历) = 月干代数每月的地支是固定的,农历每年十一月都是“子月”,正月都是“寅月”,记住每年的正月天干,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岁首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若言戊癸何方发,甲寅之上好追求。

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运用

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运用

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运用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应用,分纳干法、纳支法两大类,分别介绍如下。

(一)纳干法纳干法又称纳甲法,是运用天干配脏腑的一种按时开穴的子午流注针法。

应用时,在熟悉上述多种配属关系的基础上,先推算患者来诊当天的天干和开取井穴的时辰,再按阳日阳时开阳经穴,阴日阴时开阴经穴的规律,结合十二经脉的流注和五输穴的相生规律依次开穴。

运用时,需要掌握下面的基本内容:1.阳进阴退,开井穴井穴的开取是根据日、时干支,阳进阴退的规律。

阳进是指天干(为阳)主进,即按甲、乙、丙、丁……的顺序推算,阴退是指地支(为阴)主退,即按戌、酉、申……的顺序推算。

戌是地支中最后一个阳支,故阴退从戌开始。

阳进阴退是推算次日的干支取井穴时辰的方法。

如甲日戌时开窍阴,根据阳进阴退原则,次日天干从甲进为乙,地支从戌退为酉,故乙日应在酉时开井穴为大敦,余可类推。

2.经生经,穴生穴,开其它五输穴纳甲法的开穴,先从值日经的井穴开始,该日的天干与值日经的天干相同。

开井穴之后,下面就按时生时、经生经、穴生穴的规律开五输穴。

如甲日是胆经主气,甲(木)戌时开胆经井穴窍阴,然后按相生的顺序,下个时辰丙子时(甲木生丙火),开小肠经的前谷穴,因为小肠属火,胆属木,木生火;窍阴属金,金生水,故开小肠经的水穴前谷。

根据这一规律,下一开穴时辰应是戊寅(丙火生戊土),小肠经属火,胃经属土,火生土,前谷属水,水生木,故开胃经的木穴陷谷,水生木。

按时、经、穴相生,再下一个开穴时辰是庚辰,当开大肠经阳溪穴;再下当开膀胱经委中穴。

3.返本还原(遇输过原)运用纳甲法经穴相生顺序开穴,当开的穴是输穴时,同时要开值日经的原穴,这一规律称为“返本还原”。

如甲日胆经值日,当穴位开到足阳明胃经输穴陷谷时,应同时开胆经原穴丘墟。

“本”指的是本日的值日经,“原”指的是值日经的原穴。

一般开原穴的时辰,是在开井穴以后的4个时辰。

若为阴经,则以“输”代之,称遇输过原。

4.气纳三焦,开生我穴,血归包络,开我生穴五输穴依次开完后,阳经最后都要纳入三焦而开三焦经的穴位,称“气纳三焦”;阴经都要纳入心包络而开心包经的穴位,称“血归包络”。

子午流注针法

子午流注针法

子午流注针法子午流注针法“子午流注针法"是以井、荥、输、经、合五输穴配合阴阳五行为基础,运用干支配合脏腑,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以推算经气流注盛衰开合,按时取穴的一种治疗方法。

气候变化对人体气血运行有直接影响。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

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人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如果生病,也会因时空变化而产生“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病情变化。

子午流注针法,便是根据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每天气血运行盛衰与经穴开合,进行针灸治疗。

它的理论,早在.《内经》时期已有萌芽。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叩之不发。

知其往来,要与之期。

"《素问.刺法论》说:“木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厥阴之井……火欲发郁,亦须待时,君火相火,当刺包络之荥……土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太阴之输……金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手太阴之经……水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少阴之合。

"这些都是待时取穴最早运用的经验总结。

《灵枢.本输》说:“肺出于少商,少商者,手大指端内侧也,为井木……大肠上合手阳明,出于商阳,商阳,大指次指之端也,为井金。

"这是“阴井木,阳井金"五行刚柔相济的最早依据,在《难经.第六十四难》已作了全面的说明。

子午流注针法,完善于金元以后。

窦汉卿所著《标幽赋》中的“一日取六十六穴,方见幽微’’,是“纳支法"的具体提出。

徐凤的“子午流注按时定穴歌"是“纳干法"的具体推法。

下面从子午流注的意义、子午流注针法的基本组成、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运用等三个方面作概要介绍。

一、子午流注的意义“子午"二字,其有时辰、阴阳和方位等含义。

从时辰看,一天十二时辰,用子午以分昼夜,子时是夜半,午时是中午;从一年看,子是一年中农历的十一月,为冬至节所在,代表一年的冬季,午是农历五月,是夏至节所在,代表一年的夏季。

子午流注针法诊疗规范

子午流注针法诊疗规范

洪江市第一中医院子午流注针法技术操作规范一、定义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状态,根据不同的时间变化而有相应盛衰变化。

子午,即时间变化。

流注,即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的过程,以及在十二经脉的井、荥、输(原)、经、合等特定腧穴上所呈现的气血盛衰情况,由于年、月、日、时等时间的变化而相应地有所不同,根据这个原理,按时选穴进行治疗,即为子午流注针法。

子午流注针法系以十二经脉肘膝以下的六十六个五输穴为主,把经脉穴位与阴阳五行、日时干支结合在一起,以阴阳五行的生克变化来推算人体气血的开阂和所相应的经脉穴位,把握时间按时开穴,随其气血开阖而施刺灸。

对一些疑难性、慢性顽症,往往效如桴鼓。

它具有施针安全、应用范围广,适用病种多,疗程短、效果显著等优点,不失为临床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

三、操作流程1、基本组成1 五枢穴配合阴阳五行。

2 天干地支:1天干配合六十环周 2干支分阴阳 3天干合化五行。

3 天干配脏腑。

4 地支配脏腑。

2、临床运用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运用子午流注针法有两种,一为按天干开穴,又称纳干法,或称日干子午流注;一为按地支开穴,又称纳支法,或称时支子午流注。

时支子午流注,也称纳子法,纳支法。

这是根据每日气血输注十二经的地支时辰,病症之虚实,配合五行生克穴位,取穴治病的方法。

有两种取穴法:一种是按一天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各配一经,在这个时辰内,该经从起点到终点的任何腧穴都可以选用。

例如,肺经病,每日寅时都可取肺经从中府到少商的任何腧穴针刺治疗。

此方简便易行。

另一种是根据气血流注到某经的时辰,再结合五俞穴,用补母或泻子的取穴方法进行针刺治疗。

纳子法是依据"日周期",用本经的井、荥、俞、经、合五俞穴配属木火土金水五行,根据气血流注本经的时间,在每日的十二个地支时辰按时开穴。

开穴的原则: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

在气血流经本经的时辰,本经气血最虚,取母穴用补法,可以扶正补虚,使气血通畅。

若本经为实证,则取子穴以泻之。

《子午流注全环图》及使用说明

《子午流注全环图》及使用说明

关于子午流注全环图中医针灸学中“子午流注”、“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等神奇针法,在过去一直因其理论深奥,文义古涩,涉及易学基础太多,推算非常复杂,再加上这些针法过去一直为道家或民间异人专用,多为不传之秘,一般医家懂之甚少,而精于研究又出成果者更是凤毛麟角,就别提广泛应用了。

古典时间医学在浩瀚的祖国传统医学领域中,子午流注开穴法作为其精华之一,以其悠久的历史,完整的理论,卓越的疗效及广阔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

随着时代的进步,国际上生物钟学说的出现与兴起,使得“子午流注”这一学说重新焕发了青春。

尤其的建国以后在党的正确中医政策引导下,中医事业发展迅速,时间针灸学的研究亦成果频出。

1955年,重庆吴棹仙老中医把多年研究的《子午流注环周图》献给了毛主席,以后各地纷纷进行了理论研究及科学实践,随后针灸大家们的书籍、论文、各种推算方法及工具应时而生,为“子午流注”针法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子午流注”等时间疗法,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大的障碍有二:一是推算方法太繁琐:二是各有各的推算理论。

如“纳甲法”以天干配脏腑,“纳子法”以地支配脏腑,“灵龟八法”、“飞腾八法”以八卦九宫配奇经八脉等各不相同,无法同时推算出,大大阻碍了它的发展。

为满足广大中医针灸爱好者学习的需要,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传统医学,作者敬阅、收集了各家之长,历经数年研究,终于将各时间针法简集于一图,绘成了《子午流注全环图》。

该图取“全环”之意,在有意将“子午”概念更广义化。

凡与气血流注有关的时间针法,尽纳其中,统为“子午”范畴,此“子午”非只有“纳甲法”、“纳子法”,还包括了“灵龟八法”、“飞腾八法”、“养子时刻法”、“同宗开穴法”、“合日互用法”、单玉堂先生的“一四二五三零”开穴法等各家各论开穴法统于一身,并附五行之色,便于查看,应用时只需要几秒钟便可迅速查出任何一日任何一时各法所开之穴。

而学会运用此图只需几十分钟(有中医针灸基础者),方便快捷、实用,分体后携带方便,随时随地可拿来就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午流注九宫针法
子午流注九宫针法
第一针:太溪
第二针:昆仑
第三针:太冲
第四针:足临泣
第五针:神门
第六针:液门
第七针:太渊
第八针:合谷
第九针:内庭
此九宫针法,根据人体经络的子午流注调理,可以通调各种亚健康、各种痛症、内科杂症和疑难病症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扎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凝神定志、聚精会神地扎
二:一定要按先后顺序扎
三:手脚不能扎同侧
四:拔针也按扎针时的次序拔
五:医家在给病人扎之前,一定要先给自己先扎几次,无论有病还是无病的医家,扎后都会有不同的反应比如经络畅通感、热感和身体原有的病痛缓解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