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大纲
海南大学研究生879-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考试大纲

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879-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二、考试时间180分钟。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闭卷、笔试。
满分150分。
四、考试内容第一部分(1)绪论:现代文学史的时间界定。
发生背景。
描述对象和宏观特征。
(2)第一编(第一个十年):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胡适与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的理论建设。
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
鲁迅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
鲁迅的思想发展过程。
《呐喊》与《彷徨》。
《野草》与《朝花夕拾》。
"问题小说"与文学研究会。
"自叙传"抒情小说与创造社。
胡适与早期白话诗。
郭沫若与《女神》。
闻一多、徐志摩与新月诗派。
纯诗。
《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冰心、朱自清与现代散文。
"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散文。
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和诞生。
田汉、丁西林与中国早期的话剧实践。
(3)第二编(第二个十年):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
革命文学论争与左翼文学思潮。
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及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
茅盾与"社会剖析小说"。
老舍与"京味小说"。
巴金的小说创作与安那其主义思想。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与田园乡土风格。
左翼文学。
京派与海派文学。
戴望舒、卞之琳与现代派诗人的创作。
鲁迅杂文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草鱼和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
《雷雨》《日出》《北京人》等。
(4)第三编(第三个十年):战争制约下的文学与政治。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
雅俗交融文学创作。
张爱玲的小说。
徐訏、无名氏的小说。
钱钟书的《围城》。
艾青诗歌的独特意向、风格和主题。
七月派诗人、九月派诗人的创作。
报告文学的勃兴。
小品散文的多样风姿。
陈白尘的喜剧创作。
台湾现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家。
第二部分(1)绪论: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分期和发展概况。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考纲(精选)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复习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一门选修课程。
本课程带有作品研读性质,既考虑到与电大专科阶段《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的衔接,利用和巩固以往已经获得的文学史知识,又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现当代一些重大的文学现象和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所选文学作品的认真研读,养成文学鉴赏、评析的习惯和眼光,并引发对文学史研究与文学评论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及复习要求本课程按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体裁类型,分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四大部分。
各部分之间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从整体上又考虑到几方面内容的平衡,既有名著原文,又有阅读提示、扩展性阅读书目、参考书目。
并力争每一讲的角度、方法各有特点,而且尽可能介绍学术研究的前沿状况,包括不同的研究观点。
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那些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同学提供基本的研究书目与资料,指点治学的门径。
同时,充分考虑到电大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还收录了必要的评论观点摘要。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熟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并对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有所涉猎,并树立文学的整体观。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一)文字教材本课程以王宁宁主编的《20世纪中国文学名著选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为基本教材。
(二)IP课件IP课件为重点辅导型,本星期共9节课,由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文法系副教授陈婕主讲,主要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问题,使学生通过上的实时与非实时直观教学加深对文学作品的认识。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收看并下载存储。
(三)上辅导在教学平台上开辟教学辅导栏目,供学生学习参考。
1.利用BBS讨论板进行上讨论,解答学生的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2.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就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中国现当代文学》自学考试大纲A

《中国现当代文学》自学考试大纲A《中国现当代文学》自学考试大纲A是针对自学考试考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旨在帮助考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重要作家作品、流派风格等基本知识,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提升文化素养。
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作家作品;具备文学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能对具体作品进行解读和评价;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撰写文学评论、参与文学交流活动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重要作家作品;现当代文学流派风格及文学现象,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文学鉴赏理论和方法,包括文本分析、文学评论等;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其他文化艺术形式的关系,如电影、戏剧等。
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成绩60分为及格线;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重点: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家作品、流派风格及文学现象。
考生需要全面系统地了解这些内容,并能够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难点:文学鉴赏理论和方法的应用。
考生需要掌握文本分析、文学评论等理论和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具体作品的分析和评价中。
同时,还需要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其他文化艺术形式的关系,了解其相互影响和作用。
制定学习计划:考生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内容;系统学习:考生应全面系统地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重要作家作品、流派风格及文学现象等内容,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深入分析:考生应对具体作品进行深入分析,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读和评价,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热点:考生应当前文学界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多角度思考:考生应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包括历史、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以全面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内涵和价值。
《中国文化概论》自学考试大纲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文化传统、人文精神、时代发展等方面的理解与掌握,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现当代文学》自学考试大纲A

《中国现当代史文学》(6778)自学考试大纲Ⅰ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是一门研究“五四”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历史的学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和命题,应该充分体现史的性质,既要注意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优秀作家作品的具体分析,又要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与理论建设的演变过程,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性质、历史特点与发展规律,从“史”的角度理解和评价文学现象。
目的要求:一是认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规律;二是分析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及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三是系统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理论建设的演变过程;四是提高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教材:《中国现当代文学》,刘勇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
本课程内容为1917年开始至今这一时期的文学。
现将本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规定如下。
上编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章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轮廓及主要特征(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介绍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轮廓和主要特点。
了解现代文学的起止时间、三个发展时期,掌握每个时期文学的主要内容和总体特征,领会中国现代文学既具有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发展,又受到西方文化的深刻启示与影响的特点,深刻理解中国现代文学总体性根本特质及其具体表现。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的文学发展现代文学:识记现代文学起止的时间、三大分期,掌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意义。
第一个十年:识记时间、名称。
“五四”时期的文学:了解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和实绩,了解两大风格流派,识–1–记代表作家作品,识记这一时期文学的基本特征,分析其反封建主题。
第二节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的文学发展第二个十年:识记时间、名称。
“左联”时期的文学:了解此时现代文学的繁荣局面,分析这一时期文学主潮的特点。
第三节第三个十年(1938——1949年)的文学发展第三个十年的两个阶段:识记这一段文学的重要特点,识记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为界将这一时期分为两个阶段。
辽宁师范大学2020年806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世界文学考试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大纲(注意:本大纲为参考性考试大纲,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主要考查知识点:一、第一个十年文学1.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2.鲁迅:《呐喊》与《彷徨》;《野草》与《朝花夕拾》3.郭沫若:以《屈原》为代表的历史题材剧作二、第二个十年文学4.茅盾的小说成就5.老舍: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京味与幽默6.巴金中长篇小说创作7.沈从文:乡村叙述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8.鲁迅:《故事新编》9.曹禺三、第三个十年文学10.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1.赵树理12.艾青四、50-70年代文学13.当代政治抒情诗14.主要散文作家15.赵树理和山西作家16.柳青17.老舍《茶馆》五、80-90年代文学18.《今天》与朦胧诗19.新生代或“第三代诗”20.创伤记忆与历史反思21.80年代中后期的小说:寻根文学;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女性文学22.巴金、孙犁和杨绛等老作家的散文23.莫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试大纲(注意:本大纲为参考性考试大纲,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主要考查知识点:一、古代文学与中世纪文学1.古希腊文学: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及其代表作2.中世纪文学:但丁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3.“流浪汉小说”4.薄伽丘5.塞万提斯6.莎士比亚三、17—18世纪文学7.古典主义文学8.莫里哀9.启蒙主义文学10.菲尔丁11.卢梭12.歌德四、19世纪文学13.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14.拜伦15.雨果16.普希金17.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18.斯丹达尔19.巴尔扎克20.狄更斯21.果戈理22.陀思妥耶夫斯基23.哈代24.托尔斯泰25.马克•吐温26.易卜生27.19世纪后期文学思潮:自然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五、20世纪前期现实主义文学28.海明威29.高尔基30.肖洛霍夫六、20世纪前期现代主义文学31.现代主义文学:超现实主义文学;意识流小说;表现主义32.艾略特33.卡夫卡34.尤金•奥尼尔35.普鲁斯特36.福克纳七、20世纪后期现代主义文学37.后现代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新小说”;“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38.萨特39.贝克特40.马尔克斯八、东方文学41.古巴比伦史诗42.希伯来文学43.印度两大史诗44.紫式部45.中古波斯诗歌46.中古阿拉伯民间文学47.夏目漱石48.川端康成49.泰戈尔九、比较文学50.比较文学的三大流派:平行研究;影响研究;历史比较研究。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试大纲

新中国诗歌从政治颂歌到阶级战歌的流变。部分诗人对艺术个性与创作新潮的求索。郭小川、贺敬之等时代代表诗人的诗歌创作。
考试要求:
1.了解时代主潮中新老诗人的激情写作与主流之外的诗歌创作新潮。
2.掌握郭小川、贺敬之诗歌创作的成就、特色与缺失。
二十一、1950-1960年代戏剧
考试内容:
当代戏剧在戏曲、话剧与歌剧等三大剧体中的革新与发展。话剧在现实题材与历史题材两大领域中主要成果。老舍的《茶馆》等经典剧作。
2.掌握叶绍钧、郁达夫、冰心、许地山等小说创作的成就与特色。
七、1920年代话剧
考试内容:
春柳社与中国现代话剧发端。民众戏剧社等话剧团体,“爱美剧”等话剧潮流。胡适的《终身大事》等早期创作,郭沫若、田汉、丁西林等人的创作特色。
考试要求:
1.了解早期话剧运动史实,主要社团与主要作家。
2.掌握郭沫若、田汉等人在本时期的代表剧作与创作特色
二十五、新时期诗歌
考试内容:
“归来”的歌、朦胧诗,西部诗群、新生代诗人,诗歌在世纪之交的多元存在与多向度探索。
考试要求:
1.了解“归来”诗人群,朦胧诗派,西部诗群,新生代诗人的创作成就与流派特色。
2.掌握舒婷、顾城、杨炼的群体特征、艺术个性与代表作品。
二十六、新时期戏剧
考试内容:
新时期初期的戏剧潮流与著名剧作。戏剧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探索和代表作家作品。
4.评论写作题 约15%
考试目标:检测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基本知识的了解情况,对代表性作家作品尤其是名家名作的把握情况,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现象与重要问题能否进行整体性思考,是否具有一定的研究与分析能力。
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大纲一、适应对象修完本课程内容的秘书学专业本科生二、考试目的1、平时的学习情况2、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三、考核形式与方法采用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四、课程考核成绩构成学生修完本课程并参加期末考试后,其成绩评定为: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考试内容和要求第一章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与总体特征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范畴、起止年代与标志性事件;熟练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与总体特征;在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基本面貌的基础上,从宏观上把握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的发展脉络;思考各阶段文学运动、文学思潮的特点;学会综合运用本章知识指导以后各章的学习。
第一节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根本特点一、现代文学发展的三个十年(一)第一个十年(1917—1927)的文学发展识记:(1)第一个十年的文学通常又叫“五四”时期的文学。
(2)“五四”时期文学的基本特征。
(3)“五四”时期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4)1921年以后涌现出的文学刊物和新文学社团。
(二)第二个十年(1928—1937)的文学发展识记:(1)第二个十年的文学通常又叫左翼时期的文学。
(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倡导者及其理论主张。
(3)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的主要参与者及其论争的焦点。
(4)左翼时期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5)30年代出现的主要文学流派。
(三)第三个十年(1938—1949)的文学发展识记:(1)第三个十年的文学通常又叫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
这一时期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为界,分为两个阶段:抗战初期的文学与解放战争时期文学。
(2)抗战初期以街头诗、独幕剧等为代表的文学创作实践。
(3)解放区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4)国统区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5)现代文学阶段结束和当代文学阶段开始的标志。
二、现代文学的根本特点识记:现代文学的根本特点。
第二节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及其重要特色一、当代文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一)十七年文学识记:(1)“十七年文学”是指从1949年到1966年“文革”开始前这段时期的文学。
804-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本大纲供昆明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专业)入学考试科目《中国现当代文学》参考使用。
本大纲涵盖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两部分,要求考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线索和面貌有所认识,对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和重要作家作品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整体性把握,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现象的认识能力、对文学作品的评析能力、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个人文艺理论素养。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中国现代文学(1898-1949)90分;中国当代文学(1949-2008)6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名词解释: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问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材料评析:1小题,60分。
三、考查范围中国现代文学(1898-1949)(一)总论1.现代文学史的基本线索。
2.现代文学的发生背景。
3.描述对象和宏观特征。
(二)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2.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3.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的理论建设。
4.现代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
5.鲁迅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6.鲁迅的思想发展过程。
7.《呐喊》与《彷徨》。
8.《野草》与《朝花夕拾》。
9.“问题小说”与文学研究会。
10.“自叙传”抒情小说与创造社。
11.胡适与早期白话诗。
12.郭沫若与《女神》。
13.闻一多、徐志摩与新月诗派。
14.纯诗与早期象征派诗歌。
15.《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16.冰心、朱自清与现代散文。
17.“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散文。
18.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和诞生。
19.田汉、丁西林与中国早期的话剧实践。
20.民国旧派文学的转化。
(三)第二编(第二个十年)1.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湖北师范学院自命题考试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名称:中国现代文学科目代码:614)
一、考查目标
要求考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线索和面貌有所认识,对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和重要作家作品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整体性把握,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现象的认识能力、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评析能力以及个人审美素养。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总论:约20分;
“第一个十年”(1917-1927):约50分;
“第二个十年”(1928-1937):约40分;
“第三个十年”(1937-1949):约4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问答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作品分析题:1小题,共20分;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五)主要参考书目
1.钱理群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钱谷融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上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三、考查范围(一)总论
1.现代文学史的基本线索。
2.现代文学的发生背景。
3.描述对象和宏观特征。
(二)第一编(第一个十年)
1.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2.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3.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的理论建设。
4.现代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
5.鲁迅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6.鲁迅的思想发展过程。
7.《呐喊》与《彷徨》。
8.《野草》与《朝花夕拾》。
9.“问题小说”与文学研究会。
10.“自叙传”抒情小说与创造社。
11.胡适与早期白话诗。
12.郭沫若与《女神》。
13.闻一多、徐志摩与新月诗派。
14.纯诗与早期象征派诗歌。
15.《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16.冰心、朱自清与现代散文。
17.“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散文。
18.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和诞生。
19.田汉、丁西林与中国早期的话剧实践。
20.民国旧派文学的转化。
(三)第二编(第二个十年)
1.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
2.革命文学论争与左翼文学思潮。
3.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及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
4.茅盾与“社会剖析小说”。
5.老舍与“京味小说”。
6.巴金的小说创作。
7.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与田园乡土风格。
8.左翼小说。
9.京派与海派文学。
10.戴望舒、卞之琳与现代派诗人的创作。
11.鲁迅杂文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12.《故事新编》。
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
13.曹禺和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
14.《雷雨》《日出》《北京人》等。
(四)第三编(第三个十年)
1.战争制约下的文学与政治。
2.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3.胡风等人的理论批评。
4.赵树理的文学创作。
5.通俗小说的“现代化”。
6.张爱玲的小说。
7.钱钟书的《围城》。
8.艾青诗歌的独特意向、风格和主题。
9.七月派诗人、“中国新诗派”的创作。
10.报告文学的勃兴。
11.小品散文的多样风姿。
12.陈白尘的戏剧创作。
13.台湾现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家。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湖北师范学院自命题考试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名称:中国当代文学科目代码:814)
一、考查目标
要求考生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基本线索和面貌有所认识,对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和重要作家作品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整体性把握,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国当代文学现象的认识能力、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评析能力以及个人审美素养。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总论:约30分。
上编(50-70年代的文学):约50分。
下编(80年代以来的文学):约7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问答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作品分析题:1小题,共20分;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五)主要参考书目
1.洪子诚著《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钱谷融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下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三、考查范围
(一)总论
1.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分期和发展概况。
2.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联系。
(二)上编(50-70年代的文学)
1.毛泽东文艺思想。
2..50-70年的文艺批评和批判运动。
3.“双百方针”与文学的政治化倾向。
4. 诗人的艺术困境。
5.农村小说《创业史》等。
6.《保卫延安》《红旗谱》《红日》等革命历史小说。
7.《青春之歌》及其讨论。
8.历史小说《李自成》。
9.《三家巷》及其评价。
10.杨朔、秦牧、刘白羽的散文。
11.“百花文学”。
12.贺敬之、郭小川的的政治抒情诗。
13.话剧创作及老舍的《茶馆》。
14.“文革”文学的发生过程及其特征。
15.“革命样板戏”。
16.丰子恺、穆旦、牛汉、无名氏等人的“地下创作”。
17.“天安门诗歌”。
(三)下编(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学)
1.思想解放潮流与文艺界的拨乱反正。
2.新启蒙下的人道主义和现实主义思潮。
3.多元形态的文学话语与写作立场。
4.伤痕文学。
5.反思文学。
6.改革文学。
7.寻根文学。
8.先锋文学。
9.现代派小说。
10.新写实文学。
11.新生代小说。
12.王朔、王小波等人的小说。
13.新时期诗歌思潮:“归来者”的诗歌,“朦胧诗”,新生代诗歌。
14.新时期的散文:报告文学,反思性散文,文化散文。
15.巴金《随想录》的文学史意义。
16.新时期的“女性文学”。
17.九十年代以来文学文学发展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