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专题古代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高中经典古诗词及其赏析

高中经典古诗词及其赏析

古诗词以其最浓缩的情感、最醉人的意境在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

欣赏前人留给我们的诗词瑰宝,是一种文学熏陶。

下面是分享的高中经典古诗词及其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篇一】高中经典古诗词及其赏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五代〕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栏同:阑)鉴赏《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文学_高中语文唐宋诗词鉴赏精选

文学_高中语文唐宋诗词鉴赏精选

高中语文唐宋诗词鉴赏精选高中语文唐宋诗词鉴赏(一)《滕王阁序》作者: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豫章故郡一作:南昌故郡)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层峦一作:层台;即冈一作:列冈;仙人一作:天人;飞阁流丹一作:飞阁翔丹)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轴通:舳;迷津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遥襟甫畅一作:遥吟俯畅)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见机一作:安贫)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诗歌鉴赏-山水田园类(含解析)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诗歌鉴赏-山水田园类(含解析)

诗歌鉴赏-山水田园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小园【清】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足()A.首句写园内之景,正面描写池水清澈,池边大树倒映池中的景象。

水的静,影的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B.第二句中“窥”字让诗句活了起来。

移诗人情感于山峦,借山光之窥有力地烘托出了小园之可爱,亦从正面突出了园中最物之富有魅力,其匠心令人叫绝。

C.颔联由园内而至园外,视野放远,境界开阔。

黄叶满山,斜晖映照,尽显山光之致。

D.颈联诗人撷取幽竹、寒花两个典型意象,表现环境的清冷、寂寥,因此作者在尾联表达不愿久立的失落、怅惘之情。

E.此诗的景物描写加入了大量的主观发挥。

所以这首诗不仅表现了小园之美,也着意写出了诗人自身的情怀。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争席”典出《庄子·杂篇·寓言》:杨朱从老子学道,学成归来,旅客们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

“海鸥”典出《列子·黄帝篇》: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

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

3.下列关于本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的“迟”字,既写出了阴雨天炊烟缓缓升起之状,也写出了闲散安逸的情怀。

B.颈联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唯有木槿、露葵相伴,突出了隐居生活的孤寂寡淡。

C.尾联运用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澹泊自然的心境。

D.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4.前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合集5篇)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合集5篇)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合集5篇)第一篇: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古诗词赏析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板块第一讲分析诗歌情感主旨一、重点知识讲解1.山水田园诗:表达诗人对山水风景及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表达诗人不愿与黑暗社会/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品格。

例:菩萨蛮王安石数家茅屋闲临水。

单衫短帽垂杨里。

今日是何朝。

看予度石桥。

梢梢新月偃。

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

黄鹂三两声。

【注】此词为王安石晚年罢相后回到金陵卜居半山时所作。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2.爱情诗:表达诗人对爱情坚贞不渝的感情及对爱情的追求向往之情。

例: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军旅边塞诗:表达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对出征将士英勇豪迈气概的赞叹之情;表达诗人对和平的渴望、揭露战争残酷,对士兵的同情之情;表达战士思念亲人或妇女对远在边关的战士思念之情。

例: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全诗的主题是什么?4.羁旅怀远诗:表达游子漂泊在外无家可归的凄凉之情及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之情;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概括全诗的主旨?5.送别诗:表达诗人的朋友亲人的不舍之情,及对朋友的期盼与鼓励。

例: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古诗词赏析高中语文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一词的词眼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6.忧国伤时诗: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感叹之情,对时局动荡的担忧之情;表达诗人对自身报国无门的忧愤之情。

例: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Ⅰ.文言文部分★ 《兰亭集序》王羲之1.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2.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4.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乎!★《赤壁赋》苏轼1.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5.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6.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游褒禅山记》王安石1.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2.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1.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1.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2.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鸿门宴》司马迁1.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2.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3.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1.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高中阶段常考古诗词鉴赏

高中阶段常考古诗词鉴赏

高中阶段常考古诗词鉴赏高中常考诗词鉴赏11春望杜甫〔唐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

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

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

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

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宋代〕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全词从意义上看,可分为上下两篇,前三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

后三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3凉州词王翰〔唐代〕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的《凉州词》是一首曾经打动过无数热血男儿心灵深处最柔弱部分的千古绝唱。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

高中常考诗词鉴赏2木兰诗/ 木兰辞乐府诗集〔南北朝〕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唯一作:惟)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高中古诗词鉴赏(精选15篇)整理

高中古诗词鉴赏(精选15篇)整理

高中古诗词鉴赏(精选15篇)整理在现实生活中,大家都多多少少地知道一些诗歌吧,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诗歌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共享的高中古诗词鉴赏,盼望对大家能有所关心。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3)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4)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5)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6)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7)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8)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9)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10)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高中古诗词鉴赏(篇1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12)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行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1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之 古典诗词分类鉴赏 课件(65张ppt)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之 古典诗词分类鉴赏 课件(65张ppt)

边练边悟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怀古迹①(其一) 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②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 ①《咏怀古迹》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在夔州写成的。②五溪衣 服:这里指居住在五溪的少数民族。
(2)怀古伤己:①表达希望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 人的缅怀之情;②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 意;③古人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自己却不能才尽其用,对比之下郁郁 寡欢、消极遁世。
(3)借古讽今:①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担忧国家民 族的前途命运,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②置身其外,站在历史的 高度,表达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E.这首词由虚到实,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章法谨严,写景细致入微,感
情含蓄蕴藉,体现出十分高超的艺术技巧。
解析 答案
(2)这首词运用了何种抒情方式?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词人以莲自况,把自己的情志寄托在白莲身 上,抒发了自己在明亡之后孤忠自守、洁身自好,保持民族气节,不与 异族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E.两首边塞诗均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
担忧。
解析 答案
(2)两首边塞诗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异同? 答案 相同点:都通过对边塞战场荒凉景象的描绘,赞颂了边关将士英 勇无畏、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 不同点:《其三》还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特别是战死沙场的将士们的 爱护与同情;《其六》则通过描绘将士们英勇无畏为国出征的豪情,反 映出诗人对国家强大国势与军力的自信与自豪之情。
宋代积贫积弱,国力衰颓,面临北方少数民族的强势入侵,统治者 却纸醉金迷,不思进取。知识分子的笔下,多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归 家无望的哀痛。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 愁多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专题古代诗词鉴赏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古代诗歌鉴赏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答: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臵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分析特色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平实质朴、朴素自然、含蓄隽永、清新明丽、形象生动、绚丽飘逸、婉约细腻、幽默讽刺、雄浑、豪迈奔放、阴郁顿挫、慷慨悲壮、平和冲淡、旷达飘逸。

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问:结合作品简析《旅夜书怀》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应”使用的妙处。

答:“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誉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扬呢?(我的)官位也真该因年老多病而罢退”。

(步骤二)诗人本是以诗文自负的,而一个“岂”字说,表达了内心的愤懑之情。

诗人本是想建功立业的,而一个“应”字反其意而用,表达了受排挤被罢官的无可奈何的情绪。

“岂”“应”二字,将一个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现得颇为准确、精炼、传神。

(步骤三)★诗眼型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4答题示例: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情感主旨型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3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4答题示例南柯子王炎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①。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问: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步骤三)★比较评价型1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2答题思路:(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

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3答题示例: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问: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答: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步骤二)附:▲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

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①比喻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

例如写“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江水写愁,则使人想见愁意之漫长。

②夸张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拟人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

如刘颁《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④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

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

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

①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此诗以梅自喻,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②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

如赵师秀的《约客》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③烘托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画面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

④动和静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⑤虚和实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以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

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中前两句泛说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是实写。

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