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56-01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学校教育走在发展的最前端,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又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更新主要受教育观念的支配教学,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从表面上看似乎走进了新课改的最佳状态,但认真的品味也折射出另人深思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没有真正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没有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的惟一指标,因此,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
1.师生互动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要使自己与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和谐的、民主的关系。
因此,老师课前准备要充分,备课既备教材,还要备好学生,教师应该把握教材,明确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营造出一种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在传统的课堂活动中,课堂氛围死气沉沉,效率低下。
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采用教学方式时,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创新,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自发地参与、投入学习,淡化教师课堂的主导地位(不是不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把更多的主导权给学生,把课堂交还给学生。
然后有意识地进行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让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2.1创设问题情境。
g.波利亚认为,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最能激起青少年的好奇心和兴趣。
同时,能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使他们焕发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学生参与意识的必要前提。
为此,教师可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按深度和广度分解成若干个由低到高、梯度较小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以引发他们的认知冲突,使其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56df6fd9e3143323968932d.png)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高中数学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一下这方面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推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一、实施有效分层教学根据接受差异、心理差异等因素实施有效分层教学。
在数学课中,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同,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心理反应各异,学生综合心理品质和行为品质参差不齐,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应有的提高,分层教学势在必行。
分层教学,它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
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研究各自特征,制定各自专项策略。
教师组织数学教学时要有层次性,知识点的讲解要将“由浅入深”和“深入浅出”相结合,在对概念引申和思维发散时,要善于分层设问、诱导启发、学法指导、举例说明。
实行分层次教学,中心是解决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
再来分析一下学生“学”的需要,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把学生分好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同学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我把学生分为三层次,第一层次的学生是设计师,设计的是解答方案,他们有这个能力,有时在某一问题里甚至比教师还强,第二层次学生是技工,可以与设计师一起参与设计,也需要把工序做熟练,第三层次学生是工人,他们的进步就表现为熟练和规范,数学教师的教学应该让不同的学生各有所得。
让第一层次学生去探索,课堂上给他们尽量多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这也是第一层次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教师通过这部分学生积极创造的发挥,去带动其他学生;第二层次学生具有思维定势,可以紧跟教师,沿着由教师或者第一层的同学的设计步骤,顺利进行下去,当然他们也有独立探索的需要,可以设计中等难度的问题让他们去合作解决,作为导演的教师,应时刻注意他们的进步,逐渐引导他们向第一层的同学靠拢;最后,对第三层次学生来说,教师不仅要给一个解答步骤,还要有相应的练习,否则就会遗忘,也许只能这样才能让他们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训练思维。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寻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根本目标,而有效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也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我们广大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今天.讨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它不仅可以降低师生不必要精力物力的付出,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下面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思考。
一、应用恰当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在传统的数学课常上,教学是应试的、脱离实际生活的,学生学习被动.感觉学习数学枯燥、乏味,甚至于厌学。
而新课程中大量运用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休会到数学的生活化。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从而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鼓励和表扬,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愈加浓厚。
同时,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结合授课内容的特点,运用多种方法设计、策划好新课导入,采用设计悬念、由史料介绍、巧设问题等方法引入新课,从教学过陧的开端就抓住学生的心理,及时把学生引向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焕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主动的求知欲望。
精心组织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 , 教学 设 计 要 面 向 全 体 , 材 施 教 , 到 掌 握 学 习 因 达
目标 高 中数 学 在 知 识 、 力 和 思 维 等 方 面 有 较 大 的 学 习 难 能 度 , 习要 求 较 高 , 不 是 所 有 学 生 都 能 够 完 全 掌 握 所 学 知 学 并
识 和 方 法 , 同 层 次 学 生 学 习 效 果 和 进 步 的程 度 不 同 , 以 不 所 我 们 存 教 学 设 计 中要 针 对 全 体 学 生 , 出 凶 材 施 教 , 进 全 突 促 体 学 生 有 效 提 高 和 进 步 为 此 , 学 设 计 中可 采 用 “ 起 点 、 教 低
教 学 设 计 是 在 研 究 课 程 与 学 生 的 基 础 上 , 据 教 学 规 依 律 和 学 科 教 学 的 思 想 方 法 , 教 学 组 织 与 实 施 设 计 的 教 学 为 预 案 . 俗 地 讲 , 是 我 们 上 课 前 准 备 的 备 课 — — 教 案 设 通 就 计 . 谓 有 效 性 , 相 对 于 一 定 的 教 学 目标 而 言 的 , 指 通 所 是 是
目标 的 真 正 含 义 ,f能 『 教 学 口标 组 织 教 学 , 证 教 学 目 / 矧绕 保 标 的达成. i是 指 教 学 目标 的 表 述 要 外 显 , 量 使 用 操 作 性 尽 强、 意思 明 确 的语 句 , 了解 、 解 、 握 、 用 或 灵 活 应 用 、 如 理 掌 应
起点 , 课 上 尽 量 使 绝 大 多 数 学 生 都 能 轻 松 地 学 习 . 此 教 为
般 学 生就 教教 材 , 对 优 生 就 脱 离 教 材 的 现 象 , 刻 理 解 数 而 深
学学科 的本质 , 握 数学 思想 和方 法 , 富数学 学 习 内容 , 把 丰 并 根 据 不 同 内 容 , 择 不 同 的教 学 方 法 , 计 行 效 的教 学 活 选 设 动 , 力实 现 教 学 目标 , 进 学 生 发 展 . 是 备 学 生 , 堂 教 努 促 二 课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 要 】 文 结 合 高 中 数 学 教 学 实 际 , 出 “有 效 教 摘 该 提
学” 为此, 数学教 学理 念 的有效 性、 握教材 的有效 性 、 . 在 把 情 境 创 设 的 有 效 性 、 堂 提 问 的 有 效 性 ; 作 探 究 的 有 效 课 合
性 、 堂 练 习 的有 效 性 、 堂 评 价 的有 效 性 等 方 面 ,若 能 充 课 课 分 地 改 革 或 提 高 , 会 让 数 学课 堂焕 发 出 强 大 的 生 命 活 力. 则 从 而 实 现 课 堂 高 效 教 学.
就 是 在 花 样 繁 多 、 闹 非 凡 的 课 堂 教 学 中 , 生 没 有 得 到 真 热 学 正 有 效 的发 展 , 是 新 一 轮 基 础 教 育 改 革 所 必 须 面 对 的 问 这 题 . 此 , 新 课 程 背 景 下 教 师如 何 提 高 高 中数 学 课 堂 教 学 因 在
2 .正 确 地 、 造 性 地 使 用教 材 创 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一个凭借 , 往呈现 一些生 活、 往 学 习 现 象 和 事 实 , 利 于 学 生 探 索 与 创 新 , 要 教 师根 据 学 生 不 需 的 具 体 情 况 对 教 材 进 行 合 理 的 加 工 、 造 , 组 出具 有 迁 移 改 重 性 、 考 性 、 生 力 的 数学 活 动 , 此 我 们 要 树 立 “ 教 材 去 思 再 因 用 教 , 不 是 教 教 材 ” 观念 , 高 课 堂 教 学 的 有 效 性 。 而 的 提 三 、 高 情 境 创 设 的有 效 性 提
高课堂教学效益.
【 键 词 】 中数 学 ; 堂 教 学 ; 效 性 ; 探 关 高 课 有 初
《 学课 程标 准 》 出 了一 种 全 新 的数 学 课 程 理 念 : 人 数 提 “ 人 学 有 价 值 的数 学 ; 人 都 能 获 得 必 需 的 数 学 ; 同 的人 在 人 不 数 学上得到 不 同的发展. 这一提 法使我 们深刻地 体会 到: ” 数 学 教 学 的有 效 性 在 课 堂 上 是 多 么 的 重 要 ! 而 事 实 上 , 目 前 高 中数 学 教 学 中 却 普 遍 存 在 着 一 个 非 常 突 出 的 问 题 : 那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代高中数学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教学内容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普遍存在。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尝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教学方法来改善数学教学质量。
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挖掘学生学习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成为现代高中数学教育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围绕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探讨,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教学模式的探索、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课堂实践案例的分享,探讨如何在高中数学教育中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1.2 研究意义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学业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思维。
有必要进行探索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乎学生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方法创新,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教学实践案例的分享和学生学习效果评估的反馈,可以不断总结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本文旨在通过实践探索的方式,探讨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总结和展望,为未来的高中数学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高中数学教学的改进和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2. 正文2.1 提出问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接受老师的知识传授,缺乏主动探究和学习的机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
四新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创设生动、形象的 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
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案例教学法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数学案例,引 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 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
学生之间是否能够积极合作和交流
学生成绩和反馈
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成绩是否反映出教 学效果
教师是否能够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 教学方法和策略
学生是否能够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和问 题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课堂教学有效性显著提升
通过实践四新背景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
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成绩普遍提高。
新教学方法的影响
1 2 3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
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 学、网络教学等,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高效。
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教师能够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水平进行个性化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合作学习的倡导
新教学方法提倡合作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 论、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 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 注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 和辅导。
04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函数概念的教学
引入生活实例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如气温随时间变化、汽车 行驶速度与时间关系等, 帮助学生理解函数概念。
强调函数三要素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豳墨露窭 / 数学
W E N L l D A O H A N G
提 商商 中数 学课堂 的贺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11-09-21T09:42:27.21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1年11月上供稿作者:李晓明[导读] 课堂提问的作用是明显的,但如何恰当地提问确实是一种教学艺术。
李晓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第二中学363600
摘要:课堂提问的作用是明显的,但如何恰当地提问确实是一种教学艺术。
做得好,自然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反之,也很有可能吃力不讨好,并使学生谈虎色变。
数学课与其它课有许多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本文结合笔者的数学教学实践,谈了谈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课堂提问的作用是明显的,但如何恰当地提问确实是一种教学艺术。
做得好,自然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反之,也很有可能吃力不讨好,并使学生谈虎色变。
数学课与其它课有许多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下面结合笔者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例如,在学了等差数列之后,再学习等比数列,许多同学认为这个问题很简单,此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l)等比数列中公比是否可以为0?是否可以为l?(2)若等比数列的公比大于1,是否该数列一定递增?公比小于1,是否一定递减?(3)结合定义,判断由等比数列各项的相反数、倒数、平方数分别组成的数列,是否仍为等比数列?(4)等比数列所对应的各点是否均匀分布在指数函数的图像上?这几个问题,看上去并不难回答,每个同学都有想尝试的愿望,给他们提供了机会。
通过强化联系,比较不同之处,循序渐进地设计问题,既强化了学生的参与,又做到了及时地反馈和矫正。
从学生的回答上,可以透视出学生对等比数列定义的诸多疑问之处,从而促进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和掌握。
二、提高提问教学的目的性
例如,复数部分引入棣莫佛定理时,教师提问:“(1- i)100等于多少?”这个问题,从理论上讲,学生利用复数的代数形式可以直接计算,但实际操作过程却很麻烦,此时,教师可适时指出本题有很简单的计算方法,很自然,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急于知道如何进行计算,提问目的便实现了。
三、课堂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例如立体几何中涉及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等一类题目时,对球心位置如何确定、点面距离如何计算、画出截面圆等问题,完全可以提出平面几何中三角形内切圆的相关性质问题,这样便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相应问题——事实上,类比推理的思想对所有学科都有重要意义。
四、教师的提问要通俗易懂
例如:“是否存在实数k,使关于x的不等式x2-kx-1>0恒成立?”对于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有些学生却不知如何下手,此时,教师可对其作出说明:“存在”是指“有一个”,“恒成立”是指“永远成立”。
再结合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图像等描述,学生就较容易解决上述问题。
五、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
虽然课堂提问总是由一个或几个学生来直接回答,但提问的目的却是希望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这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因此,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使问题处于大多数同学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使问题的答案成为跳起来可以摘到的苹果,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活动状态。
提问固然不能过浅、过易、如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但也不能过深、过难、使回答成为少数学生的专利,甚至只能由教师自问自答,成为教师个人的独角戏,应让大多数同学都可以入手,都可以尝到成功的喜悦。
六、按一定层次提出问题
现代信息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地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促进学生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活动。
因而必须根据教学要求与学生认知水平,按一定层次提出由浅入深、步步递进的问题。
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养成深入探究问题本质的好习惯。
对同一数学问题的提问应尽量从不同角度进行,这就好比电影艺术中拍摄时,除了一台机器从一个方向拍摄的传统方法,也可以采取多台机器从不同方向甚至从空中拍摄的手段,实际上,后者的效果更具立体感,更有震撼力。
数学提问也是如此,同样一个问题,除了代数法,用几何法是否可以处理?另外是否还有办法?这些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如果经常这样提问,便可以使学生窥见知识的全貌,对知识的理解也会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平面到空间。
七、对学生回答问题作积极性评价
美国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教授在其《行为管理学》一书中说,同样一个人经充分激励后发挥的能力,相当于未经激励前的3到4倍,可见“肯定”对学生是多么的重要。
在提问后应对回答的学生及时评价,对于回答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仅有的一点)应大力鼓励和表扬,即使回答完全错误,也应首先肯定其积极思考,再帮助其分析导致错误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学生评价中不应涉及学生的个性品质,不应将其与学生“是否聪明”、“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联系在一起。
总之,我们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能再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让他们学到一堆死的书本知识,而应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通过进行有效的问题教学策略,让他们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终身受用的数学学习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傅海伦主编数学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2]肖成全主编有效教学研究[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