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民国十大才女才貌双全钟灵毓秀

合集下载

民国十大才女

民国十大才女

民国十大才女民国的舞台上,活跃着一群美丽聪慧的精灵,她们或是社交场上的明星,或是倡导女权的教育家,或是舞台上耀眼的明星,或是杰出的诗人、画家……她们有的如清泉般纯洁,有的如烈火般激情,她们就是那个时代最受瞩目的十大才女。

1史良(1900—1985)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大律师、著名法学家,中国第一个女部长。

是民国十大才女中领导职务最高的女性。

章诒和曾撰文评价她:“她是我小时候崇拜的美丽女性。

只要父亲说上一句:今天史大姐要来。

我听了,顿时就血液沸腾,兴奋不已。

”[1]2盛爱颐(1900年——1983年)盛爱颐(1900年——1983年[2]),江苏常州人。

她以“盛七”闻名上海滩[2],是民国十大才女中唯一的实业家,是中国第一个涉足娱乐业的女企业家,上海百乐门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上海交通大学(原南洋公学)校董,是上海最大的资本家——常州人盛宣怀的七女儿。

盛爱颐在与宋子文的恩恩怨怨中尽展个性,在中国第一桩女权案中大显风采[2]。

盛爱颐见多识广,不仅能诗会绣,还写得一手好字[2]。

3吴健雄(1912年——1997年)江苏苏州人,核物理学家,素有“东方居里夫人”之称。

在β衰变研究领域具有世界性的贡献,曾获美国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勋章,其丈夫是华裔美国物理学家袁家骝(袁世凯孙子)。

吴健雄是民国十大才女中唯一的科学家。

4陈衡哲(1893年——1976年)江苏常州人,史学家,中国第一位女教授。

陈衡哲是和任鸿隽、胡适一代的民国黄金十年的大知识分子,他们有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不管自己学的是文史法还是理工医农,首先都是社会评论家,随时对社会问题仗义执言,发飙问难。

5苏雪林(1897年——1999年)浙江温州人,作家、文艺批判家。

她是这样评价自己的:“我诞生于一个极端保守的家庭,虽幼年饱受旧礼教之害,但幼年耳濡目染的力量太强,思想究竟是保守的。

”“实际上,我是一个人,是一个很普通的女性,青年时代也颇向往爱情生活,屡受打击,对爱情倒尽胃口,从此再也不想谈这两个字,把爱情升华为文学创作及学术研究的原动力,倒也是意外的收获。

民国十大名媛

民国十大名媛

民国十大名媛
1、林徽因:气如幽兰,才馥仙
“你是人间四月天”
“梁上君子,林下美人”
哲人的眷念
没女人缘的才女
2、张爱玲:如此精致的世俗
她是传奇
三十年前的月亮
如此精致的世俗
此情只待成追忆
3、胡蝶:民国“电影皇后”
耀眼的影后桂冠
莫须有的“九·一八之夜”
香港脱险记
红颜深锁
4、阮玲玉:红颜哪堪薄命
无冕的影后
坎坷情路,薄命红颜
遗书,一式两份
5、孟小冬:“梨园冬皇”
余派“冬皇”
一时梅孟(上):梅孟之恋
一时梅孟(下):缀玉轩血案
绝唱空谷闻
6、潘玉良:一代画魂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西洋艺术之旅
凉薄世间,丝丝温情
7、赵一荻:绮霞的风采
“赵四风流朱五狂”
艰难的软禁岁月
梨花海棠相伴老
8、王映霞:江南第一美人
“富春江上神仙侣”
“永远都不肯吃亏”
西湖落霞
9、唐瑛:上海滩交际花
社交一枝花
云裳传奇
那一段浮世情缘
10、陆小曼:繁华落尽是沧桑
“幸福”婚姻的背后
当才子遇见佳人(上):神仙眷侣
当才子遇见佳人(下):黯然神伤
对月形单望相护
[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风华绝代的十大民国女子

风华绝代的十大民国女子

风华绝代的十大民国女子来源:晋行记在风雨飘摇、新旧思想发生强烈碰撞的民国时代,奇人异士轮番闪亮登场,他们或改写历史,或背负骂名。

而那个年代的女性,既有旧时代残留下来的古典气质,又有了独立新颖的世界观。

在历史的长河里有名有姓的她们,无一不是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

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民国十大享誉盛名的女子。

排名不分先后一、林徽因(1904年-1955年)林徽因1904年出生于浙江杭州一个官宦世家,其祖父林孝恂曾为清末年间的进士,父亲林长民早年曾店铺。

在这样的家庭出生和成长,林徽因可以说一开始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她原名叫徽音,取自诗经《大雅·思齐》里采了“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意为美誉、美德。

从五岁开始林徽因便跟着姑姑林泽民学习琴棋书画,早早地为她之后的满腹经纶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童年时代,受时局的影响林父工作辗转经历过上海、天津和北京等地,这些城市的文化底蕴,日后也都一一注加到了林徽因身上。

1920年,林父去欧洲讲学,16岁的林徽因一同前往,在游历了巴黎、日内瓦、罗马、柏林等城市之后,林徽因爱上了建筑,并确定了此后的职业方向。

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建筑学领域的开拓者,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梁思成。

除此之外,她在文学方面也颇有建树,她是最早一批加入“新月社”的成员,在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翻译等方面都有非常瞩目的成就。

怎么说呢,她的才华每一项单拎出来都是王炸了,偏偏她还集于一身了。

当然,在这些才华之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她的才貌、气质吸引来的一众追求者。

诗人徐志摩在欧洲初见16岁的林徽因就心生爱慕,当两人一番谈古论今之后,他更是倾心于她无法自拔。

一方面他火速向正怀二胎的发妻张幼仪提出了离婚,一方面催生了他大量的诗作,《月夜听琴》、《青年杂咏》、《清风吹断春朝梦》、《偶然》等,无一不藏着林徽因的影子。

但林徽因是清醒的,说她对徐志摩动过心也好,没爱过也罢,她终究是连招呼都没打就离开了。

民国四大才女

民国四大才女

萧红
• 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 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 •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 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 《砂粒》等 •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 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 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 年仅31岁


吕碧城 萧红 石评梅
张爱玲

大 才

吕碧城
安徽人。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之一;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中 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撰稿人, 并开创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先例的民国才女。 被赞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与秋瑾被称为“女 子双侠” ,诗人、政论家、社会活动家、资本家。20世纪头 一二十年间,中国文坛、女界以至整个社交界,曾有过“绛 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一大景观。
石评梅
• 石评梅(1902-1928),山西省平定县人, • 中国近现代女作家、革命活动家, • 石评梅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游记、小说,尤 以诗歌见长,有“北京著名女诗人”之誉。 • 作品大多以追求爱情、真理,渴望自由、光明为主题。 • 小说创作以《红鬃马》、《匹马嘶风录》为代表。 • • • • • 1919年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就读时即热心于文学创作 1923年9月在《晨报副刊》连载长篇游记《模糊的余影》 1924年与挚友陆晶清编辑《京报副刊.妇女周刊》 1926年,与陆晶清合编《世界日报副刊.蔷藏周刊》 1928年9月30日因病逝世。
张爱玲
• 张爱玲(1920.9.30—1995.9.8),中国现代作家,作品主 要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 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 原名张煐。1930改名张爱玲。中学毕业后到香港读书。 • 她的创作大多取材于上海、香港的上层社会,开拓了现代 文学的题材领域。这些作品。既以中国古典小说为根柢, 又突出运用了西方现代派心理描写技巧,并将两者融合于 一体,形成颇具特色的个人风格,

民国十大才女书法,各有韵味

民国十大才女书法,各有韵味

民国十大才女书法,各有韵味作者:来源:《畅谈》2015年第16期民国的舞台上,活跃着一群美丽聪慧的精灵,她们或是社交场上的明星,或是倡导女权的教育家,或是舞台上耀眼的明星,或是杰出的诗人、画家……她们有的如清泉般纯洁,有的如烈火般激情,她们就是那个时代最受瞩目的十大才女。

当然,才女们的才华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而书法,可让女子静雅嫣然,沉静内敛。

且与年龄无关,与岁月无染。

习练书法,使得女子在纤纤素毫幽幽墨香的潜移默化下,化浊俗为清雅,变奢华为朴素,令浮躁为安静平和。

萧娴萧娴(1902—1997)中国当代最为著名的女书法家,字稚秋,号蜕阁,署枕琴室主。

萧娴幼承庭训,小小年纪就以善作擘窠大字闻名乡里,1964年被吸收为江苏文史馆馆员。

萧娴学书从篆隶入手,取法乎古,以大字行楷为胜,受康有为书法影响极深。

其书法作品以“三石一盘”(篆书《散氏盘》、《石鼓文》、隶书《石门颂》、楷书《石门铭》)为宗。

受康有为影响,萧娴学书从篆隶入手,与现在一般入从楷书开始不一样。

她认为,楷书是从篆隶而来。

冯文风民国时期的书画界,奇女子甚多,豪迈干练者,当数冯文风。

冯文凤,1902年生,名鹥,广东鹤山人。

父亲是岭南书法名家冯师韩,由于精于隶书,与邓尔雅有“邓篆冯隶”之称。

冯文凤幼承家学,13岁能对客挥毫,后经苦练,工篆、隶、真、行书风道劲古朴,最擅长的是隶书。

除了中国书画,冯文凤还懂油画、摄影、雕塑、音乐、骑术、游泳,可谓多才多艺。

她曾留学意大利学习油画。

也喜养名犬名猫。

真是十八般武艺样样通啊。

厉国香厉国香(1914—2003),名瑞兰,字墨华,号国香,以号行。

1932年被送到县立女中读书,开始自习书画,先后师从张大干、赵叔孺、顾坤伯、李健、李肖白、唐云、陈秋草等名家学习诗书。

1938年厉国香迁居上海,研习诗文书画几十载,擅长楷行隶,兼工山水花卉,翎毛俱妙,被誉为中国当代女书画家中之怪杰,她的传记被收入《美术年鉴》、《书画名人辞典》、《名人传记》。

民国四大才女

民国四大才女

民国四大才女民国四大才女即民国时期涌现出的四个非常有名、才华横溢的优秀女性,她们分别是有过人胆识的吕碧城、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生命短促的石评梅以及拥有“奇才异女”盛名的张爱玲。

四大才女民国四大才女为:吕碧城(一说庐隐),萧红,石评梅和张爱玲。

吕碧城锋芒初露——显过人胆识吕碧城(1883年-1943年),安徽旌德人,生于1884年。

父亲吕凤歧,光绪三年进士及第(与清末著名诗人樊增祥同年),曾任山西学政,家学渊源。

吕家有姐妹四人,吕碧城是老三。

吕碧城和她的姐姐吕惠如、吕美荪都以诗文闻名于世,号称“淮南三吕,天下知名。

”吕碧城12岁时,诗词书画的造诣已达到很高水准,当时有“才子”美称的樊增祥读了吕碧城的诗词,不禁拍案叫绝。

当有人告诉他这其实只是一位12岁少女的作品时,他惊讶得不能相信。

1895年,父亲吕凤歧去世,吕碧城的母亲从京城回乡处理祖产,族人因为觊觎吕家家产,唆使匪徒将乃母劫持。

吕碧城在京城听到了消息,四处告援,给父亲的朋友、学生写信求助;几番波折,事情终于获得圆满解决。

但此事让小小年纪的吕碧城显示出了非凡的胆识,却也让与吕碧城有婚约的汪家起了戒心,认为小小年纪的吕碧城,竟能呼风唤雨,于是提出了退婚要求,吕家孤女寡母不愿争执,答应了下来,双方协议解除了婚约。

然而在当时,女子被退婚是奇耻大辱。

吕碧城虽身为新女性也一度自怨自艾,对其今后婚姻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婚约解除后,吕碧城的母亲带着四个尚未成人的女儿投奔在塘沽任盐运使的舅父严凤笙。

主笔《大公报》提倡女权1903年春,20岁的吕碧城有意到天津市内探访女学,外甥女要入新学,脑筋陈旧的舅父严辞骂阻,吕碧城一时激愤,第二天就逃出了家门,只身踏上了去往天津的火车,不但没有旅费,就连行装也没来得及收拾。

一个富家女子独自出门,这在当时也算得上是惊世骇俗之举。

而此次出走,正是吕碧城登上文坛的开始,也是她与各界名人交往的开始。

身无分文、举目无亲的吕碧城,在去往天津的火车中,熟识了佛照楼旅馆的老板娘,到达天津后,暂住其家中。

你惊艳了民国的天空

你惊艳了民国的天空

你惊艳了民国的天空—第一才女吕碧城吕碧城,她是“被时光之河湮没的一朵奇葩,亦是一个不老的传奇”。

她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也有人说她就是“民国第一才女”,还是女词人中“三百年来第一”、“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第一人”、“北洋女学界的哥伦布”;她又是“吕氏四姐妹”(吕惠如、吕美荪、吕碧城、吕坤秀)之一和之首,且有人称她是“风华绝代民国剩女”,独身终老;她还与秋瑾齐名,号称“民国南北二女侠”。

她是作家、报人、旅行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她既美丽又聪慧,琴棋书画、诗词文赋样样精通,古典文学造诣冠绝天下,乃近代第一女词人、女报人;还工书画、擅琴艺,会说6国语言,包括一口流利的英语。

她一直坚持只用文言创作,反对“五四”时期开始的白话文运动。

有论者说,以她的艺术感觉和描写功力,如果能用白话文创作,成就可能超过新文学史上其他任何女性作家。

曾是天津《大公报》第一位女编辑、主笔;参与创办北洋女子公学,出任总教习、监督;担任袁世凯总统府机要秘书、参政;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参加世界动物保护委员会,创办中国保护动物会,倡导动物保护与戒杀,自己晚年也彻底吃素。

吕碧城(1883-1943),原名吕贤锡,号碧城,原籍安徽旌德,生于山西太原,父亲吕凤歧为光绪进士、山西学政,吕碧城在四姐妹中排行老三。

到吕碧城12岁时,其诗词书画的造诣已达到很高水准。

当时有“才子”美称的樊增祥读了她的诗词,不禁拍案叫绝。

当有人告诉他这只是一位小姑娘的作品时,他惊讶得简直不敢相信。

1895年四姐妹的父亲吕凤歧父亲去世。

由于吕家一门无男,族人便以其无后为由,巧取豪夺,霸占了财产。

与吕碧城9岁时便议定婚约的汪氏,见吕家罹遭变故,亦连忙退婚。

家庭破落,她不得不随同母亲、姐妹远走娘家,投奔在塘沽任盐运使的舅父严凤笙。

还有一个说法是,当时吕碧城的母亲从京城赶回安徽老家处理祖产,族人因觊觎其家产,竟唆使匪徒将吕母劫持。

吕碧城在京城听到消息,四处告援,给父亲的朋友、学生写信求助,几番波折,事情终于获得圆满解决。

历史趣谈民国时期的黄金剩女吕碧城最为风华绝代

历史趣谈民国时期的黄金剩女吕碧城最为风华绝代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民国时期的黄金剩女吕碧城最为风华绝代导语:民国时期被称为“女子双侠”的秋瑾和吕碧城,是两位卓尔不群的女性。

祖籍安徽旌德的吕碧城,是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之一,民国时期被称为“女子双侠”的秋瑾和吕碧城,是两位卓尔不群的女性。

祖籍安徽旌德的吕碧城,是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之一,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和词人。

在民国众多的名媛才女当中,吕碧城的才情和美貌,都是极为出类拔萃、引人注目的。

严复盛赞她“高雅率真,明达可爱”,而著名女作家苏雪林,则惊叹她容貌“美艳有如仙子”。

她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黄金剩女:梁启超早有家室,汪精卫太年轻吕碧城生于1883年,其父吕凤岐同治年间中举,光绪三年中进士,曾任国史馆协修、玉牒馆纂修、山西学政等职。

吕碧城9岁便和同乡汪氏议婚,12岁因父亲去世,家产被瓜分,母亲无奈地送她投靠舅舅,不料母亲遭土匪劫掠,后虽然脱险,但汪家却以名声不好为由退婚。

家庭剧变,让年幼的吕碧城对世事多变、人心险恶有了深切的认识。

她从此自强自立,凭借家学渊源和天赋聪慧,经刻苦研习,才华过人。

吕碧城长成后,天生丽质,个性显露,崇尚新潮,尤喜奢华,成为名流才俊争相追慕的对象。

追求者有著名诗人樊增祥、易实甫,有袁世凯之子袁克文、李鸿章之侄李经羲等,但均无功而返。

吕碧城和闺蜜谈起自己的感情时曾说:“生平可称心的男人不多。

梁启超早有家室,汪精卫太年轻;汪荣宝人不错,也已结婚;张謇曾给我介绍过诸宗元,但年届不惑,须眉皆白,也太不般配。

我的目的,不在钱多少和门第如何,而在于文学上的地位,因此难得合适的伴侣。

”生活常识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盘点民国十大才女——才貌双全,钟灵毓秀民国十大才女之一:史良史良(1900—1985),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大律师、著名法学家,中国第一个女部长。

是民国十大才女中领导职务最高的女性。

史良出身于常州世代书香之家,自幼秉承了父亲倔强的品格和母亲干练的气质,从小聪颖过人、才思敏捷、口才杰出。

1919年史良参加“五四”运动,担任常州女师同学会的会长,还被推为省立第五中学、常州南师和女师三校学生联合会的副会长兼评议部主任,参加了学界联合会。

为了查禁日货、鼓动商界和工人罢市罢工,她经常在外进行宣传演讲,许多函电文告均出自史良的手笔。

史良1923年考入上海法科大学攻读法律专业,1925年“五卅”运动中,史良积极组织了示威游行,以至被捕,释放后主编了一个名为《雪耻》的刊物,宣传民族独立,反对列强侵略。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正式成立,选举宋庆龄、沈钧儒、史良等40余人为执行委员。

为了推动国民党抗日,她曾同沈钧儒、章乃器、沙千里作为救国会的代表,到南京请愿,并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

国民政府悍然逮捕了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王造时、史良,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

史良是“七君子”中唯一的女君子,她在狱中拒绝敌人的诱降阴谋,坚持爱国无罪的正义立场。

法庭上,史良穿着香云纱的连衣裙,水红色压白花,质地温存纤柔,微微透,微微薄,艳惊四座。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李公朴与史良是常州人外,“七君子”的辩护律师也是一位常州人,他就是张太雷的堂兄张志让。

张志让早年留学欧洲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是民国著名的大律师,历任北大、复旦等名校教授,新中国诞生后担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史良和张志让这两位常州籍大律师在法庭上慷慨陈词、才思雄辩,他们严密的词句和幽默风趣的思辨使得法官们哑口无言。

直到七七抗战开始后,在全国人民的声援下史良等才被宋庆龄、何香凝营救出狱。

抗战胜利,史良担任中国民主同盟会法律顾问,以律师的身份继续为争取民主、争取和平、反对内战进行着积极的民主革命活动。

新中国诞生后,史良担任了中国第一任司法部长,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部长,并担任中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是常州历史上职务最高的女性。

民国十大才女之二:盛爱颐盛爱颐(1900年——1983年),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

是民国十大才女中唯一的实业家,是中国第一个涉足娱乐业的女企业家,上海百乐门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上海交通大学(原南洋公学)校董,是上海最大的资本家——常州人盛宣怀的七女儿。

盛爱颐从小聪明伶俐、见多识广,是盛宣怀最为宠爱的女儿,盛爱颐就读上海圣约翰大学,她精通英文,能画善绣,写得一手好字。

她16岁那年盛宣怀去世,盛爱颐便已是亭亭玉立、如花似玉的豪门闺秀了。

盛家子女中,当数四少爷盛恩颐(汉冶萍钢铁集团总经理)和七小姐盛爱颐最有才能和胆魄,他们遗传了盛宣怀的优秀基因。

盛爱颐外表柔美秀丽,但内心坚韧刚烈,其桀骜不驯的气质不亚于史良,她一生历经波澜,创办上海百乐门舞厅,中国第一个涉足娱乐业的女企业家。

1932年,盛爱颐用官司赢得的50万大洋建造了一座六层美式风格的大楼,创办了“百乐门舞厅”娱乐公司,时任国民政府的上海市市长亲自出席开张典礼。

百乐门舞厅建成后立即成为了上海最负盛名的豪华娱乐会所。

张学良等国民党高官经常光顾,宋美龄经常在百乐门举行招待酒会,陈纳德陈香梅的婚礼在此举行,徐志摩陆小曼是常客,卓别林夫妇访问上海时慕名前来跳舞,百乐门也是黄金荣杜月笙等大佬们经常聚会之地。

百乐门已经成为上海上层生活的一部分。

从盛爱颐创办“百乐门舞厅”,追溯到盛宣怀与中国近代工业,可以发现盛家为发展中国民族产业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贡献。

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个娱乐场所,竟然也出自盛家小姐之手。

盛爱颐同时也致力于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她本身就是上海交通大学(南洋公学)校董,她把盛家愚斋藏书楼的十多万卷藏书全部捐献给了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圣约翰大学。

民国十大才女之三:吴健雄吴健雄(1912年——1997年),江苏苏州府太仓县人,核物理学家,素有“东方居里夫人”之称。

在β衰变研究领域具有世界性的贡献,曾获美国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勋章,其丈夫是华裔美国物理学家袁家骝(袁世凯孙子)。

吴健雄是民国十大才女中唯一的科学家。

吴健雄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吴仲裔在家乡创办了明德女子职业补习学校。

由于父母提倡男女平等,吴健雄从小就能与其兄弟一样读书识字吴健雄是吴家出生的第一个女孩。

吴健雄自小长得眉清目秀,美丽动人,十分讨人喜欢,在学习方面,吴健雄已显现出颇不寻常的超人智商。

吴健雄1936年考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1940年获博士学位,1942年在美国与袁家骝博士结婚,1944年参加了美国曼哈顿计划(研制原子弹),1958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1975年曾任美国物理学会第一任女性会长,同年获得美国总统福特在白宫授予她的国家科学勋章,这是美国最高科学荣誉。

1982年受聘为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

吴健雄以其卓越的贡献赢得了崇高的荣誉。

1934年,吴健雄即赴美继续深造。

此后历经数十年的艰苦奋斗,吴健雄为世界现代物理学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她在博士在读期间就参加了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解决了连锁反应无法延续的重大难题,被人们称为“原子弹之母”。

她还验证了著名的“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和“β衰变中矢量流守恒定律”,并先后获得了各国政府及世界著名大学颁发的荣誉、学位和奖励等,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物理女王”。

民国十大才女之四:陈衡哲陈衡哲(1893年——1976年),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史学家,中国第一位女教授。

陈衡哲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其他才女的榜样和老师。

在她的学生,涌现了一大批后来也成为著名才女的女性,如苏雪林、凌叔华、吴健雄、吕碧城、庐隐、萧红、石评梅、张爱玲、丁玲、谢婉莹、林徽因、冯沅君、袁昌英等等。

可以说没有陈衡哲的引导,就没有人才辈出、绚丽多彩的民国才女这一群体。

所以陈衡哲不愧为“才女之母”。

陈衡哲出身在世代书香的常州名门,祖父陈梅村是清朝进士。

陈衡哲、盛爱颐、瞿秋白、吴祖光等都是远房表亲,他们的母亲们都是出身江南第一豪门的常州庄家小姐。

其中瞿秋白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22岁任北大教授),陈衡哲是中国第一位女教授,远房表姐弟一起创造了中国教授史上的纪录。

陈衡哲1911年进入上海爱国女校,1914年考入清华学堂留学生班,成为公费留美的女大学生之一。

留美期间,先在纽约瓦沙女子大学攻读西洋史,兼修西洋文学,1918年获学士学位,后进芝加哥大学继续深造,1920年获硕士学位。

当时在美国留学的胡适和国内的陈独秀遥相呼应,高呼“文学革命”,提倡用白话文创作文学作品,陈衡哲以自己对中国语言文字的独特把握和对社会生活的敏锐感悟,才华横溢地挥笔创作,为新文学呐喊助阵。

1917年,她用白话文创作第一篇小说《一日》,比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早一年多问世,是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新文学运动的第一位女作家。

1928年胡适为陈衡哲白话小说集《小雨点》作序时称,陈衡哲是他倡导文学革命“一个最早的同志”。

1920年,陈衡哲接受蔡元培的邀请,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教授。

陈衡哲在北大主教西洋史,同时教授英文。

后又在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任教授,编著出版了《西洋史》、《文艺复兴史》等著作,其中《西洋史》影响最大,被列为新学制高级中学教科书。

从1927年开始,陈衡哲编著了《中国文化论丛》。

苏雪林(1897年——1999年),浙江温州府瑞安县人,作家、文艺批判家。

苏雪林的祖父在清朝末年当过县令,父亲受过高等教育,母亲出身于士宦之家,素以贤惠著称,给苏雪林以较大影响。

1919年苏雪林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

苏雪林在北京高等女子师范读书期间,受教于胡适、陈衡哲、李大钊等知名教授、学者,同学中又有庐隐、冯沅君、石评梅等追求新思想的才女,在师友的影响下,她的思想也深受震动,发生了很大变化。

1921年秋,苏雪林留学法国,她考入了由常州人吴稚晖在法国里昂创办的海外中法学院,学习西方文学和绘画艺术。

1931年她接受安徽省立大学校长杨士亮之聘,赴安徽大学教授文化史课;同年受聘于武汉大学教授,直至1949年。

在武汉大学执教期间,主要讲授中国文学史,基本国文和新文学研究。

苏雪林与凌叔华、袁昌英并称为“文坛三女侠”。

苏雪林在武汉大学执教历时十八年,1949年到了台湾,应聘为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教授。

1957年赴台南成功大学任教授,1974年退休。

苏雪林最为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一生为反鲁迅而战。

苏雪林性格中常常显露出“善争辩”的特点。

文学的讨论和论争主要是集中在如何看待和评价文艺作品问题上,限制在文艺本身的范围内,可以说是学术之争。

而苏雪林与鲁迅的论争与上述情况则迥然不同,从表面上看似笔墨形式,但内容的实质却完全脱离学术,成为一种政治上的对立状态和人身攻击。

苏雪林反对鲁迅的时间之长,发表文章之多,在历史上是少见的。

随着时局的变化,苏雪林与鲁迅在思想上的分歧愈来愈大,其言辞也愈来愈激烈,真可谓“嬉笑怒骂,兵戈相见”。

苏雪林在《自跋》中写道:“以鲁迅一生行事言之,二十四史儒林传不会有他的位置,二十四史文苑、文学传,像这类小人确也不容易寻出”。

鲁迅用词当然也是一如既然的刻薄,双方语言都毫无遮拦,已然没有了应有的风范。

从1936年秋末至1937年春,苏雪林连续写了多篇文章《说妒》、《富贵神仙》、《论偶像》、《论诬蔑》、《论是非》、《过去文坛病态的检讨》、《对(武汉日报)副刊的建议》、《论鲁迅的杂感文》等,反鲁迅无论从内容及语言上都十分激烈。

1949年,苏雪林到台湾后,她对鲁迅的态度便可想而知了。

从五十年代开始,不停地撰文,继续她的“反鲁事业”。

民国十大才女之六:陆小曼陆小曼(1903年-1965年),翻译家、文学家、画家,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

陆小曼,可以说是民国十大才女中最为传奇,最有才华,人生最为坎坷,名气也最大的一位。

她一生追求自由、坚持正义、不屈苦难,哪怕被误解被争议也保持着自身独立的人格。

陆小曼兴趣广泛、天文地理科学戏曲无所不通,精通英、法、德三国语言,读书过目不忘,天生丽质、美貌出众、气质如兰,而且性格高傲。

在北京的大学时代,人称“皇后”。

陆小曼父亲陆子福(1873年-1930年),又名陆定,常州武进人,晚清举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

在日本留学期间,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

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后,陆定任财政部赋税司司长、中华储蓄银行行长。

陆小曼母亲吴曼华,是常州白马三司徒中丞第(副宰相)吴耔禾之长女,外祖父吴光悦,是清朝江西巡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