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制剂性能指标国际标准化测定
农药产品质量标准

农药产品的质量标准通常是由国际、国家或地区的农业部门和监管机构制定和管理的,旨在确保农药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对农药产品的成分、制造工艺、包装、标签、存储和运输等各个方面的规定。
以下是一些农药产品的质量标准示例:
成分和纯度:农药产品必须包含标明的活性成分,并且其纯度必须符合规定的标准。
这确保了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残留物和杂质:农药产品的残留物和杂质含量必须在规定的限值内,以防止对农产品和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生物学活性:农药产品的生物学活性必须符合规定的要求,以确保其对害虫或病害的控制效果。
包装和标签:农药产品的包装必须符合安全和环保的要求,标签必须提供必要的信息,如成分、用法、剂量、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等。
稳定性和保存期限:农药产品必须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以在规定的保存期限内保持其有效性。
这通常涉及到稳定性测试和储存条件的规定。
毒性和安全性:农药产品必须符合相关的毒性和安全性标准,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对人类、动植物或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质量控制和生产工艺:农药生产必须符合一定的质量控制标准和生产工艺,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
这些标准和规定可能会因国家或地区而异,因此在生产、销售或
使用农药产品时,必须遵守适用的法规和标准。
此外,农药行业也经常受到监管机构的审查和监督,以确保产品符合质量和安全标准。
农民和农业从业者在使用农药产品时也需要严格遵守产品标签上的使用说明和安全指南,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并确保农业生产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农药及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农药及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农药是用于农田、果园、蔬菜园、草地、森林和草原等农作物有害生物的防治的化学物质。
农产品是指从农田、园圃或其他农业生产地区采收、采集或产生的天然农作物或动、植物产品。
农药及农产品的质量标准是指对农药及农产品的质量特征、药效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质量标准是保证农药及农产品安全和有效的重要手段。
如何确定农药及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以及如何进行质量检验,是保护农业生产和消费者权益的关键。
首先,农药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物理性状、化学性质、药效和安全性等方面。
物理性状包括外观、颗粒度、溶解性等。
化学性质包括纯度、杂质含量、分解性等。
药效是衡量农药防治效果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稀释比例、虫害死亡率等来评估。
安全性主要涉及农药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包括毒性、残留量等。
其次,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营养成分、外观和口感等方面。
营养成分主要指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含量的要求。
外观包括外皮的光泽度、果实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等。
口感指口感的柔软度、甜度、酸度、脆度等。
同时还需要关注农产品的安全性,如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等。
为了确保农药及农产品的质量,需要进行质量检验。
对于农药,检验方法主要包括理化性状检验、纯度检验、药效检验和安全性检验等。
理化性状检验需要对农药的外观、颗粒度、溶解性等进行检验。
纯度检验需要检测农药的纯度和杂质含量。
药效检验通过虫害死亡率、效果持续时间等来评估农药的药效。
安全性检验需要对农药的毒性、残留量等进行检验。
对于农产品,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外观检验、成分检验和安全性检验等。
外观检验需要对农产品的外皮、大小、形状和颜色等进行检验。
成分检验需要检测农产品的营养成分含量,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等。
安全性检验需要对农产品的农药残留物、重金属含量等进行检测。
总之,农药及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是保证农业生产和消费者权益的重要工具。
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建立有效的检验方法和体系,能够保证农药及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95%草甘膦原药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结果

草甘膦是一种常见的除草剂,它被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的杂草防治。
草甘膦原药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农业生产安全和有效利用的重要环节。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草甘膦原药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结果进行详细介绍。
一、草甘膦原药质量控制指标1. 外观与性状:草甘膦原药应为白色结晶性固体,无杂质和异物。
2. 含量:草甘膦原药的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
3. 溶解度:草甘膦原药在水中的溶解度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4. 残留溶剂:草甘膦原药中的残留溶剂应符合国家标准,不得超出规定限量。
5. 残留杂质:草甘膦原药中的残留杂质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不得超出规定限量。
二、草甘膦原药质量检测结果经过实验室检测,对多批次草甘膦原药的质量进行了检测,得到以下结果:1. 草甘膦原药外观与性状符合要求,为白色结晶性固体,无杂质和异物。
2. 草甘膦原药的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未发现含量不足或超标情况。
3. 草甘膦原药在水中的溶解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4. 草甘膦原药中的残留溶剂和残留杂质均未超出规定限量,符合国家标准。
三、结论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草甘膦原药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可以保证其安全和有效性。
我公司将继续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确保生产出高质量的草甘膦原药,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
以上是有关草甘膦原药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结果的介绍,希望能够对相关从业人员和广大用户有所帮助。
感谢各位的阅读!(注:本文所述内容仅为示例,实际报告可能因检测标准、结果以及生产企业等不同而有所差异。
)对于草甘膦原药的质量控制和检测结果,我们不仅要关注其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的情况,还需要关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安全性。
下面我们将继续探讨草甘膦原药的实际应用效果、安全性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草甘膦原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经过多次田间试验和实际应用,草甘膦原药在杂草防治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它能够对多种广泛分布的杂草进行有效控制,包括一些对其他除草剂具有耐药性的杂草。
农药原药和制剂理化测定的国际方法——CIPAC方法

第 2期
王 以燕等 :农药原药和制剂理化测定 的国际方法
卯 加
・ 3 3・
钾犍
2 O
2l
MT 2 3 Mi s c i b i l i t y wi t h h y d r o c a r b o n o i 1
MT 2 4 P h o s p h o r u s ( V、 o x i d e
2 2 2 3
2 4 2 5 2 6 2 7
MT 2 7 Ma t ri e a l i n s o l u b l e a c e t o n e MT 2 8 Di me d o n e d e r i v a t i v e MT 2 9 S u l p h a t e d a s h
MT 2 3 与烃 油的 互溶 性 MT 2 4 五氧化 二磷 MT 2 5 发芽试 验 用沙 MT 2 6 J o n h I n n e s c o m p o s t ( 约翰 英纳 斯研 究 中心) 堆肥 : 2 6 . 1 籽 苗肥 一 有肥 料 ,2 6 . 2籽苗 肥. 无肥 料 MT2 7 丙酮不 溶物 MT2 8双 甲酮 衍 生法
指 标和 测 定方法 的标 准 。
理化 控制 项 目测 定方法 的题 目介 绍给 大家 ( 见表 1 ) ,
表 1 农药原药和制剂 的理化项 目测定方法名单
作 者 简介 :王 以燕 ,女 ,北 京 人 ,研 究 员 ,主要 从事 农药 登记 管理 和农 药标 准化 工作 。E - ma i l :w y y i c a ma @s i n a . C O n。 r 通讯 作者 :李 友顺 ( 1 9 7 3 -) ,男 ,湖 北人 ,博 士,主 要 从事农 药 分析检 测 工作 。E - ma i l :y o u s h u n l i @1 6 3 . c o m。 收稿 日期:2 0 1 2 — 1 0 — 1 1 。
农药成分检测标准

农药成分检测标准
农药成分检测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控制工作,其标准是保障农产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要依据。
目前,国内外关于农药成分检测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抽样标准:农药成分检测的第一步是进行抽样工作,抽样标准主要包括抽样地点、抽样方法和抽样数量等要求。
2. 样品保存标准:在抽样完成后,样品的保存条件和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样品保存标准一般包括温度、湿度、存放期限等方面的要求。
3. 农药成分的分析方法:农药成分的分析方法是农药检测的核心内容。
标准中应明确分析方法的选择、仪器设备要求、实验条件等方面的要求。
4. 结果判定标准:在分析过程中,需要根据检测结果来判定样品是否合格。
结果判定标准一般包括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值、误差范围等指标。
5. 器械仪器的校准和验证:农药成分检测所使用的仪器设备需要经过校准和验证,在标准中应明确校准和验证的方法、周期、质量要求等方面的要求。
6. 检测人员的资质要求:农药成分检测需要专业的仪器设备和技术人员,标准中应明确检测人员的资质要求和培训要求。
综上所述,农药成分检测标准是保障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措施,标准应包含抽样标准、样品保存标准、分析方法、结果判定标准、仪器校准和验证以及检测人员的资质要求等内容。
这些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促进健康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
农药残留检测值合格范围

农药残留检测值合格范围
农药残留检测值的合格范围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和标准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合格范围是指农作物或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达到的安全标准。
以下是一些国际上常见的农药残留合格标准的示例:
- 欧盟:根据欧盟法规的要求,大部分农药的残留量限值在
0.01毫克/千克或更低。
- 美国: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和食品药品监管局(FDA)的规定,不同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限值各有不同,通常在0.1至10.0毫克/千克之间。
- 中国:根据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限值
应符合GB2763-2019标准,不同的农产品农药残留最大允许
限量各有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农药残留检测值的合格范围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和法规的更新而可能发生变化。
因此,建议参考当地相关政府机构或标准化组织发布的最新法规和标准。
农药制剂的理化指标

(3)气味测定 取一定量被试物置于适当容器中,对样品进行 评价,给出诸如“蒜味”“含硫物的气味”“芳香化合物的 气味”等定性描述。
2、密度或松密度、堆密度
作物叶片最外层的蜡质层由脂肪酸酯类酮醇类萜醛等有机物组成具有防止水分损失物理伤害病菌侵入抗寒以及减少太阳辐射造表皮的蜡层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晶状一种是不规则状前者主要存在于禾本科植物后者主要存在于阔叶作物晶状的蜡层对农药在叶面的展布是不利的位于蜡质层以内的角质层其组成成分较为复杂不同植角质层的外层几乎完全由疏水的角质组成内层由含有一定数量角质的纤维素和果胶混合物组成
5、可燃性
液体可燃性:用闪点表示。用液体闪点来判断:联合 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试验和标准手册》
6、腐蚀性
(1)非气雾剂产品测定要求:试验应在55°C条件下,14天 被试物体积与包装材料样本表面积之比不低于0.20ml/mm2, 以排除腐蚀性成分的耗竭以及腐蚀产品的局部而对腐蚀性 结果的影响。当使用完整商业包装容器为实验装置时,被 试物应与实际包装量相近。
液体滴加到固体界面上会出现润湿现象
为了研究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润湿作用,将其分为沾湿(附着润 湿)、浸湿(浸入润湿)和铺展(扩散润湿)三种类型
(1)沾湿过程就是当液体与固体接触后,将液-气和固-气界面变为固一液 界面的过程。农药喷洒到植株上以后,以液滴的形式附着在植株上,两者间 形成一定的接触面,这种润湿称为沾湿。
农药制剂的理化指 标
小组成员:王月廷 于艳艳 周晓虹 陈严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目录
一、农药制剂登记需要提供的理化性质 二、部分理化性质对药效的影响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与标准(国家标准)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与标准(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快速检测Rapid determination for organophosphatecarbamate pesticide residues in vegetables2003-08-11发布 2004-01-01实施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由酶抑制法测定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筛选测定。
速测卡法(纸片法)2 原理胆碱酯酶可催化靛酚乙酸酯(红色)水解为乙酸与靛酚(蓝色),有机磷或氨基甲酸脂类农药对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使催化、水解、变色的过程发生改变,由此可判断出样品中是否有高剂量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存在。
3 试剂3.1 固化有胆碱酯酶和靛酚乙酸酯试剂的纸片(速测卡)。
3.2 pH7.5缓冲溶液:分别取15.0g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与1.59g无水磷酸二氢钾[KH2 PO4 ],用500mL 蒸馏水溶解。
4 仪器4.1 常量天平4.2 有条件时配备37℃±2℃恒温装置。
5 分析步骤5.1 整体测定法5.1.1 选取有代表性的蔬菜样品,擦去表面泥土,剪成1cm左右见方碎片,取5g放入带盖瓶中,加入10mL缓冲溶液,振摇50次,静置2min以上。
5.1.2 取一片速测卡,用白色药片沾取提取液,放置10min以上进行预反应,有条件时在37℃恒温装置中放置10min。
预反应后的药片表面必须保持湿润。
5.1.3 将速测卡对折,用手捏3min或用恒温装置恒温3min,使红色药片与白色药片叠合发生反应。
5.1.4 每批测定应设一个缓冲液的空白对照卡。
5.2 表面测定法(粗筛法)5.2.1 擦去蔬菜表面泥土,滴2滴~3滴缓冲溶液在蔬菜表面,用另一片蔬菜在滴液处轻轻摩擦。
5.2.2 取一片速测卡,将蔬菜上的液滴滴在白色药片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14
二 农药制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细粒、碎片和附着物性质
I 湿筛试验
目的
限制不溶颗粒物的量以防止喷雾时堵塞喷嘴或过滤网。
P7
适用范围
可湿性粉剂(WP)、悬浮剂(SC,包括种子处理悬浮剂FS、油悬浮剂OD)、 水分散粒剂(WG)、胶囊悬浮剂(CS)、可分散液剂(DC)、悬乳剂(SE)、可溶片 剂(ST)或可分散片剂 (WT)、乳粉(EP)或乳粒剂(EG)。 CIPAC方法 MT 59.3 湿筛法 MT 182 水分散粒剂(WG)分散后的湿筛试验 MT 182 利用循环水进行湿筛试验 MT 167 水分散粒剂(WG)分散后的湿筛试验 MT 185 湿筛试验,MT59.3、MT167 的修订版(首选) 通常要求湿筛试验(75μm)≥98%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19
二 农药制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细粒、碎片和附着物性质
VI 对种子的附着性
目的
保证给定的剂量保留在种子上并不易剥落,以减少使用时的风险和对田间 药效的负面影响。 P13
适用范围
所有种子处理剂。 CIPAC方法 我国方法 GB/T 17768-1999 悬浮种衣剂产品标 准编写规范:4.9 成膜性的测定,4.10 包衣均匀度的测定,4.11 包衣脱落率 的测定
3
引言
相关的国际组织与机构
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 (FAO) 世界卫生组织 (WHO)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 (OECD)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UNIDO)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欧盟 (EC) 美国环境保护署 (EPA) 国际农药分析协作委员会(CIPAC) 国际官方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 •通常将国际农药分析协作委员会(CIPAC)提出的方法作为仲裁方法.
适用范围
MT 174 水分悬浮散粒剂的分散性 无通用要求。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2
二 农药制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4. 分散性质
II 崩解时间和分散度或溶解度
目的
保证可溶性片剂或分散性片剂在水中迅速崩解,并且制剂能快速溶解并 有良好的分散。 P19
适用范围
16
P8
适用范围
我国方法 GB/T 16150-1995 农药粉剂、 可湿性粉剂细度测定方法:2.1 干筛法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二 农药制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细粒、碎片和附着物性质
III 粒度范围
目的
保证颗粒剂中有可接受的比例处于适当的粒径范围内,避免产品在运输或 处置过程中大、小颗粒上下分离,确保机械施药时流速均匀。 P9
பைடு நூலகம்
参考方法 ASTM E 324 GB/T 1602 DIN 53736 ASTM D 3451 DIN 53736 ASTM E 537 ASTM E 537 ISO 1392 ISO 2207 ISO 3016
9
二 农药制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农药制剂物理性质特殊性
制剂是农药最终产品;
农药制剂品种很多,约120种以上;
农药制剂性能指标国际 标准化测定
吴学民 中国农业大学
内容
引言 原药有效成分技术等级的最低资料要求 农药制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农药制剂质量提升举例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
引言
对公共卫生的考虑 和环保需要
质量保证和风险管理
统一规则
目的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适用范围
颗粒剂(GR)
CIPAC方法
MT 59.2 (MT 58) 筛析
我国方法
HG/T 2467.12-2003 农药 颗粒剂产品标准编写规范: 4.10 粒度范围的测定
FAO/WHO对颗粒剂通常要求≥85%的量在标称的粒度范围内;我国对 颗粒剂通常要求粒径下限与上限的比不超过1 : 4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 其他方法
方法 毛细管法 金属块毛细管法 考夫勒金属加热条法 熔点显微镜法 差热分析仪 差示扫描量热计 凝固点法 倾倒点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温度范围 (K) 估计准确性 (K) 273 到 573 293 到 >573 293 到 >573 293 到 >573 173 到 1273 173 到 1273 223 到 573 223 到 323 ± 0.3 ± 0.5 ± 1.0 ± 0.5 600 K 以下± 0.5 1273 K 以下± 2.0 600 K 以下± 0.5 1273 K 以下± 2.0 ± 0.5 ± 3.0
7
一 原药有效成分技术等级的最低资料要求
有效成分物理性质--熔点测定
1. 毛细管法 按GB 617-88《熔点范围测定通用方法》进行
双浴式熔点测定装置
b 形管熔点测定装置
8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一 原药有效成分技术等级的最低资料要求
有效成分物理性质--熔点测定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4
一 原药有效成分技术等级的最低资料要求
有效成分特性
有效成分物理性质
合成工艺路线摘要 有效成分最低含量 杂质最高限量 在等于或高于1g/kg 时,提交批量分析报告 低于1g/kg 相关杂质最高限量 毒理学摘要资料 其他
11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二 农药制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1. 密度性质
假密度
目的
P4
为包装、运输和应用提供信息。当测定用体积(勺或其他容器)而不用重量计量 时,密度指标对固体物质有特殊作用。
适用范围
粉状或颗粒状的制剂。 CIPAC方法 MT33 粉剂的堆密度 MT58.3 颗粒剂无压紧密的表观密度 我国方法 HG/T 2467.12-2003 农 药颗粒剂产品标准编写 规范:4.8 松密度和堆 密度
20
MT83(种子处理粉剂的种子附着 性试验)可能适用 MT194 对于处理过的种子的附着 性 无通用要求。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二 农药制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细粒、碎片和附着物性质
VII 粒度范围
目的
保证悬浮颗粒的粒径处于一个较窄的范围内,以确保其最佳使用效果及 产品的安全性。 P14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15
我国方法 GB/T 16150-1995 农药 粉剂、可湿性粉剂细度 测定方法:2.2 湿筛法
二 农药制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细粒、碎片和附着物性质
II 干法筛分
目的
限制未知大小的颗粒物的量。 直接使用的粉剂和颗粒剂。 CIPAC方法 MT 59.1 粉剂(DP) MT 58 颗粒剂(GR) MT170 水分散粒剂(WG)的干法筛分 通常要求干筛试验(75μ m)≥95%
适用范围
多相制剂,如颗粒剂,粉剂,悬浮剂和乳剂等。 CIPAC方法 MT 187 激光粒度分析 我国方法 尚未建立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1
二 农药制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4. 分散性质
I 分散度
目的
P17
保证制剂在用水稀释时容易并迅速地分散。 悬浮剂(SC)、悬浮微囊剂(CS)和水分散粒剂(WG)。 CIPAC方法 MT 160 剂的自发分散性 我国方法 HG/T 2467.13-2003 农药水分散粒剂 产品标准编写规范:4.13 分散性
MT159 颗粒剂的松密度和堆密度
MT169 水分散粒剂(WDG)的堆密度 MT186 表观密度,首选方法 无通用要求。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12
二 农药制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表面性质
I 润湿性
目的
保证可分散(或可溶性)以及可乳化的粉剂或颗粒剂,在喷雾器械中用水 稀释时,能够迅速润湿。 P5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我国方法 尚未建立
18
二 农药制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细粒、碎片和附着物性质
V 抗磨性
目的
P11
保证颗粒状制剂在使用前,仍然是完整的,减少颗粒剂在运输、搬运时磨擦产 生的粉尘带来的风险,同时避免产生的粉尘和(或细粉)对应用和田间的药效影响。
23
二 农药制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4. 分散性质
III 悬浮率
目的
P19
保证有足够量的活性组分均匀地分布在悬浮液中,在施药时喷雾药液是一 个均匀的混合液。
适用范围
可湿性粉剂(WP)、悬浮剂(SC)、胶囊悬浮剂(CS)、水分散粒剂(WG)。 CIPAC 方法 MT 15.1 可湿性粉剂的悬浮率 MT 161 悬浮剂的悬浮率 MT 168 水分散粒剂的悬浮率 GB/T 14825-2006 农药悬浮 率测定方法 我国方法
13
二 农药制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表面性质
II 持久起泡性
目的
限制产品注入到喷雾器械中产生的泡沫量。 P6
适用范围
方法
使用前需要用水稀释的所有制剂。
CIPAC方法
我国方法 HG/T 2467.5-2003 农药悬浮剂产品标 准编写规范:4.11 持久起泡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