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方法和标准
食品安全检验方法与规程标准

食品安全检验方法与规程标准食品安全检验方法与规程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食品的安全与消费者的健康,促进食品质量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维护食品质量安全的公平正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安全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生产、经营及使用单位,以及食品安全检验机构的食品安全检验活动。
第二章检测项目第三条食品安全检验的检测项目,以食品安全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有关法律法规确定的有毒有害物质及其标准以及其他相关因素质量安全要求为准。
第四条食品安全检验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检测项目:(一)营养指标的检验:检测食品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指标及其他特定成分的含量及质量。
(二)污染物检验:检测食品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抗生素残留、农药残留、放射性物质等污染物。
(三)微生物检验:检测食品中致病菌、毒素芽孢杆菌、无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群、黄色葡萄球菌、婴儿口臭菌等致病微生物及其活性的含量,以及腐败菌、大肠肝炎病毒、辣根红线虫等不良微生物数量及传染性。
第三章实施办法第五条食品安全检验机构按照本规程规定的检测项目,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或者公认的技术规范,运用合乎规定的设备和试剂,对使用行政认可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进行食品安全检验。
第六条食品安全检验机构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或者公认的技术规范,充分研究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发展前景,确定检验体系和范围,并按照现行的食品安全标准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检验技术水平。
第七条食品安全检验机构成立和办理检验业务的,应当具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技术资质和检验能力。
第八条食品安全检验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本检验机构实验室、仪器设备、检测方法、技术人员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与持续评定。
第九条食品安全检验机构可以采取外聘技术人员的方式,加强对检验技术水平的控制和改善。
第十条食品安全检验机构应当及时完成食品安全检验任务,检验结论应当公布到本行政区域内相关部门,并按规定形式向食品来源地提供技术支持,保障食品安全。
材料质量检验标准与方法

材料质量检验标准与方法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材料质量检验的标准与方法。
材料质量检验是确保所使用材料符合一定质量要求的重要步骤,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标准1. 外观检验:对材料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颜色、纹理、形状等方面,以确定是否存在明显的缺陷或损坏。
外观检验:对材料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颜色、纹理、形状等方面,以确定是否存在明显的缺陷或损坏。
2. 尺寸检验:测量材料的尺寸,与规定的标准进行对比,确保尺寸符合要求。
尺寸检验:测量材料的尺寸,与规定的标准进行对比,确保尺寸符合要求。
3. 物理性能检验:测试材料的物理性能,如强度、硬度、韧性等。
通过比较测试结果与标准数值,判断材料是否达到要求。
物理性能检验:测试材料的物理性能,如强度、硬度、韧性等。
通过比较测试结果与标准数值,判断材料是否达到要求。
4. 化学成分检验:对材料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检测是否存在有害物质或成分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情况。
化学成分检验:对材料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检测是否存在有害物质或成分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情况。
5. 耐久性检验:将材料暴露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观察其性能变化和损坏情况,评估其耐久性和可靠性。
耐久性检验:将材料暴露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观察其性能变化和损坏情况,评估其耐久性和可靠性。
方法1. 目测检查:使用肉眼对材料进行外观检查,观察是否有裂纹、变形、色差等明显缺陷。
目测检查:使用肉眼对材料进行外观检查,观察是否有裂纹、变形、色差等明显缺陷。
2. 测量仪器:使用合适的测量仪器,如卡尺、显微镜、硬度计等,对材料的尺寸、纤维结构、硬度等进行测量和分析。
测量仪器:使用合适的测量仪器,如卡尺、显微镜、硬度计等,对材料的尺寸、纤维结构、硬度等进行测量和分析。
3. 物理性能测试:通过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磨损试验等方法,测试材料的物理性能。
物理性能测试:通过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磨损试验等方法,测试材料的物理性能。
4. 化学成分分析:使用化学分析仪器,如光谱仪、质谱仪等,对材料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质量检验标准和检测方法

质量检验标准和检测方法
质量检验标准是指用于评估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的标准。
它是一种评定产品质量的参照依据,通过与标准进行比较来确定产品是否合格。
检测方法是指用于检测产品质量的具体方法和过程。
它是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和设备对产品进行检测,从而得出产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的结论。
质量检验标准和检测方法是密不可分的。
质量检验标准提供了产品质量的要求和评价标准,而检测方法则是实现这些标准的具体手段。
在进行质量检验时,首先依据相应的标准进行检测方法的选择,然后根据选定的方法进行实际的检测工作,最后根据检测结果来评估产品的质量。
常用的质量检验标准和检测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外观检验:通过对产品外观的检查,评估产品的外观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常用的方法包括目视检查、测量、对比等。
2. 尺寸检验:通过对产品尺寸的测量,评估产品的尺寸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常用的方法包括直接测量、仪器测量等。
3. 功能检验:通过对产品使用功能的测试,评估产品的功能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常用的方法包括静态测试、动态测试等。
4. 材料检验:通过对产品所用材料的检测,评估产品材料的质
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常用的方法包括化学分析、物理性能测试等。
5. 性能检验:通过对产品性能的测试,评估产品性能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常用的方法包括静态测试、动态测试、环境适应性测试等。
根据不同的产品类型和行业,具体的质量检验标准和检测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相关行业标准和产品规范进行确定。
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农产品是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合格,各国都出台了相应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以下将介绍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及常用的检验方法。
一、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农产品的质量标准是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的具体规定。
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外观质量、营养成分、食品安全、添加剂使用及农药残留等。
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一般由国家制定,并根据不同类型的农产品进行细分。
1. 外观质量:外观质量是农产品的外观特征及装盒包装的标准,包括形状、大小、色泽、光泽等。
农产品的外观质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意愿和消费体验。
2. 营养成分:营养成分是指农产品中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
营养成分是评价农产品质量和食用价值的重要指标,对于保证人类的健康和营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3.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指农产品中无有害物质和微生物污染的程度。
农产品的食品安全目前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良好的食品安全标准可以有效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4. 添加剂使用:添加剂使用是指农产品中所使用的防腐剂、色素、调味剂等。
添加剂在农产品的加工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功能作用,但不当使用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风险。
5. 农药残留:农药残留是指在农产品中残留的农药的数量。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化学物质,但过量使用和残留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二、农产品的检验方法为了确保农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需要进行检验和监督。
农产品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目视检查、化学分析、生物学检验和感官评价等。
1. 目视检查:目视检查是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方式对农产品的外观质量进行评估。
比如对水果的形状、大小、色泽、光泽等进行检查,对肉类的色泽、纹理进行评估。
2. 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通过实验室的化学方法对农产品的营养成分、食品安全、添加剂使用以及农药残留进行检测。
化学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可以得到农产品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和质量数据。
零部件检验标准及方法

零部件检验标准及方法零部件检验标准及方法1. 背景介绍在制造工业中,零部件的质量检验是确保产品品质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对零部件进行科学、严谨的检验,可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零部件检验标准及方法。
2. 外观检验•目的:检查零部件外观是否符合要求,包括表面光洁度、几何形状、尺寸精度等方面。
•方法:–直接目视检查:通过直接观察零部件外观,判断是否存在缺陷、损伤等问题。
–使用显微镜或放大镜进行检查:通过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细微的表面问题,如划痕、气孔等。
–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尺寸检验:使用卡尺、量规等测量工具,对零部件的尺寸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要求。
3. 功能性检验•目的:检查零部件的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方法:–运行测试:将零部件安装到相应的设备或系统中,进行正常工作状态下的运行测试,观察其功能是否正常。
–性能测试:使用专门的性能测试设备,对零部件进行负载测试、耐压测试、抗振动测试等,验证其性能是否达标。
4. 材料检验•目的:检查零部件所使用的材料是否符合要求,包括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等。
•方法:–化学分析:使用化学分析仪器,对材料进行成分分析,确保其成分符合要求。
–物理性能测试:使用拉力机、硬度计等测试材料的物理性能,如强度、硬度等。
5. 寿命检验•目的:检查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是否符合要求。
•方法:–疲劳测试:通过对零部件进行循环加载、循环使用等方式,检测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寿命情况。
–加速老化测试:使用特定的老化设备,对零部件进行加速老化测试,模拟长期使用环境,检查其在短时间内的寿命表现。
6. 环境适应性检验•目的:检查零部件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
•方法:–温度适应性测试:将零部件暴露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观察其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变化。
–湿度适应性测试:将零部件暴露在高湿度或低湿度条件下,观察其在不同湿度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耐腐蚀性测试:将零部件暴露在化学腐蚀性环境中,观察其对腐蚀的抵抗能力。
有色金属及制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有色金属及制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有色金属是指除铁和钢之外的金属材料,包括铜、铝、锌、铅、镍等。
有色金属及制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非常重要。
下面将对有色金属及制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有色金属及制品的质量标准:1. 成分要求:有色金属及制品的成分要求根据不同金属的特点而定。
例如,铜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铝材料应符合GB/T3190的要求,锌材料应符合GB/T470-2008的要求。
2. 物理性能:有色金属及制品的物理性能标准包括密度、熔点、热膨胀系数等。
例如,铝制品的密度应符合国家标准GB/T3190的要求。
3. 机械性能:有色金属及制品的机械性能标准包括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等。
例如,铜制品的抗拉强度应符合国家标准GB/T5231的要求。
4. 表面质量:有色金属及制品的表面质量标准包括表面光洁度、表面缺陷、氧化层等。
例如,铝制品的表面应无明显划痕、氧化层应均匀、光滑。
5. 化学性能:有色金属及制品的化学性能标准包括耐腐蚀性、电性能等。
例如,铜制品的耐腐蚀性应符合国家标准GB/T2059的要求。
6. 尺寸精度:有色金属及制品的尺寸精度标准根据具体应用而定。
例如,用于电子通信设备的铜板应符合国家标准GB/T5231的要求。
7. 环保要求:有色金属及制品的环保要求标准根据具体金属材料和制造工艺而定。
例如,铝制品的含铅量应符合国家标准GB/T1764的要求。
二、有色金属及制品的检验方法:1. 成分检验:通过化学分析仪器对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例如,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铜材料进行成分检验。
2. 物理性能检验:通过相应的试验设备对样品的物理性能进行测定。
例如,通过升温差热分析仪对铝制品的熔点进行检验。
3. 机械性能检验:通过拉伸试验机等设备对样品的机械性能进行测定。
例如,通过拉伸试验机对铜制品的抗拉强度进行检验。
4. 表面质量检验:通过目视检查和显微镜等设备对样品的表面质量进行评估和检验。
医疗设备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医疗设备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医疗设备是医疗机构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医疗设备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就是确保设备安全、可靠、有效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医疗设备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质量标准1.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医疗设备质量的最基本标准,它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制定的。
国家标准对医疗设备的质量要求、技术要求、安全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以确保医疗设备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2. 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指由行业协会或行业组织制定的标准,它是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的医疗设备领域进行制定的。
行业标准对医疗设备的技术性能、工艺要求、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以满足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
3. 国际标准:国际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它是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制定的。
国际标准对医疗设备的质量要求、技术要求、安全要求进行了全球统一规范,以促进国际贸易和技术交流。
二、检验方法1. 外观检验:外观检验是通过观察医疗设备的外观,检查是否有划痕、变形、松动等质量问题。
外观检验可以使用肉眼观察或借助显微镜等辅助工具进行。
2. 功能检验:功能检验是检查医疗设备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运行的重要方法。
可以通过模拟实际使用场景,对设备各项功能进行测试,如测量仪器的准确性、药物剂量的准确性等。
3. 安全检验:安全检验是检查医疗设备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的关键方法。
可以通过检查设备的接地情况、电气绝缘、电磁兼容性等方面进行,以确保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患者和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4. 耐久性检验:耐久性检验是检查医疗设备是否具有足够的使用寿命的重要方法。
可以通过模拟长时间使用、高负荷使用等方式进行,以验证设备在使用寿命内是否能够保持正常运行。
5. 信息安全检验:信息安全检验是针对医疗设备的计算机软件和网络系统进行的检验。
主要检查设备的数据传输安全、系统的防火墙设置、用户权限管理等方面,以确保设备在信息安全方面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产品质量检测中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产品质量检测中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产品质量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则是评估产品质量的关键工具。
本文将探讨产品质量检测中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产品质量的评估过程和方法。
一、质量标准的重要性质量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的基准,对保证产品安全性、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
质量标准旨在确保产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并确保产品在使用中不会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
在产品质量标准中,通常包含了各种规定产品的物理、化学、力学、电气等性能指标,以保证产品达到一定的质量水平。
二、质量标准的制定过程质量标准的制定是一个经过深入研究和实验验证的过程。
首先,通过市场调研和消费者需求分析,产品设计师和制造商会了解到消费者对产品的期望和要求。
基于这些需求,制定质量标准的专家团队会制定出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测试方法。
同时,这些规范和方法必须考虑到产品的生产成本和技术可行性。
最后,这些标准需要通过测试和实验验证才能确保其准确性和可行性。
三、常见的质量检验方法1. 外观检查:外观是消费者选择产品的首要因素之一。
通过外观检查,检验员可以评估产品的整体外观、色差、表面平整度等,以确定产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2. 功能性测试:对于特定功能的产品,例如电器、机械设备等,需要进行功能性测试以验证产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这些测试通常涉及到产品的操作性能、安全性能、电气性能等方面的评估。
3. 物理性能测试:物理性能测试用于评估产品的强度、硬度、耐磨性、耐压性等。
例如,对于建筑材料而言,可以通过抗压、抗弯强度测试来评估其质量水平。
4. 化学分析:对于食品、药品等特定产品,需要进行化学分析以确定其成分和质量安全性。
例如,在食品质量检测中,可以通过对食品中添加物、重金属、致病菌等的检测来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
5. 可靠性测试:可靠性测试是为了评估产品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通过对产品进行温度、湿度、振动等不良环境条件下的测试,可以确定产品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⑵建议维护项----指该项目在注册登记检验和在用车检验 时均要进行,但均为建议维护项;
⑶注册登记检验,否决项----指该项目仅在注册登记检 验时进行且为否决项,在用车检验时不进行;
⑷注册登记检验时为否决项----指该项目在注册登记检 验和在用车检验时均要进行,但仅在注册登记检验时 为否决项,在用车检验时则为建议维护项;
建议维护项
7
底盘 贮气筒排污阀 件 钢板弹簧
建议维护项 否决项
侧面及后下部防护装置
否决项
牵引连接装置
建议维护项
轮胎型号/规格/速度级别
否决项
轮胎胎冠花纹深度,胎面破裂/割伤、 8 车轮 磨损/变形
否决项
轮胎螺栓、半轴螺栓
否决项
备胎标识
注册登记检验,否决项
整车标志
注册登记检验,记录项
9
其它
其 它 不 符 合 GB7258 等 机 动 车 国 家 安 全技术标准的情形
1.1、人工检验部分4项,分别是车辆唯一性认定、车辆 外观检验、底盘动态检验、车辆底盘检验, (参数 104 项); 1.2、仪器设备检验项目7项,分别是轮重、制动、车速、 排放、侧滑、前照灯、功率;。 1.3、路试3项,分别是行车制动、驻车制动、车速 。
表1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的检验方式和检验项目 (四轮及四轮以上机动车)
车身颜色是否与《机动车行驶证》的 3 车身颜色 机动车照片一致
4
车辆识别 代号
查看车辆识别代号,应与《机动车行 驶证》记载的内容一致;核对车辆识 别代号拓印膜,确认有无凿改嫌疑
在用车检验唯一性认定项目和要求
编号
项目
工作要求及相关说明
查看发动机出厂编号,应与
5 发动机号码 《机动车行驶证》记载的内容 一致,确认有无凿改嫌疑
注册登记检验时为否决项
序 检验 号 项目
内容
方向盘最大自由转动量
1
转向 系
转向沉重
自动回正、保持直线行驶能力
离合器
2
传动 变速器 系 传动轴/链
驱动桥
点制动跑偏(/h)
3
制动 低气压报警装置 系 弹簧储能制动器
防抱制动装置指示灯(自检功能)
4
驾驶 区
仪表和指示器
1
转向 转向各部件 系 转向器固定
备注
度:
滤纸式烟度值
制的动驻车动左协制力右调①动;轮时轮力制间③重动;制;力动⑤②最力车左大增轮、差长阻右值全滞轮;过力最程;④大中制 ⑥ ( 式 验 轮 仅制对阻制 时④动汽动 不滞)车协检 要力在要调验 求用 (求时台滚 ; ⑤
间 筒 检 车 )
表1续2
侧滑
线内 检验
前照灯 车辆底盘 功率
转向轮横向侧滑量
否决项
号牌板(架)
注册登记检验,否决项
商标(或厂标)
注册登记检验,否决项
前后位灯/后牌照灯/示廓灯/挂车标志灯
否决项
转向信号灯(前、后、侧),危险警
照明 告信号灯
2
和 前照灯(远光、近光)
信号 装置
制动灯、后反射器、后雾灯、倒车灯
侧标志灯、侧反射器
否决项
否决项 否决项 否决项
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识
物
许大于 40 mm,必要时可以采用专用测
量仪器或铅锤、长度量具作精确测量
车辆外观中车身外观检验项目和要求
编号 项目
工作要求及相关说明
11
车身、目视检查,车身(车厢)及车身漆面应 漆面 完好,没有明显的锈蚀、破损等现象
否决项 否决项 建议维护项 建议维护项 建议维护项 建议维护项 建议维护项 建议维护项 否决项 建议维护项 注册登记检验,否决项
否决项
否决项 否决项
序 检验 号 项目
内容
2
传动 变速器及分动器支架 系 传动各部件
钢板吊耳及销
中心螺栓、U型螺栓
3
行驶 系
车桥移位
车架纵梁、横梁
悬架杆系
制动系部件、结构改动
检验重点:确认是否与行驶证记载的内容及其它 相关资料一致性,检查车辆有无擅自改装、有无 盗抢嫌疑。
在用车检验唯一性认定项目和要求
编号
项目
工作要求及相关说明
1 车辆号牌
号牌号码、种类应与《机动车行驶证》 的记录一致,号牌安装应符合规定, 号牌的汉字、字母和数字应清晰可辩。
2
车辆类型、 确认车辆类型、品牌型号是否与《机 品牌/型号 动车行驶证》的记录一致
否决项
序 检验 号 项目
内容
备注
照明 特种车辆标志灯具
2
和 附加的灯具、反射器或附属装置 信号 喇叭(功能性检查)
装置 车身反光标识
否决项 否决项 否决项 否决项
发动机各系统机件
建议维护项
蓄电池桩头及联线
3
发动 机舱
电器导线、各种管路
储液器(使用液压制动的汽车)
建议维护项 否决项 否决项
发动机标识
(3)有私自改装或擅自改变机动车已登记的结构、 构造、特征的情形时,检验机构应书面告知车主需将 车辆恢复原状后才能再次进行检验,并同时将相关信 息报告车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1.2车辆外观检验方法、标准
1.2.1送检机动车应停放在外检区,发动机停转( “发动机运转状况”项目除外)。
1.2.2检查时常用的工具主要有:轮胎气压表、轮 胎花纹深度计、透光率计、长度测量工具、手 锤等。
⑸注册登记检验,记录项----指该项目仅在注册登记检 验时记录相关情况。
序 检验 号 项目
内容
备注
保险杠璃
否决项
车体周正、尖锐突出物
否决项
漆面
1
车身 外观
货厢、安全架、车外顶行李架
外部喷涂与文字标志标识和车身广告
建议维护项 否决项 否决项
自行加装装置对号牌识别的影响
1.1车辆唯一性确认检验方法、标准 1.1.1送检机动车应停放在外检区,发动机停转 1.1.2唯一性认定中的主要特征及技术参数认定宜结
合车辆外观检查和底盘动态检验进行。
1.1.3检查时常用的工具主要有:钢卷尺、钢直尺、 铅锤及称重设备。
1.1.4注册登记检验唯一性认定 1.1.5在用车检验唯一性认定项目和要求
行驶系;④制动系;⑤电器 见 附 录 B 的 表
线路;⑥底盘其它部件
B.3
底盘输出功率
仅对使用年 限 超 过 20 年 的 非营运乘用车 要求
表1续3
路试 检验
行车制动 驻车制动
车速
制动距离和制动稳定性, 通常只对无
或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 法 上 线 检 验 的
制动协调时间和制动稳定性 车 辆 及 线 内 检
①转向系;②传动系 ③制动系;④仪表和指示器
;目见具附体录检B验的项表 B.2
表1续1
检验方 式
线内检 验
车 速b
排 放c
制 动d (含轮重)
检验项目
备注
仅对最高设计
车速表指示误差
车 速 超 过 40km/h
的车辆要求
1、点燃式发动机汽车双怠速法 过量空气系数λ
排气污染物:
的测试仅对使用
CO、HC的体积分数,过量空气闭 环 控 制 电 子 燃
检验 方式
检验项目
备注
车辆
①号牌号码;②车辆类型;③品牌/型号;④颜色;
唯一性 ⑤发动机号码;⑥车辆识别代号(或整车出厂编号)及打
认定 刻特征;⑦主要特征及技术参数a
联网 查询送检机动车是否发生过交通事故及涉及尚未处理完 查询 毕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
线外 检验
车辆外观检查 底盘动态检验
①车身外观;②照明 和电气信号装置;③发动机 具体检查项目 舱;④驾驶室(区);⑤发 见 附 录 B 的 表 动机运转状况;⑥客车内部;B.1 ⑦底盘件;⑧车轮;⑨其它
1.2.3检验以目视检查为主,但必要时检验员也可 视情使用相应的检验仪器和设备。
车辆外观中车身外观检验项目和要求
编号 项目
工作要求及相关说明
目视检查,乘用车和车长小于6m的客
车前后部应设置保险杠,货车(三轮汽
7
保险 车除外)应设置前保险杠;保险杠应无 杠 明显变形、损坏、松旷,必要时检验员
可以通过用脚在保险杠上施加一定的力
不得张贴有镜面反光遮阳膜;前风窗玻
9
车窗玻 璃及风窗以外玻璃用于驾驶员视区部位
璃
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允许小于 70%,校车
所有车窗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均不允许
小于 50%,必要时用透光率计测量
目视检查,车身外部乘员可能触及的任
车体周 何部件、构件都不应有任何可能使人致
10
正、尖 锐突出
伤的尖锐凸起物;车体外缘左右对称部 位高度差(在离地高1.5m内测量)不允
注册登记检验,否决项
门锁及门铰链
建议维护项
驾驶员座椅
否决项
驾 驶 安全带 4 室 前风窗玻璃及其它风窗玻璃用于驾驶员视
(区) 区的部位
否决项 否决项
刮水器
否决项
洗涤器
建议维护项
序 检验 号 项目
内容
备注
汽车行驶记录仪
否决项
驾 驶 驾驶室固定
否决项
4
室 仪表数量和类型,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 (区) 装置的图形标志
注册登记检验,否决项
警告性文字的中文标注,车辆产品标牌 注册登记检验,否决项
起动性能
发动 怠速、电源充电、仪表及指示器
5
机运 转状
加速踏板控制
况 漏水、漏油、漏气,水温、油压
关电熄火/(柴油车)停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