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针法纲领(转至陈述堂《子午流注说奥》)
道家一三针法之子午流注

道家一三针法之子午流注目前大家对子午流注的认识有三个误区,一是五运六气子午流注虚无缥缈,难学难理解。
我说,是的,五运六气子午流注源起星象历法,为道门黄老宗脉薪火传承。
在唐朝王冰入著《黄帝内经》七篇文章。
历代大儒文人说医学医,皆从文字释义,难得真面目。
学习内经三个心得:一,不学肯定不会。
二,学了不一定会。
三,学会终身受用。
二:不实用,时间难以把握,更甚者,理直气壮的说:难道子时丑时要三更半夜的去扎针?让病人来扎针?子午流注针法能治疗什么病?对此吾不做任何辩解,只悄悄告诉你,历代大家没有不用心深研者。
当然当代的大家(伽)可以不用学习。
在此分享一下临床几个案例:(1)2000年秋天的一个上午,到一个腰疼患者家里出诊,一进门,家里女主人轻手轻脚的接待,不敢开口说话,见我疑惑,就轻声告诉我,说她女儿痛经,每每都是凌晨两点痛醒,几年了,到处求医问药不见什么效果,早晨吃了三片散利痛睡着了。
说着忧心忡忡的,我不忍心,说可以扎针。
此时,她女儿到了客厅。
我看了一下气色把把脉,问她愿不愿意扎针,能有效果当然愿意。
当时就在客厅她坐着扎了双侧太冲。
扎上针,我就去看腰疼患者,巧合的是也是凌晨两点三点疼痛加重,经常疼醒。
也是扎了双侧太冲穴。
三十分钟后起针,让他们活动活动。
腰疼者打呼神奇,可以自由活动了,痛经者只是觉得不疼了是不是散利痛的作用不大好确定,我告诉他们明天有时间再扎一次。
第二天的下午,他们俩到了我的诊室。
两个都是睡的挺好,凌晨没有感觉到疼痛,还是双扎侧太冲穴。
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2)2003年冬天的一个下午,一个50岁女患者,右肩膀疼痛,凌晨两点疼痛醒,常规针灸半个月,用了肩三针等常规多个穴位。
取左侧太冲穴,进针活动肩膀,发觉疼痛减轻。
留针四十分钟,整个留针过程都在各个角度活动肩膀。
起针没有疼痛感了。
第二天上午过来告诉,夜里没再疼痛。
随访至今没再疼痛过。
(3)2004春天的一个下午,一个60岁男性哮喘患者,病史15年,每夜凌晨四点多发作,取双侧太渊穴,留针四十分钟,第二天上午过来,告知凌晨没有发作,继续针刺双侧太渊穴。
子午流注针法课件

甲 丁壬
庚子头, 戊癸走壬子, 周而复始求。 是说明:
甲日、己日的12个时辰,都是从甲子开始:子时:甲子…… 乙日、庚日的12个时辰,都是从丙子开始:子时:丙子…… 丙日、辛日的12个时辰,都是从戊子开始:子时:戊子…… 丁日、壬日的12个时辰,都是从庚子开始;子时:庚子…… 戊日、癸日的12个时辰,都是从壬子开始:子时:壬子…… 正好每5天地支轮转一周,甲与己相差5;乙与庚相差5,顺 此 列推。
至阴 涌泉 *按“阳进阴退”法,癸日的开穴时辰应是癸丑,
而不是癸亥,为什么? 因为流注从甲日起开穴,每日值日一
经,每经值日十一个时辰,九天以后, 共值日一百一十时
辰,而十天共有一百二十时辰,柜差十时辰, 因此,为了
保证下一个周次循环从甲戌时开始,癸日肾经井穴的开穴时
间 不能起于癸丑,而应提前十个时辰在癸亥时开涌泉穴。
B、(公式法)日干支公式直接计算法:(但必须知道 当 年元旦日的干支) 公式:
某日天干=(元旦日天干数十天数-1)÷10=得数……所得余数。
某日地支=(元旦日地支数十天数-1)÷12=得数……所得余数。 天干所得余数查天干的代号, 地支所得余数查地支的代号。 1、公式中的减1,是因为元旦本身占了一天,故减去 2、年、月、日数为阳历 (阴历有农历、平、闰年之 别、月的大、小规
2019年干支:公式:(2019-3)÷60二
34……19。 地区 查前面的六十环周表:
19为壬午。
(二)、月干支推算方法: 月天干 (歌诀法)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之年庚寅
上, 丁壬壬寅顺行流,戊癸之年甲寅始,一
月干支仅为此。
这儿甲己、乙庚、丙辛、丁
壬、戊癸是前面所介绍的过的 “过五相合”的天干
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子午流注,是针灸于辩证循经外,按时取穴之一种操作规程方法。
它的含义,就是说人身之气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时,《针灸大成》徐氏有“刚柔相配,阴阳结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之说。
血气应时而至为盛,血气过时而去为衰,逢时而开,过时为阖,泄则乘其盛,即经所谓刺实者刺其来。
补者随其去,即经所谓刺虚者刺其去,刺其来迎而夺之,刺其去去随而济之,按照这个原则取穴,以取其更好的疗效,这就叫子午流注法。
它是注重时间条件,以自然界周期现象,与人体气血周流的情况相配合的。
在《灵枢·经脉》篇、《营气》篇,以及《难经·一难》、《二十三难》都有记载。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本输》篇,记载井荥俞很详明,惟于井荥俞配属五行,仅有阴井木、阳井金,其余均无配属。
《难经·六十四难》对井荥俞配属五行和十干运用,才有进一步的说明。
《灵枢·卫气行》篇云:“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
《灵枢·五乱》篇说:“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
十二月者,分为四时”。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说“: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素问·八正神明论》说:“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
是谓“得天时而调之”。
《甲乙经》说:“随日之长短,各以为纪,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
病在于阳分,必先候其气之加于阳分而刺之。
病在于阴分,必先候其气之加于阴分而刺之。
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百病不除”。
凡此皆与子午流注有密切之关系。
南唐·何若愚著《流注指微赋》,将子午流注的应用和方法,作了概括的说明,元·窦汉卿著《标幽赋》,内有“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开阖,论其五行五脏查时日之旺衰”,由此可见子午流注到了元代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针刺方法。
它如明代的《针灸节要》、《医学入门》、《针灸大成》等书皆有论述。
而《针灸大全》徐凤氏又推而广之著“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诀”,学者多为习诵以便应用。
子午流注(针法)详细讲解

第一节子午流注的涵义与源流一、子午流注的涵义[子午]原是对立的名词,用以代表天地、山泽、风雷、水火、春秋、寒暑、日月、夜半与日中两时辰等的表示相对关系的符号。
如“子午面”,“子午线”,“子午道”,“子时午时”。
[子午的意义]1.子午代表阴阳:是阴阳的总称。
子阴午阳,子午是阴阳的起点与分界线。
子为阳之始,午为阴之始。
2. 子午代表时间:一天之中,子为夜半(23~1点),午为日中(11~13点)。
[如图]?/P>一年之中,子为农历11月(冬至为十一月),午为农历5月(夏至为五月)。
3. 子午代表气候寒热:子时寒,午时热。
4. 子午代表十二地支:如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均以子午为推算的开始。
5. 子午代表人体气血流行的阴阳盛衰。
[如图][流注]流指水流,注指注输、灌注。
这里具体是指将人体的气血循环比作水流,以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作喻,说明人体气血就象水流一样,始出为井,渐成细流为荥,水流如由浅入深灌注为输,渐而水流在通畅的河流中通行即称为经,最后如百川汇合入海即所入为合,以示脉气的流行经过。
[子午流注]为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依据,它是从时间角度认识人体生命现象,即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盛衰规律的一种学说。
人体气血循行,周流出入,如流水般,或从子到午,或从午到子,随着时间先后的不同,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时间,气血迎时而至为盛,气血过时而去为衰。
泻则乘其盛,补则随其去,逢时为开(气血流注开穴的时间,谓之逢时),过时为阖(某穴开时已过,谓之过时,则穴闭),定时开穴,补虚泻实,把握时机,调和阴阳而治病。
[如图][子午流注针法]是以时间为主要条件的一种特殊配穴治疗方法。
属于时间医学的范畴。
是以十二经脉肘膝以下的六十六个经穴为基础,根据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原理,配合阴阳、五行、脏腑理论,运用天干、地支推算逐日按时开穴的一种古典针刺取穴方法。
中心内容:择时——依据气血流注的盛衰时间为主体。
子午流注(针法)详解

第一节子午流注的涵义与源流一、子午流注的涵义[子午]原是对立的名词,用以代表天地、山泽、风雷、水火、春秋、寒暑、日月、夜半与日中两时辰等的表示相对关系的符号。
如“子午面”,“子午线”,“子午道”,“子时午时”。
[子午的意义]1.子午代表阴阳:是阴阳的总称。
子阴午阳,子午是阴阳的起点与分界线。
子为阳之始,午为阴之始。
2. 子午代表时间:一天之中,子为夜半(23~1点),午为日中(11~13点)。
[如图]/P>一年之中,子为农历11月(冬至为十一月),午为农历5月(夏至为五月)。
3. 子午代表气候寒热:子时寒,午时热。
4. 子午代表十二地支:如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均以子午为推算的开始。
5. 子午代表人体气血流行的阴阳盛衰。
[如图][流注]流指水流,注指注输、灌注。
这里具体是指将人体的气血循环比作水流,以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作喻,说明人体气血就象水流一样,始出为井,渐成细流为荥,水流如由浅入深灌注为输,渐而水流在通畅的河流中通行即称为经,最后如百川汇合入海即所入为合,以示脉气的流行经过。
[子午流注]为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依据,它是从时间角度认识人体生命现象,即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盛衰规律的一种学说。
人体气血循行,周流出入,如流水般,或从子到午,或从午到子,随着时间先后的不同,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时间,气血迎时而至为盛,气血过时而去为衰。
泻则乘其盛,补则随其去,逢时为开(气血流注开穴的时间,谓之逢时),过时为阖(某穴开时已过,谓之过时,则穴闭),定时开穴,补虚泻实,把握时机,调和阴阳而治病。
[如图][子午流注针法]是以时间为主要条件的一种特殊配穴治疗方法。
属于时间医学的范畴。
是以十二经脉肘膝以下的六十六个经穴为基础,根据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原理,配合阴阳、五行、脏腑理论,运用天干、地支推算逐日按时开穴的一种古典针刺取穴方法。
中心内容:择时——依据气血流注的盛衰时间为主体。
子午流注手法操作流程

子午流注手法操作流程子午流注可是中医里超有趣又很有讲究的东西呢!这子午流注手法的操作呀,就像是一场和身体时间的奇妙对话。
一、准备工作。
咱得先让自己和患者都处在一个比较舒适放松的环境里。
就像你要请朋友来家里玩,得把屋子收拾得舒舒服服的对吧。
房间温度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冷,光线也要刚刚好。
然后呢,操作者也就是咱自己,手要洗得干干净净的,这是对患者最基本的尊重啦。
二、了解时辰与经络的关系。
子午流注是根据时辰来对应经络气血的盛衰。
比如说,子时对应的是胆经,这个时候胆经的气血就比较旺盛。
咱得清楚这些关系,就像记住好朋友的生日一样重要。
因为不同的时辰,我们操作的重点经络可能就不一样。
如果在胆经气血旺盛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会更多地关注与胆经相关的穴位和手法。
三、穴位定位。
这可是关键的一步哦。
我们得像寻宝一样准确地找到穴位。
每个穴位都有它自己的小脾气和特点。
比如说足三里这个穴位,它就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
咱可以用手指去量,不过这可需要点耐心和练习。
找到穴位的时候呀,就感觉像是找到了一个小宝藏,特别有成就感。
而且穴位找得准不准,直接关系到手法操作的效果呢。
四、手法操作。
1. 点按手法。
这就像是给穴位轻轻的一个小提醒。
用手指的指腹稳稳地按压在穴位上,力度呢,不能太轻,轻了就像挠痒痒没效果;也不能太重,太重患者会疼得受不了。
要找到那种刚刚好的感觉,就像你和朋友开玩笑的时候,轻轻拍一下他的肩膀,既能引起他的注意,又不会让他觉得不舒服。
每次点按的时间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定,一般几秒钟就可以,然后可以重复几次。
2. 揉法。
这个手法就比较温柔啦。
就像给穴位做个小按摩一样。
手指在穴位上顺时针或者逆时针地轻轻转动。
就好像在安抚穴位里的气血,让它们乖乖听话。
揉的时候速度也不能太快,太快就像一阵狂风,穴位会受不了的;也不能太慢,太慢就没什么效果了。
要找到那种舒缓又有节奏的感觉。
3. 推法。
这就像是给气血在经络里推一把,让它们走得更顺畅。
子午流注针法1

足阳明胃经
厉兑 在足第二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 在足第二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在足背, 第二 、 第三趾间 , 在足背 , 第二、 第三趾间, 趾蹼缘后方赤白肉 内庭 际处。 际处。 在足背,当第二、三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在足背,当第二、三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陷谷 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冲阳 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足背动脉搏动处。 足背动脉搏动处。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 解溪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 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在小腿前外侧, 当犊鼻穴下 3 足三里 在小腿前外侧 , 当犊鼻穴下3 寸 , 距胫骨前缘 一横指(中指) 一横指(中指)。
足厥阴肝经
大敦 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 在足背侧, 当第 1 趾间 , 行间 在足背侧 , 当第1 、 2 趾间,趾蹼缘的 后方赤白肉际处。 后方赤白肉际处。 在足背侧, 当第1 太冲 在足背侧 , 当第 1 、 2 跖骨结合部前凹 陷处。 陷处。 在足背侧, 当足内踝前 , 中封 在足背侧 , 当足内踝前, 商丘与解溪 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内侧凹陷处。 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内侧凹陷处。 在膝内侧, 屈膝 , 曲泉 在膝内侧 , 屈膝, 膝关节内侧横纹头 上方凹陷处。 上方凹陷处。
足少阳胆经
足窍阴 在足第四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在足第四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 在足背外侧,当第四、五趾间, 侠溪 在足背外侧,当第四、五趾间,趾蹼缘后方赤 白肉际处。 白肉际处。 在足背外侧,当足第四、五跖骨结合部前方, 足临泣 在足背外侧,当足第四、五跖骨结合部前方, 小趾伸肌腱外侧凹陷处。 小趾伸肌腱外侧凹陷处。 丘墟 在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 在足外踝的前下方, 处。 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4 腓骨前缘稍前方。 阳辅 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稍前方。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阳陵泉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根据人体的五脏六腑加上中医里特有的三焦经共十二个脏腑,古人将这十二个脏腑应用在时问里面,老祖宗提醒咱们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养生是咱们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应该做的事情,一切都应该顺其自然。
1、子时(夜里1~11点)——胆经当令子时是胆代谢最旺盛的时候。
在《黄帝内经》有这么一句话:凡十一藏皆取于胆。
为什么会取决于胆呢?其实啊,要记住这些,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方法,要不怎么说咱们老祖宗非常聪明,早就给咱们画出来了!大家看,子时是什么属相?是鼠,为什么偏偏是鼠不是其它动物呢?从老鼠的外形上看其貌不扬、既不大也不凶猛,为什么我们老祖宗却要把老鼠排在十二生肖的最前面呢?其实,结合一下我们的中医养生理论就能完全解释通了。
在中医看来,子时是胆最活跃的时候,但这个时候,却是一天中最最黑暗的时候;我们的阳气才刚刚生发,也就是我们中医所讲的少阳之火。
大家都知道胆小如鼠这个成语,就是在讲这个事儿。
而这时候,我们也应该睡觉了,这是我们养生最宝贵的时辰。
2、丑时(夜里1~3点)——肝经当令丑时是我们人体的肝最活跃的时候。
古人认为,肝是主谋略的,肝气是往上的。
如果光往上升却不降,也是会出问题的,那把这个观点运用到肝气来讲,如果一个人的肝火大,肝气只升不降,那这个人的健康会出大问题的。
丑时对应的生肖是牛,我们形容一个人脾气很大的时候,常会用牛脾气这个说法,用在这里就很恰当。
那么肝火旺还有一个什么表现?就是口干舌燥,现在好多人白天讲一天话了都不口干舌燥,每天这时候口干舌燥,怎么办?床头柜上搁一个水瓶子,所以现在就形成了前半夜喝水,后半夜上厕所,您说他这晚上能睡觉吗?所以第二天起来非常疲劳,跟没睡一样,原因就在这儿了。
所以,在前面我主张大家晚上要吃素,就是这个原因!晚餐多吃些生拌菜一类的素食,就是为了把肝火降下来,让我们的身体达到一个平衡。
中医的观点认为,人的各个器官都是有联系的,而且要保持一定的平衡。
3、寅时(夜里3~5点)——肺经当令这个时候很关键,中医的经脉也是从肺经开始的,现在的所谓的正月也是从寅时开始的,这就告诉我们一年真正的开始也是从寅时开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午流注针法纲领(转至陈述堂《子午流注说奥》)作者:桂亮针灸陈述堂,1933年出生,山西阳高人,主治中医师,大同铁路医院气功科主任。
中国气功科研名誉理事、中华气功进修学院专家委员、教授。
自幼酷爱中医、针灸、气功,先后拜名老中医田子清、高鼎成为师学习中医。
师承荣永修炼道家静功养生功法,并从同门师兄李国通道人名下学习针灸和子午流注学术。
子午流注针法纲领 :子午流注针法,小言之,不过为针灸的一种配穴方法,大言之,则根源于五运六气,概括了整个祖国经典医学理论体系于其中,故可喻作“大则弥纶宙宇,小则纤悉秋毫”的一种传统的高级古典针法。
未欲行针,先审晦晴,察其病源,论定何经络,已定穴窍分明,五行生克补泻于心。
血支血忌,莫犯人神,太乙在宫,切莫施针。
寒热醉饱,劳弱风阴。
春夏宜暖,秋冬大温。
端心正已,如待贵宾。
左手按定,右手持针。
下针如龙投大海,起针似猛虎离山。
针有劫病之功,药有拔山之力;气血凝滞,须用砭针刺之。
针头如粟米,气出似云烟。
秋冬三五二四,春夏气候已至。
补阳泻阴,泻阳先呼,泻阴吸存。
循扪有穴,何病之因,疼痛已愈,随除起针。
患者病未,补阴重分。
合穴相引,何患厥深。
行针之士,当熟在心。
先贤贵言,宝之如金,誓若漏言,祖考受刑。
子午流注针法序:东方文明宝库之一中医药学,其除内、外、妇、儿、眼、骨科外,还有针灸学、推拿学、气功学等学科。
其基本理论以天地人整体性,系统性的一元论,它包含着阴阳、五行、藏象、经络、气血、精神等完整的理论体系。
子午流注学可以说是这几门学科的特定的指导精要和总结。
因此子午流注学是进一步发掘针灸学及中医、气功宝库的重要手段,应进一步加以研究、实践、推广的必要,为发挥中医学更大的神威,为人类健康长寿造福。
子午流注说难此文转摘自陈述堂《子午流注说奥》一书以启示后学一、问:子午流注开穴因何始于甲日甲戌时之胆经窍阴穴?答:中医的理论是天人合一的理论,人体与自然相适应。
甲为阳,其五方在东,五行为木,其候在春。
甲为东方木。
万物之气始于春,人体气血的始发应于春,此为甲日之理。
而甲戌时是由五运五气运转和周天的天度(即日月星辰在天体上所经的度数),则春分二月中,日之初度,依次而南,三月入奎娄,四月……,至二月复交于春分而入奎壁。
是日之长,时之煖,万物始生,皆从奎壁始。
日之短,时之寒,万物收藏,皆从角轸始,故春分司启,秋分司闭,启为天门,闭为地户。
自奎壁而南,日就阳道,故曰天门。
角轸而北,日就阴道,故曰地户。
盖奎壁戌亥之间,在位为乾(西北),是五运丹天之气所经之处故戌天门。
胆为甲木,井为春之始,故子午流注开穴始于甲日甲戌时开胆经窍阴穴。
二、问:十二经五俞均以井穴为始,其因奈何?答:子午流注五俞顺序是井荥俞(原)经合,井为气血流注之源,其含义为春,然井者为东方春,万物始生之时,诸蚑行喘息,蠕动日数起于甲,十二经以井穴为始。
三、问:十二经络阳经长而阴经短流注时间相等,其因奈何?答:从十二经表面上看,阳经长而阴经短,流注时间似应有所差别,但阳经为阳,阳主动;阴经为阴,阴主静。
阳动而阴静,在经络流注中阳经流的快,阴经流的慢,所以其时间所需相等。
四、问:子午流注六十六穴的穴位均取于四肢膝肘关节以下奈何?答:中医理论是天地人三元合一,人体气血流注犹如地理河流一样,河海在集中之处与直流之处很少发生决口泛滥现象,一般多在曲屈多湾之处发生溃决。
人体经络亦同样,因经络的三阴三阳均在四肢交会,四肢多曲湾运行,血气运行多在此处发生障碍,所以子午流注取穴全在四肢膝时关节以下。
五、问:返本还原何义?答:每当开俞穴之时,均有返本还原之规。
因六腑所化之精华,均由本经原穴转注于脏,所以在本日所开俞穴之时,某时相待,乘机刺原调转注道,故每开俞穴时必有返本还原之说。
六、问:阳井庚金,阴井乙木,其因奈何?答:五脏五俞所出为井木,六腑六俞所出为井金,此说导源于天一生水论。
天一生水,木上之水乃金所生,积阳为天,天生万物,所以阳井为金。
积阴为地,水为阴,水生木,所以阴井为木。
用四时证之,冬月水旺,春月木旺,木上之霜其色青,自根而达枝,木根于地,地下有水,则大繁荣,水能生木,故曰阴井为木。
秋月金旺,木上之霜其色白,自叶而达根,秋后枝枯蒂固,金生水,故曰阳井金。
至于阳井庚金,阴井乙木问题,是因为阳经为阳,庚为阳金,阴经为阴,乙为阴木,阳不用阴,阴不用阳,所以阳井庚金,阴井乙木。
七、问:五行在流注中作用奈何?答:五行是万物的分类,虽物繁多,归纳有五,五行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其互相生克制约的过程,在流注中作用表现有二:(1)开穴次序莫不如五行相生的规律,如开完井金,金能生水,下穴即是荥水,……。
(2)本经主治方面,如胆经井金,可以治胆木的实症,胃经经火可以补胃之不足,胆实可刺井金,金能克木,胃经火穴可以治疗胃虚不食之证,火能生土。
八、问:井荥俞(原)经合在流注中顺序怎样?答:本经的五俞流注顺序是:井荥俞(原)经合,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过为原,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它的开穴如同五行一样,循着井荥俞(原)经合顺序次第开之,有条不紊,很有规律。
九、问:井荥俞原经合主治为何?答:井主心下满,肝木病;荥主身热,心火病;俞主体重节痛,脾土病;经主喘咳寒热,肺金病;合主逆气而浅肾水病。
此为五脏六腑所主病。
治法不论脏腑,每逢心下满刺其井穴,身热刺其荥穴,体节痛刺其俞穴,喘咳寒热刺经穴,逆气浅刺其合穴。
十、问:井荥俞经合四时刺之奈何?答:春季病在肝,当刺其井;夏季病在心,当刺荥;长夏病在脾,当刺俞;秋季病在肺,当刺经;冬季病在肾,当刺合。
此乃四时之刺法。
除此而外,随病之所在而选穴刺之。
十一、问:需井刺之奈何?答:凡需针井穴,实证出血,虚证补刺,或上迎随补泻手法行之。
十二、问:古有刺井当泻荥其因为何?答:古人认为诸经井穴,皆在手足指梢,肌肉浅薄之处,气少不足使为补泻,故设当刺井穴,只泻其荥。
以井为木,荥为火,火者木之子。
因古代针制不精,而设此说,现毫针精细,不必拘泥,否则井穴难显其效,失去井荥俞经合各穴之意。
十三、问:各经俞穴五行始终顺序如何?答:不论何经,大凡阳经的井穴均为庚金,荥穴荥水,俞原穴愈木,经穴经火,合穴合土,始井金,终于合土。
阴经的井穴均为乙木,荥穴荥水,俞穴俞土,经穴经金,合穴合水,始于井木,终于合水。
其五行相生规律,在阳经方面,阳井金,生阳荥水,阳荥水生阳俞木,阳俞木生阳经火,阳经火生阳合土;在阴经方面,阴井木生阴荥火,阴荥火生阴俞土,阴俞土生阴经金,阴经金生阴合水。
十四、问:五脏五俞,六腑六俞,六腑有原五脏以俞代原奈何?答:天之六元益于五脏则为五俞,地之五味益于六腑则为六俞,脏之气合于腑自内相合,腑之精输于脏。
由手足原穴而转注,故五脏五俞无原穴,六腑之精由于手足原穴转注,而六腑原有穴,六腑精华注于五脏之俞,故五脏以俞代原。
十五、问:六十六穴根源何在?答:五脏五俞,六腑六俞,共为六十一穴。
扁鹊著《子午经》便于流注干支推算,增心包络五俞,共为六十六俞。
十六、问:癸日十时不见开穴何故?答:阳日阴日依各脏腑相生次序取穴,间时一穴,木火土金水与金水木火土,五俞得5时,中间4时,共为9时。
阳日增三焦一穴,阴日增心包一穴,一日六穴计6时,间5时,合为11时,十日共110时,始于癸日亥时,终于癸日子时(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其间缺癸日10时,此乃子午流注先天之缺点。
(单氏所创一、四、二、五、三、零开穴法以弥补子午流注先天之缺陷)笔者注——桂亮十七、问:阳日流阴日和阴日流阳日取穴如何?答:甲丙戊庚壬为六腑井穴所开时间,乙丁己辛癸为六脏井穴所开时间,阳日阳时开阳穴,阴日阴时开阴穴,约间一时取之。
阳日开穴流注到阴日仍开阳穴,阴日开穴流注到阳日仍开阴穴,各依相生次序取穴。
十八、问:阳日阳时已过,阴日阴时已过遇病如何针之?答:选以甲已同宗、合日互用、子母、纳支流注等等,于病相应穴针之,只要时病相应,即为贵穴。
十九、问:三焦与心包络俞穴与其他次序不同奈何?答:每逢阳日开完合穴之后要开一次三焦俞穴,阴日开完合穴之后,亦要开一次心包俞穴。
一日之内所开穴均按荥俞原经合次序开穴,很有规律,惟独三焦或心包穴不然,这是因所寄而造成,但它亦有一定的规律。
如三焦经寄于壬,它的开穴,从壬日井元所属的阳时丙午,返本还原时可开三焦原穴阳池穴(丙午时是壬日的阳时);壬日井元所属的壬子时(癸日的阳时)开其三焦的井穴关冲;甲日井元所属的阳时申时(乙日的阳时)开荥穴液门;丙日井元所属阳时丙午(丁日的阳时)开俞穴中渚;戊日井元所属的阳时戊辰(已日的阳时)开经穴支沟;庚日井之所属的阳时庚时(庚日的阳时)开合穴天井,此为三焦俞穴开穴的规律。
如心包寄于癸,它的开穴从癸日井元所属的阴时丁卯(甲日的阴时)开其俞穴大陵;癸日井元所属阴时癸酉时(甲日的阴时)开井穴中冲;乙日井元所属的阴时乙未时(丙日的阴时)开荥穴劳宫;丁日井元所属的阴时丁巳时,开经穴间使;辛日井元之所属的阴时辛丑(壬日的阴时)开合穴曲泽。
此为心包俞穴开穴的规律。
二十、问:一日内井元时间已过或未到刺之奈何?答:在一日内开穴均以井穴为始元,所谓元即是井元始终范围。
如甲日甲戌时是开井穴时间,亦为甲日开穴之始点,至乙日的甲申时为终,从甲日甲戌时到乙日甲申时为甲日所开时间。
如现在是乙日戊寅时,戊寅时开胃经俞陷谷,虽井穴时间已过,可以刺取戊寅时的陷谷。
如现在是甲日的辛未时开其尺泽穴的时间,但时辰属癸日的阴时,未到甲日甲戌时,在这种情况下可刺癸日井元所属阴时辛未时的尺泽穴。
其余类推。
二十一、问:地区时间不同刺之效果如何?答:因地球的周转与日光接触前后不同,时间则有前后之异,刺之当以地区标准时间为宜。
否则如以中国为午,与中国相对的南美为子,两地不分子午,一律而论,阴阳就颠倒了。
二十二、问: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刺之奈何?答:虽然冬夏昼夜有长短之别,阴阳有差,而时间上的子午不会变更,刺之仍守定则。
否则焉能子更为丑,午更为未乎?二十三、问:平人禁灸奈何?答:少商、鱼际、经渠、劳宫、阳池、少海,委中,阴陵泉等八穴禁灸。
如加灸不但无功反而有害,医家慎之。
二十四、问:妊娠针之奈何?答:妊娠合谷、昆仑禁针,否则有坠胎之患。
如遇难产症可以先补合谷后泻昆仑,能催产。
先针补昆仑,后针合谷用泻法,能起安胎之效。
二十五、问:脏腑表里主病奈何?答:肝胆属于东方木,胸胁痛而满于心,心与小肠南方火,火主身热仔细问;脾胃本属中央土,主体重和节痛;大肠与肺西方金,喘嗽寒热伤于风;膀胱与肾北方水,小腹痛逆气上冲。
二十六、问:经络流注因何始于肺经?十二经纳支为何以寅为始?答:饮食入胃,精气上注于肺,由肺中府云门始布逐经转输,归入肝的期门又会于肺,所以经络以肺为始。
寅时配肺经的理由是:寅为万物生、旺、死、绝的始原,比如一粒种籽,初入土中为先天之元,丑时种象始裂,寅时萌芽出于土,从寅始见开始生长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