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潜油电泵打捞技术的应用分析

合集下载

大斜度定向井内电泵管柱打捞技术探讨

大斜度定向井内电泵管柱打捞技术探讨
了大 直 径 扶 正 器 和 大 量 电 缆 保 护 器 , 管 柱 结
电泵 管柱砂 卡后 因上 提解 卡 、倒 扣或 聚 能 切 割 后 , 留 于 井 内 的 油 管 的 打 捞 需 分 情 况
进行处理 。
吸 收 、改进 完善 ,对 于 目前海上 大斜 度定 向 井 电泵 管 柱 事 故 已 基 本 形 成 配 套 大 修 技 术 。
四 、结 论 及 建 议 1 、通 过 对 陆 上 先 进 大 修 工 艺 技 术 的 消 化
力度加 强,油 井作业越 来越 来 多, 目前海上 电泵井 事故特 点是 因地 层 出砂造成 机 组和管 柱砂卡 , 由于 海上 电泵井 电缆保护 附件 多 , 而 且 井 斜 度 大 , 现 有 工 艺 处 理 难 度 很 大 , 在
大斜 度定向井 内电泵 管柱打捞技 术探讨
文◎ 孙经光 彭鼎 杨 宁 ( 利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 公司 ) 胜
a 清 理 鱼 顶 上 电 缆 及 电 缆 保 护 器 等 其 他 .
小 落物
摘 要 : 为 满 足 斜 井 生 产 和 海 洋 安 全 环 保 要 求 ,胜 利油 田海上井 下 电泵生产 管柱 结构
2 、受 井斜 、套管 内径大 的影响,正循环 冲 洗时 固相颗 粒在 油套 环 空的返速 较低 ,稍
有 不 慎 可 能 造 成 沉 砂 卡 钻 , 因 此 打 捞 冲 洗 时
构较为复杂。 二 、海 上 电泵 管 柱 打 捞 配 套 工 具 及 技 术 目前 海 上 电 泵 井 事 故 主 要 有 两 种 , 一 是 过 电缆 封 隔 器 卡 , 二 是 砂 卡 电泵 机 组 。 针 对 以上 两 种 事 故 , 通 过 研 究 攻 关 , 形 成 了 相 应 配 套 工 具及 技 术 。 ( )过 电缆 封 隔 器 打 捞 解 卡 技 术 一

油田潜油电泵打捞技术的应用分析

油田潜油电泵打捞技术的应用分析

油田潜油电泵打捞技术的应用分析作者:秦华卫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第06期【摘要】潜油电泵技术作为石油开采的主要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油田开发中,成为促进油田高产、稳产的关键手段,而由于采用过程中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加之潜油电泵自身限制性因素影响,造成潜油电泵打捞困难。

本文结合一些打捞问题,对潜油电泵打捞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潜油电泵打捞技术油田开发应用分析1 潜油电泵系统潜油电泵以整套系统存在,主要包括,井下部分:保护器、分离器、潜油电机、潜油电缆等,其中保护器在进口段和潜油电机间,通过提供电机油膨胀气体、平衡压力、进行井液隔离、承受轴向力等功能对电机保护起到重要作用;地面部分:变压器、控制柜、变频器等;辅助设备:接线盒、测温测压装置、泄油阀等。

电能为潜油电泵机组的源动力,电网电压按照降压变压器——变频器——升压变压器——潜油电缆——潜油电机,在潜油电机中,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带动潜油离心泵高速旋转,进而提升井液压力,井液通过油管提升到地面,再由地面管线将其传到地面集输系统。

潜油电泵系统具有大排量采液的关键优势,这是其被用于油田开发的主要原因,一般排量范围在30-4700m3/d,扬程不小于3000米,而且这项技术操作简单、管理方便,能够很好适用于斜井、水平井的开采要求,可以根据产液变化进行变频调整,并且容易进行腐蚀、结蜡的处理,使得这项技术被广泛使用。

2 潜油电泵井下事故的原因其一,由于整套设备都安装于井下,而设备本身结构复杂,外径大,这就造成一旦事故发生,需要提出全部管柱;我国油井油层套管多为直径140mm,内径为121-124.5mm,而电泵机组最大外径为116mm,而且每根都很长,一般是70mm,这就使得两者之间的缝隙仅为4mm左右,如果出现油层出砂等情况,将增加打捞难度。

其二,潜油电泵下入深度受到额定功率的限制,井下高温容易导致电缆故障,或是井下环境的腐蚀性造成电机损害等原因,造成各种事故的发生,这就加大了打捞工作量和难度;在事故发生时,如果进行管柱旋转,容易造成电缆缠绕或是转断;电缆碎片多,电缆卡子脱落严重,且落下位置不确定等情况也造成潜油电泵打捞难度提升。

潜油电泵打捞技术研究

潜油电泵打捞技术研究

[ 键 词 ] 潜 油 电泵 ;空 心 磨 鞋 ;安 心 杆 本 体 捞 筒 ;打 捞 技 术 关
[ 图 标识码]A 文
[ 摩 编 号 ] 1 0 9 5 (0 1 5 2 5— 2 文 0 0— 7 2 2 1 )0 —0 6 0
1 潜 油 电泵 系统 组 成
电泵 、 套 管 变 形 卡 泵 事 故 不 断 发 生 ,且 潜 油 电 泵 结 构 复 杂 、外 径 大 , 加 上 电 缆 因 素 ,潜 油 电泵 的 打 捞 存 在 很 大难 度 作者 针对 遇 到 的 难 题进 行 j分 析 研 究 ,加 工 了一 些 特 殊 工 具 ( 磨 铣 潜 油 电 泵 机 组 本 体 的 如 空 心 磨鞋 , 打 捞 潜 油 电 泵 中心 轴 的 实 心 杆 本 体 捞 筒 ) ,成 功 地 解 决 了潜 油 电 泵 的打 捞 问题 。
术栽 焊在 眼座 中 ,周 围有细 钨 钢 固
定 ,避 免 了钨 钢 或硬 质合 金掉 落 造
成 的卡钻事 故 ;②硬 质 合金 为 六棱
柱 形 栽 焊 在 鞋 体 内 , 磨 铣 时 逐 步 露
・ 6 ・ 2 5
潜 油 电泵 打 捞 技 术 研 究
刘 君 林 ,李 国 平 ,袁 昌 书 ( 中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 井下作业公司, 青海 茫崖 860) 140
[ 要 ] 潜 油 电泵 采 油 技 术 已成 为 当今 石 油开 发 的 重 要 手 段 之 一 。 在 采 油过 程 中, 电缆 断脱 、掉 泵 、 砂 卡 摘
3 1 电 缆 团及 长 电 缆 的 打 捞 .
为 了有效地 打捞 电缆 团和 比较 长 的 电缆 ,加 工 了活外 钩 ,如 图 1 所示 。
l 上 接 头 :2 一 一螺 钉 ;3 扶 正 挡 圈 :4 销 钉 :5 钩 体 :6 钩 块 一 一 一 一

直线潜油电泵举升工艺技术及应用

直线潜油电泵举升工艺技术及应用
油 系 统 , 以游 梁 式 居 多 , 举 升 方 式 将 电能 转 换 为 且 该 旋 转 运 动 , 速 后 再 经 四 连 杆 机 构 转 换 为 柱 塞 泵 的 减 直线 往复运 动l ~ 1 。该 举 升 方 式 由于 能 量 转 换 损 失 、 冲程 损失 、 动转 换 损 失 相互 叠 加 , 统 效 率低 ; 运 系 而 且 在 油 井 产 出 液 含 水 不 断 上 升 的条 件 下 , 、 的偏 杆 管
省 了大 量投 资 、 少 了起 下 作 业 的 时 间 和成 本 ; 减 同 时彻 底 消 除 了杆 管 摩 擦 及 油 管 偏 磨 问题 , 泵 周 检
期 也 将 延 长 ; 配 套 强 闭 式 凡 尔 球 座 后 , 实 现 水 在 可
收 稿 日期 :0 - ; 回 日期 : ( 0 2 ( 一 改 J ) 0 2)0 卜2 l- l 基 金 项 目 : 家 自然科 学基 金 资 助 项 目“ 油 中含 氯化 合 物 分 布 国 原

要 : 内外 主要 的 机械 采 油 方 式 ( 8 以上 ) 有 杆 抽 油 系统 , 以 游 梁 式 居 多 , 着 油 田 开 发 进 入 中后 国 达 O 是 且 随
期 , 深 井 举 升 系统 中 , 油 杆 的 偏 磨 、 在 抽 断脱 等 事故 明 显 增加 , 能耗 大 、 率 低 的 矛 盾 日益 突 出 。介 绍 了一 种 高 效 、 效
化 了转 换 过 程 。与 游 梁 式 抽 油 系 统 相 比 , 技 术 为 该 无 杆 抽 油 系 统 , 底 解 决 了 杆 、 的 偏 磨 问 题 ; 能 彻 管 其
量传 递 效 率 约 提 高 2 [ , 内 测 试 节 能 可 达 3 3 室 ] 5 。抽 汲参数 可 实 现无 级 调 整 , 实 现 自动控 制 4 为

石油工程技术 井下作业 抽油杆打捞技术及使用案例

石油工程技术   井下作业   抽油杆打捞技术及使用案例

抽油杆打捞技术及使用案例套管内打捞抽油杆技术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艺,尤其是对于抽油杆弯曲、鱼顶有尼龙刮蜡器或扶正器的打捞难度更大。

1996年至2001年吐哈油田共实施了5口井复杂的抽油杆打捞作业,认真分析鱼头情况,合理选择打捞工具,打捞成功率为100%,比预定打捞周期提前完成,使油井恢复生产,为油田上产做出了积极贡献。

1抽油杆在油管内的打捞技术在抽油井正常工作时,由于抽油杆材料不过关或者抽油杆上扣不紧,可能造成抽油杆断或者脱扣,抽油杆及泵落入油管内,为了维护油井的正常生产,必须对此进行打捞。

1.1落物状况1.1.1抽油杆断脱,油管完好悬挂在井口(图1)。

1.1.2抽油杆、油管都断脱,但抽油杆保留在油管中(图2)图1图2图1井下抽油杆断脱油管完好悬挂示意图图2井下管、杆断脱,但抽油杆保留在油管中示意图1.2打捞方法1.2.1打捞方法1.2.1.1一种方法是直接下抽油杆打捞工具进行打捞,这种方法简单、省时,只需从油管内下入抽油杆捞筒(适用于抽油杆断)或抽油杆接箍对扣接头(适用于抽油杆脱扣)等工具,进行打捞,且成功率高。

1.2.1.2第二种方法是通过检泵,起出井下油管,带出抽油杆,这种方法费时、费力,有时当井下管柱连有大件工具,比如封隔器不能解封时,采用此种方法就较难进行。

油管内打捞抽油杆施工时,必须首先保证油管不变形,油管无蜡,使抽油杆打捞工具顺利到达鱼头。

常用的抽油杆打捞筒(可退式、不退式)。

从结构上分有螺旋卡瓦式、篮式卡瓦和锥面卡瓦多种。

无论哪种形式的抽油杆打捞筒,其夹紧落物都是一样的。

1.2.2抽油杆打捞筒打捞机理:靠卡瓦在锥面上下移产生的夹紧力抓住落井抽油杆。

1.2.3打捞筒结构:不管是螺旋式和篮式抽油杆打捞筒均由上接头、筒体、引鞋和卡瓦组成。

1.2.4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1.2.4.1用抽油杆连接油杆打捞筒下入油管内。

1.2.4.2当工具接近鱼顶时缓慢旋转下放:工具,直至悬重有减轻显示时停止。

潜油电泵介绍

潜油电泵介绍

潜油电泵介绍第⼀章潜油电泵介绍第⼀节概述随着我国⽯油⼯业的发展和油⽥采油开发的需要,为了提⾼油⽥采油速度和最终采收率,应⽤机械采油⽅法是整个油⽥开发过程的⼀个⼗分重要的步骤。

潜油电泵作为⼀种⽐较常⽤的机械采油设备,由于它⾃⾝的特点,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分⼴泛的应⽤。

尤其是它特别适⽤于海上平台采油。

选⽤潜油电泵⼤排量强采是油⽥长期稳定⽣产的重要⼿段。

⼀、潜油电泵发展概况·1923 年⽩俄罗斯⼈AS 奥托纳夫在世界上⾸先提出潜泣电泵的新概念,并在洛杉机制造出美国第⼀台潜油电泵。

·1930 年奥托纳夫在美国创建了雷达公司。

·50~70年代美国相继出现了三家主要⽣产潜油电泵的制造旖。

它(20世纪)们是森垂列夫特公司、ODI 公司、科贝公司。

·1940 年苏联国家⽯油机械设计院深⽔电机局⽯油⼯业组研制了苏联第⼀台潜油电泵。

开始⼴泛应⽤于油由。

·1953 年中国⽯油部曾在⽟们油⽥对潜油电泵进⾏研究和试验。

·1970 年天津市电机总⼚与⼤庆油⽥联合,成功地开发塞中国鑫⾏设计和制造的第⼀台潜抽电泵并于 1 978 年开始正式投产。

天津市电机总⼚正式获国家批准,引进美雷达公司的潜油电泵制造技术,极⼤地促进了中国电潜泵制造技术和⽣产的发展。

·1989 年随着国内⽯油⼯业和采油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引进技术在国内的扩散,相继出现了⼤庆、胜利、虎溪等⼀批电泵制造⼚,形成了中国的潜油电泵制造⾏业。

·2004 年渤海⼯程装备电泵分公司为适应渤海⼆、潜油电泵的应⽤及⽔平近⼗年来,随着潜油电泵在世界范围使⽤的数量不断增加,国内外油⽥在电泵采油⼯艺技术⽅⾯做了⼤量⼯作,因此在潜油电泵⼴泛应⽤的同时,其应⽤⽔平也在不断提⾼,并积累了⼤量丰富的经验。

据统计⽬前先进的国外油⽥在⼀些主要电泵的应⽤指标已达到:电泵系统效率42 %适⽤最⾼井温180 ℃电泵最⼤挂泵深度4500 m平均运⾏寿命600 ~800 天国际⽯油组织1997 年公布,全球油井总数为989908 ⼝〔不含停产油井、注⽔⽤井和辅助油井〕,油井分布情况见表l 。

电泵套铣筒、电泵叶轮捞筒的研制与应用

电泵套铣筒、电泵叶轮捞筒的研制与应用
防脱 , 一般 都 在接 头处焊 接 了防脱 块 。这 样 其外 径就 由原 来 的  ̄9 mm 变 为  ̄ 0 mm, 8 12 用常规 的 电泵 打 捞 筒无法 对 其实施 打捞 。 为解 决 落井 电泵打捞 以及 电泵 叶轮 的打捞 问题 , 制 了电泵套 铣 筒和 电泵叶轮 研
捞 筒 。经 过 6口井 的现场 应 用 , 落物 全部 打捞 出来 , 得 了成功 。 取
块 ( 图 1 。该 防 脱块 虽然 对 防脱起 到 十分 积极 的 见 ) 作 用 , 是 防 脱 块 焊 接 处 外 径 就 由原 来 的 @9mm 但 8 增 大到 @1 2 0 mm。这 样 . 旦 电泵机组 断脱 落井 , 一 常 规 的 电泵打 捞筒 ( 用于 打捞 @9 mm 的 电泵本 体 ) 8 在
2 电泵 套铣筒 和电 泵叶轮 捞筒 的结 构
为 了离铣 电泵接头处 的 防脱块 , 们研 制 了 我
D TX一12型 专 用 电泵套 铣筒 。 0 该套 铣筒 由上接 头 、
铣 刀
内 铣 刀
工 作 筒

上 接 头
图2 DT x一12型专用电泵套铣筒结构示意 图 0
‘ ,
然后再 进行 电泵机 组打 捞作 业 。
为 了打捞 散 落 的 叶轮 , 们研 制 了 电泵 叶轮 打 我 捞 筒 ( 图 3 。该 打 捞筒 主要 由上接 头 、 门体 、 见 ) 活 弹 簧 、 、 作体 、 轴 工 高弹性 卡 瓦 、 钢 刀片 、 铣头 、 钨 套 铣齿
等 几部分 组成 。
关键词: 电泵 ; 防脱块 : 轮 ; 叶 电泵 套 铣 筒; 电泵 叶轮捞 筒 1 问题 的提 出
防脱块 处 受阻 , 电泵 本体不 能被 引进 捞筒 , 无法 捞获

电潜泵配套技术在油田开采中的应用

电潜泵配套技术在油田开采中的应用
稠油开采经历了四种主要方式:蒸汽吞吐、蒸汽驱开发、SAGD开发、火烧油层等。稠油主要具有以下基本特点:构造复杂、断块多;油层埋藏深;油藏类型多,油水关系复杂;油品性质多样(普通稠油、特稠油、超稠油)。经历了稀井网到密井网(井距逐步从200米左右缩小到70~83米);厚层到薄层(开采厚度从15米以上下降到5米);直井到水平井;吞吐开发到蒸汽驱和蒸汽驱辅助重力泄油开发以至最后的火烧开发。在开采稠油油藏中选择合适的举升方式至关重要。随着油田的开发,各种先进采油设备得到不断应用,电潜泵采油技术和其他设备相比具有无法比拟的优点,具有体积小、维修方便、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排量大、效率高的特点。电潜泵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考虑电泵机组与生产参数的匹配性,否则就会出现低效工作的现象发生,本文就电潜泵采油在稠油油藏开采中适应性进行粗浅的探讨。
电潜泵配套技术在油田开采中的应用
摘要:在开采油藏中选择合适的举升方式至关重要。电潜泵自动加温能够降低原油粘度,减少降粘剂的使用,由于加温的存在,在掺点的选择上可以将掺稀点上移。减少惨入量,节约成本。电潜泵在开发过程中通过选择合理的电机频率,配合注入降粘剂或解堵措施增高大幅度提高油井采收率。
关键词:举升方式;开发配套工艺;适应性;参数设计
1电潜泵在稠油开采中的技术难点
蒸汽吞吐开采方式为稠油开采主要方式,国外实施的浅层蒸汽驱和蒸汽驱辅助重力泄油是在原始油藏状态下进行的,而中深层油藏需经历蒸汽吞吐降压后才能开展,举升液量初期生产较高;抽油泵耐温要求高;抽油机载荷大。产出液温度高,采出液温度高(100~180℃);乳化严重且反相(超过110℃水在上部);胶质、沥青质含量高(50~54.3%);粘度高(50℃粘度12×104 mPa·s);油水密度差小(80~90℃油水密度差<0.003g/cm3)。电潜泵具有排量大、地面设备简单、安装快、管理方便等特点,比较适用于中、高含水期或中,后开采期的原油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田潜油电泵打捞技术的应用分析
【摘要】潜油电泵技术作为石油开采的主要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油田开发中,成为促进油田高产、稳产的关键手段,而由于采用过程中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加之潜油电泵自身限制性因素影响,造成潜油电泵打捞困难。

本文结合一些打捞问题,对潜油电泵打捞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潜油电泵打捞技术油田开发应用分析
1 潜油电泵系统
潜油电泵以整套系统存在,主要包括,井下部分:保护器、分离器、潜油电机、潜油电缆等,其中保护器在进口段和潜油电机间,通过提供电机油膨胀气体、平衡压力、进行井液隔离、承受轴向力等功能对电机保护起到重要作用;地面部分:变压器、控制柜、变频器等;辅助设备:接线盒、测温测压装置、泄油阀等。

电能为潜油电泵机组的源动力,电网电压按照降压变压器——变频器——升压变压器——潜油电缆——潜油电机,在潜油电机中,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带动潜油离心泵高速旋转,进而提升井液压力,井液通过油管提升到地面,再由地面管线将其传到地面集输系统。

潜油电泵系统具有大排量采液的关键优势,这是其被用于油田开发的主要原因,一般排量范围在30-4700m3/d,扬程不小于3000米,而且这项技术操作简单、管理方便,能够很好适用于斜井、水平井的开采要求,可以根据产液变化进行变频调整,并且容易进行腐蚀、结蜡的处理,使得这项技术被广泛使用。

2 潜油电泵井下事故的原因
其一,由于整套设备都安装于井下,而设备本身结构复杂,外径大,这就造成一旦事故发生,需要提出全部管柱;我国油井油层套管多为直径140mm,内径为121-124.5mm,而电泵机组最大外径为116mm,而且每根都很长,一般是70mm,这就使得两者之间的缝隙仅为4mm左右,如果出现油层出砂等情况,将增加打捞难度。

其二,潜油电泵下入深度受到额定功率的限制,井下高温容易导致电缆故障,或是井下环境的腐蚀性造成电机损害等原因,造成各种事故的发生,这就加大了打捞工作量和难度;在事故发生时,如果进行管柱旋转,容易造成电缆缠绕或是转断;电缆碎片多,电缆卡子脱落严重,且落下位置不确定等情况也造成潜油电泵打捞难度提升。

其三,电泵机组之间一般通过8条直径为8mm的螺栓进行连接,提泵时,由于设备外径大,与油井缝隙小,若出现一点偏差,则会发生卡泵现象,导致拉断。

3 潜油电泵打捞技术的应用
分析潜油电泵井下事故的成因,潜油电泵打捞技术可以分为解卡打捞、电缆团打捞、潜油电泵电机组打捞,下面我们结合a井电泵打捞进行分析。

3.1 潜油电泵解卡打捞
压井:进行压井液密度计算后,将压井液粘度控制在50-70s范围内,失水小于4ml/ min,含砂小于2%,采用循环法进行压井。

压井后进行作业井口、转盘等安装,并设置滚筒,将电缆线缠绕在
滚筒上。

进行管柱提试,对提行管柱进行测量,若行程在1-1.5m
时悬重没有出现变化,则说明没有阻卡,可以继续进行提泵,若出现变化,则进行解卡打捞,根据公式db=kl/w计算侧卡点,再将卡点上部的管柱和电缆进行处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次性取出或是采用倒扣方法将卡点以上管柱取出。

进行卡点处理,通过下入直径118mm铅模打印,进行井下情况监测,如果有电缆堆积现象,则采用打捞钩进行打捞,然后将电缆碎片打捞干净,而在电缆碎屑打捞中,由于数量多,碎片小,可以采用捞筒打捞。

再下铅模打印,采用热水清洗的方法将其融化,将其卡组解除,而对于砂卡或是小件物品,则要采用下薄壁高强度套铣筒进行这些物件的套铣,将其带入地面后进行清理,然后将铣过的物件捞出,此时要进行多次操作,保证将潜油电泵全部捞出。

而若是套管损坏,则要先下机泵组,用整形工具对套损处进行扩径后,打捞管柱和机泵组。

3.2 潜油电泵机组的打捞
在进行潜油电泵机组打捞中,要进行各种机组部件和结构的分析,通过各部位的部件打捞,实现整体性打捞成功。

打捞机泵组以上管柱,给击泵组以上留出下井工具,以保证下井打捞能够抓牢,若没有,则要进行相关工具的设置,如下电泵卡瓦捞筒,电机捞筒等,此后再进行对电泵机组的打捞,捞出后,采用震击方式进行解卡,若无效,则采用特制工具进行解卡,最后将电机外壳抹掉,在完成机泵组整体性处理之后,必须捞出放砂管,进而按要求进行井管柱下放,进行安装井口。

4 施工分析
该井井深为1300.0米,本次由于热洗不同,上提负荷为260kn,油管伸长25mm,压井时内外不通,经分析落物为油管70mm长,数量为110根,电泵机最大外径为116mm,长约7000mm,而其油套管直径为139.6mm,内径为122-124.5mm,其中还有电缆、活门、通杆等,此井存在电缆堆积现象。

4.1 电缆团的打捞
在打捞中,我们采用打捞钩进行打捞,我们将固定的打捞钩改进为活性外钩,即将外钩加工成为活动式的,使其能伸能缩,在下放时,将其缩回,这样有利于插入电缆,保证对电缆的固定,同时,在外购上加置挡圈,这样能够将外钩扶正,而且能够将电缆压住,这就再次保证了电缆的固定性,有效防止了电缆活动到接头上部而造成的卡钻现象发生。

对于电缆碎片,则采用捞筒,将捞筒改进为螺旋式,这就利用了螺旋状层层打捞的方式,提升了打捞的数量,这不仅能够将电缆碎片大量打捞,而且有效减少了打捞次数,有利于打捞效果的提高。

4.2 潜油电泵机组的打捞
由于潜油电泵中心轴没有台阶,这就增加了工具选择的难度,为了使中心轴能够与钻杆连接、传递扭矩、可以传力,进行打捞筒改进,将其设计为实心杆本体打捞筒。

首先,进行上部油管打捞,采用倒扣法,将部分油管倒出,采用活动外钩进行电缆打捞,经过重复性的组合工序,使得顺利达到压井深度。

其次,进行中心轴打捞,
通过实心杆本体打捞筒,下入距鱼顶50mm,进行循环冲洗,下放距离鱼顶10mm,开动转盘,进行旋转下放,将鱼头导入打捞筒后进行停泵加压,进行中心轴提获。

再者,进行电机打捞,由于电机组的体积和外径较大,并且由很多碎电缆以及电缆卡子,而套管受压力变形等原因,造成电机组受压增大,此时,用定位套铣筒将电机上部环形空间打开,捞出电机头,使得电机本体存有一定空间,用捞矛将电机定子和外壳捞出,经过整形后进行下部打捞
5 总结
油田潜油电泵打捞技术作以其操作简单、便于管理等优点越来越受到石油开采者的青睐,是现代石油开发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够实现油田开发的有序进行,而且能够促使油田稳产、增产,而在其运用中,只有掌握住其系统的工作原理,并根据油田开发的各种实际情况,进行问题分析,采用合理和创新的方式解决碎电缆、电缆团以及潜油电泵机组打捞的难点,才能够顺利实现油田开发。

参考文献
[1] 王方伟.浅海油田电潜泵工况分析研究[d].
中国石油大学,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