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理论作业2
中特作业(5篇)

中特作业(5篇)第一篇:中特作业授课题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正确选择》教学目的:通过教育,使广大官兵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正确认识和看待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坚定科学发展的信心。
授课方法:理论讲解,讨论辨析,实践培育教学时间:2012年10月30日授课课时:10分钟授课人:李开红教学提要:主要从三个大方面来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正确选择。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作出的历史选择。
通过回顾中国近代史上关于中国发展道路的四次比较典型的探索过程,得出结论:无论是旧式农民起义、封建统治阶级自强,还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努力,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历史证明,在中国走以上这些道路根本行不通。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主要通过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国防和军队建设、国际地位等四个方面取得辉煌成就,得出结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举旗人和忠实维护者。
主要从认清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形势,解决官兵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不强,对错误观点的实质和危害认识不深,抵制不力的问题;从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解决官兵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在困难面前悲观失望,发展信心不足的问题;从有效履行新时期我军历史使命,解决官兵爱军精武准备不足,献身使命无从着手的问题。
授课内容:邓小平同志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今天,我们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就从中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实践讲起。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作出的历史选择都说世界上的道路有千条万条,我们中国怎么就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中国近代史关于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
首先我们看洋务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在张之洞、李鸿章等洋务派的主持下,中国开始了早期现代化的第一次尝试——洋务运动,组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水师,即海军部队。
中特理论作业题

中特理论作业题及考试范围参考答案(仅提供参考其中一、二、三、四、五、十一为重点)一、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精神实质及其意义?答: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精神实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本质论把发展生产力作为中心,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发展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实质。
理解:1、本质论从生产力出发而不是从生产关系出发来把握社会主义本质,体现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原则。
2、它本质上把生产关系、经济体制作为形式手段而不是当作内容和目的。
所有制的形式和比重、分配方式、经济体制最终由生产力决定。
3、它把社会主义看作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共同富裕是目的,发展生产力是达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
意义:1、把生产力提高到社会主义的本质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内涵,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水平。
2、提出够格的社会主义的衡量标准——发展生产、共同富裕、3、带来拨乱反正的性质把本质与非本质区别开来。
4、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共同富裕。
5、对于解放思想具有革命性的推动作用。
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P8-11答: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围绕着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体展开的,都是创立和拓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他们有着共同的理论渊源和立论基础,面临着共同的历史任务和共同的时代课题,都着眼于维护和实现人民的利益,其基本观点、重要论断虽说是各有侧重,但却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具有思想交汇、理论相融的特点,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在实践中使马克思主义得到新发展,在理论渊源上是一脉相承的。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依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业及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业一:单选1.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重要命题的是()。
A. 刘少奇B. 毛泽东C. 周恩来D. 陈云参考答案:B.毛泽东2.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产生了()。
A. 两大理论成果B. 一大理论成果C. 三大理论成果D. 四大理论成果参考答案:A.两大理论成果3.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
A. 战争与革命B. 和平与发展C. 改革与开放D. 冷战与备战参考答案:B.和平与发展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A. 十年“文化大革命”B.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C. 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教训D. 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转换参考答案:C.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教训5.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是( ).A. 苏东领导人的错误路线造成的政治动乱B.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C. 苏东各国没有及时地成功地对苏联模式进行根本性改革D. 在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军事竞争中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参考答案:C.苏东各国没有及时地成功地对苏联模式进行根本性改革6.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 发展B. 以人为本C. 全面协调可持续D. 统筹兼顾参考答案:B.以人为本7.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
A. 解放思想B. 理论联系群众C. 实事求是D. 与时俱进参考答案:C.实事求是8.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C.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D.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参考答案:D.坚持共产党的领导9.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 发展B. 革命C. 阶级斗争D. 维护世界和平参考答案:A.发展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 发展中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B. 发达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C. 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D. 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参考答案:D.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简答1.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毛泽东思想与中特理论体系概论二2009-2010第一学期试卷AMicrosoft_Word_文档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A)A.培育“四有”公民B.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C.培养“四化”干部D.培养爱国主义精神13.对于发展中国家说,最根本和最重要的人权是(C)A.人身自由权B. 经济权利C.生存权和发展权D.文化教育权利14.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是(A)A.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实行人民民主专政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5.周恩来将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治和主张归纳为(C)A.“和为贵”、“爱国不分先后”B.“九二共识”C.“一纲四目”D.实现“三通”16.党的十七大提出,______,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D)A.提高自力更生能力B.提高教育创新能力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提高自主创新能力1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内容是 (C)A.依法治国B.坚持党的领导C.人民当家作主D.对反动派的专政18.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______,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D)A.又快又好地发展B.实事求是C.又好又快地发展D.全面协调可持续1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 (C)A.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我国的政体和国体C.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D.多党制在我国的延续20.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C)A.保障少数民族有高度自治的权利B.保障少数民族享有特殊权利C.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D.保障少数民族享有政治权利21.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D)A.实现共产主义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2.在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B)A.各民族的平等B.各民族的共同繁荣C.各民族的互助与合作D.各民族的团结23. 威胁世界和平和稳定的主要根源是(B)A.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B.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C.恐怖主义的猖獗活动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24.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A)A.集体企业的职工工资收入B.外资企业的职工工资收入C.股份制企业的职工的分红收入D.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25.就业是民生之本。
毛中特专题一中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二)

三、伟大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世界人均GDP排名(2007年) 国 家(地区) 人均GDP(美元) 世界排名
卢森堡
102284 挪威 79154 美国 45594 日本 34023 中国香港(台) 29149(16274)
中国 2460
1 2 9 22 23(36)
104
三、伟大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2010年(世界平均:8985美元)
国 家(地区)
人均GDP(美元)
世界排名
卢森堡
挪威
卡塔尔
美国
中国香港(台) 中国
104390 84543 74422 47132 31799
4283
1 2 3 9 23
95
三、伟大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科学发展观
云南富民农林局 用油漆涂绿荒山搞绿化
老首山从七八年前开办采石场, 留下一片光秃秃的山体。
“10多名工人整整喷了20多天, 喷完的油漆桶都拉走了一车, 这些钱用来买树苗搞绿化,可 以栽满几座山了!”
三、伟大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根本依据
的重要借鉴。
现实基础
重要借鉴
三、伟大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逐步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2003年 10月 2004年 9月
2005年 10月
2006年 3月
2007年 10月
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作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 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关键 深刻阐述并将其写入党章
中特2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一、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wei什么?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的经济体制根本性变革。
第一,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二,改革是政策的重新选择和体制的重新构建,是对旧体制全面的深刻变革。
第三,改革这样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然引起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观念、精神状态等方面深刻而广泛的变化。
这种变化,无疑具有革命性质。
第四,就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而言,改革是一场革命。
第五,就改革决定中国命运的意义而言,改革是一场革命。
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
第一,改革不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而是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具体体制。
第二,改革不是要抛弃社会主义,而是为了更好的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
第三,改革可以使社会主义在新的实践中获得生机和活力。
第二节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选择判断为主改革的全面性的表现:(1)从改革的历程上看,改革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教育等多方面的改革。
改革由农村改革→城市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 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
与此同时,政治、科技、教育等领域改革也全面展开。
(2)从改革的广度来看,改革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
尽管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但它需要政治体制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的配合。
(3)从改革的效果来看,改革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化。
它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改革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如何评价和判断它的成败与是非得失?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2018-2019第一学期《中特》期末试卷二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期末试卷适用班级:技师一年级(16级)出卷老师:王水全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1.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A.创新 B.改革 C.革命 D.发展2.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A.共产党的一党制B.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多党制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共同执政的两党制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它是由()决定的。
A.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 B.所有制结构C.分配制度 D.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多党合作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这个判断()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6.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
这是因为()A.特别行政区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行政区域B.特别行政区政府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C.特别行政区享有内地一般地方行政区域所没有的高度自治权D.两种制度地位不同,社会主义制度是主体7.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A.领土争端B.民族矛盾C.宗教纷争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8.我国的国体是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人民民主专政C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9.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 )A .人民当家作主B .无产阶级专政C .民主集中制D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0.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 )A.思想道德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C.教育科学文化D.社会主义荣辱观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 )A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D .社会主义荣辱观12.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是 ( )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理论联系实际13.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是 ( )A .实事求是B .理论联系实际C.一切从实际出发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14.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 ( )A .发展生产力B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C .发展各项社会事业D .发展社会主义政治15.人与自然相处时的首要态度是()A.尊重自然 B.顺应自然 C.保护自然 D.战胜自然16.中共十九大提出2020年全面建设( )A.四个现代化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小康社会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7.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是 ( )- 1 -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 B.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C.股份制企业职工按股分红收入 D.职工工资18.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是(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C.发扬党内民主D.坚持从严治党19.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_____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中特理论作业2

中特理论作业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业2一、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 B 。
)。
B. B. B.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改革开放 C. C. C.阶级斗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2、我国改革的性质是我国改革的性质是(( A 。
)。
3、“三个有利于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标准是(( B 。
)。
““社”姓“资”的标准的标准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能利用能利用(( B )两种手段的长处两种手段的长处,,既注重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节作用,,又注重发挥政府的宏又注重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观调控作用观调控作用。
B. B. B.计划和市场计划和市场计划和市场 C. C. C.计划和法制计划和法制计划和法制5、国有经济起主导地位国有经济起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主要体现在(( C 。
)。
6、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 B 。
)。
B. B. B.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按劳分配 C. C. C.按贫富分配按贫富分配按贫富分配 7、党的十八大指出党的十八大指出,(,( C )是解决是解决““三农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问题的根本途径。
B. B. B.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C. C. C.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发展一体化 8、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 A 。
)。
B. B. B.政治文明政治文明政治文明 C. C. C.社会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和谐 9、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 C 。
)。
B. B. B.组织领导组织领导组织领导 C. C. C.政治领导政治领导政治领导 1010、、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C 。
)。
1111、、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是党的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是党的(( 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业2一、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 B 。
)。
A.A.科技科技科技 B. B. B.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改革开放 C. C. C.阶级斗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2、我国改革的性质是我国改革的性质是(( A 。
)。
A.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C.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 3、“三个有利于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标准是(( B 。
)。
A.A.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B.B.判断姓判断姓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的标准 C.C.实用主义的标准实用主义的标准实用主义的标准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能利用能利用(( B )两种手段的长处两种手段的长处,,既注重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节作用,,又注重发挥政府的宏又注重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观调控作用观调控作用。
A.A.市场和法制市场和法制市场和法制 B. B. B.计划和市场计划和市场计划和市场 C. C. C.计划和法制计划和法制计划和法制5、国有经济起主导地位国有经济起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主要体现在(( C 。
)。
A.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B.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C.C.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6、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 B 。
)。
A.A.按需分配按需分配按需分配 B. B. B.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按劳分配 C. C. C.按贫富分配按贫富分配按贫富分配 7、党的十八大指出党的十八大指出,(,( C )是解决是解决““三农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问题的根本途径。
A.A.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B. B. B.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C. C. C.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发展一体化 8、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 A 。
)。
A.A.人民当人民当人民当家作主家作主家作主 B. B. B.政治文明政治文明政治文明 C. C. C.社会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和谐 9、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 C 。
)。
A.A.思想领导思想领导思想领导 B. B. B.组织领导组织领导组织领导 C. C. C.政治领导政治领导政治领导 1010、、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C 。
)。
A.A.实行各民族平等实行各民族平等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合作和共同繁荣B.B.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C.C.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管理本民族、、本地事务的权利本地事务的权利 1111、、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是党的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是党的(( B 。
)。
A.A.十六大十六大十六大 B. B. B.十七大十七大十七大 C. C. C.十八大十八大十八大 1212、、当今时代当今时代,,( A )越来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A.A.文化文化文化 B. B. B.文明文明文明 C. C. C.经济经济经济 131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迫切需要既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发展、、大繁荣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提高国家文化(( B )的必然要求的必然要求。
A.A.硬实力硬实力硬实力 B. B. B.软实力软实力软实力 C. C. C.吸引力吸引力吸引力 1414、、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 B )最本质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的体现。
A.A.先进文化先进文化先进文化 B. B. B.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民族文化 C. C. C.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发展 1515、、提高全民提高全民(( C )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A.A.体育体育体育 B. B. B.文化文化文化 C. C. C.道德道德道德二、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1、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 ABC )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A.A.互利共赢互利共赢互利共赢 B. B. B.多元平衡多元平衡多元平衡 C. C. C.安全高效安全高效安全高效 D. D. D.对内改革对内改革对内改革2、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包括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包括(( ABC 。
)。
A.A.把保持改革把保持改革把保持改革、、发展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B.B.把改革的力度把改革的力度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来 C.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D.D.把实现社会稳定作为促进改革把实现社会稳定作为促进改革把实现社会稳定作为促进改革、、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发展的根本出发点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分别是(( ACD 。
)。
A.A.突破完全排除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观念突破完全排除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观念突破完全排除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观念,,提出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的方针 B.B.突破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突破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突破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是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是““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体制””C.C.突破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社会制度属性的思想束缚突破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社会制度属性的思想束缚突破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社会制度属性的思想束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D.D.突破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本突破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本突破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属性的认识质属性的认识质属性的认识,,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 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主要包括(( ABC 。
)。
A.A.个体经济个体经济个体经济 B. B. B.私营经济私营经济私营经济 C. C. C.外资经济外资经济外资经济 D.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E.E.公有制经济对其他经济成分进行监管公有制经济对其他经济成分进行监管公有制经济对其他经济成分进行监管 5、十八大报告提出十八大报告提出,,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主要包括主要包括(( ABD 。
)。
A.A.优先推进西部大发展优先推进西部大发展优先推进西部大发展 B. B. B.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C.C.大力促进中西部地区崛起大力促进中西部地区崛起大力促进中西部地区崛起 D. D. D.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6、我国处理民族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关系的原则是关系的原则是(( ABC 。
)。
A.A.民族平等民族平等民族平等 B. B. B.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民族团结 C.C.各民族共同繁荣各民族共同繁荣各民族共同繁荣 D. D. D.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 7、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ABCD 。
)。
A.A.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有法可依 B. B. B.有法必依有法必依有法必依 C.C.执法必严执法必严执法必严 D. D. D.违法必究违法必究违法必究 8、依法治国是依法治国是(( AB 。
)。
A.A.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 B.B.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C.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D.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政治、、文化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 ABCD 。
)。
A.A.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指导思想B.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D.D.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 1010、、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贯彻贯彻(( CD )的方针的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先进文化、、构建和谐文化构建和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