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实践
复旦大学研究生教育

复旦大学研究生教育工作简报G O N G Z U O J I A N B A O N o.51※本期要目※●复旦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第80次会议召开●2013年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顺利完成●教育部考试中心来我校考察研究生入学考试阅卷工作●复旦大学研究生在2012年度“科创杯”创造发明奖比赛中获佳绩●我校首批23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授牌●寒假期间我校研究生积极参与学习宣传十八大精神社会实践活动●2013年春季开学研究生注册情况良好本期要闻复旦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第80次会议召开复旦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第80次会议于2012年12月27日在光华楼思源厅召开。
会议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校长杨玉良院士主持。
杨玉良主席首先宣读了新成立的第十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及其投诉受理委员会的委员名单并向委员颁发聘书,各位委员由本次会议起正式履行职责。
本次会议主要审议了2012年12月授予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人员名单,建议不授予博士学位19人,建议授予博士学位237人;经各分委员会投票表决并报校学位委员会备案,决定授予1558人的硕士学位,其中学历生721人,非学历生837人,科学学位287人,专业学位1271人。
会议审议了2012年我校新增及认定博士生指导教师名单,(1)同意新增陈诗一等68人的博导岗位任职资格,(2)同意备案博导改革试点单位审核通过的殳蕾等27人的博导岗位任职资格;(3)2013年第1期(总第51期)2013年2月24日同意认定备案方汉明等72人的博导岗位任职资格。
此外,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关于人文社科类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论文要求的调整意见,审议并决定撤销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罗华的硕士学位。
审议过程中,会议就以下几方面形成了共识和建议:1.关于对发表论文规定期刊影响因子的问题;2.严肃对待学位论文抄袭等学术违规问题;3.关于招生名额的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问题。
(详情请查看学位委员会会议简报/s/20/t/24/b3/84/info45956.htm)(姜友芬)招生工作2013年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顺利完成2013年1月5、6日,复旦大学考点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顺利完成。
复旦大学研究生课程简介 -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3、Jaegwon Kim,Philosophy of Mind, Westview Press, 1998.
4、影片Matrix(《黑客帝国》)三部曲。
指导教师(签名):
联系导师审核:
主管院长、系主任审核意见(签名):
八、“意向性谜题“。阅读Brentano,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Mental andPhysical Phenomena’(Excerpt)和Dretske, ‘A Recipe for Thought’,掌握分析哲学对意向性问题研究的根本旨趣及核心难题。
九、“心理内容外在论“。阅读Putnam, ‘The Meaning of "Meaning"’(Excerpt)和Burge, ‘Individualism and the Mental’(Excerpt),掌握“孪生地球论证”和“关节炎论证”的基本思路,从中理解先验哲学(或第一哲学)根本缺陷。
一、“介绍与安排”。说明读书班的开设目的、推荐文献材料、派发阅读任务、规划课程进度,介绍心灵哲学的起源、演变、当代趋势及核心问题。讲解分析哲学与现象学的旨趣差异。
二、“笛卡尔的遗产”。阅读Descartes, ‘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II and VI,excerpt),梳理笛卡尔的二元论论证,分析心灵哲学转向的内在理由和外在原因。
复旦大学研究生教育

复旦大学研究生教育工 作 简 报GONG ZUO JIAN BAO No.35※ 本期要目 ※● 全国专业学位总体设计课题组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研讨会在我校顺利召开● 2008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揭晓 ● 2007-2008年度“复旦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评选揭晓 ● 复旦大学2008级研究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 ● 我校举行研究生招生改革研讨会● 2008年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研讨会暨导师培训会近日召开 ● 生物医学研究院2009级推免生招生工作纪实工作会议2008 年 第3 期 (总第35期) 2008年10月20日全国专业学位总体设计课题组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研讨会在我校顺利召开全国专业学位总体设计课题组第三次工作会议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工作研讨会10月10日至11日在我校顺利召开。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李军参加会议并作主题发言,参加会议的还有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司副司长姜晶、财政部会计司会计人员管理处处长狄恺、上海市学位办冯晖以及全国多所高校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专家。
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到会表示祝贺。
10月10日召开的专业学位总体设计课题组第三次工作会议由国务院学位办文理医处处长黄宝印主持。
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李军首先介绍了专业学位课题组成立的背景。
课题组成员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顾云深教授、厦门大学副校长吴世农教授、重庆大学副校长张宗益教授、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蔡学军教授、清华大学陈皓明教授等分别介绍了国内外专业学位现状、国内人才需求以及课题整体框架研究情况。
近年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每年都把专业学位列入工作重点之中。
与会代表还讨论了专业学位总体设计方案,确定了下一步工作进度及安排,将在专业学位教育规律、办学理念、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培养过程、评价体系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建立符合我国国情、适应并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
10月11日召开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工作研讨会由国务院学位办文理医处唐继卫正处级调研员主持。
刑事政策实践的“中国特色”解读

带 来 的 新 问题 。 以 中 国传 统 文 化 为 基 底 ,我 国进 行 了一 系列 刑 事 政 策 的 改 革 探 索 。 刑 事 政 策 也 围绕 人 权 保 护 进 行 了一 系列 制 度 建 设 。 在人 权 理 念影 响深 远 的 今 天 .我 国的刑 事 政 策 改革 也 在 沿 着遵 循 宪 法 、保 护 人 权 的 道 路 行 进 。 与 此 同 时 。在 刑 事 法 律 领 域 。数 部 刑 事 法律 的 通过 使 我 国 结 束 了政 策代 替 法律 的局 面 ,开 启 了政 策 法 治 化 、 法 律 化 的进 程 。 本 文从 分析 了我 国刑 事政 策 实践 过 程 中展 现 出来 的 “ 中 国特 色” .并针 对 其 中存 在 的 一 些 问题 提 出 了相 应 的建 议 。 关 键 词 :刑 事 政 策 ; 宪 法 ;人 权 ; 法 治
种深沉 的观 念体系而制约 着 中国文化史 。 [ , ] ( p 7 0 ) 儒家文
化 的影 响同样 主导着 中国古代 的刑事 政策实践 。 但 如果 研究 中国的古代法制 ,就不 得不提起 法家思想 的影响 。
在 调 整 和 改 进 刑事 立法 及 司法 实 践 的过 程 中 不 断演
刑事 政 策理论 是西 方近 代文 明的产 物 .不可避 免 地 反映 了西方 文化 的理 念和 观点 .蕴涵 着西 方式 的逻
‘
在 西方刑 事政策 理论传 人 中国 以前 .作 为 历史 悠
久 的文化 大 国 .中国不 乏在 犯罪控 制 领域 的实 践 和经
辑 思维模 式 。 如何 从刑 事政 策理论 中汲取 营养 , 寻 找适 合 我 国 的刑事政 策发 展方 向 .已成为 我 国刑 事政 策研 究所必 须 回答 的问题 。 事实 上 。 在 中 国接受 到西方 系统 的刑 事政 策思 想影 响之前 .我 国 已经 存在 着类 刑事政 策 的犯罪 控制 理念 。 …( p 2 5 )因为对于 中 国的历朝 历代 而 言。 维护 统治 , 控制 反社会 行 为一直是 统 治 阶级 关注 的 重 心所 在 。 而对 于 旨在 实现人 民福祉 的新 中国而言 , 控
二十一世纪人类学理论与实践 -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

E.P. Lozada
Ethnography and Virtual Worlds: Analytical Insights from Digital E.P.Lozada
四 10:00-12:00
Anthropology
朱剑峰
From Iconicity to Ethnicity 五 10:00-12:00
二十一世纪人类学理论与实践
Doing Anthropology in the 21st Century
本课程由国际人类学领军人物—哈佛大学人类学资深讲席教授 Michael Herzfeld 领衔,以其传奇般的多点田野体验和学术探索为出发点,让学生领略 21 世纪人类学理论、研究方法、实证发现和应用实践方面的最新成果。课程将 涵盖针对全球化和地方转型语境中所呈现一系列核心议题,如:民族志视野下的 文化遗产保护、全球等级制中的价值、都市士绅化与空间重构、言语社区的虚拟 与真实、数码时代的民族志研究、多场域田野实践以及多元社会中的文化身份认 同等,力图描述出充分体现当代人类学学科公共性、前瞻性和植根性的路线图, 并为人文和社会科学相关学科的学生提供与顶尖国际人类学者交流互动的机会。
Herzfeld 教授将担纲主讲六个专题(按其中有二次讲座在哈佛大学上海中心) 进行。这是国内研究型高校首次与哈佛大学上海中心在课程建设方面的实质性合 作。
教师风采
本课程主讲团队成员从哈佛、牛津、芝加哥大学等人类学重镇获得博士学位, 绝大多数在美国一流名校有长期的教学经验,年龄层次合理,且与主讲 Michael Herzfeld 教授有师承和合作者的关系。这是课程师资配备方面的最大特色。为 保证这次跨国、跨校、跨界(专业领域)和面向社会的课程讲授能够达到最佳教 学和互动效果,本课程特邀哈佛大学博士生 Non Arkaraprasertkul (王光亮) 和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博士后毛颖辉担任课程学术助理和翻译。
历史地理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历史地理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60103)一、培养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要求,历史地理学专业的博士生的培养目标应为: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从事历史地理学学科领域教学、科研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
具体要求是: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学风严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2.掌握历史地理学专业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工作,而且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或解决和探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
全面了解历史地理学学科领域的发展动向,并在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第二外国语为选修课,要求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博士生,第二外国语必须选修,且语种必须为英语。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中国区域历史地理2、中国边疆历史地理3、城市历史地理4、中国地理学史三、学习年限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要求前两个学期修满学分,后四个学期主要从事学位论文开题、写作及答辩工作。
四、应修总学分数应修总学分:不少于15学分。
其中必修不少于11学分,选修不少于4学分。
五、课程设置(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1、必修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2学分第一外国语3学分、专业外语1学分。
学位专业课。
前沿讲座5学分。
具体要求如下:(1)前沿讲座(或讨论班)的目的、范围和形式主要研讨本学科各个研究方向的重大学术课题与前沿性课题,从而使学生全面而系统地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发展和未来发展趋势,积极参与本学科前沿问题和重大学术课题的研究。
形式以小型讲座和小组讲座为主,由导师或有关教师主讲,或外请相关专家主讲,亦可由博士生主讲,然后进行专题讨论。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

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水平,结合计算机学院当前的研究水平,现对博士毕业生申请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进行调整。
申请博士学位发表的论文必须以第一作者发表或录用(特殊情况除外)、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复旦大学,至少在《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目录》中的B类以上国际学术会议或期刊上发表(含录用)论文1篇,并且满足以下要求之一、发表论文的总得分达到2分以上:1.在《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目录》中的A类国际学术会议或期刊上发表(含录用)论文(长文);2.在《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目录》中的B类国际学术会议或期刊上发表(含录用)论文(长文);3.在列入ESI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含录用)论文;4.在《复旦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国内期刊指导目录》中的A类期刊上发表(含录用)论文。
特殊情况包括:(1)第一作者为导师、第二作者为学位申请人,(2)以姓氏笔划排名的期刊导师证明学位申请人是第一执笔人,(3)学位申请人在影响因子为6.0以上的SCI期刊发表文章且作者排名前三名。
具体的计分方法如下:1、在《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目录》中的A类国际学术会议或期刊上发表(含录用)1篇论文得2分;2、在《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目录》中的B类国际学术会议或期刊上发表(含录用)1篇论文得1分;3、在列入ESI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含录用)论文的得分按照其影响因子计;4、在《复旦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国内期刊指导目录》中的A类期刊上发表(含录用)1篇论文得0.5分。
上述规定从2015级博士研究生开始实行。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位评定分委员会2015年9月。
复旦哲学考博经验

复旦哲学考博经验本人已录取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很幸运。
现回馈社会,分享自己的点滴心得与体会。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个体具有异质性,成功经验不可复制,需因人而异。
①报考:复旦大学一般11月各个学院就开始陆续公开招生简章,经济学院大概是在12月初也会公布招生简章,可以参考历年招生简章及招生专业,在研招网(复旦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有公布;同时也会公布招生目录。
招生目录需要好好看,因为每年名额都变动比较大(博士名额本来就很紧缺,能增加一两个都算是大幅调整了)。
比如2020年金融学只招14个,但2021年招生目录公布招18个,这是天大好消息懂吗!(当然,招生目录公布的名额是包含硕博连续、直博的,所以普招可能是10个左右);再比如西方经济2020年招12个,但2021年减至为10个。
所以,仔细研究招生目录,选一个好专业是很重要的。
②准备申请材料:选好专业,确定报考之后,接下来就是准备申请材料。
复旦自2020年以来博士招生是实行申请-考核,当然申请-考核也是趋势,基本上国内的985等好的学校都是申请-考核。
申请-考核会关注哪些点呢?我的观点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科研(论文>项目>会议)>硕士学校>本科学校>本硕成绩>证书(cpa,cfa等等)>其他(实习经历、干部经历、社团经历)当然,既然都准备读博了,我也认为证书、实习等等和科研不相关的都没必要往材料中写,除非你实在是没有经历可写了o(╥﹏╥)o。
特别注意推荐信!能请大佬帮你写一封推荐信这是绝对加分的事。
报考老师在都不认识学生的情况下,而你有一份大佬的背书,你说管不管用?!当然,大佬愿意给你背书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你很优秀了,对吧。
③笔试:审核结果大概在2月末或是3月份才会出来,挺晚的。
所以不要等到审核通过了在准备笔试,一定要提前学习、提前准备笔试复旦的话是考四门:考核内容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每门25分,合计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