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脱氯污泥方法
污水处理中的化学处理方法

污水处理中的化学处理方法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化学处理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沉淀法、氧化还原法以及吸附法。
一、沉淀法沉淀法是一种通过添加化学物质使污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不溶于水的固体沉淀物的方法。
常用的沉淀剂有氢氧化铁、氢氧化铝等。
在污水处理中,根据不同的污染物特性选择合适的沉淀剂。
例如,对于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废水,可以使用氢硫化钠作为沉淀剂,将重金属离子与硫化物反应形成沉淀物。
二、氧化还原法氧化还原法是利用氧化剂和还原剂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氧化和还原反应,以达到降解和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常用的氧化剂有氯气、臭氧、高锰酸钾等,而常用的还原剂有二氧化硫、亚硫酸钠等。
例如,氯气可以被用于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二氧化硫可以还原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将其还原为金属沉淀物。
三、吸附法吸附法是一种将污水中的污染物通过吸附材料进行物理吸附的方法。
吸附材料常用的有活性炭、分子筛等。
污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可以通过吸附材料表面的孔隙结构和活性基团吸附,并实现去除。
例如,将活性炭添加到污水中,通过活性炭表面的微孔结构和大量的孔隙吸附有机物,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除了以上介绍的化学处理方法,还存在其他一些化学处理方法,如中和法、络合法等。
这些方法在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中有着各自的应用。
总结起来,污水处理中的化学处理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
通过合理选择和组合这些化学处理方法,可以实现对不同类型污水的高效处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脱氯工艺技术

脱氯工艺技术脱氯是一种用于去除水中余氯的工艺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将氯化物氧化为无毒的氯化物,从而降低水中的余氯含量。
在水处理过程中,脱氯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净化、污水处理和工业用水等领域。
脱氯的工艺技术有很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类:1. 活性炭吸附脱氯: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能够吸附水中的余氯,并将其转化为无毒的氯化物。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效果稳定,但需要定期更换活性炭。
2. 二氧化硫还原脱氯: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够与氯发生反应,生成无毒的氯化物。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需要控制好二氧化硫的用量,避免产生二氧化硫残留。
3. 亚硫酸氢钠还原脱氯:亚硫酸氢钠也具有还原性,与氯发生反应,产生氯化物和硫酸钠。
这种方法操作相对复杂,需要控制好反应条件,避免产生亚硫酸氢钠残留。
4. 紫外线消毒脱氯:紫外线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能够快速分解水中的余氯。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无需添加其他化学药剂,但紫外线消毒设备较为昂贵。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会采用多种脱氯工艺技术的组合。
例如,在自来水净化工艺中,常常使用活性炭吸附脱氯和紫外线消毒脱氯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脱氯效果和水质安全标准。
脱氯工艺技术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虑水质要求、水处理工艺的适应性、操作方便程度和经济性等因素。
此外,脱氯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脱氯剂的投加量,避免过量投加或不足,以确保脱氯效果和处理水质安全。
在污水处理中,脱氯工艺技术也是十分重要的。
污水中的余氯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对生物造成危害。
因此,在处理污水时,必须对余氯进行脱氯处理,以保障环境和生物的安全。
总之,脱氯工艺技术在水处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提高水质,还能保护环境和生物的安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脱氯工艺技术也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为我们提供更加安全、清洁的水资源。
氯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氯废水处理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l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氯废水处理工艺流程:①预处理阶段:首先通过格栅、沉淀等物理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大颗粒杂质,减轻后续处理负担。
②氧化/还原处理:对含有游离氯的废水,采用曝气吹脱或化学还原法,如加入Na2SO3、Na2S2O3等还原剂,将游离氯转化为氯离子,降低毒性。
③沉淀法:向废水中加入石灰乳等沉淀剂,去除重金属及部分氯化物,调节pH值,促进沉淀物形成。
④吸附法:运用活性炭或特定吸附材料,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氯化物,提高水质。
⑤离子交换:在低盐度条件下,使用阴离子交换树脂有效去除氯离子,适合处理含氯浓度较低的废水。
⑥膜分离技术:应用反渗透(RO)、纳滤(NF)等膜技术深度净化,有效去除氯化物及其他溶解性溶质,提高出水水质。
⑦生化处理(若适用):对于生物可降解有机物,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生化工艺,促进有机物分解。
⑧后处理与排放:经过上述处理后,对废水进行最终检测,确保各项指标达到排放标准,安全排放或回用。
⑨污泥处置:产生的污泥经浓缩、脱水处理后,根据环保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置或资源化利用。
含氯废水处理的解决方法

含氯废水处理的解决方法标题:含氯废水处理的解决方法引言:含氯废水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废水,它的处理对于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含氯废水的处理方法多种多样,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方法,并提供高质量的解决方案,以帮助解决这一环境问题。
第一部分:背景和问题说明在工业过程中,许多行业产生含氯废水,例如化工、纺织和制药等。
含氯废水中的氯化物离子可能对水体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有效的处理方法来降低废水中氯离子的含量。
第二部分:传统的含氯废水处理方法1. 化学沉淀法:这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法,它利用沉淀剂与废水中的氯化物发生反应,形成不溶性沉淀物。
然后沉淀物可以通过过滤或沉淀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但它对氯离子的去除率有限。
2. 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是一种常用的吸附剂,它对废水中的氯化物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
该方法通过将废水通过活性炭床进行处理,从而将氯离子吸附到活性炭上。
然后可以通过再生活性炭或将其作为固体废物处理来恢复活性。
3.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包括反渗透、超滤和纳滤等方法。
这些方法通过使用半透膜来分离废水中的溶质和溶剂,从而实现氯离子的去除。
膜分离技术具有高效、可控性强的特点,但其成本较高。
第三部分:新兴的含氯废水处理方法1. 光催化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利用紫外线或可见光辐射激活催化剂,将废水中的氯离子氧化为无害的物质。
这种方法具有高效、无二次污染和较低的处理成本,因此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2. 电化学氧化法:电化学氧化法将废水中的氯离子在电极上进行氧化分解,从而实现其去除。
这种方法具有高效、选择性强的特点,适用于高浓度和复杂废水的处理。
3. 生物处理法:通过利用细菌、微生物或其他生物体对废水中的氯化物进行降解和去除,生物处理法成为一种环保、可持续的处理方法。
它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氯离子浓度,还能减少化学消耗和污泥产生。
第四部分:综合应用与前景展望将上述的含氯废水处理方法进行综合应用,可以根据废水性质、处理要求和经济可行性来制定合适的处理方案。
污泥处置及资源化处理方案

污泥处置及资源化处理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增长和工业化的发展,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污泥处置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步骤,大量的污泥产生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压力。
因此,对于污泥的妥善处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污泥的处理方法以及资源化处理方案。
污泥的来源污泥是污水处理产生的固体废物,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水中悬浮的固体、有机污染物和微生物等都会沉淀在污泥中。
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污泥可以分为厌氧污泥、好氧污泥、混凝沉淀污泥以及生活垃圾堆肥中产生的污泥等。
污泥的处理方法目前,污泥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 landfill、焚烧和资源化处理三类。
Landfill 处理Landfill是一种将污泥埋入填埋场进行处理的方法。
将污泥浓缩成较干燥的物料,再将其运至填埋场进行填埋即可。
这种方法处理的污泥体积小、易于运输和储存。
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填埋释放的温室气体甲烷等对环境造成了威胁,同时土地的利用也受到限制。
焚烧处理焚烧污泥是将污泥经过处理后,以高温氧化的方式进行控制的方法。
这种方法处理后的污泥体积更小,成本更高,且焚烧后的废渣可以再次利用,具有环保的效益。
但是对于此种方法,一定的系统运转成本和技术要求比较高,附加的废气和废渣对环境会有一定的影响。
资源化处理资源化处理是一种将污泥中可利用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转化为有用产品的方法。
污泥转化后形成的产品可以用于肥料和能源生产,解决了污泥处理和能源、肥料使用之间的耦合问题。
将污泥转化为资源化产品可以减少成本,同时对环境友好。
资源化处理方案目前,污泥的资源化处理方式分为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法三类。
化学法化学法是一种利用化学方法将有机物和无机物分离的方法。
常见的化学法处理方案有酸碱法、氧化法和还原法。
通过加入酸、碱等化学药剂进行处理,将有机物和无机物分离出来,分别加工、利用。
物理法物理法是利用物理性质对污泥进行分离。
常见的物理法处理方案有离心法、滤板法、挤压法等。
污泥的处理方法

污泥的处理方法污泥是指废水处理后产生的含有固体颗粒和有机物质的混合物,其处理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具有重要意义。
在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中,污泥的处理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污泥的处理方法,希望能对相关行业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首先,污泥的处理方法可以分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三种主要方式。
物理处理主要包括沉淀、过滤和脱水等过程,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将污泥中的固体颗粒和水分进行分离。
化学处理则是利用化学药剂对污泥进行处理,如氧化、还原、中和等方法,来改变污泥的性质和组成。
生物处理则是利用微生物对污泥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和分解,达到减少有机物含量和改善污泥质量的目的。
其次,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泥,可以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比如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通常采用厌氧消化和好氧堆肥等生物处理方法,将有机物质降解成稳定的有机质,然后用于土壤改良和植物养殖。
而工业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由于其成分复杂,可能需要结合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进行综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此外,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污泥处理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方法和技术。
比如热解技术可以将污泥中的有机物和水分分解成可燃性气体和固体残渣,实现资源化利用和能源回收。
同时,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可以在高温高压下将污泥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达到高效处理污泥的效果。
综上所述,污泥的处理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污泥的性质和来源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
在处理污泥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资源化利用和环境保护,尽量减少污泥对环境的影响。
希望本文介绍的污泥处理方法能够为相关行业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推动污泥处理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土壤污染 修复

土壤污染修复污染土壤修复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生态学原理,并采用人工调控措施,使土壤污染物浓(活)度降低,实现污染物无害化和稳定化,以达到人们期望的解毒效果的技术措施。
理论上可行的修复技术有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和综合修复等几大类。
有些修复技术已经进入现场应用阶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污染土壤实施修复,对阻断污染物进入食物链,防止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促进土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该技术的研发主要集中于可降解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两大方面。
物理修复技术:物理分离修复技术主要是应用在污染土壤中无机污染物的修复技术上,它最合适用来处理小范围的污染土壤,从土壤、沉积物、废渣中分离重金属,恢复正常功能。
它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土壤介质及污染物的物理特征,采用不同的方法将污染物质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包括:依据粒径大小采用过滤或微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依据分布、密度大小采用沉淀或离心分离;依据磁性特征采用磁分离手段:依据表面特性采用浮选法进行分离等。
多数物理分离修复技术都有设备简单,费用低廉,可持续高产等优点,但是在具体分离过程中,要考虑技术的可行性和各种因素的影响。
包括要求污染物与土壤颗粒的物理特征的差异显著,特别是当土壤中有较大比例的黏粒、粉粒和腐殖质存在时很难操作等等。
蒸汽浸提修复技术是指利用物理方法通过降低土壤孔隙的蒸汽压,把土壤中的污染物转化为蒸汽形式而加以去除的技术,又可分为原位土壤蒸汽浸提技术、异位土壤蒸汽浸提技术和多相浸提技术。
气提技术适用于地下含水层以上的包气带土壤;多相浸提技术适用于包气带好地下含水层。
该技术适用于高挥发性化学污染土壤的修复。
原位土壤蒸汽浸提技术适用于处理蒸汽压大于66.66Pa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挥发性有机卤代物或非卤代物,也可适用于除去土壤中的油类、重金属、多环芳烃或二恶英等污染物:异位土壤蒸汽浸提技术适用于修复含有挥发性有机卤代物和非卤代物的污染土壤;多相浸提技术适用于处理中、低渗透型地层中的挥发性有机物。
有机氯废水脱氯处理技术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鉴定 浙江省科技厅
浙 科 鉴 字 [2006] 第 官宝红
208 号
浙江省环保科技奖二等奖 浙江省环保局
浙江大学 浙大易泰
推荐为 2008 年国家节能减排 科 技 部 火 炬 高 技
浙大易泰
新技术
术产业开发中心
“一种超声波辅助强化金属还
原有机氯化物脱氯的方法”发 国家知识产权局 官宝红 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有机氯化物的污染具有广泛性和危害性,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环 境问题,引起密切关注。在美国环保署和欧共体公布的污染物黑名单 上,排在前列的是有机氯化合物和可以在环境中形成有机氯化合物的 物质,主要包括氯代脂肪烃、氯代芳香烃及其衍生物。含有机氯化物 的废水直接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可能导致生物处理单元效率明显下降, 前苏联则禁止氯仿、四氯化碳等有机氯化合物进入废水生化处理系统。
浙江大学
VI
浙大易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有机氯化物废水均相催化还原脱氯处理技术简介
十一、附件
浙江大学
VII
浙大易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有机氯化物废水均相催化还原脱氯处理技术简介
浙江大学
VIII
浙大易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官宝红 官宝红
项目编号 2004C33068
浙江省环境监测站监 测,浙江省环保局验收
官宝红 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官宝红
浙江大学
II
浙大易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有机氯化物废水均相催化还原脱氯处理技术简介
2006.6 2007.12 2008.1 2008.7
2008.7
2008.8 2008.10 2009.4 2009.7 2010.5
八、技术性能指标
(1) 还原剂和混凝剂可以为工业废料; (2) 脱氯处理效率:90~99.9%; (3) 吨废水处理成本(低浓度):5~25 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还原脱氯污泥方法2,4,6-三氯苯酚作为防腐剂、杀菌剂、防霉剂[1, 2]广泛应用于各类制造业,导致大面积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受到了氯代有机物的污染[3, 4, 5],在污水厂剩余污泥中亦有发现[6]. 因其高毒性,持久性和致癌性,2,4,6-TCP被美国、中国等国家列入优先控制污染物[7, 8].多氯酚很难在好氧条件下降解,而在氧化还原电位低的厌氧环境中,在相应酶的作用下进行厌氧还原脱氯,代谢速率较高[7],且厌氧脱氯的原理与应用对于修复土壤或地下水更具现实意义,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通过富集活性污泥可获得厌氧降解2,4,6-TCP的混合微生物[9],氯取代基被脱除后,生物毒性大大降低[10, 11],再通过好氧处理,可实现彻底矿化. 对于复杂的氯代化合物,其矿化过程具有步骤性,每步生成的产物往往越来越不容易脱氯[17],且脱氯菌与其他厌氧细菌形成复杂的互养关系而受到制约[18, 19],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目前已从土壤、地下水中分离鉴定出多种氯酚降解菌[12, 13, 14, 15, 16],这些微生物以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有机氯代物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呼吸代谢作用. 其中,Dehalococcoides ethenogenes、 Dehalobacter restrictus等通过还原脱氯酶进行脱氯呼吸,另外,异化铁还原菌的脱氯作用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13, 14],如Gobacter、 Shewanella、 Desulfitobacterium等,这些微生物可同时进行Fe(Ⅲ)还原与脱氯呼吸. 在不同的微生物及环境条件下,厌氧脱氯转化过程受到影响,并显著影响脱氯速率. 因此深入研究2,4,6-TCP在厌氧污泥群中的代谢特性和影响因素对于实现2,4,6-TCP彻底矿化,深入还原脱氯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驯化活性污泥富集2,4,6-TCP还原脱氯污泥,探索厌氧条件下驯化污泥对2,4,6-TCP还原脱氯途径、代谢特征和影响因素,探讨相关机制,以期为加速还原脱氯的方法、实现多氯酚的彻底矿化及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基本营养物研究中所采用的培养基含有以下物质:①主要营养物质(×10-2 g ·L-1): KCl(0.15),KH2PO(1.36),NH4Cl(2.68); ②微量元素(×10-3 g ·L-1): CoCl2 ·6H2O(0.024),ZnCl2(0.075),H3BO3(0.019),NiCl2 ·6H2O(0.024),Na2Mo4 ·2H2O(0.024),FeCl2 ·4H2O(1.344),MnSO4 ·4H2O(0.026),MgSO4 ·7H2O(1.556),CaCl2 ·2H2O(2.336),CuSO4 ·5H2O(0.009),AlK(SO4)2 ·12H2O(3.446); ③维生素(×10-3 mg ·L-1)[20]: 生物素(20),叶酸(20),维生素B6(100),维生素B1(50),维生素B12(1),对氨基苯甲酸(50),泛酸(50),维生素B6(100),硫辛酸(50); ④酵母浸膏: 0.002%. 其余物质根据实验内容另行添加.1.2 污泥驯化污泥取自上海市长桥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回流污泥,其中未测得氯酚类物质. 驯化前,将污泥淘洗3次,接种至可密封厌氧瓶内,添加1.1节所述营养物质. 添加乳酸钠(20 mmol ·L-1)、 2,4,6-TCP(50 μmol ·L-1),所有物质添加完毕后定容至1 L,氮气吹脱20 min密封,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上,内置磁力搅拌子,30℃条件培养,定期更换培养液. 培养液加入前经高纯N2吹脱20 min,更换时以N2保护,维护反应所需的厌氧条件. 定期检测酚类物质浓度变化,直至驯化完成.1.3 实验方法间歇实验按照以下步骤进行:①配制培养基: 按1.1节所述配方以去离子水配制基本营养物培养基,分装至100 mL厌氧瓶内,高纯氮气吹脱20 min密封,121℃灭菌后待用. 实验时,根据实验内容,N2保护下分别添加各类物质:乳酸钠(10 mmol ·L-1或20mmol ·L-1); 2,4,6-TCP、 2,4-二氯苯酚(2,4-DCP)、 4-氯苯酚(4-CP)、苯酚,添加浓度为40-80 μmol ·L-1; 柠檬酸三铁(FeC6H5O7,1、 5、 10 mmol ·L-1)、腐殖质模式物蒽醌-2,7-双磺酸钠(2,7-AQDS,1、 5、 10 mmol ·L-1). 所有实验均为3组平行,结果取平均值,所有物质添加完毕后接种驯化污泥. ②污泥接种: 取出适量驯化污泥,无氧条件下淘洗,置于混匀器(GS-10)上,N2保护条件下利用注射器抽取10 mL,接种至100 mL厌氧瓶内,以去离子无氧水定容至50 mL. ③置于恒温培养箱(HZQ-X160)内振荡培养,定时取样检测. ④取样: N2保护下,利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液体样品,利用微滤膜(0.45 μm)过滤待测. 以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波长282 nm的紫外荧光器,ZORBAXSB-C18反相色谱柱)检测液相2,4,6-TCP、 2,4-DCP、 4-CP和苯酚浓度,流动相为甲醇水溶液,体积比为甲醇∶水(含1%醋酸)=80 ∶20,温度为25℃,流动速率为1mL ·min-1,检出限0.1mg ·L-1,加标回收率>98%. 采用Cervantes等[21]描述的方法于450 nm波长处用UNICO 1200 型分光光度计测定其还原态AH2QDS 的吸光度. 采用ICS-1000离子色谱测定液相总Fe(Ⅱ)浓度,样品量50 μL,分离柱IonPac CS5A+CG5A,流速1.2mL ·min-1,柱后与PAR反应(530 nm). 采用Multi N/C UV HS 型TOC仪(NDIR检测器)测定样品中的总有机碳(TOC),样品量500 μL,检测限0.05mg ·L-1.1.4 主要试剂蒽醌-2,7-双磺酸钠,分析纯,购于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2,4,6-三氯苯酚、 2,4-二氯苯酚、 4-氯苯酚、柠檬酸铁等其他药剂均为分析纯,购于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高纯氮气购于上海南汇化工轻工有限公司.2 结果与讨论2.1 污泥厌氧降解2,4,6-TCP特性驯化初期,2,4,6-TCP需30 d实现初始性降解,驯化至90 d时,2,4,6-TCP 24 h内转化率达到100%,此时认为污泥驯化完成. 9个月的实验中,100%转化2,4,6-TCP一般耗时为9-24 h. 厌氧条件下,大多数氯酚都可通过还原脱氯过程逐步脱氯,降低毒性. 已有研究显示[22],2,4,6-TCP厌氧脱氯的中间产物可能有2,4-DCP、 4-氯酚、苯酚,苯酚开环转化为苯甲酸进而通过厌氧产甲烷作用生成CH4和CO2. 本研究中,产物经HPLC检测有2,4-DCP、 4-CP、苯酚,有少量CH4和CO2产生(未做准确测定),2,4,6-TCP降解曲线及中间产物变化见图 1. 其中,初始浓度为66 μmol ·L-1的2,4,6-TCP 24 h 内转化率为100%. 2,4-DCP浓度较低,多批次的实验中2,4-DCP浓度一般在0-4.22 μmol ·L-1,4-CP会逐渐累积,少量转化为苯酚. 9个月多批次实验中,2,4,6-TCP始终未实现最终性降解,终产物为4-CP和少量苯酚,这与相关研究相符[19, 22, 23, 24, 25, 26, 27],TOC在这一过程中降解率较低(<20%),可见,单独厌氧降解可实现快速脱氯,但难以实现2,4,6-TCP及有机物的的彻底矿化. 与已有研究相比(见表 1),驯化污泥具有快速转化2,4,6-TCP的能力,这说明通过本实验的驯化方法可富集大量厌氧脱氯细菌. 厌氧降解残留物主要包含4-CP、苯酚和有机物,通过好氧污泥(未驯化)处理后,残留的4-CP(反应初始浓度33 μmol ·L-1)2 h后无检出,6 h TOC去除率>90%,无酚类物质和苯系物检出. 因此,加速2,4,6-TCP的厌氧脱氯是实现其彻底矿化的关键,深入研究厌氧脱氯的影响因素和相关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图 1 污泥厌氧/好氧降解2,4,6-三氯酚及中间产物变化表 1 驯化的厌氧污泥或富集培养物降解根据L ffler等[28]的理论,乳酸钠为氯代有机物提供电子,通过微生物的呼吸链传递给氯代有机物使其还原脱氯,这一过程产生的能量被微生物转化为ATP. 根据空间位阻效应理论,2,4,6-TCP先是逐个脱去邻位的氯,然后再脱去对位氯. 而本体系中,在降解初始4-CP浓度即增加,2,4-DCP一直有检出,但浓度一直很低,且未发现累积过程,推断存在2,4,6-TCP同时脱去两个邻位的氯的途经[29].同时,本实验中,2,4-DCP在体系中的出现说明存在2,4,6-TCP经由2,4-DCP中间体进而脱氯生成4-CP这一途径. 上述两种途径可能同时发生,因此推测转化途径见图 2.图 2 2,4,6-三氯酚厌氧/好氧降解途径及电子数变化2.2 污泥对中间产物的降解研究中以乳酸钠为电子供体,接种驯化污泥,分别添加2,4,6-TCP 及其厌氧降解的中间产物2,4-DCP、 4-CP和苯酚及基本营养物质,于100 mL厌氧瓶内进行间歇培养实验(具体方法见1.3节),考察各中间产物的降解特性. 结果发现,33 h驯化污泥对含邻位氯氯酚(2,4,6-TCP、 2,4-DCP,初始浓度为84.1 μmol ·L-1、 45.3 μmol ·L-1)的初始性降解为100%,产物主要为4-CP(图 3); 对位氯酚(4-CP,初始浓度为45.7 μmol ·L-1)降解率为22%,产物为少量苯酚; 而苯酚(初始浓度68.4 μmol ·L-1)基本未降解.图 3 驯化污泥对中间代谢产物的降解Mohn等[30]发现对位氯在厌氧环境难以脱氯,4-CP分子结构的稳定性使得在酶作用下氯原子难以被亲核取代. 当邻位和对位或间位共存时,邻位优先脱氯,因为该路径具有较小的氧化还原电势. 本研究中仅添加4-CP,无竞争存在,电子供体充足,无产物抑制,说明驯化污泥的对位氯降解功能有限,具有明显的底物专一性. Li等[23]的研究显示,一些脱氯菌的种属对含对位氯的氯酚的降解止步于4-CP. 根据不同氯取代位置,厌氧脱氯一般需要不同的菌群或催化酶. Kim等[31]发现,降解2,4,6-TCP的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TCP114和降解4-CP的Pseudomonas testosteroni CPW301不仅有严格的底物专一性,且2,4,6-TCP对4-CP降解菌产生毒性,两类细菌难以共存. 因此,本研究的驯化污泥以脱邻位氯降解菌为优势,尽管驯化过程4-CP一直存在,但未富集出降解4-CP的优势种群. 苯酚在本体系几乎不降解,分析也是上述原因. 这一结果有重要的意义,在2,4,6-TCP的厌氧降解中,4-CP和苯酚的最终性转化成为限制步骤. 因此,探明2,4,6-TCP和4-CP降解菌的生态关系、强化微生物脱对位氯功能,是今后的研究重点.2.3 电子介体影响在已分离出的厌氧脱氯菌中发现很多种属被证实在脱氯呼吸时伴随三价铁[Fe(Ⅲ)]的还原,一些电子介体显著影响脱氯代谢[29]. 这类微生物分布广泛,在不同的科、属中均有发现,是生态环境中重要的微生物群体. 其功能多样,除Fe(Ⅲ),可将电子传递给不同的电子受体(如腐殖质). 研究中采用间歇实验,以乳酸钠为电子供体,以Fe(Ⅲ)(柠檬酸三铁)和腐殖质模式物蒽醌-2,7-双磺酸钠(2,7-AQDS)作为电子介体考察二者对驯化污泥降解2,4,6-TCP的影响(具体方法见1.3节),另分别以Fe(Ⅲ)和AQDS为唯一电子受体考察未经驯化的污泥和驯化污泥对二者的还原能力,结果如下.2.3.1 Fe(Ⅲ)由图 4可见,同对照组(未经驯化的接种污泥)相比,驯化的污泥可快速将Fe(Ⅲ)还原为Fe(Ⅱ),这说明污泥富集了一定数量的铁还原菌. 由图 5可见,随Fe(Ⅲ)浓度的增加,2,4,6-TCP的降解速率逐渐加快,Fe(Ⅲ)浓度为1 mmol时即可明显强化2,4,6-TCP的降解,浓度为10 mmol ·L-1时,24 h实现100%转化,与对照样相比缩短了9 h. Fe(Ⅲ)一方面可作为酶的激活剂促进代谢速率,另一方面可在一些微生物的作用下,作为呼吸链的电子受体接受降解有机物释放的电子[32],再将电子传递给氯酚,加速脱氯过程中的电子传递. 铁元素并未被微生物同化,这一过程发生在细胞外,因此其机制与“脱氯呼吸”不同,这种代谢方式又称”胞外呼吸”. 能够进行上述方式进行呼吸代谢的微生物称异化铁还原菌. 驯化污泥不仅可以还原脱氯,还具有还原Fe(Ⅲ)的功能,且Fe(Ⅲ)的存在强化了系统的脱氯,因此驯化污泥中应富集了异化铁还原菌的相关种属. 当含氯有机物存在时,Fe(Ⅲ)起到电子转运的功能. 而提高Fe(Ⅲ)的电子转运效率是强化还原脱氯的关键之一,因此深入研究异化铁还原菌及在污泥中的地位、功能对强化还原脱氯有重要的意义.图 4 驯化污泥还原Fe(Ⅲ)图 5 Fe(Ⅲ)对驯化污泥降解2,4,6-三氯酚影响2.3.2 AQDS由图 6可见,乳酸钠为电子供体AQDS为唯一电子受体时,驯化污泥可快速将AQDS还原为AH2QDS,24 h的还原率均可达到80%以上,而未经驯化的污泥AQDS还原能力有限,还原率均不到30%. 这进一步说明污泥中富集了一定数量的异化铁还原微生物,并通过胞外电子传递的方式,以乳酸钠为电子供体将电子传递给氧化态的AQDS,生成还原态的AH2QDS. 完成电子传递的是AQDS分子内的醌基,醌基接受氢后转化为氢醌,因此这一过程又称醌呼吸,醌呼吸是异化铁还原菌代谢特性之一. 而同时添加AQDS和2,4,6-TCP时发现,AQDS明显加快了2,4,6-TCP的脱氯,24 h降解率为90.4%,而对照样为69.1%,见图 7(10 mmol ·L-1、 5 mmol ·L-1 2,7-AQDS对HPCL出峰有干扰,数据未列出). AQDS不仅可在厌氧环境中充当有机物矿化的电子受体,而且可在异化铁还原菌和可还原态物质(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染料等)之间充当电子穿梭体,促进这些物质的还原[33, 34]. 本研究进一步证明,AQDS可强化2,4,6-TCP还原脱氯,其原理可能是AQDS的介导作用加速了电子在微生物和有机氯之间的传递,目前尚无明确的结论,需进一步研究.图 6 驯化污泥还原转化AQDS图 7 AQDS对驯化污泥降解2,4,6-三氯酚影响驯化污泥可在不同的条件下由不同的脱氯机制主导,其中,一些微生物通过还原脱氯酶进行脱氯呼吸作用; 异化铁还原菌在无电子介体时,进行直接脱氯作用. 当有电子介体时,则通过电子介体的介导作用,实现有机氯的还原. 电子介体为Fe(Ⅲ)时,部分微生物则同步进行异化铁还原脱氯,为AQDS时,则进行醌呼吸脱氯,其本质均为胞外呼吸电子传递的代谢作用,且脱氯作用在电子介体的作用下得到强化,其电子传递途径为:有机物→异化铁还原菌→电子介体→有机氯,污泥的脱氯途径见图 8. 因此,深入研究微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及介导机制等是今后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参见污水宝商城资料或更多相关技术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