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四大后现代电影大师
著名导演汇总以及世界50大导演

世界著名导演汇总中国内地(4—6代):谢晋、吴天明、张暧忻、黄建中、郑洞天、谢飞、胡柄榴、丁荫楠、李前宽、陆小雅、于本正、颜学恕、黄蜀芹、杨延晋、王好为、王君正、吴贻弓、吴天明、霍建起、田壮壮、吴子牛、黄建新、张艺谋、陈凯歌、张军钊、李少红、胡玫、何平、冯小刚、陆川、张元、王小帅、贾樟柯、章明、路学长、娄烨、孙周、管虎、姜文、宁浩、徐静蕾、王一持。
韩国地区:朴赞郁、姜帝圭、金基德、金基石、康佑硕、尹锡湖、申尚玉、许秦豪、李瀚、金容华、金性洙。
日本地区:黒泽明、今村昌平、宫崎骏、小津安二郎、山田洋次、沟口健二、大岛渚、北野武、冢本晋也、大友克洋、押井守、岩井俊二、伊丹十三、堤幸彦、庵野秀明、竹中直人、行定勋、高畑勋、细田守、佐藤纯弥、寺山修司、柳町光男、是枝裕和、降旗康男、市川昆、小林正树、木下惠介、筱田正浩、森田芳光、本广克行、铃木雅之、村上正典、周防正行、熊井启、冈本喜八、成濑巳喜男、犬童一心、林海象、近藤喜文、望月智充、樋口真嗣、野村芳太郎、相米慎二、富野由悠季。
香港地区:吴宇森、徐克、王家卫、陈嘉上、陈可辛、杜琪峰、刘镇伟、刘伟强、陈木胜、尔冬什、王晶、陈果、关锦鹏、麦兆辉、唐季礼、叶伟信、李小龙、周星驰、彭顺、彭发、袁和平、许鞍华、彭浩翔、韦家辉、黄霑、洪金宝、林岭东、陈德森、李力持。
台湾地区:李安、侯孝贤、蔡明亮、杨德昌张作骥、陈国富、林正胜、杨德昌、朱延平。
欧美地区:斯皮尔伯格、卡梅隆詹姆斯、乔治卢卡斯、蒂姆伯顿、迈克尔贝、希区柯克、斯坦利库布里克、弗朗西斯科波拉、格里菲斯,卓别林,爱森斯坦,希区柯克,基斯基耶夫斯基,波兰斯基、罗伯特泽米基斯、大卫林奇、科恩兄弟、吕克贝松、奥利弗斯通、雷德里•斯科特、马丁斯科塞斯、罗恩•霍华德、克里特伊斯特伍德、特瑞吉列姆、约翰•施莱辛格、肯·罗奇、彼得•格林纳威、麦克•李、艾伦•帕克、大卫·里恩、林赛·安德森、约翰·保曼、德里克·贾曼、迈克尔·温特伯顿、丹尼·保尔、盖·里奇、维多里奥•德•西卡、罗伯特•罗西里尼、鲁奇诺•维斯康蒂、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费德里科•费里尼、彼埃尔•保罗•帕索里尼、弗朗切斯科•罗西、埃尔马诺•奥尔米、贝尔纳多•贝尔托鲁奇、贾尼•梅利奥、朱塞佩•托尔纳托雷、皮亚托·杰米、塞尔乔·莱翁内、塔维尼亚兄弟、埃托雷·斯科拉、莉丽亚娜·卡瓦尼、马可·贝罗奇奥、南尼·莫瑞提、奥逊•威尔斯、罗伯特•奥特曼、伍迪艾伦、约翰·福特、约瑟夫·洛赛、朱尔斯·达辛、阿瑟·佩恩、西德尼·吕美特、山姆·佩金法、约翰·卡萨维茨、布莱恩·德·帕尔玛、巴里·莱文森、特伦斯·马利克、朱利安·施贝尔、格斯·范·桑特、吉姆·贾木许、迈克尔·摩尔、斯派克·李、理查德·林克莱特、大卫·芬奇、史提芬·索德伯格、昆廷·塔伦蒂诺、保罗·托马斯·安德森、乔尔沃卓斯基、法斯宾德、施隆多夫、布努埃尔、马修·卡索维兹、伊夫.罗伯特、弗朗索瓦·特吕弗、吕克·戈达尔、贝托鲁奇、伊万·萨姆埃尔、让·皮埃尔·热内、让·雅克·贝奈克斯、克里斯·巴哈蒂、让·雅克·阿诺、阿兰·雷乃、亨利·乔治·克鲁佐、让-皮埃尔.梅尔维尔、汤姆.提克威、文德斯、赫尔措格、丽芬斯塔尔、茂瑙、约瑟夫·维尔斯麦尔。
陈波儿、章泯、钟敬之、吴印咸北影学院的四尊铜像

陈波儿、章泯、钟敬之、吴印咸北影学院的四尊铜像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3年第4期文刘小磊他们是中国电影的先驱和奠基者,是北京电影学院的缔造者。
他们把最后的精力、学识和才华,无私奉献给了中国电影教育事业,奉献给了北京电影学院这片热土陈波儿(1907~1951),广东潮州市潮安人。
曾任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全国妇联执行委员,全国文联委员、全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常委。
1929年在学期间参加了保障人权自由大同盟和左翼剧联领导的上海艺术剧社,主演了《街头人》《梁上君子》《炭坑夫》等。
抗战时期,她组织上海妇女儿童前线慰劳团,前往绥远抗日前线作慰问演出,并参加抗战影片《八百壮士》的演出。
1950年,在她的倡议下,中国第一所电影艺术干部学校成立。
这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前身。
2012年12月22日,北京电影学院北京校友会成立之际,陈波儿、章泯、钟敬之、吴印咸这四位中国著名电影教育家、北京电影学院创始人的铜像雕塑也在北京电影学院正式落成,揭幕。
上世纪30年代,以四位先贤为代表的一批电影人,听从中国共产党人的号召,以振兴民族电影、复兴民族文化为己任,投身进步电影事业,拍摄了一大批传世精品,创造了那个时代电影创作的辉煌。
随后,他们辗转延安、东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烽火中,坚持电影创作、电影教育,拍摄了大量珍贵历史影像和大批优秀电影,培养了一大批电影人才,为人民电影事业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他们高瞻远瞩,以创建中国人自己的电影大学的气魄,创建了北京电影学院前身——表演艺术研究所,为学院的发展倾注了毕生心血。
校党委书记侯光明教授在揭幕仪式致辞中讲到,四位先辈塑像的落成,是一种精神感召,它们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北京电影学院人,为北电不断创造辉煌。
陈波儿先当革命者,再做艺术家1907年,广东海阳县庵埠镇做干果批发生意的商人陈湘波家诞生了一个女娃,这让长女和长子都已不幸夭折的陈湘波喜出望外,按宗谱顺序给女娃起名舜华。
分析四位导演:赵宝刚、高希希、冯小刚、张艺谋的代表作品及各自的创作风格

分析这四位导演:赵宝刚、高希希、冯小刚、张艺谋的代表作品及各自的创作风格导演,是制作影视作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用演员表达自己思想的人,是把影视文学剧本搬上荧屏的总负责人。
作为影视创作中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者,导演的任务是:组织和团结剧组内所有的创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和演出人员,发挥他们的才能,使众人的创造性劳动溶为一体。
1、【张艺谋】 (电影导演)的代表作品及各自的创作风格张艺谋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最初担任摄影。
(1)代表作品:《红高粱》(1987年)、《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英雄》、《有话好好说》《满城尽带黄金甲》《山楂树之恋》等作品。
几乎所有作品都入围国际重要电影节,有的获大奖。
(2)创作风格:张艺谋的作品的突出特点,是那种对中国传统封建意识的深刻认识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是内蕴其中的浓烈的历史感和生命意识,是古朴民俗的奇特景观。
他竭尽所能去渲染感情,因而在他的电影中情感的表现往往饱满而炽热的,如《红高梁》。
而且他还注重气氛的营造,主要的是他的作品多以悲剧结尾。
同时张艺谋也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创作风格,不断打破观众的欣赏定势。
①《大红灯笼高高挂》:造型艺术的运用造型方面构成电影造型有四大要素:色彩、光线、构图、运动。
张艺谋惯于在他的电影中使用色彩斑斓的造型来烘托电影的气氛,增强视觉效果,如《红高梁》这部影片就运用了造型艺术的特点。
这部影片在表现的时候,选取了一系列独特的造型:抬轿的狂颠,高梁地上的野合,酿酒时热闹繁忙的场面,伙计们抱着酒罐向日本的汽车冲去;太阳下爷爷奶奶泥塑般的造型,孩子声嘶力竭的哭喊和日食等。
这些造型可能是一幕场景,一些道具,也可能是一些动作,它们和故事情青节紧密结合,给予观众以强大的视觉冲击,也象征性地传递了导演想在电影中表现的主题。
②《活着》:艺术里的突破把皮影戏引入电影《活着》之中是张艺谋作为导演最匠心独运的一次尝试。
皮影戏使《活着》的故事演化成三层:福贵一家的故事,皮影戏的故事,以及人类的事。
导演简介

徐克香港著名电影导演、编剧、监制、演员。
70年代后期转入电影圈发展,凭借《蝶变》一片崭露头角。
1984年与妻子施南生组建电影工作室,凭《英雄本色》、《倩女幽魂(1987年)》(监制)、《黄飞鸿(1991年)》等片蜚声海内外,为香港电影开创新时代。
当代香港电影界的幕前幕后人物中,徐克是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近年作品《狄仁杰之通天帝国》、《龙门飞甲》、《狄仁杰之神都龙王》。
其中《神都龙王》票房突破六亿人民币,该片不但成为导演徐克个人票房最高作品,也为他在故事与技术的结合上更上一层楼。
张艺谋张艺谋,中国影坛最具影响力及最具代表性的导演之一。
早期代表作《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等影片,都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在国际三大顶尖电影节都有斩获最高电影荣誉奖项——获得过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和银熊奖;两次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等诸多个国际电影奖项。
2002年转型执导的武侠巨制《英雄》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大片时代,随后相继导演了商业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
2012年,张艺谋先后获得第14届孟买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韩国电影大钟奖特别贡献奖、马拉喀什国际电影节杰出成就奖和开罗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章家瑞章家瑞,中国电影导演。
毕业于四川大学哲学系。
其代表作有《诺玛的十七岁》、《花腰新娘》、《芳香之旅》、《红河》、《迷城》、《杀戒》。
执导的电影获得过2004年法国卡普巡回电影节最佳影片金奖、第11届华表奖最佳故事片、第1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第1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传媒大奖最佳导演奖。
乌尔善乌尔善,中国电影导演。
2004年,独立电影作品《肥皂剧》获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奖”;2011年,执导电影《刀见笑》获第48届台湾金马奖“最佳新导演”;2012年,执导电影《画皮II》票房超过七亿人民币。
李安、杜琪峰、蔡明亮、娄烨:戛纳华人四剑客

,
列 1 9 9 4 年 台湾 十佳 华 语 片
,
片在 柏 林 电 影 节 上 荣 获 金 熊 奖
演奖
,
在 两 雅 图 电影 节 上 获
。
第
一
名
。
成 功 地 拍摄 了 这 部 影 片 之 后
,
李 安 跨 进 了 好 莱坞 主
的第
一
并 获 得 了 金球 奖 和 奥 斯 卡奖 最 佳 外 语 片 提 名
仇 》进 入 本 届 戛 纳 电 影 节 竞赛 单 元
,
他 所 执 导 的作 品 《 复
一
战 》两 片 同时 入 围 最 佳 电 影
最 佳 导 演 的杜 琪 峰
。
最终凭借
也 说 明 香 港 电影 经 历
。
电 影 《 火 》首 次 荣 膺 最 佳 导 演 奖 枪
段 消 沉 之 后 正 在 慢 慢 复 苏 并 引起 广 泛 的注 意 杜 琪 峰拍 摄 的 第
一
杜 琪 峰 对 江 湖 恩仇 背 景 以 及 警 匪 类 型 片 非 常 执 着
,
,
不过
碧 部 电 影 是 《 水 寒 山夺 命 金 》 该 片
一
他 不 再 靠单 纯 的惊 险 刺 激 场 面 吸 引 观 众 度 出发
,
,
而 更 多从 小 人 物 角
,
清 新 纪 实 的 手 法 在 当 时 的 武 侠 片 中也 算 独 树 响平 平
行 当中 始 终 游 韧 有余
。
使他 在 不 同时 期 不 同类 型 的 电影 流
八 的贺 岁 电 影 《 星
倒 令观 众 有
影
。
一
个 新 的角 度 重 新 认 识 警 察
电影行业五大国内导演的代表作品与创作风格分析

电影行业五大国内导演的代表作品与创作风格分析电影导演是电影创作中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以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塑造了许多经典作品。
本文将分析国内电影行业五位杰出导演的代表作品以及他们的创作风格。
一、张艺谋——《红高粱》与现实主义风格张艺谋是中国现代电影的代表导演之一,他的《红高粱》以其独特的现实主义手法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部电影以中国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寓言式的故事,通过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反思展示了现实主义的特点。
张艺谋擅长运用大胆的镜头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刻画,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深入思考社会问题。
二、陈凯歌——《霸王别姬》与浪漫主义风格陈凯歌是中国电影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他的代表作品《霸王别姬》被誉为中国电影的巅峰之作。
这部电影通过全景式的叙事方式,展示了一个扑朔迷离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人性、命运和传统价值的思考。
陈凯歌擅长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来表现情感与情绪,给观众带来了深深的触动。
三、冯小刚——《手机》与喜剧风格冯小刚是中国最受欢迎的导演之一,他的《手机》被认为是中国新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电影通过幽默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道德与贪婪的故事,让观众在欢笑之中思考人性的脆弱与扭曲。
冯小刚擅长运用喜剧元素来处理严肃的题材,使得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深刻的思考。
四、王家卫——《东邪西毒》与艺术实验风格王家卫是中国电影界的艺术家型导演,他的代表作品《东邪西毒》以其独特的艺术实验手法著名。
这部电影以武侠片为题材,通过非线性叙事、抽象的画面和独特的音乐剪辑展现了导演对电影语言的超越与创新。
王家卫擅长运用镜头的美感和声音的独特处理来营造独特的电影风格。
五、宁浩——《疯狂的石头》与黑色幽默风格宁浩是中国电影界的黑色幽默导演代表之一,他的《疯狂的石头》以黑色幽默的手法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系列围绕宝贝石头展开的故事,通过讽刺和夸张的表达方式,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荒诞与无奈。
宁浩擅长运用黑色幽默手法来处理敏感的社会问题,使观众在笑声中思考人性的善恶与无常。
中国的第一至第七代导演一览

第一代导演--中国电影的拓荒者中国电影始于1905年,由丰泰照相馆老板任景丰出资,刘仲伦摄影的京剧《定军山》。
这部电影是对戏剧舞台上表演内容的忠实记录,摄影机摆放的位置也是在观众席,因此这部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一部戏剧纪录片。
早期的中国电影与戏曲有着密切的关系,又受到当时被称为文明戏的话剧的影响,所以,这个时期的电影又叫做“影戏”。
1913年,郑正秋与张石川合作拍摄了《难夫难妻》,进行独立的电影剧本创作,开始尝试摆脱戏曲舞台的框范,被夏衍誉为“给中国电影事业铺下了第一块奠基石”。
他们也就成了中国的第一代电影人,中国的“第一代导演”。
第一代导演指默片时期的电影导演,大致活跃于上世纪初叶到20年代末。
这一代导演约100人左右,代表人物有郑正秋、张石川、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等,其中尤以郑正秋、张石川的成就为大。
他们作为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既缺乏经验,拍摄条件又非常简陋的情况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长故事片《黑籍冤魂》、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第一部劳工片《劳工之爱情》、第一部体育片《二对一》、第一部系列电影《火烧红莲寺》(先后拍了十八集)。
就艺术技巧而言,第一代导演还处于摸索阶段。
第二代导演--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中国“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
这一代导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东山、费穆。
“第二代导演”的突出贡献是完成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片的转变。
在艺术上,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长。
第二代导演是在左翼电影运动影响下开始电影创作的,他们遵循反帝反封建的制片路线,追随时代前进步伐,贴近社会生活,摄制了一大批表现工人、农民、妇女和知识分子生活和斗争的影片。
中国明星电影界的杰出代表

中国明星电影界的杰出代表中国电影产业在近几十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涌现出了众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明星。
他们以杰出的演技、卓越的人格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为中国电影界的代表。
本文将介绍几位中国明星电影界的杰出代表。
一、成龙成龙作为中国最具国际知名度的电影明星之一,他的电影作品畅销全球。
成龙以其独树一帜的功夫风格和卓越的动作表演迎来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他多年来的辛勤付出和专业精神为中国电影界树立了榜样。
成龙不仅在影视表演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还在制作、导演等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
他始终保持对电影事业的热爱和追求,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章子怡章子怡是中国影坛的当代女神,她既有出色的外貌,又有扎实的表演功底。
章子怡在各类角色中展现了卓越的演技,她出演的《花样年华》、《艺伎回忆录》等影片都赢得了国际的赞誉。
她以真实、自然的表演风格展示了中国女性的独特魅力,成为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代表。
三、周星驰周星驰是中国喜剧电影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一直深受观众的喜爱。
周星驰以幽默搞笑的表演风格和独特的创意为中国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的电影《喜剧之王》、《大话西游》等在中国和国际市场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周星驰的作品不仅让观众开怀大笑,也传递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成为了中国电影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四、范冰冰范冰冰是中国当代女演员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她以其出色的演技和美丽的外貌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
范冰冰在多部电影中展现了自己多样的演技,她的影片《苏乞儿》、《致青春》等都成为了票房的保证。
她的成功不仅在于她的颜值,更在于她的努力和对表演事业的热情。
五、李冰冰李冰冰是中国目前最具影响力的女演员之一,她凭借多部作品赢得了观众和评委的一致好评。
李冰冰以深情独特的演技塑造了许多经典角色,她的影片《一个都不能少》、《离开青春的女人》等在国内外电影节大放异彩。
李冰冰的出色表演为中国电影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中国明星电影界的杰出代表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独特的艺术才华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惊喜和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洲四大后现代电影大师
导读:本文亚洲四大后现代电影大师,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北野武:日本电影新天皇
北野武被称为日本电影的新天皇,不过,他自己对此并没有非常特别的感受,他自己甚至说:“每当有人称我为‘亚洲导演’,我总觉得这个称号充斥着歧见,我真希望在我们的电影里,能去掉典型的亚洲特征,文化、美学。
这倒不是说要把黑泽明抛开,只是我宁愿见到当代的日本电影能超越武士电影。
我讨厌导演一古脑地贩卖亚洲模样。
我知道这正是目前最好卖的,但这也是我亟想摆脱掉的。
”
北野武的代表作是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花火》。
北野武的大部分作品是警匪片,但出乎常规的,这些构图加上极少极少的对白,电影的叙事线索呈片段式的分布,邀请观众和人物一起玩拼图游戏。
他的影片对日常生活有着偏爱,可是它总被惊人的残酷打断。
有人说,当北野武要吓人时,是无厘头的,也没有任何警告,因为他的习惯是在预备动作都还没有做好之前,就打得你鼻青脸肿。
《花火》的影片风格很像法国印象派画家修拉的“点彩法”。
它的内容也的确包括了点彩法,电影中的退休警察濒临绝症,以绘画打发时间,他用点描的方式作画,之后其画风慢慢变成影片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对死亡和自杀的着迷。
电影中的人物不断地做着同样的工作,
他们不是忙着拼图就是忙着洗牌寻找答案,试着找回生命中断裂的碎片。
这样的语法和王家卫的《阿飞正传》中对时间的使用颇为相似。
北野武还在他的影片中直接引用日本传统的画像,富士山、假石庭院的图像、寺庙、樱花、自助旅馆等等,都在显示他对传统景观的关注。
引用传统,这也正是后现代的一个显著的特征。
在1999年的《菊次郎的夏天》中,北野武的电影回到了老人和孩子身上。
这种一老一少相伴而行的影片很容易让人想到它会充溢《中央车站》、《科里亚》一般的温馨,没想到北野武竟然来了一段真人加电脑动画特效,天使从天而降,摇响菊次郎手中的玻璃铃钟,令人颇为意外,画面质感,如同一段精制的婴儿电视广告片。
将电视广告引入电影之中,并非北野武首创,他不过是来自非常随意和率真。
岩井俊二:日本电影的旗手
生于1963年的岩井俊二是90年代日本电影的另一个代表人物,可是他自己却说“我并不是日本电影的旗手”,可见其对电影的态度。
拍摄第一部电影长片《情书》以前,岩井已经有过相当多的影像经验,从学生时代开始玩照相机(这也是日本导演得益于日本照相/录像器材民用化的优势所在),之后进入电视界,拍MTV、谈话节目、饮食节目、电视连续剧、广告,然后是电影。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影像的时代是毋庸置疑的,可是要在这样一个高度数码化的世界挖掘出属于自己,同时能愉悦大众的电影并非易事,岩井堪称一个编织后现代梦想的人。
《情书》更多的是关于电影与记忆的关系。
《情书》不仅有着相
当个人色彩的企图,同时也反应了岩井俊二在中学时代的回忆,通过和已逝去的恋人通信,引导主角更加强烈地感受到爱人的不存在。
理所当然,死去的人无法回信,那么这当中一定有什么理由。
随着故事的行进,愈来愈明朗化,如岩井所说:“这是一种恋人不在的恋情。
”这份悲伤,岩井却用远镜头的描写方法,象征着我们这一辈子的人对于恋爱仍无法正面去面对的心情。
他将这份不存在的恋爱,以自己私人的回忆及大家都有过的经验融入其中,重复描写。
因此和他有着相同的经验与过去,拥有共同时期的人来欣赏这部作品时,一定相当怀念,因为“不管什么电影都无法实现人所逝去的记忆”。
虽然岩井的电影走在时代的最前端,但是他的风格和昆汀·塔兰蒂诺那种带着嘲讽的幽默与完全暴力交织而成的电影又不一样,在他的电影里有着MTV的节奏,同时还有拍摄电视培养出来的感性。
自称为印象作家的岩井活跃在各种视觉媒体,他这样的心态完全不同于一些老牌电影导演,他们认为电视产品的影响会危害他们的作品,更别提MTV了。
岩井就是这样一种崭新的、自由的状态下拍摄了《燕尾蝶》。
岩井虚构了一个叫元都(YenTown)的城市,这个城市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被钱的魔力吸引而来的人们,有说越南话的,有说汉语的,这里有黑帮,有妓女,还有流行音乐艺术家。
他们看来一个个没追求,金钱和欲望是他们的“世界语”,加上影片凌厉的视觉形象,如同一幅现代“浮世绘”。
阿巴斯:模糊戏剧性和纪录性
伊朗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AbbasKirostam)既被人们视为
亚洲电影的象征,也被认为是“90年代世界影坛出现的最重要的导演”。
阿巴斯1940年出生于德黑兰,毕业于德黑兰艺术学院。
大学毕业后,他主要从事广告制作、画插图、海报设计及广告标题等工作,1960—1969年间他共拍过150多部广告片。
直到70年代他进入青少年教育发展中心,才开始引起国际影坛轰动的一系列电影创作。
他的第一部获得国际注意的影片是《何处是我朋友的家》,这部电影描写一个小学生不小心把同学的作业本带回了家,为了不让同学受罚,他决定尽快把作业本送回去。
整部电影“纪录”了小孩还本子的过程,一路上,他不停地向遇到的每个人询问同学的家在哪里?在复杂拖沓的问询中呈现了一种生命的自然状态。
像《何处是我朋友的家》这样的影片所讲的故事,先前是很少进入电影叙事中的,因为它根本就没有重大的事件发生,由于阿巴斯的影片喜欢用长镜头,故事又很简单,很多人将他视为纪实性的导演,他自己并不以为然。
任何平常的生活很可能蕴含戏剧性,阿巴斯将戏剧性和纪录性刻意模糊,将虚构建筑在真实之上。
阿巴斯自己也说:“我们永远不要忘记正在观看的是一部影片,即使在看似非常真实的时刻,我都希望画面旁边的两把利剑的光芒闪烁不停。
”
阿巴斯喜欢使用非职业演员,实景拍摄。
他的电影中往往出现戏中戏,《生生不息》和《橄榄树下的情人》便由演员饰演导演,在地震灾区寻找《何
处是我朋友的家》中的小男孩,或者指导工作人员选演员,还促成了一对年轻人的婚姻。
而他的新作《樱桃的滋味》与日本影片《鳗鱼》一道获得1997年戛纳金棕榈大奖是以剧情片的形式拍摄的,可是到了影片的结尾,出现了阿巴斯导戏的片段,他再次打破了故事与现实的界限。
王家卫:香港电影另类
后现代主义电影思潮对中国本土的影响相对滞后,但它对同属中国的香港地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