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几种维生素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养猪技术
维生素对猪繁殖机能的影响

维生素B 又称为核黄素。 , 已知许多氧化还原酶类的辅基含 节疼痛及一般定 向障碍 。 断奶仔 猪每天摄入 l 0 I 5 U维生素D
有核黄素 , 种酶统称为黄酶类 。 这 黄酶在动物体 内生物氧化过 时 , 动物机体免疫反应较强 , 且机体浓度迅速升高 ; 每 日摄入 而
程中起传递氢的作用。 当含有黄酶类维生素缺乏时会影响辅基 17 l 5i U的维生素D ,2 8 d l ~l 以后 即出现中毒症状 , 且血清钙
病症 , 而且不 同程 度地影响 动物 的繁殖机能。
构的完整 , 促进激 素的合成 , 高动物 的繁殖 力。 提 维生素 A 足, 不 可引起黏膜萎缩 、 变性 , 导致猪机体的 各种
维生 所
被称为 脂溶性 维生素 。 脂溶性维 生素 中除维 生素 K可 由动物 上皮组织细 胞发生鳞状角化 , 并可引起腹泻 , 胱及肾的各种 膀 消化 道合成 足够 的量 外 , 他维 生素都 必须 由 日粮提供 。 其 脂 炎症 , 防卫机能降低 内分泌腺萎缩 , 结构 受损 , 内分泌机能发 溶性维 生素在 饲料 中常 与脂质共存 , 肠道吸收时 也与 脂质 生紊乱 , 在 激素分泌不足 , 性激素分泌减少或完全停止。 生殖系统
的吸收 密切相 关 , 以扩散 的被动方式 穿过肌 肉细 胞膜 的脂 上皮受影响最为严重 , 周期发生障 碍 , 能 性 无节律性 , 紊乱 。 产后 相 , 可经胆囊 从粪 中排 出。 并 当脂质吸收 不 良时 , 脂溶性 维生 发情延迟和性欲减退或乏情 。 维生素A参与类固醇合成 , 当维生 素的 吸收会 减少 , 从而 引起相 应的缺 乏症 , 影响 动物 的繁殖 素A缺乏时 , 羟类固醇转化 为3 3D一 一酮类 固醇的酶 ( 羟脱 3B一
饲料营养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饲料营养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作为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动物之一,猪的饲料营养对其繁殖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饲料营养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1. 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猪进行繁殖的必需营养素之一。
猪在进入性发育期后,蛋白质的供应不足会导致繁殖能力下降。
研究表明,蛋白质含量过低会抑制猪的生长发育、促进脂肪积累,降低生育性能,甚至导致生理障碍、流产等。
2.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猪生长发育、繁殖的重要能量来源。
研究表明,猪饲料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以增加其生长速度和体重增长,提高授精率和受孕率,促进胚胎发育,减少死胎率。
3. 脂肪适量的脂肪可以满足猪的能量需求,促进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
但是,过多的脂肪摄入会导致猪的能量代谢紊乱、生育性能下降、生长发育缓慢等。
4. 矿物质矿物质是组成生物体内骨骼和组织的重要成分,对猪的繁殖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其中,钙、磷是构成骨骼的重要元素,锌和硒能够促进繁殖器官生长发育,铁和铜对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合成具有影响。
因此,猪饲料中含有足够的矿物质可以促进其繁殖性能。
5. 维生素维生素是猪身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有机成分。
其中维生素A、D、E等对猪的繁殖器官的生长和功能有着重要作用,缺乏这些维生素会影响动物的正常生殖性能。
猪在生产环节中容易感染各种病菌,饲喂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原菌的繁殖,降低猪的禽流感等疾病的感染率。
此外,也有研究表明,饲喂抗生素可以提高猪的繁殖性能,如促进发情、增加受胎率等。
但同时,滥用抗生素也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对人类的健康和猪的生产带来潜在危害。
2. 益生菌益生菌是一些栖生于动物肠道内,对动物生理功能有益的细菌。
在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猪的身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添加益生菌可以提高猪的生殖力,如提高精液质量、提高受精率等。
三、结论综上所述,饲料营养和添加剂对猪的繁殖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适当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可以提高猪的繁殖能力;适当的抗生素和益生菌可以降低猪的疾病感染率和提高繁殖性能。
维生素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维生素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维生素是猪体内必需的有机物质,对猪的繁殖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维生素的缺乏或
过量都会导致猪的生殖障碍和生产效率的下降。
因此,猪的饲养必须注意维生素的合理供应,以维持其生殖健康和高产能。
1. 维生素A
维生素D是猪体内钙和磷的代谢调节剂。
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猪的血钙、血磷含量,
使母猪排卵、受精和胚胎发育受到严重影响,导致不孕和流产。
因此,饲料中应该适量添
加维生素D3,以维持猪体内钙磷代谢的平衡。
维生素E是一种强力的抗氧化剂,对于保护猪体内脂质和膜的完整性、增强免疫力和
维持猪的繁殖性能非常重要。
缺乏维生素E会导致仔猪的疾病率升高、哺乳能力下降、胚
胎发育和成活率降低,还会影响公猪的生殖性能。
因此,饲料中应该添加足够的维生素E,以保证猪的生殖健康。
维生素K是一种促进血凝的营养物质,缺乏维生素K会导致猪的出血和死亡。
此外,
维生素K对于猪体内膳食蛋白质利用也有影响,可以改善猪的生产性能。
因此,饲料中应
该适量添加维生素K,以维持猪体内的血凝功能和生产水平。
总之,维生素是猪体内必需的营养物质,对于保护猪的生殖健康和提升生产能力有着
重要的作用。
饲料中应该合理添加维生素,以满足猪的生理需求,并提高饲养效益。
维生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调控 - 养猪技术

维生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调控-养猪技术徐云超(黑龙江省方正县畜牧兽医局,哈尔滨150800)摘要:随着育种技术的不断改进,发现对母猪进行营养调控可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主要包括蛋白质、纤维素、能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这些都是维持母猪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
维生素的需要量虽然很少,但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却有着重要的作用,维生素的供应充足,可以提高母猪的配种受胎率、成活率并保证初生仔猪的质量。
1 维生素E维生素E与繁殖性能密切相关,补充维生素E可以改善母猪的繁殖性能,主要是能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甲状腺素以及促性腺激素的产生,增强卵巢机能,使卵泡增加黄体细胞。
母猪在妊娠期间饲喂维生素E强化的饲料,在提高母猪的配种受胎率,减少胚胎死亡率的同时,还可以提高窝产仔数,并且能够减少仔猪在断奶前的死亡率,增强仔猪的抗应激能力,缩短母猪断奶到发情的时间间隔,提高公猪精液品质。
当母猪缺乏维生素E时会出现卵巢机能下降、性周期异常、不能受精、胚胎发育异常或死胎的现象。
由于维生素E是通过胎盘输送给胎儿的,但是量非常的少,以至于初生仔猪的抗氧化能力很低,因此为了满足新生仔猪对维生素E的需求,应该给母猪的日粮中添加高水平的维生素E,因为新生仔猪通过乳汁获得营养,所以给母猪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可使新生仔猪从母猪初乳或常乳中吸收到维生素E。
研究表明,随着日粮中维生素E水平的增加,可以降低乳房炎一子宫炎一无乳综合症的发病率。
乳汁中维生素E的含量也随之增加,当仔猪断奶时,其血清中的维生素E水平也相应的提高,抗氧化能力增强,免疫力水平也有所提高,改善了母猪的繁殖性能和仔猪的生产性能。
2. 维生素A维生素A对母猪的繁殖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适量的增加母猪日粮中维生素A的量,可以提高母猪的窝产仔数和断奶仔猪数。
经研究发现,在母猪断奶、发情后的7d给经产母猪注射维生素A可以使窝产仔猪数增加0.6~1.5头。
初产母猪在配种前应该限制喂养,因为高能量水平的摄入可以降低胚胎成率,注射维生素A可以减少此现象的发生。
维生素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doi:10. 19369/j. cnki. 2095 一9737.2019.04.017维生素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赵海军(黑龙江省伊春市五营区畜牧局,黑龙江伊春153033)摘要:动物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少,并且维生素不是各种组织的主要成分,也不能提供能 量,但是维生素却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缺乏会引发生猪出现缺乏症,从而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 的发生,其中影响较大的就是猪的繁殖性能。
脂溶性维生素中的维生素A、D、E、B等均需要从 日粮中获得,如果日粮中缺乏会导致猪摄入量不同,会对猪的繁殖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现 对这几种维生素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进行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猪;维生素;繁殖性能;维生素A;维生中图分类号:S828.3 文献标识码:B维生素在饲料中的用量很少,猪对其的需要量也很少,但是维生素的作用却非常大,是维持动 物生理机能不可缺少的一种有机化合物,虽然它 不是各种组织的主要成分,也不是能量的来源,但 是却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如果缺乏会导致机体 代谢紊乱,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症,还会在不同程度 上影响到猪的繁殖性能。
维生素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其中脂溶性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A、维生素 D、维生素E、维生素K等,其中除了维生素K可 以由动物消化道合成外,其他的需从日粮中获得,如果日粮中的这些维生素不足时,就会导致猪的摄人不足,从而引起相应的缺乏,影响到生猪的繁 殖性能,但是如果维生素摄人过量也同样不利,会 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
1维生素A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维生素A属于环多烯醇类化合物,可参与组 织间多糖的合成,其作用是调节上皮细胞的增殖与发育,从而影响着胚胎的发育以及猪的繁殖机能,还对猪的视力以及骨骼和牙齿的生长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在生猪养殖生产中,日粮中添加维 生素A多使用维生素A乙酸脂。
生猪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在任何生状态下都需要维生素A的参与。
B;维生素D;维生素E文章编号:2095 —9737(2019)04 —0032 —021.1维生素A缺乏时产生的不利影响首先维生素A可保护猪生殖器官上皮组织的 健康和完整,促进激素的合成,可提高生猪的繁殖 力,如果日粮中的维生素A缺乏或者不足,会导致 黏膜发生萎缩、变性,进而导致生猪各组织的上皮组织细胞鳞状角化,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的发生,如生猪会发生腹泻、肾炎等疾病。
维生素对猪的繁殖性能的影响竟然这么大!

维生素对猪的繁殖性能的影响竟然这么大!维生素是影响猪繁殖机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猪日粮中需含有一定量的各类维生素。
本文阐述了维生素A、B、D、E作用机制,并对猪维生素的缺乏症和过量危害进行了介绍。
维生素是维持动物正常生理机能必不可少的一类微量低分子有机化合物,虽然它不是构成各组织的主要成分,也不是机体能量的来源,但是在动物体内的作用极大,多数是辅酶的组成成分。
这些酶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所不可缺少的。
维生素缺乏,会影响辅酶的合成,导致代谢紊乱,猪会出现各种病症,而且不同程度地影响猪的繁殖机能。
维生素A、D、E、K不溶于水而溶于脂肪及脂溶剂,所以被称为脂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中除维生素K可由动物消化道合成足够的量外,其他维生素都必须由日粮提供。
当脂质吸收不良时,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会减少,从而引起相应的缺乏症,影响动物的繁殖力。
相反如果动物摄入过量的脂溶性维生素也会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
1、维生素A失衡对繁殖机能的影响维生素A为环多烯醇类化合物,参与组织间粘多糖的合成,调节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发育,影响繁殖机能和胚胎发育,具有维持视网膜感光功能,促进骨骼和牙齿生长等作用。
在养猪生产中,作为饲料药物添加剂,维生素A乙酸脂和维生素A棕榈酸脂的稳定性好,目前国内常用的是维生素A乙酸脂。
猪在任何生长阶段或生理状态下都需要维生素A。
维生素A具有保护生殖器官上皮组织的健全与完整,促进皮肤的发育和再生,促进结缔组织中乳多糖的合成,维护细胞膜和细胞器结构的完整,促进激素的合成,提高动物的繁殖力。
维生素A不足,可引起黏膜萎缩、变性,导致猪机体的各种上皮组织细胞发生鳞状角化,并可引起腹泻,膀胱及肾的各种炎症,防卫机能降低。
内分泌腺萎缩,结构受损,内分泌机能发生紊乱,激素分泌不足,性激素分泌减少或完全停止。
生殖系统上皮受影响最为严重,性周期发生障碍,无节律性,紊乱。
产后发情延迟和性欲减退或乏情。
维生素A参与类固醇合成,当维生素A缺乏时,肾上腺、性腺功能减弱,胎盘类固醇合成减少,导致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产,产出弱仔猪,或畸形仔猪,如瞎眼、单眼、兔唇、副耳等。
饲料中维生素与母猪繁殖性能的关系

饲料中维生素与母猪繁殖性能的关系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营养、疫病、环境以及管理。
1 维生素E。
3 β-胡萝卜素。
适当提高饲粮维生素A的添加量,可以提高母猪窝产仔数和断奶仔猪数(Antipas,2003)。
同时可促进胎儿生长发育和减少胎儿死亡以及促进泌乳增多,提高母猪排卵率和受胎率,缩短母猪断奶至发情间隔。
饲养母猪的目的是获得更多的仔猪,而衡量母猪繁殖性能优良与否主要有两个指标:即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乳仔猪数和母猪繁殖利用年限。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营养、疫病、环境以及管理。
近年来随着营养科技的飞跃发展,通过营养的调控从而达到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研究已初见成效。
国内外的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维生素都对种猪的繁殖性能有较大程度的影响。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维生素主要有以下几种:1 维生素E维生素E与繁殖机能密切相关,能促进促甲状腺素(T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以及促性腺激素的产生,增强卵巢机能,使卵泡增加黄体细胞,母猪日粮中补充维生素E,不仅能提高受胎率,减少胎儿死亡,会增加窝产仔数,而且能增强仔猪的抗应激能力,减少断奶前仔猪死亡,缩短母猪断奶至发情间隔,提高公猪精液质量。
研究表明,饲喂高水平维生素E的母猪窝产仔数、产活仔数都较高,乳房炎、子宫炎、无乳综合症(MMA)发病率较低。
当母猪缺乏维生素E时卵巢机能下降,性周期异常,不能受精,胚胎发育异常或出现死胎。
2 叶酸对维持母猪的繁殖性能和促进胎儿早期发育有重要的作用。
其主要功能是在各种不同酶系统中的辅酶参与嘌呤的合成,所以对DNA和RNA的合成相当重要。
在维持种母猪的稳定繁殖机能方面,可提高窝产仔数,维持良好的泌乳力,防止泌乳紊乱。
3 β-胡萝卜素母猪饲料中补充β-胡萝卜素会改善产仔数,矫正母猪安静发情和排卵延迟,提高胚胎成活率。
β-胡萝卜素还与黄体素合成有关,黄体素不足,将导致怀孕终止。
最近研究还发现,公猪饲料中添加β-胡萝卜素能促进睾丸发育,提高精液质量。
维生素在养猪中的作用

饲养母猪目的获得更多的仔猪,而衡良母猪繁殖性能优良与否主要有两个指标:即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乳仔猪数和母猪繁殖利用年限。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营养、疫病、环境以及管理,近年来,随着营养科技的飞跃发展,通过营养的调控从而达到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研究已初见成效,国内外的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维生素都对种猪的繁殖性能有较大程度的影响。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主要的维生素主要有以下几种:1、维生素E:维生素E与繁殖机能密切相关,能促进促甲状腺素(T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以及促性腺激素的产生,增强卵巢机能,使卵泡增加黄体细胞,母猪日粮中补充维生素E,不仅能提高受胎率,减少胎儿死亡,会增加窝产仔数,而且能增强仔猪的抗应激能力,减少断奶前仔猪死亡,缩短母猪断奶至发情间隔,提高公猪精液质量。
研究表明,饲喂高水平维生素E的母猪窝产仔数、产活仔数都较高,乳房炎-子宫炎-无乳综合症(MMA)发病率较低。
当母猪缺乏维生素E时卵巢机能下降,性周期异常,不能受精,胚胎发育异常或出现死胎。
2、叶酸:对维持母猪的繁殖性能和促进胎儿早期发育有重要的作用。
其主要功能是在各种不同酶系统中的辅酶,参与嘌呤的合成,所以对DNA、RNA的合成相当重要。
在维持种母猪的稳定繁殖机能方面,可提高窝产仔数;维持良好的泌乳力,防止泌乳紊乱。
研究表明(Lindemann等,1989),母猪日粮添加叶酸可提高了胚胎存活率,稳定提高窝产仔数。
3、β-胡萝卜素:母猪饲料中补充β-胡萝卜素会改善产仔数,矫正母猪安静发情和排卵延迟,提高胚胎成活率。
β-胡萝卜素还与黄体素合成有关,黄体素不足,将导致怀孕终止。
最近研究还发现,公猪饲料中添加β-胡萝卜素能促进睾丸发育,提高精液质量。
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易被氧化破坏,尤其是在湿热和与微量元素及酸败脂肪接触的情况下。
4、维生素A:适当提高饲粮维生素A的添加量,可以提高母猪窝产仔数和断奶仔猪数(Antipas,20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料中几种维生素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养
猪技术
维生素是维持动物正常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对猪的繁殖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除维生素K外,其他维生素需从饲料中获得。
日粮中的维生素水平决定着机体的维生素水平,过高或过低均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下面介绍饲料中几种维生素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一起来看看:1、维生素A猪在任何的生长阶段以及生理状态下都需要维生素A。
维生素A对猪繁殖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其可参与组织间黏多糖的合成,对于上皮增殖和发育有调节的作用,还具有维持视风膜感光功能和促进骨骼和牙齿生长的作用。
对于繁殖机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可维护细胞膜和细胞器结构的完整性,促进激素的合成,从而维持猪体较高的繁殖力。
虽然维生素可提高猪的繁殖性能但是日粮中的添加水平分适宜,添加量过高或者不足均对机体的健康不利。
如果维生素A不足会引起黏膜萎缩、变性,导致猪体的各种上皮组织细胞发生鳞状角化,同时引起猪腹泻,抵抗力下降,内分泌功能紊乱、激素的分泌不足,性激素的分泌量减少或者停止,影响最为严重的则是生殖系统的上皮,导致性周期紊乱、无规律,母猪产后出现发情延迟,性欲低下,甚至不发情的现象。
另外,当维生素A缺乏时肾上腺、性腺的功能减弱,胎盘类固醇的合成量不足,从而使胚胎的发育异常,易导致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畸形胎或者弱胎的现象。
公猪则表现为性器官发育异常,功能发生退化,精液的品质变差,性欲减退,出现繁殖障碍。
如果维生素A的摄入水平过高,则会导致维
生素A在猪体内大量的蓄积,产生毒性,一般当摄入的量超过正常量的50倍以上时就会使猪出现被毛粗糙、皮肤呈鳞状、血尿、血粪、不能站立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引起死亡。
通常日粮中维生素A的添加量为每千克2500万IU即可保持正常的繁殖性能。
2、维生素B族维生素B族主要是作为辅酶,催化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来影响着猪的繁殖性能。
其中维生素B。
是许多氧化还原酶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传递氢的作用。
当缺乏时导致新陈代谢功能发生障碍,引起妊娠母猪或者哺乳母猪的食欲下降,甚至食欲废绝,从而导致母猪的体重减轻,出现早产、产死胎、产弱胎等繁殖障碍。
通常日粮中的维生素Bl。
的量为每千克7.3 mg即可维持较好的繁殖力;维生素B。
是辅酶A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参与糖、脂类及氨基酸等的代谢,当猪体缺乏维生素B。
时,其繁殖机能和泌乳性能都会受到影响;维生素Bl。
可促进蛋氨酸和谷氨酸的合成,还可活化氨基酸,参与各种营养物质的代谢,对合成各种蛋白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猪体缺乏维生素Bl。
时母猪的配种受胎率、繁殖率以及产后的泌乳水平都会降低,因此要注意日粮中维生素Bl。
的添加量,一般饲料中添加10%的优质鱼粉即可满足猪体对维生素Bl的需求量。
3、维生素D维生素D是类固醇类的衍生物,其主要功能是调节钙、磷的代谢,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对于维持钙、磷的平衡、排泄、贮存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日粮中的维生素D不足会使代谢机能发生障碍,导致血液和组织中蓄积大量的代谢产物而引起酸中毒。
对繁殖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导致平滑肌紧张性降低,使母猪在分娩时宫缩无力,引起难产,导致呼吸、消
化、循环系统发生障碍,使繁殖能力下降,出现卵巢萎缩、排卵发情异常,易发生空配,受精率下降,即使可成功受精,会易发生合子早期死亡。
而当日粮中的维生素D过量时会发生中毒反应,导致猪出现厌食、恶心、口渴、乏力、尿频、关节疼痛等症状,因此日粮中要维持适宜的维生素D水平,其添加量要根据不同的生理状态及时的调整。
4、维生素E维生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促进性腺的发育和成熟,对促进受孕、防止流产有重要的作用,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饲料中。
母猪发生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饲料中的维生素E不足或者猪体内的维生素E贮备不足。
当维生素E不足时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可导致肌肉萎缩、子宫的生理机能紊乱,使脑下垂体前叶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分泌活动停止,使维生素A的吸收和调节功能发生障碍,而形成有毒产物,对受精不利。
当母猪在怀孕后出现维生素E不足时会导致胚胎早期死亡并被吸收,妊娠发生中断,胚胎着床后死亡,或者出现隐性流产,使胎儿的正常发育受到影响,产出死胎、弱胎。
长期的维生素E不足,则会造成永久性的不孕。
虽然维生素E过量不像维生素A 和维生素D在体内蓄积产生毒性,但是过量会抑制维生素A和维生素K的吸收,从而影响猪的繁殖性能。
维生素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在大多数猪饲料中维生素能防止经典的缺乏症的发生,但对现代优良品种的猪则显不足,为了使猪的繁殖性能达到最佳水平,饲料中维生素添加量应高于NRC介绍的水平。
维生素E在所有细胞膜的细胞器中均具有生物抗氧化作用,添加维生素E改善母猪繁殖性能的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认为它能促进前列腺素的合成。
研究表明补充维生素E
可以增加每窝产仔数,提高母猪的免疫力,特别是防止乳房炎—子宫炎—无乳综合征(MMA)的发生,还能通过母乳将维生素传递给仔猪。
1994年对母猪繁殖性能进行了研究,连续观察了5胎,结果表明在整个妊娠期和泌乳期饲料中维生素E含量为44~66mg/kg,每窝产仔数显著增加,MMA明显减少。
1年前有报告称,为使母猪获得显著的免疫应答,需要维生素E60mg/kg。
维生素C热应激使内源性维生素C合成减少;需要随饲料摄入更多的维生素C,在夏季高温季节正好与受胎率低一致,但是维生素C能缓解高温应激对精液品质的不良影响。
1985年有报告指出,在春、夏、秋三季给公猪补充300mg/头·日维生素C,提高了精液中的精子数量。
其他研究表明当给公猪补充维生素C时,母猪受胎率提高。
生物素生物素是提高繁殖性能、保持蹄、皮肤和被毛良好状态所必需的。
尽管许多饲料中含有生物素,但其浓度和生物利用率差异很大。
此外,现代的饲料加工方法和舍饲使母猪获得生物素的机会减少;需要额外添加。
研究表明,补充生物素可提高受胎率和每窝产仔数,并且可以缩短断奶至发情的间隔时间。
1991年对303头母猪进行了观察,在妊娠和泌乳期间补充0.33mg/kg生物素的母猪产后21天时窝仔猪数为9.4头,对照组为8.7头。
其他研究也表明添加生物素可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在一些试验中生物素添加量为0.22~0.55mg/kg,结果试验组产活仔数为对照组的98.9~109.5%;每窝断奶仔猪数为对照组的103.4~110%,断奶至发情的间隔时间对照组为7.0~15.3天,而试验组为6.2~10.2天。
维生素A可以保持上皮组织的完整性,而且是其发育和动物妊娠时分泌特殊的子宫蛋白
所必需的维生素。
β-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在繁殖过程中可能具有单独的作用,但其机理尚未确定。
研究表明母猪饲料中维生素A和(或)β-胡萝卜素水平高于NRC介绍水平时,母猪的繁殖性能得到改善。
1985年研究表明给母猪每天注射或随饲料补饲维生素A和(或)β-胡萝卜素,胚胎死亡率下降,产活仔数增加,断奶时窝重增加。
其他研究还表明在断奶时给经产母猪注射一次β-胡萝卜素,使下一胎的产仔数增加,死产数减少。
叶酸叶酸可以从饲料中获得。
但补充叶酸可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美国的5所大学进行了11次试验,结果表明补充叶酸的母猪窝产仔数总是高于对照组。
尽管这种作用的确切机理尚未确定,但叶酸的作用可能是提高胚胎的成活率,而不是增加排卵数。
1989年曾有报道指出添加叶酸的效果在经产母猪比在初产小母猪或产2胎母猪较好,可能是因为经产母猪排卵数较多,胚胎潜在死亡率也高,叶酸对这样的母猪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