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摘要:新课改的要求使得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逐渐转变,更关注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完全发育,心智也未成熟。
因此无法长时间集中在数学学习上。
但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大都比较旺盛,因此教师应当利用这一特点,对数学课堂练习进行针对性的更改,从而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求学,敢于提问的学习习惯,进而帮助学生实现全方位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引言对过往的知识进行练习是学好数学的基础,而小学生的课外时间越来越少,因此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十分重要。
教师需要对课堂练习的内容细心的斟酌设计,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主动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以提高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一、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必要性(一)重视课堂练习的内容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小学生学会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而课堂练习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巩固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最有效的途径。
现如今,无论是家长还是都十分关注学生的成绩变化,却忽略了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必要条件就是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很深的理解。
因此,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策略进行更新,强化课堂练习的力度,为小学生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适合学生复习的课堂练习,从而使小学生的成绩得到质的提升。
(二)对课堂练习的内容进行优化在数学学习中,各种概念、定律、性质等在尚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时十分抽象的,难以被小学生所理解。
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降低学习难度的途径。
课堂的学习分为与十分浓厚,学生在课堂内会不自觉的被其他正在学习的同学带领,从而主动进行数学练习。
同时学生之间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解决数学问题,教师也应在一旁发挥自己引导者的作用,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困惑加以指导,使学生能真正做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养成主动学习,敢于提问的学习习惯。
(三)加强课堂练习与生活的联系传统教育的影响使得教师在小学课堂中占有很高的地位,而小学生又正处于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思维发展。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果 坐 在一 起 的两 个 人 为 一组 ,请 帮 小 红 打算 一下 选 什 么 ,怎 样 包 要克服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作法 ,做到有的 装 ,所需包装纸至少是多少?这一过程中,一要选好两个长方体礼 放矢 。练 习 的程度 和数 量也 要针 对不 同学 生 的需要 。 盒 ,二要思考包装的方法 ,三要计算包装大礼盒所需的包装纸,对 4. 灵 活性 原则 学生而言,应是一件有一定难度的事 ,但 由于学生是在具体的情境
基础 上 ,结合 自己十 几年 来在 一线 教学 的 实践经 验 ,针 对如 何提 高 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 习活动 中去 。能稳 小学 数学 练习设 计 的有效 性谈 一 点 自己的体 会 。 定学生的注意力 ,深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
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新要求 性 。教 师在设 计 时 ,可 以根据 教学 目标 挖 掘 习题 本 身 的 内在 力 量 , 传统的数学练习过分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 ,注重作业程式 设计 练 习游 戏 、数学 接龙 等 活动 ,开 展 口头练 习 、书 面练 习 、实践 规范 统一 ,忽 视 了作业 评 价对 人 的发展 的教 育激 励 功能 ;过 分强 调 练习等。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 ,让学生 “ 思维 ”飞起来 , 练习过程 与评价练习本 身的客观性 ,忽视 了学生 、教师的主观作 只有 让 学生 参与 到学 习 活动 中来 ,才 能产 生学 习 欲望 和学 习兴 趣 , 用。在如今 “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新理念的感 召下 ,按传统的教 从 而产 生强 大 的学 习动 机 ,这时 学生 即使 遇 到困难 ,也会 去克 服 困
争 阚 读 教育 教 学 探讨l
谈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谈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新课程改革注重了时代发展对新的高素质人才规格培养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和核心问题,对于数学课堂来说,只有提高了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才能保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精心的课前准备是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前提在课前的准备中要精心选题,对所选题目进行精心设计,这是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前提。
1.精心选题。
所谓精心选题,就是在大量的教学资料中选择适合课堂教学的例题、练习题、反馈题等。
即要做到:教师跳入题海淘金,学生跳出题海拾宝,教师要“跳入题海”中,选择具有时代明显、思维训练有效、方法灵活、典型且有代表性的题目,使学生做题不多,但“拾宝”很多,而不是“拣到篮子都是菜”,不分题目的特点时代性,一股脑地搬到课堂上来。
2.精心设计。
所谓精心设计,就是对精心选出的题目进行合理的设计,哪些题目适合作为例题,哪些题目适合作为课堂练习,哪些题目适合作为课堂反馈,同时还要设计课堂教学中如何导入、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区分类似的题目甚至包括哪个题目先做哪个题目后做等等。
如果把精心选出的题目比作建房子的砖和瓦的话,那么精心设计就是思考如何把这些砖和瓦放到合适的地方去。
二、合理利用课堂时间是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的关键1.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首先在课堂上能让学生探究的就让学生探究,教师不要代替。
其次能让学生课后完成的就让学生课后完成,不要把所有要探究的问题都放在课堂上。
例如问题:n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学生在理解了“两两相交”这个概念和“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则这条直线上共有条线段”后,学生完全有能力独立或通过合作交流解决这个问题。
2.正确对待学生练习中的错误。
在课堂练习中,学生犯错误是常见的事,正确地对待学生练习中的错误有助于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首先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对教师的教学有指导意义。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就明确指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
的确我们的学生正是借助于我们安排的各种练习题的刺激,积极进行思维活动,进而完成其学习任务的,它对学生能否真正理解课堂内容起关键作用。
练习的目的,就是获取知识。
设计好练习,也就成为数学教学的重点所在。
要使课堂练习真正起作用,教师针对本班学生情况的、特有的、有效的练习需要我们精力地设计。
做到适度、高效,让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发展能力,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练起来才会更省时更有成效。
在平常的教学中,有好多的老师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认识上有误区,第一认为投入与产出是成正比的。
如学生哪个字写错了,就罚他抄十遍。
在听一次公开课中,有位老师布置的作业()、小时行千米,小时行多少千米?()、小时行千米,小时行了多少千米?第一题学生很快就做出 ÷ =的正确答案;第二题学生一看与第一题一样的,没多想就说是÷=的错误答案。
第二是认为要形成技能,越多越好。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人形成技能,不是越多越好,它有一个衰退点。
如六年级的复习考试,考多了,他不投入,相反是越考越差。
我们试想一下:一节新授课下来,给学生布置同类型道练习题做,如果学生会做,做这么多只是机械的重复,为什么要做这么多呢?如果连一题都不会做,让他做更多的题又有何意义?数学课应该是重“质”而不是“量”!为什么有的学生不需要课下做很多的习题,照样会做,而有的学生每天徜徉在题海中,却没有什么提高?原因就是“质”和“量”区别。
所以科学合理的安排学生的练习是非常重要,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练习要重算理。
如在教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师可以利用画小棒给学生讲明算理,先一人一捆(根),然后拆开一捆再进行分配。
学生在明白天算理后,再引入竖式除法,学生就能轻松接受。
二、练习要突出重点。
数学教学是分单元进行的,每一单元可划分为几个“知识块”,同一“知识块”的几个教学课时又有不同 的侧重点或叫“知识点”。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老港小学:陈萍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这种理念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练习中。
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的需要出发,设计的练习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发展智力,另一方面又能够对他们进行品质培养和情感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必须精心设计。
如何让数学课堂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进一步优化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新授课堂练习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练习设计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好新授课的练习呢?经过本人几年的研究探索,练习设计应考虑以下原则。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而活动又是儿童的天性,对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的、机械的、严肃的,重复的作业尤其令人乏味。
根据这些特点,练习应转变作业方式,把机械单调的练习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有声有色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
让学生通过操作来理解题意,解答习题,学生学得比较主动,不会出现干坐着一筹莫展的情形。
简单的“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放一放”等操作活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此,练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的“书面练习”和“口头练习”等形式上,还要重视学生练习的操作性。
二、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短短的35分钟内,既要完成新授知识,又要及时的进行练习巩固,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课堂练习更有效呢?首先要做到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是指练习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尤其是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鲰 教学创新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徐 艳 ( 内蒙古 自治 区呼伦 贝 尔市海拉 尔区文化街 小学 )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 优化课 堂练 习也成为教师 的首要任务 。而在课 堂教学 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正是课 堂练 习, 所
教师要想有 效完成课 堂教学 , 就需要 强化 和优化课 堂练 习 而课堂练 习是否成功 , 练 习评价也尤为重要。因此 , 教 师要 注重练
练习、 课 中练 习和课 后练习。课前练 习是 为了学生在复 习旧知识
时 引入新 知识 ; 课 中练习是为 了让教师判 断学生在本堂课 中对知
习评价 , 注重练 习评价就需要教师认 真关注学生在课 堂练 习中的
取 比赛 的方法来 强化 练习 、 巩 固知识 ; 教 师也可 以根据教 学 内容 为学生设计补缺 、 画 图等练 习。因为一节课只有 4 O分钟 的时间 ,
参考文献 :
[ 1 ] 刘志芳. 小学数 学课 堂教 学的有效性 的探 索[ J ] . 数 学学 习
2 0 1 4 ( 2 4 ) . 所 以教师要巧妙设计 课堂练习 , 通 过多种不 同的练习形式来 达到 与 研 究 ,
二、 创 新 练 习形 式
堂练 习的 目标 明确 、 形式创新 、 内容精彩 、 评价 全面 , 帮助学 生在
还能培养学 生的数学思 在小学数学课 堂练习过程 中, 教师要尽可 能设 计丰 富多样 的 课堂练 习中既可以掌握 和理解数学知识 , 让学生 在学 习数 学的过程 中激发学 习热情 , 有效 提高小 学数 练习形式来激发 学生学习 的兴趣 , 课堂练 习可 以利用做游戏 的形 维 , 式使学 生主动参 与到 活动 中, 提高学 生的学 习积极性 ; 还 可 以采 学的教学质量。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策略摘要: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新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途径。
本文从分层设计、多样练习、开放练习、应用实践、激励评价等方面探讨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在新课改背景下,要充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和优化。
教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
现结合本人的经验,总结了一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策略。
一、分层设计,面向全体由于教师讲授完新知识后用于课堂练习的时间不是很多,所以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要突出本课的重难点。
课堂练习设计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由低难度到高难度,由简单到复杂,由基本到变式。
组织学生爬楼梯式地逐步展开学习,理解、巩固和内化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展知识的深度、广度与应用范围。
教师可以将课堂练习分为三个层次,即第一层为基础知识练习题,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第二层为能力提升题,重在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三层为综合拓展题或探讨性问题,重在提高学生综合解题能力。
例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时,我就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一组层次性非常强的练习题。
第一题为基础训练:看图列式,并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
第二题为变式题:4+0+2= 2+3+5= ? 0+4+2= ? 5+3+()=10 完成后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说一说发现了什么?第三题为应用知识:一盒橙汁2元,一个蛋糕4元,一盒饼干3元,一个面包1元,一个冰淇淋2元。
如果老师给你10元钱买你喜欢的东西,想一想你想买些什么?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第四题为拓展延伸:如果老师买了三盒橙汁、一盒饼干、一个面包一共花了多少钱?那9-1-2-3该怎么计算?10-1-2-1-3呢?二、多样练习,提高效率课堂练习的形式要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和注意特点,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同一知识。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数学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
练习设计要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先进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教师必须设计有效的练习,才能让数学练习真正拥有思维的脊梁。
一、有效练习的基础--目标明确,有针对性。
数学知识要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过练习。
但关键是要设计有效的练习,避免那种大量的、重复的、乏味的、机械性的练习。
要让练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让练习在学生的思维发展中发挥最大的效益。
过去有些教师随便到资料上抄几道题就拿给学生,没有进行加工,没有联系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更缺少对试题的综合分析和思考,这样的练习既然浪费了时间也没达到练习的目的,因此要克服选题的随意性。
练习的内容紧要扣教学要求,有明确的目的,有一定的针对性,这样可以把学生的注意集中到教学的重点上,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使练习更有效。
如教学小数除法时,最大的难点就是移动小数点,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然后再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为了达到目的,可设计一些填空题:25.12÷0.314=()÷314;0.125÷0.25=()÷25。
这样的练习可以巩固学生正确移动小数点,使除数变成整数再计算。
根据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可以设计”我来当医生”的练习,出示一些错题让学生改错,如移错小数点或者商的小数点没有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等情况。
针对学生容易产生错误的地方进行,以克服干扰,形成技能。
在教学圆周长面积这单元时,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计算的准确性,为了提高计算效率,我在每节课上课前用1分钟时间口算3.14×1;3.14×2……3.14×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西吉第一小学马晓娟[内容摘要]新课程倡导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对小学数学练习的设计的有效性应从以下角度考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练习设计具有丰富性突出、练习设计富有思考性、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练习题的应用性。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这种理念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练习中。
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的需要出发,设计的练习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发展智力,另一方面又能够对他们进行品质培养和情感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必须精心设计。
如何让数学课堂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进一步优化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新授课堂练习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练习设计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好新授课的练习呢?经过本人几年的研究探索,练习设计应考虑以下原则。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而活动又是儿童的天性,对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的、机械的、严肃
的,重复的作业尤其令人乏味。
根据这些特点,练习应转变作业方式,把机械单调的练习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有声有色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
让学生通过操作来理解题意,解答习题,学生学得比较主动,不会出现干坐着一筹莫展的情形。
简单的“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放一放”等操作活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此,练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的“书面练习”和“口头练习”等形式上,还要重视学生练习的操作性。
二、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
短短的40分钟内,既要完成新授知识,又要及时的进行练习巩固,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课堂练习更有效呢?首先要做到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是指练习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尤其是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这样就能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的练在关键处。
例如,在教学“认识东南西北”后,针对学生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与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容易相混,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看一看:让学生任选一处观察它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3、画一画:将你所观察到的画在作业本上;
这样的练习,既复习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又巩固了图上的东南
西北方向,更重要的是,将两者同时进行,使学生更清楚的明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方向是不会变的,而地图上的东南西北方向是人为制定的,只不过人们习惯于将上方定为北方。
所以,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巧妙而恰到好处的课堂练习,可以使教学过程优化,从而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练习设计具有丰富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到:教材编写时,应采用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直观形像、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对教材编写提出这样的要求,那么对教师在平常的练习设计中,也应努力做到这一点,使自己所设计的练习不管在内容还是在呈现形式上都要丰富多彩,从而改变过去在练习中的严肃有余,生动不够,活泼不足的形式。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以达到练习的有效性。
例如,许多学习资料上将以往呆板枯燥的练习题目改为体现人文关怀的导语,如:给学生练习的题目前写上一句激励语言:“下列问题只要你仔细分析,一定能解答,我们相信你”。
“你真棒,能用多种方法解答吗?”还有将“练习混合算式”取名为“开心过山车”;文字题改为“畅游文字岛”,应用题可改为“问题乐园”等,表述的亲切,使学生感到轻松有趣,让学生在这些导语中充满自信,更能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再如,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课堂练习:
1、对口令:同桌两人,其中一位同学说出“二五”,另一位同学
说出“十”;或者一位同学说出一句完整的口诀,而另一位同学说出两个乘法算式。
2、找卡片:一位同学出示一张数据卡片(5的倍数),另一个同学迅速地找出两张算式卡片与此对应。
3、用口诀:出示一首古诗(每句5个字),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算一算共有多少个汉字.并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可用到5的乘法口诀的?
以上这些练习设计,就改变了过去读、背,抄的形式,而是将这些将数学知识与动手操作、生活现象及其它学科联系在了一起,让学生倍感亲切。
与过去单纯的练习题相比,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更丰富了数学的内涵。
四、练习设计应有多层次性
1、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总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
课堂练习也应遵循这一规律而逐步加深练习的难度。
让学生拾反而上。
练习层次一般可分基础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
使学生通过练习达到懂、会、熟。
基本练习也可是模仿题,练习着眼于“双基”,以巩固所学到的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变式练习可以是形式上变化的题,也可以是位置变化的题,或是逆向思考题。
目的是为了防止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巩固新和技能;综合练习是知识综合的练习题。
如新旧知识融合在一起的练习,以便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加强对新旧知识的理解,防止新旧知识混淆。
下面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为例(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1、基本练习:
(1)填空
A、2.5×(4+0.4)=2.5×____2.5×____
B、108×12.5=(___+___)×12.5=100×12.5+___×___
该项练习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乖法分配律的基本变形。
(2)简算
A、1.25×(4+0.8)
B、7.8×5.8+7.8×4.2
该项练习是让学生能熟练地运用乖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2、变式练习:
(1)简算
A、9.8×99+9.8
B、2.4×98+4.8
该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3、综合练习:
(1)简算
A、2.5×1.25×3.2
B、1.25×(1.6×0.23+0.77×1.6)
该项练习是运用乖法的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以便防止新旧知识混淆。
五.练习设计富有思考性
练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还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果题目带有一定的思考性,就易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设计练习时,可设计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题目以及数学游戏等。
例如,在上“比
较分数大小”这一节课,安排了如下思考性较强的题目:将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
又如“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中设计了一题多解的题目:求下列阴影图形的面积。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用大长方形的面积减去空白部分图形的面积,也可以沿着阴影部分的边剪下,然后将阴影部分拼成一个长方形来思考等。
总之,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以《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为先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样,才能使课堂练习在学习中发挥出最大的效应!
六、突出练习题的应用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兴趣的重要来源。
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收集到的问题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它,就不再单纯是背诵和记忆书本上现成的知识,而是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了,通过问题的解决,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并且在此过程中学到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七、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有效地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
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减少指令性成分,增强练习的开放性。
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能有效的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运用开放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筛选、学会思考、学会整合。
总之,我们对数学习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自我建构数学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必须进行多样化的练习设计,使小学数学练习突破巩固“双基”、训练技能的局限,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练习设计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做,我们的课堂练习一定会象缤纷的奇花异果一样,在新课程理念的春风的吹拂下,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扉,使数学百花园的空气带着丝丝清香滋润学生的心肺,让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让学生乐学、爱学数学,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