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三民主义_三大政策_新民主主义与旧民主主义的区别
新三民主义.

C.阐述了文化革命的纲要 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练一练
例 . 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政治
目标是( ) A.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国 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 C.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
D.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中华民 国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突出 的区别是 ( ) A 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B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有 C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D 节制资本
孙中山:是中国历史上 民主革命的先驱;顺应 时代潮流,与时俱进;
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
神和坚持不懈的革命主
义精神。最终走上了与
共产党合作之路。
今天我们从中山 先生身上学到那 些品质?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爱 国
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 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
进取、 斗争
从孙中山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1、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的精神。 2、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革命乐观主 义精神。
明确反帝 强调普遍 平等的民 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即核定地 平均地权,节制 资本,实行耕者 (补充和 价,增价归公。 有其田。 发展) 社会革命
关注农民 和工,维 护农工利 益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 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 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 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 或半三民主义。 ――――毛泽东
2、提出标志
1924年,国民党一大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 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确定了“联俄、联 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 重新解释为新“三民主义”.
3 、内容 [ 动动脑]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共有,凡
新旧三民主义比较及与三大政策的联系

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与联系新旧三民主义和分析对比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提出具体反帝斗争要求,认清了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关系,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危害。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内容演变成排满兴汉→反满贵族→明确反帝斗争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强凋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即强调它的人民性、群众性。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这样将资产阶级民权政冶与反帝民族主义斗争相结合,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和飞跃。
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更新解释了“平均地权”,提出了新的方针。
“农民之缺乏由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上地,资其耕作。
”即“耕者有其田”,明确反对封建剥削。
“节制资本”,“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实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
民生主义和扶助农工政策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国民大革命。
总之,新三民主义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内容,并且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起来,民权为“平民所共有”和“节制资本”的口号。
这表叫对旧三民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采取了批判的态度。
“反对帝国主义”和“耕者有其山”的口号,使它有明确的反帝反封的政治内容。
尽管它斗争的彻底性、革命最终目标、指导思想同阶级不同与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有着本质区别,但它与民主革命纲领的各种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摘录自钱厚林《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中国革命》---------------------------------------------------------------------------------------------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他一生中最伟大转折。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是形式相同而内容不同。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决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纲领。
在其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就是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建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就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就是国家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
后孙中山又提出土地国有政策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通过了由共产党人参与起草制定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使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从而奠定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同前者相比,新三民主义有了反帝反封的内容: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1)前者的民族主义主要是反对清朝的种族统治,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纲领。
清政权被推翻后,便失去灵魂而毫无号召力;在国内民族关系上,它还存在着大汉族主义的错误思想。
后者的民族主义则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对内反对民族压迫,实现民族平等”的明确主张。
(2)前者的民权主义,只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民主共和国”的要求和“自由、平等、博爱”等抽象空洞的口号。
而后者的民权主义则明确提出民权要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国民党“一大”的《宣言》指出: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民族压迫平民之工具。
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
《宣言》还规定,“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是什么意思

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是什么意思?旧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民族:推翻满清贵族统治的满清王朝,但不是针对满族人。
民权:建立共和体制,主权在民,提倡自由,博爱,平等民生:丈量土地,平均地权,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这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利益上的要求,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新的:民族(都是新增加的,重复的就不说了)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民权:提出认人权力平等,比以前的抽象提法有进步民生:限制资本的投入,保护农民的利益新的和旧的最大差别就是提出了三大政策:联共,联俄,扶助工农三民主义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
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构成,简称“三民主义”。
是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
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它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遗产。
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概括了客观历史进程提出的三大斗争任务。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
这个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最早的组织的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
誓词同《兴中会章程》中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内容,成为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的简要表述。
兴中会的纲领中第一次划时代地提出了民主共和国的要求。
次年孙中山在广州起义流产而逃亡国外期间,认真研读了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实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
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
通过后来的革命实践,三民主义得到丰富和发展。
在同盟会的政纲中,三民主义被完整地表述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四句话。
民族主义是孙中山首先揭橥的战斗旗帜。
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既有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有以满族贵族为首的清朝统治集团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清朝统治集团正日益勾结起来。
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

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人士发动的,主要思想是三民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人士发动的,主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
历史条件第一、国际环境: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世界已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
这是转变的时代条件。
第二、经济条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欧美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互相厮杀无暇顾及中国,且欧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第三、政治条件: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及欧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到了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工人阶级的壮大,开始形成为一支强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新的社会力量。
第四、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民主主义思想的深入;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深入传播。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这个转变的转折点,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以独创性的内容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突破了世界近代史上的革命要么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要么是社会主义革命两种模式,创造了第三种革命类型,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新课题;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以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国家为中间站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构想,解决了经济落后国家在夺取政权后,如何建设新国家,创造条件,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难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转变论。
新旧民主主义的区别

新旧民主主义的区别区别在于:1,新旧民主革命的最大不同点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旧民主革命时期的领导阶级分别有,农民阶级,如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如洋务运动;资产阶级,如黄花岗起义;而新民主革命时期的领导阶级主要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有国民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就不必细说了。
2,革命纲领的不同,旧民主时期主要是着眼于土地问题,在新民主时期则触及到民主权利的争取;3,时代不同,旧民主革命是在五四运动之前,新民主革命则在其后。
4,指导理论的不同,旧民主时期是以农民意识和地主阶级意识为主要指导;新民主时期主要以资本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民主主义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的主义。
人民在实质上而不是在形式上有决定国家大政方针的权利,民主是使得人民辛苦劳作的发展成果真正为人民所共享的唯一手段,是预防腐败的最好利器。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广义的资产阶级针对旧有统治阶级的革命。
在中国,它开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结束的标志,这一期间的革命斗争主要以资产阶级建立政权为主,其间也包含了其他阶级寻求改革、抵御侵略而引发的事件。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区别1,领导阶级的不同;旧民主革命主要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2,目的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对旧有统治阶级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目标是无产阶级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
3,时间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分界线是1919年五四运动。
4,主要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思想是三民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
新旧三民主义解析

新旧三民主义解析新旧三民主义的理解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对于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基于三民主义形成的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三民主义这一历史概念,也成为近年来高考关注的重点。
一、三民主义的内涵与认识三民主义表述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
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涵义】推翻满清统治,废除清朝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认识】①“反满”指反对清统治者及其特权,非反有满洲人;②“反帝”旗帜不鲜明,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涵义】①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帝制;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防止封建君主制复辟。
【认识】①批判了保皇派君主立宪的谬论;②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愿望。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涵义】核定地价,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资产阶级的“土地国有”。
【认识】①没有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条件下实现土地国有是不可能的;②反映资产阶级开始注意农民问题,符合人民要求。
二、三民主义的评价【误区】三民主义是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领导中国革命胜利。
这种观点错在没有从三民主义的内涵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现状去分析。
【评价】①进步性: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②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这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三、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孙中山晚年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不同之处在于:1、民族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新三民主义则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并提出要实现国内民族平等;2、民权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比较空洞,新三民主义则强调普遍的、平等的民权,并且和反帝结合起来;3、民生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没有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新三民主义则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并确定了“耕者有其田”的方针,因此提出了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
三民主义关系,局限,新旧对比

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1、就其提出的历史背景来说: 、就其提出的历史背景来说: 旧三民主义的提出背景: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 权,自由平等等学说作为思想武器,以美国、法国的民主思 想作为政治思想,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革 命纲领,并用以指导了辛亥革命的实践,但未能真正给 中国社会指明出路。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背景:一战后,“打倒列强,除军阀” 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中国共产党经过二七惨案认 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国民 党当时是革命的民主派,有一定威望又在南方建立了革 命根据地,其领导人孙中山欢迎同共产党合作。
2、就其内容来说: 就其内容来说: 就其内容来说 旧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是:(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它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但它没有意识 到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华民族独立的最大障碍,没有明确的 提出反帝的要求。 (2)民权主义:建立民国这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 的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但民国实质是资产阶级共和国。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说明孙中山顾及了广大人民的 利益,但由于站在资产阶级私有制的立场上,反对没收地主 土地,所以提不出彻底的个土地革命纲领。 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则增加了:(1)新民族主义增加 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 (2)新民权主 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实行专政。 (3)新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
民族、民权、民生之间的关系 民族、民权、民生之间的关系:三民主 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 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它是民主革命的 首要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 是补充和发展。
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首先,它没有正面的、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实现民 族独立的口号,没有把斗争锋芒直接对准帝国主义,相反, 却对帝国主义抱有某种程度的幻想。 其次,民权主义虽然强调了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 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 到真正的保证。同时,也没有明确的把汉族军阀、官僚、地 主作为革命对象,从而给这部分人后来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 命以可乘之机。 第三,它缺乏明确的足以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力量的土地革命 纲领,也即缺乏彻底的反封建的纲领。政纲中虽提出“平均 地权”的口号,但没有提出正确的解决办法,不能满足广大 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 论武器。因此列宁也说它是“如此漂亮而又如此模糊的经济 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知识点补充
但却没有明确的反帝口号;而新三民主义则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
二、旧三民主义在民权方面提出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一个资产阶级的国家,民权有限。
而新三民主义则将民权的范围扩大,一个由工农阶级、资产阶级等各阶级组成的联盟国家,民权更为普遍性。
三、旧三民主义在民生方面提出平均地权,核定地价,目的是为了防止资产阶级的贫富分化。
而新三民主义则不仅强调平均地权,而且还提出了具体的做法,即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节制资本即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企业由国家管理,不允许私人操控。
“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则能保证和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比起旧三民主义则更加关注工人和农民等。
以上就是新三民主义比较旧三民主义而言,新的所在。
二、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
分析: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和最大特点,是一种精神(反帝反封建的精神),是新三民主义的灵魂和原则。
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二者相辅相成,但不能划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