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公开课《黄果树瀑布》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板书欣赏
《黄果树瀑布》教学教案

《黄果树瀑布》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和特点。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黄果树瀑布的美丽。
(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黄果树瀑布的独特之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和特点。
2. 欣赏和描述黄果树瀑布的美丽。
三、教学难点1. 黄果树瀑布形成原因的科学解释。
2. 如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黄果树瀑布的景象。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教学PPT。
3. 相关科普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黄果树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简要介绍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形成原因。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黄果树瀑布的形成原因,如地质构造、水文条件等。
(2)介绍黄果树瀑布的美丽景象,如瀑布群、天然盆景等。
(3)引导学生欣赏黄果树瀑布的独特之处,如气势磅礴、水质清澈等。
4. 互动环节(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黄果树瀑布的景象。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谈对黄果树瀑布的认识和感受。
6. 作业布置(1)让学生绘制一幅黄果树瀑布的风景画。
7. 板书设计黄果树瀑布地理位置:贵州省安顺市形成原因:地质构造、水文条件等特点:瀑布群、天然盆景、气势磅礴、水质清澈六、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回顾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教师也应进行教学反思,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绘画作品和对黄果树瀑布的作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黄果树瀑布》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6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黄果树瀑布》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6篇】小学二年级语文《黄果树瀑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感受瀑布形态声音的特点,感受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性情的陶冶。
3、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并由此理清文章脉络。
4、运用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借助专题学习网站,引导学生自主研读课文重点段落——瀑布的壮美和谷底时的感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揣摩重点段落中的关键词语及短语,体会其表达效果,品味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教学准备:搜索相关资料,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迁移导入1、师板书“瀑布”同学们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诗句呢?2、为什么这么多的文人墨客都被瀑布折服呢?我想这其中总有缘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果树瀑布,去寻找答案吧。
(板书黄果树)二、初读感悟,领略壮观1、课件出示:看,这就是黄果树瀑布,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呢?2、作者看了有怎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点击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
把写作者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
并且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3、在读的过程中如果碰到了一些不理解的地方,同桌可以互相帮助。
4、生自渎课文师巡视了解学情点拨帮助。
5、交流: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6、作者这样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受着,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移步换景”。
三、默读课文走近瀑布,感受壮美读书要用心去读,用心去品,我们就能品出其中的韵味,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默读课文,看看谁能听到黄果树瀑布的声音,看到黄果树瀑布壮观的景象。
(一)听瀑1、生默读,标出自己“听”到的和“看”到的。
2、汇报(1)你“听”出什么来了?师引导: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在不同的位置,所听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那作者又是在那些地方听瀑的呢?分别听到怎样的声音?a、远处b、近处c、谷底(2)让我们也一起去听听,感受一下(点击感受声音)听了刚才的瀑布声,你对文中哪些词句感受更深了?指导生朗读:“渐近渐响”、“涌了过来”……指导生用“好像…又像”说话。
第17课《黄果树瀑布》第一课时教案精选

第17课《黄果树瀑布》第一课时教案精选《17、黄果树瀑布》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生动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4.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揣摩重点段落中的关键词句及短语,体会其表达效果,指导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让学生在感受黄果树瀑布壮美的基础上,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搜集有关瀑布的诗,黄果树瀑布和徐霞客的资料;2.教师搜集黄果树瀑布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老师想请位同学来背一背我们曾经学过的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叶圣陶爷爷也写了一首赞美瀑布的诗《瀑布》,我们一起来读读。
出示:《瀑布》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美丽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瀑布图片)这都是我们祖国的一些著名的、美丽的瀑布。
再来看这幅,(出示黄果树瀑布的图片),这一幅是我国最大的瀑布,也是亚洲最大的瀑布,是世界上最宽的瀑布——黄果树瀑布。
同学们想去看这美丽的黄果树瀑布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到黄果树瀑布去游览观赏一番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学们课前都查阅了黄果树瀑布的资料,那谁来说说你对它的了解呢?(学生互相交流所查资料)看来大家通过课前的预习,已经初步了解了黄果树瀑布的背景知识了。
那接下来大家就来看看老师找的一些关于黄果树瀑布的背景知识吧。
投影出示资料:黄果树瀑布高77.8米,宽101米。
黄果树瀑布位于中国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因季节而变化,冬天水小时,它妩媚秀丽,轻轻下泻;到了夏秋,水量大增,那撼天动地的磅礴气势,简直令人惊心动魄。
1999年被世界吉尼斯总部评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
五年级语文上册《黄果树瀑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黄果树瀑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上册《黄果树瀑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孩子们,我们去旅游时见过瀑布吗?留给你怎样的印象?生交流瀑布以它雄伟的身姿,壮观的气势让无数的游客为之倾倒。
诗仙李白曾写过赞美瀑布的古诗——《望庐山瀑布》谁来读一读?谁来读出它的气势?好一个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但老师告诉大家,庐山瀑布还不是中国最大的瀑布,中国最大的瀑布是位于贵州省贵阳以西160公里的“黄果树瀑布”。
和老师一起来板书课题。
注意这个“瀑”字谁来读课题?——它不仅是中国第一,也是,多自豪,再读!有谁见过黄果树瀑布?——通过你的查阅资料,对黄果树瀑布有哪些了解?总结:黄果树瀑布是以它周围散步较广的黄果树而得名。
在贵州的一个小村庄里长者一种树,这个村子叫黄果树村,村前有一条白水河,流经一个断崖,形成的一道瀑布叫——黄果树瀑布。
它享有中华中华第一瀑的盛名,同时也是大瀑布。
二、读通读顺课文。
那么黄果树瀑布究竟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走一走,看一看。
1、老师来读课文,同学们边看边听边想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师范读生交流是呀,作者和大家的感受是一样的,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难读的字和句多读几遍,争取做到五个不,开始吧?生自由读指名读。
三、读词,初步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
既然读课文都能读通读顺,相信这些词也难不倒大家?喧嚣雷声轰鸣山回谷应訇然作响悬挂宽幅白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舒服灌满活力挟来生机完全沉醉第一行最难度,生字特别多,谁有信心读好?发现没,第一行的词都是写什么的?(声响)第二行谁来读?有一个词“宽幅白练”白练师什么?PPT出示白练的解释供学生选择第二行词写什么的?第三行谁来读?指导挟的读音。
这行词又是写什么的?这三行词语分别写了瀑布的声响、形态和作者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生合作读这篇课文正是以优美的文字描述了他在黄果树风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
四、初步学历移步换景的写法。
17《黄果树瀑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7《黄果树瀑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顺序。
4、初步领略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通过朗读、批注、做标记、思考等学习活动,揣摩课文写作顺序,把握课文大意,能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2、通过图片与视频,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领略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来描写黄果树瀑布的,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声形美。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景体验法、迁移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着壮丽的山河,锦绣的河山,本单元的主题就是祖国各地,上节课我们到安徽的黄山观赏了奇松,领略了黄山松的千奇百态,今天我们继续南行,一起去贵州安顺,去见识一下生命之源------水的别样风姿。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借助媒体,感受瀑布。
1、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与收集的资料,来说说自己对黄果树瀑布的了解。
2、播放视频,欣赏瀑布。
3、黄果树瀑布是如此壮美,那么我们的文人墨客都是以怎样的笔墨来描绘与赞美它的呢?大家走进课文,一起来欣赏李有贵的《黄果树瀑布》。
出示自学要求:⑴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在精彩处(好词、句子、段落)、疑问处做出不同的标记。
(2)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3)大声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三、组织交流阅读收获,并理清写作脉络。
1、说说大家的预习成果。
(生字的认识、画了哪些好词、好句、好段)2、引导说出疑问师: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在阅读过程中大家有哪些问题?说一说。
视情况做出评价3、组织学生美美地读一读你认为精彩的地方。
(1)读给同桌听。
(2)读给全班听。
4、师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写作顺序。
师:如果说好词佳句是散落在文中闪亮的珍珠的话,那么写作的顺序就是将这些珍珠串成精美项链的丝线。
浏览课文,揣摩文章的写作顺序。
(公开课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语文《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7课《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课题黄果树瀑布单元第五单元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瀑布形态声音的特点,感受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性情的陶冶。
3.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4.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5.懂得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重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难点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李白写过一首赞美瀑布的古诗——《望庐山瀑布》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2.今天我们去我国的贵州省,看看那里非常有名的大瀑布——黄果树瀑布。
学生背诵诗歌。
学生听讲。
激发兴趣。
讲授新课一、整体感知1.黄果树瀑布简介。
2.教师读课文。
3.教师引导学生说,展示自己总结的答案。
这篇文章写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及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4.展示生字、词语、多音字,词语解释。
引导学生学习。
(1)学会会写的八个生字:哗缝隙叠隔学生了解黄果树瀑布。
听课文朗读,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语,思考这篇课文围绕黄果树瀑布写了哪些内容。
学习生字,对不会的字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黄果树瀑布。
对课文有初步认识。
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轰膛醉(2)教师订正读错的。
(3)课文重点词语展示。
(4)学习多音字。
展示字、音,学生自己组词,教师展示自己组的词。
(5)学习词语解释。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理解,展示正确解释。
二、新课讲解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能够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1):写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第二部分(2-8):具体写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
2.学习第一部分。
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这是一个感叹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惊叹、赞美。
《黄果树瀑布》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黄果树瀑布2. 课程类型:语文课3. 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4. 年级:五年级5.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特点和形成原因。
(2) 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有关自然景观的课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自读课文《黄果树瀑布》,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3. 欣赏与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描绘黄果树瀑布的优美语句。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明理由。
4. 朗读与表达(5分钟)(1)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2) 教师选取重点段落,让学生进行表演朗读。
(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黄果树瀑布的景色。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提出改进意见。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2. 学生在课文阅读、欣赏、讨论和表达等方面的表现。
3. 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
四、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资料: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景象。
2. 课文文本:《黄果树瀑布》。
3. 生字词卡片:用于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3.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 课堂氛围是否和谐,学生是否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5. 教学评价是否客观公正,能否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6. 针对本节课的不足,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六、教学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带领学生去附近的自然景观地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丽。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黄果树瀑布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4、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教学难点: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教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课时编号051初读课文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2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4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5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
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
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流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过度: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景象?看录象欣赏。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自读,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杰作人喧马嘶喧嚣缝隙悬挂漫天浮游撩过来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直泻而下山回谷应漂浮聆听胸膛挟来掩映沉醉)(2)指名读通课文,评价纠正。
3轻声读课文,想想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4交流:瀑布:声音、样子、水花散落再小镇上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地时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5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哪几段?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读一读。
2说一说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用钢笔描红、临写。
布置作业: 1、学习词语 2、朗读课文《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篇三:黄果树瀑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的生字,给课文划分段落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公开课《黄果树瀑布》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板书欣赏
一、教材分析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写了“我们”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的所闻、所见、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本文是一篇游记,写作特色鲜明:一是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善用、巧用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及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通过诵读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难点是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重点词语、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二、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词语在语言环境中恰当意义,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是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
因此,在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阅读能力,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的基础上,教学侧重于通过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其的表达作用,进而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3.通过各种形式的语言识文字训练,体会作者准确的用词,和生动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4.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指导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搜集有关黄果树瀑布的资料;
2.教师搜集黄果树瀑布以及徐霞客、叶圣陶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3.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背诵、想象等多种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气势之壮美,体会大自然无限生机的魅力,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重点词句,抓住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和形态的特点,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词句,学习准确使用词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黄果树瀑布的图像,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3.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顺;
(2)读文思考:根据课文内容,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2.反自读情况:
(1)多媒体出示重点句子。
理解重点词语,指导朗读。
(2)多形式,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假如你是老师,就课文内容,你想给同学提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相机指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
(2)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介绍徐霞客,理解“沉醉”。
提问:是什么让徐霞客和作者“完全沉醉”了?
(三)学习课文,品读重点词句。
1.默读课文,勾画:黄果树瀑布是什么让人沉醉?
2.交流体会,指导读文2──4自然段,理解重点词句,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机调整读文内容,并进行相应的学习指导。
)第2─3自然段
(1)生读文,感受瀑布声音“渐近渐响”和形态壮美的特点。
(2)多媒体出示语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和打比方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
•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见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就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3)填空,练习延伸。
多媒体出示句子: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
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像____________________。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见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就像
__________________。
(4)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沉醉”,指导背诵。
第4自然段
(1)生读文谈体会。
(2)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勾画:“奇”在哪里?
(3)课件演示“银雨洒金街”的奇景,体会水花“腾空而起”“随风飘飞”“漫开浮游”。
(4)指导多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小结,体会黄果树的壮美景象让人“沉醉”。
(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可增加5──7自然段内容的交流学习。
)
(四)布置作业
1.认真抄写本课生字和词语。
2.摘抄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3.写几句话,用上打比方的表达方法,描写一处景物的声音或形态。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