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实验报告(机床)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实践报告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实践报告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实践报告5篇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实践报告1四年的大学即将结束了,作为一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回首着校园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自我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在这期间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能力。
我自信能凭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在毕业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追求的目标。
在校期间,我在理论知识方面基本掌握了《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制图》、《机械原理》、《电子电工学》、《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机床编程》、《数控加工技术》等课程,除此之外,我还选修了管理学等科目来增长自己的理论知识,为将来面对社会打下坚定的基础;在实际操作方面掌握了初级车工、初级磨工、初级铣工、初级刨工、初级焊工等;在专业方面,掌握了线切割、初级数控铣床编程及加工、初级加工中心编程及加工等技术。
在学习之余,我坚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使自己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
生活上,我最大的特点是诚实守信,热心待人,勇于挑战自我,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作风,由于*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
个人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一心两用甚至多用。
急功近利,喜欢一口气学许多东西,但是贪多嚼不烂,即使最后都能学会,也已经搞得自己很疲劳。
自从我发现自己有这个缺点和问题后,我常常警戒自己,以后一定要改掉这个毛病。
在实践上,我还经历了两个多月的毕业社会实践,在这段期间,我深知道这是检验在校所学知识,同时也是进一步对所学知识的加强巩固和提高,我非常珍惜这段实习过程,它是我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从零开始,虚心向前辈学习,任劳任怨,力求做好每一件事,逐渐在工件中学会了做事首先要懂得做人的道理。
我相信自己在以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中,能有更大的进步提高.通过自己的见解总结以下几点:一、通过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社会实践的经验对机械专业的自己见解: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研究各种工业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从设计、制造、运行控制到生产过程的企业管理的综合技术学科。
CA6140普通车床几何精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机械制造装备实验名称CA6140普通车床几何精度的测量实验日期2016年6月19日学生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生学号学生姓名学生班级指导教师老师实验成绩页脚内容1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页脚内容2CA6140普通车床几何精度的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CA6140普通车床几何精度的测量。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1.测量车床主轴的圆跳动;2.测量数控铣床工作台的水平度;三、实验器材与设备CA6140车床、SKX13JSU数控铣床、数显千分表、磁性表座、精密水平仪;四、实验原理1.径向圆跳动车床主轴在旋转时总是存在旋转精度误差,主要表现为径向圆跳动。
利用数显千分表可测出径向圆跳动2.水平度数控铣床的工作台应该严格保证水平,控制其水平度。
本次实验利用水平仪测量数控铣床工作台的水平度。
页脚内容3五.实验步骤1.利用精密水平仪测量数控铣床的水平度将精密水平仪归零,然后将其平稳放置在铣床工作台上,缓慢转动旋钮,在视野中找到两个气泡,此时缓慢转动旋钮,直到两个气泡上边界处于视野中同一高度,即为水平,此时记录水平仪的读数,重复测量三到四次,取平均值。
2.利用数显千分表和磁性表座测量车床的径向圆跳动取一个磁性表座和一个数显千分表,先将磁性表座的各个关节拧松,将数显千分表卡到磁性表座的爪部,注意磁性表座各个关节先不要固定,调节各个关节,使数显千分表轻轻地垂直接触到机床三爪卡盘,此时再固定磁性表座各个关节,用手缓慢转动机床主轴两周,记录下数显千分表在转动过程中最小示数和最大示数。
五、实验数据1.水平度测量页脚内容42.径向圆跳动测量六、实验感想及建议在测量水平度的时候,由于我们的测量仪器量程比较小,而有几台铣床的水平度已经超出了量程,我们觉得应该在放置仪器的时候先找到气泡,并且仔细观察放下水平仪时气泡有没有超过两侧的观察窗,即有没有超过量程;而在测量径向圆跳动时,一定要尽量地把数显千分表垂直于水平面地接触车床主轴,否则测得的实验结果将不够准确;还有一点,两圈的径向圆跳动相差较大的原因是三爪卡盘的锈蚀,即第一圈将铁锈磨去后,第二圈测得的径向圆跳动会小很多。
机床静刚度测量实验报告

机床静刚度测量实验报告车床静刚度测量实验报告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实验一车床静刚度测量一、实验目的1. 通过本实验,熟悉车床静刚度测量的原理方法和步骤2. 通过对车床静刚度的实测和分析,对机床的静刚度和工艺系统的静刚度的基本概念加深认识3. 了解实验仪器的布置和调整,熟悉其使用方法二、基本概念工艺系统的静刚度是指车床在静止状态下,垂直主轴的切削力Py与工件在y向的位移的比值:三、实验原理1. 由于静刚度仪和模拟车刀的刚度很大,在实验的加载范围内所产生的变形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这样所测得的变形可以完全是车床各部的变形,这样就可以把工艺系统的静刚度和车床的静刚度等同起来。
2. 为模拟车床实际切削状态,使之在XYZ三个方向都有切削力载荷,并可以调整到一般切削条件下的PX、Py、Pz三个力的比值,采用三向刚度测定仪。
该仪器是通过加载机构和测力环,再经过弓形体和模拟车刀,对车床施加载荷,模拟切削力和三向切削分力的关系为:PX= P*sinαβPy= P*cosα*sinβPz= P*cosα*cosβ公式中:P 模拟切削力(由测力环千分表测得)α角为加载螺钉在弓形体上所调整的角度(刻度)β角为弓形体绕X轴(主轴)转动刻度读数的余角3. 为计算方便,模拟车刀的位置调整在弓形体的正中间,这样为简便起见,去表中载荷P的最大值280kgf时,主轴头、刀架及尾座的静刚度代替三个部位的平均静刚度,这样带入下面公式就可以算出车床的静刚度。
(公式的推导见教科书)四、实验设备1. C616车床一台 2. 三向静刚度仪一台3. 千分表4只五、实验步骤1. 消除车床零部件之间的间隙,加预载荷、2. 卸掉预载荷,将此时的各千分表的读数记下来(初始值),测力环千分表调零3. 按实验记录表中给出的测力环变形量和载荷的对应值依次加载,最大加至280kgf然后再逐点依次卸载,每次加载后记录各千分表的读数六、实验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刀架、溜板箱要锁紧2. 主轴锁紧,防止转动3. 机床在实验过程中不许有任何震动,以免影响测量结果七、实验报告要求1. 实验名称 2. 实验目的3. 实验所用的仪器设备4. 实验记录表5. 以实验记录数据中Y值做横坐标,计算出得Py为纵坐标,画出刀架在三种受力情况下的静刚度曲线6. 计算主轴头、刀架和尾座的平均静刚度7. 计算车床的静刚度车床静刚度测量实验记录实验二铣削过程中复映误差的测试及分析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测铣削力及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在工件上产生的复映误差,了解切削力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并分析工艺系统的刚度对工件加工精度的影响 2. 观察铣削时切削力的变化过程,掌握切削力的测试方法二、实验原理及内容1. 复映误差:铣削过程中,由于铣削力的作用,铣床主轴与工作台之间的相对位置将产生变化,铣刀产生“让刀”现象,而使加工尺寸发生改变,产生误差。
机床拆装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机床的结构组成,了解机床的拆卸与装配过程;2. 掌握机床主要部件的拆卸方法和装配工艺;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4. 增强学生对机床维护保养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机床是机械制造行业中的重要设备,对其进行拆卸与装配是维护保养机床的关键环节。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了解机床的结构组成,掌握机床主要部件的拆卸方法和装配工艺,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验器材1. 机床一台(例如:C620-1型车床);2. 机床拆装工具一套;3. 机床图纸一套;4. 记录本、笔。
四、实验步骤1. 观察机床整体结构,了解机床的组成及各部件的功能;2. 根据机床图纸,熟悉机床各部件的装配关系;3. 按照拆卸顺序,对机床进行拆卸;(1)拆卸床身、主轴箱、进给箱等主要部件;(2)拆卸传动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等辅助部件;(3)拆卸刀具、夹具等附件;4. 对拆卸下来的部件进行清洗、检查,确保部件无损坏;5. 按照装配关系,对机床进行装配;(1)装配床身、主轴箱、进给箱等主要部件;(2)装配传动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等辅助部件;(3)装配刀具、夹具等附件;6. 对装配好的机床进行试车,检查机床运行是否正常。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机床的拆卸与装配方法,熟悉了机床各部件的装配关系;2. 学生在拆卸过程中,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拆装工具,避免了因操作不当导致的部件损坏;3. 在装配过程中,学生注意了各部件的装配顺序和注意事项,确保了机床的装配质量;4. 通过试车,机床运行正常,验证了学生拆卸与装配的正确性。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了解了机床的结构组成,掌握了机床的拆卸与装配方法;2. 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3. 增强了学生对机床维护保养的认识,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七、实验心得1. 在实验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只有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2. 团队协作是完成实验的关键,通过与他人合作,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查阅图纸、使用工具,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实验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实验指导书实验微加工中心选刀换刀1、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机电一体化教学实验系统基本组成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了解机电一体化设备在选刀换刀过程所用到各种控制用电子元器件和各种位置检测元件的功能及其作用。
2、实验内容及步骤:本实验是加强学生对机电一体化设备,加工中心(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功能部件、电子元器件、位置检测元件的感性认识。
由学生现场接线调试软件并进行设备运动操作控制选刀换刀的整个过程。
1.加工中心运动控制:学生可作各轴选择、点动控制、自动控制、正向、反向及回原位控制等运动过程;2.了解加工中心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各种功能部件:PC机,PLC,步进电机,伺服电机,三相异步电动机及液压控制系统等的作用;选刀换刀动作顺序微加工中心的选刀换刀主要包括有:刀库的选刀、Y轴的前进和后退、刀库的旋转定位以及主轴的夹刀和松刀等动作。
选刀换刀的整个动作顺序以及执行机构的动作如表1所示:表1 机械手选刀和换刀动作状态表1)按表2所示接好线;2)将PLC与PC之间的通讯线接好,并弄清通讯端口;(已接好)3)将已提供的PLC选刀换刀实验程序打开,写入PLC,并使PLC处于运行状态;4)运行PC机中的选刀换刀程序;5)根据提示,设置通讯端口;(com1)6)根据提示,进入选刀界面,并选择刀号;7)根据提示,进入换刀界面;8)鼠标点击PC界面上的“油泵电机启动”按钮,使油泵电机通电;9)选择单步或连续工作方式;10)当选择连续运行方式时,鼠标点击PC界面上的“循环启动”按钮,自动选刀换刀开始直到换刀结束。
当选择单步工作方式时,鼠标点击PC界面上的“循环启动”按钮一次,换刀选刀执行一步,再点击一次,再往下执行一步,……。
3.注意事项1.夹刀机构动作前,液压电动机必须先启动;2.本实验中,溢流阀作为安全阀,对整个液压系统起安全保护作用,溢流阀已经调好。
为确保安全,不可擅自调动溢流阀!3.注意安全!表2 选刀换刀实验面板接线表4.实验前的准备预习实验指导书并画出控制程序梯形图。
机械加工制作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工艺过程。
2. 掌握机械加工实验的操作技能。
3. 熟悉常用加工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
4. 培养实验操作规范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内容1. 钻孔加工实验2. 车削加工实验3. 铣削加工实验4. 磨削加工实验三、实验原理1. 钻孔加工实验:利用钻头对工件进行钻孔,通过调整钻头的旋转速度和进给量,实现对工件孔径和孔深的控制。
2. 车削加工实验:利用车刀对工件进行切削,通过调整车刀的旋转速度、进给量和刀具角度,实现对工件表面粗糙度和尺寸精度的控制。
3. 铣削加工实验:利用铣刀对工件进行铣削,通过调整铣刀的旋转速度、进给量和刀具角度,实现对工件表面粗糙度和尺寸精度的控制。
4. 磨削加工实验:利用磨具对工件进行磨削,通过调整磨具的旋转速度、进给量和磨削深度,实现对工件表面粗糙度和尺寸精度的控制。
四、实验步骤1. 钻孔加工实验(1)根据工件图纸,确定钻孔位置、孔径和孔深。
(2)调整钻床的转速和进给量。
(3)将工件安装夹紧。
(4)进行钻孔操作,观察孔径和孔深是否符合要求。
2. 车削加工实验(1)根据工件图纸,确定加工部位、加工尺寸和加工要求。
(2)调整车床的转速和进给量。
(3)将工件安装夹紧。
(4)进行车削操作,观察加工表面粗糙度和尺寸精度是否符合要求。
3. 铣削加工实验(1)根据工件图纸,确定铣削部位、铣削尺寸和铣削要求。
(2)调整铣床的转速和进给量。
(3)将工件安装夹紧。
(4)进行铣削操作,观察加工表面粗糙度和尺寸精度是否符合要求。
4. 磨削加工实验(1)根据工件图纸,确定磨削部位、磨削尺寸和磨削要求。
(2)调整磨床的转速和进给量。
(3)将工件安装夹紧。
(4)进行磨削操作,观察加工表面粗糙度和尺寸精度是否符合要求。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1. 钻孔加工实验(1)孔径:实际孔径为φ10mm,符合图纸要求。
(2)孔深:实际孔深为20mm,符合图纸要求。
2. 车削加工实验(1)表面粗糙度:实际表面粗糙度为Ra1.6μm,符合图纸要求。
PROE机械制造方向综合实验报告2-手机壳模具数控(CNC)加工

机械制造方向综合实验实验报告院(系)名称:机电信息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实验题目:手机外壳模具数控加工实验指导老师:XXXX班级:XXXX姓名:乔广磊学号:B09020342实验二模具数控加工部分(一)实验类型:综合型(二)实验目的:1. 熟悉Mastercam9.0 自动编程的基本操作2. 掌握Mastercam9.0 模具曲面加工刀具路径(曲面挖槽粗加工、曲面等高外形精加工、曲面平行精加工、外形铣削等)设计方法3. 掌握加工坯料、对刀点及基本参数的设置4. 掌握NC代码的生成及传输(三)实验内容:1. 编制手机外壳模具的数控加工工艺规程2. 规划曲面刀具路径3. 实体加工模拟4. 后置处理生成NC代码(四)实验要求该实验是针对机械工艺装备专业的本科生,要求学生对机械加工及数控自动编程、工艺装备等相关理论知识有充分的了解,能够熟练操作CAD/CAM软件Mastercam9.0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上机任务,能进行一般的数控机床操作。
(五)主要仪器设备计算机50台、软件Mastercam9.0、数控机床。
手机外壳凹模数控铣削加工步骤一、图形处理1.从Pro/E系统中输出手机外壳凹模零件的IGES格式文件;2.在Mastercam9.0 系统中将手机外壳凹模零件的IGES格式文件转换成MC9格式文件。
回主功能表/档案/档案转换/IGES/读取/IGES格式文件名/打开/OK/适度化结果如图所示:二、坐标处理1.在构图面——侧视图将图形旋转“xx°”(根据自己设计图形确定旋转角度);回主功能表/转换/所有的图素/原点/适度化/清除颜色结果如图所示:原图结果图三、对刀点的确定1.在“层别2”构图面——空间绘图绘制曲面边界盒,绘制对角线;2.将对角线的中点平移到系统的原点(为对刀点);3.关闭“层别2”,在“层别3”绘制曲面边界线;4.将图形在X、Y、Z轴等比例缩小,系数根据自己设计的尺寸计算(Pro/E为尺寸为英寸,1英寸=25.4毫米);结果如图所示:四、规划曲面挖槽粗加工刀具路径(留余量0.3)1. 在构图面——俯视图;2.直径为xx刀尖角为1的圆角铣刀,Fxx,Sxx;3.串连外边界线。
机电设备实验报告

实验一振动检测故障诊断一、实验内容与目的1、了解振动信号采集、分析与处理的整个过程及注意事项;2、了解并掌握测试仪器的连接、信号的敏感参数选取、测点布置及各注意事项;3、掌握信号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理论与特点。
二、实验设备⑴振动实验台,电机及数据线等;⑵振动加速度传感器YD36(2只):电荷灵敏度SC=7。
99 PC/m.s-2;⑶DLF2通道四合一放大滤波器;⑷INV306DF 16通道智能信号采集仪;⑸Coinv Dasp2003专业版信号采集分析与处理系统。
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基本框图如图1-1所示。
图1 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框图另外,简易诊断设备有BZ-8701A便携式测振仪。
三、实验原理1、振动测量敏感参数的选取常用的振动测量参数有加速度a(t)、速度v(t)和位移x(t)。
假定振动位移信号x(t)为:x(t)= Asin(ωt+ϕ)(1)则振动速度信号为:v(t)= Aωcos(ωt+ϕ) (2)ωsin(ωt+ϕ) (3)振动加速度信号为:a(t)=-A2由上式可知,当传感器拾取的信号很微弱时,位移信号x(t)和速度信号v(t)幅值很小,由于频率的放大作用,加速度的信号的幅值相比相应的位移和速度分量的幅值要大得多,加速度参数在高频范围更加敏感,所以选择加速度振动信号.实用上,参数的选定可参考以下频率范围进行:低频范围(10~100Hz)―位移参数;中频范围(10~1000Hz)―速度或称振动烈度(Vrms);高频范围(>1000Hz)―加速度参数。
2、振动信号分析与处理(傅里叶级数)对于一个复杂的周期振动信号可以用傅里叶级数展开,即可将这个信号分解成许多不同的频率的正弦和余弦的线性叠加.四、实验步骤1、根据选取的敏感参数选择振动传感器;2、合理布置测点,测点布置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采集信号的真空性。
要注意以下:⑴所布置的测点要固定,且固定面要光滑、绝缘,并且要用特殊明显的标记符号标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床部分)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2015年月日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实验一机床结构认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CA6140车床的实验认识,掌握机床的基本结构组成;
2、了解机床的工作原理,掌握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实现及各部分如何协同工作。
二、实验设备
CA6140普通车床三台
三、实验要求
结合《机械制造装备》课程中‘金属切削机床概论’部分内容,认识机床的结构组成,以经典的CA6140车床为例,掌握机床主要参数的含义、主传动系统的变速操作机构原理和结构实现、进给传动机构的变速机构原理和结构实现等。
四、实验步骤与内容
1、观察机床外观,对照教材内容,指出机床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认识机床编号,掌握编号规则。
3、掌握机床‘三箱’的作用、位置及原理。
五、思考题
1、车床三箱是指那几个部件?各自有何作用?
2、在下面车床结构简图(a)和(b)上标注出车床C6140的主参数:
(a)(b)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实验二CA6140进给传动机构与原理
一、实验目的:
1、了解CA6140的传动原理和动力传递路线;
2、掌握CA6140车床进给传动机构的功能和结构特点。
二、实验设备
普通透明车床。
三、实验要求
通过实验,认识机床进给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实现,掌握普通车床车削螺纹的种类、路线和操作上的实现。
四、实验步骤与内容
1、观察车床主轴箱结构,通过操作掌握主轴滑移齿轮工作原理。
2、打开挂轮箱保护罩,认识挂轮传动结构。
3、打开进给箱盖,认识进给箱结构。
4、观察进给箱盖上图标的功能说明,理解其作用,掌握如何对应操作。
五、思考题
1、主轴箱1轴的皮带轮安装结构中采用了什么装置?有何作用?
2、主轴上靠近前支撑的大齿轮是什么旋向的齿轮?有何意义?
3、请在下图中画出主轴两个方向轴向力的传递路线。
4、在下图中标示处车削米制螺纹的传动大致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