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温州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合集下载

XX年度经济金融运行分析报告

XX年度经济金融运行分析报告

XX年度经济金融运行分析报告XX年,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本地社会经济环境,XX 经济总体态势平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经济效益下降,社会信用体系遭到一定程度地破坏。

但全市金融机构立足XX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金融运行总体平稳,信贷结构不断优化,融资渠道继续拓宽,有力支持了XX经济发展。

一、经济金融运行基本情况经济运行基本情况20XX年XX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低于全国和全省GDP增速。

财政总收入72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增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人均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41879元/人,增长%。

金融运行基本情况1.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信贷总量适度增长20XX年是货币政策回归稳健的第二年。

我们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定向支持”的政策要求,综合运用各项政策工具,加强窗口指导,引导全市金融机构保持信贷适度增长。

20XX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亿元,同比增长%,比年初新增亿元,同比少增亿元。

2.加大信贷结构调整,支持XX实体经济发展20XX年,全市金融机构深入开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年”活动,认真贯彻“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有力支持了XX实体经济发展。

年初,人民银行出台了金融支持XX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20XX 年XX市货币信贷工作的指导意见》,对辖内的19家金融机构开展综合评估,切实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

XX月末全市制造业人民币贷款余额389亿元,同比增长%,高出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个百分点,比年初新增亿元,占人民币贷款增量的%。

20XX年企业贷款需求较为旺盛,银行新增信贷主要投放于中小企业,尤其重点支持众多小型企业,XX月末,小型企业贷款余额230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占人民币贷款增量的%,同比增长%,高出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个百分点。

但微型企业贷款持续减少,贷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减少4亿元。

2011—2012年温州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与趋势研判

2011—2012年温州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与趋势研判
ald c i eo u ti l nv sm e t Th ma la d m e i m —i e n usra n e p ie h c e e d g e ty o h l e ln fi nd sra e t n . e s l n d u sz d i d tile tr rs sw ih d p n r al n t e i
s o l a et ei tai et s h lc , t b iet r d ci n a c lr t o u t n o ai n e p o en w a k t, h u dtk h itv ou et epoi y sa l p o u to , c e e aepr d c n v to , x l r e m r es ni z he i r g lt h a m e ts tlm e t a d a s ca et i a c n ra t O a oh l e z o nd til c n m ya o d e u aet ep y n ete n , n s o i t hefn n i g wa r n st e pW n h u i usra o o v i S e
f rp o u to xe d i g t nn o ea ypoi yi em a u a t rn n e p s s whc e u t nt eo e — o r d c i ne tn sw t t t h e i g m n t r lc nt n fc u i g e tr r e , ihr s lsi v r h he i h i h
e t r a a k ta dt o en n—e o r e b s d l w au — d e n eprs sa esr ggi g a r s n . h l h r ft x e n l r e n h s o r s u c — a e , o v le a d de tr ie tu l tp e e t W iet ep o i m r n

XXX年一季度浙江经济形势若干分析

XXX年一季度浙江经济形势若干分析

XXX年一季度浙江经济形势若干分析一季度我省经济开局良好,但要紧经济指标显现回落态势,后期需关注政策紧缩、电煤荒、民工荒以及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小心投资增长大起大落,努力保持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经济增长显现放缓迹象今年1-3月,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为2283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9.6个百分点,季度增长率为2005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经济增长显现放缓迹象。

图表 11、考虑到统计标准调整,我省工业增速或许更低。

自2011年起,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畴内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这可能高估了我省工业增速。

因为通常我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快于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如2005-2010年两者平均差距为2.3个百分点,意味着提高统计起点标准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增速。

若统计标准未发生变化,估量我省一季度规上工业同比增速为12.4%左右。

2、基数因素不是工业生产增速回落的要紧因素。

去年一季度规上工业同比增速高达22.5%,为2005年以来同期的最高水平,可能有人认为去年基数过高是导致今年工业增长回落的要紧缘故。

但通过季节调整后的数据发觉,剔除基数效应后我省今年一季度工业增速为12.9%(与原数据一致),去年一季度为20.1%,增速回落高达7.2个百分点。

从单月数据来看,季节调整后3月增速为12.5%,为连续第12个月下滑。

图表 23、年初投资高速增长具有偶然性。

一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0%,增速为过去7年的最高水平,比去年同期提高了8.5个百分点,但我们认为年初投资高增长具有偶然性。

第一,高投资要紧来自于房地产开发投资43.3%的“非正常”增长,这一增速突破了过去6年的最高值,带动了一季度数据的整体提升,不具有可连续性;第二,高投资增长部分归因于较高的PPI水平,实际投资增速应该低一些;第三,我省投资增速通常低于全国和沿海其他省市水平,而今年一季度投资增速高于全国4.0个百分点,且位居东部沿海省市首位,有悖常态。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调查报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小企业的奉献功不可没。

但由于中小企业的先天弱势,融资困难等问题日益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开展的瓶颈。

温州作为浙江南部开放城市之一,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通过大力开展中小企业,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开展新路。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优化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xx年1月上旬,我们对XX市中小企业的开展情况进展了深入调研。

(一)温州的经济开展模式温州的经济开展模式是典型的民营经济,中小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

据统计,XX市xx年工业生产总值2580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达2450亿元,占95%。

1、民营中小企业是经济开展支柱。

温州民营中小企业包括私营企业、自然人控股的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外资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涉及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各个领域。

目前,XX市个体工商户20多万户,非公有制企业13万多家,企业的数量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数的98。

8%,中小企业上交的税收占全市财政收入的70%,创造的外贸出口额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95%以上,从业人员占全市企业职工总数的80%左右。

2、轻工业是主要产业。

目前,温州轻工业在产业规模、产品质量、配套体系、技术含量、品牌形象、营销网络上,都已位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温州已经建成了“中国鞋都”、“中国印刷城”等18个“国”字号基地,拥有7个中国著名商标,15个中国名牌产品和36个国家免检产品。

全国现有100多类轻工产品,温州有50多类,轻工产品在国内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

3、具有外向型经济特征。

据统计,温州人在全国各地创办企业3万多家,累计投资额超千亿元,年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创造了600多亿元的gdp,相当于温州本市gdp的60%。

温州人还在全国各地建起了40多万个销售网点,构筑了庞大的市场网络,不仅推销了上千亿元的温州产品,还及时反响了各类信息,架起了温州与国内外合作的桥梁,带动了温州外乡经济的开展。

温州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变化

温州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变化

04
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
经济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
近年来,温州的经济增长迅速,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当地的社会 发展。大量的就业机会和财富的增加,使得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
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社会发展
温州的经济结构在近年来发生了很大的调整,逐渐从传统的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和 新兴产业。这种转变不仅提高了当地的经济效益,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提供了 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社会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社会需求推动经济发展
温州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后,对社会服务和商品的需求也相 应增加。这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提供了更多的就 业机会。
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温州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为当 地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良好的社会治安和法 治环境,使得温州的商人和投资者可以安心经营和投资,促 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研究温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通过对温州经济和社会的深入研究,可以了解温州经济和社会的现状和问题 ,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发展建议,对于推动温州和类似城市的经济发展和 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研究温州近年来经济和社会的变化,包括 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经济社会发展的 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经济社会发 展的战略和政策等。
固定资产投资变化
投资规模
温州市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逐年扩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投资结构
温州市的投资结构逐渐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兴产业投资得到加强。
投资效益
温州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为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展产业集群 壮大民营经济——温州经济模式对贵阳经济发展的启示

发展产业集群 壮大民营经济——温州经济模式对贵阳经济发展的启示

济。 基本上 已形 成了以 区域 为轴 心 , 以市场为依托 , 以名牌 产 品或 强势企业为 龙头 , 多中小企业为 降低 生产成本和 众
I 38 ) 鹞■ 21 年第0 期 总第 0 期 ■ 00 7
11£ UN jDANG } l yL n
交 易 成本 而 实 行社 会 化 分工 和 专 业 化协 作 的发 展 格 局 。在
丝 皇 墨啜嘲
L ILUN YU ) 1AN G DAI
发展产业集群 壮大氏营经济
黄启 华
在 国际金融 危机 的背景下 , 温州发 展产业 集群 、 壮大 民营经济的经济模 式 , 再度 引人注 目。温州模式 在扩大就 业渠道 、 进 就业 、 促 拉动 内需 、 保持 增 长 等方 面有 特殊 功
终体 现为成 本优 势 、 价格优 势 和竞争优 势 。二 是“ 无中生
有” 。温州 可利用的人 才 、 技术及 自然资源非常少 , 人均拥 有 土地少 , 国家对温 州投 资也很 少。但温 州人的创造精神 能够做到“ 无中生有” 温州 的水 头镇 、 。 郭溪镇 , 没有 什么畜 牧业 , 成 了全 国最 大的猪皮革 、 却 牛皮革生 产基地 , 被称 为 温州发展 中的“ 零资源” 现象 。 州企业没 有技 术 、 温 人才 , 就 花 巨资 到全 国各 地千 方百计 招才 引智 , 这是 他们 “ 中生 无 有” 的智 慧之源。

事程序 。 在经济开发 区、 工业 园区走“ 区模式” 特 路子 , 实施 好“ 封闭式” 管理 ,一 站式 ” 办服务 ,保姆式 ” “ 代 “ 支持 企业
发展 。
定区域 内相对集 中生产同类产品或系列产品,形成具有
地方特色 区域产业链。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和专业生产基地 崛起 , 企业的群 体规模 、 品牌效应 , 更具竞争优势和抗风险

温州调查报告

温州调查报告

温州调查报告温州调查报告近期,我们对温州市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旨在了解该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状况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各个领域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有趣的发现和结论。

经济发展温州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也是浙江省的经济中心。

在经济发展方面,温州以其独特的商业模式而闻名于世。

私营经济在这里占据主导地位,许多家族企业在这里诞生并迅速发展壮大。

这种商业模式注重创新、风险投资和市场敏感性,使得温州的经济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温州的传统产业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许多传统产业需要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着外迁的压力。

因此,温州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保持持续的经济发展。

社会状况在社会状况方面,温州的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房价上涨等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温州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加强环境保护,提高环境治理水平;加强住房供应,控制房价过快上涨。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但仍需要进一步努力。

人民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温州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人们的收入水平、教育水平和医疗保障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改善。

大部分人都能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这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依然存在,一部分人的收入增长远远超过了其他人,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也在增加。

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等问题成为了人们普遍面临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温州政府需要加大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关注,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设施,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全年经济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全年经济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全年经济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作者:张振唐仁敏王晓璇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8年第04期1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办今年首场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政研室主任、新闻发言人严鹏程出席发布会介绍宏观经济运行、经济体制改革等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好于预期岁末年初,大家十分关注经济发展形势和走势,严鹏程介绍,总体看,2017年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好于预期,全年经济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国内生产总值突破82万亿元,增长6.9%,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300万人,CPI温和上涨1.6%,进出口增长14.2%,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进行,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在分析2018年主要任务时,严鹏程指出,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的同时,全力做好8项重点工作,即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清洁能源发电量同比大幅增长用电量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严鹏程详细介绍了全年电力运行情况。

2017年,全社会用电量6.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增速较前一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

其中一产、二产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7.3%和6.6%,增速分别提高2.0和2.7个百分点;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0.7%和7.8%,增速分别回落0.6和3.1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二产用电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为60.2%,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3.9个百分点。

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8%,其中,增长较快的是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交通运输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2.2%、10.3%和10.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温州经济运行情况分析2018年,全球经济复苏稳中有变,经济增长有所下调。

中国经济增长6.6%,总体上处于合理的增长区间,经济增长质量继续改善。

我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供求结构持续优化,动能转换加快步伐,人民生活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

据初步核算,2018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006.2亿元,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首次突破六千亿大关,经济总量居全省第3位,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1.8亿元,比上年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2379.5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3484.9亿元,增长8.2%。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4∶39.6∶58.0,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2018年我市经济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1.2和0.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已经连续15个季度稳定运行在7.5%-8.5%的增长区间。

(一)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实体经济支撑作用增强。

2018年,由于工业增速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服务业发展减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但是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近六成。

一是工业产销提速。

2018年,我市工业经济在支柱行业、重点优势企业等带动下,实现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但是企业分化发展比较明显。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921.2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461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996.2亿元,占比重51.9%,同比增长8.4%,增速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全年工业生产呈现“高开低走”的态势。

工业销售产值增长8.5%,其中,内销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8.8%和6.3%。

从分行业看,规上工业33个大类行业中,有28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有13个行业增速超过10%。

五大传统支柱产业同比增长10.7%,其中电气、泵阀和服装增加值分别增长11.4%、26.8%和11.6%,比规上工业高出3.0、18.4和3.2个百分点。

大企业引领作用增强,规上工业大、中、小型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8%、6.6%和8.0%。

二是服务业较快增长。

2018年,我市服务业继续发挥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但是拉动力度有所减弱。

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484.9亿元,同比增长8.2%,分别高出一产、二产增速6.2和0.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9.3%。

现代服务业较快增长。

2018年,规上服务业中,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7.9%,增速比上年提高10.0个百分点;互联网和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44.9%、25.1%和21.9%,增速分别高于规上服务业39.7、19.9和16.7个百分点。

在重点服务业领域中,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18.8%,网络零售额增长25.5%,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15.9%,保费收入增长9.6%,邮政业务总量增长26.7%,这些行业指标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形成了服务业发展的“亮点”。

三是农业生产总体平稳。

201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1%。

其中,种植业、林业、牧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3%、7.9%、2.8%和6.9%,渔业受海洋捕捞减产影响,增加值同比下降0.5%。

粮食生产能力巩固提升,全年新建成粮食高产示范区40个,粮食生产功能区提标改造4.08万亩。

持续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新建美丽牧场25个。

大力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创建休闲乡村16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达3996万人。

(二)三大需求趋向协调,内需拉动有所趋缓。

2018年,我市投资、消费、出口分别增长8.1%、9.0%和12.5%,出口继续改善,投资增速回落,结构有所好转,消费拉动有所减弱。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稳中趋缓。

2018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

从投资结构看,工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对投资拉动作用明显,工业投资增长10.4%,房地产投资增长14.9%,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3.4和1.4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6%。

重点领域投资稳步推进,全市民间投资、交通投资、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2.4%、12.5%、14.6%和30.3%。

二是消费拉动减弱。

2018年,我市积极落实扩内需、促消费等各项政策措施,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升级加快,但是受传统商业萎缩、汽车消费降温、外来人口减少等多重因素影响。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37.1亿元,增长9.0%,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941.6亿元,增长7.3%。

从全年各季增势来看,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累计增速分别为9.4%、9.2%、9.2%和9.0%,呈现“逐步回落”的态势。

从消费形态看,传统消费业态继续萎缩,全年我市24家百货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32.68亿元,同比增长3.7%;31家超级市场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25.64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均低于限上社零增速。

市场消费商品向高端化、个性化发展,升级类商品消费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在全市限上批零单位中,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25.9%,文化用品类和化妆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1.3%和22.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和家具类零售额分别增长41.1%和42.3%。

在居民越来越注重健康,以及药品价格上涨带动下,中西药品类实现零售额26.1亿元,增长29.1%,增幅比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高21.8个百分点。

随着快餐、外卖等大众餐饮的蓬勃发展,以及民宿、农家乐等旅游经济的带动下,我市餐饮消费快速增长,限上住餐业零售额增长11.5%,高于限上商品零售额4.5个百分点。

汽车消费疲软,零售额同比零增长,占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比重达44.6%,对我市消费市场增长影响较大。

旅游、文化娱乐、教育培训等服务型消费渐成热点。

2018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11917万人次,同比增长15.8%,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334亿元,同比增长18.8%,旅游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全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同比增长21.6%,占消费支出比重12.1%,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三是外贸进出口平稳增长。

我市外贸出口呈现稳步复苏的态势,对“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增多,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年内对美出口出现加速出口的现象。

2018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507.2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其中:进口总额204.7亿元,同比增长20.9%;出口总额1302.4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对美国出口保持稳定。

2018年,我市对美货物出口226.7亿元,同比增长21.0%。

其中12月份对美出口仍延续较好势头,当月对美出口20.8亿元,同比增长19.7%。

由于合同锁定和企业自我消化,短期内美国加征关税对我市外贸出口影响尚不明显,但新订单已受到较大冲击,2019年形势不容乐观。

高新技术带动出口结构优化。

2018年,我市机电产品出口601.5亿元,增长14.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8.2亿元,增长24.4%,两项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平均4.4和12.9个百分点。

2018年,民营企业出口1190亿元,增长14.5%,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达91.4%。

(三)发展质量效益提升,民生福祉逐步改善。

在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有所好转。

一是经济效益持续向好。

2018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95.3亿元和547.6亿元,分别增长15.0%和17.7%。

剔除一次性因素,分别同口径增长10.8%和10.6%,比上年提高3.3和3.4个百分点。

2018年,全市民营经济税收收入727.1亿元,同比增长12.4%,高于全市税收增幅 2.0个百分点,占全市税收比重达88.2%,比上年提升1.5个百分点。

2018年,全市规上制造业利润总额237.1亿元,同比增长7.8%,高于规上工业3个百分点。

规上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62.5亿元,增长6.8%。

二是财政民生支出较快增长。

2018年,我市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支出670.5亿元,同比增长12.4%,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高达76.7%。

特别是重点加大对城乡社区事务(增长52.2%)、科学技术(15.8%)、社会保障和就业(13.6%)、公共安全(12.2%)等民生领域的支出。

三是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2018年,我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920元,同比增长8.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097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78元,增长9.2%。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1.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04,比上年缩小了0.02个点。

(四)三大攻坚战开局良好,发展基础得到稳固。

一是金融风险化解取得明显成效。

2018年末全市不良贷款余额129.89亿元,比年初减少36.64亿元。

不良率1.29%,比年初下降0.63个百分点。

同时关注类贷款占比也在下降,12月末全市关注类贷款余额239.9亿元,比年初减少48.37亿元;关注类贷款比例2.39%,比年初下降0.94个百分点。

二是低收入农户稳步增收。

2018年,我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9668.3元,增长15.2%,增速高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4位。

三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3%,降幅比上年扩大2.2个百分点。

2018全年,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4位。

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指标较上年均明显下降。

2017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排名全省第5位,比上年提升一位。

(五)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市场价格符合预期。

一是城镇登记失业率较低。

2018年我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7万人,完成省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9.5万人)的123.5%;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8万人,年末实际登记失业人员 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1.8%,同比下降0.03%,创下历史新低。

二是物价水平温和上涨。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3%,处于温和上涨区间,低于3%的预期目标。

分类别看,食品烟酒、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衣着、交通和通信、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分别同比上涨4.0%、2.1%、3.1%、0.8%、0.7%、2.2%和1.3%;其他用品和服务同比0.4%。

(六)新发展动能提升,市场活力不断增强。

一是新动能培育取得成效。

全年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16.0亿元、542.0亿元、351.0亿元和185.1亿元,同比增长8.8%、10.9%、13.4%和10.1%,增幅均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的11.6%、54.4%、35.2%和18.6%,比上年均有所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