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法对比

合集下载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在英汉语言文化交流中,篇章结构作为语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英汉语言的不同语法结构影响着两种语言的篇章组织方式,本文将就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展开分析。

一、英语篇章结构的语法特点1. 英语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通常采用主谓宾的结构,句子中的成分顺序表达清晰,逻辑性强。

例如:She ate an apple.(她吃了一个苹果。

)2. 英语的篇章结构注重逻辑关系和前后呼应,常采用连接词如:firstly,secondly,therefore,however等来进行段落间的连接,使篇章结构紧凑,逻辑性强。

1. 汉语采用主谓宾的句子结构,但成分顺序灵活多变,通常采用主谓宾、主谓宾补、主谓宾宾、主谓双宾等不同句子结构来表达不同的语义。

例如:他吃了一个苹果。

2. 汉语篇章结构注重信息的层层展开,主题句在段落开头出现,将要表达的内容循序逐层展开,使得文章逐步深入,逻辑性相对较弱。

1. 英语的篇章结构偏向于逻辑性和直线性,注重前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通过连接词来呼应,使得文章结构紧凑,易于理解。

而汉语的篇章结构注重信息的层层展开和由表及里的表达方式,段落间逻辑关系较为自由,逻辑性相对较弱。

2. 英语句子结构较为简洁明了,通常通过主谓宾结构表达,成分顺序固定,逻辑关系清晰。

而汉语句子结构灵活多变,语序灵活,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增加了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3. 英汉两种语言在篇章结构的语法特点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英语篇章结构注重逻辑性和前后呼应,汉语篇章结构注重信息的层层展开和由表及里的表达方式。

1. 英汉篇章结构的不同反映了英汉两种语言及其文化的差异,英语的篇章结构凸显了西方思维的逻辑性和直线性,而汉语的篇章结构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信息的由表及里反映了中国人的审美趣味。

2. 对于英汉语言学习者来说,需要充分意识到英汉两种语言在篇章结构上的差异,灵活运用适当的语法结构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他人的观点,避免因篇章结构的不同而造成的语言隔阂和交流不畅。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1. 引言1.1 引言概述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是一门跨文化研究领域,通过比较英语和汉语的篇章结构和语法特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这两种语言的语言特性和文化背景。

英语是一种基于主谓宾结构的语言,句子以主语为中心,谓语为核心,宾语为补充的结构比较常见。

而汉语则是一种基于主谓宾补结构的语言,句子以主语为核心,谓语为主体,宾语和补语为修饰的结构比较常见。

在篇章结构方面,英语通常采用线性结构,文字呈现方式直截了当,一般而言,英语篇章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文章结构清晰明了。

而汉语则较为灵活多变,篇章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和目的进行灵活调整,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通过对英汉篇章结构和语法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和汉语的语言运用习惯和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这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和逻辑思维方式。

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对比分析的结论,更好地进行英汉语言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2. 正文2.1 英语篇章结构1. 主题句和主题段落:英语篇章结构通常以主题句作为段落的开头,主题句用来概括该段落的主旨内容,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段落的主题。

2. 段落间的逻辑连接:在英语篇章中,段落之间通常通过逻辑连接词或短语进行连接,使得整篇文章内容连贯,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3. 概括句和过渡句:在英语篇章结构中,概括句和过渡句的使用十分普遍,它们有助于引导读者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同时使得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

4. 引言和结论:英语篇章结构通常包括引言和结论两部分,引言用来引入文章的主题,结论则总结全文内容并给出作者的看法或建议。

5. 句子结构:在英语篇章中,句子结构简洁明了,通常采用主谓宾的语法结构,同时也注重句子之间的平衡性和连贯性。

英语篇章结构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通过合理的段落安排和句子结构,使得文章内容清晰明了,易于理解。

2.2 汉语篇章结构汉语篇章结构是指汉语语言中文章、段落、句子等单位的排列组合方式,以及其中所使用的连接词、语法结构等。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语法是研究句子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表示这种关系的规则的学科。

英汉语法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下面将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一、主谓结构英语的主谓结构较为简单,一般由主语和谓语构成,修饰语一般在主语或谓语后面。

而中文的主谓结构复杂,除了主语和谓语外,还常常有状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二、时态和语态英语的时态和语态非常丰富,包括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等。

而中文的时态相对简单,只有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

三、动词词形的变化英语动词有时态和语态的变化,常见的变化包括加s、ed、ing等。

中文动词没有时态和语态的变化,而通过使用助词和语序的变化来表示时间。

四、语法规则的灵活性英语的语法规则较为严格,对于句子成分的位置和结构有明确的要求。

而中文的语法规则相对灵活,有时候可以通过改变语序或者添加一些成分来改变句子的意思和语气。

五、被动语态的表达英语中的被动语态使用be + 过去分词的形式,非常直观。

中文的被动语态使用被字结构,较为复杂。

英语中“他被我打了”可以直译为“He was beaten by me”,而中文中则需要改为“我把他打了”。

六、连接词的使用英语中连接词的用法较为丰富,有and、but、or等表示并列关系的词,也有if、when、because等表示因果关系的词。

而中文中连接词的使用相对简单,一般用“和”、“或者”等简单的词语来表示。

英汉语法在结构、时态和语态、动词词形的变化、灵活性、被动语态的表达以及连接词的使用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汉语法。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英汉语法是两者语言结构和用法的比较研究,其见解可以帮助学生和语言爱好者学习和理解两种语言的区别和联系。

这篇文章将尝试分析英汉语法的主要区别和相似之处。

第一部分:基本语法英语有六种基本句型:主语+谓语、主语+谓语+宾语、主语+谓语+间宾+直宾、主语+谓语+宾补、主语+系动词+表语、主语+不及物动词。

汉语的基本句型不那么明显,通常仅由主语和谓语组成,但是汉语有更多的变体,如用于指示、疑问、否定和把/被动句型等。

此外,英语使用词序强调重点,而汉语使用语气、重复和停顿。

英语语法重视主语、动词和宾语的形式一致性,例如,当主语是单数时,谓语动词必须是单数形式。

汉语语法则没有这种强制形式的一致性,但是需要在语法上表明的是句子的时间和语境。

例如,“我想去”与“我去了”区别于英语的“我想去”和“我去了”。

第二部分:时态和语态英语的时态比汉语多,例如现在进行时、将来进行时等等。

汉语则没有这种情况。

相反,汉语强调区分过去、现在和未来。

汉语还可以使用“了”来表示事情已经完成。

英语中也有完成时,例如“已经完成了”,但它比汉语中使用的更为灵活。

语态上的区别很显著。

在英语中,主语可以是被动物,而在汉语中,几乎没有这种情况。

英语中被动语态是通过添加助动词和过去分词实现的,例如“The book was read by her”。

在汉语中,被动语态通常使用“被”的字面意思,例如“她被看到了”。

英语通常比汉语更倾向于使用单个单词或短语来表示特定的语法概念。

例如,“the”在英语中是明确的指示一件事物的,而在汉语中,通常需要使用“那个”或“这个”来区分对象。

相反,汉语通常比英语更倾向于使用语法结构强调意义。

例如,“给” , “送” , “问” , and “说”在汉语中分别有特定的语法结构,即使在很小的变化中也会有非常不同的含义。

结论:英汉语法的比较和分析多方面的考量,但是通过注意和解决这些差异的方法,语言爱好者和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两种语言。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篇章结构是指文章、段落或文本的组织方式和逻辑关系,它是一个较为抽象、更加深入的结构层次。

英语和汉语虽然语法上有很多不同,但是在篇章结构上也存在一些显著的区别。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比较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差异,包括句子结构、段落结构及文本结构。

一、句子结构差异在英汉翻译和写作时,应该理解英汉句子结构上的差异。

汉语句子的语序比英语更为自由,而英语对语法尤为关注的句子构造更加严谨和规范。

英语中的句子通常是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等部分构成,而且通常主语和谓语的位置固定。

相对地,汉语中的句子结构则更灵活,主语和谓语等部分的位置可以根据语境的需要进行改变。

英语中的句子通常由一个主语一个谓语和一个宾语构成,或由主语、谓语、宾语和其他成分如定语、状语等构成。

而汉语的句子结构,则可以是主谓宾结构、状主谓宾结构、并列句、复合句等多种结构形式。

由于英语中的句子结构较为规范,所以表达细节要求更高;而汉语的句子结构更为灵活,能够更加强调描述与细节。

除了句子结构之外,英汉在段落结构方面也存在差异。

英语中的段落通常由一个主题句、几个支持句和一个结论句组成,有时还会有一些注释性的句子来说明某些细节。

相对地,汉语段落结构则更为自由,通常没有明确的主题句和结论句的区分,而是通过上下文连接起来构成更为有机的整体。

从这方面来看,英语段落结构更为机械化,更强调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条理;而汉语段落结构则更为灵活,强调整体性和连贯性,而非单独的段落。

因此,如果想要提高英汉翻译和写作的技巧,就应该学会如何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确定段落的主题句、结论句和支持句,以便更好地传达文章的意思。

汉语文章则更为灵活,往往没有明确的层级和缩进。

相对地,它更注重上下文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强调段与段之间的相互衔接和逻辑关系。

因此,无论是英汉翻译还是写作,都需要根据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来决定如何组织文章的结构和布局。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两种语言,拥有各自独特的篇章结构和语法特点。

对于学习者来说,了解英汉篇章结构的差异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本文将从句子结构、连词使用、篇章连接和篇章结构四个方面对英汉语法进行对比分析。

1. 句子结构英语句子结构相对固定,通常采用“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

而汉语句子结构更为灵活,主谓宾的顺序并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调整。

英语句子“Tom ate an apple”在汉语中可以表达为“汤姆吃了一个苹果”或“一个苹果被汤姆吃了”。

这表明了汉语句子结构的变化更加灵活。

英语中的句子有明确的时态和语态,而汉语则通过上下文和词语的排列来表示时态和语态。

英语中的被动语态需要加上助动词“be”,而汉语则可以通过动词的变化或加上“被”、“给”等词来表示被动语态的含义。

2. 连词使用在连接句子和表达逻辑关系时,英语使用大量的连词来连接各个部分,如and, but, or, because等。

这些连词能够清晰地表达句子之间的关系,使得篇章结构更加清晰明了。

而在汉语中,连词的使用相对较少,通常通过词语的排列和语序的调整来表达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转折关系等。

3. 篇章连接在篇章连接方面,英语倾向于使用大量的连接词和连接词组来表达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得篇章结构更加紧密和连贯。

而在汉语中,则更多地依赖上下文和语境的衔接来实现段落和句子间的连接,通过修辞手法和词语的运用来体现篇章结构的连贯性。

4. 篇章结构英汉语法在句子结构、连词使用、篇章连接和篇章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学习者在学习英汉语法时,需要注意这些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练习,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英汉语法的差异也为两种语言之间的交流和翻译提供了更多的挑战和乐趣,促进了两种语言之间的交流和交融。

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英汉语法的差异,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更加流利地运用英语和汉语进行交流和表达。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英汉语法的对比分析是语言学的一项重要工作。

中文和英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它们的语法结构、词汇系统以及语音特点都有很大的区别。

本文将就英汉语法的对比分析,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语序英语是一种以主语+谓语+宾语的语序为基础的语言。

一般来说,英语中的词序是固定的,例如“Mary likes apples.”这句话中主语Mary在前,谓语likes在中间,宾语apples在后。

而中文则不同,中文语序可以根据语义需要灵活变化。

例如“小明吃苹果”,这句话中主语小明在前,谓语吃在中间,宾语苹果在后。

但是,当我们想强调“吃”这个动作的时候,可以改变语序,像这样“吃苹果的是小明”。

二、动词时态在英语中动词时态的功能十分重要,它可以准确地说明动作发生的时刻。

例如“Mary is eating apples.”这句话中,is eating是进行时,说明该动作正在进行中。

而在中文中,动词时态的功能相对较弱。

中文中的动词时态通常是通过上下文和副词等方式推断出来的。

例如“小明正在吃苹果”,通过“正在”这个副词可以推断出动作正在进行中。

三、冠词英语中有定冠词和不定冠词,用于决定名词的限定范围。

而中文中没有冠词。

例如,在英语中,“a”和“the”就是冠词,而在中文中,我们只需要通过上下文或者语气变化,就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四、句子的简略形式英语中有缩略句(例如:I'm, can't是I am, can not的简略形式),这可以使语言更加简洁,富有韵味。

但是中文没有缩略形式。

以上就是英汉语法的对比分析,英汉语法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了解这些差别可以更好地了解两种语言的结构和特点,使我们更好地掌握英语和中文。

英汉语法对比

英汉语法对比
汉英语法特征对比
0. 汉语和英语语法特点最本质区别:
第一,汉语语法是隐性的,英语语法是显性 的。汉语语法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第二,汉语语法是柔性的,英语语法是刚性 的。
1. 汉语语法的隐性与英语语法的显性
语法上所谓隐性implicit和显性explicit是指有无 外在的形式标志。
就英语和汉语而言,隐性和显性的内容相差较 大,形成明显对比。
身体 牛马 烟酒 街道 云贵 衣帽 肢体
成语:平仄、四声八调、阴阳上去
阴阳上去:生财有道 山盟海誓 诸如此类
5.4 英语的贴近律:英语中除形态外影 响语序的重要因素是“邻近原则”:语 义相关的成分放在一起
形容词作定语尽量靠近所修饰的名词 副词前贴所修饰的形容词、副词、介词、
连词 副词前贴所修饰的不及物动词 副词修饰及物动词时,不得隔开动词及
英语句子的扩展或复杂化是在主干上进行,不改变主干。
英语句子的分析顺序:先切分主谓,再切分谓语部分, 然后切分附加成分。
二、汉语的竹式结构
汉语不存在一个主干结构,也没有主干和树杈之分。
汉语句子的构造方式就像竹子一节一节地,这样的竹节可 多可少,是开放性的。构成句子的竹节可能是词、词组、 分句。
逻辑律的第一个表现:时序上的先后律
构词:古今 早晚 先后 教学 兴亡 生死 父子 子孙 老少
成语:春夏秋冬 冬去春来 一朝一夕 穿针引线
时间表达:1995年10月13日下午3时 汉语所谓连动、兼语,大都按时间顺序:进城卖菜、
送他上路、去医院看病
逻辑律的第二个表现:空间上的上 下-大小律。即从大到小、从上到下、 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符合人观察 周围世界的逻辑顺序。
汉语语法的隐性造成汉语语法单位界限的 模糊不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中形态形式极少且作用有限,无强制性。 时态、语态、语气等常常没有形式标志,往往是隐 含的。如 时态:你去我也去。 (将来) If you go, I’ll go too. 语态:杯子打破了。 (被动) The glass was broken. 语气:你死了,我去做和尚。(虚拟) If you should die, I would go and be a monk.

动宾之间可插宾语的定语。定中关系比动宾更密切。 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尽量紧贴其先行词。 英语名词修饰语,若是单词则放前,若是短语或从句则 放后。 作定语的单个形容词,若有修饰语,须移至中心词后。 表语、补语、宾语等成分前置时,主谓须倒装。 贴近程度:定中>动宾>状动>主谓 邻近一致: Either you or he is in the wrong. Neither the police nor the mayor knows how to help. There is a table and three chairs in the room./There are three chairs and a table in the room.
形式上要求有的东西(如虚词,特别是介 词),通常不能少


英语的词语在形式和长度上都比较固 定,缺乏伸缩性。




2.2 汉语语法的柔性 汉语没有西方语言那种形态。 几乎所有汉语单词都有可能形成单双音节的 等义词。英语、汉语/英汉对比;老师、学 生/师生。这就使人们在使用时有了选择调 节的自由。 缩略更是现代汉语最具生命力的造词方法。 这是使汉语词和短语的界线难以划清的重要 原因之一。 汉语词又常常可以扩展。所谓的单音词大多 有双音用法;所谓的双音词也常常可以单用。 这反映了汉语词语的动态灵活性质。

6. 英汉句型对比



英汉语的句子均由主语和谓语两大部分组成,按 照主谓顺序排列。在这两部分中,谓语相对而言 比主语更重要:它不仅是句子的信息中心,而且 还决定着句子的句型和变化。 英语造句注重句法结构关系,要求有完整的主谓 结构,谓语部分必定含有一个限定性谓语动词 (不及物动词、系动词、单宾动词、双宾动词、 复杂动词)。 汉语造句不一定有完整主谓结构,谓语部分不一 定有动词。
汉英语法特征对比

0. 汉语和英语语法特点最本质区别:
第一,汉语语法是隐性的,英语语法是显性
的。汉语语法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第二,汉语语法是柔性的,英语语法是刚性 的。
1. 汉语语法的隐性与英语语法的显性


语法上所谓隐性implicit和显性explicit是指有无 外在的形式标志。 就英语和汉语而言,隐性和显性的内容相差较 大,形成明显对比。 英语有不少形态的内容(名词的数,代词的性、 数、格,动词的时、态,形容词和副词的级、 主谓的一致关系等)。对英语语法而言,起基 本作用是形态,词序和虚词也起重要调节作用。 汉语形式上东西不多,不是通过形式或形态来 表示语言成分之间的关系,而是让语义本身来 体现这种关系。对于汉语来说,语义结构的研 究远比形式结构重要。
逻、 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符合人观察 周围世界的逻辑顺序。 构词:大小 宽窄 粗细 胖瘦 远近 高 低 上下 长短 深浅 厚薄 明暗 房屋 床铺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青岛大学师范
学院英语系2011级一班
心理上的重轻律:尊卑词序不容颠倒 构词:天地 日月 左右 父母 中外 内外 贵贱 重要的先说,次要后说,造成话题句 (语义重点)。 怎么了,你? 把字句:将要强调的部分提到动词前 “把”字后。 我把书还了。 并列性修饰语的次序:高大的汉子/大 高个的汉子,现代中国文学/中国现代 文学


5.4 英语的贴近律:英语中除形态外影 响语序的重要因素是“邻近原则”:语 义相关的成分放在一起 形容词作定语尽量靠近所修饰的名词 副词前贴所修饰的形容词、副词、介词、 连词 副词前贴所修饰的不及物动词 副词修饰及物动词时,不得隔开动词及 其宾语,若置后,应放宾语后。动宾关 系比状动关系更密切。 宾语一般紧跟动词后


英语的语法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脱离意义只 据形式来进行,而汉语则不能。 对于汉语,脱离语义的语法是毫无意义的。

1.2 隐性和显性造成的汉英差别 (1)偏重语义和偏重形式:英语语法以形式为 主,甚至脱离语义来进行,而汉语的语法离不开 语义,一离开语义就毫无意义;英语语法可以简 单归纳为十词类、六成分、五或七句型来囊括一 切句子。
5.2 英语的形态律 英语也讲逻辑,其逻辑性也很强,但其逻 辑性是通过形态(包括虚词)来实现的。 构词:据词缀判断词类,从而确定语法作 用;英语合成词中,整个词词类与后一部 分词类基本一致,便于词尾形态变化,如 safeguard, on-look, English-speaking。 有形式上保证,英语短语和从句作修饰语 可前可后;主谓倒装、宾语前置都不会被 误解;据连词判断主从;据时态可判断时 间先后。形态丰富的语言不很讲究词序。




1.1 汉语隐性和英语显性的表现: (1)词类标记 相当大量的英语词可根据构词词尾形式判断 其词类,如-ment, -ation, -er/or, -ism, -ist, ology, -ness等是名词;-ful, -al, -ative等是形容 词;-en, -fy, -ize等是动词;-ly是副词等。 英语中词缀是语法上概念,相当稳定,去掉 后意义、词性、功能就要改变。





主谓模式的前提是强调主谓在形式上要求一致,而话题 -说明却无此要求,符合汉语的需要和实际。 第一,主谓框架采用形式标准,话题-说明采用语义标 准。汉语是语义型语言,汉语的语法研究应从语义着手, 话题-说明是最好选择。 第二,凡句首语音语义片段后有停顿即是话题。 汗呢,只管钻出来,钻出来,可是胶水一样,胶得你 浑身不爽快,像结了一层壳。(茅盾:《雷雨前》) 英语的主谓间大多没有停顿,因此大多数主语不是话题。 第三,现行汉语语法体系的主语说存在致命弱点,既不 利于解释汉语本身,也不利于汉语与外语间的转换。




事理上的因果律:先因后果、先假设后可能、 先条件后结果。汉语复句基本上都是先从后 主,即表示原因、条件、假设等一律在前, 表示结果等一律在后。当把原因、条件等看 做补充说明时,根据心理上的重轻律,可以 把它们放在主句之后。 And he knew how ashamed he would have been if she had known his mother and the kind of place in which he was born, and the kind of people among whom he was born. 如果她知道他有这样的母亲,他出生在这样 的地方,他出生在这样的人中间,他知道该 有多么丢人。
3.

汉英句子结构对比:树式/竹式结构



树式结构和竹式结构是英汉两种语言组织句子的最基本 的规律。树式结构是以整驭零的封闭性结构,竹式结构 是以零聚整的开放性结构。 一、英语的树式结构 句子有一个主干。这个主干就是主谓一致结构。 所有树杈都是从主干上分出来的。英语六大成分分有三 个层次:主谓为主要成分,对于所有句型不可或缺;宾 补是连带成分,对于某些句型不可或缺;定状是附加成 分。 英语句子的扩展或复杂化是在主干上进行,不改变主干。 英语句子的分析顺序:先切分主谓,再切分谓语部分, 然后切分附加成分。



5.3 汉语音韵律:汉语声调在构词中的作用,音节 和节奏在造句中的作用。 汉语的声调对词和短语的语序起重要作用。 调序说:汉语并列双音词的组成十之八九按“阴 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 入”这四声八调的次序排列: 身体 牛马 烟酒 街道 云贵 衣帽 肢体 成语:平仄、四声八调、阴阳上去 阴阳上去:生财有道 山盟海誓 诸如此类
汉语也有少量词缀,但不是语法上的概念。汉语 辨认词类主要靠语义分析: 他把那把门儿的一把拽住。


(2)句法中的形态标志
构形词尾表示词进入句子后的形态变化。 如动词过去式-ed,名词复数加-s,形容词 加-er, -est等。构形词尾与词类有关系,表 示一定语法范畴,可确定词在句子中的词 类和语法功能。如在英语中,名词有数和 格的变化;代词有性(仅限于第三人称)、 数、格、人称的变化;动词有时、体、态、 语气等变化;形容词、副词有级的变化。 汉语中这样的标志极少。


二、汉语的竹式结构 汉语不存在一个主干结构,也没有主干和树杈之分。
汉语句子的构造方式就像竹子一节一节地,这样的竹节可 多可少,是开放性的。构成句子的竹节可能是词、词组、 分句。
不存在主干的汉语句子,在扩展的时候会引起结构的不断 变化。 梅花/一朵梅花/鬓边斜插一朵梅花/红颜小姐鬓边斜插一朵 梅花/邻居家红颜小姐…… 汉语句子的扩展方向多向左,英语句子的扩展方向多向右。 刘宓庆:汉语基本句具有句首开放性open-beginning和句尾 收缩性或封闭性contracting or closed ending。而英语句子恰 恰相反,具有句首封闭性和句尾开放性。
英语语法强调避免语法错误,句子结构紧凑,关 系和层次分明。

语句分析顺序,英语是从结构到语义。而汉语是 从语义到结构。 王冕七岁上死了父亲。 中国队大胜美国队/中国队大败美国队。


(2)语法单位的清晰与模糊
英语传统语法把语言单位分为词与句子两 级,在此基础上,把语法分为词法和句法, 结构主义语法把语言单位分为语素、词、 短语、分句、句子五级。在英语中,由于 有形态帮助,各级语法单位之间的界限是 清晰的。汉语则不然。 汉语语法的隐性造成汉语语法单位界限的 模糊不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