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9 超声波系列实验

合集下载

超声波速度测量实验

超声波速度测量实验

超声波速度测量实验一、引言超声波技术在当今的科学研究和工程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

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对于材料的性质、结构以及实验数据的准确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基于超声波技术进行速度测量的实验原理、方法以及实验步骤。

二、实验原理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人类听觉范围的声波,其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

在传统声速测量中,通常采用测量声波在固体或液体介质中的传播时间来计算其速度。

实验中将使用超声波传感器通过发送超声波脉冲并记录其接收信号来测量介质中超声波的传播时间,从而计算得到超声波的速度。

三、实验装置•超声波发射器和接收器•示波器•数字计时器•介质样品四、实验步骤1.将超声波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固定在待测介质样品的两端。

2.设置超声波发射器发送脉冲信号,记录示波器上的信号波形并测量其发送时间。

3.等待接收到超声波信号后,记录示波器上的接收信号波形,并测量其接收时间。

4.计算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时间差Δt。

5.根据实验测得的时间数据,利用公式计算出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不同介质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存在差异,这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密切相关。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探讨介质性质与超声波传播速度之间的关系,并验证理论模型的准确性。

六、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利用超声波技朶实验测定了介质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

超声波速度测量实验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可用于材料性质、结构分析以及实验数据处理。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为读者提供有益信息,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超声波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

超声波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

超声波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超声波的产生、发射和接收的原理。

2、学会用驻波法和相位比较法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掌握数字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1、驻波法当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若在其传播方向上遇到障碍物,就会产生反射。

当反射波与入射波频率相同、振幅相等、传播方向相反时,两者会相互干涉形成驻波。

在驻波场中,波腹处声压最大,波节处声压最小。

相邻两波腹(或波节)之间的距离为半波长。

通过测量相邻两波腹(或波节)之间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出超声波的波长,再根据超声波的频率,即可求出超声波的传播速度。

2、相位比较法从发射换能器发出的超声波通过介质传播到接收换能器,在同一时刻发射波与接收波之间存在着相位差。

当改变两个换能器之间的距离时,相位差也会随之改变。

当两个换能器之间的距离改变一个波长时,相位差会变化2π。

通过观察示波器上两列波的相位差变化,就可以测量出超声波的波长,进而求出超声波的传播速度。

三、实验仪器1、超声波实验仪2、数字示波器3、信号发生器四、实验步骤1、驻波法(1)将超声实验仪和数字示波器连接好,打开电源。

(2)调节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使发射换能器处于谐振状态,此时示波器上显示的正弦波振幅最大。

(3)移动接收换能器,观察示波器上正弦波振幅的变化,找到振幅最大的位置,即波腹位置;再找到振幅最小的位置,即波节位置。

(4)测量相邻两个波腹(或波节)之间的距离,重复测量多次,取平均值,计算出超声波的波长。

(5)从信号发生器上读出超声波的频率,根据公式 v =fλ 计算出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相位比较法(1)按照驻波法的步骤连接好实验仪器,并使发射换能器处于谐振状态。

(2)将示波器的工作模式设置为“XY”模式。

(3)移动接收换能器,观察示波器上李萨如图形的变化。

当图形由直线变为椭圆,再变为直线时,接收换能器移动的距离即为一个波长。

(4)重复测量多次,取平均值,计算出超声波的波长。

超声波综合实验.doc

超声波综合实验.doc

实验一 超声波综合实验超声探伤作为一种无损探伤方式,是在不损坏工件或原材料工作状态的前提下,对被检验部件的表面和内部质量进行检查的测试手段。

超声波在被测材料中传播时,材料的声学特性和内部组织的变化对超声波的传播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对影响程度和状况的探测了解材料性能和结构变化。

目前,超声检测方法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冶金、电力、机械制造、金属加工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超声波的产生原理及作用;2. 学习测定超声波在空气、液体及固体中的传播速度;3. 了解超声波探伤的原理和方法;4. 学会用超声波法测量金属杨氏模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仪器超声波综合设计实验仪(XYZ-2型)、空气声速测量仪(SW-1型)、双踪示波器、超声波探头2只、同轴电缆、 标准金属探测块、待测缺陷金属块、储液槽、温度计、游标卡尺。

三、实验原理1. 超声波声速测量由波动理论知道,波的频率f 、声速V 、波长λ之间有一下关系λ⨯=f V ,所以实验中只要测定出声波的频率f 和波长λ即可求出波速V 。

常用的测量声波波长的方法有共振干涉法和相位比较法。

1.1 共振干涉法(驻波法)测波长当两束频率相同、振幅相等、传播方向相反的声波相遇时,产生干涉现象,出现驻波。

两相邻波腹(或波节)间的距离为/2λ(即半波长),如图1所示。

因此,只要测得相邻两波腹(或波节)的位置1x ,2x 就可算出波长:)(212x x -=λ,如图2所示,S1和S2是两个压电换能器,S1作为发射探头,与超声波综合实验仪的低频信号输出端相连(这里输出约为40 kHz 的正弦信号),S2既是接收器又是反射器。

当电信号加到S1上时,在S1、S2两端面间形成驻波。

S2把端面所在声场中的机械振动(声压)变为电信号,该信号输入示波器,通过示波器就可以看到一组由声压信号产生的正弦波形。

声源S1发出的声波,经介质传播到S2,在接收声波信号的同时反射部分声波信号,如果接收面(S2)与发射面(S1)严格平行,入射波即在接收面上垂直反射。

超声波实验报告

超声波实验报告

超声波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标题:超声波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学习超声波的物理性质和特点;
2. 掌握超声波的产生与检测方法;
3. 了解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实验器材:
1. 超声波发射器和接收器;
2. 超声波传感器;
3. 超声波测距仪;
4. 示波器。

实验原理:
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20kHz的机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3m/s,是一种有方向性的波。

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反射、散射等现象。

实验步骤:
1. 将超声波发射器与接收器连接到示波器上;
2. 打开示波器,设置合适的波形显示参数;
3. 使用超声波传感器,将超声波发射器对准接收器,并移动传感器,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变化;
4. 测量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折射率。

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3m/s;
2. 超声波在液体和固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会有所变化,且通常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更快;
3. 超声波在不同界面上会发生反射、折射、散射等现象;
4. 超声波的传播距离受到环境条件、介质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超声波的物理性质和特点,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在液体和固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会有所变化,并且在不同界面上会发生反射、折射、散射等现象。

超声波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医学超声诊断、工业无损检测等领域。

超声波测声速实验报告计划

超声波测声速实验报告计划

实验名称:超声波测声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认识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方法。

(2)、加深对振动合成、颠簸干预等理论知识的理解。

(3)、掌握用干预法和相位法测声速。

二、实验原理由颠簸理论可知,波速与波长、频次有以下关系: v = f λ,只需知道频次和波长就能够求出波速。

本实验经过低频信号发生器控制换能器,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次就是声波频次。

声波的波长用驻波法(共振干预法)和行波法(相位比较法)丈量。

下列图是超声波测声速实验装置图。

驻波法测波长:由声源发出的平面波经前面的平面反射后,入射波与发射波叠加,它们颠簸方程分别是:叠加后合成波为:的各点振幅最大,称波腹,的地点:( n =0,1,2,3⋯⋯)的各点振幅最小,称波,的地点:( n =0,1,2,3⋯⋯)所以只需得相两波腹(或波)的地点Xn、Xn-1 即可得波。

相位比法波:从能器 S1 出的超声波抵达接收器 S2,所以在同一刻 S1 与 S2 的波有一相位差:φ=2∏x/ λ,此中λ是波, x S1 和 S2 之距离 ) 。

因 x 改一个波,相位差就改2∏。

利用李如形就能够得超声波的波。

三、实验仪器超声声速定:主要零件是两个陶瓷能器和一个游卡尺。

函数信号生器:供给必定率的信号,使之等于系的振率。

示波器:示波器的 x, y 入各接一个能器,改两个能器之的距离会影响示波器上的李如形。

并由此可得目前率下声波的波,合率,能够求得空气中的声速。

四、实验内容1.整器使系于最正确工作状。

2.用波法(共振干预法)波和声速。

3.用相位比较法测波长和声速。

五、实验数据及办理:f=34kHz;Vp-p=5V;L=;六、实验结论:波长λ =;由此声速经测算为v=(354±3)m/s;U=%七、思虑题:1.固定距离,改变频次,以求声速。

能否可行答:不可以,由“ v = fλ”,距离必定后使得波长没法计算。

2.各样气体中的声速能否同样为何答:不一样,由于不一样气体的密度不一样, 声波在不一样介质中波长改变 ,依据公式可得结论。

[实用参考]大学物理实验超声波速测量实验报告.doc

[实用参考]大学物理实验超声波速测量实验报告.doc

大学物理实验超声波速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及其产生机制;2.学会用相位法测超声波声速并学会用逐差法处理数据;3.测量超声波在介质中的吸收系数及反射面的反射系数;4.并运用超声波检测声场分布。

5.学习超声波产生和接收原理,6.学习用相位法和共振干涉法测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并与公认值进行比较。

7.观察和测量声波的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二实验条件HLD-SV-II型声速测量综合实验仪,示波器,信号发生仪三实验原理1、超声波的有关物理知识声波是一种在气体。

液体、固体中传播的弹性波。

声波按频率的高低分为次声波(f<20Hz)、声波(20Hz≤f≤20kHz)、超声波(f>20kHz)和特超声波(f≥10MHz),如下图。

声波频谱分布图振荡源在介质中可产生如下形式的震荡波:横波:质点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它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纵波:质点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一致的波,它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

表面波:当材料介质受到交变应力作用时,产生沿介质表面传播的波,介质表面的质点做椭圆的振动,因此表面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且随深度的增加衰减很快。

板波:在板厚与波长相当的弹性薄板中传播的波,可分为SH波与兰姆波。

超声波由于其波长短、频率高,故它有其独特的特点:绕射现象小,方向性好,能定向传播;能量较高,穿透力强,在传播过程中衰减很小,在水中可以比在空气或固体中以更高的频率传的更远,而且在液体里的衰减和吸收是比较低的;能在异质界面产生反射、折射和波形转换。

2、理想气体中的声速值声波在理想气体中的传播可认为是绝热过程,因此传播速度可表示为μrRT=V (1)式中R 为气体普适常量(R=8.314J/(mol.k)),γ是气体的绝热指数(气体比定压热容与比定容热容之比),μ为分子量,T 为气体的热力学温度,若以摄氏温度t 计算,则:t T T +=0K T 15.2730=代入式(1)得,00001V 1)(V T t T t T rRt T rR++⋅+===μμ(2) 对于空气介质,0℃时的声速0V =331.45m /s 。

超声波实验报告

超声波实验报告

超声波实验报告一、引言本次实验是关于超声波的研究。

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人类听觉范围的声波,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例如医学、工业、海洋等。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旨在了解超声波的特性以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二、实验目的1. 探究超声波的传播特性;2. 研究超声波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3. 分析超声波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三、实验装置与方法1. 实验装置: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波传感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2. 实验方法:通过改变超声波信号的频率、振幅和波形等参数,分析超声波的特性。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1. 超声波传播特性的实验结果:我们通过改变超声波信号的频率,观察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频率的增加,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增加。

这是因为频率越高,波长越短,波长短意味着周期短,因此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会更快。

2. 超声波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超声波在医学领域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影像学,例如超声心动图和超声检查。

超声心动图通过超声波对心脏进行成像,帮助医生诊断心脏疾病。

超声检查则可以用于产前检查、器官疾病诊断、肿瘤检测等。

由于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传播时不会引起明显的伤害,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安全和无创的医学检查方法。

3. 超声波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超声波在工业领域被广泛应用于材料表面检测、无损检测等。

例如,利用超声波的回波信号,可以检测出金属材料中的缺陷、裂纹以及材料的厚度等参数。

此外,超声波还可以用于液体和固体的搅拌、混合,以及清洗等工艺。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超声波频率越高,传播速度越快。

2. 超声波在医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影像学和超声检查。

3. 超声波在工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材料表面检测、无损检测以及工艺上的应用。

六、实验感想与反思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超声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认识到其在医学和工业领域中的重要应用。

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超声波传播的速度和频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这对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超声波实验报告

超声波实验报告

超声波实验报告超声波是一种在物体内部传播的机械波,它的频率高于人类能够听到的声音,通常超过20kHz。

超声波在医学、工业、生活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验证超声波的传播特性和应用。

实验一,超声波的传播速度。

首先,我们使用超声波发生器产生一定频率的超声波,并通过示波器观察超声波的波形。

然后,我们在不同介质中测量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包括空气、水和固体材料。

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存在差异,这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有关。

实验二,超声波的反射和折射。

接着,我们将超声波发射到不同材料表面,观察超声波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实验结果显示,超声波在与材料表面接触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其角度与入射角度和介质折射率有关。

这一现象在医学超声成像和工业无损检测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实验三,超声波的聚焦和成像。

最后,我们使用超声波探头进行聚焦和成像实验。

通过调节超声波探头的焦距和频率,我们成功实现了对样品的聚焦成像。

这一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在医学诊断和工业成像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反射和折射特性,以及聚焦成像能力。

超声波作为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在医学、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希望本实验能够增进对超声波的理解,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朱伟. 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J]. 医学与哲学, 2018, 39(4): 67-69.2. 张三, 李四. 超声波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J]. 无损检测, 2017, 28(2): 45-48. 以上为超声波实验报告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38 超声波系列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XYZ-2A 型超声波综合设计实验仪的用法;(2).了解压电换能器的功能,加深对驻波及振动合成等理论知识的理解;(3).学习用共振干涉法、相位比较法等方法测定超声波在空气中的声速;(4).熟悉超声波探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掌握液位计的设计原理及方法。

二、参考资料XYZ-2A 型超声波综合设计实验仪说明书,大学物理教材机械波一章。

三、仪器及用具XYZ-2A 型超声波综合设计实验仪,探头,示波器。

四、实验原理1.声速的测量由波动理论知道,在波动过程中,波的频率f 、声速V 、波长λ之间有以下关系:λ⨯=f V (1)所以实验中只要测定出声波的频率f 和波长λ即可求出波速V 。

常用的测量声波波长的方法有共振干涉法和相位比较法。

(1) 共振干涉法(驻波法)当两列波幅度相同、方向相反的声波叠加时产生驻波。

设有一从发射源发出的一定频率的平面声波,我们称之为前进波,方程为:)2cos(1x t A y λπω-=此前进波经过空气传播,到达接收器。

如果接收面与发射面严格平行,入射波即在接收面上垂直反射,反射波为: )2cos(2x t A y λπω+= 则入射波与反射波合成的声波为 t x A x t A x t A y y y ωλπλπωλπωcos 2cos 2)2cos()2cos(21⎥⎦⎤⎢⎣⎡=++-=+= (2) 这里ω为声波的角频率,t 为经过的时间,x 为经过的距离。

式(1-2)表明,在发射面和接收面之间形成了驻波场,即各点都在作同频率振动,而各点的 振幅⎥⎦⎤⎢⎣⎡x A λπ2cos 2是位置x 的余弦函数,对应于02cos =x λπ的点静止不动,成为波节,要使12cos =x λπ,即应有=±=n n x,2πλπ0,1,2,3,…,因此在2λ⋅±=n x 处就是波腹的位置。

可见两相邻波腹(或波节)间的距离为2λ(即半波长),如图1所示。

图1因此,只要测得相邻两波腹(或波节)的位置1x ,2x 就可算出波长:(3) S 2如图2, S 1 、S 2 是两个压电换能器, S 2 作为探头,与超声波综合设计实验仪的低频信号输出端相连(这里输出约为40KHz 的连续脉冲),S 2 既是接收器,又是反射器。

图2当声信号加到1S 上时,在1S 、2S 两端面间形成驻波。

2S 把端面所在声场中的机械振动(声压)变为电信号,该信号输入示波器,通过示波器就可以看到一组由声压信号产生的正弦波形。

声源1S 发出的声波,经介质传播到2S ,在接收声波信号的同时反射部分声波信号,如果接收面(2S )与发射面(1S )严格平行,人射波即在接收面上垂直反射。

入射波与反射波相叠加形成驻波。

我们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的实际上是这两个相干波合成后在声波接收器2S 处的振动情况。

移动2S 位置(即改变1S 、2S 之间的距离),从示波器上就会发现振动图形的振幅有一系列最小值和最大值。

由上面所介绍的波的干涉理论可以知道:任何两相邻的波腹(或波节)间的距离为2λ。

为测量声波的波长,可以在一边观察示波器上声压振幅值的同时,缓慢的122x x -=λ改变1S 和2S 之间的距离,示波器上就可以看到声振动幅值不断地由最大变到最小再变到最大,两相邻的振幅最大之间2S 移动过的距离亦为2λ。

压电换能器2S 至1S 之间的距离的改 变可通过转动螺杆的鼓轮来实现,而超声波的周期t 则可以通过示波器读出。

在连续多次测量相隔半波长的2S 位置变化及声波周期时间t 后,我们可运用公式λλtf V 1=⋅=空 计算出声速。

(2) 相位比较法(李萨如图法)声源S 1发出声波后,在其周围形成声场。

声场在介质中任一点的振动相位是随时间而变化的,但它和声源振动的位相差ϕ∆不随时间变化。

设声源振动频率为f ,则其振动方程为ft y y π2cos 0= (4)距声源x 处振动方程为 )(2cos 01v x t f y y -=π (5)两处振动位相差为 λππϕx v x f 22==∆ (6) 若将探测器2S 从与声源相距1x 的反相位差(与声源相位差为πϕ)12(1-=∆n ),移到与声源相距2x 的同相位点(与声源相位差为 πϕn 22=∆),则两点的相位差为 πππλπλπϕ=--=-=∆)12()2(2212n n x x 所以 212λ=-x x (7)图3:声速测量组合仪因此,只要探测到声源的同相位点和反相位点的位置(即1x 、2x 的值), 就可以由212λ=-x x 计算出波长。

实验装置如图3,将低频信号(实验仪的40KHz 的连续脉冲的插孔上)加到换能器1S 上,它将电振动转换成机械振动,前端平面为声源,在空气中形成声波。

而2S 又将接收到的声波振动转换成电信号。

分别将1S 和2S 的电信号送入示波器的x 和y 输入端,在示波器屏幕上就会出现互相垂直的两个不同相位的图线。

图4如图4,由于频率比为1:1,当πϕn 2=∆时为正斜率的直线;当πϕ)12(+=∆n 时,为负斜率的直线,当ϕ∆为其他值时,为椭圆。

将探测器2S 从声源附近慢慢移开,即可测出一系列同相位点和反相位点的位置。

2.超声波探伤原理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KHZ (千赫兹)的声波。

由于超声波的频率超过了人耳的听觉范围,因而人耳感觉不到声音。

超声波具有声波所有的物理性质,但其频率高,波长短。

产生超声波的方法有多种,现代超声波的产生主要是利用某些晶体(如石英,酒石酸钾钠、锆钛酸铅等)的特殊物理性质----压电效应产生超声波。

当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时,在介质分界面将产生反射。

超声波在介面反射后,剩余能量的超声波将进入第二介质,称为透射。

如果两种介质中的声速相同,透射声波的方向将等于入射波束的方向。

但如果两种介质中的声速不同,透射声波将发生方向的转折,称为折射。

剩余能量将以某一中心向空间各个方向传播,称散射。

散射后返回探头的回声信号强度明显减弱。

超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强度将随着所传深度的增加而减弱,称衰减。

超声波的衰减是由于超声波的反射、散射和超声波吸收而引起的。

超声波探伤是无损检验的主要方法之一。

它是利用材料本身或内部缺陷对超声波传播的影响,非破坏性地探测材料内部和表面的缺陷(如裂纹、气泡、夹渣等)的大小、形状和分布状况等。

超声波探伤具有灵敏度高、穿透力强、检验速度快、成本低、设备简单轻便和对人体无害等一系列优点。

因此,它已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力、石油、化工和国防等各工业部门,并已成为保证产品质量、确保设备安全运行的一种重要手段。

脉冲反射法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超声波探伤法。

它使用的不是连续波,而是有一定持续时间按一定频率间隔发射的超声脉冲。

探伤结果可以用示波器显示。

发生器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发射一个触发脉冲信号,通过专用压电换能器的作用,使得信号以相同的频率作机械振动,这个高频脉冲信号相应地在示波器荧光屏上形成一个起始脉冲信号。

当探头接触到所要探测的工件面时,超声波以一定的速度在其内部传播,当遇到缺陷或工件底面时,就会引起反射,反射后的超声波返回到探头。

此时,压电换能器又将声脉冲转换成电脉冲并将讯号再次传送到示波器,形成一个反射脉冲信号。

由于电子束在荧光屏上的移动与超声波在均匀物质中传播过程都是匀速的,所以来自缺陷或底面的反射脉冲信号距起始脉冲的距离与探头距缺陷或底面的距离成正比。

脉冲反射法就是根据缺陷及底面反射信号的有无,反射信号幅度的高低及其反射讯号在荧光屏上的位置来判断有无缺陷、缺陷的大小以及缺陷的深度的。

脉冲反射法可以分为直接接触纵波脉冲反射法和斜角探伤法,这里我们主要介绍直接接触纵波脉冲反射法。

我们知道纵波是指材料中质点振动方向与声波传播方向一致的波型。

探伤时,当探头垂直地或以不大于第一临界角的角度耦合到工件上时,在工件内部都能获得纵波。

直接接触纵波脉冲反射法通常分为一次脉冲反射法,多次脉冲反射法及组合双探头脉冲反射法。

(1)、一次脉冲反射法如图5所示。

当工件中无缺陷时,荧光屏上只有始波(T)与一次底波(B),如图5的(a);当工件中有小缺陷存在时,荧光屏上除始波和底波之外还有缺陷波F(此时的底波幅度可能会下降),缺陷波位于始波和底波之间。

缺陷在工件中的深度与缺陷波在荧光屏上距始波的位置相对应,如图5的(b);当工件的缺陷大于声束直径时,荧光屏上将只有始波与缺陷波,如图5的(c)。

图5:直接接触纵波一次脉冲反射法1:探头 2:缺陷 3:被测物体 4:示波器荧光屏(2)、多次脉冲反射法这是以多次底面脉冲反射信号为依据进行探伤的一种方法。

超声波在具有平行表面的工件中传播,在无缺陷的情况下,声波经底面反射回探头时,一部分能量为探头所接收,在荧B,另一部分能量又折回底面再反射回来,其中一部分能量又为探头光屏上产生一次底波1B,剩余的能量再被折回……。

如此往复直至声能耗尽为止,这将在所接收产生二次底波2示波器荧光屏上出现高度逐次递减的多次底波。

多次反射之间的间距是相等的。

对于缺陷的判定大致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吸收性缺陷(如疏松等),声波穿过时不引起反射,但声能的衰减很大,使声能在几次反射、甚至在一次反射后就消耗贻尽;另一类是非吸收性缺陷,若缺陷较小,在每次反射中缺陷波与底波同时存在,若缺陷大到覆盖这个声束截面时,声波只在表面与缺陷之间往复反射,荧光屏上没有底波,只有缺陷的多次反射波。

本实验只作非吸收性缺陷实验。

实验时要注意区分无缺陷和大于声束直径缺陷的波形(主要看各波之间的间距)。

实验中,若要使探头有效地向工件中发射超声波以及有效地接收到由工件返回来的超声波,必须使探头和工件探测面之间有良好的声耦合。

良好的声耦合可以通过填充耦合介质来实现(这里我们采用凡士林),以避免其间有空气层存在,这是因为空气层的存在将使声能几乎完全被反射。

3.超声波测液位液位测量分为连续测量和定点测量。

在连续测量液位方面,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超声波脉冲回波法,多数是以测量超声脉冲在介质中传播时间为基础的,也可以以测量衰减为基础。

(1)脉冲回波法测液位原理脉冲回波法超声液位计的工作原理是发射探头发射出超声脉冲,在被测液体介质或其它借以测量的传声介质中传播至液面。

经液面反射后,超声脉冲被接收探头所接收,测量超声脉冲从发射至接收所经时间,根据介质中的声速,可以通过计算求得探头至液面的距离,从而即可确定液面,如图6。

图6:脉冲回波式超生液位计原理图根据探头的工作方式,脉冲回波式超声液位计可分为气介式(图6 b)、液介式(图6a 、d)和固介式(图6c)。

对于单探头方式,如果从发射超声脉冲到接收到超声脉冲所经过的时间为t ,超声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为V ,则探头至液面的垂直距离L 可以按下式求出:vt L 21 (8) 液位的升降表现为L 的变化,只要知道传声介质中的声速V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