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八声甘州》教学设计(冯新海)

合集下载

《八声甘州》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八声甘州》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八声甘州》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八声甘州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简介本文档针对《八声甘州》这一经典文学作品的精品公开课进行教学设计和教案安排。

通过本公开课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八声甘州》这一文学作品,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了解《八声甘州》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分析《八声甘州》的主题和意义- 研究经典诗歌的鉴赏技巧和方法- 进行朗诵和演讲练,提升口头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与批判能力教学内容1. 《八声甘州》概述- 介绍《八声甘州》的作者和诗歌背景- 分析诗歌的整体结构和韵律特点2. 诗歌主题与意义- 解读《八声甘州》中的主题和意义-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3. 诗歌鉴赏与表达- 引导学生研究如何鉴赏一首诗歌-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进行诗歌的朗诵和演讲练4. 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培养- 提供课堂讨论和写作题目,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引导学生批判性地分析和评价《八声甘州》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向学生介绍《八声甘州》的背景和重要性(10分钟)-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发思考和讨论2. 正文教学:- 第一部分:《八声甘州》概述,介绍作者和背景,分析诗歌结构和韵律特点(20分钟)- 第二部分:诗歌主题与意义,探讨诗歌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20分钟)- 第三部分:诗歌鉴赏与表达,研究鉴赏技巧,进行朗诵和演讲练(30分钟)- 第四部分: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进行课堂讨论和写作指导(30分钟)3.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回顾(10分钟)教学评价与作业-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和交流-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 书面作业: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对《八声甘州》进行深入分析教学资源准备- 《八声甘州》原文及注释- PowerPoint演示文稿- 经典文学鉴赏资料- 课堂讨论题目和写作指导以上是《八声甘州》精品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和教案安排,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并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八声甘州(教案)[5页]

八声甘州(教案)[5页]

《八声甘州》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词的常识2.掌握《八声甘州》的主旨(二)能力目标1.能捕捉《八声甘州》的意象,分析意境(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对词的审美情趣二、教学时数2课时三、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八声甘州》的主旨(二)教学难点1.《八声甘州》中的意象的使用与意境的形成四、教学内容(一)词的常识词的起源:词这一文学形式,起于唐代,在宋代迎来了它的全盛期。

词的发生与唐代的新音乐有密切关系。

由于唐代对外交流频繁,原产于西域的“胡乐”尤其是龟兹乐大量传入中土,与汉族原有的以清商乐为主的各种音乐相融合,产生了一种新的音乐——燕乐。

唐人崔令钦的《教坊记》所载教坊曲有三百二十四种,这些燕乐曲调有舞曲,也有歌曲,歌曲的歌辞就是词的雏形,当时叫作“曲子词”。

后来,词又称为长短句、诗余,是广义上诗歌的一种。

词牌: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之所以称为“牌”,由演唱时要挂牌的做法而来。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法不同罢了。

有的词牌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

《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

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有的摘取名作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例如《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但因白居易有“能不忆江南”的名句,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

《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酹江月》,是因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和“一樽还酹江月”的句子而来。

有的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更漏子》咏的是夜。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教案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教案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一、教学目的1、了解柳永慢词的特点和风格2、学习本词情景交融和白描的手法二、学习要点:本词的艺术技巧三、教学安排:1、词的简介词:随唐时兴起的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

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牌原是乐谱的名称,乐曲失传后,就成了词的形式格律的标志。

词牌和词的内容并无联系。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最短的只有十几个字,最长的不超过二百四十字,如《莺啼序》,有人按字数多少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阕(曲)或一片,上下片的句式有完全相同的。

如《西湖》、《卜算子》等。

也有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

如《清平乐》、《沁园春》等。

凡是下片开头的字数平仄,句式与上片有不同的,叫“换头”,换头与不换头都是曲,乐曲的节奏变化决定的。

词从片数来分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几种。

单调不分片,多为小令,双调分二片,三叠分三片,四叠分四片。

从乐曲性质分,词调有令、引、慢、等,舒缓的乐曲叫“慢词”依慢词填的词叫慢词。

有的词调名下加慢“慢”字,如《木兰花慢》是由小令演化成的慢词。

柳永是慢词的奠基人,他开创了词的新局面,宋以前的词,主要是小令,柳永依慢词填词后,慢词才得发展。

柳永对词的贡献不反在于创意,而且在于创调。

他通晓音律。

(见作者介绍后部分)1、题解:《八声甘州》简称《甘州》,原为唐代边塞曲,后用为词调。

《词谱》说:“此调前后八韵,故名‘八声’,上下阙,九十七字,是慢词,上下个四平韵。

这首词写的是游子失意苦闷和思念家乡的心情。

(羁游行役之苦)2、作者及背景介绍柳永:初名三变,字耆卿。

福建崇安人。

柳永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父祖两代都中举作官,在京城开封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养成了一种放荡的性格,整日与伶工歌妓为伍,写过一些风月歌词,自道是“白衣卿相”,据说柳永科场失意的主要原因是他生活浪费,不像一个正流文人。

八声甘州柳永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八声甘州柳永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八声甘州柳永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八声甘州柳永教案教学设计1八声甘州柳永教案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教学要求1. 学生能够理解该诗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

2. 学生能够理解该诗的主题和篇章结构。

3. 学生能够掌握该诗的词语和句式。

4. 学生能够阅读和欣赏该诗,并能够准确地诵读、抒情。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 课文导读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八声甘州诗的背景,让学生理解柳永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环境,也让学生熟悉了解唐诗宋词,了解文学的历史发展。

2. 词语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诗中难懂的词汇,让学生理解这些词汇在文化背景中的含义。

例如:“甘州”是指陇西地区;“鴈門”是指今天的山西运城。

3. 篇章结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的结构,了解诗的主题和篇章结构,同时指导学生熟练掌握词语和意义。

让学生了解到该诗是描绘了柳永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离愁别绪,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抒情艺术特点。

4. 诵读和欣赏教师指导学生规范地诵读诗歌,熟悉每一句词语的情感表达,让学生通过朗读和欣赏诗歌,深刻地感受到诗歌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表现出中国文人内心的情感疏导。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1. 诗歌解读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该诗的阅读方法,如分析诗词的韵律和意蕴,让学生理解和领悟柳永的意境和情感。

2. 词语解析教师可以通过词语的解析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该诗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例如,让学生研究“下龙飞”、“马蹄声碎”、“谁怜”等词,了解它们隐含的含义。

3. 生动的讲解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或图片等方式来讲解本诗,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柳永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4. 诗歌赏析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名家诵读或直接诵读,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诗歌的情感特点,并对古代文人抒情艺术特点有更深入的理解。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1. 听讲和演示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该诗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之后可以通过自己的演讲和解析,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传达给学生。

2. 互动和讨论教师可以通过诗歌的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诗歌特点和表现情感的方式,甚至可以让学生讲解诗歌的主题和篇章结构。

八声甘州教学设计3页

八声甘州教学设计3页

《八声甘州》柳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词中意象的抒情作用及“从对方着笔”的抒情方法;2、感受词人登楼临远所抒发的羁旅思归之情;3、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掌握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1、体味视野开阔、意境高远雄浑的词句及“从对方着笔”的抒情角度;2、虚实相生的手法。

教学难点:1、诗歌意象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效果;2、词人表达感情的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传颂千万的名句让我们知道了柳永,这位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的天才词人。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他的著名词作------《八声甘州》,看看在这首词中词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二、作者介绍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柳永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他是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死时靠歌妓捐钱安葬。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柳永词作流传极广,有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

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有《乐章集》。

三、教师范读全词,注意让学生正音。

四、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词作,了解诗歌大意。

五、分析鉴赏1、思考: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解析:要分析上片描绘的画面,应该从词中所描写的意象入手。

教师课前准备:《八声甘州》教案设计

教师课前准备:《八声甘州》教案设计

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一环,教师课前准备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目标制定等方面都需要教师认真准备,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高效性和质量。

本文将以《八声甘州》为例,来探讨教师如何进行课前准备以及如何设计教案。

一、课前准备1.理解教材《八声甘州》是一首古曲,作为教材应该细心理解,了解其背景、历史及曲调特点。

在授课前需要了解该曲的创作背景、流传历史,理解曲调的起伏、速度变化及表现的情感。

2.了解教学对象教师在教学前需要了解自己的学生,掌握他们的语文水平、理解能力、音乐基础等方面的情况。

这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授课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有针对性地制定教案,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3.准备教具教具准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程的效果。

对于《八声甘州》这样的教材,投影仪、播放器、黑板等都是必备的工具,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视频。

二、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要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歌曲。

以《八声甘州》为例,教学目标可以包括学生对曲调的理解、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等。

2.教学内容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应该为每一个教学目标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针对《八声甘州》这首古曲,可以包括以下教学内容:(1)歌曲的基本知识教师可以先介绍《八声甘州》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渊源,引导学生理解它的文化内涵。

同时,还可以介绍歌曲的演唱特点、声音起伏和速度变化等基本知识。

(2)歌曲中文翻译对于中文学生来说,学习《八声甘州》也需要他们对曲子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有所理解。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安排以及学生的水平来确定歌曲中的生字词,并对生字词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含义。

(3)歌曲的演唱方法在教授《八声甘州》的时候,教师还应该注意歌曲中的演唱方法。

这对学生来说非常必要,他们可以学习到该曲的演唱技巧,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3.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步骤。

高中语文 专题八 八声甘州四步教学法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高中语文 专题八 八声甘州四步教学法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高中语文专题八八声甘州四步教学法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鉴赏本词层层铺排的写景手法,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抒情笔法。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可巧的是,他第三次考中了,皇上便说他:
人流落民间,戏称自己是“奉旨填词”,这位词人就是——柳永。

今天就
于表达羁旅行役之苦,扩大了词的题材,他还大量制作慢词,以慢词声传
由朗读上片,说说上篇写了哪些景色?有何特色?使
游客的忧郁伤感。

盼归呢?此句使用了什么手法呢?
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
合理
环节二合作释疑环节三点拨拓展八、拓展延伸——北宋词
前期晏、欧等词人,生于承平之世,喜爱冯延巳却无其经历与感慨,有相通之处。

柳永_八声甘州教案

柳永_八声甘州教案

【教学课题】柳永·八声甘州【教学目标】1. 柳永写词善用铺叙,曲折委婉的特点。

2. 情景齐到,相兼相容的艺术特色。

3. 状物传情,纯用白描,造语自然而不雕琢的语言特点。

【教学要点】1. 理解词中抒发的主要是羁旅行役之苦。

2.铺叙白描,曲折委婉的文笔特点。

3. 情景齐到,相兼相容的艺术特色。

【教学用时】2课时【教学进程】一、作者介绍柳永:(987?—1053?)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

崇安(今属福建)人。

柳永出生后,其父宜先后在山东、广西、以及扬州等地为官,词人随父转徙四方。

柳宜在就为官时,是柳永一生中最为欢快的青少年时代。

他尽情享受烂漫多采的青春欢乐。

出身仕宦世家的柳永,为了觅取出路,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而当时的社会风尚和耽于佚荡生活的个性,又使他留连于歌楼伎馆之间。

他精通音律,又擅辞章,民间歌女,“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

”他成了市井艺人演唱歌辞的作者,同时又是他们演唱技能的权威评判人,“一经品题,声价十倍”,不少歌儿舞女为他的“风流才调”所倾倒。

他的作品影响广泛,甚至西夏士人亦称“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在歌功颂德之风盛行的真宗大中祥符年间,朝廷地方纷纷称奏祥瑞四出,柳永(巫山一段云)组词中的几首,就是这时所作。

多半是应教坊乐工所请而作。

仁宗时期,柳永谱写过祝颂仁宗诞辰、欢庆元宵节日的大量歌词,然而,他创制的“淫冶讴歌之曲”,以及“纵游娼馆酒楼间,无复检约”的浪漫情事,逐步流传到宫禁之中。

无圣四年(1026)秋,视为祥瑞的老人星出现,柳永应制为[醉蓬莱]曲作词,因某些字句触犯仁宗忌讳,被“掷之于地”。

加之柳永落第时所写的[鹤冲天]词,其中“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以及“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等语句,更使仁宗不悦。

当柳永再次通过考试,“临轩发榜,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后虽“有荐其才者,上曰:‘得非填词柳三变乎?’曰:‘然。

’上曰:‘且去填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惨”字是写感情的字词,而且太重,用在这里情调不调合。
“紧”是写风,指强劲的风,与前面的“潇潇暮雨”相呼应,写秋天的雨雨风风的交相侵袭。
进而表现词人内心浓重的羁旅愁思。
八、教师对原词作修改,请学生说说改得如何?
八声甘州柳永
看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深秋。觉西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滚滚东流。
在诗歌中,虚常包括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梦游天姥吟留别》
2、已逝之景之境《虞美人》
3、设想的未来之境《雨霖铃》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思想情感。
虚实相生能丰富诗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审美空间,丰富人们的审美趣味。
十、当堂检测
1:指出下列诗句哪些是“实”,哪些是“虚”:
《八声甘州》教学设计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冯新海
【自学质疑】
1、表明全词感情基调的是哪个字?
2、上阕与下阕词人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渐霜风凄惨”中的“凄惨”,一作“凄紧”,你认为用哪个词语好?请说明理由。
4、下列加点字对原词作了替换,你觉得这种替换合理吗?说明理由。
看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深秋。觉西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滚滚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高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牢骚词不胫而走,宋仁宗读后有些不高兴。柳永在京城又挨了几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圈点放榜时,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给勾掉了。
【交流展示】
四、读
1、请学生朗读此词
2、请学生评价此朗读并说说朗读的注意事项
教师补充:节奏、感情基调
五、表明全词感情基调的是哪个字?
明确:正恁凝愁
六、词人因何而愁?
1.羁旅悲秋2.思乡怀人3.功业未就
七、“渐霜风凄惨”中的“凄惨”,一作“凄紧”,你认为用哪个词语好?请说明理由。
明确:“紧”字好。因为柳永在这里是把感情结合在景象之中,并没正面写感情。不同于李易安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全是正面写感情。柳永是把深刻的感情,融在所写的景物里。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高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一)教师先说明修改的理由:
1、看,领起字。如“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照应下文“望故乡渺邈”的望字。
2、清秋。清,清爽明朗的意思,与意境不合。深秋,秋愈深,愁情也愈深重。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参考答案 :
三四句由实转虚,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纠错反思】
二、作者简介
柳永,名三变,字耆卿。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柳永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5年,第二次开科,又没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3、渐:又。仅起到连接的作用。觉,感觉到。是一种心理感受。故比渐好。
4、霜风改为西风。刚下过雨,并没有霜,故不能说霜风。
5、将“无语”改为“滚滚”,更能突出水流之迅疾,更加深切地写出,一切美好的景色,包括美好的时光,都在迅速地流逝。
6、将“妆楼”改为“高楼”。高楼,“高出不胜寒”,无所依靠,更衬托出女子的孤独。
5、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试作赏析。
一、导入
一个屡试不中的补习生,惹怒皇帝的笨蛋,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仕途坎坷的小官,浪迹江湖的游客,出入秦楼楚馆的浪子,常喝常醉的酒鬼,敢爱敢恨的汉子,歌楼妓女的铁哥,市井街头的自由撰稿人,“奉旨填词”的中国第一位专业词人,创新发展宋词的巨匠。
,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词,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以写词为生,生活潦倒,最后死于润州。
(诗人不幸诗家幸,也许正是仕途的无望,漂泊的艰辛给了柳永创作的灵感吧。)
三、由作者介绍向《八声甘州》过渡
柳永,与整个封建社会的文人一样,内心世界有着缠绵不尽的羁旅愁情。
下阕:虚实结合(联想、想象)。词人自己思归心切,因而联想到故乡的妻子也一定是同样地盼望自己回家,进而想象佳人妆楼颙望,误识归舟的情形,从而加倍写出作者对佳人的怀念。
十、课堂延伸
(一)虚实结合
1、“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景。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
“虚”:则是想象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引发人的联想。
欧阳修不是有“楼高莫近危阑倚”吗?范仲淹也说“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二)学生自由讨论后交流,然后自由发言,评论老师修改的得与失。
【精讲点拨】
九、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试作赏析。
上阕:借景抒情。词人登楼远望,景色苍茫辽阔、萧瑟凄凉,抒发了词人的悲秋之情,为下文的思乡怀人作铺垫。(用典、拟人)
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4.念去去千时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2、(10年江苏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王昌龄
他很早就告别自己的亲人,踏上漫漫求宦之路,仕途无望后,他转徙于各地,似蓬草一般听凭命运的拔弄,千山万水间,印下了他疲惫不堪的足迹,也留下了他无数沉重的诗行。
羁旅行役,给他以磨难与痛苦,也给他以阅历和深沉。正是在这漫漫的旅途中,在悠悠的乡梦中,在浓浓的愁情中,才会有《八声甘州》,才会有《八声甘州》的寥廓冷落与凄美怅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