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准确理解古典诗词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1鉴赏古典诗词的艺术形象,要分析、判断它们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可从以下几点去考虑:1、是现实中某种品格、品质、精神的象征。
一般的咏物诗常借助这种形象,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而这些形象就成了某种品格、品质、精神的象征。
如:菊【唐】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地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诗中作者以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高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
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羡名利的思想品质。
菊花就是诗人自己的象征。
2、是现实某种心情、情感的折射。
现实中许多情感都要借助诗歌去抒发,并通过诗中塑造的形象让人去感受。
如:春夜闻笛【唐】李益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这首诗是诗人谪迁江淮时的思妇之作。
前两句,写在寒夜,军中有人吹笛,仿佛是那羌笛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风光恰似塞外。
这笛声激起士卒的乡愁,迁客(诗人)不禁悲伤轮流泪,渴望立即飞回北方中原的家乡。
后两句,写大雁北飞,这里突出了大雁亟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的心情,也表明迁客(诗人)羡慕大雁只要等到春天便可北飞的自由。
诗歌通过刻画笛、迁客、雁这些形象,表现了诗人的哀怨、思念和遗憾之情。
又如: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诗中为我们塑造了画眉鸟的形象:啼声婉转,在山花树丛中自由飞翔,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之情,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古典诗词常见意象简析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古典诗词常见意象简析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古诗词中很多意象都具有相对固定的寓意,把握了这些寓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解答诗歌鉴赏题目很有益处。
一、动物类1、蝉(寒蝉)。
感身世,诉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唐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句句都可以找到诗人对自己遭遇的不平和人格自信的影子。
痛别离,苦远游。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就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唐卢殷《晚蝉》:“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
”写蝉以声引愁,旅人行一程,飞蝉跟着鸣一程,似乎专与行人为难,写出了诗人一路走去一路愁苦的沉重心情。
“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2、鸿雁。
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唐·李益《春夜闻笛》)。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高中语文论文《浅谈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 新人教版

湖南省龙山县皇仓中学高中语文论文《浅谈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新人教版【摘要】: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提高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鉴赏能力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古诗词提高鉴赏能力古诗词是人类语言文化最精华的体现,也是最能集中体现语言“文学性”的文学样式。
它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展现了古人丰富的情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
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是教学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因此,语文诗词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融入感情的朗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韵律的优美是诗词区别于其他文学作品的首要和最大的特点。
诗歌之美,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铿锵有力、和谐悦耳的韵律。
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诗词和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体味那种优美的节奏和旋律。
有节奏的朗读能够引起学生朗读诗词的兴趣,反复朗读有助于学生加强对诗词大意的理解。
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可以先播放名家录音,让学生根据录音进行模仿,学生在聆听和模仿中就能感受到诗词的基调,或抑扬顿挫,或温柔婉约。
学生在朗读中不仅能够培养自己的语感,品味诗歌的节奏,而且能够通过词句想象诗词中描绘的场景和抒发的感情,锻炼思维能力,在感情上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体会诗词,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学生读这句时能感受到气势的雄伟壮阔,眼前呈现出赤壁大战时的情景。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这一句笔锋急转,作者通过自己和周瑜的对比,不禁悲从中来,学生通过句子的描写能够体会到作者苦闷的心情。
在学生朗读之前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有助于学生理解诗词内容。
古典诗词赏析的三个维度

古典诗词赏析的三个维度摘要:古典诗词赏析是近年来高考的热点,古诗鉴赏指导也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之一。
本文着眼于指导学生如何快速并有效地读懂古诗,在思维方法是突破古典诗词鉴赏的三个维度:于信息维度投入关注,于内涵维度深入品味,于想像维度中再创作,能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古诗赏析信息维度内涵维度想像维度我国自古就有重视诗教的传统,古人说:“不学诗,无以言。
”一首好的诗歌能增进人的见识,熏陶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境,提高人的文化修养。
中学语文对诗歌教学的要求是:能够阅读、鉴赏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阅读和鉴赏诗歌,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的诗词教学的现状又如何呢?关于古诗鉴赏,学生的困难往往是集中在:拿到一首古诗不知道怎样读,面对的字每一个都认识,组合在一起便完全摸不着头脑了。
古诗鉴赏是高考的必考题型,只有理解考题所给的古诗,才谈得上鉴赏评价其中的形象、语言、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才能够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因此,教会学生如何去读懂古诗,是诗歌教学首要任务。
如何快速并有效地读懂一首古诗?需要我们突破古典诗词鉴赏的三个维度,即信息维度、内涵维度和想像维度。
一、于信息维度投入关注古诗的信息维度常常表现在题目、作者、注释等外在内容方面,这就需要我们看题目、知作者、明注释。
一般情况下,标题是一首诗的眼睛,它常常起到点明话题,交代主要内容,揭示一首诗中心的作用,而且往往就是这首诗的要点。
如高启的《春暮西园》(2011年湖南省高考题),从诗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的是晚春时景;陈与义的《怀天经、智老,因访之》(2011年四川省高考题),我们可知作者怀念友人,于是便去探访;上文提到的戚继光的《晓征》,单看文面也可以推测出是讲黎明破晓时戚家军出征的事情。
有的诗歌题目下面有对作者的简介,但比较著名的诗人便没有了,那么我们就要多了解作者,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风格,言为心声,我们就可“知人论世”,这种方法也是我们解读古典诗词的一条重要原则。
高中语文如何理解古典诗词的意境与情感

高中语文如何理解古典诗词的意境与情感古典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以其优雅的形式和深邃的意境吸引着广大读者的关注。
而要理解古典诗词中的意境与情感,则需要我们在语言表达、文化背景和心灵共鸣等多个层面进行思考和感受。
下面便从这些方面展开,深入探讨高中语文中如何理解古典诗词的意境与情感。
一、语言表达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人以精炼的语言表达方式,通过精选的词语和修辞手法,将复杂的情感、景物、人物等内容以简洁且高度富有感染力的形式展现出来。
理解古典诗词的意境与情感,首先要对其中的字词进行逐字解析,理解其字面意义。
然后,要求通过咏史怀古、咏物咏景、咏史抒怀等不同类型的古典诗词,了解和学习其中运用的典故、典型写作手法,进而通过阅读4书5经等相关材料,揣摩古人当时的思维和情感表达方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古典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二、文化背景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深远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
理解古典诗词的意境与情感,首要的是要熟悉古代文人的生活背景、社会习俗和思想观念。
例如,唐诗盛行于盛唐时期,当时社会繁荣、风气开放,诗人们多以咏史怀古、咏物咏景等形式来表达其对时光流转、人事故迁、自然物换的生活感怀。
而宋词则更加注重个体情感的表达,多以爱情为题材,以细腻、含蓄的方式展示出爱情的深沉与痴迷。
只有了解了这些背景,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古典诗词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三、心灵共鸣古典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是通过语言表达和文化背景构建起来的,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它要达到读者心灵的共振和触动。
无论是描写自然景物的意境,还是表达个体情感的情愫,古典诗词中蕴含的情感都是深情而饱满的。
因此,在理解古典诗词的意境与情感时,读者要从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出发,与诗人产生共鸣。
通过对古典诗词深入而细致的阅读,我们可以找到与自身经历相符的情感线索,从而更好地体会和理解其中所表达的情感。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中理解古典诗词的意境与情感需要从语言表达、文化背景和心灵共鸣等多个层面进行考量。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春行即兴 [唐]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赏析:这首是抒情遣怀诗,作者面对当时的情景,抒发了心中的愁绪。
作者经由宜阳,面对历经安史之乱而遭破坏的一片荒凉景象,触景生情。
前两句“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融情于景:作者站立城头,只见土地荒芜,野草丛生,原先的山泉涧水再也无人用来汲引灌溉,任其流去。
后两句“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借景抒情:以前这里曾是古树、名花的行宫佳境,如今萧条冷落,花谢树枯,再也无人前来观赏,春山一路,只有飞鸟的哀啼了。
全诗显示作者的阵阵感慨叹惜。
点绛唇雨恨云愁王禹偁雨恨云愁①,江南依旧称佳丽②。
水村渔市③,一缕孤烟细④。
天际征鸿⑤,遥认行如缀⑥。
平生事⑦,此时凝睇⑧,谁会凭阑意⑨!〔译文〕绵绵细雨恨意难消,灰色的云块彷佛郁结着层层愁闷,但江南的景色依旧美丽。
(在濛濛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在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
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从远处辨明像是连在一起飞行。
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事业:官职和抱负),此时此刻(我)双眼凝视(恨不能像天边的征鸿一样,施展双臂尽情飞翔),却是没有人能领会我凭阑远眺的心情!〔简析〕此词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唯一的传世之作。
全词以清丽的笔触、沉郁而高旷的格调,即事即景,寓情于景,通过描绘江南雨景,寄寓了作者积极用世、渴望有所作为的政治理想和怀才不遇不遇的苦闷情怀。
艺术上的特色是:运用比拟和衬托手法,层层深入,含吐不露。
语言清新自然,如行云流水。
用词含蓄而不晦涩。
〔注释〕①【雨恨云愁】感觉上以为可以惹人愁怨的云和雨。
此句既是“实写”也是“虚写”,有自然景物之美,亦表现个人愁怨的情感,可谓“一箭双雕”、“情景交融”。
②【江南】泛指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依旧】副词。
照样。
【称】叫,叫做。
【佳丽】(容貌、风景等)美丽;美好。
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区别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区别我国的汉语诗歌从历史、时间上,可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
什么是古典诗歌?所谓古典诗歌一般是指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产生的各种诗歌体裁形式,它是以文言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艺术。
古典诗歌,包括清代及清代以前的诗词,它从形式上包括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
四言诗是四个字一句,五言诗是五个字一句,七言诗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通常只有五言诗、七言诗两类。
五言诗和七言诗又可分为古诗和律诗两大类。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
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
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
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共二十个字,七绝共二十八个字。
绝句又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
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
古绝一般只限於五绝。
古典诗歌又可分为古典风体诗歌和古典格律诗歌两类。
什么是古典格律诗歌?古典格律诗歌是以文言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最高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
古典格律诗歌包括律绝、律诗和排律、词、曲。
古典格律诗歌格律严谨,在字数、句数、平仄、对仗、用韵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
什么是古典风体诗歌?古典风体诗歌是以文言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一般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
古典风体诗歌包括诗经体诗歌、楚辞体诗歌、乐府体诗歌和古体诗。
古典风体诗歌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言。
什么是现代诗歌?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
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文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
现代诗歌的特点是:1.形式比较自由。
2.内容比较开放。
3.意象重于修辞。
诗歌鉴赏的五种基本方法

诗歌鉴赏的五种基本方法诗歌鉴赏的五种基本方法古典诗词赏析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
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古诗词赏析连考了七年,难度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完善,题量有逐年加大的趋势,成为高考备考的一个亮点。
以下是小编整理好的诗歌鉴赏的五种基本方法,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诗歌鉴赏的五种基本方法古典诗歌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祖国语言的精华。
阅读古诗不但可以让我们认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陶冶情操。
在考试中,如何快速和准确地鉴赏诗歌是考生做题的关键。
掌握古典诗歌的方法,就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学习目标。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注意时代背景朝代的不同,国力的差别,往往会影响诗人的艺术风格,乃至形成相应的诗歌流派,表达类似的思想情怀。
比如唐朝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在初唐时期,创建清新刚健的风格成为诗人的追求。
盛唐时期,唐帝国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清秀的山水田园诗派和豪迈的边塞诗派应运而生。
中唐时期,直面现实,兴利除弊,诗人仍然向往盛唐的强大。
晚唐时期,兴国无望,诗人哀伤的情绪笼罩诗坛。
二、掌握作者人生经历正所谓,知人论世,诗言志,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那么,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
因此,鉴赏时不妨从作者的生活经历突破。
例如:《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坚持抗金复国,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终。
他的词作多抒写其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这首词就抒发了他的壮志难酬仍忧国忧民的宏大襟怀。
三、重视注解诗注是在一首诗后命题人所给的补注,可能是对作者写这首诗时相关的时代背景的介绍,也可能是诗中难读字句的解释,还可能是诗中涉及的典故等,对阅读整首诗和后面的答题都至关重要,切不可轻易放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以前我岐在王)宅里 (曾经) 寻常见,
(我在) 崔九堂前几度闻。
(现在)
正是江南好风景,
(我在)
落花时节又逢君。
3、添加动词补出省略空白理解诗意
《绝句》 杜甫
照
送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天净沙·秋思
缠绕的 马致远
我听见在
鸣叫着归巢的 下是潺潺
我行走在 迎着枯 藤 牵老着树 昏 鸦,旁有小炊桥烟袅流袅水人
李清照 我饮酒浇愁而醉
如梦令 今晨我
在
昨院夜子里雨的疏海风棠花骤凋。落了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
旧”。
准确理解古典诗词表达的意思
三、注意调整语序。
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扬州路上到处是烽火
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西风卷帘
句中有动词的找动词,没有动词的注意意象或 词语之间的事理关系。
一、补充省略,复原诗句内容 二、补出过渡,理清层次结构
层意蕴。
三、补出情节,体会深
一、补出省略
家。
可我这
渐渐 古 道 西 风 瘦 马, 夕 阳 西 下
断 肠 人 在 天 涯!
二、补出过渡,理清层次结构
1、根据诗句间的逻辑关系添加关联词语。 2、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添加必要的过渡 , 理清诗句间的层次结构,将情、景、事 有机结合起来
三、补出情节,体会深层意蕴。
在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进行再造想 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 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 受。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
1、添加基本要素人称代词“我”
方法——“加上我的感触”即我看到;我听到; 我想到;我听说,我认为;……
我 芳草。我
我 远道我。们
涉江采芙蓉
我看见 涉江采芙蓉,
我
采我之看欲见遗谁?
我只能
还顾望旧乡,
兰泽多 所思在 长路漫
2.添加表时间、地点、空间等的名 词、介词或副词等阅读的基本要素。
方法 ——在时间、地点名词前加 “在” 、“从”、“去”、“到”、“由”等 介词,或者在表时间的词语前加“已经 ”、“将要”等副词或名词;根据情况 ,也可以直接添加表时间、地点和空间 的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