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混凝土地面验收标准

混凝土地面验收标准混凝土地面验收是指在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对地面进行质量检查和评定,以确保地面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的一项工作。
混凝土地面验收标准是指对混凝土地面进行验收时所需遵循的标准和规范,其目的是保证混凝土地面质量,确保其安全、耐久、美观和经济。
一、混凝土地面验收标准的基本原则。
1.合格验收,混凝土地面验收应当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混凝土地面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
2.公正公平,混凝土地面验收应当公正公平,不得有任何形式的舞弊和弄虚作假行为。
3.科学合理,混凝土地面验收应当科学合理,采用合理的验收方法和工具,确保验收结果准确可靠。
4.依法依规,混凝土地面验收应当依法依规进行,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进行验收。
二、混凝土地面验收标准的内容。
1.地面平整度,混凝土地面应当符合设计要求的平整度标准,不得存在凹凸不平、起伏过大的情况。
2.地面强度,混凝土地面应当符合设计要求的强度标准,不得存在裂缝、破损等影响使用和安全的情况。
3.地面平整度,混凝土地面应当符合设计要求的平整度标准,不得存在凹凸不平、起伏过大的情况。
4.地面抗渗性,混凝土地面应当具有一定的抗渗性能,不得存在渗水、渗油等现象。
5.地面外观,混凝土地面应当符合设计要求的外观标准,不得存在色差、疵点、污渍等影响美观的情况。
6.地面标志,混凝土地面应当设置符合要求的标志和标线,确保使用安全和便利。
三、混凝土地面验收标准的验收方法。
1.目测验收,通过目测方法对混凝土地面进行验收,检查地面平整度、强度、外观等情况。
2.检测验收,通过专业的检测设备对混凝土地面进行验收,如平整度仪、强度计、渗透仪等。
3.取样验收,对混凝土地面进行取样检测,送至实验室进行验收,确保验收结果准确可靠。
四、混凝土地面验收标准的验收结果处理。
1.合格验收,当混凝土地面符合验收标准时,应当及时进行验收合格处理,确保地面质量。
2.不合格验收,当混凝土地面不符合验收标准时,应当及时进行整改处理,直至符合标准为止。
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面层验收规范及检验标准

水泥混凝土面层1原材料1.1水泥应符合下列规定:1重交通以上等级道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应采用42.5级以上的道路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中轻交通等级的道路可采用矿渣水泥,其强度等级宜不低于32.5级。
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含化学成分、物理指标),并经复验合格,方可使用。
2不同等级、厂牌、品种、出厂日期的水泥不得混存、混用。
出厂期超过三个月或受潮的水泥,必须经过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用于不同交通等级道路面层水泥的弯拉强度、抗压强度最小值应符合表1.1-1的规定。
泥》GB 13693。
10.1.2粗集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粗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砾石、破碎砾石,并应符合表1.2-1的规定。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有抗(盐)冻要求的次干路、支路混凝土路面使用的粗集料级别应不低于Ⅰ级。
Ⅰ级集料吸水率不应大于1.0%,Ⅱ级集料吸水率不应大于2.0%。
31.5mm,砾石不宜大于19.0mm;钢纤维混凝土粗集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9.0mm。
1.3细集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采用质地坚硬、细度模数在2.5以上、符合级配规定的洁净粗砂、中砂。
2砂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3的规定。
大于35,不宜使用抗磨性较差的水成岩类机制砂。
4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宜采用一级砂和二级砂。
5海砂不得直接用于混凝土面层。
淡化海砂不得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可用于支路。
1.4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的规定。
宜使用饮用水及不含油类等杂质的清洁中性水,PH值为6~8。
1.5外加剂应符合下列规定:1外加剂宜使用无氯盐类的防冻剂、引气剂、减水剂等。
2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的有关规定,并应有合格证。
3使用外加剂应经掺配试验,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的有关规定。
1.6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的品种、规格、成份,应符合设计和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应具有生产厂的牌号、炉号,检验报告和合格证,并经复试(含见证取样)合格。
水泥混凝土路面检测

检测目的、依据、方法、原理、设备2.1检测目的因该路段经多年运行后,路面出现了裂缝、板角断裂、边角剥落和坑洞等破损现状,为确保道路改造工程质量优良,必须对现状路面进行全面、详尽的调查和检测,给改造设计提供详细可靠的依据。
按委托要求,本次对工程范围内双向车道进行路面结构承载能力(弯沉检测),提供弯沉成果及图、表、资料等;进行原有道路路面破损状况调查,提供路面破损等各种相关的图表;进行路面结构层厚度调查,提供路面各结构层的材料组成与厚度值、平整度。
2.2检测依据1.《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2.《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4.《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 H10—20095.《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J H11—2004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_D40-2011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1-20018.《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2.3检测基本原理FWD在测定路面动力弯沉时,它是通过计算机控制下的液压系统提升并释放一重锤,重锤作用于弹簧或橡胶垫,通过承载板(直径30cm)将近似半正弦的脉冲荷载传递到道路表面,荷载大小通过改变重锤质量或提升高度,可在较大范围内(10KN~150KN)调整。
荷载脉冲持续时间0.02~0.03s。
利用沿荷载轴线布置的5~9个传感器(位移型或速度型)可以量测出动荷载作用下的路表面的动态弯沉曲线,较准确地反映出行车荷载下路表面的弯沉盆形状。
图2-1 落锤式弯沉仪(FWD)测试原理示意图为更好地实测出轮载下路表面的弯沉盆曲线,FWD弯沉传感器的布置数量应尽可能多,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弯沉盆中的弯沉值测量应使用不少于5个的弯沉传感器,最好能用7个,且传感器的分辨率应达10-6m。
设置传感器的位置应随路面结构的刚度不同而异。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检验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检验
(一)主要检验内容
主要检验内容包括:水泥混凝土面板的弯拉强度、板厚度、平整度、抗滑构造深度、相邻板高差、纵横缝顺直度、中线平面偏位、路面宽度、纵断高程和路面横坡。
(二)水泥混凝土面层实测项目
(1)弯拉强度:各级公路的弯拉强度应在合格标准之内,按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评定标准检查。
(2)板厚度:按路面结构层厚度评定标准检查,每200m每车道检测2处。
(3)平整度:用平整度仪按全线每车道连续检测,每100m计算标准偏差、国际平整度指数。
除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外的其他公路的平整度也可用3m直尺检测,半幅车道板带每200m检测2处×10尺,最大间隙为5mm.
(4)抗滑构造深度:用铺砂法进行检测,每200m检测1处。
(5)相邻板高差:抽量为每条胀缝检测2点;每200m抽纵、横缝各2条,每条检测2点。
(6)纵横缝顺直度:纵缝20m拉线,每200m检测4处;横缝沿板宽拉线,每200m检测4处。
(7)中线平面偏位:用经纬仪进行检测,每200m检测4点。
(8)路面宽度:各级公路的路面宽度的允许偏差为+20~-20mm.每200m检测4处。
(9)纵断高程:用水准仪进行检测,每200m检测4个断面。
(10)路面横坡:用水准仪进行检测,每200m检测4个断面。
水泥砼路面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水泥砼路面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为全面、准确评定水泥砼路面的工程质量,经局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研究决定,特制定本检验评定标准。
对水泥砼路面的工程质量的评定以若干重要指标为依据,在评定时,主要评定其是否达到优良标准,而不对其进行详细的打分和评价。
为充分调动各参建单位创建优良工程的积极性,采取分段且尽量划小的办法来对其进行评定。
一、关于对若干重要指标的评定(一)抗折强度1.检测方法①确定点位。
半幅每100延米取一个点,到最后一段时,若不足100米但超过50米,取一个点;若不足50米时,则不再取点。
点位以摇号的方式确定,在确定纵向位置时,每10米为一个选择段,共有十个选择段,当选定某一段时,该段中心位置所在的板块即为取芯块,具体取芯位置为该块纵向前后四分之一位置最接近该段中心位置的那一个。
在确定横向位置时,共分三个选择点,分别居三分之一幅的中心。
半幅每1000米选择一个一个点,当第一个点选定后,其它点都在间隔100米的对应位置,除遇桥涵另行摇号外,其它地段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进行变更。
当最后一段不足1000米但超过500米时,再选择一个点,若不足500米,则不再选择点,其点位同前一段相同。
②钻孔取芯。
严格按照摇定的点位取芯,取芯后要标明点位。
③试压检测。
对每一个取芯进行试压,换算成抗折强度。
④统计合格率。
抗折强度达到设计值的算合格,否则按不合格对待,然后计算合格率。
2.评定方法。
按合格率进行评定,合格率达到90%且所有点抗折强度全部高于设计值的90%时,可评为优良等级,否则不得评为优良。
以一次性取芯结果为准,经补测或者经返工达到标准的也不得评为优良等级。
(二)厚度1.检测方法。
以检测砼路面抗折强度所取的砼芯为依据,测量砼路面的厚度。
检测时,用卡尺检测,每个芯以十字线为依据检测四个点,以平均值为最后检测结果。
2.评定方法。
实际检测值在设计值±2 cm以内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合格率必须在85%以上,否则不得评为优良等级。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标准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标准一、前言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公路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公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为了保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二、材料(一)水泥1. 水泥应符合GB 175-2007《水泥》标准要求。
2. 其中,普通硅酸盐水泥适用于不冻融区;硫铝酸盐水泥适用于冻融区。
(二)骨料1. 骨料应符合GB/T 14684-2011《建筑骨料》标准要求。
2. 骨料应选用粒径配合合理、无泥土、泥块、有机物及其他杂质的天然石料、人造石料或回收骨料。
(三)水1. 水应清洁、无色、无异味。
2. 水应符合GB/T 14848-2017《混凝土用水》标准要求。
(四)掺合料1. 掺合料应符合GB/T 18046-2017《混凝土掺合料》标准要求。
2. 掺合料的添加量应按设计要求和标准规定执行。
三、设备(一)拌合设备1. 搅拌机应符合GB/T 9142-2000《混凝土搅拌机》标准要求。
2. 搅拌机的容量应与施工的要求相适应。
(二)铺装设备1. 铺装机应符合GB/T 13752-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机械》标准要求。
2. 铺装机的温度、振动、压力、刮板等参数应符合标准要求。
(三)压实设备1. 压路机应符合GB/T 8425-2017《公路压路机》标准要求。
2. 压路机的工作质量应符合标准规定。
(四)其他设备1. 其他设备应符合标准要求。
2. 设备的维护保养应按规定执行。
四、施工工艺(一)准备工作1. 清理路面灰尘、泥浆、油污等杂物。
2. 标定铺装宽度和厚度,确定铺装层次。
3. 检查设备是否完好,材料是否符合要求。
(二)拌合1. 水泥应按设计配合比和标准要求加水,水泥搅拌时间不应少于1.5分钟。
2. 拌合时间应按材料的性质、季节和拌合比例等因素进行调整。
(三)运输1. 拌合好的混凝土应在规定时间内运输至铺装工地。
2. 运输中应严禁混凝土泄漏和掉落,不得超载、超速。
(四)铺装1. 铺装时应保证拌合料和设备温度适宜,铺装速度应与拌合生产速度相适应。
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检测与评定

表B。 采用的保证率: 高速、一级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9%,面层为95%。 其他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5%,面层为90%。
基本要求 1)基层质量必须符合规定要求,并应进行
弯沉测定,验算的基层整体模量应满足设 计要求。
2)水泥强度、物理性能和化学成份应符合 国家标准及有关规范的规定。
3)粗细集料、水、外掺剂及接缝填缝料应 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4)施工配合比应根据现场测定水泥的实际 强度进行计算,并经试验,选择采用最佳 配合比。
9.水泥混凝土上加铺沥青面层的复合式路面,两种结构均需进 行检查评定。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不检查抗滑构造,平 整度可按相应等级公路的标准;沥青面层不检查弯沉。
10.路面基层完工后应及时浇洒透层油或铺筑下封层,透层油透 入深度不小于5mm,不得使用透入能力差的材料作透层油。对 封层、透层、粘层油的浇撒要求同7.5.1沥青表面处治层中基本 规定。
4.垫层的质量要求同相同材料的其他公路的底基层; 联结层的质量要求同相应的基层或面层;中级路面 的质量要求同相同材料的其他公路的基层。
5路面表层平整度规定值是指交工验收时应达到的 平整度要求,其检查测定以自动或半自动的平整度 仪为主,全线每车道连续测定按每lOOm输出结果 计算合格率。采用3m直尺测定路面各结构层平整 度时,以最大间隙作为指标,按尺数计算合格率。
Rn-KlSn≥0.9R Rmin≥K2R
式中:n—同批混凝土试件组数; Rn—同批n组试件强度的平均值(MPa); Sn—同批n组试件强度的标准差(MPa), R—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MPa); Rmin—n组试件中强度最低一组的值(MPa): K1、K2—合格判定系数,见下表。
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面层验收规范及检验标准

市政⼯程⽔泥混凝⼟⾯层验收规范及检验标准⽔泥混凝⼟⾯层1 原材料1.1⽔泥应符合下列规定:1 重交通以上等级道路、城市快速路、主⼲路应采⽤42.5级以上的道路硅酸盐⽔泥或硅酸盐⽔泥、普通硅酸盐⽔泥;中轻交通等级的道路可采⽤矿渣⽔泥,其强度等级宜不低于32.5级。
⽔泥应有出⼚合格证(含化学成分、物理指标),并经复验合格,⽅可使⽤。
2 不同等级、⼚牌、品种、出⼚⽇期的⽔泥不得混存、混⽤。
出⼚期超过三个⽉或受潮的⽔泥,必须经过试验,合格后⽅可使⽤。
3⽤于不同交通等级道路⾯层⽔泥的弯拉强度、抗压强度最⼩值应符合表1.1-1的规定。
泥》GB 13693。
10.1.2 粗集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粗集料应采⽤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砾⽯、破碎砾⽯,并应符合表1.2-1的规定。
城市快速路、主⼲路、次⼲路及有抗(盐)冻要求的次⼲路、⽀路混凝⼟路⾯使⽤的粗集料级别应不低于Ⅰ级。
Ⅰ级集料吸⽔率不应⼤于1.0%,Ⅱ级集料吸⽔率不应⼤于2.0%。
砾⽯不宜⼤于19.0mm;钢纤维混凝⼟粗集料最⼤粒径不宜⼤于19.0mm。
1.3 细集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宜采⽤质地坚硬、细度模数在2.5以上、符合级配规定的洁净粗砂、中砂。
2 砂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3的规定。
⼤于35,不宜使⽤抗磨性较差的⽔成岩类机制砂。
4城市快速路、主⼲路宜采⽤⼀级砂和⼆级砂。
5海砂不得直接⽤于混凝⼟⾯层。
淡化海砂不得⽤于城市快速路、主⼲路、次⼲路,可⽤于⽀路。
1.4⽔应符合国家现⾏标准《混凝⼟⽤⽔标准》JGJ 63的规定。
宜使⽤饮⽤⽔及不含油类等杂质的清洁中性⽔,PH值为6~8。
1.5外加剂应符合下列规定:1 外加剂宜使⽤⽆氯盐类的防冻剂、引⽓剂、减⽔剂等。
2外加剂应符合现⾏国家标准《混凝⼟外加剂》GB 8076的有关规定,并应有合格证。
3使⽤外加剂应经掺配试验,并应符合现⾏国家标准《混凝⼟外加剂应⽤技术规范》GB 50119的有关规定。
1.6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的品种、规格、成份,应符合设计和国家现⾏标准规定,应具有⽣产⼚的牌号、炉号,检验报告和合格证,并经复试(含见证取样)合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面平整度
≤5
mm
用3直尺量取最大值
4
纵坡标高偏差
±10
mm
用水准仪检查
5
横坡偏差
坡长的±0.25%
用水准仪或坡度尺检查
6
纵缝顺直度
≤10
mm
拉20m线量取最大值,每100m量1点
7
横缝顺直度
≤10
mm
沿板宽拉线量取最大值,每20条缝量2条
8
板边垂直度
±5mm,胀缝板边垂直度无误差
沿板边垂直拉线量取最大值
9
相邻板高差
≤3
mm
用钢直尺检查
10
井框与路面高差
≤3
mm
用钢直尺检查
观察检查
4
伸缩缝及施工缝留置质量
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位置准确,缝壁垂直,缝宽一致,填缝密实;传力杆必须与缝面垂直
观察、用钢尺检查
5
路面厚度偏差
+20~5
mm
用钢尺检查或现场钻孔检查
一
般
项
目
1
灌缝材料
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检查出厂合格证书和试验报告
2路面宽度偏差±20 Nhomakorabeamm
用钢尺检查
表5.24.7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类别
序号
检查项目
质量标准
单位
检验方法及器具
主
控
项
目
1
原材料材质
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检查出厂合格证书和试验报告
2
混凝土强度
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查试验报告及强度评定资料
3
路面外观质量
不应有露石、蜂窝、麻面、裂缝、脱皮、啃边、掉角、印痕和车轮现象;接缝填缝应平实、粘结牢固,缘缝清洁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