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复习提纲完美版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复习资料题型:一、填空(1分*15=15分)二、名词解释(3分*5=15分)三、简答题(5分*4=20分)四、论述题(15分*2=30分)五、评论(20分)第一章:1949-1976文学思潮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P4)1949年在北平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确定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这次大会标志着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的阶段。
2.文艺界的三次批判:(P4-8)(1)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2)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俞平伯是继胡适之后的“新红学派”的代表人物。
(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P9)(1)提出: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具体内容: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3)积极评价:①在文艺批评和文艺理论的研究上表现出摆脱教条和冲出禁区,大胆探索的精神。
②重视人情和人性,回归人的文学,宗璞的《红豆》;钱谷荣的《论“文学和人学”》(4)是否落实:1956年下半年到1957年上半年,该方针起到了积极影响,反右斗争断送了贯彻“双百”方针的成果。
4.文艺界的反右斗争(P10)1957年文艺界的反右斗争把贯彻“双百”方针而提出的一些作品和文艺观点,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修正主义的文艺理论纲领”。
5.“左”倾思潮的升级给文学事业造成的新损失(P12)1962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向全党全人民发出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号召,强调要狠抓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康生诬陷李建彤的长篇小说《刘志丹》是为“高岗翻案的大毒草”第二章:五六十年代小说1. 曲波《林海雪原》被称为“革命英雄传奇”(P17)2. 三红一创(P17)(1)《红岩》作者:杨益言、罗广斌;主要人物:江姐等。
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重点提纲

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5题)1.第一次文代会全名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49年7月2日在北平召开,会期共17天,出席代表824人。
开幕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先后讲话;最后,大会通过了《宣言》,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后又成立了全国文联下属的各个协会。
这个大会揭开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新的一页,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标志着现代文学的终结和当代文学开始,标志着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和新政权领导下的文艺阵营的建立。
(1)《百合花》(茹志鹃)短篇小说百合花是茹志鹃的成名之作。
《百合花》在表现革命战争军民关系这类庄严主题时,突破了当时流行的条条框框,显示出清新俊遗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作者选择的人物都是普遍的战士和老百姓,她们有血有泪,个性鲜明,与通常那种高大式的英雄形象显然不同。
小通讯员年仅19岁,他涉世不深,天真质朴,不乏关心战友,体贴群众的爱心,又对生活充满情趣,枪筒里常用树枝和野花来点缀,他憨厚腼腆与女同志接触便会浑身不自在,但在危急关头却能挺身而出,舍己救人。
俊俏的新媳妇,过门才3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她好咬着嘴笑,好象忍了一肚子笑料没笑完,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淳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自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嫁妆奉献出来。
作者擅长通过细腻而有层次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
总之,这篇小说以朴素,自然,清新的笔调书写和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的最美好最纯真的感情,创造一种优美圣洁的意境,读后令人久久难忘。
(2)《燕山夜话》(马南邨)《燕山夜话》是一本杂文集。
作者马南邨(本名邓拓,马南邨乃其笔名),自1961年起在《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专栏陆续发表杂文,后汇为五集出版。
这些杂文敢于正视现实,大胆评论时政,尖锐讽刺各种不正之风,道人所不敢道,言人所不敢言;并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古今中外,旁征博引,语言亲切,富有文彩。
当代文学复习提纲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提纲一、十七年文学1、中国当代文学的起点: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19日2、建国初期大规模(全国性规模)的文学批判运动:①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1950-1951)②对萧也牧等创作倾向的批判(1951)③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对胡适的批判(1954-1955)④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1955)【双百方针(1956)】⑤文艺界反右派运动,和对丁玲、冯雪峰“反党集团”的批判(1957)【新民歌运动(1958)】各次文学运动的主要内容:(一)“双百方针”与“百花文学”(1956年)内容:“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阐释:“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但实施界限和范围“是人民内部的自由”。
作用:“双百方针”符合文艺和科学的发展规律,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极大地鼓舞了当时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逐渐从胡风事件的阴霾里走出,文学创作出现勃勃生机。
结果:在“双百”方针影响下出现的两股文学思潮百花文学①干预生活小说: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李国文《改选》诗歌:流沙河《草木篇》戏剧:海默《洞箫横吹》文艺理论:秦兆阳《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②人道主义小说:邓友梅《在悬崖上》、陆文夫《小巷深处》宗璞《红豆》戏剧:杨履方《布谷鸟又叫了》.岳野《同甘共苦》文艺理论:巴人《论人情》、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二)新民歌运动与“两结合”创作方法1. 新民歌运动--“反右”后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最早实验1958年3月22日,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正式号召收集和创作“新民歌”新民歌成为鼓舞、教育、组织民众投入“大跃进”的重要工具。
4月,“新民歌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开展努力目标:“村村要有李有才,社社要有王老九,县县要有郭沫若”,“诗歌村”、“诗歌社”、“诗歌县”遍地开花集体性的诗歌创作形式:赛诗会、诗擂台、联唱会1959年9月郭沫若、周扬主编新民歌选集《红旗歌谣》王老九:《想起毛主席》2.“两结合”创作方法1958年3月,毛泽东指出:“中国诗的出路,第一是民歌,第二是古典。
当代文学复习提纲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提纲一、十七年文学1、中国当代文学的起点:第一次文代会2、建国初期大规模(全国性规模)的文学批判运动: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对萧也牧等创作倾向的批判、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对胡适的批判、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文艺界反右运动,各次文学运动的主要内容。
3、十七年诗歌:政治抒情诗的主要特征;代表性诗人和作品;七月派、九叶派诗人4、农村题材的小说:“农业合作化运动”(柳清《创业史》、赵树理《“锻炼锻炼”》、孙犁《铁木前传》)5、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第一部正面表现知识分子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短篇《百合花》6、百花文学:双百方针之后的小说创作方面的突破,代表性作家作品: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红豆》7、话剧《茶馆》的艺术成就6、散文三大家二、文革文学1、样板戏:创作理论,八个样板戏2、文革时期地下文学:主要特征;地下诗歌;地下小说;对文革地下文学的认识和评价三、80、90年代文学1、第四次文代会召开的时间,主要内容,邓小平发表《祝辞》讲话。
2、王蒙的东方意识流小说:《布礼》《蝴蝶》《春之声》《海的梦》《风筝飘带》等,其他运用了意识流表现手法的小说3、伤痕文学:发生时间、代表作家作品、主要特点、成就和缺失(个人理解和评价)4、反思文学:发生时间、代表作家作品、主要特点、成就和缺失(个人理解和评价)5、改革文学:发生时间、代表作家作品、主要特点、成就和缺失(个人理解和评价)6、寻根文学的理论主张,代表作家作品汪曾祺小说的主要特点,文学史价值和意义7、先锋小说:代表作家、作品,主要特征8、新写实:代表作家作品,主要特征9、朦胧诗之争;朦胧诗代表性诗人;朦胧诗的美学特征。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提纲精华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提纲精华版名词解释:1、第一次文代会:背景: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上的崩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前夕,文艺界就在酝酿和讨论革命文艺的新使命。
1949年3月22日,华北文化艺术委员会和华北文协举行茶会,郭沫若在会上提议发起召开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成立新的全国性的文艺组织,得到与会者一致同意。
时间:1949年7月2日-7月19日地点:北平内容即观点:周总理:《政治报告》(文艺斗争原则和文艺队伍建设问题)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要求对文艺加强党的领导)茅盾:《在反动派反对和压抑下斗争和发展的文艺》(党的政策来衡量作品的政治性和艺术性)郭沫若:《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从理论高度为现代文学定性-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历史意义: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是解放区和国统区文艺队伍的大会师,它标志着三十年现代文学的终结和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明确了新中国文艺为人民服务,产生了全国性的文艺团体联合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消极影响:文学新规范的建立,终于使中国文学史无前例的成为政治的工具。
2、‘双百’方针:背景: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全国工作的重心开始由群众性的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在思想文化领域,纠正左倾思想的影响,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解放科学文化生产力成为了当务之急。
概念: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新民歌运动:1958年春天,毛泽东指示要搜集民歌:“中国诗的出路,第一条民歌,第二条是古典,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新诗来,形式是民歌,内容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4、山药蛋派:在赵树理的影响下,文坛出现了一个以山西作家为主体的‘山药蛋派’这一文学流派,是我国当代小说历史上第一个有鲜明特色的文学流派,这一文学流派的主要创作特色是;他们都以农村生活为主要创作题材;大多比较注意反映人民内部矛盾,较多描写中间人物,十分讲究民族的和地方特色,语言大众化、群众化,都有朴素、幽默的风格。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提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提纲(一)了解、识记部分(选择)1.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起点:1949年以来,三个时期(前期十七年1949-1966;文革十年1966-1976;新时期1976至今)2.“青山保林"指的作品:青指的是杨沫的《青春之歌》,山指的是周立波的《山乡巨变》,保指的是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林指的是曲波的《林海雪原》3.郭小川的叙事诗代表作:1955年发表政治抒情诗《致青年公民》,《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将军三部曲》等叙事诗4。
《沙家浜》中的人物阿庆嫂,地下文学代表作品《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乐《沙家浜》5.铁凝小说代表作-—《哦,香雪》,《会飞的镰刀》、《夜路、《丧事》、《蕊子的队伍》等短篇小说于1975—1978年期间创作。
《灶火的故事》、《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六月的话题》《麦秸垛》、《村路带我回家》、《玫瑰门》、《棉花垛》、《孕妇和牛、《马路动作》、《砸骨头》《埋人》等小说.刘世吾性格特征:官僚主义者6。
《透明的红萝卜》中黑孩性格:对生活的坚忍;冷漠中透射着倔强7。
余秋雨著名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巴金著名散文集:《雷》《电》《雨》,《家》《春》《秋》《海行集记》《忆》《短简》8.张洁小说代表作:197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母绿》,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9。
金庸武侠小说代表作: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鹿鼎记、神雕侠侣、笑傲江湖、碧血剑、倚天屠龙记、飞狐外传、雪山飞狐、书剑恩仇录、连城诀、侠客行、白马啸西风、越女剑、鸳鸯刀。
10。
贾平凹代表作中的人物形象名字:《高兴》刘高兴路遥代表作中的人物形象名字:《人生》高加林、刘巧珍、德顺爷、黄亚萍;《平凡的的世界》孙少平、孙少安、田润叶陈忠实代表作中的人物形象名字:《白鹿原》白嘉轩、田小娥11。
当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一、第一次文代会与革命文学的历史确认1949年7月2日至19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是解放区和国统区文艺队伍的大会师,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文艺运动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文艺的开始。
1.隐含着“差异∕分化”的会师2、确定了文艺工作的总方向确定以毛泽东文艺思想为新中国文艺工作的纲领和指导思想;以延安文学所代表的方向为当代文学的总方向。
1、“双百”方针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提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双百”方针的出台,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思想观念、文艺观念和创作方法的解放,在创作领域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品。
2.百花文学随着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全国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思想文化领域也需要解放思想、发扬民主,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956年至1957年,中国文学界出现了突破僵化教条的变化,这在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中,是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与当时苏联文学的“解冻”有深刻联系。
百花文学创作的两种类型:1、揭发时弊、质疑批评现状、表现社会生活矛盾,具有一定思想深度和哲理深度的作品。
“干预生活”特写: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白危《被围困的农庄主席》、耿简《爬在旗杆上的人》、荔青《马端的堕落》小说: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李国文《改选》、刘绍棠《田野落霞》、李准《灰色的篷帆》、秦兆阳《沉默》、耿龙祥《入党》《明镜台》戏剧诗文:《一个和八个》(郭小川)、《草木篇》(流沙河)、《更相信人吧》(张明权)、《贾桂香》(邵燕祥)、《据说,开会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开会》(公木);《同甘共苦》(岳野)2、有人道主义倾向、重视个人价值、表现人情人性、要求文学向“艺术”回归的作品。
宗璞《红豆》、丰村《美丽》、邓友梅《在悬崖上》、陆文夫《小巷深处》、刘绍棠《西苑草》、阿章《寒夜的离别》百花文学的特点:1、百花文学的绝大部分,都是短篇作品。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复习提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文学研究会:时间地点:1921年1月,北京发起人:周作人、叶绍均、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会刊:《小说月报》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文学主张:为人生的文学2、问题小说:是指五四以后的几年间(1919-1925)形成的一种小说类型或题材热,是指那些反映政治、道德、教育、婚姻、恋爱等人生问题的小说。
3、乡土小说:是指20世纪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寄居在北京和上海等城市的作家描写故乡农村或乡镇生活,具有较浓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隐现着乡愁的小说。
4、创造社:时间地点:1921年7月,东京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田汉、成仿吾、张资平前期创造社提倡:“为艺术而艺术”,“重内心,尊天才,非功利”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刊物:《创造周报》、《创造季刊》5、新月诗派:时间:1926年《晨报·诗镌》创刊,标志新月诗派形成,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
主要成员: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6、上海民众戏剧社:时间:1921年成立,是五四后第一个戏剧团体发起人:沈雁冰、郑振铎、欧阳予倩、陈大悲等刊物:《戏剧》7、左联背景: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共产党的指示,共同斗争的需要,结束革命文学的论争。
成立:1930年3月2日,上海,“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出版物:《拓荒者》、《北斗》8、田园小说:又叫抒情小说,诗化小说,散文化小说,意境小说。
基本特点:(1)环境描写处于重要位置:山水和风俗(2)情节淡化(3)人物性格单纯9、东北作家群:界定:“九一八”沦陷后,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开始文学创作。
主要作家:萧红、萧军、端木蕻良10、中国诗歌会:成立时间地点:1932年9月,上海发起人:穆木天、蒲风、杨骚、任钧等机关刊物:《新诗歌》11、“文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成立时间地点:1938年3月27日,武汉会刊:《抗战文艺》意义:标志着文学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口号:“文章下乡,文章入伍”二、填空:1、世纪之交的思想启蒙运动:(1)诗界革命;(2)文界革命; (3)小说界革命2、林纾的外国文学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80、90年代的小说、诗歌为主要的方向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文学的复归——伤痕文学潮——反思文学潮——改革文学潮——寻根文学潮——新写实文学潮名词:(代表作家作品要写出3--4个)1、天安们诗歌:天安门诗歌产生于1976年春北京天安门广场爆发的伟大的“四五”运动。
在中国人民同万恶的“四人帮”进行殊死搏斗的历史关头,诗歌成了这场革命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和直接战斗武器。
就产生的背景、发挥的作用及其体现出来的文学与政治之间如此密切的关系来说,在中外文学史上,天安门诗歌都是罕见的文学现象。
它主要是一种政治表达,这是“文革”间美学“日常生活化”和诗歌政治化的另一典型体现。
2、探索戏剧:80年代文艺上广泛的创新要求,在戏剧创作和演出上也得到表现,出现了一批探索性的作品。
这些运用象征、荒诞、虚拟写意,以及具象表现人物心理等方法的探索性戏剧作品,有《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屋外有热流》、《红房间百房间黑房间》等。
3、归来诗人:随着一批批冤、假、错案的平反,诗坛出现了一个庞大的“归来”诗人群。
他们包括“七月”派诗人鲁藜、绿原、牛汉、曾卓、冀汸、彭燕郊、罗洛等和在反右中被迫停笔的诗人艾青、公木、吕剑、唐祈、苏金伞、公刘、邵燕祥、流沙河、胡昭、梁南、昌耀、孙静轩等,也包括于50年代推出诗坛的九叶派诗人。
“归来”诗人在诗歌内容的历史反思与艺术的个性化方面,为诗歌发展作出了探索。
又特别关注社会问题,重视诗的社会干预作用。
4、第三代诗(“新生代诗”)重要:新生代(“第三代诗”)采取组织诗歌社团,发展宣言的“运动”方式开展。
其参与者的集结地,主要分布在南方的四川、上海、南京一带。
“新生代”或“第三代诗”的称谓后来也得到广泛使用,虽然对这些概念存在着不同的理解。
新生代诗也叫后新诗潮。
5、第三代诗人(“新生代诗人”)重要:第三代诗人也叫“新生代诗人”,1986年,《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的"现代主义诗歌大展"标志着新生代诗人的集体亮相。
他们企图反叛和超越朦胧诗,重建一种诗歌精神,这种精神建立在普通人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和世俗人生的感性体验上。
作家群有韩东、海子、西川、翟永明、于坚、陈东东、柏桦、张枣、欧阳江河、李亚伟、王家新、杨黎等。
6、伤痕文学(重要):伤痕文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文革后产生的,描写知识分子、受迫害官员在文革中悲惨遭遇的作品,旨在控诉十年浩劫给国家人民带来的灾难的文学思潮。
这些作品具有感伤的、悲剧性的情感基调和揭露性的取材取向。
它“反映人们的思想内伤的严重性”、“呼吁治疗创伤”,,作家们自觉担负起历史责任,写下大批反映“受伤的一代”、否定“文革”的作品,抒发了埋藏在人民心底的悲愤与狂喜激励伸张人道精神,努力恢复人在文学作品中的主体地位。
新时期小说以1977年11月刘心武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的《班主任》为开端,较早在读者引起巨大反响,其名称来源于1978年5月,卢新华发表了《伤痕》,新时期小说的第一个思潮由此命名为“伤痕文学(伤痕小说)”。
代表作家作品课本258:短篇:刘心武《班主任》(主人公:张俊石,好学生谢惠敏,坏学生宋宝琦)\卢新华《伤痕》(王晓华)、陈国凯《我应该怎么办》、王蒙《最宝贵的》7、反思文学:是略晚于“伤痕文学”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它是伤痕文学在社会内容上的扩展和深化,相对于伤痕文学来说,反思文学不再满足于对“文革”做鲜血淋漓的暴露,它把个人命运与社会历史道路的曲折过程联系起来,深刻揭示了建国以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反思文学揭露思考“文革”对现代化的阻滞和压抑。
同时,在历史反思的深度上,反思文学也从伤痕文学的一味宣泄情感上升到冷静的质疑、思索历史,从单一的政治层面开始探入哲学、人性的层面,作品也就具有了更为深入的思想探索和更加成熟的艺术表现。
最早问世的反思小说是茹志娟的短篇《剪辑错了的故事》,代表作有高晓声的《漏斗户主》* 代表作家作品长篇:古华《芙蓉镇》、短篇:高晓声《李顺大造屋》和《“漏斗户”主》、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方之《内奸》、中篇:王蒙《蝴蝶》、谌容《人到中年》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张贤亮《绿化树》等(不知道长短)8、改革文学:它作为新时期文学中最早“回到当下”的创作,也是20世纪最后一次功利色彩突出、功利话语与审美话语结合得较为完美、表现得较有力度的小说思潮,含蕴着较为丰富的美学内容。
这主要表现在:其一是高晓声、贾平凹等作家对农村改革的阻力作出了发人深省的描绘。
其二是“山东作家群”对改革进程作出了多方位的思考。
其三是柯云路的《新星》对现阶段物质文化环境中所能提供的推动改革的正面力量作出了全面而集中的开垦与整合。
这一小说思潮持续到1984年。
代表作有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
* 代表作品:柯云路《新星》王润滋《鲁班的子孙》李国文《花园街五号》张贤亮《男人的风格》张洁《沉重的翅膀》高晓声《陈奂生上城》、贾平凹《鸡窝洼人家》王蒙《坚硬的稀粥》路遥《平凡的世界》9、寻根文学:(重要)1983年前后,当现代文学的形式实验没有新的进展,小说创作处在徘徊状态中,一些作家把目光投向了民族文化,尝试以现代意识去关照民族文化传统以及民族心理深层的文化积淀,从文学与文化的关系中去寻求民族文化的根,“超越社会政治层面,突入历史深处而对中国的民间生存和民族性格进行文化学和人类学的思考”,这就是寻根文学。
代表作有阿城的《棋王》注意代表作家作品理论文章:韩少功:《文学的“根”》郑万隆:《我的根》李杭育:《理一理我们的“根”》阿城:《文化制约着人类》郑义:《跨越文化断裂带》10、新写实文学:(重要)所谓的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的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代表作:方方《风景》、刘恒《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刘震云《塔铺》、《新兵连》、《单位》、《一地鸡毛》,池莉的新写实三部曲《不谈爱情》、《太阳出世》、《烦恼人生》(《烦恼人生》是经常用老阐述“新写实小说”特征的主要文本之一)11、先锋小说:80年代后期,中国文坛有一批年轻作者,以不同于前代的风格进行小说创作,他们努力使文学创作与广博的意识形态分离,回到“文学”的领域进行艺术创新,特别注重小说的表现形式和语言、句法,这种只注重形式和感觉,追求小说的独立品格的小说就是先锋小说。
马原被视为先锋小说文体实验的始作俑者。
他发表于1984年的《拉萨河的女神》是当代第一部将叙述置于最重要的地位的小说。
洪峰《奔丧》、余华的《现实一种》、《四月三日事件》、《西北风呼啸的中午》、《十八岁出门远行》、残雪《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刘索拉《你别无选择》、苏童《妻妾成群》12、女性文学:(重要)广义上,从表现对象的角度来界限认为只要作品表现的是女性,无论是男作家还是女作家的创作都可以称为“女性文学”。
还有就是以创作主体的性别作为依据,即广义地指女性作家创作的一切作品,这是对“女性文学”的一种代表性的传统看法。
包含了历史上及现实中女性文学的所有类型与形态。
狭义上指五四之后以现代人文精神为其价值内核的女性文学,他不仅强调创作主体的性别因素,还强调作品的内容、题材、主题都必须是女性的,即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生活的作品。
即肯定女性作家写女性题材的前提下,提出女性作家必须具有一种“女性意识”来对女性的历史状况、现实处境和生活经历进行探究和描写。
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女性文学的代表作)陈染《私人生活》铁凝《玫瑰门》戴厚英、谌容、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王安忆的三恋和《长恨歌》(重要)、宗璞《红豆》、迟子建、徐小斌、徐坤、海男13、知青小说:这一概念较普遍的说法是,第一,作者曾是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第二,作品的内容主要有关知情在文革中的遭遇,但也包括他们后来的生活道路,如返城之后的情况。
知青文学带有明显的自传性色彩,书写与国家社会政治紧密关联的个人经历,有超出表现个人命运的价值。
代表作品有梁晓声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陈凯歌的《龙血树》、张抗抗的《隐形的伴侣》。
14、地下文学:课本181---18215、手抄本小说课本18316、“重写”文学史课本20617、风俗乡土小说:(重要)邓友梅、陈建功、冯骥才、陆文夫课本283简答论述类1、新时期作家群体:复出作家群、知青作家群、新生代(第三代)作家群、女性作家群、80后作家群(前两个是80年代、后三个是90年代)80后作家:郭敬明、张悦然、韩寒、春树、白雪、一草、叶子、2、《纪要》课本159---1613、文革文学的特征课本166---1674、样板戏(重要)八个革命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沙家浜》、《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不同时期对革命样板戏的评论5、“新时期”的分期:以1976年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为标志,我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人们习惯上把1976年10月以后的文学称之为新时期文学。
新时期文学是我国当代文学继十七年文学(1949--1966)、文革文学(1966--1976)之后的第三个文学时期。
新时期的文学思潮的发展演变,大致可以分为:(1)新时期初期的文艺复苏阶段;(2)80年代前期的文艺争鸣和文艺思潮演进阶段;(3)80年代后期的文艺思潮新变阶段;(4)90年代文艺思潮发展阶段。
6、80年代作家的构成:80年代作家的“主体”,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
一是在50年代因政治或艺术原因受挫者。
他们在80年代被称为“复出作家”(或“归来作家”)这些作家有:艾青《归来的歌》、汪曾祺、邓友梅、王蒙、高晓声、流沙河《归来》、梁南《归来的时刻》、张贤亮[《灵与肉》(秀芝)《土牢情话》(乔安萍)、《绿化树》(马缨花)《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黄香久)]、蔡其矫、牛汉、绿原、郑敏、陆文夫等。
另一个重要构成,是“知青”的一群,在八十年代曾被看做“知青”作家的有韩少功、张承志、史铁生、贾平凹、王安忆、梁晓声、李抗育、阿城、铁凝、张抗抗、郑义、张辛可、陈建功等。
(两个作家群)课本193---1947、知青文学演变历程A 知青小说对历史的传述,一开始就表现出体验和阐释的多向性。
早期的知青小说,更加注重的是“文革”悲剧的万事俱备的揭露、控诉:他们的青春、信念的被埋葬,心灵的受扭曲的过程,如卢新华的《伤痕》,郑义的《枫》。
B 在越过最初的感伤控诉展示的表现了方式之后,一些创作,在视点情感处理和叙述方法出现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