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洪水灾害危险程度区划

合集下载

水灾概要及我国水灾空间分布

水灾概要及我国水灾空间分布

一、水灾概要(概念、类型、发生条件、影响因素)水灾泛指洪水泛滥、暴雨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多对人类社会造成的灾害而言。

一般所指的水灾,以洪涝灾害为主。

而洪水是河湖在较短时间内发生的流量急剧增加、水位明显上升的一种水流自然现象。

"洪〃,指大雨、暴雨引起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毁坏农业设施等。

“涝〃,指雨水过多或过于集中或返浆水过多造成农田积水成灾按水灾成因划分,水灾分为洪灾和涝灾两种。

洪灾通常指河道洪水泛滥造成的损失(客水或外水损失),涝灾则是由于当地降雨积水不能及时排出造成的淹没损失(内水损失)。

流域洪水和沥涝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叠加的关系:河道洪水水位高,则涝水难以排出;排涝能力强,则增加河道洪水流量,抬高河道水位,加大防洪压力和洪水泛滥的可能性;当出现流域性洪水灾害时,平原发生洪水泛滥的地区通常已积涝成灾,如1931年、1954年、1998年洪水期间,长江中下游洪水泛滥区多为先涝后洪。

水灾同样可以分为人为水灾和自然水灾两种水灾的形成和特征主要取决于所在流域的气候与下垫面情况等自然地理条件,此外人类活动对洪水的形成过程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我国洪水的空间分布(总一分七大流域分别介绍)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系统,中国洪水发生频繁,加之巨大的人口压力及洪水高风险区的高度开发利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洪涝灾害出现频次最高的国家之一。

据史料记载,近2000年来中国主要洪水灾害共发生2397次,特别是16世纪以来,洪水发生渐趋频繁。

20世纪以来,七大江河共发生特大水灾31次,大水灾55次,一般性水灾127次。

从七大江河20世纪上半叶大洪水的情况看,长江中下游仅1931〜1949年的18年间,荆江地区被淹5次,汉江中下游被淹11次;黄河下游自1900~1951年间决口13次;淮河中下游及其支流是两年一小水,三年一大水,其中1921年、1931年洪水更是历史罕见;松辽流域2〜3年发生一次洪水;海河自1910年~1949年间发生较大洪水7次,平均5.5年一次。

中国暴风雨地区分布标准

中国暴风雨地区分布标准

中国暴风雨地区分布标准
中国暴风雨地区分布标准通常基于降雨量和风力等因素来划分。

以下
是一般的分布标准:
1. 高风险区:通常是指年均降雨量较高、地理位置容易受到暴风雨影
响的地区。

这些地区可能频繁受到强风、暴雨、雷电和冰雹等天气现
象的影响。

其中包括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江西等南方省份。

2. 中风险区:指年均降雨量适中,具备一定暴风雨的潜在风险的地区。

这些地区可能在特定季节或事件中经历暴雨或强风等极端天气。

例如,重庆、四川、云南、河南、浙江等地。

3. 低风险区:通常是指年均降雨量较低,相对较少受到暴风雨的影响
的地区。

这些地区可能在特定季节或条件下出现短暂的暴雨,但一般
情况下较为稳定。

如北京、天津、上海、山西、吉林等地。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一般的分布标准,实际情况可能因地区特点和
气候变化而有所不同。

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暴风雨地
区的分布也可能发生变化。

对于具体地区的暴风雨分布,需要结合相
关的气象数据和研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判断。

第三节 中国的水文灾害

第三节  中国的水文灾害

滥伐森 林陡坡 开垦
水土 流失
泥沙 堆积
河流蓄洪 泄洪能力下 降
加 重 洪 灾
下游低洼 地过度开 发
资产、人口等密度 加大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2003年6~7月,我国淮河流域遭受了前所未遇 的水灾,200万公顷农田受到威胁,被水围困人口达210 万,倒塌房屋15万间,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180亿 元。 材料二:淮河流域图
第三节 中国的水文灾害
一、洪水灾害 1.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 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 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一、洪水灾害 1.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 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 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2.暴雨洪水 (1)暴雨成因:台风、锋面等天气系统带来的暴雨 (2)发生时间:与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 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3)分布: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洪水致灾有两个基本环节:一是洪水的形成,二是对人类造成 损害。
三、水文灾害多发区——长江流域 1.灾害链:暴雨 洪涝 风暴潮
2.长江流域水文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
(1)淮河流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小麦 和_______ 水稻 。 ________
(2)试从以下三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①气候: 6 、7月间淮河流域降水强度大,时间长 ; ②地形:淮河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水流速度慢; ; ③水系 : 。 上中游支流多,下游河道淤塞,出海口少,泄洪不畅
二、风暴潮灾害——我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
1.主要危害: 不仅毁坏船只,而且破坏房屋、农田、海堤以及码头、 港口等工程设施,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受灾体的价 值越高,造成的损失越大。 2.危害地区: 广泛发生在辽东湾到北部湾沿海。东南沿海主 要为台风风暴潮,其中长江口、钱塘江口、珠江三角洲、 台湾、海南等地受灾最为严重。 3.类型:台风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 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7~10月,以8月和9月最 4.发生时间: 集中。温带风暴潮主要发2)诱发雨涝的自然因素:季风区降雨多、暴雨集中;地势 低平、河流排水不畅; 其根本原因: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暴雨洪涝风险分区及评价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暴雨洪涝风险分区及评价

式中: P为受 灾频率 ; c为不 同地 级 市受灾 次数 ; n为
总年 数 , 取值 为 5 . 0
表 1 暴 雨洪 涝 风 险 等 级划 分
2 暴 雨 洪 涝风 险 分 析
暴雨 洪涝风 险 区划是 评价暴 雨洪涝 风险空 间分
收稿 日期 :09— 9一l 20 0 l
基金 项 目 : 国家 自然科 学 基 金 重点 项 目( 0 3 5 6 . 4 7 0 2 )
关 键 词 : 雨 洪涝 ; 险评 价 ; 暴 风 东南 沿 海 地 区
中图 分 类 号 : 4 ; V12 1 X 3 T 2 . 文献标识码: A
我 国东南 沿海 地 区属 亚 热带 季 风气 候 , 因季 风 的影 响 、 台风 的入侵 以及 地 形起 伏 作 用导 致 雨量 在 时 间和空间 的分 配上不 均匀 , 加上人 口密集 , 济发 经 达, 暴雨洪 涝灾 害给 当地 人 民带来 了沉 重灾难 . 据不 完全统计 ,9 0-1 9 15 : 9 0年 福建 省 因洪涝 灾 害 总计 死 - 亡 96 3人 , 均 每 年 2 1人 . 3 平 4 近年 来 , 着 沿 海 随 地 区经济 的飞速发 展 和人 口的不 断 增 多 , 雨 洪涝 暴 灾 害造成 的总损失 呈上 升 趋势 , 雨 洪涝 灾 害研 究 暴
选 取 15— 16 年 , 9 1 17 年 , 9 1 9 1 90 16 - 9 0 17 — 18 9 0年 ,9 1 1 9 1 8 — 9 0年 ,9 1 2 0 19 - 0 0年 5个 阶 段 分
Fe . 2 0 b 01
文章 编号 :0 2— 6 4 2 1 ) 1 0 1 0 10 5 3 (0 0 O — 0 4— 3

洪涝灾害等级划分标准

洪涝灾害等级划分标准

洪涝灾害等级划分标准
洪涝灾害等级划分标准是根据灾害的发生程度和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程度来划分的。

根据中国国家标准《自然灾害分类及代码》(GB/T17747-1999)中的规定,洪涝灾害等级划分标准如下:
I级洪涝灾害:一般洪水,造成轻微的农作物和房屋损失,但对人民生产生活影响较小,不必采取紧急措施。

II级洪涝灾害:中等洪水,造成较大的农作物和房屋损失,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一些应急措施。

III级洪涝灾害:严重洪水,造成重大的农作物和房屋损失,对人民生产生活影响较大,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如疏散人员,防止次生灾害等。

IV级洪涝灾害:特大洪水,造成巨大的农作物和房屋损失,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需要采取紧急的救援和救助措施,如调集军队、公安等力量进行抢险救援。

以上是洪涝灾害等级划分标准的具体内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1 -。

2024洪涝灾害分布范围有哪些

2024洪涝灾害分布范围有哪些

2024洪涝灾害分布范围有哪些2024年洪涝灾害分布范围的分析显示,以下地区可能会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1. 亚洲地区:亚洲是世界上最容易受到洪涝灾害影响的大陆之一。

印度、孟加拉国和中国的河流流域是洪涝灾害的高风险区域。

由于气候变化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这些地区面临着洪涝灾害的威胁。

2. 非洲地区:非洲地区也是受洪涝灾害影响较大的地区之一。

尼日利亚、喀麦隆、苏丹和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经常面临洪涝灾害的威胁,造成重大的经济和人道主义损失。

3. 北美地区:北美的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美国的内陆地区和加拿大的平原地带。

特别是密西西比河和密苏里河流域的洪水风险较高。

4. 欧洲地区:欧洲也受到洪涝灾害的威胁,尤其是多瑙河和里海河流域。

德国、奥地利、匈牙利等国家经常发生洪水,造成严重的损失。

5. 南美地区:南美的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亚马逊流域和拉普拉塔流域。

巴西、阿根廷和哥伦比亚等国家在洪水季节面临洪涝灾害的风险。

6. 大洋洲地区:大洋洲的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

降雨过量和海平面上升导致这些地区面临洪水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洪涝灾害的分布范围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气候变化、降雨模式、土地利用等。

因此,以上列举的地区可能会受到洪涝灾害的威胁,但具体的洪涝灾害发生地点还需要进行更详细的研究和监测。

在过去几十年中,洪涝灾害已成为全球性的自然灾害之一,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而2024年洪涝灾害分布范围的分析显示,亚洲、非洲、北美、欧洲、南美和大洋洲都将面临洪涝灾害的威胁。

亚洲地区是全球洪涝灾害的“重灾区”。

印度、孟加拉国和中国的河流流域是洪涝灾害频发地区。

气候变化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了自然水文系统的扰动,使洪水的风险增加。

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也经常面临洪涝灾害的袭击。

洪涝灾害不仅导致了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还对农田、交通和社会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

非洲地区也十分容易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

中国洪水灾害风险区划及其成因分析

中国洪水灾害风险区划及其成因分析

第21卷第2期灾 害 学V o l121N o12 2006年6月JOU RNAL O F CA TA STRO PHOLO GY Jun.2006中国洪水灾害风险区划及其成因分析Ξ田国珍1,刘新立2,王平1,赵霞1,李向荣1(11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100875;21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北京100871)摘要:洪水灾害风险区划是洪水风险管理的基本依据。

长期以来,受数据收集以及分辨率的影响,中国一直缺乏可以指导相关部门进行洪水风险控制及洪水保险的洪灾风险区划。

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空间分析模块,基于高分辨率(90m)的全国降雨、地形坡度、河流湖泊缓冲区、人均GD P、人口密度、道路密度和耕地密度等影响水灾发生的风险因子图,采用水灾成因分析法和经验系数法,得到洪水的潜在危险区和经济易损区,进而得到中国洪水灾害风险区划。

在此基础上,采用逐步回归法,逐步剔除各影响因子后,对引发洪灾的主要外在驱动力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国;洪水灾害;风险区划;成因中图分类号:P4261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11X(2006)022******* 中国地域辽阔,洪水灾害频繁发生,大约2 3的国土面积有着不同类型和不同危害程度的洪水灾害。

洪涝灾害在各种灾害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仅长江流域2004年汛期就有782个县市和7630万人受灾,洪涝灾害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亿元。

因此,进行系统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将洪水灾害的风险成本降到最低程度,对于社会的和谐以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将洪水保险作为国家管理洪泛区的一种重要手段的国家,其实行的国家洪水保险计划(N F IP)是洪灾风险管理的成功典范。

实践证明,美国的国家洪水保险制度是可行的、有效的。

进行洪水风险管理的一个关键技术就是洪水灾害风险区划,对此,许多学者在省级尺度上做了一些工作,如有黑龙江、湖北等省洪水灾害空间分析,也有一些工作以整个流域为研究对象,如长江,辽河等流域的危险程度区划。

洪水等级划分标准

洪水等级划分标准

洪水等级划分标准
洪水等级划分标准
一、概述
洪水等级划分标准是指根据洪水的流量、深度、速度等指标,将洪水
按照不同的等级进行分类和划分的标准。

该标准用于指导防汛工作和
相关应急措施的制定。

二、等级划分
1. 一级洪水:流量小于2000立方米/秒,深度小于2米,速度小于2
米/秒。

2. 二级洪水:流量在2000-5000立方米/秒之间,深度在2-5米之间,速度在2-4米/秒之间。

3. 三级洪水:流量在5000-10000立方米/秒之间,深度在5-8米之间,速度在4-6米/秒之间。

4. 四级洪水:流量在10000-20000立方米/秒之间,深度在8-12米
之间,速度在6-8米/秒之间。

5. 五级洪水:流量大于20000立方米/秒,深度大于12米,速度大于8米/秒。

三、应急措施
1. 对于一级和二级洪水,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采取简单的防汛措施,并及时通知沿岸居民和相关单位做好防汛准备。

2. 对于三级和四级洪水,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防汛措施,如加强堤防巡查、疏浚河道、转移沿岸居民等。

3. 对于五级洪水,需要启动最高级别的应急预案,组织全力抗洪,并及时向上级政府报告情况。

四、总结
洪水等级划分标准是非常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不断完善和更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洪水灾害危险程度区划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复杂,决定了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在世界上属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洪涝灾害在我国各地灾害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防洪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等各个方面。

千百年来,人们在防洪治洪中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洪水本身的规律性研究、汛情迅速地采集与传输、正确的洪水预报和计算、科学的优化调度方法等,都已经有了一些有效方法和手段。

但在制订防洪规划和调度方案时,决策者不易对我国洪水灾害危险程度空间分布得到全面的了解,对问题的认识常停留在经验性判断阶段,这对于当前的防洪决策来说,是非常不适应的。

为了客观地了解我国洪水危险程度的总体分布情况,结合洪水可能引起的灾害,对洪灾损失进行宏观和定性预评估,并对防洪规划和防洪投资提出指导性意见,非常有必要对我国洪灾危险程度进行区划研究。

本文在分析我国洪水灾害孕育环境的前提下,采用洪灾成因分析的方法,研究洪灾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与洪灾危险程度间的相关关系,求出危险程度隶属度。

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采用多边形叠置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手段,研究洪水危害危险程度区划的方法,进而绘制成区划图。

就洪水灾害而言,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发生洪水,二是要形成灾害。

造成洪水的影响因素很多,本文归纳为三个方面,天气因素、径流因素和下垫面地形因素。

洪水所造成的损失主要取决于经济因素。

根据洪灾的含义,本文的区划研究分两步,洪水危险程度区划和洪灾危险程度区划。

一、气象因素
我国绝大多数河流的洪水都是由暴雨产生的。

暴雨不但地区分布不均匀,季节和年际变化也很大。

由于我国降雨变化过程的复杂性,使得洪水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也变得非常复杂。

但就洪水而言,我们最关心的是一定时段内的降雨总量,也就是说能构成洪水的暴雨。

这里的时段,可以是几分钟、几小时或几天。

几小时的暴雨,不管强度有多大,由于总量较小,一般难于形成大洪水。

降雨过程的时间长度总是有限的,超过七天的比较少见。

所以,分析致洪暴雨时,一般考虑一天、三天和七天最大降雨量。

其中三天暴雨对洪水形成的影响最具代表性。

为此,本文采用全国年最大三天降雨量等值线图,作为天气因素的基本资料。

二、径流因素
径流是降水因素和下垫面产流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

径流与降雨虽然不是完全独立的,但也不是完全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同的降雨,在不同的地区,产生的径流量也不同,因而洪水形成的可能性大小也不同。

考虑径流因素,主要是反应下垫面产流条件不同的问题。

三、地形因素
从径流形成原理上来说,下垫面对洪水过程的影响可分成两个部分,产流和汇流。

产流影响因素在径流分布中得到了反映。

而汇流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地形。

如陡峻的地形易于快速汇集径流形成山洪,平坦的地形不易于洪水的排泄而易于形成涝灾,河道汇集洪水易于洪水在空间上的转移等。

四、洪水危险程度区划
区划的本质是对多种层面的隶属度进行聚类。

本文尝试过模糊聚类等多种聚类方法,根据聚类结果的对比分析,本文提出的排序法得出的区划图得到了领域专家的认可。

排序法首先将气象、径流和综合地理因素图层作叠置分析,生成由近五千个小多边形构成的图层,每个小多边形带有三个因素的隶属度属性。

五、洪灾危险程度区划
如上所述,发生洪水而没有形成损失不能称为洪灾。

灾害取决于经济因素。

经济损失的确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

多年以来,许多专家学者致力于建立经济损失估算模型。

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很成熟的模型。

洪灾造成的损失有许多方面,概括起来可分为农业、工业和居民的生活财产等方面。

农业主要与耕地面积大小有关。

通常情况下,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人口密度也相应较大,发生洪水时居民的财产损失也大。

为此,本文选用分县的面平均耕地和人口[5]来定量表示发生洪水时将造成的经济损失,研制洪灾危险程度的区划图。

对于洪水灾害来说,受淹损失和灾害之间是很直接的对应关系。

因此,采用线性隶属度函数,对人口和耕地面平均值求出隶属度,制作成分县的隶属度图层。

六、区划图成果分析
由区划图可看出,危险程度的分级和我国各地洪水情况大体上是相符合的。

七、结语
本课题研制的洪水和洪灾危险程度区划图是客观的,与各区域洪水的实际发生情况基本吻合,已得到了一些领域专家的认可,可以作为防洪规划等宏观决策的依据。

区划图上的危险程度等级只是相对值,没有绝对量的概念。

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是宏观区划研究的有力工具。

本课题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可供类似区划课题参考。

中国洪水灾害种类
洪水灾害的形成受气候、下垫面等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

洪水可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洪水和风暴潮洪水等。

其中河流洪水依照成因的不同,又可分作以下几种类型:
(1)暴雨洪水是最常见威胁最大的洪水。

它是由较大强度的降雨形成的,简称雨洪。

我国受暴雨洪水威胁的主要地区有73.8万km2,耕地面积3333万余ha,分布在长江、黄河、淮河(图片-新闻-网页)、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等7大江河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

河流洪水的主要特点是峰高量大今日焦点:
·中国富人占有80%存款帮助富人减免税引发争议
·北京人存在六大陋习随地吐痰居首
·国家计生委:2010年大陆总人口力争不超过13.7亿
,持续时间长,灾害波及范围广。

近代的几次著名水灾,如长江1931年和1954年大水、珠江1915年大水、海河1963年大水、淮河1975年大水等,都是这种类型的洪水。

(2)山洪是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暴落的洪水。

由于山区地面和河床坡降都较陡,降雨后产流和汇流都较快,形成急剧涨落的洪峰。

所以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破坏力强等特点,但一股灾害波及范围较小。

这种洪水如形成固体迳流,则称作泥石流。

(3)融雪洪水主要发生在高纬度积雪地区或高山积雪地区。

(4)冰凌洪水主要发生在黄河、松花江等北方江河上。

由于某些河段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在气温上升,河流开冻时,低纬度的上游河段先行开冻,而高纬度的下游段仍封冻,上游河水和冰块堆积在下游河床,形成冰坝,也容易造成灾害。

在河流封冻时也有可能产生冰凌洪水。

(5)溃坝洪水是大坝或其他挡水建筑物发生瞬时溃决,水体突然涌出,造成下游地区灾害。

这种溃坝洪水虽然范围不太大,但破坏力很大。

此外,在山区河流上,在地震发生时,有时山体崩滑,阻塞河流,形成堰塞湖。

一旦堰塞湖溃决,也形成类似的洪水。

这种堰塞湖溃决形成的地震次生水灾的损失,往往比地震本身所造成的损失还要大。

我国幅员辽阔,除沙漠、戈壁和极端干旱区及高寒山区外,大约2/3的国土面积存在着不同类型和不同危害程度的洪水灾害。

如果沿着400mm降雨等值线从东北向西南划一条斜钱,将国土分作东西两部分,那么东部地区是我国防洪的重点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