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7 《欢乐颂》 ︳人音版 (五线谱)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欢乐颂》教案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欢乐颂》教案一. 教材分析《欢乐颂》是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它是一首富有激情和力量的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明快,歌曲难度适中。
歌曲以歌颂美好生活为主题,通过对生活的赞美,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欢乐颂》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唱歌技巧,能够独立演唱一些简单的歌曲。
但部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力还不够强,需要通过教学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欢乐颂》,并理解歌曲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使他们在演唱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3.通过学习《欢乐颂》,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音准掌握。
2.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示范法、分组练习法、讨论法等,通过听、唱、动、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音响设备和音乐教材。
3.准备分组练习的道具和乐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欢乐颂》的歌词,引导学生欣赏歌词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欢乐颂》,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分组进行练习,互相观摩和交流,提高演唱技巧。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演唱,并对他们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导他们如何更好地表达歌曲情感。
5.拓展(5分钟)让学生讨论《欢乐颂》歌词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主题,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欢乐颂》的歌词意义,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向上。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欢乐颂》,并请家长监督签字。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欢乐颂》的歌词,标注重点节奏和音准,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欢乐颂》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欢乐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欢乐颂》是德国诗人席勒的作品,后被贝多芬谱曲,成为他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要部分。
这首歌曲以宏大的音乐阵容,展现了人类对欢乐的追求和赞颂。
在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中,引入这首歌曲旨在让学生感受交响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但交响乐对他们来说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作品来引导他们感受和理解。
此外,由于《欢乐颂》的曲式结构和音乐符号较为复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欢乐颂》的创作背景,理解歌曲的意义。
2.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使学生能够通过演唱、欣赏和分析,掌握《欢乐颂》的主要旋律和曲式结构。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欢乐颂》的曲式结构和音乐符号的理解。
2.重点:让学生掌握歌曲的主要旋律和曲式结构。
3.难点:对交响乐的欣赏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欢乐颂》的创作背景、音乐符号和曲式结构。
2.示范法:教师演唱或播放录音,让学生跟随演唱。
3.分析法: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歌曲,理解歌曲的意义。
4.实践法:让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
2.音频设备:音响、耳机。
3.视频设备:投影仪、电脑。
4.乐器:钢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讲解《欢乐颂》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播放《欢乐颂》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交响乐的魅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欢乐颂》,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拓展(10分钟)教师分析《欢乐颂》的曲式结构,让学生了解交响乐的组成。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7课《欢乐颂》教学设计

《欢乐颂》教学课例实录【教学内容】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7课《欢乐颂》【教学对象】小学六年级【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理解多元文化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感受与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上的表现,让学生参与音乐、表演音乐。
【教材分析】《欢乐颂》是伟大音乐家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第四乐章中的人声合唱主题乐段,在全世界流传甚广。
歌曲的结构为有再现的二段式,第二段重复一次,包含了多种演唱形式,虽然篇幅不长,但气势辉煌,是人生与交响乐队合作的典范之作,也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巅峰之作。
【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五年的课堂音乐欣赏训练,他们已具备一定的音乐分析能力,可以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表现情感等要素进行较准确的分析。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欢乐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贝多芬在逆境中积极乐观,追求理想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主要采用了情感体验、合作学习、练习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用心感受音乐、并通过欣赏、学唱、分析、表现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感受音乐的美,从而净化心灵,以利于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知识与技能:准确演唱歌曲,领会演唱形式、节奏、力度在音乐中的表现,并能够从音乐的角度分析、理解乐曲。
【教学重点】重点 1.复习辨别人声类别及演唱形式。
2.演唱并分析欢乐颂。
难点了解贝多芬生平及《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教学难点】1.歌曲中跨小节切分音的正确演唱。
2.分辨重唱部分各声部依次进入的顺序。
【教学策略】游戏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欣赏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1.课前音乐:师演唱歌曲。
2.复习人声分类。
3.复习演唱形式的种类。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提前复习与巩固人声的分类、演唱形式,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新歌教学1.初听音乐:聆听合唱作品《欢乐颂》,在聆听感受音乐时,思考歌曲的演唱形式及演唱形式出场的顺序是怎样的?2.复听音乐,检验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欢乐颂》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欢乐颂》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欢乐颂》是德国诗人席勒所写的诗歌,后由贝多芬作曲,成为他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要部分。
这首歌曲以热情洋溢的旋律、宏伟的气势,展现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博爱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选择了这首歌曲,旨在让学生感受贝多芬的音乐风格,体验多声部合唱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唱技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同时,六年级的学生在音乐技能、音乐欣赏和合唱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欢乐颂》,让学生感受贝多芬的音乐风格,体验多声部合唱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唱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欢乐颂》的音乐特点,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欢乐颂》,理解其音乐结构,分析其音乐风格,掌握基本的合唱技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欢乐颂》,理解其音乐结构,分析其音乐风格。
2.教学难点:多声部合唱的技巧,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分析、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欢乐颂》的音频、视频资料,直观地展示音乐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欢乐颂》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这首歌曲的魅力。
2.讲解:介绍《欢乐颂》的背景、作者、音乐结构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首歌曲。
3.学唱:引导学生跟唱《欢乐颂》,注意纠正唱腔,教授合唱技巧。
4.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分组练习,提高他们的合唱能力。
5.展示:各小组轮流演唱《欢乐颂》,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欢乐颂-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欢乐颂-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民乐器乐队合奏的基本演奏技能和表现方法;
2.能够准确区分乐器演奏时的音高、音色和音量;
3.学会简单乐曲的演奏和表演。
二、教学内容
1.民乐器乐队基本乐器介绍;
2.民乐器乐队合奏的基本演奏技能和表现方法;
3.熟悉民乐器乐队常用的几首曲目,如《欢乐颂》等;
4.学习并演奏《欢乐颂》。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民乐器乐队基本乐器介绍;
2.民乐器乐队合奏的基本演奏技能和表现方法;
3.学习乐曲的节奏和音乐表达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通过播放西方交响乐和中国民乐比较,引导学生对中国民乐的优美和独特之处产生兴趣。
2. 学乐器
介绍中国民乐器:琵琶、二胡、笛子等,讲解其演奏技巧及表现方法。
3. 合奏
分为乐队组合,引导学生通过听觉、视觉等感知方式对民乐器乐队的合奏进行理解,要求学生掌握乐曲的演奏技巧及舞台表现力。
4. 演奏《欢乐颂》
在巩固学习乐器基础上,学习和演奏民乐经典曲目——《欢乐颂》。
要求学生借助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深入了解并模仿各乐器的演奏技巧,最终在掌握基本演奏技巧的基础上完成整曲演出。
五、作业布置
1.演奏乐曲《欢乐颂》。
六、教学评价
根据学生是否掌握了乐器演奏、表情、舞台表现等方面的综合技能和基础技能判定其绩效,并根据成绩定期举行演出,让学生巩固和提高演奏技能。
七、教学后感
本课程着重介绍了中国民乐器乐队基本技能和表达方法,让学生带着对中国民乐的兴趣去了解民乐乐队,从而学会欣赏、理解并表达民乐之美。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六下《欢乐颂》教案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六下《欢乐颂》教案一. 教材分析《欢乐颂》是德国诗人席勒创作的一首诗,后被德国作曲家贝多芬谱曲,成为他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要部分。
这首歌曲以热情洋溢的旋律和宏伟的气势,表达了人类对自由、欢乐的向往和赞美。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六下的《欢乐颂》教案旨在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提高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欢乐颂》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如五线谱的识谱、音符的时值等。
但部分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欣赏和分析能力还不够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欢乐颂》的曲谱,能够独立演唱这首歌曲。
2.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3.通过学习《欢乐颂》,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乐理知识:五线谱的识谱、音符的时值等。
2.歌曲演唱:音准、节奏、表情等。
3.古典音乐欣赏:对《欢乐颂》的结构、风格、演奏技巧等进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欢乐颂》,让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乐理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分析法:教师对《欢乐颂》进行结构、风格、演奏技巧等方面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4.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演唱和演奏水平。
5.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演唱、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音版(五线谱)音乐六下》。
2.乐器:钢琴、小提琴、长笛等。
3.音响设备:音响、话筒等。
4.投影仪:用于展示乐谱、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欢乐颂》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这首歌曲的魅力。
然后简要介绍贝多芬和席勒的背景,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欢乐颂》的乐谱,讲解五线谱的识谱知识和音符的时值。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乐谱,熟悉歌词和旋律。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逐句演唱《欢乐颂》,注意音准、节奏和表情。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六下《欢乐颂》说课稿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六下《欢乐颂》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欢乐颂》是德国诗人席勒所写的诗歌,后被德国作曲家贝多芬谱曲,成为他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要部分。
这首歌曲以宏大的音乐气势,表现了人类对自由、平等、正义的追求,对人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美好祝愿。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这首经典的《欢乐颂》,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魅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五线谱的基础知识,对简单的音符、节奏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这首歌曲的复杂节奏、和声以及音乐表现力等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欢乐颂》的创作背景,理解其音乐内涵。
2.学生能够用正确的音准、节奏演唱《欢乐颂》。
3.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欢乐颂》,理解其音乐内涵。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复杂节奏、和声以及音乐表现力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欢乐颂》的音乐特点。
2.运用示范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演唱技巧。
3.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4.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欢乐颂》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学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曲的节奏、音准。
3.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心得。
4.歌曲解析:分析歌曲的结构、和声,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内涵。
5.演唱展示:各小组进行演唱展示,评价彼此的演唱效果。
6.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歌曲的音乐特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歌曲名称《欢乐颂》、创作者贝多芬、歌曲结构、节奏、和声等关键信息。
板书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演唱评价、课堂参与度评价、音乐知识掌握情况评价等方面。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7 欢乐颂 人音版(五线谱)

他的一生,是艰难痛苦一生,是与残酷命运英勇搏斗的一生。生活的折磨使这位富有才华的音乐家的健康过早地受到摧残,青年时期患耳疾,后来双耳失聪。但他以惊人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并且创作了许多反映英雄思想的不秀作品。也被后人称之为“乐圣”。
求学经历:他11岁时随乐队指挥学习作曲,后来又学习小提琴。在17随时跟随莫扎特学习作曲,刚开始的时候,莫扎特想看看他的能力让他演奏音乐,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全世界。
痛苦经历:贝多芬三十岁时才开始写第一部交响曲,那时他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在健康情况恶化,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课题
欢乐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贝多芬,感受音乐《欢乐颂》,熟悉主题旋。
能力与方法
分段聆听作品,分析演唱形式,小组合作感受歌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聆听,让学生在音乐中受到心灵洗礼,传递正能量,用贝多芬的“平等、自由、博爱”的理想去感染和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重点:
了解贝多芬,熟悉主题旋律
难点:
贝多芬一生创作32首钢琴奏鸣曲,还有大量的小提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以及声乐作品,最让大家熟悉的还有他的九部交响曲,像《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都是非常有名的作品。今天老师也和同学们共同走进贝多芬的音乐,一同欣赏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欢乐颂》。
(二)初听音乐《欢乐颂》
1、提问:这部作品是用什么形式表现的?
四、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课《欢乐颂》
教学内容:欣赏课《欢乐颂》
教学对象:小学六年级(下册)学生
一、设计思路:
1、当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致爱丽丝》欢快的旋律响起。
2、欣赏完音乐,当学生们还沉浸优美的旋律的时候,我们开始思考3个问题。
3、听辨旋律判断音乐作品。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试着分析《欢乐颂》的情绪。
5、进行学唱《欢乐颂》。
6、让学生通过欣赏和演唱《欢乐颂》来谈体会。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贝多芬以及他的音乐。
2、通过欣赏《欢乐颂》让学生体会到追求快乐和平是人类共同愿望,我们拒绝战争祈求和平。
3、希望同学们能够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今后的困难和挫折。
4、通过欣赏让学生体会团结协作,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1、让学生用正确的方式来演唱《欢乐颂》,并且通过欣赏和演唱来进一步分析和体会其中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
2、引导法、启发法、互动法、演唱法。
3、教学用具:
4、电钢琴、液晶投影仪,多媒体,三角铁,手铃等。
五、教学过程:
在伴随着上课的铃声响起的时候,《致爱丽丝》那欢快的旋律在教室上空响起。
我们今天的课就在这欢快的音乐声中开始了。
(欣赏《欢乐颂》)
老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同学们一边欣赏这首曲子,一边思考3个问题:1、你们认为对于画家什么最重要?2、对于歌唱家什么最重要?3、对于音乐家什么最重要?我们就根据这不同的条件来猜猜看。
我们请3名同学来回答一下(可以抢答)
学生:眼睛….
师:好的,正确。
那么,第二个问题,谁知道答案?
学生:嗓子……
师:是的,歌唱家通过嗓子唱出美妙的音乐。
那第三个问题谁知道?生:手!
生:嘴巴!
生:耳朵!
师:耳朵!非常正确!音乐家需要通过耳朵来聆听音乐,写出乐谱。
那今天我们要了解的这首歌曲和这位音乐家的耳朵有关,并不是这位
音乐家的耳朵有多大多灵敏,而是他的耳朵在他26岁那年,就已经停止工作了。
我们首先来听一段旋律,(播放命运旋律)大家来猜一下,这首曲子是谁的作品,你所了解的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老师:有没有同学猜到?(示意学生举手)
生:是贝多芬的《命运》
师:很好,他就是伟大的音乐家,乐圣----贝多芬先生!那么大家知道命运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
生:第五交响曲!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
我们说了解一个人,首先要从他的童年说起,大家知道贝多芬有怎样的童年吗?
生:(摇头)
师:(展示贝多芬童年的油画像)贝多芬的童年可以说相当的不幸,他的妈妈是一位给皇帝做饭的厨师,性格温柔贤惠,父亲是一位给皇帝唱歌的男高音,性情粗暴,嗜酒如命,父亲希望把贝多芬培养成如莫扎特一样的音乐神童,所以经常过于苛刻的训练他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加之后来他的成长的封建社会环境下,使他的创作作品充满了反抗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我们来看一下他的代表性的作品有哪一些:
钢琴奏鸣曲刚才有同学说到的:悲怆、暴风雨、月光、热情等等钢琴协奏曲有1---5号作品以及小提琴协奏曲C\D\E调。
除了这些作品外,贝多芬还有9部交响曲,其中以第3英雄、第5命运、第6田园和第9合唱最为著名,接下来我们即将学习的就是
本节课的主题,他的第9部交响曲中的合唱部分《欢乐颂》!哪位同学来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贝多芬这部曲子的意义?
生:朗读。
师:好的,谢谢你,声音很洪亮,请坐。
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部巨著!那既然外国人可以把这首曲子唱的这么好听,我们能不能也唱的这样雄伟呢?
生:能!
师:好,有气势!那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这首曲子吧!(播放歌曲,展示谱子)老师来弹琴,同学们来一起展示你们的歌喉!
师:有一个节奏我们唱的有点快,谁能找出来是哪里?
生:3︱3 3 4 5 ︱5 4 3 2 ︱,这一句那个3少唱了一拍。
师:噢,很好,这个3应该唱2拍!那我们来一起把这个小错误改正一下吧(师弹琴生来唱)
师:后人为了纪念贝多芬大师,把这首作品拍成了电影,老师截取了部分片段和大家一起分享,相传在这部交响曲完成之后,贝多芬亲自指挥演出,获得巨大成功,观众热烈鼓掌达5次之多,要知道当时的天皇出场,也仅仅才3次掌声,可见贝多芬大师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怎么样?
生:非常高!
师:贝多芬那时已经是双耳全聋的了,所以在他指挥完这首曲子后,观众掌声如潮达5次,她却听不到,后来他的手语老师告诉他时,他转过身,看到了观众们狂热的掌声、欢呼声……!贝多芬这部作品旨
在告诉人们消除战争、消除隔阂,天下为公,四海之内街弟兄的涵义,那么我们六班也是一个小集体,我们都是姐妹兄弟,我们是不是也要团结一致,互敬互爱,相互帮助呢?
生:是!
师:那让我们全体起立,用你最友善的表情和动作送给你身边的同学,让我们一起高歌《欢乐颂》好吗?
生:起立。
分别和身边的同学表现出友善的微笑,高唱欢乐颂
师:请坐!同学们的旋律很准确,节奏很稳定,谢谢大家。
那么贝多芬的乐迷遍布全世界,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一位他的中国乐迷,为大家演奏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请大家分享。
(播放朗朗演奏会)希望每一个同学都带着自己的热情来面对你的生活和学习,祝愿你们的每一天都开心快乐!好的,让我们在热情中结束今天的课吧,同学们,下课!
生:老师再见!
六、总结:
1、整体感觉良好,听觉训练的备唱要加大练习,教会学生运用音
乐调动情感,并把它表现出来;
2、学生少了些律动,应加入多点的互动,包括节奏和旋律。
3、教师范唱要准确无误
4、让学生学会听节奏
5、关掉音乐让学生感受没有听觉的世界设计不错,多让学生来说
出来自己的感受,应该让学生来说出来应该怎样的情绪来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