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SWOT分析
北京同仁堂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报告

北京同仁堂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报告班级:13级市场营销姓名:刘桐中医药是中国文化中最具实践性和济世精神的。
五千年来,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在中国拥有普遍的认可和敬重,其成就和思想也为世界所关注。
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是中国中药行业闻名遐迩的老字号,其产品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并享誉海内外,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同仁堂已经形成了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
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正以最先进的管理理念,最独特的经营方式在全国中医企业中独树一帜。
目前,中国的中药市场面对空前的机遇。
因为屠呦呦获得诺奖引起了人们对中医药的关注,然而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更是进一步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
中药的产业链无论是文化价值还是商业价值都大有可为。
北京同仁堂作为中国中医药企业的领军品牌,同样做出的相应的战略部署来面对这个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市场环境。
一.政策环境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大的自主创新潜力,也是我国文化实力的重要体现。
在2016年2月份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增加中成药品种数量”,这能激发企业利用现代化技术研发新药、开发中药和民族药,更好地传承中医药优势,发挥其独特作用,造福民众健康。
与此同时,会议还决定放宽中医药服务准入,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服务网络,保证社会办和政府办中医医疗机构在执业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
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促进中医药与健康养老、旅游文化等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
并要加大中医药投入和政策扶持。
像同仁堂这样具有品牌、产品资源优势的老字号传统中药企业无疑是最大的。
积极的与城乡镇政府合作,把同仁堂的传统名优产品,如六味地黄丸、同仁大活洛丸、牛黄上清丸等能满足群众日常需求的特色药传播开来。
与此同时应该把新产品的开发目标锁定为提高传统药品的现代化水平,开发以中老年常见病、疑难病为对象的滋补保健系列产品,满足我们现在老龄化社会的需求。
同仁堂战略分析报告文案

1.公司介绍1.1.背景简介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自雍正元年(1723年)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
历代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
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外,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堂已经形成了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配套形成十大公司、二大基地、二个院、二个中心的“1032”工程,其中拥有境、境外两家上市公司,零售门店800余家,海外合资公司(门店)28家,遍布15个国家和地区。
"堂"商标的设计意图:在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龙是至高无上的象征,堂数百年的制药精华与特色是:处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因而在国外医药市场上享有盛名。
本商标采用两条飞龙,代表着源远流长的中国医药文化历史,“堂”作为主要图案是药品质量的象征;整个商标图案标志着堂是国之瑰宝,在继承传统制药特色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研制开发更多的新药造福人民。
1.2.公司历史一六六九年(清康熙八年)乐显扬创办堂药室。
一七零六年乐凤鸣在宫廷秘方、民间验方、祖传配方基础上总结前人制药经验,完成了《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一书,该书序言明确提出‘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训条,成为历代堂人的制药原则。
一七二三年(清雍正元年)由皇帝钦定堂供奉清宫御药房用药,独办官药,历经八代皇帝,188年之久。
一九五四年堂率先实行了公私合营。
一九五七年堂中药提炼厂正式成立,开创中药西制的先河。
一九八九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堂”为驰名商标,受到国家特别保护,“堂”商标还是中国第一个申请马德里国际注册的商标,大陆第一个在申请注册的商标。
一九九一年堂制药厂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
北京同仁堂竞争战略分析

北京同仁堂竞争战略分析北京同仁堂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中医药企业之一,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品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同仁堂秉承“以人为本、和谐共赢”的核心价值观,一直致力于推广中医药文化,向世界传递中国传统医学的智慧。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北京同仁堂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必须不断进行战略分析,制定合适的竞争战略,以保持竞争优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北京同仁堂的竞争战略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其未来发展的路径和方向。
一、外部环境分析1.1 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之一。
中国政府一直在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医药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这为北京同仁堂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北京同仁堂的市场扩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保健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医药市场潜力巨大。
科技的进步对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新技术的应用不仅为中医药研发提供了更强大的支撑,也为同仁堂的产品提升和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同仁堂所处的中医药领域竞争激烈,除了其他中医药企业之外,西方药物、保健品以及其他替代疗法也是竞争对手。
针对这些竞争对手,同仁堂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制定相关的竞争战略。
2.1 组织结构2.2 营销能力北京同仁堂在中医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需要不断提高营销能力,拓展市场份额。
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北京同仁堂在传统中药方面具有深厚的积淀,可以不断深化对传统中药的研究和发展,同时也需要不断引入先进技术和理念,提升产品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2.4 人才队伍北京同仁堂拥有一支庞大的中医药专业人才队伍,但在国际化进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国际化的人才队伍,提高跨文化管理能力和国际市场开拓能力。
三、竞争战略分析3.1 核心竞争力北京同仁堂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和优质的产品质量。
2.同仁堂战略分析报告

同仁堂战略分析报告一、公司介绍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市政府授权经营国有资产的国有独资公司,始创于1669年,至今已有343年的历史。
近年来,集团坚持“以现代中药为核心,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成为国际知名的现代中医药集团”的发展战略,以“做长、做强、做大”为方针,以创新引领、科技兴企为己任,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出口创汇及海外终端数量均居全国同行业第一。
自1997年以来,同仁堂保持了持续健康的发展,经济指标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实现了每五年翻一番。
截至2011年,集团资产总额140亿元,销售收入163亿元,实现利润13.16亿元,出口创汇3392万美元,在海外16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64家药店和1家境外生产研发基地,产品销往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同仁堂既是经济实体又是文化载体的双重功能日益显现,品牌的维护和提升、文化的创新与传承等取得了丰硕成果,“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已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国家汉办签署了联合推广同仁堂中医药文化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运用孔子学院平台进一步加大了同仁堂文化的海外传播力度。
目前,同仁堂已经形成了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拥有药品、保健食品、食品、化妆品、参茸饮片5大类1500余种产品;25个生产基地、75条通过国内外GMP 认证的生产线,生产工艺和工装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1500余家零售终端和130多家医疗网点;一个国家级工程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形成了以同仁堂研究院和同仁堂中医医院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平台,“十一五”期间,共开发上市新产品194种,为同仁堂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按照北京市国有经济“十二五”规划的整体部署,同仁堂集团制定了自身“十二五”发展规划,全力打造首都中医药产业的龙头企业,确定了新的五年发展目标,即“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零售及医疗网点突破2000家,新产品研发上市300种,落实四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继续保持五个全国同行业第一,逐步形成六大(二级)专业型集团公司框架”的“123456”计划,真正实现健康、和谐、跨越式发展。
北京同仁堂竞争战略分析

北京同仁堂竞争战略分析
北京同仁堂是一家成立于1669年的老字号,专注于中药材的生产和销售。
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北京同仁堂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的竞争战略,以保证
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1.产品差异化战略:北京同仁堂应该在中药材的种类和品质上进行升级,将品牌内的
每种药材进行细分,比如按照功效和使用范围等方面分类,推出更多、质量更高的中药材
产品和中药制剂,以此来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提高竞争力。
2.渠道扩展战略:北京同仁堂可进一步扩大在全国的门店数量,开设线上门店,提供
到家服务,以便更好地服务客户。
还可以采取加盟等资本运作方式,扩大市场份额,提高
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3.品牌营销战略:通过建设强大的品牌形象和品牌文化,提升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并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互动,增加品牌粘度。
4.科技创新战略:北京同仁堂可以加强对中药材和中药制剂的研究和开发投入,不断
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功效,增强产品的技术含量,以此提高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力。
5.人才优化战略:通过人才招聘、培训和留用等措施,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吸引高
素质的企业人才,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以此为公司的持续创新和发展提供
支持。
总之,针对当前市场竞争,北京同仁堂需要同时采取多种战略并行,以提高公司的市
场竞争力,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精品】同仁堂案例分析ppt课件

同仁堂 介绍
swot 分析
中国老字号 的困惑
老字号 发展
the last
同仁堂介绍
▪ 1、创始人 ▪ 2、宏观介绍 ▪ 3、微观介绍 ▪ 4、长盛不衰的金
字招牌 ,祖 籍镇海(现浙江宁波 )。明永乐年间其太 公举家迁京,以行医 卖药为业。1669年 (清康熙八年),时 任清宫太医院高级医 官的他,在北京创建 了自己的药室“同仁堂 ”,被后世誉为“大清 药王”。
▪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文化 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 国文化里很多思想习俗被改变,人们 的消费审美观和消费需求也就发生了 巨大的改变。老字号企业不随之改变, 当然会被挤出市场。
next
▪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劳伦斯·米勒曾将 美国的品牌价值观分为以下八类,可 以看做品牌国际化的一些要求:
一克难求,天然麝香的身价比黄金的价格还要 贵两倍,因此现在产的安宫牛黄丸中多使用药用
人造麝香、水牛角等来代替,这是促成所谓老药 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 侧面反映药材短缺的问题
优势
1.品牌优势——老字号 2.核心技术优势 3.企业文化、价值链
back
威胁
1、生产现代化和技 术标准化程度低, 尚无法跨越中药国 际化的技术壁垒 2、人才短缺 3、名贵药材的禁用 和短缺
劣势
swot分析
1、国内外中医药产业竞争日 益激烈 2、各国对中医中药的法律禁 令,是中医药企业国际化过程 中面临的另一威胁 3、文化背景差异也制约着中 医药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4、中药知识产权面临着威胁 5、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中医药 国际化过程中的一大挑战
1、中医药的国际认可度不断提高 2、中医药专业机构和从业人员在国外发展迅猛 3、欧美等主流市场对中医药的限制不断放宽 4、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中药的态度有所转变 5、我国中医药产业拥有雄厚的资源优势和理论优势
北京同仁堂营运能力分析

北京同仁堂营运能力分析
作为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中药企业之一,北京同仁堂拥有雄厚
的中药制剂技术和庞大的销售网络。
以下是对其营运能力的分析:
1. 产品竞争力强:
北京同仁堂公司具有多年的中药制剂制造和药品研发经验,所
生产的产品具有独特的品牌和外观,并且在制造工艺、质量控制等
方面有着先进的管理技术,产品竞争力较强。
2. 渠道优势明显:
北京同仁堂一直注重营销渠道的发展。
公司在全国范围建立了
客户服务中心,并逐步建立了以终端药店为主的全国性销售网络。
同时公司还建立了跨区域的配送中心,保证了产品的及时配送。
3. 研究开发实力较弱:
尽管北京同仁堂历史悠久,但其研究开发实力相对较弱。
目前
公司还无法自行研发出新的药品和制剂,大部分产品都是基于传统
技术和配方生产的。
4. 市场规模较小:
北京同仁堂尽管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销售网络,但其市场规模仍然与同行业领先企业相比较小。
其中的一个原因是
由于其经营模式集中在中高端的制剂市场,并没有涉及低端市场。
5. 消费者认可度高:
作为国内知名的中药品牌,北京同仁堂在国内市场上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公司在产品开发、生产管理、销售等方面积累了过硬的经验和声誉,使其成为了消费者信赖品牌之一。
同仁堂swot分析

一、同仁堂的竞争优势分析 (一)中国百年老字号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同仁堂)是中药行业内众所周知的百 年老字号企业,同仁堂创始于康熙八年 (1669年),且一度是宫廷的御药房,同仁 堂至今已经有350多年的发展历程。同 仁堂于1997年5月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 上市,股票代码为600085;2006年同仁 堂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且该 历史事件成为了中国医药文化发展的鲜 明旗帜。 (二)在中医药行业地位突出 同仁堂是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精华 的继承者,在继承的同时,同仁堂也不 忘创新、实践,开创了中医与中药的结 合的独特理念。汲取了中国儒家及道家 思想的精髓,塑造了具有同仁堂特色的 中医药品牌形象;同仁堂有望成为中国 传统中医药文化与现代西医药文化结合 的开拓者与实践者。 (三)医药品种多且齐全,选材精 细,产品质量上等 同仁堂医药品种齐全,多达800多 种,其中常用药品包含了400多种,是 当下中国境内拥有药物品种最多的中医 药制药企业。同仁堂拥有丰富的药品储 备,其中包含如安宫牛黄丸、同仁牛黄 清心丸、同仁活络丸、牛黄解毒片等为 大众烂熟于心的药品。丰富的药品储备 也为同仁堂药品的二次开发奠定了良好 的基础。同仁堂自雍正年间开始供奉御 药,历代的同仁堂掌门人始终恪守“炮 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 敢减物力”的古训,并强化“修合无人
64 ECONOMIC & TRADE UPDATE
经营有道
蜂)回收大批量的过期及临期蜂蜜,进 行生产日期修改重新贴牌,从而欺骗消 费者。这一消息在市场中快速发酵使同 仁堂品牌声誉受损的同时也导致同仁堂 的股票在盘时低开4.33%。
三、同仁堂外部机会分析 目前中国实施的医疗体制改革, 将会为中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大量政策 支持,从而给中医药行业带来巨大的 影响。市场新增份额的有力竞争者将是 基本药物,是因为大量基本药物被列入 医保报销目录中。作为朝阳行业的中国 医药行业,平均的增速在近二十年来都 保持在17.7%左右,在未来五年预计将 以12%左右的增速进行高速发展,远远 超过国内其他的产业和世界医药市场。 中药行业的利润大体上高于化学药品行 业,且在中国中药占药品市场份额的 33.3%左右。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后,中药这一天然药物受到国际的高度 关注。 (一)“一带一路”走向国际化 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 合作高峰论坛中对中医药发展做了具体 的说明,《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中展 现了有183个国家及地区收到了中医药 文化的传播,中医药中心在法国、俄罗 斯、澳大利亚等17个国家被建立,并且 指出中医药“一带一路”的全方面的新 格局将在2020年基本形成,其中包含中 医药海外中心数量将达到30家、中医药 对外交流示范基地50家等,这标志着中 医药文化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更具国 际化、全球化。 (二)传统中药中医化的发展 西医化、中医化、保健化是目前中 药行业的三个主要模块,在这三个模块 中最自然且被众多药企爱戴的是保健化 的发展道路,虽然在中药行业中西医化 领域是一片蛮夷之地,但因市场需求许 多现代化的中药企业将部分业务趋近西 医化的要求。至于同仁堂所坚持的中医 化与形势相悖的情况下反而体现出了更 大的发展契机、也代表者中药的中医化 市场仍处于待开发、不饱和的形势,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仁堂公司SWOT分析
(一)同仁堂的优势分析
北京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的著名老字号,始建于1669年。
"九五"以来,同仁堂秉承“弘扬中华医药文化,领导绿色医药潮流,提高人类生命与生活质量”,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
如今,同仁堂年销售额50亿元,实现利税6亿多元,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资产总额已近63亿元。
优势一:人力资源管理
创建于清初的“同仁堂”是北京著名的老字号,由乐家创立,又称为“乐家老铺”。
乐家当初开中药铺取名“同仁堂”具有全家同舟共济、共同创业的意愿。
从现在来看,也就是要形成一种团队精神。
如今的同仁堂,为各方面的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他们改革陈旧的用人机制,为各方面人才提供公平竞争的舞台;他们从企业发展实际出发,制定和完善以人为中心的各项政策待遇,达到人力资源的合理运用;他们优先为企业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解决住房问题;为学有所长、工作业绩突出的各类人员进行培训,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
优势二:百年老字号品牌价值
品牌理念是品牌战略的核心,是品牌化经营的最高原则,也是指导各式各样的传播的出发点。
虽然我们无从明确获知同仁堂品牌传播背后的真正理念,但从同仁堂网站的内容看,“中药文化”应该是同仁堂品牌的核心。
我们注意到,同仁堂对中药文化的表达有不同版本,比如“同仁堂国药”、“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以及“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在过去的几年里,同仁堂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尤其是中华文化有较强渗透和影响的国家和地区,例如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澳门、香港等,我们可以推断“中药文化”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优势三:企业文化
同仁堂品牌传播的最成功之处是借电视连续剧开展文化营销。
从《大宅门》的无意,到《大清药王》的轻车熟路,同仁堂已经能够很圆熟地挖掘自己的百年传奇,通过艺术形象为品牌代言。
归根结底,优秀的企业文化传统是北京同仁堂生产经营的灵魂所在,也是这个老字号长盛不衰的秘密之一。
同仁堂秉承“弘扬中华医药文化,领导绿色医药潮流,提高人类生命与生活质量”的企业使命,为顾客提出“为了您的健康与幸福,尽心尽意,尽善尽美”的服务承诺,“神州国药香,北京同仁堂”等等都以民族气节为己任,在国家危难之际从不发国难财。
使得顾客产生了对北京同仁堂的民族气节的敬意。
(二)同仁堂的劣势分析
1、单一品牌后继乏力
已有338年历史的同仁堂,是中医国粹中的精华所在,称之为中国中医第一品牌可谓名至实归,旗下药品800多种,是当今世界上拥有品种最多的制药企业之一。
同仁堂的主打产品有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等。
然而,所有的这些产品名字都是药品的通用名,并不是同仁堂的品牌专属名,也就是说,这些名字大家都有使用权利。
正因为同仁堂没有给这些有着巨大市场潜力的产品注入品牌属性,所以给不少竞争者留下了从嘴边抢食的机会。
2、终端掌控松散不力
现款现付的错误运用:由于同仁堂的销售政策是要求经销商现款现货,且不予退货,造成批发商和药店的进货结构发生很大变化。
据了解,他们的一般做法是,减少同仁堂二三线产品的进货量,主要购进“走货好”的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等主打品种。
这与同仁堂“提高产品在零售终端的铺货率和首推率”的改革初衷明显相悖。
由于同仁堂的主打品种并不是独家拥有,一旦市场长期空货,其产品有被替代危险,影响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
3、区域品牌有局限
在很多人眼中,同仁堂还只是北京的同仁堂,而不是全国人民的同仁堂。
贵为中药行业第一品牌,却与全国性品牌的差距还很遥远。
医药行业的版图也是“军阀割据”的,如白云山称霸南方中药市场;南京同仁堂称霸华东市场;兰州佛慈称霸西部市场;东北是哈药世一堂的势力范围;北京周边地区才是同仁堂的天下,销售主要还是围绕北京周边地区展开。
4、老字号也需要包装
同仁堂对先进的营销传播手段运用不足,在大众媒体的曝光率与它在行业中的老大地位极为不匹配。
没有看到哪个同仁堂的产品是运用现代的广告、公关等整合营销手段在市场中一举成名的,其创新产品总是默默无闻地“犹抱琵琶半遮面”,与终端市场完全脱节。
业内人士直言,同仁堂的品牌不错,但这并不意味着品牌不需要维护和巩固就直接可以转化为销售。
对同仁堂来说,除了2001年央视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大宅门》令其辉煌一时,近几年在品牌推广上鲜有动作。
渠道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加上对终端控制能力有限,业绩下滑在所难免。
同仁堂集团应该从战略高度,从现在开始进行品牌规划,规划一下什么产品直接使用“同仁堂”品牌,什么产品必须与“同仁堂”切断联系要创立新品牌。
(三)同仁堂的发展机会
同仁堂的发展机会是显而易见的:
1、中医药的国际认可度不断提高,欧美等主流市场对中医药的限制不断放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对中药的态度有所转变。
2、中医药专业机构和从业人员在国内外发展迅猛。
3、我国中医药产业拥有雄厚的资源优势和理论优势。
(四)同仁堂的发展的威胁
1、国内外中医药产业竞争日益激烈,与我国处于相同文化圈的韩国、日本等国,更是不断在国际上与我国抢占市场份额。
2、文化背景差异制约着中医药企业的国际化进程,而欧美等国对中医中药的法律禁令,也是中医药企业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另一威胁。
3、法律意识的淡薄,尤其是商标意识的淡薄,严重影响中医药企业的信任度、影响力和盈利水平。
例如,王致和商标已在德国被注册,而同仁堂更是早已被日本企业注册,这都会影响企业的国际市场开拓。
4、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中医药企业国家化的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