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头部器官

合集下载

鱼类形态解剖

鱼类形态解剖
第一篇
鱼类形பைடு நூலகம்解剖学
第一章 外部形态学
研究鱼类的的体型、头部器官、鳍 条和鱼体外部的区分
第一节 鱼体外部结构与分区
• 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 水—体型形成的主要因素 • 生活习性—食性、捕食方式、水层。
鱼体分区
• 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头部和躯干部的分界—
– 硬骨鱼类鳃盖骨的后缘; – 圆口类和板鳃类最后一对鳃孔。
• 脂鳍 • 位置 变异 • 多背鳍种类
– 棘鳍鱼类的第一背鳍全为棘刺 – 鳕形目的鳕有3个背鳍均无棘刺
• 鳍下有肌肉
• 变异类型
• ㈡臀鳍 • 位置 • 运动器官—, • 交接器—, • ㈢尾鳍 • 功能 • 椎骨末端参与 • 无尾鳍 • 尾鳍无棘刺 • 形态变异
㈣胸鳍
• 位置--少有变动,腹位吸盘 • 作用--平衡,运动
大写罗马字母代表棘的数目
–阿拉伯数字代表鳍条的数目 –小写罗马字母代表小鳍的数目
鲢鱼背鳍的鳍式
D.3,7(D.3+7)(D.iii-7)
3枚不分支,7枚分支 臀鳍的鳍式A.3,12—14
鲤鱼的背鳍鳍式 D.3,15~22 鲈鱼D.XII,I—13(第一背鳍12枚棘,
第二背鳍1枚棘,13枚鳍条
• 特殊类型— • 带型 • 海马型 • 球型—刺鲀 Diodon • 箱型—箱鲀 Ostracion • 不对称型(侧扁型)--鲽型目鱼类
第三节 头部器官
一、口
• 摄取食物的基本工具之一, • 食道的开始部分, • 鳃呼吸时水的通道。
– 1。圆口类 无上下颌,漏斗状 – 2。板鳃类 位于腹面,多呈星月型 – 3。硬骨鱼类 – 与生活水层有关 – 与生活方式有关 – 与生活环境有关

鱼类的头部器官

鱼类的头部器官

第三节 头部器官尽管鱼类的头型多种多样,但各种鱼类头部着生的器官都和鲤鱼相类似,基本为摄食器官和呼吸器官,主要包括吻、口、须、眼、鼻、鳃和喷水孔等。

一、吻吻是头最前方的部分,有口和鼻。

吻会发生变异(图1-10),有些鱼类吻特别长,如烟管鱼、颌针鱼、海马;弯曲成钩状,如长吻鱼。

主要功能:攻击的工具,如剑鱼、锯鲨;帮助铲掘泥沙、寻找食物,如鲟鱼。

二、口口是鱼类的捕食器官,是索食、攻击和防御器官,是营巢、求偶、钻洞和呼吸进水的工具。

口中牙齿的作用能使原来不能直接利用的物质变成食物并可防止活的食物逃脱。

口也是鳃呼吸时水流进入鳃腔的通道。

硬骨鱼类的口可以分为:上位口、下位口及端位口(图1-11)。

(1)上位口 口开在吻的前上方,通常下颌长于上颌,多属于以食浮游生物为主的上层或中下层鱼类,如翘嘴红鲌、麦穗鱼、鳓鱼、大眼鲷等,也有些肉食性的底层鱼为上位口,如鮟鱇。

(2)下位口 口开在吻的下部,通常上颌长于下颌。

这种鱼一般多生活于 水体之中下层,以底栖生物为食。

如鲟鱼的口位于头腹面,口前有一排长须,图1-11 硬骨鱼类口位 (a)上位口;(b)端位口;(c)下位口图1-10 各种鱼类吻的变异口小而圆,伸缩自如。

由于鲟鱼是以泥沙中的底栖动物为食,它尖长的吻被用来搅混水底,待触须感触到食物时,即用口吮吸。

有些下位口的鱼,口往往有一定程度特化,如密鲴、鲮鱼的口呈一横裂,上下颌边缘还有角质层,便于刮取水底的食物,山区河流上游的平鳍鳅、墨头鱼的口呈吸盘状,利于吸附,以免急流冲走。

(3)端位口 口开在吻端,上下颌等长。

属于这类口型的鱼类极多,多为善于游泳的营捕食性生活的中上层鱼类,有些为滤食性鱼类,如鲢、鳙、海水的鲐鱼、马鲛鱼等。

三、唇唇是围绕在口边的一层厚皮,鱼类的唇一般不发达,但也有些种类的唇较发达。

如鲤鱼、泥鳅等,靠发达的唇帮助摄食。

鱼唇并无任何肌肉组织,所以不同于高等脊椎动物的“真唇”。

四、须有一部分鱼类在口周围及其附近,常有各种类型的须着生,须上分布有作为感觉器的味蕾,起触角作用,其功用是辅助鱼类发现和觅取食物。

2,3-鱼类的外部形态4

2,3-鱼类的外部形态4
孔为进水孔,后鼻孔为出水孔。由鼻瓣隔开。 一般与呼吸无关。
2021/6/12
38
第三节 鱼类的头部器官
五、鳃孔(鳃裂) • 鱼类头部后方两侧的孔裂。与呼吸有关。 • 圆口类:鳃裂均个别开口成圆形。 • 板鳃类:共5—7对鳃裂,在鲨类开口于头部的两
侧,在鳐类则开口于头部腹面。 • 硬骨鱼类多数具有1个骨质鳃盖覆盖在鳃的外方,
• 黄鳝和丝鳗科的鱼没有 胸鳍。
• 胸鳍有种种变态类型。
2021/6/12
58
飞鱼
2021/6/12
59
第四节 鱼类的鳍
三、鳍的形态和功能 (五)腹鳍
• 功能:协助平衡。 • 腹鳍的不同位置在鱼类分类和研究鱼类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腹鳍胸位或喉位在进化上比较高等。
2021/6/12
腹鳍腹位 腹鳍胸位 腹鳍喉位
棘顶端的皮瓣能发光。
2021/6/12
54
第四节 鱼类的鳍
三、鳍的形态和功能 (二)臀鳍
结构、组成、功能等与背鳍较类似。
2021/6/12
55
第四节 鱼类的鳍
三、鳍的形态和功能 (三)尾鳍
功能:推进鱼体运动和转变方向。 组成:由鳍条组成,绝无真正的鳍棘。 特化:尾鳍退化或没有尾鳍。 硬骨鱼类的尾鳍形状:新月形、深叉 形、内凹形、平直形、圆形以及尖圆 形等。
2021/6/12
56
第四节 鱼类的鳍
三、鳍的形态和功能
(三)尾鳍
• 游速快而作长距离洄游的鱼: 尾鳍多半呈新月形,尾柄细 。
• 游速慢的鱼:多半呈圆形或 平直形,尾柄也较粗大。
2021/6/12
圆形、平截形、凹形、新月形、叉形
57
第四节 鱼类的鳍
三、鳍的形态和功能 (四)胸鳍

鱼类学(形态分类)

鱼类学(形态分类)

外部形态第二节鱼类的体型1.体轴左右对称,一般有三个体轴(1)头尾轴 (第一轴或主轴)(2)背腹轴(第二轴或矢轴)——与头尾轴垂直(3)左右轴(第三轴或侧轴)——与前两轴相互垂直1.体型一般有四种类型(1)纺锤形(马鲛鱼、金枪鱼等)(2)侧扁形(鲳鱼、圆头鲂等)(3)平扁形(鮟鱇鱼、鳐鱼等)(4)圆筒形(黄鳝、鳗鲡等)第三节头部器官1、头部器官(1)口(2)唇(3)须(可以根据口须的位置、形状、长短、数目作为分类特征)(4)眼(无泪腺、无真正眼睑,部分鲨鱼有瞬膜)(5)鼻孔(鼻孔不与口腔相通,与呼吸无关)(6)鳃孔(鳃裂)(呼吸相关)(7)喷水孔(退化的鳃孔,大多数鱼退化掉)第四节鳍1.鱼鳍分类和功能鱼鳍分类和功能2.鳍式鳍式———在分类学上,表示鱼鳍的组成、结构和鳍条的类别、数目的公式。

是鱼类分类上的鉴定标准之一。

以各鳍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代表鳍的类别名称:“D”代表背鳍“A”代表臀鳍“V”代表腹鳍“P”代表胸鳍“C”代表尾鳍大写的罗马数字代表棘(棘条)的数目。

阿拉伯数字代表软条(鳍条)的数目,棘或软条的数目范围以“~”表示,棘与软条相连时用“一”表示,分离时用“,”隔开。

举例:鲤鱼的鳍式:D..Ⅲ~Ⅳ一17~22;P.Ⅰ一15~16;VⅡ一8~9;A.Ⅲ一5~6;C.20~22。

表示鲤鱼有一个背鳍,3~4根硬棘和17至22根软条;胸鳍1根硬棘和15至16根软条;腹鳍2根硬棘和8至9根软条;臀鳍3根硬棘和5至6条软条;尾鳍20至22根软条。

第二章皮肤及其衍生物第一节皮肤1.鱼类的皮肤分为两层(1)外层——表皮a. 发生层(表皮细胞的发源地)b. 腺层(除去发生层其余都是腺层,存在大量腺细胞)(2)内层——真皮由上至下a. 外膜层b. 疏松层c. 致密层第二节腺体1.鱼类腺体分类和功能(1)单细胞腺(主要分泌粘液)a.杯状细胞b.棒状细胞c.颗粒细胞d.浆液细胞(2)毒腺(分泌各类毒素)第三节鳞片1.鳞片分类(1)盾鳞盾鳞(placoid scale),为板鳃鱼类特有,由表皮和真皮形成,结构分基板和鳞棘两个部分。

水产养殖的水生动物解剖与生理学

水产养殖的水生动物解剖与生理学

水产养殖的水生动物解剖与生理学水产养殖是指人类在水域中养殖各类水生动物的活动。

要想进行有效的水产养殖,我们需要了解水生动物的解剖与生理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常见的水生动物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

一、鱼类的解剖与生理学1. 外部解剖结构鱼类的身体由头部、躯干和尾部组成。

头部有口、眼、鳃孔等器官,躯干上有鱼鳞,尾部有鳍。

其中,鱼鳞可以保护鱼的内部器官,同时也起到减少水流阻力的作用。

鱼类的眼睛通常比较大,以适应水中光线的不足。

2. 内部解剖结构鱼类的内部主要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生殖系统。

消化系统由口、咽喉、胃和肠组成,用于摄取和消化食物。

呼吸系统主要是通过鳃进行氧气交换。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用于输送养分和氧气至全身各器官。

生殖系统用于繁殖后代。

3. 生理特点鱼类的呼吸方式有多种,有些鱼类可以通过皮肤进行氧气交换,有些则依靠鳃进行呼吸。

鱼类的循环系统相对简单,通常只有一个心脏,血液循环速度较慢。

鱼类的生殖方式也有多种,有的是卵生,有的是胎生。

二、甲壳类水生动物的解剖与生理学1. 外部解剖结构甲壳类水生动物包括蟹、虾等。

它们的身体由头部、躯干和尾部组成。

躯干上通常有硬壳,可以保护内部器官。

头部有眼、触角和口器等器官,用于感知和摄食。

2. 内部解剖结构甲壳类水生动物的内部结构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生殖系统。

消化系统包括食道、胃和肠道,用于消化食物。

呼吸系统通常是通过鳃进行氧气交换。

循环系统通过心脏和血管输送养分和氧气至全身各部位。

生殖系统用于繁殖后代。

3. 生理特点甲壳类水生动物的呼吸方式多样,有些通过鳃呼吸,有些通过皮肤呼吸。

它们的循环系统相对简单,有的只有一个心脏,有的有多个心脏。

甲壳类水生动物的生殖方式也多样,有的是卵生,有的是胎生。

三、贝类水生动物的解剖与生理学1. 外部解剖结构贝类水生动物包括蚌、蛤、蜗牛等。

它们的身体由壳和软体组成。

壳可以保护内部器官。

软体包括足、鳃、口器等。

鱼类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及内分泌器官

鱼类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及内分泌器官

名称 位 置
构造与特征


第四脑室(部分) 协调中枢→维持平衡、整合 中脑 小脑瓣(硬骨鱼类特有,与侧 感觉与运动、协调活动、节制 线系统发达程度一致) 小脑 肌肉张力 后方 “脑中之脑”(影响其他脑区) 管理触觉、听觉、视觉 呆滞→较小;活泼→发达 味觉中枢(面叶→皮肤,迷 第四脑室(部分) 小脑 延脑 后方 本体为三角形 “活命中枢”
他雄鱼;加深腹部红色引诱雌鱼,“舞蹈”培养感情,入巢
交配授精;保护受精卵和幼体(鳍扇水流→充氧)
☻后天行为:以学习为主要型式 仿随学习:集群鱼类仿随学习能力强(金枪鱼善逃逸) 条件反射:不能引起反应的刺激(条件刺激)经训练后能引起 一个反应(条件反应)的现象。暂时性学习
时空一致: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和空间上要接近一
副交感神经
主要包括头部发出的内脏离心纤维。 硬骨鱼类的副交感神经与第Ⅲ对及第X对脑神经发生
联系,分布到眼球睫状体的平滑肌和虹膜、食道、胃、
肠以及附近的一些器官上,还分布到静脉窦和鳔上。 副交感神经也具有节前和节后纤维,与交感神经不同 的是其神经节位于其所作用的器官的壁中或与其紧邻。
四、神经系统与鱼类的行为
节前纤维
肾上腺
背主动脉
内脏支 色素细胞 交感神经节 血管 色素细胞 肠
节后纤维
肠系膜动脉
硬骨鱼类植物性神经分布模式图
睫状神经节 短睫神经节 长睫神经节 动眼神经 三叉神经
深眼神经节
交感神经节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鳃支 迷走神经内脏支
心脏和内脏神经丛
硬骨鱼类头部植物性神经分布模式图
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包括由躯干部脊髓发出的内脏离心神经纤 维(运动纤维)。
行为:环境改变→反应改变,即行为 神经系统是行为的基础,行为是神经系统能力的表现 ☻先天行为:一个刺激引起的一个定型反应 趋性:背朝上、腹朝下的姿式→对光和地心引力的趋性 切除半规管(地心引力效应丧失)→背部对光源 本能:内外环境某些特殊情况(性激素水平→生殖行为) 刺鱼(♂):日照时间↑→性激素↑→迁移到温暖浅水 区(温度),占领有水生植物地盘,筑巢,通过争斗赶走其

解剖鲤鱼实验报告

解剖鲤鱼实验报告

解剖鲤鱼实验报告解剖鲤鱼实验报告引言:鲤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河流、湖泊和池塘中。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解剖鲤鱼,了解其内部结构和器官功能,进一步加深对鱼类生物学的认识。

一、鱼类的外部结构首先,我们观察到鲤鱼的体型呈流线型,适应于水中的游动。

鲤鱼的身体由头部、躯干和尾部组成。

头部有口、鳃盖和眼睛等器官。

鲤鱼的皮肤光滑,覆盖着鳞片,这些鳞片能够保护鱼体免受外界伤害。

二、鱼类的内部结构1. 消化系统鲤鱼的消化系统由口、食道、胃、肠和肛门等组成。

我们可以观察到鲤鱼的口腔内有锯齿状的牙齿,用于咬食。

食道将食物从口腔传输到胃中,胃则负责分解食物。

肠道是吸收养分的主要场所,而肛门则是排泄废物的通道。

2. 循环系统鲤鱼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位于鳃腔的后部,由两个心房和一个心室组成。

血液通过心脏的泵送作用被推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完成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输送,同时将代谢产物带回鳃腔,通过鳃排出。

3. 呼吸系统鲤鱼的呼吸系统主要包括鳃和口腔。

鳃位于鳃腔内,通过鳃弓与口腔相连。

当鲤鱼张开口腔时,水会进入口腔,通过鳃弓流过鳃,氧气被吸收,二氧化碳则被排出。

4. 泌尿系统鲤鱼的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和泌尿孔组成。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负责排除体内废物和调节体液的平衡。

鲤鱼的泌尿孔位于腹部,用于排出尿液。

5. 生殖系统鲤鱼的生殖系统分为雌性和雄性。

雌性鲤鱼的生殖器官包括卵巢和输卵管,雄性鲤鱼的生殖器官包括睾丸和输精管。

通过生殖器官的结合,鲤鱼能够进行繁殖。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鲤鱼的内外部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鲤鱼的身体结构适应于水中的游动,其消化、循环、呼吸、泌尿和生殖系统都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这些知识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和保护鱼类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鱼类的结构与特征

鱼类的结构与特征
合物含量较少
鱼类的呼吸系统
呼吸器官的组成
鳃:鱼类的主要呼吸器官,位于头部两侧 鳃弓:支撑鳃的结构,由软骨和肌肉组成 鳃丝:鳃弓上的细丝状结构,布满毛细血管 鳃小片:鳃丝上的微小突起,增加气体交换面积 鳃盖:保护鳃的结构,位于头部两侧
呼吸方式
鱼类主要通过鳃进行呼吸
鳃丝上有许多微血管,可以吸收水 中的氧气
排泄特点
鱼类的肾脏位于腹腔后部, 左右各一
鱼类的排泄系统主要由肾脏 和排泄孔组成
鱼类的排泄孔位于肛门附近, 用于排出代谢废物
鱼类的排泄系统具有高效的 过滤和重吸收功能,可以保
持体内水分和盐分的平衡
THANK YOU
汇报人:XX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鳃位于鱼的头部两侧,由许多鳃丝 组成
鱼类的呼吸方式与陆地动物不同, 它们不需要肺来呼吸
呼吸特点
鱼类通过鳃进行呼吸 鳃位于头部两侧,由许多鳃丝组成 鳃丝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用于气体交换 鱼类的呼吸频率与水温、活动量等因素有关
鱼类的循环系统
循环器官的组成
心脏:鱼类的心脏分为两个心房和 一个心室,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
肌肉的功能
运动:鱼类通过肌肉收缩 实现游泳、跳跃等运动
支撑:肌肉在鱼类的身体 中起到支撑作用,保持身
体稳定
保护:肌肉在鱼类的身体 中起到保护作用,减少外
界伤害
消化:肌肉在鱼类的消化 系统中起到消化食物的作

肌肉的类型
红肌:主要存在于 鱼类的躯干和尾部, 负责长时间的低强 度运动
白肌:主要存在于 鱼类的躯干和尾部, 负责短时间的高强 度运动
骨骼的类型
硬骨鱼:骨骼主要由硬骨组成,如鲤鱼、 鲫鱼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头部器官
尽管鱼类的头型多种多样,但各种鱼类头部着生的器官都和鲤鱼相类似,基本为摄食器官和呼吸器官,主要包括吻、口、须、眼、鼻、鳃和喷水孔等。

一、吻
吻是头最前方的部分,有口和鼻。

吻会发生变异(图1-10),有些鱼类吻特别长,如烟管鱼、颌针鱼、海马;弯曲成钩状,如长吻鱼。

主要功能:攻击的工具,如剑鱼、锯鲨;帮助铲掘泥沙、寻找食物,如鲟鱼。

二、口
口是鱼类的捕食器官,是索食、攻击和防御器官,是营巢、求偶、钻洞和呼吸进水的工具。

口中牙齿的作用能使原来不能直接利用的物质变成食物并可防止活的食物逃脱。

口也是鳃呼吸时水流进入鳃腔的通道。

硬骨鱼类的口可以分为:上位口、下位口及端位口(图1-11)。

(1)上位口 口开在吻的前上方,通常下颌长于上颌,多属于以食浮游生物为主的上层或中下层鱼类,如翘嘴红鲌、麦穗鱼、鳓鱼、大眼鲷等,也有些肉食性的底层鱼为上位口,如鮟鱇。

(2)下位口 口开在吻的下部,通常上颌长于下颌。

这种鱼一般多生活于 水体之中下层,以底栖生物为食。

如鲟鱼的口位于头腹面,
口前有一排长须,图1-11 硬骨鱼类口位 (a)上位口;(b)端位口;(c)下位口 图1-10 各种鱼类吻的变异
口小而圆,伸缩自如。

由于鲟鱼是以泥沙中的底栖动物为食,它尖长的吻被用来搅混水底,待触须感触到食物时,即用口吮吸。

有些下位口的鱼,口往往有一定程度特化,如密鲴、鲮鱼的口呈一横裂,上下颌边缘还有角质层,便于刮取水底的食物,山区河流上游的平鳍鳅、墨头鱼的口呈吸盘状,利于吸附,以免急流冲走。

(3)端位口 口开在吻端,上下颌等长。

属于这类口型的鱼类极多,多为善于游泳的营捕食性生活的中上层鱼类,有些为滤食性鱼类,如鲢、鳙、海水的鲐鱼、马鲛鱼等。

三、唇
唇是围绕在口边的一层厚皮,鱼类的唇一般不发达,但也有些种类的唇较发达。

如鲤鱼、泥鳅等,靠发达的唇帮助摄食。

鱼唇并无任何肌肉组织,所以不同于高等脊椎动物的“真唇”。

四、须
有一部分鱼类在口周
围及其附近,常有各种类
型的须着生,须上分布有
作为感觉器的味蕾,起触
角作用,其功用是辅助鱼
类发现和觅取食物。

须以所在的位置不同
而命名(图1-12)。

生在颐
部的称为颐须,在颌部的
为颌须,在鼻部的为鼻须,
在吻部的为吻须。

鲤鱼的
口两侧有吻须一对,颌须一对,颌须长度为吻须的2倍。

鲫鱼无触须,泥鳅及鲶鱼均以口须多而著称。

有些鱼类的须超过十二条以上,称缘须或流苏,如卷口鱼。

A 鲤鱼;B 黄颡鱼;C 鲱鲤;D 鳕鱼 图1-12 各种鱼的须 1 吻须;2 颌须;3 鼻须; 4 颐须
口须的着生部位、形状、长短、数目等,也可视为分类的特征之一。

五、眼
眼是头部的主要器官之一(图1-13)。

鱼类的眼睛一般较大,多位于头部两侧,这可能是由于水中视线不象空气中的清晰和鱼的体型大多是侧扁的缘故。

然而,鱼的眼睛、大小、部位、发达程度亦随鱼类体型或生活方式的变异而有许多不同变化。

生活在水底的平扁型鱼类,眼睛多着生在背面且两眼相距甚近,如魟、鳐、鮟鱇等,便于观察来自上方的生物,但板鳃类的鹞鲼、鲾鲼等由于常离开海底而翔游于水面之上,它们的眼睛又恢复到侧位。

鲽形目的种类由于长期侧卧于水底,眼睛扭转在体之一侧,它在早期幼鱼自由游泳的时候,眼仍侧位,待一侧卧水底以后,两眼才逐渐移往一侧。

弹涂鱼常出没在海滩上,所以眼十分突出,生在眼柄上,能自由转动观看四方,对索取食物、逃避敌害均十分有利。

生活在混浊水中的鱼类,视觉作用不大,眼睛一般较小,如鲶类。

鱼类的眼睛一般比高等脊椎动物简单得多,它既无泪腺,亦无真正的眼睑,所以眼完全裸露。

图1—13 几种鱼的眼
A 孔鳐;
B 弹涂鱼;
C 木叶鲽;
D 鲶鱼
六、鼻
鼻是主要的嗅觉器官,由一些多褶的嗅觉上皮组成嗅囊,嗅囊以外鼻孔与外界相通,不兼作呼吸道作用。

鼻孔的形状、位置和数目因鱼的种类而异(见图1-14)。

硬骨鱼类、绝大多数真骨鱼类在头的每侧各有两个由瓣膜隔开的鼻孔,前鼻孔为进水孔,后鼻孔为出水孔,水流经前鼻孔进入鼻腔与嗅囊接触,能感受外界化学刺激;后鼻孔为出水孔,鼻腔与口腔不通,与呼吸无关。

图1-14 各种鱼的鼻孔
箭头所指为进水孔和出水孔,指向鱼体的为进水孔,离开鱼体的为出水孔。

七、鳃裂和鳃孔
在鱼类头部后方两侧,常有由消化道通向外的一个或多个裂孔,即鳃裂或鳃孔(图1-15),它与呼吸有关,是呼吸时水的流出通道。

板鳃类的鳃裂共5—7 对,在鲨类开口于头部的两侧,胸鳍基部上方或前上方;在鳐类则开口于头部腹面,胸鳍基部内方。

全头类的银鲛具四对鳃裂,因具有一皮褶的假鳃盖,从外观上只看到一对鳃孔。

硬骨鱼类的鳃裂一般具五对,所有硬骨鱼类都具有鳃盖,并有骨骼支持,在外观上只能看到一对鳃孔。

鳃裂──头部后方两侧,由消化管通到体外的孔裂,为两鳃弓之间的裂
缝。

鳃孔──具有鳃盖的硬骨鱼类,鳃盖末端的开口。

图1-15 各种鱼类的鳃
A 鲨鱼;
B 七鳃鳗;
C 鳐;
D 金枪鱼 D
A B
C
1.鱼类的头部器官有哪些?
2.硬骨鱼类的口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想一想,你有没有见过有须的鱼,它们都是什么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鲫鱼在睡觉的时候会闭眼吗,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