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S服务配置

合集下载

DNS服务器配置教程

DNS服务器配置教程

DNS服务器配置教程(1)前言用户在Internet上冲浪的时候一般都会使用诸如这样的域名来访问网站,而在局域网中搭建的各种网站一般都是使用IP地址进行访问。

然而枯燥的IP地址很难记忆,其实只要在局域网中搭建DNS服务器就能使用友好的名称来访问内部网站了。

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是一种组织成层次结构的分布式数据库,里面包含从DNS域名到各种数据类型(如IP地址)的映射。

这通常需要建立一种A (Address)记录,意为“主机记录”或“主机地址记录”,是所有DNS记录中最常见的一种。

通过DNS,用户可以使用友好的名称查找计算机和服务在网络上的位置。

DNS名称分为多个部分,各部分之间用点分隔。

最左边的是主机名,其余部分是该主机所属的DNS域。

因此一个DNS名称应该表示为“主机名+DNS域”的形式。

DNS服务器配置教程(2)安装DNS服务组件默认情况下Windows Server 2003(SP1)没有安装DNS服务组件,用户需要手动添加,操作步骤如下所述:Step1 在“控制面板”中打开“添加或删除程序”窗口,并单击“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按钮,打开“Windows组件安装向导”对话框。

Step2 在“Windows组件”对话框中双击【网络服务】选项,打开【网络服务】对话框。

在【网络服务的子组件】列表中选中【域名系统(DNS)】复选框,并单击【确定】按钮。

按照系统提示安装DNS组件。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提供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安装光盘或指定安装文件路径,如图7-42所示。

图7-42 选中【域名系统(DNS)】复选框提示:要想使在局域网中搭建的DNS服务器能够解析来自Internet的域名解析请求,必须向域名申请机构(如新网,或万网)申请正式的域名,并注册DNS解析服务。

另外局域网中的DNS 服务器还必须拥有能够被Internet访问的固定IP地址。

如何配置DNS服务器

如何配置DNS服务器

如何配置DNS服务器DNS服务器配置操作指南本文档提供了DNS(Domn Name System)服务器的配置步骤和详细说明,帮助您在网络环境中正确设置和管理DNS服务器。

请根据以下章节的指引逐步配置您的DNS服务器。

1.安装DNS服务器软件a.并安装适合您服务器操作系统的DNS服务器软件。

b.在安装过程中,按照软件提供的向导逐步完成安装。

2.配置DNS服务器基本设置a.打开DNS服务器软件管理界面。

b.在设置选项中,填写服务器名称、IP地质和监听端口等基本信息。

c.配置DNS服务器的域名解析方式,如正向解析、反向解析等。

3.添加域名解析区域a.在DNS服务器管理界面中,选择添加新的解析区域。

b.填入域名和相应的IP地质范围,确定新的解析区域。

c.配置解析区域的DNS记录类型,如A记录、AME记录等。

4.设置DNS服务器转发a.配置DNS服务器的转发设置,使其能够向其他DNS服务器请求解析。

b.填写需要转发的DNS服务器地质。

5.配置DNS服务器安全设置a.开启DNS服务器的安全选项,增加服务器的安全性。

b.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限制对DNS服务器的访问。

6.启动并测试DNS服务器a.确认DNS服务器的基本设置已完成后,启动DNS服务器服务。

b.在客户端设备上进行域名解析测试,确认DNS服务器正常工作。

7.监控和维护DNS服务器a.设置合适的日志级别,跟踪DNS服务器的操作和事件。

b.定期备份DNS服务器的配置和数据。

c.定期检查DNS服务器的性能和可用性。

附件:本文档中不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未涉及法律名词及注释。

局域网组建中的DNS服务器配置与使用

局域网组建中的DNS服务器配置与使用

局域网组建中的DNS服务器配置与使用在局域网组建中,DNS(域名系统)服务器的配置和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NS服务器能够将人类可读的域名转换为计算机可理解的IP地址,是保障网络顺畅运行的核心组件。

本文将详细介绍局域网组建中DNS服务器的配置与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DNS服务器的配置1. 选择合适的DNS服务器软件或硬件在配置DNS服务器之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DNS服务器软件或硬件。

常见的DNS服务器软件包括BIND、Microsoft DNS和dnsmasq 等。

而硬件方面,一些商业路由器也内置了DNS服务器功能。

根据实际需求和经济条件,选择适合的服务器方案。

2. 安装和配置DNS服务器软件或硬件安装和配置DNS服务器软件或硬件是配置过程的核心步骤。

对于软件方案,以BIND为例,可以按照官方文档指引进行安装和配置。

在配置过程中,需要注意主要参数的正确设置,如域名、IP地址和域名解析规则等。

对于硬件方案,通常需要登录路由器的管理界面,在相关设置页中进行DNS服务器的配置。

具体步骤可能因品牌和型号而异,需参考相关设备的说明文档。

3. 设置本地主机使用DNS服务器在局域网内,需将本地主机的DNS服务器设置为局域网内的DNS服务器。

这样,当本地主机需要进行域名解析时,会向局域网内的DNS服务器发送请求。

对于Windows操作系统,可通过控制面板的网络和Internet设置中,将首选DNS服务器地址设置为局域网内的DNS服务器IP地址。

对于其他操作系统,如Linux或macOS,可参考相应的网络设置界面进行配置。

二、DNS服务器的使用1. 域名解析配置完成后,DNS服务器即可开始提供域名解析服务。

当局域网内的主机需要解析一个域名时,会向DNS服务器发送请求。

DNS服务器会根据预先配置的解析规则,返回相应的IP地址。

2. 域名解析规则的配置域名解析规则的配置是使用DNS服务器的关键。

不同的DNS服务器软件或硬件,配置方式有所不同。

DNS服务器的配置

DNS服务器的配置
DNS的配置比较复杂,不太好理解,读 者可以先完成实验,再详细对照这里的知识 要点来理解。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
1.实验环境的构建 (1)DNS的几个专用名称
• Forward Master Zone:主前向DNS区域, 用来解析域名和IP地址的转换。 • Reverse Master Zone:主反序DNS区域,用 来解析IP地址和域名的转换。图6-2 实验网络 的连接
};
zone "" { //指定域,并指定了本域的配置
type master; file ".zone"; //文件是.zone
};
带文件内容中,include "/etc/named.custom"和include "/etc/rndc.key"说明该配置文件还包含了/etc/named.custom和 /etc/rndc.key两个子配置文件。
表6-1 顶级域名及其含义
域名 edu mil gov org com net arpa
教育以及学术单位 军事单位 政府机构 非商业机构 商业组织 网络机构 用于逆向域名查询
含义
3.DNS服务器的分类
Internet上主机的域名和地址解析主要 是由DNS域名服务器完成的。DNS域名空间 中存在以下几种DNS服务器。
search
② ./etc/host.conf文件 该文件决定进行域名解析时查找host文件和 DNS服务器的顺序。一般的格式如下:
order hosts,bind
(2)bind的配置
bind的主配置文件是etc/named.conf。该 文件是文本文件,一般需要手工生成。在 Red Hat Linux 9.0中,也可以在图形界面下 配置,配置完后,系统生成相应的配置文件。

DNS服务器的配置

DNS服务器的配置

DNS服务器的配置
1. DNS服务器的启动与停止
在进行 DNS 服务器配置之前,首先要检
查系统中是否安装了 BIND 域名服务器, 检查的方法可使用下面的命令: # rpm –qa | grep bind

(1)首先挂载安装盘,从第1张盘上找到如下rpm包: /RedHat/RPMS/caching-nameserver-7.33.noarch.rpm 从第2张盘和第4张盘上找到如下rpm包: /mnt/cdrom/RedHat/RPMS/bind-libs-9.2.42.i386.rpm /mnt/cdrom/RedHat/RPMS/bind-utils-9.2.42.i386.rpm /mnt/cdrom/RedHat/RPMS/bind-9.2.4-2.i386.rpm /mnt/cdrom/RedHat/RPMS/bind-chroot-9.2.42.i386.rpm /mnt/cdrom/RedHat/RPMS/bind-devel-9.2.42.i386.rpm
3. 正向主区块配置
1.
正向主区块配置主要的作用是进行从域名到IP 地址的转换。其设置步骤如下:
4. 反向DNS服务器的配置
4. 反向DNS服务器的配置
在Windows中DNS客户端的设置方法
在Windows中DNS客户端的设置方法
在Linux中DNS客户端的设置方法
3. 测试DNS服务器 当DNS服务器配置完成之后,要想在客户端对 其进行测试,必须首先使用下面的命令来重新启动 DNS服务器: # service named restart
假设需要配置一个符合下列条件的主域 名服务器: (1)域名为,网段地址为 192.168.10.0/24。 (2)主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为 192.168.10.10,主机名为 。 (3)需要解析的服务器包括: (192.168.10.11), (192.168.10.12), (192.168.10.13)。

简述dns的管理与配置流程

简述dns的管理与配置流程

简述dns的管理与配置流程
DNS的管理与配置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安装DNS服务器软件:选择合适的DNS服务器软件,并进行安装。

常用的DNS服务器软件包括BIND、PowerDNS等。

配置全局设置:编辑DNS服务器的全局配置文件,设置域名根目录、区域文件存放路径、数据库路径等参数。

创建正向查找区域:创建要解析的域名和IP地址的映射关系,即正向查找区域。

可以创建多个区域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创建反向查找区域:如果需要反向解析IP地址到域名,则需创建反向查找区域。

配置区域文件:根据需要编辑区域文件,设置域名和IP地址的映射关系、域名别名等。

配置转发器:如果DNS服务器需要将无法解析的查询请求转发给其他DNS服务器进行解析,则需要配置转发器。

配置缓存:为了提高查询效率,可以配置DNS服务器缓存已解析的域名和IP地址映射关系。

启动和测试:启动DNS服务器,并进行测试以确保配置正确、解析正常。

可以使用命令行工具或图形界面管理工具进行测试。

监控和维护:定期监控DNS服务器的运行状态,进行必要的维护和更新,以保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DNS的管理与配置流程,具体的步骤可能因不同的DNS服务器软件而有所不同。

建议根据实际使用的软件和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配置。

局域网组建中的DNS服务器配置

局域网组建中的DNS服务器配置

局域网组建中的DNS服务器配置DNS(Domain Name System)是一种用于将域名转换为对应IP地址的系统,它在局域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确配置局域网中的DNS服务器可以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局域网组建中DNS服务器的配置方法。

一、DNS服务器的选择选择适合局域网的DNS服务器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而言,可以选择以下几种类型的DNS服务器:1. 第三方DNS服务器:如谷歌的8.8.8.8和8.8.4.4,阿里云的223.5.5.5和223.6.6.6等。

这些DNS服务器通常能提供较高的稳定性和快速的解析速度。

2. 内网DNS服务器:如果局域网规模较大,可以选择在局域网内部建立自己的DNS服务器。

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域名解析和安全性。

二、配置DNS服务器1. 首先,确定局域网中的主要网关设备,通常是路由器或防火墙。

2. 登录到网关设备的管理界面,找到DNS服务器的配置选项。

3. 将DNS服务器的IP地址设置为所选择的DNS服务器的IP地址。

如果有多个DNS服务器可供选择,可以按照优先级设置多个IP地址。

4. 确认配置后保存设置,并重新启动网络设备。

5. 在局域网中的各个计算机上,将DNS服务器的IP地址配置为所选DNS服务器的IP地址。

三、优化DNS服务器配置1. 缓存设置:可以在DNS服务器上设置缓存来加快域名解析速度。

缓存允许DNS服务器在第一次解析域名后将结果保存一段时间,在接下来的请求中直接返回结果,避免重复解析。

2. 安全性设置:可以配置DNS服务器的安全选项,如过滤恶意网站、防止DNS缓存投毒等,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3. 更新和监控:定期更新DNS服务器的软件版本,以确保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密切监控DNS服务器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任何问题。

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解析速度慢:如果发现域名解析速度较慢,可以尝试更换到其他速度更快或可靠性更高的DNS服务器。

智能DNS服务器配置详解

智能DNS服务器配置详解

智能DNS服务器配置详解BIND(Berkeley Internet Name Domain)是一种开放源代码的域名系统(DNS)软件。

它是最常用的DNS服务器软件之一,具备高性能和可靠性,在互联网上广泛使用。

智能DNS服务器配置是一种对BIND进行特殊配置以提供特定功能的方法,下面将对智能DNS服务器配置进行详解。

1.多区域配置:智能DNS服务器支持将多个区域配置在一个服务器上。

这意味着同一个服务器可以同时管理多个区域的域名解析。

这种配置方式可以减少服务器的维护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3.回应重写配置:智能DNS服务器可以根据用户请求的特征,对返回的结果进行修改和重写。

例如,可以根据用户的网络地址,将访问国外网站的请求重定向至国内的镜像网站。

这种配置方式可以增加网站的访问速度和可用性。

4.安全配置:智能DNS服务器支持多种安全配置。

例如,可以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来限制访问服务器的IP地址。

可以配置DNSSEC(DNS安全扩展)来保护域名解析的安全性。

可以配置DNS反射攻击的防护措施,如设置响应速率控制(RRL)和最大查询速率(QPS)等。

5.负载均衡配置:智能DNS服务器可以配置多个服务器来实现负载均衡。

可以根据服务器的负载情况,动态调整解析请求的分配比例。

这种配置方式可以提高服务器的性能和稳定性。

6.缓存配置:智能DNS服务器支持缓存配置,可以缓存已解析的域名信息,以提高后续相同请求的响应速度。

可以配置缓存的大小和过期时间,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7.日志记录配置:智能DNS服务器可以配置日志记录,以记录和分析服务器的运行状态和域名解析的历史记录。

可以配置日志的级别和文件路径,以满足不同的管理需求。

总结起来,智能DNS服务器配置是一种对BIND进行特殊配置以提供特定功能的方法。

通过多区域配置、加速区域配置、回应重写配置、安全配置、负载均衡配置、缓存配置和日志记录配置等方式,可以实现更高效、更安全、更稳定的域名解析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NS服务配置所谓DNS,即是指“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它的主要功能是记录网络中主机名称和IP地址的对应,并接受来自客户端的查询,以便将主机名称解析为对应的IP地址,或由IP地址反向解析出主机名称。

与hosts文件的平面式(单层式)数据库不同的是,DNS属于层次式的(Hierarchical)分布式数据库(Distributed Database)架构。

虽然每台DNS服务器只负责某些范围的名称解析工作,但这种架构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将世界上分散在各地的DNS集合成一个逻辑上 的数据库。

因为没有一台DNS服务器可以容纳世界上所有主机的数据记录,所以就必须通过DNS服务器间的查询及缓存来分享数据,以响应来自客户端的名称解析请求。

DNS专有名词•域(Domain)DNS系统中的“域”表示因特网中的一种逻辑单位,而因特网主机根据注册时的类型可以分为多种域。

每个域下可以包含其他子域(Sub-Domain),而子域下也允许其他的次级域,然后以这个方式一直循环下去。

•DNS域名空间(DNS Name Space)因特网上指定了组织名称的域结构层次,而在DNS域名空间中,每个层级都有不同的名称,大多数的DNS都将它分为5种识别名称,下表列出了这5种识别名称及范例。

名称类型说明范例根域 域名空间的最顶层级,它可使用2个空的引号(””)、单一个点(.)或在域名后加入一个点来表示“”、. 或顶级域 2或3个字母的名称,用于表示国家或组织类型.com .net .cn .org第二层域 个人或组织注册的名称,因此没有特定的长度,但必须位于指定类型的顶级域之下子域 有已注册的第二层域名衍生而来,可增加组织中的DNS树状目录,并且将它们按部门或地理位置命名主机名称 代表特定主机在DNS名称空间中的名称,而最左边部分常用来识别网络主机的功能•Primary (Master)DNS在域名系统中负责名称解析的主要名称服务器,每个客户端至少要指定一台此类型的服务器地址•Secondary(Slave)DNS为了避免主要名称服务器发生故障时严重影响网络上的名称解析工作,可以安装其他DNS服务器,并且定期复制Primary DNS服务器中的数据库,而这些服务器就称为Secondary DNS或Slave DNS。

•C ache-only服务器此类服务器会从其他名称服务器得到所有查询过的信息,再将这些答案放入自己的缓存区中,以备下次可以自行响应相同的查询(但自己并不具有名称解析功能)•解析器(R esolver)这是指DNS系统中的客户端,也就是向DNS服务器提出名称解析请求的计算机。

•资源记录(R esource R ecord,RR)表示在DNS服务器中实际记录的DNS域名对应信息,这些信息又细分为多种类型,都可供在名称空间中注册或解析时使用。

•区域(Z one)“区域”和“域”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所代表的意义却完全不同。

基本上,“区域”是DNS 中实际的管理单位,在每个区域中包含独立的数据库。

因此DNS服务器可以读取区域中的数据库内容,以便提供客户端的名称解析服务。

在最简单的情况下,DNS服务器只读取一个区域数据库内容,此时“区域”和“域”代表的范围是相同的。

虽然每个区域都必须使用DNS服务器来提供服务,但是大多数的DNS服务器都具有同时读取多个区域数据库的能力,甚至来自不同域的区域。

•正向解析(F orwarding)将主机名称(FQ DN,F ully Q uali f ied Domain Name 完全限定域名,它表示是由主机别名加上域名组合而成)解析为对应IP地址的过程。

例如,解析.tw的名称时,正向解析会以tw->net->seed->www的次序来得到最终的IP地址。

•反向解析(R eversing)反向解析和正向解析刚好相反,它是由指定的IP地址解析出对应的主机名称,同时以名为arpa.in-addr的域作为解析时的顶级域。

(负责正向解析和反向解析的主机可以是不同的计算机,但通常为同一台)•委托(Delegation)在每个域中都有负责名称解析的DNS服务器,如果因为实际需求,将原本的域细分成许多的子域。

此时,上层域可以指派某台DNS服务器来负责子域的名称解析工作。

这一指派的过程就称为“委托”。

DNS运行方式接受来自客户端的查询请求后,DNS会以多种方式来进行解析:1、DNS服务器可以代表请求的客户端来查询其他的DNS服务器,完全解析此名称,然后将响应传送回客户端。

此处理程序称为“递归查询”(R ecursive Q uery)。

2、客户端可利用前次查询取得的缓存信息,直接在本地响应查询。

3、客户端可尝试与其他DNS服务器联系以解析名称,客户端会根据来自服务器的响应使用其他的查询。

此处理程序称为“迭代查询”(Iterative Q uery)。

一般而言,DNS查询分为两个步骤:一、本机解析器查询名称查询从客户端计算机开始,并传到解析器和DNS客户端服务,以便进行解析。

二、DNS服务器查询当无法在本机解析查询时,可根据需要查询DNS服务器以解析名称。

BIND安装B IND(B er k eley Internet Name Daemon)是一种广为使用的DNS服务器软件,因为它提供了强大与稳定的名称服务,所以接近九成的DNS服务器主机都使用它。

安装:sudo apt-get install bind9停止/启动/重新启动B IND:sudo /etc/init.d/bind9 stop|start|restartBIND服务器配置设置B IND服务器时,需要许多配置文件的配合,其中最重要的有named.con f、db.local和db.127等。

这些内容是在实际设置DNS数据库文件时需要使用的基本原理。

设置/etc/bind/named.conf文件/etc/bind/named.con f是B IND中最重要的设置文件,在这个文件中,除了设置B IND的一些参数外,同时也会指出该服务器管辖的区域名称及相关文件的存放位置。

以下是/etc/bind/named.con f文件的默认内容——删去了所有的注释,并在每行行首自行增加了编号(此编号并不需要输入文件中)。

f hc2007@f hc2007-des k top:~$ grep -v "^/"/etc/bind/named.con f|cat -b1 include "/etc/bind/named.con f.options";2 z one "."{3 type hint;4f ile "/etc/bind/db.root";5 };6 z one "localhost"{7 type master;8f ile "/etc/bind/db.local";9};10 z one "127.in-addr.arpa"{11 type master;12 f ile "/etc/bind/db.127";13 };14z one "0.in-addr.arpa"{15 type master;16 f ile "/etc/bind/db.0";17};18z one "255.in-addr.arpa"{19 type master;20 f ile "/etc/bind/db.255";21 };22 include "/etc/bind/named.con f.local";在/etc/bind/named.con f文件中,凡是行首有“//”符合或在“/*”与“*/”之间的内容都是注释文本,并不会产生任何作用。

建议在修改设置内容时能多利用注释的功能,以提高文件的可读性,同时每一个完整的设置后,都必须以分号(;)结尾。

而除注释外,其他内容都属于设置的部分。

此文件中的设置部分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说明如下:•logging:定义记录文件内容及记录文件内容传送的对象。

•options:设置通用的服务器配置及其他选项配置。

•z one:定义区域内容,每个区域至少须存在一台DNS服务器。

•acl:定义一份IP地址对应列表,以便访问时的控制。

•k ey:指定验证和委托时使用的键值(K ey)信息。

•server:设置单个远程服务器的特定配置选项。

•controls:声明使用ndc程序时的控制方式。

•include:参照其他文件的内容。

文件的第 1 行记录——“include “/etc/bind/named.con f.options”;”表示将参照/etc/bind/named.con f.options文件中的内容。

第 2 行和第 5 行之间的部分是z one类型记录,它用于定义一个DNS区域以及DNS服务器管理区域信息的方法。

其中的 “.” 表示此区域是用于定义根域(ROOT)的内容的,而它的类型为 hint,最后使用f ile来指定这个区域记录文件为/etc/bind/db.root。

在建立一个DNS区域时,很重要的一件事是要先定义此区域的类型。

目前B IND中支持的区域类型有5种:master、slave、hint、stub和f orward。

下面是每一种类型区域的说明:•masterDNS主要区域,它拥有来自区域信息的正本,可提供委托式的(A uthoritative)响应。

•slaveslave(次要)区域是一份来自主要区域的副本,而在次要区域中的masters列表,可以指定一个或多个主服务器的IP地址,然后从服务器就会与列表上的主机通信,以更新区域信息文本副本。

•stubstub区域与次要区域很类似,但它只会复制主要区域中的NS(Name Server)记录,而非所有的区域信息。

•f orward转发区域(F orward Z one)是一种以域为基础设置转发的方法。

z one语句中的f orward类型可以包含一个f orward或f orwards语句,也适用于域间查询, 它可将来自客户端的名称解析请求代为转发到其他服务器。

如果没有f orwards语句,或f orwards中的列表没有包含任何地址,则此域的名称解析就 不会进行转发。

•hintROOT名称服务器是利用hint区域来指定的。

服务器启动时,会利用此区域提供的信息来找出ROOT名称服务器的位置,并得到最新的ROOT名称服务器列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