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学模块三主题单元设计 作业

合集下载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 整理与复习(作业设计)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 整理与复习(作业设计)

整理与复习作业设计团队所在学校(签章):作业涉及教科书版本::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数学年级及册次:三年级下册作业涉及单元、章节(或主题、任务):三单元整理与复习作业设计团队教师姓名(不超过5个):单元、章节(或主题、任务)整体性作业设计思路说明(500字以内)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对“第三单元---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进行整理与复习,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的作业设计,在复习的过程中“查缺补漏”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发现规律、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知识,构建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网络。

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使用时段作业内容作业设计设计意图使用者预计时长预估难度系数课前基础作业1. 直接写得数。

400÷2= 400÷5=720÷9= 200÷5=540÷6= 0÷130=2.先判断下面除法算式的商是几位数,再列竖式计算。

568÷8=606÷6=198÷9=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比较难掌握,学生在计算时,往往会产生一些失误,比如:漏乘某一位、把积的位置写错、或出现相减错误,如果不及时纠正,学生就会产生不良的学习习惯。

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才会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全体学生8min 10%发展性作业回忆一下,这个单元同学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50% 7min 50%知识线,分清解题思路,弄清各种解题方法联系的过程课中基础作业1.找规律填数。

2.脱式计算(递等式)(314-176)÷6264÷8÷3920÷8+249786÷(2×3)3.估算918÷3≈498÷5≈298÷5≈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作业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作业设计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作业设计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基础大本营1.长方体有()个顶点,有()条棱,有()个面。

由一个顶点引出的3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和()。

2. 正方体是由()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

正方体还叫(),它有()条棱,并且它们的长度都是(),有()个顶点。

3. 判断。

(1)正方体是六个面都相等的正方形,而长方体是六个面都相等的长方形。

()(2)从正方体的一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它们的长度一定相等。

()(3) 4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4)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4.选择。

(1)下图中能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关系的是()。

(2)一个长方体(不包括正方体),最多有()个面的正方形。

A.1B.2C.3D.4二、强化空间站1.把下图补充成完整的长方体。

2.选择。

(1)下列()图形可以折成一个正方体。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60cm,它的棱长是()。

A.4cmB.5cmC.8cmD.10cm3.现有棱长相同的小正方体22个,至少再加上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体才能摆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再减去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才能摆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三、探究俱乐部1.用72dm长的铁丝焊接一个正方体框架,这个正方体框架每个面的面积是多少?2.把一个长方体兔笼(如下图)改焊成一个正方体鸡笼,鸡笼的棱长是多少?3.用12个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摆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可以摆多少种?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基础大本营1.长方体或正方体,叫做它的表面积。

2.用字母a、b、c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S表示表面积,那么S=。

3.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都。

4.用字母a表示正方体的棱长,S表示面积,S=。

5.一个长方体硬纸盒,长12cm,宽6cm,高3cm,作一个这样的纸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二、强化空间站1.判断(1)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表面积也扩大到原来的2倍。

()(2)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拼成一个新的长方体后,表面积不变。

第二十四章 圆——圆的定义与性质 作业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十四章 圆——圆的定义与性质 作业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团队所在学校(签章):24.4弧长和扇形面积2课时使用时段作业内容圆的有关性质作业设计设计意图使用者预计时长预估难度系数课前基础性作业1.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圆?认识圆2min1发展性作业2.你知道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吗?做成三角形、正方形可以吗?理解圆的本质属性3min2课中基础性作业例1 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O.求证:A、B、C、D在以O为圆心的同一个圆上圆的集合定义——圆心为O、半径为r的圆可以看成是所有到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r的点的集合.5min2基础性作业如图.(1)请写出以点A为端点的劣弧及优弧;(2)请写出以点A为端点的弦及直径;(3)请任选一条弦,写出这条弦所对的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以A、B为端点的弧记作AB,读作“圆弧AB”或“弧AB”.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如图中的AC;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如图中的ABC.5min3发展性作业如图,在△ABC中,△ACB=90°,△A=40°,以C为圆心,CB为半径的圆交于点D,连接CD,AB求△ACD的度数.理解能够重合的两个圆叫做等圆.容易看出等圆是两个半径相等的圆.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3min2的弧叫做等弧.课后基础性作业1.填空.(1) 是圆中最长的弦,它是的2倍.(2) 图中有条直径,条非直径的弦,圆中以A为一个端点的圆弧中,优弧有条,劣弧有条.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说明理由或举反例.(1)弦是直径;(2)半圆是弧;(3)过圆心的线段是直径;(4)过圆心的直线是直径;(5)半圆是最长的弧;(6)直径是最长的弦;(7)长度相等的弧是等弧.3.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D在△O上,且点C、D在AB的异侧,连接AD、OD、OC.若△AOC=70°,且AD△OC,求△AOD的度数.加深对定义性质的理解。

新课标数学模块三作业

新课标数学模块三作业

新课标中学数学模块三作业一、修订后明确的两个常见数量关系是什么?请选择一个下学期教材中你认为“最难”的应用问题,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记录学生的方法。

并提出对自己教学的启发。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实践方法,也是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有效方式,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倾听是参与小组交流的基础,学生可以在倾听中接受信息、获取知识、学好数学。

在《退位减法》的数学课上,一开始老师就让学生独立完成45 -28、34 -17这两道题,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让同学们在小组中解决,在合作中交流。

合作中,每名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并认真的倾听别人发表的不同见解。

倾听,使同学们从同伴那儿学到了优秀的学习方法,打开了自己的思路,吸取了更多的知识。

思维是学好知识的前提,但每名同学的思维方法截然不同,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可以集大家所想,突破难点。

但是在合作中老师并没有追问一个“为什么”,(为什么要往十位借一?)合作学习不是一个外壳,它要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内容。

教学中,老师一定要给学生充分思维的空间,让他们通过小组学习,学会帮助、学会思维、学会表达,让他们通过合作能说出一个“为什么”,这样小组合作才更具实效性。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时,我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了一些不同材质、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物件,以制作这些物体需要多少材料这个实际问题入手展开教学,然后让学生思考,想办法,动手剪,展开后求出展开图的总面积即可,从而揭示表面积的概念。

在教学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注意引导学生依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的特征展开教学。

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教具的观察、测量、计算来体验探究表面积的整个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还结合学具,让学生在长方体、正方体学具上标出长、宽、高,然后思考相对的面面积怎么求,从而让学生逐步养成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由于表面积教学已不再死定计算公式,这也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所必须。

模块三主题单元设计-----作业数学

模块三主题单元设计-----作业数学

主题单元设计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情境创设。

十年前大家还是个蹦蹦跳跳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家的个子越来越高.我们生活在一个四季明显的地理位置上,随着四季的变化,气温也随之变化……“变化”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变化”也时常给我们带来困惑,所以“变”引领我们去探索新知,这节课开始让我们在变化过程中去感悟新知识——函数.1、小组交流说出各个事件什么在变。

(1)年龄变了什么也在变?(2)季节在变什么跟着变?2、师:谁能举出生活中相关的例子,并指出哪些量在变化.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展示目标。

活动二、探索常量、变量。

1、从甲地到乙地,有一辆匀速行驶的列车.问:在从甲地到乙地的行驶过程中,有哪些量?在这些量中有哪些量是没有变化的?哪些量是不断变化的?2、教师:我们得到两个新的概念:常量与变量的概念.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3、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某些变化过程,并说明其中的常量和变量吗?活动三、在不同变化过程中探索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1、观看视频问题1看一个波纹问题.学生分组探索:你能用语言描述变化中圆的面积与其半径大小之间的关系吗?2、观看课件问题2 一个水库蓄水问题.师:1、你能从表格里获得哪些信息?2、水位高低与蓄水量有什么关系?3、组内合作;搭小鱼.提出问题:1、请说出搭小鱼过程中的常量和变量.2、你能写出搭n条小鱼所需的火柴根数s与小鱼条数n之间的关系式吗?说说你从关系式中获得的信息.4、凝练升华:问:上面三个实际问题的共性是什么?生:上面的每个变化过程都有两个变量,且当其中一个变量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也随着发生变化;当其中一个变量确定时,另一个变量也随着确定.师小结: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值,变量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x是自变量.5、合作交流:1、在水库蓄水过程中,蓄水量随着水位的升高而增大,是水位的函数;2、在搭小鱼的过程中,总共需要的火柴数随所搭小鱼的条数的变化而变化,所用火柴根数s是的函数;。

小学数学模块3作业

小学数学模块3作业

小学数学模块三回馈练习答案1、小学数与代数内容第一学段包括哪些内容? ( ) (1分) (最少选1项,最多选6项)正确答案:ABCFA.数的认识B..数的运算C.常见的量D.式与方程E.正比例\反比例F.探索规律22、数与代数内容的教学应抓住哪几条重要的主线? ( ) (1分) (最少选1项,最多选4项)正确答案:ABCDA.数概念的建立B.运算的理解和掌握C.问题解决与数量关系D.代数的初步3《标准》对整数的认识在第一学段设计了4条内容,下面哪几条是第一学段的内容? ( ) (1分) (最3、少选1项,最多选6项)正确答案:ABEFA.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B.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C.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D. 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E.理解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F.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44、分数和小数的联系是() ( ) (1分)正确答案:DA.部分和整体的关系B.具体的量C..分数起源于分D.小数是十进分数55、“数的运算”教学中的核心概念是() ( ) (1分)正确答案:BA.数位B.计数单位C.运算律66、学习估算有()价值。

(多选) ( ) (1分) (最少选1项,最多选4项)正确答案:ABDA.有利于人们事先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方面。

B.为判断计算器、口算和笔算结果是否合理提供了依据。

C.在具体情境中估算,有利于学生提高判断、选择的能力。

D.估算有利于培养学生做事的计划性。

77、标准中常见的量基本在第一学段出现,《标准》有关常见的量的规定包括哪些方面? ( ) (1分) (最少选1项,最多选5项)正确答案:ABCDEA.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小学数学第三模块作业

小学数学第三模块作业

小学数学“学用结合”的开放性习题设计[提要]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全球化社会发展的今天,要求人们具备开放性思维与创新精神,需要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交流。

因此,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以多角度的发散思维,逐步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问题解决策略意识。

[关键词]学用结合开放性解题策数学开放性习题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的,是指题目条件多余需选择,条件不足需补充,或具有多种解题策略,或答案不固定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型。

与传统的封闭题相比,开放性习题更能发展学生的智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所以,在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今天,应该充分设计好一些“学用结合”的开放性习题,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思维和能力。

一、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补充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习题。

小学数学教材是根据时代的要求、数学的知识结构和儿童的认识规律,经过不断的修改、调整而编写出来的。

教材中的内容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间接经验,不是他们亲身参加实践得来的,再加上数学是一种高度抽象概括的知识,所以要使小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概念、法规和性质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教学中贯彻实践性原则,把教材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应用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掌握比较完整的知识,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这是小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学以致用的需要。

例如在教学求商的近似值时,课本中只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用“去尾法”或“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因此,在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出示如下习题让学生解答:(1)一根木材长330厘米,要把它截成16厘米长的小段,用来装饰家具,这根木材可以用来装饰家具的有多少小段?(2)王叔叔买了215千克汽油,要把它分装在同样大小的油桶里,每只油桶最多只能装50千克,需要这样的油桶多少只?学生在解答如下:第(1)题时会得到:330÷16=20.625,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应该是21个,但根据实际情况,学生都知道可用来装饰家具的只有20根;第(2)题时会得到:215÷50=4.3,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桶数应该是4只桶。

小学数学主题单元设计模块三作业

小学数学主题单元设计模块三作业

小学数学主题单元设计模
块三作业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表3-1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一、导入部分
多媒体课件播放同学们放学时的情景(主题图)。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场景,你都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小组反馈,汇报结果。

(学生说的同时,课件闪出各种图形)
师:你能将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
各组拿出准备好的学具袋(各种形状的学具),分一分,看哪组分得合理。

(小组合作,分一分)
(注:教师参与小组合作,了解情况)
小组反馈,汇报结果。

(课件同步显示分类情况)
二、讨论、抽象出四边形的概念
1.课件隐去其他图形(三角形,圆形),抽象出四边形。

问:这些图形是一类的,叫什么名字呢(四边形)(板书课题)为什么叫四边形它们有什么特征(小组讨论)
反馈:有四条直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

(课件在图形下闪现相应文字)
2.引申。

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再出示两个不规则四边形。

师:它们都叫四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师:用三角板和直尺比一比它们的角,量一量它们的边,你们能发现什么
小组汇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是特殊的四边形。

三、动手实践,寻找四边形(活动中配以音乐)
1.围一围。

活动内容:请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自己想象的四边形,教师参与活动。

反馈展示。

(有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不规则四边形)
(注:不同的四边形各展示一个,让学生全面感知四边形。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单元设计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算法,这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
(2)提问:图中几处有小白兔?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2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怎样算?
板书:2+2+2=6(只)
图中几处有小鸡?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3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怎样算?
板书:3+3+3+3+=12(只)
(3)老师指着算式提问:
这两个算式里加数分别都是几?是几个几相加?的多少?
(4)小结:求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就是求3各只一共是多少,可以永各连加来算。

求小鸡一共有多少只,就是4个3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4个3连加来算。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1)
先让学生看图数一数有几个几,然后摆,边摆边说1个2,2个2……最后填在书上。

(2)第2题
让学生直接摆出3个4根,然后指着小棒4个4个地数一数,最后填一填。

三、认识乘法
1、教学例2
(1)出示例2图
观察图,并说一说: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吗?可以列成怎样的算式?它表示几个几相加?(板书:4个2)
(2)、认识乘法
老师说明:像这样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

(板书课题:认识乘法)
4个2相加得8,还可以用乘数计算,写成2×2=8,像2×4=8这样的算式,是乘法算式,这个符号(“指×”)叫乘号(板书:乘号),可以这样写(示范写“×”)。

(4)4个2相加得8,不仅可以写成2×4=8,还可以写成4×2=8,谁会读这个算式);
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一样,各部分都是有名称的,谁先来说说加法算式各部分的
名称?
学生答老师板书:2 + 2 + 2 + 2 = 8
(加数)(加数)(加数)(加数)(和)
老师说明:在乘法算式中,等号前面的数叫乘数,等号后面的数叫积。

板书:4 × 2 = 8
(乘数)(乘数)(积)
同桌同学互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谁能说说2×4=8这一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5)老师小结: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就是4个2相加是多少,不仅可以用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