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主题单元设计模块三作业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 0.0》作业设计方案

《第三单元 0.0》作业设计方案

《0.0》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中的零知识,包括零的表示、零的运算以及零在数学中的应用。

通过完成作业,学生能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练习:(1)请用数字表示0,并解释为什么这样表示。

(2)请举出日常生活中涉及零的例子。

(3)请说明零加任何数等于这个数,零减任何数等于零的原因。

2. 提高练习:(1)请用数学符号语言表示零,并解释其含义。

(2)请举例说明零的乘法法则和除法法则。

(3)请用具体的数字和运算式说明零的特殊性质。

3. 拓展思考:(1)在数学中,零为什么是奇数的否定?请举例说明。

(2)在现实生活中,零的存在有何意义?请举例说明。

三、作业要求1. 认真阅读课本和课堂笔记,确保正确理解基础知识。

2. 完成基础练习后,请家长或老师检查并给予反馈。

3. 提高练习和拓展思考需要独立思考,家长或老师可给予引导,但不要代写。

4. 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确保答案正确。

四、作业评价1. 基础练习:每道题应给予正确答案,对于错误答案,应分析原因并给予指导。

2. 提高练习:应关注学生是否理解符号语言的意义、乘法法则和除法法则的应用,以及零的特殊性质。

对于错误答案,应引导学生找出问题所在,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 拓展思考:应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对于回答是否合理,应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开拓思路。

五、作业反馈对于学生的作业,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包括对正确答案的肯定、对错误答案的分析和纠正,以及对学生思考方式的鼓励和建议。

反馈应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旨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0”的认知,包括其在数轴上的位置、性质以及与其它数字的关系等方面的理解。

通过完成作业,学生应能够熟练掌握相关概念和应用,提高数学素养。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练习:(1)在数轴上标出所有的整数、非零的小数和以“0”为起点的正实数;(2)完成课本上的基础练习题,包括选择、填空和计算题;(3)应用题实践:描述一个场景,其中需要用到“0”作为起点的数字,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第三模块作业

小学数学第三模块作业

小学数学“学用结合”的开放性习题设计[提要]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全球化社会发展的今天,要求人们具备开放性思维与创新精神,需要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交流。

因此,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以多角度的发散思维,逐步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问题解决策略意识。

[关键词]学用结合开放性解题策数学开放性习题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的,是指题目条件多余需选择,条件不足需补充,或具有多种解题策略,或答案不固定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型。

与传统的封闭题相比,开放性习题更能发展学生的智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所以,在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今天,应该充分设计好一些“学用结合”的开放性习题,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思维和能力。

一、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补充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习题。

小学数学教材是根据时代的要求、数学的知识结构和儿童的认识规律,经过不断的修改、调整而编写出来的。

教材中的内容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间接经验,不是他们亲身参加实践得来的,再加上数学是一种高度抽象概括的知识,所以要使小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概念、法规和性质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教学中贯彻实践性原则,把教材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应用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掌握比较完整的知识,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这是小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学以致用的需要。

例如在教学求商的近似值时,课本中只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用“去尾法”或“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因此,在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出示如下习题让学生解答:(1)一根木材长330厘米,要把它截成16厘米长的小段,用来装饰家具,这根木材可以用来装饰家具的有多少小段?(2)王叔叔买了215千克汽油,要把它分装在同样大小的油桶里,每只油桶最多只能装50千克,需要这样的油桶多少只?学生在解答如下:第(1)题时会得到:330÷16=20.625,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应该是21个,但根据实际情况,学生都知道可用来装饰家具的只有20根;第(2)题时会得到:215÷50=4.3,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桶数应该是4只桶。

模块三数学作业

模块三数学作业

1..修订后明确的两个常见数量关系是什么?请选择一个本学期教材中你认为“最难”的应用问题,说一说您是如何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的,说一说学生所使用的方法。

并结合新课标学习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

修订后明确的两个常见数量关系是: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

关注生活中的数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教学,做到会了的不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就给学生留有时间让学生自己学会,教给学生能学会的知识。

在教学中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人人都学到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时,我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了一些不同材质、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物件,以制作这些物体需要多少材料这个实际问题入手展开教学,然后让学生思考,想办法,动手剪,展开后求出展开图的总面积即可,从而揭示表面积的概念。

教学中,老师一定要给学生充分思维的空间,让他们通过小组学习,学会帮助、学会思维、学会表达,让他们通过合作能说出一个“为什么”,这样小组合作才更具实效性。

思维是学好知识的前提,但每名同学的思维方法截然不同,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可以集大家所想,突破难点。

但是在合作中老师并没有追问一个“为什么”,(为什么要往十位借一?)合作学习不是一个外壳,它要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内容。

在教学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注意引导学生依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的特征展开教学。

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教具的观察、测量、计算来体验探究表面积的整个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还结合学具,让学生在长方体、正方体学具上标出长、宽、高,然后思考相对的面面积怎么求,从而让学生逐步养成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由于表面积教学已不再死定计算公式,这也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所必须。

因而在教学中,我关注了学生作图能力的训练,从开始的看图说数据,到根据数据画草图,再由看数据想图形,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让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主题单元设计模块三作业

小学数学主题单元设计模块三作业

小学数学主题单元设计模
块三作业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表3-1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一、导入部分
多媒体课件播放同学们放学时的情景(主题图)。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场景,你都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小组反馈,汇报结果。

(学生说的同时,课件闪出各种图形)
师:你能将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
各组拿出准备好的学具袋(各种形状的学具),分一分,看哪组分得合理。

(小组合作,分一分)
(注:教师参与小组合作,了解情况)
小组反馈,汇报结果。

(课件同步显示分类情况)
二、讨论、抽象出四边形的概念
1.课件隐去其他图形(三角形,圆形),抽象出四边形。

问:这些图形是一类的,叫什么名字呢(四边形)(板书课题)为什么叫四边形它们有什么特征(小组讨论)
反馈:有四条直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

(课件在图形下闪现相应文字)
2.引申。

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再出示两个不规则四边形。

师:它们都叫四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师:用三角板和直尺比一比它们的角,量一量它们的边,你们能发现什么
小组汇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是特殊的四边形。

三、动手实践,寻找四边形(活动中配以音乐)
1.围一围。

活动内容:请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自己想象的四边形,教师参与活动。

反馈展示。

(有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不规则四边形)
(注:不同的四边形各展示一个,让学生全面感知四边形。

)。

作业模板五下三单元

作业模板五下三单元

3、容积的计算方法跟( 4、 一根钢管长 20 (
) ,一墨水瓶的容积是 52 (
一瓶止咳糖浆的容积 200( (
) ,一瓶眼药水的容积 12( ) 。 )升 )升 )立方厘米 )dm3 )L
) ,一个水桶德容积是 10
) ,一个仓库的容积是 2700( )毫升 )毫升 1000 毫升=( 640 毫升=( 2.6 升=( 420cm3=( 200mL=(
教师评价:
王兰庄学校小学部作业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
第三单元
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3)
班级 姓名 日期:2014 年 月 日 一、填空。 (共 35 分。1—4 小题,每空 1 分;5—8 小题,每空 2 分。 ) 1、物体所占( )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长方体的体积=( )×( )×( ) ,用字母表示为 V= ( ) 或 V=( )。 3、正方体的体积=( )×( )×( ) ,用字母表示为 V=( ) 或 V=( )。 4、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 )也就是 V=( ) 。 二、我是法官。 (共 18 分,每小题 2 分) ( )1、体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表面积一定相等。 ( )2、棱长 1dm 的正方体放在地上,这个正方体占地面积是 1 立方分米。 ( )3、正方体的棱长扩大 3 倍,体积扩大 9 倍。 ( )4、棱长是 6cm 的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5、面积单位就是体积单位。 三、我会选择。 (共 12 分,每小题 2 分) 3 1、a =( ). A、3a B、a×a×a C、a+a+a 2、一个长方体长、宽、高都扩大 2 倍,体积( ). A、扩大为原来的 4 倍 B、扩大为原来的 6 倍 C、扩大原来的 8 倍 3 3、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24m ,它的长是 6m,宽是 2m,高是( ) 。 A、4 B、 2 C、6 4、正方体的棱长扩大为原来的 2 倍,它的体积就扩大为原来的( ) 。 A、2 倍 B、4 倍 C、8 倍 D、16 倍 四、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108cm,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小学数学,数学模块一、数学模块三作业答案

小学数学,数学模块一、数学模块三作业答案

小学数学,数学模块一、数学模块三作业答案篇一:小学数学模块一作业题小学数学模块一作业题:一、教学反思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具有哪些重要价值?答: 1、构建相互尊重、民主平等的交往环境;2、以身示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交往榜样3、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交往策略;4、提高整体素质,注意避免运用失当的交往方式。

二、小学数学教师提升交往沟通能力的实践策略有哪些?答 1、教学反思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客服职业病;2、教学反思使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更有创新性;3、教学反思促使小学数学老师更深入地理解课程改革理念。

一、小学数学教师提高教材解读能力的方法有哪些?答:1、不断扩展和更新专业知识;2、提升理论水平,转变教材解读的思维方式;3、掌握教材解读的主要策略与思路。

二小学数学教师在设置三维目标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答:1、正确把握三维目标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2、设置教学目标从“关注结果”到“关注学生“3、教学目标设置要全面、适度、明确、具体。

小学数学模块三作业题:一.小学数学概念具有哪些特性?答: 1、更多需要形象和表象的支撑; 2、小学数学概念多依赖于不完全归纳法来构建; 3、小学数学概念的定义多采用描述的方式; 4、小学数学概念是具有发展“阶段性”的。

二、主要环节1、复习引入,创设情境。

2、对比迁移,探究算法。

3、归纳方法,模仿训练。

4、综合性训练,巩固算法。

5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三、教学环节有哪些1、明确目标,激发兴趣。

2、基本练习,寻找漏洞。

3、综合练习,拓展提高。

4、检测反馈,评价反思。

篇二:小学数学模块3作业小学数学模块三回馈练习答案1、小学数与代数内容第一学段包括哪些内容? ( ) (1分) (最少选1项,最多选6项)正确答案:ABCFA.数的认识B..数的运算C.常见的量D.式与方程E.正比例\反比例F.探索规律22、数与代数内容的教学应抓住哪几条重要的主线? ( ) (1分) (最少选1项,最多选4项)正确答案:ABCDA.数概念的建立B.运算的理解和掌握C.问题解决与数量关系D.代数的初步33、《标准》对整数的认识在第一学段设计了4条内容,下面哪几条是第一学段的内容? ( ) (1分) (最少选1项,最多选6项)正确答案:ABEFA.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B.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C.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D. 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E.理解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F.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44、分数和小数的联系是() ( ) (1分)正确答案:DA.部分和整体的关系B.具体的量C..分数起源于分D.小数是十进分数55、“数的运算”教学中的核心概念是() ( ) (1分)正确答案:BA.数位B.计数单位C.运算律66、学习估算有()价值。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条形统计图(二)
课前作业:
2010年世界博览会申办城市第一轮得票情况统计图
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面的条形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少票?
(2)得票最多的是哪一个城市?与得票最少的城市相差多少票?
(3)国际展览局成员国一共有多少名代表投票?
课中作业:
1.根据四位同学为希望小学的小朋友捐献图书的统计表下面的条形统计图画
完整。

四位同学为希望小学的小朋友捐献图书统计表
姓名小丁丁小巧小亚小胖
本数8 6 7 4
()
课后作业:
华利书店2010年三月—五月售书情况如下:
三月份:文艺书:740本四月份:文艺书:1920本
故事书:880本故事书:2100本
五月份:文艺书:2050本六月份:文艺书:200本
故事书:1980本故事书:600本
(1)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华利书店2010年第二季度售书情况统计表
(2)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问题.
①()月分销售的文艺书最多,()月份销售的故事书最少。

②()月份销售的文艺书与故事书相差本数最多,相差()本
③如果你是销售经理,让你下个月再进书,你有什么想法?。

模块三作业--一元二次方程主题单元设计

模块三作业--一元二次方程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设计1、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

3、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

本专题学习目标1、通过画知识框图,完成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点的梳理,建构知识体系;2、通过对典型例题、自身错题的整理,抓住本章的重点、突破学习的难点;3、通过灵活运用解方程的方法,体会四种解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熟练根据方程特征找出最优解法;4、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熟练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方程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本专题问题设计一、复习联想,温故知新基础训练.1.方程中只含有_______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_____这样的______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通常可写成如下的一般形式:_______()其中二次项系数是______,一次项系数是______,常数项是________.例如:一元二次方程7x-3=2x2化成一般形式是________其中二次项系数是_____、一次项系数是_______、常数项是________.2.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解法有(1)_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_;(4)求根公式法,求根公式是______________.3.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是____________,当_______时,它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_________时,它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_______时,它没有实数根.例如:不解方程,判断下列方程根的情况:(1)x(5x+21)=20 (2)x2+9=6x (3)x2-3x=-54.设一元二次方程x2+px+q=0的两个根分别为x1,x2,则x1+x2=_______,x1·x2=______.例如:方程x2+3x-11=0的两个根分别为x1,x2,则x1+x2=________;x1·x2=_______.5.设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个根分别为x1,x2,则x1+x2=______,x1·x2=________.二、范例学习,加深理解例:解下列方程.(1)2(x+3)2=x(x+3)(2)x2-2 x+2=0(3)x2-8x=0 (4)x2+12x+32=0点拨:选择解方程的方法时,应先考虑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再考虑用配方法,最后考虑用公式法.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已知关于x的方程x2-mx-3=0的两实根为x1,x2,若x1+x2=2,求x1,x2的值.2.将一块正方形铁皮的四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4cm的小正方形,做成一个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3-1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一、导入部分
多媒体课件播放同学们放学时的情景(主题图)。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场景,你都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小组反馈,汇报结果。

(学生说的同时,课件闪出各种图形)
师:你能将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
各组拿出准备好的学具袋(各种形状的学具),分一分,看哪组分得合理。

(小组合作,分一分)
(注:教师参与小组合作,了解情况)
小组反馈,汇报结果。

(课件同步显示分类情况)
二、讨论、抽象出四边形的概念
1.课件隐去其他图形(三角形,圆形),抽象出四边形。

问:这些图形是一类的,叫什么名字呢?(四边形)(板书课题)为什么叫四边形?它们有什么特征?(小组讨论)
反馈:有四条直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

(课件在图形下闪现相应文字)
2.引申。

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再出示两个不规则四边形。

师:它们都叫四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师:用三角板和直尺比一比它们的角,量一量它们的边,你们能发现什么?
小组汇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是特殊的四边形。

三、动手实践,寻找四边形(活动中配以音乐)
1.围一围。

活动内容:请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自己想象的四边形,教师参与活动。

反馈展示。

(有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不规则四边形)
(注:不同的四边形各展示一个,让学生全面感知四边形。


2.涂一涂(教材35页例1)。

活动内容:(课件)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反馈展示,适当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