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旅游产品开发

合集下载

研究论文:探析武当山道教文化体验旅游产品设计

研究论文:探析武当山道教文化体验旅游产品设计

133463 旅游管理论文探析武当山道教文化体验旅游产品设计一、武当山道教文化相关旅游资源分析1.文学与艺术著名教授于丹曾在武当山太极二胡盛典上现场品评《庄子》“自然人格,乘物以游心”。

承道家而来的武当道教,其中有众多的道经为了便于朗诵、记忆、传播,全部或部分采用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不仅如此,道教还创造了游仙诗、步虚词和青词等新的文学形式。

2.武当武术武当武术渊源于武当道教,道士在修炼学道时,常常伴以练习武功。

武当道士张三丰创立武当内家拳,被尊为武当武术的开山祖师。

武当武术,源远流长,玄妙飘灵,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

它以静制动,尚意不尚力,牵动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刚柔相济,内外兼修,是极好的健身养性之术。

武当武术包括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武当气功、武当剑等拳法和器械术[1]。

3.武当道教古建筑群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其道教古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建有号称“万古之奇观”的八宫二观、三十六庵、七十二岩庙、三十九桥、十二亭,外加一条长达七十余公里的登山神道,历代皇帝都把武当山道场作为皇室家庙来修建,史有“北建故宫,南建武当”之说。

武当山古建筑群依山就势,建设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山体的原始风貌,整个建筑群总体规划严密,与群山和谐地融为一体,完美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道教理念。

4.道教民俗武当道教民俗主要包括旧时朝山进香习俗、道教斋蘸活动、敬神礼仪等方面,重要的还有庙会,这些庙会往往以道教传统节日为依托,道教仪式和道教中神话传说在其中占有重要位置。

5.武当道教养生医药及养生特色饮食武当山的药用植物丰富,素有“天然药库”之称。

武当道教医药单、验方154 首,分门类归纳为养生保健方、内科杂病方、妇科杂病方、骨伤科方等 6大类,其中七叶一枝花、江边一碗水、头顶一颗珠等名贵中药材闻名遐迩[2]。

药膳是道教养生术的重要内容。

道教倡导清心寡欲,返璞归真,其饮食往往利用当地天然食材精致而成,讲究营养和清淡,不求肥甘,同时,武当非常著名的道教茶饮为武当茶,深受一些教外人士的喜爱。

道观旅游景点营销策划方案

道观旅游景点营销策划方案

道观旅游景点营销策划方案第一章:项目背景与总体分析1.1 项目背景道观旅游景点是一种传统文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旅游目的地,以道教文化为主题,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人与自然的敬畏之情。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生活和文化体验的需求日益增加,道观旅游景点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产品,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1.2 市场分析道观旅游景点可以吸引各类游客,包括道教信徒、文化爱好者、自然爱好者、以及普通的旅游者等。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中国道教信徒人数超过3000万,道教文化影响力巨大。

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健康和养生,道观旅游景点作为自然与文化相结合的旅游目的地,能满足人们对于身心健康与精神愉悦的需求。

1.3 竞争分析目前市场上已有一些道观旅游景点,如青城山、五台山等,它们以自然风光和道教文化为主要卖点。

但是,它们的营销手段主要以传统方式为主,亟待创新和提升。

第二章:营销目标与定位2.1 营销目标通过本次营销活动,将道观旅游景点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特色旅游目的地,实现景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具体目标如下:- 3年内将年接待量提升至50万人次;- 5年内将旅游收入提升至1亿元以上。

2.2 定位道观旅游景点将定位为“和谐自然,修身养性”的旅游目的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道教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通过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吸引并留住不同类型的游客。

第三章:市场营销分析3.1 目标市场道观旅游景点的目标市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道教信徒:本土和海外的道教信徒,对于道教文化和道教名山非常感兴趣,是道观旅游景点的主要目标客群;- 文化爱好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的人群,他们希望通过旅游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 自然爱好者:热爱大自然的人群,通过道观旅游景点可以欣赏自然风光,感受自然的伟大;- 普通旅游者:普通的旅游者,他们对于新鲜、独特的旅游体验感兴趣。

3.2 市场调查通过市场调查,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和偏好,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和营销。

武当山旅游文创创意产品设计分析

武当山旅游文创创意产品设计分析

武当山旅游文创创意产品设计分析武当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武当山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主要是将武当山的文化特色融入产品设计中,既能够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同时也能够传播武当文化,提升武当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1. 设计理念武当山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理念,是将“道”和“山”相融合。

道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代表着养生、修身、升华人性的思想,而武当山是道教圣地,代表着顶天立地,锲而不舍,永不放弃的山精神。

因此,设计师将这两个元素相融合,从而打造出具有道家文化特色、山间特色的旅游文创产品。

2. 产品设计特色(1)道教文化特色设计师通过分析道教的核心价值观,如“道法自然、虚心好学、养生修身、人文关怀、天人合一”等,将这些元素运用到产品设计中。

例如,设计师以《道德经》中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思想为灵感,设计了一系列以狗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如狗年春节纪念品、武当山狗玩偶等。

这些产品不仅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也具有时代性。

武当山位于太行山脉中,是一座以道教为主的山岳风景区。

设计师运用武当山的自然景色和文化特色,将其融入到产品设计中。

例如,为武当山创作了以环保为主题的纪念品,如环保袋、环保笔、环保雨伞等。

这些产品不仅引导游客保护环境,同时也体现了武当山的山林风光和文化内涵。

(3)功能性和实用性除了注重文化内涵和设计特色,产品设计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因此,设计师设计的产品不仅符合游客的消费需求,还具有实用功能。

例如,设计师为武当山创作的雨伞,既体现了山林景色,又具有防雨功能,为游客提供了实用性,受到游客的欢迎。

3. 设计策略(1)品牌定位设计师通过研究市场相关数据和竞争对手情况,将武当山旅游文创产品定位为高端、有价值的文化产品。

设计师强调产品的精细加工、原创性和独特性,打造了具有特色的高端文创品牌。

(2)创意载体设计师通过不同的载体表现创意,如书籍、文化衫、明信片、陶瓷、绿植等多种创意形式。

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分析——以七曲山大庙为例

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分析——以七曲山大庙为例
衷于从门票、香火、法事中获取经济来源;对道教进行过度旅游 开发,对一些宗教仪式和场所进行过度商业化开发,由于改变了 宗教仪式的流程和日期,导致一些宗教仪式娱乐化和商业化,破 坏了宗教仪式的神秘性和对游客的吸引力。比如不顾景区的承载 力,过量接待游客,导致建筑文物受损;庙会香客众多,喧嚣之 声不绝入耳,破坏了道观原有的气氛。
四、结语
传统的宗教旅游已不能支撑道教旅游,新时代道教旅游发展 要以道教文化为根基,突破传统宗教旅游的范式。除了在旅游开 发中要对道教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更重要的是通过道教文 化向其他旅游业态延伸,结合道教文化开发出适合新时代、受观 众们喜爱的旅游产品。七曲山大庙景区具有丰富的道教文化旅游 资源,在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时要顺应时代潮流,充分把握好 道教文化旅游资源与游客需求的关系。道教旅游资源的开发与道 教文化的发展是良性的循环过程,但是在开发过程中要以道教文 化为基础,不可过分追求商业利益,进而破坏道教,要把握好宗 教的文化内涵。总之,道教文化旅游资源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 创新性开发。
一、道教旅游资源的发展优势
道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在中国拥有上千年的历史,通过 较长时间的发展演变,拥有丰富的内容。道教珍重生命,崇拜神 仙,敬畏自然,其以“道”为理论核心,主张崇尚自然、顺应自 然、清静无为、追求境界超脱,以导引、吐纳、符箓、斋醮、烧 炼金丹及内丹炼养为主要内容。其中一部分可作为旅游资源进行 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以 后我国提出文化自信战略以及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为深度开发 道教旅游资源带来了时代机遇和重要契机。道教旅游资源从总体 上说与道教、道家经典,道士的实践活动,部分原始宗教、神仙 思想神话传说等具有密切的关系,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 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中国道教名山旅游发展研究——武当山与青城山的比较分析

中国道教名山旅游发展研究——武当山与青城山的比较分析

旅游管理研究2013年09月下半月刊道教作为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在我国有着深远的文化渊源,与道教有关的旅游资源数量庞大而且分布广泛。

山岳型道教名山的宗教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涵盖宫观、古遗址、古建筑等物质形态的旅游资源,也承载着道教音乐、武功、法式、民俗等一系列的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

道教名山自古便是道士修炼的重要场所,自然风光优美宜人,是极佳的养生环境。

在社会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道教修身养生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道教名山无疑更具有吸引力。

著名道教名山有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齐云山、江西三清山等。

其中以武当山道教旅游资源的开发较好。

通过对武当山和青城山进行比较,探索更好的道教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为青城山道教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为其它道教名山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武当山道教旅游发展现状武当山,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西南部,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整个景区现有面积约为312平方千米。

武当山不仅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而且人文景观也丰富多彩。

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5A级旅游区、全国武术之乡、全国八大避暑胜地之一,其古建筑群因规模之大、构造之严谨、装饰之精美、神像、供器之多,于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一)武当山道教旅游资源1、武当山道教建筑群,是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特色突出。

整个建筑群总体规划严密,主次有序,强调“玄武”信仰。

它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好的道教古建筑群。

其雄伟玄妙在于古建筑选址讲究山形水脉,聚气藏风,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是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的完美体现。

整个建筑风格古朴凝重,结构严谨,在建造规格上体现出了尊卑有序,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成就的博物馆”,2、武当武术由张三丰创立,是武当山道教与武术的完美结合,使武当成为了中国武术独特的一个宗教门派。

“武术元一气”、“混饨初开”、“抱圆守一”这些招式都体现了“阴阳结合”“天人合一”的道教文化。

武当武术不仅仅是一种技击术,还是“以身体运动这一特殊形态的语言方式在重大祭祀活动中来表现信仰、崇拜玄武神,转变为一种宗教功能的法术”。

中医药康养旅游的产品案例

中医药康养旅游的产品案例

中医药康养旅游的产品案例中医药康养旅游是指以中医药文化为核心,结合旅游资源,提供一系列中医药康养服务和体验的旅游产品。

这类产品融合了旅游、中医药和健康养生的要素,旨在帮助人们通过旅游方式寻求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是几个中医药康养旅游的产品案例。

1.中医药康养养生行这种产品以旅游为载体,让游客在旅途中体验中医养生法,学习中医药养生知识。

旅行过程中,安排专业中医医师为游客进行中医检查与辨证,根据个人情况提供针对性的调理方案。

同时,游客还可以参观中医药文化景点、学习中医药知识,了解中医药养生理念。

此类产品使游客在旅行中能够享受诊疗和养生的双重效果。

2.中医药康养度假村中医药康养度假村是集中医药养生、康复疗养和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度假胜地。

度假村内除了有舒适的住宿设施外,还设有中医药养生中心。

游客可以享受中医药体检、中医推拿、中药浴和针灸等养生项目,也可以参加中医药养生讲座和研讨会。

此外,度假村还提供要活动如早操、中医养生菜肴制作等,让游客真正体验中医药的养生之道。

3.中医药文化体验旅游这类产品注重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体验。

游客可以参观中医药博物馆、中医院和名医故居,了解中医药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

同时还可以参与体验性的活动,如中草药采摘、中药材加工等,亲身感受中医药的魅力。

此类产品拓宽了游客的视野,丰富了旅游体验的内涵。

4.中医美容养生游中医美容养生游是结合中医药美容理念的旅游产品。

游客可以接受中医药美容师的专业美容护理,如中医药面部调理、中草药精油按摩等。

此外,还可以参加中医药养生美容讲座,了解中医药美容的理论知识和养生方法。

美容过程中,养生理念与旅游风景相结合,让游客在美容的同时享受旅游的愉悦。

以上是几个中医药康养旅游的产品案例。

这些产品通过结合中医药与旅游资源,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健康养生的旅行方式。

同时,这些产品在传播中医药文化,提高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和了解。

中医药康养旅游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同时又能够提供新的旅游体验的产品形式,对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罗浮山开发道教养生旅游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罗浮山开发道教养生旅游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罗浮山开发道教养生旅游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作者:郑海燕来源:《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5年第13期郑海燕(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1450)摘要:利用swoT法对罗浮山景区开发道教养生旅游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罗浮山景区拥有开发道教养生优势,面临着发展道教养生旅游的大好机遇,应该抓住时机,采取各种措施,着力将罗浮山打造成珠三角乃至整个中国具有影响力的道教养生文化旅游度假区。

关键词:罗浮山;养生旅游,SWOT;道教中图分类号:F592. 7(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6921(2015)13 0015 02收稿日期:2015-05-23作者简介:郑海燕(1977-),女,讲师,硕士,就职于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旅游经济、旅游文化、酒店经营管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是21世纪人类的主题,养生旅游成为新时代的潮流。

罗浮山是有名的道教名山又是国家级旅游风景区。

因此,笔者以罗浮山为例,利用SWOT分析法,探讨罗浮山发展道教养生旅游的战略选择依据。

1优势1.1 交通便利,区域旅游可达性高罗浮山位于惠州博罗县长宁镇境内,地处岭南“旅游休闲走廊”的中心地段,是构成“广州香港惠州”旅游金三角的支撑性景区和代表型景区。

西连发达的城市群(广州、佛山及南海、番禺、顺德等地),南接东莞、深圳,毗邻港澳与东南亚。

多条高速公路连接成发达的交通网络,区域旅游可达性高,更方便自驾游的游客。

1.2 自然养生旅游资源等级高,品质好罗浮山地处北回归线附近,海拔1 296m,风光秀丽,四季气候宜人,年均温21.5℃,年均降水量1 8OOmm 1900mm,干湿季明显。

罗浮山景区植物种类繁茂,森林覆盖率超过95%,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避暑胜地,负氧离子每cm3含量最高达14.5万个单位,位居广东省第一。

在2014年中国(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上,一瓶5000mL的罗浮山空气罐头被拍出了3万元人民币高价。

道教文化旅游产品策划——以江西龙虎山与三清山为例do

道教文化旅游产品策划——以江西龙虎山与三清山为例do

道教文化旅游产品策划——以江西龙虎山与三清山为例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渊薮,是旅游业的灵魂。

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其瑰丽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仙真遗迹,为许多山川增添了奇幻的色彩;道教崇尚自然的生活方式与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都与当今回归自然的旅游潮流相吻合。

江西有18处道教洞天福地,道教文化被称为江西旅游资源的4大特色之一。

然而,江西师大毛端谦教授与省旅游局合作,对江西16个旅游映象属性进行调查却发现:游客对江西旅游地映象是名山风光、自然生态、革命胜地、名胜古迹位于前列;龙虎山的宗教旅游映象只排第7位,与其道教祖庭地位不相称;三清山的宗教旅游映象则更为淡薄。

近年来,两山先后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这更加深了它们以自然风光为主的旅游地映象;两者又都位于赣东北地区,相距较近;因此根据两地不同的道教文化蕴涵与特点,设计各具魅力的道教专题旅游产品,有利于减少两地的市场竞争与重复开发,强化旅游资源优势互补与市场共享。

一、高道仙踪访寻游“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无数高道们来龙虎山与三清山修真悟道,因此访寻高道仙踪,追溯道派源流,能让游客以更高层次的情感去理解和欣赏道教文化的内涵。

1.龙虎山天师修道觅踪游。

龙虎山原名云锦山,是我国典型的丹霞地貌,数百处景观构成一幅丹山依碧水的秀丽画卷。

东汉时期,汉留侯张良之九世孙张道陵入山炼丹修道三十余年,传说丹成龙虎见而成名龙虎山。

后入蜀救治瘟疫,创“五斗米”道,后人称其为正一天师道。

其孙张鲁在汉中建立政教合一的割据政权被曹操所败后,其曾孙张盛于西晋永嘉年间移回龙虎山,至今已传64代,是我国一姓嗣教时间最长的教派,天师世家与孔子世家被并称为“北孔南张”。

于是龙虎山秀美的山水人文景观如试剑石、道堂岩、丹勺岩、象鼻山、无蚊村、正一观、兜率宫等景点皆与神奇的天师修道传说相关。

唐代高僧马祖道——还在马祖岩岱宗讲堂,传授“自心是佛”之理;南宋著名理学家陆九渊则在象山精舍宣讲“心即理”的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养生旅游产品开发
道教养生理念是道教对人的生命、人与自然、精神与自然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的基本认识和态度,其基本结构包括:重人贵生——道教养生思想的出发点;元气论——道教养生的基础;天人合——养生中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模型;修炼方术——养生的技术体系和思路。

在养生方法上体现出身心结合、内外结合、动静结合、补疗结合的综合形特点和不断完善的动态性特征。

房中和行气:身与心的结合
道法自然,吐故纳新是道教养生的源头之一,古人认为元气是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是世界的本源,在人体中的元气是新陈代谢,强化生命的活力,所以行气炼气是生命力旺盛的关键。

道家对元气的认识还结合在人体上,太极生阴阳,阴阳调和才能生命旺盛。

道教房中术起源于原始生殖崇拜,两汉时期有关房中术的著述甚多,《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把房中、医经、经方、神仙并列为四,《玄女经》、《素女经》是早期的经典著作。

汉唐时期,房中已经成为一套完整体系,包括房中养生、优生育子和房中疗疾三个方面。

方法上包括:从养生角度出发强调心理健康与性生活的关系;强调节欲宝精;注意房事有法度;强调情绪对于性生活的重要性;主张房中卫生与气功相结合。

后来,由于宗教门派的日益攻击,加上宋明以后理学兴起的背景,房中术逐渐走向衰落。

但是,道教养生对生命的直接关注,并把人体之气和人体之身结合的养生理念,至今仍然值得关注。

外丹与内丹:外与内的结合
金丹成仙的思想一直是道家养生的核心,炼丹也成为道家修炼的主要方法,葛洪是道教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他直接继承传统上秦汉方仙道寻找和制造不死之药的金丹思想,并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

他认为,延长人的寿命,主要依靠内修与外养两个方面。

所谓“内修”,是指守一、行气、导引、房中之类。

所谓“外养”,即指服食金丹。

葛洪认为外养的工夫比内修更重要,外丹术在唐代达到极盛,虽然炼丹之法未能达到效果,而且由于毒性巨大贻害甚多,但在中国化学和医药上的地位不可否认,尽管带有许多迷信色彩,却为人体长生的探索积累了经验教训,伊世同先生认为:迷信是古人对真理的狂热追求。

内丹逐步取代外丹既是一种进步,也是道教养生内外结合的转化。

导引与太极:动静结合
道教养生以静为主,在以“养气”“养心”“养性”等静态养生外,“动态”养生也十分丰富,导引与太极就是主要方法,而且今天的体育养生保健尤其值得借鉴。

导引术是中国古人发明的,广泛应用于传统养生、医学和宗教等领域的,以适度的徒手的肢体动作为主,兼容行气、按摩、咽津、存想、内丹、拳技等方术为一体的传统体操术。

对道教导引术而言,则主要是指由道教界人士创新或整理过的导引术。

导引术对今天影响最大的是仍在使用的各种功法,如华佗五禽戏法、八锦段等,至明代,以张三丰为代表的太极拳法融导引、气法、内丹、拳技等为一体,成为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的养生法宝。

服食与中药:补疗结合
道教养生从最初关注人体自身的房中术,自我调养的行气法,外炼丹药的辅助法,到强身健体的导引太极,使养生理念和方法逐步走向科学,而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服食和中药,也许是道教养生的最大贡献。

服食,又名“服饵”,是指服用某些动植物、矿物或特殊炼制的丹药,以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乃至长生不死的一种养生方法。

道教服食的东西就其内容来看,大体可以分为草木类和金石丹药类。

后者逐渐衰落后,人们对饮食养生的重要性日益重视,服食的既有像灵芝、人参、首乌、地黄、黄精等较为珍贵的药物,也有平常的三餐之物,养生茶、养生汤、养生饭等深入民间,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

道教养生是中国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的悠久性,文化的厚重性、地理空间的标志性、方法的实用性等诸多方面都对养生旅游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尤其是在中国目前养生旅游蓬勃开展时期,各种养生旅游资源都深深打上了地域文化的“中国式”烙印,而且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养生习惯也受到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所以,最具中国特色的道教养生文化对打造“中国式”的养生旅游产品将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1) 道教养生文化的权威性与养生旅游品牌的塑造
中国的养生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如果单纯从资源本身的自然属性不宜形成强有力的品牌特征,目前大多养生旅游产品的开发,在营销上主要突出气候的舒适性,环境的优美性,自然要素(水质、土壤、植被等)的科学性,项目的游乐性等等,这些推广不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比如温泉的微量元素、空气的负氧离子含量、植物的有机性等等,大量的数据不可能转变成吸引游客的动机,而游乐产品
的可复制性也使得养生产品难以脱颖而出。

所以,我认为养生旅游产品首先要得到游客的心理认可,文化植入十分必要。

道教养生文化在中国深入人心,在权威性上容易形成可识别性的品牌符号,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文化的权威性:道教在向全国的传播过程中会形成著名的道教流派,比如天师道、上清派、灵宝派、太一道、全真道等;第二,人物的权威性:道教在养生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有许多有名的道士做出过重大贡献,并留下了经典的养生典籍;第三,地域的权威性:道教的“洞天福地”体系也是最权威的养生文化载体,由于道教的人物事件更使得这些名山具有神秘、神奇、神圣的象征,完全可以借势成为养生文化的标志。

有了文化上的权威性,才会使游客产生信服感。

比如武义的温泉、有机茶能够配合俞源太极星象村和郭洞的风水意象,进行联合营销,使游客在吉祥的山川大环境中感受养生产品。

(2)养生资源的隐性特征与养生旅游产品的显性打造
养生旅游资源普遍具有隐性的特征,使养生旅游产品的效用具有长期性,比如温泉保健,茶叶保健,绝非短时间能够见到效果,在打造时要突出的显现出一些重要的表象特征(视觉感观、味觉体验等),才会取得市场的集聚效应,比如四川温泉资源众多,在开发中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曾有人在进行中国死海策划时,以引进了盐文化的要素,创造了四川温泉养生旅游的奇迹,策划中突出两大元素,一是温泉漂浮的乐趣体验;二是盐水温泉的快速保健效果,使一个普通的水上游乐场成为了四川温泉养生和游乐的著名品牌。

(3)深入挖掘道教养生文化的内涵并有机结合在项目之中
传统的“中国式”养生文化以静态为主,以中老年为主,以中高端为主或以特殊群体为主,在开发中要深入挖掘深厚的养生文化融入到旅游产品中,使得旅游产品多样化,游客结构多样化、主题活动多样化,根据道教养生理念变迁的身心结合、内外结合、动静结合、补疗(食补、药疗)结合,形成养生项目的产业链,比如根据道教的时令养生,在不同的季节推出相应的养生主题,既是文化的连续,又是旅游产品系列,四川和云南在茶品牌的营销上也存在文化上的认识差距,但是普洱茶却抓住了“道法自然”的自然养生属性和茶马古道的文化品牌,取得很大成功,而四川的蒙顶茶却舍近求远,打造贡茶文化品牌,甚至千里迢迢组织了赴黄帝陵皇茶祭祀活动,完全未取得期望效果。

由此可见,在旅游项目打
造中,文化的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是何等的差异。

道家养生旅游价值分析:
1.满足游客的情感需求
在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变大,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很多人的精神却陷入迷茫和痛苦,用社会学家的话说是“物质生活一天比一天丰富,而人们精神生活与心理世界则是日益荒凉”。

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实现“身和谐,心自由”成为了人们的迫切需求。

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精神满足和审美活动。

尤其是道教、佛教等宗教传统中,饱含着丰富的养生、绿色医疗、自然保健、自我身心保养等资源。

依托这一资源打造的养生旅游,能够实现宗教式的超脱出世,求善纯洁,以及对关爱、慈悲、温情与宽容的宗教式情感的寻求,从而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抚慰,精神生活及心理世界得到满足。

2.满足游客的多重需求
我国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体验旅游的分界越来越模糊,游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往往一次旅游活动中承载着多元的需求。

而道家养生旅游在满足人们观光游览、审美欲望、精神需求和猎奇心理上有着特殊的功用。

另外,宗教建筑、宗教雕塑、宗教绘画与书法、宗教音乐、宗教仪式、宗教武术以及宗教养生等,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审美价值,并笼罩着神秘的色彩。

这些能够激发和满足人们观光、求知、审美、猎奇的心理需求。

因此,宗教胜地无疑是为游客提供全方位休闲养生旅游的绝好载体。

3.促进旅游产业的升级换代
目前我国宗教旅游的开发以观光为主,但随着旅游产业的多元发展,这些旅游景点的开发面临着挑战:一方面,大量的观光客为文物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单纯的观光旅游难以满足游客的多元需求,游客数量增长难以为继,且经营收入模式单一。

在这种形式下,很多文物经营部门开发了众多的宗教养生产品,收到了良好效果。

少林寺的营销模式虽然饱受争议,但良好的市场收益却是不争的事实。

武当山的道教养生也是风生水起,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因此,开发宗教旅游中的养生产品对有效整合原有资源、促进旅游产业升级换代、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