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国家 胸怀天下
胸怀天下心系百姓发言稿

胸怀天下心系百姓发言稿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代表着所有的百姓,向你们谈谈我对胸怀天下心系百姓的一些思考和理念。
作为一位普通的百姓,我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发展,思考着我们的未来。
我深深地明白,只有胸怀天下、心系百姓,才能够让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让国家繁荣昌盛。
首先,胸怀天下。
胸怀天下是指一种广阔的胸襟和开放的心态,它追求的是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作为一个国家的一员,我们应该眺望整个世界,关注国际形势,思考自己的位置和角色。
我们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主动适应并发展自己,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互利共赢。
胸怀天下,还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地承担国际责任。
国家间的合作与发展,不只是单方面的利益追求,更需要我们肩负起世界公民的责任,努力为全人类的发展作出贡献。
这就要求我们要关注世界上每个角落的民生问题,关心那些处于战乱、饥饿、贫困和疾病之中的人们。
我们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他们提供援助,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其次,心系百姓。
我们国家的最富有的资源不仅仅是土地、矿产或者资金,更重要的是我们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作为国家的领导者,我们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的位置,尊重每个人的权利与尊严。
我们要关心每个人的生活,聆听他们的心声,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福利待遇。
只有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才能够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实现心系百姓需要我们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们要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福利,从而实现人权和社会公正。
我们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每个退休的老人都能够享受到合适的养老金,保障每个失业的人都能够找到工作。
我们要关注底层百姓的生活,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与扶持,让他们摆脱困境,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心系百姓,还需要我们注重公正与平等。
在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机会,无论他们的出身或者背景如何。
我们要打破各种阻碍社会发展的障碍,让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情怀表达

54CULTURE 文化中等城市核心期刊·学党史·责任编辑丨陈涛Z'Magazine 丨2022丨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情怀表达文丨■ 李梦云含了繁衍生息的整个人类社会,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宏阔的格局和宽厚包容的品性。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崇高品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担当,孕育了中国人浓厚的天下情怀,“胸怀天下”成为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基因。
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传统“天下观”,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既心系人民,又胸怀天下,为创造人类美好未来提供强大支撑。
坚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的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世界历史大势,顺应时代潮流,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宗旨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也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当今人类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肺炎疫情交织影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危机、生态环境等全球性问题不断加剧,世界人民对和平发展、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国际环境更加期待。
中国从世界的前途命运和整个人类社会的未来出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协和万邦关系,增进人类友好,为破解人类难题、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提出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讲信修睦,和而不同”的交往原则“讲信修睦,和而不同”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价值理念,彰显了中华民族讲求诚信、爱好和平、求同存异的国际形象,展现“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处理外交事务和国际问题的目标追求、原则态度和使命担当,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大胸襟和高贵品格,是马克思主义人类情怀和中国传统“天下观”有机融合的生动呈现。
《铁肩担重任,丹心怀家国》作文600字

《铁肩担重任,丹心怀家国》作文600字篇1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但事实一再证明,个人奋斗只有与国家和民族利益相融合,才更加深沉。
当个人奋斗的溪流汇集到国家命运的滔滔大江之中一个人的前途自会更为广阔。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早在古时,文天祥就告诉我们: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是相依共存的。
如果国家没有着落,个人的利益就无从谈起。
公民组成国家,国家会保障个人利益。
正如企业家马化腾所说:“如果没有改革的时代洪流,就不可能有腾讯激起的一点小浪花。
”充分表现了个人事业与国家发展的紧密联系,如果没有国家的长远发展,就不会有无数企业的蓬勃生机;反之,国家的利益也需要个人去维护。
钱学森不顾艰难险阻,不顾美国的威逼利诱,一心回国,投入到祖国的建设当中。
“一个杰出的航天农耕社会又能干出什么呢?”美国国务卿曾这样问道。
他答:“在我的祖国,我干什么都可以。
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种苹果。
”在所有人都觉得不可能的时候,“美国人能造出来的东西,我们中国人也可以,我们不比美国人少个脑子。
我发誓我要用我的学识改变中国人的命运,我要让中国拥有属于自己的原子弹和导弹。
”他便带领着科研队伍,从无到有,造出了两弹一星。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完成国家的兴起,民族的复苏,需要每个人的不断努力。
只有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努力学习知识。
培养创新精神,为国家的复兴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国家才能发展,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国是千万个家的集合,是无数个体的放大,当更多人把成功果实挂在祖国这颗大树上,这棵大树便会枝繁叶茂。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正因拥有大批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爱国者、实干家,我们不断刷新记录、创造奇迹,取得了载人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告诉铁路、航空母舰等诸多领域的重大突破。
岁月为证,国家和每一个人构成了不能分割的命运共同体。
我爱自己的祖国,我为祖国要有所承担。
征文演讲:心系国家 胸怀天下

征文演讲:心系国家胸怀天下征文演讲:心系国家胸怀天下家,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温馨的字眼。
对于戏耍的孩子,家是黄昏的炊烟、遮雨的屋檐,是喷香的菜饭、是爸爸慈爱的笑脸妈妈怀抱的温暖;对于离家的人儿,家就是漂泊后的归宿,疲累后的港湾,是游子心底的归依,是白发人叶落归根的夙愿。
随着岁月的迁移,伴着成长的脚步,走出家门,妈妈是家的牵挂;走出国门,华夏儿女炎黄子孙长江黄河泰山昆仑,家是相同的血脉,是传承的文化,是五十六个民族,是我们的大中华;而纵观历史的变迁生民的转换环境的演变,地球天下宇宙又何尝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家是永远的牵挂。
李白仗剑天涯,飘逸潇洒,仍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把对价的思念托付给北归的大雁;“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家是杜甫颠簸流离、骨肉离散的思念。
然而遭遇离骚的屈原,在放逐的过程中,无论遭遇多少苦难,他都可以戴高冠,佩长剑,行吟“九歌”。
而一旦郢都被攻陷,国破家亡之时,生命便无从附着。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谁能懂得辛弃疾这个游子那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的愁思,也只是悲剧词帝“李煜”对南唐故土一席的怀念。
有国才有家,国泰然后民安。
国家是皮,家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翻阅中国的近代史,回望我们的昨天,我们曾经历过那么多的苦难和考验,百年屈辱,八年抗战,洪水,非典,雪灾,……我们一次次被打倒在地,然而更一次次挺起腰杆,明天我们或许会面临着更多的苦难、更大的考验,然而背靠960万平方土地的祖国,面前是13亿双手的温暖,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度过?作为我们,新时代的骄子,应该怎样成长,才能无愧于“未来中国的脊梁”?“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讲究修身、治国、平天下。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出发,饱读诗书,站在文化的前列,站在世界的高度,然后我们才能一步步走出小家,心怀祖国,放眼天下。
征文演讲:心系国家胸怀天下

征文演讲:心系国家胸怀天下
征文演讲:心系国家胸怀天下
家,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温馨的字眼。
对于戏耍的孩子,家是黄昏的炊烟、遮雨的屋檐,是喷香的菜饭、是爸爸慈爱的笑脸妈妈怀抱的温暖;对于离家的人儿,家就是漂泊后的归宿,疲累后的港湾,是游子心底的归依,是白发人叶落归根的夙愿。
随着岁月的迁移,伴着成长的脚步,走出家门,妈妈是家的牵挂;走出国门,华夏儿女炎黄子孙长江黄河泰昆仑,家是相同的血脉,是传承的文化,是五十六个民族,是我们的大中华;而纵观历史的变迁生民的转换环境的演变,地球天下宇宙又何尝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
家是永远的牵挂。
李白仗剑天涯,飘逸潇洒,仍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湾《次北固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把对价的思念托付给北归的大雁;“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家是杜甫颠簸流离、骨肉离散的思念。
然而遭遇离骚的屈原,在放逐的过程中,无论遭遇多少苦难,他都可以戴高冠,佩长剑,行吟“九歌”。
而一旦郢都被攻陷,国破家亡之时,生命便无
从附着。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谁能懂得辛弃疾这个游子那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的愁思,也只是悲剧词帝“李煜”对南唐故土一席的怀念。
胸怀天下,情系祖国作文600字

胸怀天下,情系祖国作文600字
有人说,最美丽的画卷描绘的是祖国大好河山,最动人的诗歌颂扬的是祖国万紫千红的春天,最纯洁的感情是对祖国的真挚爱恋。
慢慢地,xx年的记忆,在我心灵深处烙下不灭的印记一一爱我中华。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义士精忠报国,吟唱出了一曲曲忠魂义胆!
从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林那么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鲁迅的“寄意寒星茎不察,我以为血荐轩辕”……无疑,他们在用生命诠释着最神圣的感情一一爱国情。
爱国情,就是文人屈原在郢城被攻破之际,万念俱灰时口吟
《离骚》的忧国情怀;爱国情,就是武士荆轲在易水寒风中,伴筑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情壮语。
旧时荣辱如尘烟,而今迈步从头越,时代潮流滚滚向前。
新中国的成立,迎来了镌写辉煌的新篇章,祖国的天空又是一片湛蓝。
中华儿女用忠诚和汗水辛勤耕耘、发奋拼搏,建国六十年来,华罗庚、邓稼先、王选……是他们让世人知道中国人并不是东亚病夫;中华儿女用成果和收获震撼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香港澳门回归、北京奥运成功举办、神舟飞船太空遨游……是这些让世界看到中国已不是东方睡狮。
遥望夏花灿烂,有待幼苗成长。
前人的努力已然凝固成历史,今天的我们还需不断前行。
我们准备好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理想会陪伴我们一路成长;我们准备好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的豪情会激励我们不断学习;我们准备好了,我们会接过前辈用智慧点燃的力量火炬,让它燃烧得更旺并一路传承。
我们准备好了,我们会以爱国信念为桅杆,以知识智慧为风帆,让祖国走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
心系家国中国人民的责任与担当

心系家国中国人民的责任与担当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
作为中国人民的一员,我们肩负着心系家国的责任与担当。
心系家国,意味着我们对国家和国民的热爱与关心。
我们生活在这片神圣土地上,享受着和平与繁荣带来的福祉,我们很自豪成为中国人。
然而,伴随着中国崛起为世界强国,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我们需要为国家的进步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中国人民的一员,我们拥有众多的学识和技能。
不同的人可以在不同的领域发光发热,无论是科技、教育、医疗、文化艺术还是政治经济,都有我们施展才华的舞台。
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为国家的繁荣贡献力量。
同时,心系家国也意味着我们要关心国家发展的大局。
我们要对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有所了解,关注国家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
只有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浪潮中,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社会实践与公益事业,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心系家国还意味着我们要关心国家的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维护民族团结和谐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我们要学会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和习俗,建设一个多元和谐共存的社会。
只有团结一心,我们才能充分发挥国家的集体力量,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
心系家国的责任与担当,不仅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事迹,还需要我们有一种全局的视野和责任感。
我们要对国家的未来负起责任,积极参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无论是为国家形象在国际上争光添彩,还是为国家人民提供更好的福利和服务,我们都要勇敢担当,努力做到最好。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们更要以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姿态应对挑战。
作为中国人民的一员,我们应该立足于国家和国民的利益,保持集体意识,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心系家国,为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
胸怀天下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古以来,中国就有“胸怀天下”的豪情壮志。
从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孙中山的“天下为公”,再到今天的“中国梦”,胸怀天下始终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追求。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独立尊严,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也有幸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胸怀天下”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一、胸怀天下是一种担当胸怀天下,首先要具备一种担当精神。
担当,意味着面对困难和挑战,敢于迎难而上,勇于承担责任。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无数英雄豪杰都是因为有了担当精神,才成就了伟大的事业。
例如,文天祥面对元朝的侵略,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抗元,他写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种担当精神,让他成为了民族英雄。
同样,林则徐面对鸦片泛滥,敢于担当,坚决禁烟,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骨气和勇气。
在新时代,我们也要有担当精神。
面对国家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敢于担当,勇于负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胸怀天下是一种情怀胸怀天下,更是一种情怀。
这种情怀,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谊,是对人民群众的真挚关爱,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追求。
毛泽东主席曾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这充分体现了对人民的深厚情怀。
在新时代,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同时,胸怀天下也是一种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追求。
我们要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三、胸怀天下是一种智慧胸怀天下,还需要具备一种智慧。
这种智慧,是对国家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对国际形势的准确把握,是对人民群众需求的精准理解。
首先,我们要深刻认识国家发展规律。
在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系国家胸怀天下
家,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温馨的字眼。
对于戏耍的孩子,家是黄昏的炊烟、遮雨的屋檐,是喷香的菜饭、是爸爸慈爱的笑脸妈妈怀抱的温暖;对于离家的人儿,家就是漂泊后的归宿,疲累后的港湾,是游子心底的归依,是白发人叶落归根的夙愿。
随着岁月的迁移,伴着成长的脚步,走出家门,妈妈是家的牵挂;走出国门,华夏儿女炎黄子孙长江黄河泰山昆仑,家是相同的血脉,是传承的文化,是五十六个民族,是我们的大中华;而纵观历史的变迁生民的转换环境的演变,地球天下宇宙又何尝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
家是永远的牵挂。
李白仗剑天涯,飘逸潇洒,仍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把对价的思念托付给北归的大雁;“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家是杜甫颠簸流离、骨肉离散的思念。
然而遭遇离骚的屈原,在放逐的过程中,无论遭遇多少苦难,他都可以戴高冠,佩长剑,行吟“九歌”。
而一旦郢都被攻陷,国破家亡之时,生命便无从附着。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谁能懂得辛弃疾这个游子那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的愁思,也只是悲剧词帝“李煜”对南唐故土一席的怀念。
有国才有家,国泰然后民安。
国家是皮,家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翻阅中国的近代史,回望我们的昨天,我们曾经历过那么多的苦难和考验,百年屈辱,八年抗战,洪水,非典,雪灾,……我们一次次被打倒在地,然而更一次次挺起腰杆,明天我们或许会面临着更多的苦难、更大的考验,然而背靠960万平方土地的祖国,面前是13亿双手的温暖,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度过?作为我们,新时代的骄子,应该怎样成长,才能无愧于“未来中国的脊梁”?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讲究修身、治国、平天下。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出发,饱读诗书,站在文化的前列,站在世界的高度,然后我们才能一步步走出小家,心怀祖国,放眼天下。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
看着我们身后那一排排林立的教学楼:看着我们教室里先进的教学设备:看着我们现代化的操场、我们日日生活的校园尚且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更何况我们日益繁荣昌盛的祖国呢?看到这些,我们有怎能不狂欢、怎能不欢呼、怎能不自豪呢?
如今,这片热土早已是天翻地覆慨而慷,龙腾虎跃今胜昔了。
同学们,少年强则国强,祖国人民在期盼我们,时代赋予我们责任和使命,我们能忘记吗?当然不能!那就让我们行动起来,点燃心中的那团火焰,为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再铸我们的民族之魂!我相信,只要我们在心中长久地怀有这份厚重的家国情怀,他日回望,生命定能书写出最辉煌的篇章,我们一定无愧于中国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