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电缆重量及重量计算公式Word版
电线重量计算公式

电线重量计算公式 及 每百米电线标准重量
1电线重量计算公式 及 每百米电线标准重量:
电线重量=导体重量+绝缘重量
导体重量=导体比重*截面积(铜比重8.9g/cm3,铝2.7g/cm3)
绝缘层重量=3.14*(挤包前外径 绝缘厚度)*绝缘厚度*绝缘料比重
(PVC绝缘料比重为1.5g/cm3, PE绝缘料比重为0.932g/cm3)
以上公式算出的重量为:千克/千米。
铜线=9*截面积
铝线=3*截面积
铁线=8*截面积
2按线径估算重量(kg/km)
铜线=6.98d2≈7d2
铝线=2.12d2≈2d2
铁线=6.12d2≈6d2
3估算线径和截面积
S=0.785d2
4怎么样选取导体截面
首先计算 负荷距=功率*长度
然后 根据铜线每千瓦公里用2.5mm2,铝线每千瓦公里用4.0mm2,。
电缆米重量计算公式

电缆米重量计算公式
电缆米重量计算公式是计算电缆重量的重要工具。
一般来说,电缆的重量是由其长度和材料密度所决定的。
因此,电缆米重量计算公式可表示为:
电缆重量 = 米长×每米重量
其中,每米重量是指电缆单位长度的重量,也称为线密度或线径。
每米重量可以根据电缆的截面积和材料密度来计算,公式如下:每米重量 = 截面积×材料密度
在实际计算中,电缆的截面积可以通过测量电缆直径并根据电缆形状计算得出。
材料密度则依据电缆所用材料的特性而定。
例如,铜导体的密度为8.9克/立方厘米,铝导体的密度为2.7克/立方厘米。
综上所述,电缆米重量计算公式的核心在于确定每米重量,而每米重量又由截面积和材料密度决定。
电缆米重量的计算对于电缆制造、运输和安装等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和安全管理都十分重要。
- 1 -。
电缆常用的17个公式,可非常快速计算材料用量

电缆常用的17个公式,可非常快速计算材料用量17种常用计算公式1、导体的重量=截面积*导体比重(铜是8.89,铝是2.7)如铜电线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1. 导体的重量=截面积*导体比重(铜是8.89,铝是2.7)如铜电线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2、导体用量(Kg/Km):=d^2*0.785 * G * N * K1 * K2 * C符号【^】表示:除号“d“表示:导体线径“G”表示:导体比重“N”表示:条数“K1”表示:导体绞入率“K2“表示:芯线绞入率“ C”表示:绝缘芯线根数3、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D”表示:绝缘外径“d”表示:导体外径“G”表示:绝缘比重“K2”表示:芯线绞入率“C”表示:绝缘芯线根数4、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D1”表示:完成外径“D”表示:上过程外径“G”表示:绝缘比重5、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表示:上过程外径“t”表示:包带厚度“G”表示:包带比重“Z”表示:重叠率(1/4Lap = 1.25)6、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表示:导体线径“N”表示:条数“G”表示:比重“Z”表示:绞入率7、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d”表示:编织铜线径“T”表示:锭数“N”表示:每锭条数“G”表示:导体比重常见材料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 (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8、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9、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10、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11、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12、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13、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14、钢丝铠装重量=π×钢丝直径²×ρ×L×根数×λ15、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16、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17、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ρ”表示:材料比重“L”表示:电缆长度“λ”表示:绞入系数。
电缆电线重量计算方法与重量表

电缆电线重量计算方法与重量表
电线重量=导体重量+绝缘重量
导体重量=导体比重×截面积(其中铜导体比重为8.9g/cm3,铝为2.7g/cm3,截面积一般取标称截面如1.5、2.5、4、6.....等
绝缘层重量=3.14×(挤包前外径绝缘厚度)×绝缘厚度×绝缘料比重(其中PVC绝缘料比重为1.5g/cm3 PE绝缘料比重为0.932g/cm3 )
以上公式算出的重量单位均为:千克/千米
国标电线直径表与计算方法
注:以上导体直径指BV 塑铜线及 BLV 塑铝线
换算方法:
知道电线的平方,计算电线的半径用求圆形面积的公式计算:
电线平方数(平方毫米)=圆周率(3.14)×电线半径(毫米)的平方
知道电线的平方,计算线直径也是这样,如:
2.5方电线的线直径是:2.5÷
3.14 = 0.8,再开方得出0.9毫米,因此2.5平方线的线直径是:2×0.9毫米=1.8毫米。
知道电线的直径,计算电线的平方也用求圆形面积的公式来计算:
电线的平方=圆周率(3.14)×线直径的平方/4
电缆大小也用平方标称,多股线就是每根导线截面积之和。
电缆截面积的计算公式:
0.7854 ×电线半径(毫米)的平方×股数
如48股(每股电线半径0.2毫米)1.5平方的线:
0.785 ×(0.2 × 0.2)× 48 = 1.5平方。
电缆的重量计算公式量计算口诀

电缆的重量计算公式量计算口诀电缆重量=导体重量+绝缘重量。
导体重量=导体比重×截面积(其中铜导体比重为8.9g/cm3,铝为2.7g/cm3,截面积一般取标称截面如 1.5、2.5、4、6.....等绝缘层重量=3.14×(挤包前外径绝缘厚度)×绝缘厚度×绝缘料比重(其中PVC绝缘料比重为 1.5g/cm3 PE绝缘料比重为0.932g/cm3 )。
1)裸扁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1) 截面F=a*b - f=a*b-[(2R)2-πR2] = a*b - 0.358 R2 (mm2)(2) 周长C=2(a+b) - L=2(a+b)-(8R-2πR) =2(a+b) - 1.72R (mm)(3) 重量W1=F*r (kg/km)a—扁线厚度mm b—扁线宽度mmR—扁线的圆角半径mm r—方角一圆角截面的差数mm2L—方欠与圆角周长的差数mm F—扁线截面积mm2C—扁线的周长mm r—所用材料比重g/cm3双沟形电车线截面和重量计算双沟形是车线截面可用作图法分块计算,然后相加而得,或使用求积仪测得。
但在计算重量时可用标称截面计算。
(1) 铜电车线W=F*8.89 (kg/km) F—标称截面mm2(2) 铝合金电车线W=F*r (kg/km) r—铝合金比重g/cm3(3) 钢铝电车线W=W铜+W铝=F钢*r钢+F铝*r铝(kg/km)3)高压电缆用型线芯重量计算(1) 空心绞合线芯直径DD=D0+2(tz+t弓) (mm)(2) 重量W=(FZnZ+F弓n弓)*r*K (kg/km)tz、t弓—Z形及弓形线厚度mm D0 —油道直径mm FZ、F弓—Z形及弓形线厚度mm nZ、n弓—Z形及弓形线根数r —所用材料比重g/cm3 K—线芯绞入系数。
电线重量计算公式

电线重量计算公式 及 每百米电线标准重量
1电线重量计算公式 及 每百米电线标准重量:
电线重量=导体重量+绝缘重量
导体重量=导体比重*截面积(铜比重8.9g/cm3,铝2.7g/cm3)
绝缘层重量=3.14*(挤包前外径 绝缘厚度)*绝缘厚度*绝缘料比重
(PVC绝缘料比重为1.5g/cm3, PE绝缘料比重为0.932g/cm3)
以上公式算出的重量为:千克/千米。
铜线=9*截面积
铝线=3*截面积
铁线=8*截面积
2按线径估算重量(kg/km)
铜线=6.98d2≈7d2
铝线=2.12d2≈2d2
铁线=6.12d2≈6d2
3估算线径和截面积
S=0.785d2
4怎么样选取导体截面
首先计算 负荷距=功率*长度
然后 根据铜线每千瓦公里用2.5mm2,铝线每千瓦公里用4.0mm2,。
电线电缆理论重量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理论重量计算公式电线电缆重计算:(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1。
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
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
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4。
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1.25)5。
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6。
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25.4 / T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
电线电缆理论重量计算公式

个人收集整理-ZQ
电线电缆重计算:(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铜地重量习惯地不用换算地计算方法:截面积*
如平方毫米计算:*1066.8kg
.导体用量:()^ * * * * * *
铜线径铜比重条数铜线绞入率芯线绞入率绝缘芯线根数
.绝缘用量:()(^ ^)* * * *
绝缘外径导体外径绝缘比重芯线绞入率绝缘芯线根数
.外被用量:()( ^ ^ ) * *
完成外径上过程外径绝缘比重
.包带用量:()^ * * * *
上过程外径包带厚度包带比重重叠率( )
.缠绕用量:()^ * * * *
铜线径条数比重绞入率
.编织用量:()^ * * * * θ
θ ( * * ( * )) * 目数
编织铜线径锭数每锭条数铜比重
比重:铜;银;铝;锌;镍;锡;钢;铅;铝箔麦拉;纸;麦拉;;;(发泡);;();;;
棉布带;绳;棉纱线
1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绝护套电力电缆YJV 0.6/1KV 3*2.5+1*2.5 0.089
3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绝护套电力电缆YJV 0.6/1KV 3*6+1*
4 0.1958
5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绝护套电力电缆YJV 0.6/1KV 3*16+1*10 0.5162
7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绝护套电力电缆YJV 0.6/1KV 3*35+1*16 1.0769
9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绝护套电力电缆YJV 0.6/1KV 3*70+1*35 2.1805
11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绝护套电力电缆YJV 0.6/1KV 3*120+1*70 3.827
13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绝护套电力电缆YJV 0.6/1KV 3*185+1*95 5.785
15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绝护套电力电缆YJV 0.6/1KV 3*300+1*150 9.345
17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绝护套电力电缆YJV 0.6/1KV 3*4+2*2.5 0.1513
19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绝护套电力电缆YJV 0.6/1KV 3*10+2*6 0.3738
21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绝护套电力电缆YJV 0.6/1KV 3*25+2*16 0.9523
23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绝护套电力电缆YJV 0.6/1KV 3*50+2*25 1.78
25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绝护套电力电缆YJV 0.6/1KV 3*95+2*50 3.4265
29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绝护套电力电缆YJV 0.6/1KV 3*240+2*120 8.544
31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绝护套电力电缆YJV 0.6/1KV 4*2.5+1*2.5 0.11125
33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绝护套电力电缆YJV 0.6/1KV 4*6+1*4 0.2492
35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绝护套电力电缆YJV 0.6/1KV 4*16+1*10 0.6586
37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绝护套电力电缆YJV 0.6/1KV 4*35+1*16 1.3884
39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绝护套电力电缆YJV 0.6/1KV 4*70+1*35 2.8035
41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绝护套电力电缆YJV 0.6/1KV 4*120+1*70 4.895
43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绝护套电力电缆YJV 0.6/1KV 4*185+1*95 7.4315
45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绝护套电力电缆YJV 0.6/1KV 4*300+1*150 12.015
2、YJV22 0.6 1KV铜电缆重量:见YJV22 0.6 1KV铜电缆重量表2
1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单芯)YJV2
2 0.6/1KV-10 0.089
3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单芯)YJV22 0.6/1KV-25 0.2225
5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单芯)YJV22 0.6/1KV-50 0.445
7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单芯)YJV22 0.6/1KV-95 0.8455
9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单芯)YJV22 0.6/1KV-150 1.335
11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单芯)YJV22 0.6/1KV-240 2.136
13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单芯)YJV22 0.6/1KV-400 3.56
15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双芯)YJV22 0.6/1KV-2.5 0.0445
17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双芯)YJV22 0.6/1KV-6 0.1068
19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双芯)YJV22 0.6/1KV-16 0.2848
21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双芯)YJV22 0.6/1KV-35 0.623
23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双芯)YJV22 0.6/1KV-70 1.246
25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双芯)YJV22 0.6/1KV-120 2.136
27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三单芯)YJV22 0.6/1KV-1.5 0.04005
31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三单芯)YJV22 0.6/1KV-10 0.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