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第三单元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精选43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篇1星期六的傍晚,我和爸爸妈妈去看音乐喷泉。

到了广场,我看到了一个半圆形的凹地,上面贴着蓝颜色的瓷砖,有三处缝隙,在每一处缝隙中有十多个水嘴,这是干什么用的呢?音乐喷泉在哪里,又没有水池,去哪儿看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渐渐的夜幕降临,来看的人越来越多了,此时,音乐声响起,人们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叫声,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水嘴开始喷出一道道水柱,有时高,有时低,有时像一片竹林,有时像参天大树,有时像一个个巨人,不断变换形状;再随着音乐的强弱变化,不断变换灯光,有时像翠绿的花瓣,有时像紫色的绸带,有时像洁白的婚纱……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我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了,不断的走近音乐喷泉,想和音乐喷泉融为一体,不要分开。

音乐喷泉真美呀!我为你歌唱,我为你自豪。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篇2闻名中外的神农架区在我国湖北省西北部,听说那里山青水秀,比香格里拉还香格里拉,只要你过过那里,就恨不得在那里安家了呢!国庆期间,我们一家准备去趟神农架,这回我要亲自去看看这句话说得是不是真的。

我们乘车沿着长江逆流而上,一路上的景色都很美丽,尤其是进入神农架景区以后的风景更像一幅画卷一样,因地势高低不同,各种树在同一个季节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有火红、粉红、金黄、翠绿——漫山遍野,层林尽染,高山上漂缈的白雾也变幻多端,时而清晰,时而虚无,仿佛把人带到了仙境。

我抓住这美好的画面“咔嚓”“咔嚓”留住了这美好的身影。

我们经过神农营、神农顶,板壁岩,直到傍晚才来到大九湖,经过爸爸和我的考察,我们决定在5号湖一块草坪地撘建帐篷。

我和哥哥争先恐后的,特别是边忙活还边指挥:“来,把那个角拿着,等会儿把穿过来的棍子套在上面,对!对!——”就在他这唠叨下,帐篷的形状很快就出来了!“现在只剩下里面的东西了!”爸爸笑着说。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作文:我来编童话(好词、优秀开头、优秀结尾、)优秀范文4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作文:我来编童话(好词、优秀开头、优秀结尾、)优秀范文4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作文:我来编童话(好词、优秀开头、优秀结尾、)优秀范文4篇好词:照料、勤快、美妙、闪耀、轻飘飘、羞答答、文雅轻盈、美丽名贵、五彩光芒、无精打采、火冒三丈优秀开头:1、星期天的上午,小青蛙、小乌龟、啄木鸟、小鸭子和小公鸡相约去小河边钓鱼。

可是,在他们走到半路的时候,忽然小起了大雨。

2、春天到了,小草开始冒芽啦!远处的小草也冒出星星点点的绿,像是睁开美丽的眼睛,小河奏起了欢快的音乐,小动物们也都走出家门活动了。

优秀结尾:1、最后,啄木鸟把伞递给了小公鸡,小公鸡感动地说:“谢谢啄木鸟姐姐,要是没有你的伞,我就要变成落汤鸡了。

”2、如今,小草长大了,变美丽了。

小树的叶子也变大了。

范文1:白兔奶奶的摇椅冬天到了。

白兔奶奶老爱搬个小板凳坐在门前晒太阳。

小黑兔看着,总是提心吊胆的,因为奶奶一晒太阳就要打瞌睡。

她一会儿朝前晃,一会儿朝边上歪,真让人担心。

最近,学校上手工课,老水獭伯伯教他们做木工,小黑兔学得可认真了。

小黑兔不做木枪木刀,他给白兔奶奶做了一把又漂亮又结实的摇椅。

白兔奶奶坐在摇椅上晒太阳——太阳暖暖地照着,摇椅轻轻地摇着,白兔奶奶开始打起瞌睡来。

不过,她再也不会东倒西歪了。

摇椅摇呀摇,白兔奶奶舒服地打着呼噜,在甜蜜的梦乡里,唱着快乐的歌:“小摇椅,摇啊摇,我有一个能干的兔宝宝……”读了这个故事:是我们懂得了多尽孝道,多关爱老人。

范文2:老鼠报恩一头狮子正在睡觉,一只小老鼠没有见过狮子。

这是什么草呀毛茸茸的,它看见狮子的尾巴还以为是一种奇怪的草,它拿着狮子尾巴又拉又扯把狮子痛醒了。

狮子一甩尾巴把小老鼠摔在地上。

“好痛呀”,狮子说:“该死的老鼠,你竟敢欺负我的头上”!“对不起,我不知道你是大王呀,大王你饶了我吧以后我一定会报答你的!”狮子听了得意地哈哈大笑起来,放走了小老鼠。

过了一段时间,狮子中了猎人的陷阱,被套在了网里,“救命呀,救命呀”,小老鼠听到狮子的呼救声跑了过来,说:“大王你别着急,我来救你”,“你这么小怎么救得了我”,小老鼠说:“你放心,我自有办法”,它看到树上的绳子心里有了主意,小老鼠爬到了树上,咬断了绳子,救出狮子,狮子非常感激地说:“没想到你还有这个本事,真是太谢谢你了!”狮子驮着老鼠高兴地离开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朋友也许平时看似微不足道,但却有可能在我们身处困境的时候提供巨大的帮助,在平时生活要以诚心待人,要乐于助人。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长度单位1. 长度单位的认识:长度单位包括毫米 (mm)、厘米 (cm)、分米 (dm)、米(m)和千米(km,也叫公里)。

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通常是10(除千米和米之间是1000外),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特别地,1千米=1000米。

2. 长度单位的换算:换算原则:大单位化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

例如:将3千米换算成米,即3 ×1000 = 3000米;将4000米换算成千米,即4000 ÷1000 = 4千米。

3. 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在生活中,根据物体的实际长度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表示。

二、质量单位1. 质量单位的认识:质量单位包括克 (g)、千克 (Kg,也叫公斤)和吨 (t)。

相邻两个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即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2. 质量单位的换算:换算原则与大单位小单位的换算相同,即大单位化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

例如:将5千克换算成克,即5 ×1000 = 5000克;将6000克换算成千克,即6000 ÷1000 = 6千克。

3. 质量单位的实际应用:在生活中,根据物体的重量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示和计算。

三、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1. 四边形的认识: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的封闭图形叫做四边形。

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出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四边形。

2.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能辨别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出平行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平行四边形。

了解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3. 周长的认识: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能用不同的方法测量或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并比较两个图形周长的大小。

4.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即长方形周长= (长+ 宽) ×2,正方形周长= 边长×4。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在学习的过程中,可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体会童话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比如,展开想象走进小女孩的心灵,感受它的情感变化;带着问题走进故事,体会一粒种子到阳台地板的生命历程;画出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惊险旅行路线并讲这个故事等等。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童话中的主人公,与故事中的人物一起欢笑,一起悲伤,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阅读童话,真正体会童话世界的奇妙。
对应评价的就是书面表达学习活动。
任务
评价
要素
评价指标
自评
互评
师评
任务一:
小精灵来了
会积累
1.能发现文中生动的语言,并能够1、首先“说说我认识的可爱小精灵”,让学生来说说自己读过的童话中的小精灵与他们的故事,唤起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
青铜级
青铜级
青铜级
2接着“想想这些小精灵的故事”,以“我来编童话”中的“国王、黄昏、啄木鸟”等词语为话题,展开丰富的想象,一起来说说“小精灵的故事”。
在习作方面,从第一单元“体会习作的乐趣”的习作要素,到本单元的“创编童话故事”的习作要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习作方法,并能够将积累的好词佳句运用到习作中来。不仅如此,在阅读要素的学习加持下,学生也掌握了一些修辞手法并清晰的表达出来。




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审视教材单元,精准定位任务群是确定单元学习目标的基础。新课程标准设置了六大学习任务群,其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第二学段的学习内容包括“阅读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儿童文学作品,欣赏富有童趣的语言与形象,感受纯真美好的童心,学习用口头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儿童诗和有趣的故事,发展想象力。将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列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相关联的核心要求为: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四边形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它有四条直边和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三角形不容易变形)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练习题及答案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只蚂蚁身长约5()。

2、一根黄瓜长约2()。

3、一辆货车的载质量是5()。

4、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30()。

5、小学生一步长约4()。

二、在○里填上“>”“<”或“=”。

5吨○5200千克60千米○9千米3200分米○2300米2300克○3千克60毫米○6厘米5分米○5米三、辨一辨。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一根跳绳长5分米。

()2、3吨石头比3吨棉花重。

()3、4吨比4100千克少100千克。

()4、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长2313米。

()5、量比较短的物体或者要求结果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分米=()厘米1米=()分米2厘米=()毫米6000米=()千米3千米=()米80毫米=()厘米五、解决问题。

1、一辆农用三轮车的载质量是3吨,要一次运走1100千克的苹果和2000千克的梨,在不超载的情况下,可以吗?2、把下图中两地相距1千米的路线画出来。

3.张奶奶编中国结,每个中国结需要4厘米的彩绳。

(1)张奶奶有32分米的彩绳,能编几个中国结?(2)小丽要编6个中国结,需要多少分米彩绳?4、昆仑超市要进货,用载质量是2吨的卡车运送。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卖火柴的小女孩01 我会写柴chái (火柴、打柴、骨瘦如柴)冷lěng (寒冷、冷冻、冰冷)旧jiù (新旧、陈旧、旧衣服)裙qún (裙子、围裙、连衣裙)怜lián (可怜、怜惜、同病相怜)饿è(饥饿、饿鬼、忍饥挨饿)乎hū (几乎、在乎、似乎)焰yàn (火焰、烈焰、焰火)蜡là (蜡烛、石蜡、蜡笔)烛zhú (烛光、烛芯、烛台)富fù (富有、富饶、丰富多彩)诉sù (告诉、诉说、诉苦)离lí (离开、离别、分离)02 我会认卷juǎn (卷尺、卷烟、胶卷)挣zhèng (挣钱、挣脱、挣扎)几jī (几乎、几率、茶几)燃rán (燃烧、点燃、自燃)晃huǎng (晃动、摇晃、晃眼)划huá (划船、划火柴、划桨)喷pèn (喷香、香喷喷、喷泉)03 多音字挣zhèng(挣钱)zhēng(挣扎)几jī(几乎)jǐ(几年)晃huàng(晃动)huǎng(明晃晃)喷pēn(喷出)pèn(喷香)04 近义词奇异一一奇特穷苦一一穷困慈爱一一慈祥温暖——暖和精致——精巧温和——和蔼05 反义词飞快——缓慢温暖——寒冷精致——粗糙慈爱——冷酷明亮——暗淡光明——黑暗快乐——痛苦一向——偶尔穷苦——富裕暖烘烘——冷冰冰06 理解词语精致:质量很好。

精,精巧,完美;致,精细,讲究。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摇摆摆的样子。

慈爱:仁爱,喜爱。

这个词一般用于长者对幼者。

灵魂: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旧时迷信的说法,指能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

)拖鞋:后半截没有鞋帮的鞋。

摇篮:供婴儿睡觉的家具。

形状略像篮子,可以摇动,使婴儿容易入睡。

围裙:工作时围在身前保护衣服或身体的东西。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英语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英语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英语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三年级上册英语第三单元知识点一、重点单词身体部位:face 脸ear 耳朵eye 眼睛nose 鼻子mouth 嘴arm 胳膊hand 手head 头body 身体leg 腿foot 脚二、重点句子1.朋友见面问候:How are you? 你好吗?回答:I'm fine,thank you.我很好,谢谢你。

或者回答:Very well, thanks. 很好,谢谢。

2.Let's go to school! 我们一起上学吧!OK! 好!3.Look at me! 看我!4.Let's make a puppet!(让)我们一起做个木偶吧! Great! 太棒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英语unit3单词一、单词。

face脸 ear 耳朵 eye眼睛 nose鼻子mouth嘴 arm胳膊 hand手 head头body身体 leg腿 foot脚 school学校二、造句。

Touch your ear.摸摸你的耳朵。

Close your eyes.闭上你的眼睛。

Touch your nose.摸摸你的鼻子。

Open your mouth.张开你的嘴。

Wave your arms.挥动你的手臂。

Clap your hands.拍拍你的手。

Touch your head.摸摸你的头。

Shake your body.扭动你的身体。

Shake your legs.抖动你的腿。

Stamp your foot.跺跺你的脚。

Let’s go to school.让我们一起去学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英语第三单元测试题Full marks: 100 Marks:1.选择单词,填在相应图片下面的横线里。

(只填写序列号)(1 0分)A. armB. eyeC. handD. faceE. noseF. mouthG. legH. footI. bodyJ. ear1. 2. 3. 4. 5. ________6. 7. 8. 9. 10. ________第二,在每组中选择一个不同的类别。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文原文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文原文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文原文
- 《去年的树》: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鸟儿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

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

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

朋友不在了,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鸟儿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 《那一定会很好》:一粒种子成长为一棵大树,被农夫做成了一辆手推车,帮助农夫服务了很多年,慢慢变老了。

手推车被做成一把椅子,供人休息。

椅子慢慢变老了,被做成了木地板,铺在阳台上,感受着阳光的温暖。

- 《在牛肚子里旅行》:青头和红头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有一天,红头不小心被牛吃到了肚子里,青头不顾自身安危,给红头鼓励,帮助它从牛肚子里逃脱出来。

- 《一块奶酪》:蚂蚁队长集合好队伍搬运粮食时,发现了一块掉在地上的奶酪,发出命令让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最后成功带领大家将奶酪搬进了洞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习指引
9 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叶绍翁
模块一初读课文
(一)学习步骤
步骤一:审题,以“景”与“情”作为内在阅读理解目标
提示:请你读题目之后,就以写了什么“景”?表达了什么“情感或思想”作为学习目标。

如题目——夜书所见,我们先理解题目。

夜:晚上;书:书写。

所见:所看到的。

题目的意思就是书写晚上所看到的(景物)。

而写了什么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就是我们读诗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这就是以“景”与“情”作为内在阅读理解目标。

步骤二:结合注释(插图),读懂诗句,感悟“景”与“情”。

提示:好诗就是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读诗抓住“景”与“情”就是抓住了关键。

步骤三:想象诗歌为你塑造的画面反复诵读全诗。

(二)学习思考
1.你在诗中看到了什么“景”?将你看到“景”与同学分享。

2.在读诗过程,遇到不懂的词语或诗句时,你是怎么想办法去理解的?将你的方法与同学分享。

模块二我的感悟
1.写下课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诗
我最喜欢的诗句是:
用以下句式向同学表达你对这句诗的理解和感悟。

它仿佛让我看到。

解读古诗评价量规
范例:
我最喜欢的诗句是: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我是这样理解这句诗的:秋风萧萧,吹动着梧桐树的片片叶子,让人感到了丝丝寒意,江上缓缓吹过的秋风,让游客触景生情。

它仿佛让我看到:一位外乡人(游客)在一个明月高照的夜晚,感受着阵阵秋风从掠过江面送来的寒意,听着梧桐树在风萧萧中轻轻的摇曳声,他触景生情……
2.诵读诗歌,读出你的感悟。

模块三我的批注
1.对你认为精彩的描绘“景”与“情”的词语、诗句作批注。

如:江上秋风动客情。

批注:江上秋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月光下的秋江图,月光倒映水中,江上送来阵阵秋风,景色很美。

动客情:在美景下,在阵阵寒意中,让人触景生情。

这情,可能是思乡之情,可能是对眼下和谐的乡村美景的赏识。

2.浏览自己的批注,你体会到“景”与“情”在诗歌中的布局了吗?将你的体会与同学分享。

模块四基础知识操练
1.掌握生字词,能读会写,听写过关。

2.背诵诗歌。

3.了解作者,将搜集到信息与同学分享。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模块一初读课文
(一)学习步骤
步骤一:审题,以“景”与“情”作为内在阅读理解目标
步骤二:结合注释(插图),读懂诗句,感悟“景”与“情”。

步骤三:想象诗歌为你塑造的画面反复诵读全诗。

(二)学习思考
1.将你在读诗过程感悟到的情景交融的画面与同学分享。

2.遇到不懂的词语或诗句时,你是怎么想办法去理解的?将你的方法与同学分享。

模块二我的感悟
1.写下课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诗。

我最喜欢的诗句是:
用以下句式向同学表达你对这句诗的理解和感悟。

我是这样解读这句诗的。

它仿佛让我看到。

2.诵读诗歌,读出你的感悟
模块三我的批注
1.对你认为精彩的描绘“景”与“情”的词语、诗句作批注。

2.浏览自己的批注,你体会到“景”与“情”在诗歌中的布局了吗?将你的体会与同学分享。

模块四基础知识操练
1.掌握生字词,能读会写,听写过关。

2.背诵诗歌。

3.了解作者,将搜集到信息与同学分享。

预习指引
10风筝
模块一初读课文
(一)阅读步骤
步骤一:审题建立内在阅读理解目标——预测文章内容与文章结构(课文可能写什么?怎样写?)
步骤二:浏览课文——验证预测,边读边思考。

步骤三:反复读课文,完成以下思维导图。

(请根据“思维导图评价量规”的指引完成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评价量规
(二)阅读思考
1.你在建立阅读理解目标的时候,预测了什么?你是怎样边读边思考的?
2.在阅读过程你遇到不懂的词语吗?你是怎么想的?(举例说明)模块二我的感悟
1、为课文重拟题目,表达你对课文内容的深度理解。

题目:
2.朗读课文,读出你的感悟。

模块三我的批注与发现
1.为第一段写批注。

提示:就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写批注。

2.课文有一些段落是“概括——具体”结构的,请找出来给它们写批注,点评这样的结构有什么好处。

3.精读做风筝、放风筝的片段,对你认为精彩的词句作批注。

如:在芦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

批注:这一句简洁地描述了做风筝的过程。

“拔几根细苇”、“找几张纸”很准确、很传神地写出了当时的情形。

如:“凌空飞起”形象地写出了风筝飞起来的情形。

仿佛让我们看到了飞舞在蓝天下的风筝。

4.浏览自己的划线与批注,你发现课文的写作特点了吗?将你的发现与同学分享。

如果你有什么关于批注的好的方法,也一起向同学分享。

模块四基础知识操练
1.掌握生字词。

根据以下要求写生字,同时做到听写过关。

2.你做过风筝或者放过风筝吗?如果你有这些经历请与同学们分享。

3.你了解作者贾平凹吗?如果了解请与同学们分享你知道的信息。

预习指引
11秋天的雨
模块一初读课文
(一)阅读步骤
步骤一:审题建立内在阅读理解目标——预测文章内容与文章结构(课文可能写什么?怎样写?)
步骤二:浏览课文——验证预测,边读边思考。

步骤三:反复读课文,完成以下思维导图。

(二)阅读思考
1.你怎样预测文章的内容与结构?怎样边读边思考?
2.在阅读过程你遇到不懂的词语吗?你是怎么边读边想的?(举例说明)模块二我的感悟
1.给课文重新拟一个题目,表达你对课文内容的深度理解。

题目:
2.朗读课文,读出你的感悟。

模块三我的批注与发现
1.精读课文的1-4段,选择你喜欢的其中两段写批注:
(1)用线划出该段第一句,对段的结构写批注,点评这样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2)对该段你认为精彩的词语和句子写批注,对你认为精彩的修辞也写批注。

如课文内容: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批注:很有意思!把枫叶比喻成邮票,并且还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让我们仿佛看到飞舞飘落的红叶,感受到秋天的凉爽。

2.给课文最后一段写个批注吧。

可以批注它在文中的意义,也可以批注你自己的感受。

3.浏览自己的批注,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你发现课文的写作特点了吗?将你的发现与同学分享。

(2)你知道怎样给课文写批注吗?将你的发现与同学分享。

模块四基础知识操练
掌握生字词。

根据以下要求写生字,同时做到听写过关。

模块五我的小练笔
小练笔写秋天。

你可以画一画秋天的景色,然后用一段文字描绘自己画秋景图。

你也可以观察公园、田园的秋色,将你看到的真实的秋天景色描绘下来。

提示:用概括具体的结构写段。

第一句概括主要内容,后面的句子具体描写。

小练笔评价量规
预习指引
12 听听,秋的声音
模块一初读课文
(一)学习步骤
步骤一:审题,将情与景作为内在阅读理解目标。

提示:读题目,将诗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景(画面),抒发怎样的情感作为阅读理解目标。

步骤二:浏览诗歌边读边思考,找到问题答案。

步骤三:想象诗歌为你塑造的画面反复诵读诗歌。

(二)阅读思考
1. 读诗过程你想象到怎样的画面?是哪些诗句让你产生这样的想象?
2.在阅读过程你遇到不懂的词语或诗句吗?你是怎么想的?(举例说明)模块二我的感悟
1.请给课文换个题目,表达你对课文内容的深度理解。

题目:
2.朗读课文,读出你的感悟。

模块三我的批注与发现
对诗歌中你认为精彩的片段写批注。

如:第三段的批注;的三段让我仿佛看到了蓝天白云下,一排大雁在展翅飞翔;眼前收割机正穿梭在金色的田野间,远处仿佛传来悠扬的歌声。

模块四基础知识操练
1.按要求写生字,读准字音,并保证听写过关。

模块五找规律
1.试比较本单元两篇篇课文的思维导图,思考以下问题,并将你思考的结果向同学们分享。

(1)你发现俩篇篇课文的思维导图有什么异同吗?有什么规律吗?
(2)我们可以怎样画思维导图?
2.本单元的课文包含了两篇现代文、两首古诗、一首现代儿童诗。

这几篇课文在初读课文的时候其阅读步骤是不尽相同的。

试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将你的发现与同学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