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

【考点概要】

记叙文阅读能力的考查重点主要是:

l、整体把握文章的大概内容,弄清文章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理清文章的线索(一般只有一条线索,特殊的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等)。

3、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能揣摩、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能准确概括出层意、段意,能抓住篇、段中的关键语句。

4、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和把握词语的音、形、义,把握关键词语,能够分析、比较词义,掌握用词的规律。注意文中标点的用法。

5、在具体语境中分析、揣摩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6、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结合文章的背景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7、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

8、分析把握文章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如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注意把握文章

中描写人、物、景的方法等等。

9、分析文章写法上的其它特点。

10、品评、欣赏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能辨析文中思想观点的正误。

11、能运用联想、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12、注意阅读题中文学常识、汉语知识及修辞常识的运用等。

13、熟读基本课文,背诵教材中规定的篇或段,能正确默写e

【知识要点】

一、记叙文阅读的基本要求:

考点1 :列出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时间有直接用时间词表现的,也有的间接表示事件的发生时间,前者如某年某月.

后者如用自然界的景物描写来体现的。

地点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地点不变换,一种是随事件的情节发展地点也发生转换的。

人物可分为主要人物(作者着重写的,花费大量笔墨在此人身上,就是主角)和次要人物,应区别对待。

事件的起因指引发事件的原因,一般在事件的前面。.经过指事件发展的过程,应是关键。结果是事件的结尾。把握六要素就把握住了记叙文的脉络。

六个要素不一定在一篇记叙文中同时出现。一般情况,这六要素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作为开端,在文章的开头。事件的原因常作为记叙文的段落发展,又称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在文章的中间。结果作为记叙文的结局常放在文章的末尾处。

1、怎样把握时间和地点要素呢?

①连续的时间和地点要注意整体过程,找出这些时间、地点的内在联系。②注意背景知识,把时间、地点要素与时代背景联系起来。

2、怎样把握人物要素呢?

①弄清各个人物之间的主次关系。②弄清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各自在文章中的作用。

3、怎样把握事件要素呢?

具体方法是:分析文章的选材与材料的详略安排情况,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倾向。也就是说,看看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个事来写,为什么对此详写对彼略写,这件事表现了什么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文章并非写了一件事,而是写了多件事。对于这类文章的阅读方法是:先概括每一件事的内容及倾向,然后事事相连,看看总体上写了哪些内容,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考点2:理清记叙的顺序

①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本来顺序进行叙述,依次从开端、发展写到高潮、结局,文章的层次、段落和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这就是顺叙。顺叙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条理清晰,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

②倒叙:把人物、事件的结局,或人物经历、事件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就是倒叙。

作用:倒叙有造成悬念,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引起读者兴趣,启发人们思考的艺术效果。

③插叙:在记叙进行中暂停一下,插入另外外一段事,然后再把原叙述继续下去,这就是插叙。

作用:追忆往事、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④补叙:在叙述结束后,又对前面的有关情节进行内容上的补充,补叙属于插叙,却可以在文末。

考点3:找出记叙的线索

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也可以说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线索是根据中心思想、题材和表达的需要而确定的。

文章的线索和种类:

1、物线:是以某一件二有意义的实物或事物为线索。如:鲁迅的《风筝》中的"风筝";朱自清的《背影》是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贯串全文的。

2、事线:文章的中心事件是作者紧紧围绕的记叙中心,因此中心事件常作为记叙文的线索来贯穿全文。季羡林的《水久的悔》就是以"永久的悔"为线索,开头设疑一→点出永久的悔一中间叙事一一引出永久的悔-一结尾思母一一照应永久的悔。全文以"永久的悔"这个特定的事物为主线展开,组织材料,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思念。

3、人线:就是以某一人物为线索。这其中又可以细作分类:①有单以人物为线索的,如: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中的安妮·莎利文老师; 以人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为线索的,如:杨朔的《铁骑兵》就是以骑兵之"铁"来组织材料,歌颂八路军的。③也有以第一人称"我"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如鲁迅的《孔乙己》以"我"的活动为线索,即通过"我"的见闻、感受来叙述故事,展开情节。

4、情线:是以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来贯穿全文。如:《藤野先生》一文作者的爱国主义感情一贯全文。

5、时线:时线就是以时问先后作为贯串全文材料的线索。

6、地线:地线是以空间,、地点转换作为贯串全文的线索。

文章的线索往往表现为:

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持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当然一篇文章的线索有时是综合的,并非唯一)。

考点4:分清记叙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是第一人称。

作用:采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但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睛的范围。阅读时要充分注意到"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即作者本人,“我"在文中可能处于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

(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是第三人称。用这种人称不受任何限制,用"他"或"他们",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写来比较自由开阔。用第一人称会受到拘束,用第三人称就可以放手自由挥写。

(3)第二人称:一般多是出现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叙述里,用"你"或“你们"直接与读者交流,如此便于抒发作者的某种强烈情感,以引起读者共鸣。

考点5:分析记叙的详略

详写与略写的安排与所要表现的中心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分析文章中的详略与中心的关系也就成了阅读能力的一个考查点。

详略安排的用途有以下几种:一是与中心有关的部分详写,与中心关系不大的部分略写,以免造成|喧宾夺主,中心不明;二是详写略写都与所要表现的中心有关,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在这种情况下,详略的安排用意又有两种不同的情形:一是略写部分是详写部分的补充或衬托,二是详写部分极尽铺陈之能事,给人造成一种"这是文章的中心部分"的错觉,而略写部分则往往是非常精炼的几句话,这几句话往往又是文章的中心所在,与前者形成强烈别比,在对比中突现文章的主题。

考点6::辨析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1、叙述: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就是叙述。

2、记叙中的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特征等,具体细致地描绘出来,就是描写。按对象来划分,描写大体可归为人物描写和环挠描写两类。

(1)人物描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